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写作(热门17篇)

时间:2023-12-23 18:24:12 作者:ZS文王

范文范本所具备的杰出特点可以成为我们自己写作时的借鉴和参考。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

课题研究现状写作模板范文

(4)全国专家在蓉研讨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作用”为主题,举办中外八国校长论坛,研究开题报告。

就数学教学而言,还未有进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的案例。

学习罗增儒老师《数学教学论》---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使我们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有效性,因其而受益。学课程与教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开题报告《研究开题报告》。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既有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又要求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确立和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展现是多层次的、多种类的设计和方案,如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有效性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根据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势,对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材加以充实、更新。就社会责任而言,不仅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且要在理论上、在对中学教师的教育中发挥出推动或牵引的作用。实现我们对数学学科教育转型的自觉启动。

本次申请小课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这种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总结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既在操作层面上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问题,又在理论层面上提供现代教育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依据。

(2)在努力继承数学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吸收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成果,特别要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框架,反映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野。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界定:

1、全过程是指:

在教和学两个层面上使初中数学的全过程教学,在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学习体验过程、课后的深化提高,及课后学习的延伸等过程卓有成效,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各个全过程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2有效性是指:

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激励性等过程中有效性,教师因其而受益,学生因其而受益。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组内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各有侧重。

张传敏、郭琳靖(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陈文涵(课前教学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李整社、熊敏(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耿艳萍、赵方(精选例题习题的有效性)。

贾金博(学生数学思想引导的有效性)。

白小朋柴璐(课后学习延伸、拓展的有效性)。

2、阶段划分。

初一第二学期结束:

第一阶段小结,成文《初一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二第二学期结束:

第二阶段小结,成文《初二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三第二学期结束:

第三阶段小结,成文《初三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3、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主体部分:分类一:用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学法指导。

分类二:用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教法法指导。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确保施工企业质量体系非常薄弱,管理质量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根据相关规定积极搜集、整理并且编辑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资料,造成之后的补充资料不够真实,更加严重的是,一些承包工程人对技术资料进行伪造,致使存档资料不真实。

1.2建筑施工技术资料分类。

对安全管理资料的对应分类是技术资料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分类的好坏以及准确与否都与后期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方案制定息息相关。通过安全施工标准的检查内容、要求以及技术范围可将技术管理资料分为若干主要部分,其主要内容依次为施工的整体安全管理、文明作业施工规范、脚手架安全搭建、工程地基坑道的安全施工、立模的支撑保护、工程安全用电规范、提升机搅拌机以及电梯等安全使用、起重机塔吊等操作规范以及其他工具安全施工资料。

2安全技术管理资料整理。

2.1施工整体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员工上工作业都需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对于施工内容、时间都有比较明确的交代,特种操作员如塔吊司机都应带好特殊职业上岗证并且填写相应的登记表格。管理人员以及安全监督人员需要实时对工程进展、人员操作规范进行检查监督,排除风险隐患,对于工程问题事项、风险位置做好档案记录并提示人员注意隐患,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及时排除风险,在工程醒目地域标贴警示语句或者摆放安全标志,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安全施工。

2.2文明作业施工规范。

文明施工是对工程现场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需要做到人人遵守、事事落实,工程方应在施工作业前期摆放工程项目的总体建设计划以及施工图示;施工现场需要分配明确的管理作业职责,做到安全监督、安全管理、纠纷处理、综合管理各个职能到位到人并且做好相应记录统计;作业操作人员同时需要文明用语,文明施工,如杜绝随意处理垃圾、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抽烟、制造噪音等不文明现象。施工现场也需配备完善的医护急救设备,定期进行卫生、险情急救的培训活动,做到一旦出事故就能妥善准确处理,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噪音、烟尘、管线铺设等相关的处理操作。

2.3脚手架安全搭建。

在施工计划方案中对于脚手架的用量、尺寸、搭建结构都要有明确合理的设计处理,施工之初需要对相关搭建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演示,使之明确工程原理、建设目标以及必要的安全理论。在脚手架搭建作业的同时,还需注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预防措施,如设置专门的防护栏、防护网、应急通道等必要设施,质检人员也应对脚手架的产品规格、质量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合标准的产品因拒收退回,不予使用。

2.4工程地基坑道安全施工。

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出示详细的基础工程施工示意图以及如地基或者坑道的支撑防护措施,为了避免积水、沉降、塌陷等风险,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应险措施培训,对于风险需要做好监测、做表、记录等相关工作,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工程方面的施工载荷标定,对风险做预防措施。相关的施工机械以及器具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做好评估检查,有详细的时间、作业内容记录,操作人员持专业上岗证作业,操作作业的流程标准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实施;相关的地形勘测,基坑形变检查都要有记录与报表,在缺乏照明的地段要安有必要的照明设施,施工项要有全面的考虑和针对性的作业,必要的作业内容经申请审批方可作业施工。

