51范文网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2023-08-17 00:07:13 作者:曹czj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篇一

《自 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已经自 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4 次会议审议通过, 并报自治区党委领导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v^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13 年 4 月 24 日

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 基本思路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实施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 以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以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实施科技人才工程为抓手, 着眼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 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引领带动全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 总体目标

2013 年至 2020 年期间, 围绕“三化” 进程, 在现代农业、 能源、 矿产资源、 先进制造、新材料、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生态环境、 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 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100 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 每年选拔 100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通过实施“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开发一批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形成一批创新团队, 建设一批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 实施原则

(一)高端引领、 支撑发展。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 以自 治区优势、特色、 战略新兴领域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为指针, 支持和引导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二)遵循规律、 重点投入。

遵循科技人才成长、 发展规律, 加大对科技人才开发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快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发挥组织调配、 政策引导和市场基础作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立足“三化” 建设需求, 着眼跨越式发展要求, 从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局出发, 着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青年科技人才的不同层次确定发展目标, 给予相应的支持。

调动组织、 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形成人才培养梯次配置,接力有序的格局。

(四)多模式培养、 差异化管理。

采取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 双向挂(任)职、 短期工作、 以工代训、 专家带培等活动创造条件, 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等灵活的模式培养人才。不同培养对象, 按照 “一人一案” 的要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开展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四、 主要任务

(一)“新疆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按照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的运作模式,

设立新疆杰出青年自 然科学基金。

按平均每人 50 万元额度, 每年支持 20 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和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 主开展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或应用性研究, 为其达到申报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求和入选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特支计划” 创造条件。

(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

围绕自治区“三化” 建设, 以自治区优势、 特色、战略新兴和重点学科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培养对象, 为其参加各类实践锻炼活动创造条件; 以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特支计划” 为目标, 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按平均每人 10 万元的额度, 每年培养 50 名。

其中, 每年选拔 30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为其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 开展合作交流、 双向挂(任)职、 短期工作、 以工代训、 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每年选拔 10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支持其自主开展科研活动; 每年选拔 10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为其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三)“青年博士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以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为培养对象, 为其参加各类实践锻炼活动创造条件, 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按平均每人 10 万元的额度, 每年培养 30 名。

其中, 每年选拔 15 名优秀博士毕业生, 为其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 开展合作交流、 双向挂(任)职、 短期工作、 以工代训、 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每年选拔 10 名优秀博士毕业生, 支持其自主开展科研活动; 每年选拔 5名优秀博士毕业生, 为其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四)“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在基层所属大中专院校、 科研机构、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 每年选拔 100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按平均每人 5 万元额度, 支持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产业化活动, 达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服务与创业有机统一的目标要求。

(五)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以上 4 个项目的实施, 通过政策引导和对培养对象的连续稳定支持, 在自治区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团队。选择若干创新环境好、发展势头好、 人才聚集度高、 整体专业水平高的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和科技园区、 企业等,给予重点倾斜和指导, 鼓励其在人才培养政策、 模式、 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 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五、 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 结合现有工作基础, 培养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一)基础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 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v^。

3.在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4.未承担与“新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有冲突的其它培养类人才工程项目。

(二)工作业绩

1.获国家、 自治区科技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

2.承担国家、 自治区重大科研、 工程项目者; 国家、 自 治区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核心骨干, 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 核心骨干; 国家、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负责人、 核心骨干。

3.具有培养目标所需的专业背景,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技术负责人、 核心技术骨干; 取得发明类专利授权的主要发明者; 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

4.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创业项目符合国家、 自治区或区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三)遴选条件

1.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年龄在 40 周岁以下, 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前沿领域;

---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培养人选由单位、 部门或国内权威专家推荐。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 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2.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 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获国家、 自治区科技表彰奖励或有参与国家、 自治区重大科研、 工程项目 的经验。

优秀青年科技创业人才

---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 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或核心技术骨干;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创办 1 年以上 5 年以内, 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由单位、 部门或国内知名专家推荐。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 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3.青年博士科技人才

---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 博士学位;

---领(创)办科技型企业 1 年以上 5 年以内, 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原则上由单位、 部门或国内知名专家推荐, 也可以个人名义提出申请。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 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4.基层青年科技人才

---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所取得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所领(创)办科技型企业在 1 年以上 5 年以内, 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原则上由单位、 部门或专家推荐, 也可以个人名义提出申请。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 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六、 经费预算