2.5立模的支撑保护。

工程对于立模立柱的施工方案需要具体详细,并予以一定的施工示意图以及技术测试数据,立模的用料、尺寸结构框架都应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对于材料的进场与使用要进行质量抽查,做好样本记录,对于模板的拆除以及摆放也要合理地规划,流程清晰而不影响其他施工进程,分配专业人员对物料进行堆放与监管;立模、拆模同样需要专门的申请审批,依据施工方案规定的流程标准有序实施,拆除完毕后做好工程指标鉴定以及质量技术的交底工作,记录做好备案。

2.6工程安全用电规范。

工程的安全用电是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领域,用电操作规范也关乎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是至关重要的大环节,工程方在施工方案中应对工地用电的穿线、布局、铺设、配设配用箱等方面加以重视,同时对于电力中断、自然灾害、人为操作等因素下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也应有具体处理流程,每次事故都需做好报表记录,以供查阅分析。

施工过程中电路的改迁铺设都要经过妥善的风险评估与申请审批;各个电路装置都应注重质量的保证,有生产合格证以及使用指标,其指标需符合施工设计方案的标准。

2.7提升机、电梯的安全使用。

工程方要求设备生产方出示设备设计说明书、生产合格证以及相应设备参数指标,设备需要经过建筑安全部门的批准审核才能投入现实生产作业当中。提升机和电梯都要有完善、妥善的保险装置,对于缆绳、设计时速、荷载量都需明确标定。提升机与电梯属于高频率使用机械,因此需要有专业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测维护,以降低设备本身出现安全风险;而机器设备的安装、选址、功用结构选择都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高层设备需要设置专有的雷雨天气等防范方案,人员操作也应按照操作标准进行作业。

2.8起重机、塔吊操作规范。

起重机以及塔吊操作人员属于工程特殊职业,上岗都要求具有特殊操作资格证及上岗证,操作人员操作机械前应对施工场、设备位置、操作半径等信息有全面的掌握了解,不可盲目作业,工程方对于起重机以及塔吊的位置选择、高度设置、作业半径都要有详细的设计施工方案,制作相应的操作规范供操作人员遵守,同时设备需具有实时联络装置,如信号灯、警告灯等,起重机与塔吊都有一定的载荷指标,所有设备参数都要符合施工方案的标准,操作员也应遵守相应规范,不能超出载荷极限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2.9其他工具施工安全资料。

其他施工工具如挖掘机、泵车、商品混凝土进场出场都要有必要的手续核对,施工现场高频率使用设备应长期进行检查维护,现场的操作状况以及操作行为要加以必要的监督与管理。相关专家学术论证资料文件、安全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文件以及相关的资料通知都需要适时通过培训、会议形式传达给施工现场的每个操作人员,形成人人监督、处处文明的理想管理环境。

3结语。

安全技术管理资料的编写需要切合实际,不应存在片面和造假因素,制定的安全施工总指标需从长远全面考虑,制定之后便不宜修改,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监督实施,确保安全施工,排除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安全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很好规范工程安全实施,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拾”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

课件。

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

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

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一方面,信息技术有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在各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属于一项较为突出的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整体实施,还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更好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管监控、进度控制、经济预算以及资金控制等各项工作,同时还能有效衔接各项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围绕着工程管理而开展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模型,促使工程项目整体规划的完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有助于信息系统的建立。从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就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就能够对信息系统中的不足采取弥补措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针对施工单位相关信息的管理,可以落实各项管理原则和制度,重新整合相关数据,促使建筑工程在管理方面能够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降低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在建材采购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供货商与需求商之间的直接的贸易交流,这样就能够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当前信息化不断加快,但是从目前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表现并不是很理想。经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管理水平较低。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已经开始逐渐将重点工作转移到信息化技术中。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已经建立局域网并对其加以应用,实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工程管理的领域中,信息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实现信息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对全社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前在企业内部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的状况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仍旧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第二,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逐渐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认识。当前,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只要会上网就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针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资源、实测工程成本以及项目风险识别等都没有充分的认识。正是这种因素导致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愿意接受信息技术的管理,但是针对由信息技术增加的工作量容易遭到忽略。从这两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旧处于低水平状态。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就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满足目前工程管理的需要。针对此种情况,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工程的信息技术管理。

3.1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施工操作,建筑工程的操作包括各个环节,同时各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过于频繁。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招标,设计施工图纸等。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数据量非常庞大。因而,为建筑工程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非常具有必要性。管理人员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将质量安全、人员管理、投资预算以及各个时期的施工进度考虑在内。在信息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突破局限性,将各个内容连接起来,进而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3.2必须将项目管理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优秀。

在建筑工程实行信息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工程项目管理始终处于优秀位置,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项目信息的综合利用。项目信息的综合利用就是可以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组织、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合同内容、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实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弥补现如今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但是,在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的施工单位都会有不同的信息内容与信息管理方式,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当根据具体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方便对接的信息模式和管理系统,以便与项目相关各方共享信息,从而对工程进行有效且高效的管理,促使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管理实行信息技术管理,将有效促进建设行业的发展。

课题研究现状写作模板范文

立项号xkt--zxsx210。

课题名称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负责人张传敏。

所在单位西安交大附中13届数学笃行学科组。

(4)全国专家在蓉研讨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作用”为主题,举办中外八国校长论坛。

就数学教学而言,还未有进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的案例。

学习罗增儒老师《数学教学论》---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使我们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有效性,因其而受益。学课程与教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既有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又要求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确立和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展现是多层次的、多种类的设计和方案,如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有效性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根据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势,对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材加以充实、更新。就社会责任而言,不仅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且要在理论上、在对中学教师的教育中发挥出推动或牵引的作用。实现我们对数学学科教育转型的自觉启动。

本次申请小课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这种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总结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既在操作层面上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问题,又在理论层面上提供现代教育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依据。

(2)在努力继承数学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吸收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成果,特别要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框架,反映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野。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界定:

1、全过程是指:

在教和学两个层面上使初中数学的全过程教学,在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学习体验过程、课后的深化提高,及课后学习的延伸等过程卓有成效,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各个全过程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2有效性是指:

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激励性等过程中有效性,教师因其而受益,学生因其而受益。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组内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各有侧重。

张传敏、郭琳靖(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陈文涵(课前教学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李整社、熊敏(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耿艳萍、赵方(精选例题习题的有效性)。

贾金博(学生数学思想引导的有效性)。

白小朋柴璐(课后学习延伸、拓展的有效性)。

2、阶段划分。

初一第二学期结束:

第一阶段小结,成文《初一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二第二学期结束:

第二阶段小结,成文《初二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三第二学期结束:

第三阶段小结,成文《初三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3、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主体部分:分类一:用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学法指导。

分类二:用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教法法指导。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此书说得好,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位学科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教育家”与“教书匠”只有一“墙”之隔,这堵“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及其论著的撰写。“科教兴国,科研兴教”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科研的地位。

此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课题研究概述:课题研究的选择、课题研究的设计、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研究的评价;第二章科学教育论文写作概述:写作前的材料准备、论文的结构与形式、论文的内容与语言、论文写作与修改;第三章教学论文的写作: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解题、考卷评析论文的写作、教材研究论文的写作;第四章教学科研报告与经验总结的写作:教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教学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学经验总结的写作;第五章案例研究论文的写作:教学叙事的写作、案例评析的写作;第六章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审: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答辩的过程、论文答辩的策略、论文的成绩评定。

读完此书,我认识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性,更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要选择选好题,准备好充足的材料,课题研究要设计全面、合理,课题研究要实施的具体到位,符合实际需要,理论为实践服务。

教师撰写教研论文首先要树立教科研意识。只满足于教书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写作水平是教研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学习理论,了解信息,梳理思想,研究探索,从而形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做有心人,多留意,在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可在课后进行反思交流、在会议中交流学习、对习题的解法创新和在生活中提炼可研究的数学问题。从身边的教学与反思内容出发,多学习,勤研究,不迷信,不惧怕,写出自己的所做,写出自己的感想,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文章就在笔下。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寻求中学英语教研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研既是教师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形成自我发展特色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实验研究,最佳途径是“学习+教学实践+教研”。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及其成果的呈现方式、载体越来越多元化;教研论文作为教研成果最重要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广为认同.

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则体现在它是记录和总结教育科研成果的需要,是传播和认识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另外,从客观效果来看,教研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也常常作为教育人事考核的重要依据。当然,归根结底,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书对我的个人课题来说,指导性很强。首先要写出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我分了三部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核心概念,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就是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我分了三部分:1、初中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调查及原因。2、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因素、要素的调研。3、针对各种因素、条件,来探索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课题研究方法则包括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等。再接着,是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包括课题研究读书目录、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最后,是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理论指导实践,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会更好的完成个人课题研究。读完此书我受益颇多。

3.论文写作流程。

4.论文写作要求。

5.论文写作的步骤。

10.科技论文写作要求。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20xx.4-20xx.6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重点项目:陕西省“十二五”交通物流业发展规划,项目组主要成员。

主要负责深入西安市各物流企业进行重点调研,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提出构建陕西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搭建陕西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实施意见。

主要负责实地调研、数据收集,了解陕煤化集团供应物流体制、制度以及采购组织、采购流程,对煤化集团供应物流体制、采购模式、制度和机制进行重新设计。

20xx.4-20xx.6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

主要负责需求预测分析,通过对主要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并搜集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以确定该项目各个功能的实际需求量,为项目的实际开发提供数据保障。

20xx.4-20xx.5参与编写《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中的西部物流产业十年发展报告部分撰写,本人主要负责通过数据搜集,运用eviews等数学分析软件,对西部物流产业进行预测并提出具体数学模型。