实施方案所设 4 个子项目, 按最低额度计算,“杰出青年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 预算经费1000 万元,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预算经费 500 万元, “青年博士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预算经费 300 万元,“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预算经费 500 万元, 每年合计 2300万元, 由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 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及实践锻炼活动的启动和引导资金。

科技厅按照 2:

1 比例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给予配套支持, 接力培养。

七、 培养方式及经费使用

培养对象的支持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3 年。

(一)实践锻炼。

为培养对象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 开展合作交流、 双向挂(任)职、 短期工作、 以工代训、 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支出范围为食宿、 交通、 师资、小额基本研究实验条件等费用。

(二)科研立项。

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对培养对象开展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支持。

按照《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支出范围一般包括人员费、 设备费、 租赁费、 材料费、试验外协费、 燃料动力费、 技术引进费、 差旅费、 会议费、 出版/ 文献/ 信息传播/ 知识产权事务费、 劳务费、 专家咨询费、 管理费、 其他费用等。

(三)创业扶持。

为培养对象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支出范围一般包括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办公、 研发、 生产、 生活等设施设备支出, 进行工商注册、 专利申请、 法律咨询、取得投融资服务等费用。

八、 进度安排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分三个阶段实施:

1.启动实施阶段。

2013 到 2015 年, 确定并发布实施方案, 工程启动实施。

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原则, 逐步形成配套的政策、 措施、 制度和工作规范体系。

2.总结提高阶段。

2015 到 2016 年, 在项目考核验收的基础上, 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总结经验, 纠正偏差, 挖掘典型, 扩大宣传。

结合“十三五” 有关规划编制, 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出台实施细则。

3.深化拓展阶段。

2016 到 2020 年, 以工程实施为牵引, 逐步形成相互衔接配合的人才工程体系。

科技人才工作向高层次、 全领域、 多形式、 大规模方向深化和拓展, 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九、 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 协调工作机制。

工程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实施, 建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科技厅、 教育厅、 科协、 团委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在科技厅设立专项办, 负责工程实施的日 常工作。

(二)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优选一批在科技、 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作为该工程的咨询专家。

初选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流程, 组织专家评审及实地考察。

复评按照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类别, 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2 个评审组, 分别开展相应类别人选的评审。

(三)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按照工程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 实行定期报告和评估制度。

加强对培养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价考核, 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探索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价机制。依据条件也可以直接采购经审定的学术团体和组织提供的评估监测结果, 接受社会监督。

(四)改进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统筹国家和自 治区相关计划(工程)项目 , 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人才工程为引导的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机制。

突出项目与人才培养、 团队形成、 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 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稳定持续支持, 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篇二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以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及其结构等理论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办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的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子,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转变其实是这类院校对升本以后所走过的弯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回归。

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因此,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将应用型人才按职业类型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类型,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

由此可见,上述三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产品的链条中缺一不可,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这三类人才在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知识层面看,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知识层面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工程类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突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实用性,其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虽然比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较浅,但比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能力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非常强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系统专业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服务等能力;技能应用型人才则侧重于专业生产、建设实践过程中一线岗位工作的操作性技能。从素质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要求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品质,但对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管理能力;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操作性技能的娴熟程度、敬业精神和意志品质等要求较高。

总之,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或将技术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侧重技术开发与现场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是指向职业带中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旨在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要求,培养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医师等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显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科学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结合上述认识,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作如下划分。

1.知识结构要素

(1)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人才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专业鉴别素质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

(3)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体现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甚至是跨学校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共能力、通用素质必备的理论或操作性知识。

(4)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方法性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性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知识。因此,工具性知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学生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能力结构要素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人才在从事专门领域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通用,它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在行业领域实践活动中的外显结果,它是专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具体来说,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在“精”、“深”、“广”、“博”等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素质结构要素

(1)基础通用素质。指学生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做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2)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专业智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专门职业的活动效率。不同应用型职业由于其专业性质不一样,专业活动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活动中内化而成的专业智能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3)专业情意素质。它是指人们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

(4)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

(1)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生只有把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并结合起来,只有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成为大学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与改造自我的能力之时,知识才会真正产生力量。

(2)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

(3)知识、能力、素质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知识层面来说,要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作为专业学科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知识筛选的基本标准;就能力层面来说,坚持“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发展能力是拓展”的培养次序,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线索;就素质层面来说,在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学科专业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专业情意性素质的发展。