主要负责安康市物流需求预测,通过对主要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并搜集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为物流节点布局、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等提供数据支持。

主要负责《供应链管理》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的撰写,研究分析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并对供应链企业间合作进行价值分析,分析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

课题研究现状写作模板范文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一、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二、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三、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二、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原因分析。

第三章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

二、改进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面有效发展。

三、开展各类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教师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指引教师专业发展。

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报告写作指导

1、中学物理教学中各类型课程中(概念规律课、习题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等)多媒体应用的实际效果评价。

2、在新授课教学中的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现象解释等内容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效果评价。

3、不同地区的学生(城市、郊区)、不同性别的学生(男生、女生)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的评价。

4、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实效性学生的认同度评价。

1、研究思路:收集资料,针对课题寻找与之有关的资料,课题组分析确立研究方案以及研究方向。

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落实到人。选取远郊学校和近郊学校各一所,每所学校选取一位物理教师进行对比试验,在所选教师所带的四个班中,选择两个班进行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另外两个班则以常规教学为主,可采用作业反馈、单元测评、月考、期中考试等形式评定教学效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定期进行归纳总结,来评价多媒体的应用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学生对于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某节课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以及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变化情况。

调查法:有实验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涉及问卷,可以就某一节课中的某个内容的掌握情况采用举手的方法进行统计,也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就学生的总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考虑到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对于同一个知识的不同传授方式的接受程度。

本实验研究,拟定为十三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明确人员分工,构思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实施研究方案,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进一步付诸实践。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在发生地震时,地震源向地表传递地震波,建筑物受地震波的影响,特别是对民用建筑物影响,会出现建筑物摇动、结构发生振动、变形、甚至倒塌。所以,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应用是缓解地震灾害冲击的重要选择。消能减震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把地震灾害直接与建筑物的能量降低、减弱,把建筑物基础结构支撑点、剪力墙等构件设计成耗能部件,基础结构与建筑上部结构分离,通过耗能杆和阻尼器,防止地震能量向建筑物上部输入,达到保护建筑安全的目的。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消能减震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的消能减震措施非常之多,有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的,有设置抗震装置的,也有对建筑结构上层进行设计的等。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个建筑物有可能都应用了以上几种措施,有些会更多。但总的来说,建筑物的消能减震设计关键还在于地基采用的特殊减震材料和建筑隔震层的设计。

2.1建筑消能建筑材料的应用。

消能减震材料的应用主要作用于建筑的地基,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也是地基,所以建筑物要达到消能减震的最佳效果是在地基上做一些主要的设计,这样也是最能达到效果,也是最直接的处理手段。建筑地基的隔震,通常是通过铺设一些特殊的材料来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把地震产生的能量吸收一部分,达到消除地震波对上层建筑的破坏。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消能减震措施都使用传统的施工工艺,主要的材料是粘土和砂子,或者在地基上直接使用粘土和砂子垫层。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国际上很多建筑物把沥青作为消能建筑的材料,并且达到很好的效果,现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建筑基础设置减震装置和隔离层的应用。

减震装置和隔离层这种消能减震措施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在地基与建筑上部连接之间,减震装置的设置可以对地震能量降低2/3左右,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应用比较灵活,对材料没有局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建筑隔离层与隔离装置相比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它减震的效果在2/10左右,它的作用无法参与到建筑设计的整体中去,因此减震效果明显差一些。但它适用于旧房的减震改建,施工简单、易操作。所以两者都是我们设计者值得关注的,充分体现它们的区别和作用是关键。

3对于建筑物消能减震技术的主要措施。

3.1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的加固措施。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坏受到大部分人的关注,也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随着这种安全意识的加强,民用建筑抗震加固是人们迫切的需求。消能减震的`应用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在地基部分采用特殊材料处理之外,还需要设计减震装置甚至是减震层来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确保能有效的对抗地震等自然灾害。针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我们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基础条件等因素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3.2在建筑物性能和需求的消能减震措施。

在建筑物的消能建筑设计方法上,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基本性能和消能需求等作出有效的设计措施。而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是我们选择的最佳措施,它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在建筑物的底层配置防屈曲消能支撑,并在其它的建筑层配置粘滞阻尼器。所以在我们对建筑物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的过程中,要精确进行结构验算,在保证建筑物变形的最大限度、结构的最大承载力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用最有力的数据来判断消能减震技术的可行。如果可行,就需要我们确定阻尼器的数量和最大优化它的布置方式,保证结构达到预先验算的结果;如果不能满足建筑物性能和需求的,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方案,增加阻尼器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进行消能减震加固。所以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是建筑物面对不同的性能和需求时,可以实现有效的管控,因为它的变量只有阻尼器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应用。

所以它的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有比较高的性价比;

2)对地震波能力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和削弱消耗,降低建筑本身对抗的风险;

3)可配置子阻尼器合理的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作用;

4)采用改进的基于性能和需求的消能减震方法进行加固设计比较便捷。

5)阻尼器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结构薄弱层的抗震性能;

6)能够有效减少结构加固的工作量,且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小;现在我们对于住房追求越来越高,民用建筑日趋渐多,尤其是一些超高层的建筑物,如果地震一旦发生,我们对建筑物没有加入消能减震的技术进去,可想而知,后果是怎样。建筑抗震中的消能减震技术能够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地震对结构的损害,并且消能减震技术是一个较为成熟、施工方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很广泛。同时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抗震加固技术的主流。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建筑技术论文:虚拟实训室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分析。

1.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是解决教学改革难题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勇于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技能工作,是高职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所必备的条件,所以搞好实践教学,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想象空间的氛围是很必要的。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设备逐渐发生变革。传统的校内、校外集中或分散实训基地模式将转向校内外与虚拟仿真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模式方向发展。通过传统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的融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融入信息化要素的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工程施工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等施工方法和技能,从而满足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需要,为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中虚拟实训室的优势。

依托校园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建筑工程类虚拟实训室,能够对建筑工程类优秀课程的教学起到真正的服务作用。虚拟实训室的构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过程,其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托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三维数据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施工各阶段的工艺流程,将单调的理论学习上升为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热情,激发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习,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教师的授课也不局限于传统教室,而是延伸到无限的互联网终端,最大限度提供了课堂的开放度。同时,虚拟实训室的开发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有限的实际困难。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建设,特别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将是克服人才培养瓶颈,节约办学成本、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不二选择。通过该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构建在新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新模式。

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与开发。

1.虚拟实训室的系统组成。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主要以《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中的优秀内容为主体进行设计,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脚手架与运输设备、冬期与雨期施工等共十一个知识模块,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重点进行归纳合并,以及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主要开发构建砌体结构工程、砼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三个虚拟实训项目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再进行细化,包括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施工准备、工程图纸、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联系单、工作记录等具体实训内容。系统以互动式三维动画为主,视频、图片、文字为辅,将施工现场的真实环境展现在眼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仿真模拟实训,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主要工艺流程、技术要点、管理过程,从而掌握相关建筑施工专业技能。

2.虚拟实训室系统软件技术开发。

在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等专业理论的支撑上,选择lamp作为开发平台。lamp网站架构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编程语言,是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具有资源丰富、通用、高性能、低价格等优势。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内容强调科学性、准确性,设计风格突出艺术性,设计技术力求简单性、实用性的思想,采用lamp构建一个基于web的虚拟实训室,以三维仿真模拟出不同的施工现场模型,以此作为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虚拟实训基地,将传统的文字讲授变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教学。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科技含量高,但系统开发所需专业技术型人才较为稀少。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目前被开发应用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地理、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而该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虚拟现实软件及技术尚十分缺乏。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将有利于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长期合作进行科研互利,有利于早日解决虚拟仿真技术应用问题。

2.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多变且复杂,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工序多,在建设期间环境较为多变和复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且现场实训能让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掌握知识内容,因此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更能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虚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相互补充,弥补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真正培养出优良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建筑施工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人员。

四、结语。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课程虚拟实训室是将教育技术运用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种探索,是改变目前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现状,能将“施工现场搬进课堂”,降低教学成本,解决高职院校部分实训教学难题。在传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仿真实训,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为培养建筑工程优秀技术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初中学生日记写作现状调查报告

开展本次学生。

日记。

写作能力的调查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4、了解日记写作对学生学习、生活乃至道德品质的影响。

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初一初二级学生和初三级部分学生,从人的发展阶段看,初中学生正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幻想,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逆反心理,有事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表现在日记写作方面,他们喜欢写日记,希望以此拥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大都喜欢写一些有关理想、志向、生活、友谊的随笔,但是缺乏能动的写作意识,写作随便没有养成写作习惯。

问卷调查表分为五个板块: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写作内容、写作指导、习作认识,共计15个问题。有些问题提供的选项可以多选,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我们也能尽最大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

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调配专门老师分别到班进行问卷,努力排除其他干扰,保证学生答卷是自己真实情况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调查的功能,提高调查的效率。课题小组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细致汇总统计。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查发现,39.9%的同学表示喜欢写日记,48.5%的同学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12.1%的同学不喜欢写日记。关于写作动机(本题选项可多选),30.1%的同学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要求,77.9%的同学想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关于不能坚持写日记的原因,45.3%的同学表示没时间,25.6%的同学表示没兴趣,24.0%的同学表示没毅力,表示不会写的同学只有6.1%。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写日记有一定的兴趣,不喜欢写日记的同学仅占1/8,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引导激发,绝大数学生会非常喜欢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大多数学生写日记的目的比较明确,想通过日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课外作业较多,近一半的学生感觉没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写日记,一半的学生表示没毅力或没兴趣。魏书生老师管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写日记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如果能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对学生无疑也是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