(4)坚持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即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建应用型学科、做应用科学研究、出应用型成果、作应用型技术转化;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观就是要吸取知识本位课程观和技能本位课程观的长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重点、以实践教育为主要途径”的基本原则;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观,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应具有明确的能力素质培养目的,同时应该使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以补充与丰富专业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1)坚持以工作要求为引导,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技能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设置课程。

(2)明确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每个专业建构一个知识、能力、素质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结构关系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校系两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校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公共能力培养服务,系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服务,使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项目化、课程化”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4)确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认证体系,修订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逐步形成与业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关于怀化学院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下我们仅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例,说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兴未艾。怀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其意图主要在于摆脱模仿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做法,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克服同质化现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做法,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其中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愿意通过改革和尝试,不断走向成熟。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篇三

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基于创新,并推进创新。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竞争力。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该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4、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二是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

5、强化“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训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

6、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以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考核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本文旨在确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转型提供探讨方法。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篇四

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学生学历教育工作,现就留学生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学院参照执行。

1、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按照教育部、外交部、_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20xx] 9号令(见附件,以下简称第9号令)的要求执行。

2、留学生来我校接受的是学历教育,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要求后将颁发江苏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为了既体现国际教育特点又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在不违背第9号令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与我校开设的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相同,总学分应在140学分以上。

3、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外国留学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可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对必修和选修课程做适当调整。

4、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四条“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的要求,对非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留学生,可将政治理论课程改为中国历史、汉语语言、中国概况、中国人文类课程等。

1、外国学历教育留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获得规定的学分和学分绩点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2、根据专业,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纳入到相应学院、专业管理。统一编入专业班级、统一编号,与中国学生享有同等学习权利和义务。

3。 根据第9号令要求,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专业学院根据外国学历生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对留学生的课程学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为了便于后续工作,各学院要为留学生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由各学院整理、存放。各学院要在学期末将留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考勤、综合表现等报送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备案。

请各学院在3月30日下班前,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纸本文件

和电子文档交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

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计划篇五

认真贯彻农安县关于创建“*安校园”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认真落实《农安县“*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努力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抓好普法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各项安全保卫防范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全面完成*安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创建全县最*安校园。

1、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安县“*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度。学校与各科室签订*安校园建设责任书,学生科与各班主任签订学生管理目标责任书,各科室与教职工签订遵纪守法责任书。各科室要把*安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必要的考评办法,把*安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硬指标。确保各科室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2、全面落实值班制度。学校女教师值日,男教师值宿,领导代班。加强对各项值班的组织领导、检查、监督、考勤工作。

3、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及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中层干部、班主任、大队委干部要充分发挥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增强责任心,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安全。全体教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安全管理中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学生要充分利用班会及课余时间,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刊物《道德与法纪》等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上半年组织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一次反盗窃、防伤害为主的法制安全教育,下半年以学习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重点,组织学生观看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光碟,进行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同时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组织一次法制教育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各项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并做好落实,教室的安全检查及消防器材的安全检查,并保证正常使用。总务处加强对水电及食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好学生卫生防疫工作,杜绝流行传染病在我校发生。各科室、各重点部位经常进行防火防盗安全检查,要形成制度,制定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以消防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上半年拟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的培训,使师生人人掌握消防常识,下半年以学习宣传《消防法》为重点,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同时组织紧急疏散、逃生演练。通过这些活动,使防火、灭火的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切实做到“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从我做起”,以预防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6、做好全民普法教育。全民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好教职工的普法学习、考试和总结,提高师生法律素质。聘请古城派出所副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进行法制及安全讲座。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妥善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矛盾纠纷调处办公室上半年每半月一次、下半年每周一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每月对不安全因素进行一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各种矛盾,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不发生*、停课、*等案件,保证不发生刑事案件。

8、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中层干部协助学校保卫处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9、加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强化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办法》,坚决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

1、进一步提高对*安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安全稳定事关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发展。全体教职工一定要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加强学校*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确实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切实强化安全保卫工作措施。

2、学校综合治理委员会、*安创建领导小组在上级*安建设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协调本校的*安建设工作,做到*安校园建设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月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或检查;工作中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与会议精神。

3、综合治理委员会、*安创建领导小组下设普法领导小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消防领导小组等组织,根据自己的工作业务特点要制定出年初工作计划,并进行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4、*安校园建设工作由“*安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组长:张岱山

副组长:陈秀丽、陆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