(二)关于写作习惯。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写日记的学生基本能坚持按时写作,习惯基本养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很少,写在博客上的只有50多个同学,绝大数学生写在固定的日记本上。调查还表明学生日记写作时间比较唯一,多数学生利用在校自习时间写作。建议教师对这些自觉坚持写日记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建立博客,加强博友之间的交流。

(三)关于写作内容。

农村孩子生活面比较窄,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写作内容常常比较单一。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范围主要是学校生活,占65.1%,家庭生活占24.2%,社会生活仅19.4%,自然风景占10.8%。从写作内容看,56.1%的同学能真实记录个人生活,34.1%的同学主要是倾诉个人情感,5.5%的同学在记生活流水账,其他的占6.3%。在调查“你写的日记可以让他人看到的内容占多少”时,表示全部可以公开的仅占12.1%,大部分可以公开的占21%,约一半可以公开的占17.3%,少部分可以公开的占31.3%,全部不不能公开的占19.5%。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日记写作范围比较窄,九成多的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写作空间有限,视野不开阔。反映出农村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较少,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对社会认识也比较肤浅,不善于关注生活变化,更不善于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校园以外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写作范围。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态度比较端正,大都能够在日记中真实的记录自己的个人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应付现象较少。多数学生日记写作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个人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多数学生不愿意他人看到自己的日记,认为日记属于自己独立的私有空间。

(四)关于写作指导。

从调查数据看,学生在日记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较多,感到无话可写的占23.1%,表达困难的占19.8%,表示缺乏兴趣的占31.2%,有其他困难的占26.2%。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希望老师评改自己的日记,表示“希望”的仅占32.3%,还有25.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希望老师如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学生众说纷纭,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没有统一意见(见表一)。

你希望老师怎样指导你写日记(表一)。

指导方法。

经常督促检查。

定期批改讲评。

上日记指导课。

举办日记交流。

其他。

数据。

11.1%。

20.6%。

25.6%。

21.4%。

20.3%。

(五)关于写作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日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绝大数学生通过自己坚持写日记的经历切实感受到日记能对自己产生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只有7.4%的同学认为日记对自己生活成长没有明显影响(见表二)。

坚持写日记对学生的影响表二。

对学生的影响。

宣泄感情。

记录成长。

建立心灵空间。

书写个人隐私。

增强毅力。

提高观察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没有什么影响。

调查数据。

44.4。

36.6。

43.6。

18。

18.8。

28.7。

36.5。

7.4。

调查还发现,日记无意中也起到了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有93%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在日记中记录并反省自己的错误。有87.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调查表明学生对日记写作的益处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也有迫切的要求,可见农村孩子同样有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我们开展好日记教学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一定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使学生自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

(六)性别、年龄对日记写作的影响。

1、性别对日记写作的差异比较表三。

比较内容。

喜欢写日记的学生。

一周写日记三次以上。

在日记中自我教育。

希望养成写日记习惯。

男生。

38.6%。

83.2%。

95.3%。

82.3%。

女生。

41.1%。

85.4%。

90.7%。

91.8%。

调查数据表明,性别对日记写作的影响并不很大。整体看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写日记,写日记的频率也略高,养成写日记习惯的愿望也更迫切。在日记内容方面都愿意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男生更注重反思矫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言行,女生则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年级对日记写作的差异比较表四。

比较内容。

喜欢写日记的学生。

一周写日记三次以上。

在日记中自我教育。

希望养成写日记习惯。

初一。

19.1%。

84.7%。

89.5%。

74.3%。

初二。

42.9%。

88.9%。

96.4%。

88.2%。

初三。

58.2%。

91%。

93.8%。

94.8%。

个人简历中课题研究与项目经历的写作

[摘要]应用写作具有人文性与职业性。随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写作成为提高高职工科类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主课。文章以高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的研究为基点,分析和探讨了应用写作教学中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可行性及有效途径,对改进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的教学现状、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制冷专业应用写作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潘春燕(1972-),女,壮族,广西钦州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应用写作、人文素质教育。(广西北海53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基金资助项目“具有沿海特色的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88106)。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写作作为高职工科类专业设置极少的文科课程之一,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主课。对此,笔者密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实际,以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应用写作实践教学为研究基点,积极探索应用写作课中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和二者融合的教学途径,以期在高职应用写作教改研究中,对扭转目前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教学的被动局面,提升工科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导。

一、高职工科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在2009年“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的论坛报告中指出:“必须以对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反思为契机,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应根据培养目标,以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除一般人文素质要求外,着重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中,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中自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以“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如何理解“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着力思考的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除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外,也负有培养、丰富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尽管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相互渗透、融合、密切相连的。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职业素质教育则表现为实现教育根本目的的手段。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融合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然而,对于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二者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存在着误差。在“功利”“实用”思想的驱动下,不少人把职业素质教育理解为狭义的“职业能力”培养,认为不能马上看到“实用”价值的人文教育可有可无。以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类学生往往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与职业相关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人文素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准。就业后,他们责任感缺乏,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后续发展能力受限,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当前高职教育应加强高职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融合教育。

二、应用写作教学中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

应用写作具有鲜明的人文与职业特性。“应用写作,属于人文学科。应用写作的目的是为人处理公务私务服务,应用写作的模式由人创制使用.为人写,由人写,写给人看,让人做事,达到应用的效应,贯串着人文的'内涵。”可以说,应用写作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

应用写作是高职生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职业特点。如经济应用文、机关应用文、公安应用文、军事应用文、建筑应用文、商务应用文和财经应用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无不体现出应用写作在各类职场工作中运用书面表达形式来处理工作事务的职业特性。用人单位对员工撰写应用文的能力越来越重视,能否正确而熟练地撰写应用文书,已成为衡量其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应用文的人文性与职业特性,为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可能。

三、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教学中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2009年,以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工程系“具有沿海特色的高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多次到北海锦晖冷冻厂、北海渔业有限公司、北海宽利水产及北海洪恩水产有限公司等各大制冷企业开展制冷与冷藏行业现状市场调研活动。调查回访中我们发现,制冷专业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经常要写制冷设备检修报告、专用工具使用维修情况、制冷行业市场调查(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营管理活动策划文案、各类工作计划和总结等应用文,但能写出或写好的人为数不多,在工作中突现出较为严重的写作问题。以我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为例,反思工科类应用写作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其原因更多地在于学生应用写作的“功夫”没到家,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部分学生的应用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等不一定是把握不好,也不全是制冷知识、技能等专业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更多的还在于学生“德、才、学、识”等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不高所致。“教”方面,应用写作课教师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人文素质,从应用写作课程的人文特点和高职生职业素质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发挥应用写作课素质教育的整合功能,实施职业人文素质的融合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满足学生就业、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应用写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提高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课。这是扭转目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体现出其存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课教师的角色转换。

准确定位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教学,关键在教师。工科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以及因需而变的适应性,要求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课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宽广的人文知识底蕴、“一专多能”的职业素质、精深的专业功底、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有效的教育科学知识。只有这样,高职应用写作课才有可能实现与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管理、科研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因此,高职工科类应用写作课教师应做到:第一,不受自身学科专业的局限,转换角色,积极主动参与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教学改革,经常跟踪社会需要并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开发整合应用写作职业人文素质的教学资源。第二,能够把系统的应用写作学科知识提炼、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应用型知识,并根据市场调查及各专业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第三,打破高职工科类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培养互不牵涉的壁垒,把二者融为一体,实施职业人文素质的融合教育,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工科类人才健康、有序、高效的培养。

(二)与学生专业、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在调研时我们了解到,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当地海产资源、冷藏加工海产产品及其附带业务的情况极为普遍,如果不从事较为单一的制冷与冷藏维修岗位的工作,学生在职业岗位的选择上变得十分盲目、被动和无所适从,不利于他们多方位、多途径就业与创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常应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沿海制冷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尝试添加一些制冷人文知识,采用更具体、与制冷专业学习领域及职业生活更接近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深化他们对社会、人生、自我的正确认识,使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实现自我价值,效果十分明显,见表l。

脱离专业、职业活动来训练学生的一般素质,只是让学生记住了大量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却不会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职业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树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理念,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融合综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开发整合应用写作职业人文素质的教学资源,同步提升自己的职业人文素养,以较高的职业人文素养去感染、带动学生,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实施职业人文素质的融合教育、开展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极为关键的前提条件。

(三)汲取地方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质。

钦州、防城港、北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制冷与冷藏加工海产品制造企业和用户需求较为集中的沿海地区,对生产一线的制冷与冷藏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这将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领域和重要的发展区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员工的素质。目前,走产学研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院在制冷专业人才培养上,和北海当地多家制冷与冷藏海产加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师生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从北海各类制冷企业一线收集了不少深化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把不断变化中的沿海制冷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体现到应用写作的教学改革方案中去,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应用文的特点,有意融合沿海制冷企业文化,对制冷专业学生实施职业人文素质的融合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内化的吸引力,提高他们的就业及创业能力,对教师自身转变育人观念、改变授课方式、扩大应用写作实训课程的设置范围等教学改革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见表2。

应用写作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遴选,力求以企业生产实际为标准,紧贴企业文化生活,把职业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企业活生生的案例资料散落在应用写作实训教学中,这是实施职业人文素质融合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尝试将对后续其他章节的应用文种的写作教学起到铺垫、启发和引导作用。

实践表明,广西沿海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要立足地方,依托广西北部湾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校企合作之势,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特色,汲取地方企业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应用写作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积极探索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拓展二者相互渗透、融合的空间,使学生既能增强人文底蕴,又能提升良好的道德、诚信、创新等优良的职业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凌焕新.论应用写作的人文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郭福春,郭延安,融合金融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大事记的写作现状及编撰原则

要真实大事记的写作必须坚持客观求实的原则。尊重史实,反映事实真相是大事记的最大价值。大事记中与事件或活动有关的人、事、时、地、数字等的描写都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凭主观臆断或者道听途说去编造,否则大事记就会失去其客观价值。特别是时间的写作上,力求具体到日,清楚明晰地再现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

2.内容。

要完整首先,要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写大事记,不能间断。其次,不要遗漏应该记载的事件与活动。再次,尽管每条大事记文字极其简短,但其所载的要素应力求齐全,包括有关事件或活动的起因、过程、涉及的部门、人员及结果等,都要完整地再现。

3.主题要突出。

全国、全省、全市以及全县的大事、要事在本机关、单位或团体的反映;

本机关、单位或团体召开的重要会议情况;

本机关、单位或团体主要党政领导人参加的重大活动,重要的外事活动和出访;

上级领导来本机关、单位或团体进行检查、指导工作的情况;

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气象的重大变化、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对其善后处理的情况,重大的社会动态以及其他需要记载的事项。

4.记载要及时。

编写大事记,最好做到迅速、及时,力求“当日事当日记”,逐日进行记载,以免日后补记出现纰漏。特别是对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应在结束之时及时做出综合记载,不可拖延迟缓,否则容易造成大事记内容的不准确。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现状

国上市公司对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中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体会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适应快节奏的城市建设进度,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被以新的标准要求。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企业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为在施工现场实现科学化管理模式,需要克服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实时跟踪,减少相关问题以及矛盾的出现次数,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展开。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标准,需要在建筑施工阶段执行项目管理措施,保证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通过系统全面化的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制定管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阶段,应遵循特定的管理原则。例如,遵守现场管理制度原则、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施工技术设备引进原则、建筑企业人才引用原则等。基于以上原则,加强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控制力度,实现建筑企业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提高建筑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制度需要包含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

2.1施工材料的管理。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从工程施工的源头上实现质量控制,即加强工程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力度。建筑企业施工原材料采购时,需要对原材料的数量、类型、质量、产地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原材料采购渠道的正规性。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

2.2技术安全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问题是工程是否能够开展的基础。在施工准备阶段,建筑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以及施工现场防火措施的管理力度。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象巡视,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产生的频率,确保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作业。

2.3施工进度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没有在计划周期内完成,则需要建筑企业对工程进行索赔。因此,为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可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加强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与联系,提高其沟通效率,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期完成。

2.4施工质量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可在工程施工阶段,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设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细节化管理。将每个施工环节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工程中质量不达标的工序,需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问题的处理解决。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科学管理途径。

3.1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现场如果想要系统化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为使管理体系能够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需要建筑企业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制定合理的管理条例。建筑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监督管理,不仅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部门之间的竞争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2提升使用人员的素质。

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还有不少欠缺,易于在工程施工阶段产生安全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需要建筑企业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关注度。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实现调度作业。针对存在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不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影响工程的施工。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阶段,建筑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定期对企业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例如,教育施工人员安全问题时,可以为施工人员播放安全事故的相关视频,让施工人员明白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对个人生命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施工人员遵循施工现场的制度管理。施工阶段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可以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升职,让其成为施工团队中的小组长,展现施工人员的领导能力,同时将工程的施工质量落实到个人。建筑企业应定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达标的施工人员建筑企业应为其培训,保证是专业素质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完善奖罚责任的制度。

大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时,觉得与自身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加重视。施工人员仅仅关心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而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不关心。当施工人员发现问题并且向建筑企业反馈后,仅得到口头表扬而没有任何奖励措施,致使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为解决这一现象,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奖罚制度。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遵守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者,建筑企业应给予其适当的奖励。奖励的内容不能仅仅包括精神奖励,同时也要包含物质奖励。如果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提出来有效的建议,可使施工人员得到职位的提升。而如果施工人员不遵从管理部门的调度任意施工,则应对其进行严格教育并且予以惩罚。通过奖罚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需要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不断的探索以及完善。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现场奖罚机制,将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大学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实施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学习等。

目前我们的翻译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关键问题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如何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素质和提高其翻译技能。本文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英语的实用性也越发被人们重视,翻译的需求日趋增多。因此,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与我国的高校教学现状有直接关系。

1、教学条件(如教材、教学设备等)不完善。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阅读类的题材占很大的比重,这样的教材由于生词量很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再加上许多院校不完善的语言多媒体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很多院校师资短缺,从而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很多的课程都变成了大堂课,人数严重超标,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在我国多数的院校中,许多英语教师并未在真正的母语是英语的国家中学习深造过,所以他们的语言驾驭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语言知识不能给予透彻和恰当的讲解。正如所述,“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等较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

3、把翻译教学当做外语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依然是按语言教学模式来进行。在课堂中教师纠正语法、纠正惯用法等方面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这样就使翻译课似乎变成了外语课。学生经常被要求做“把下列句子译成英语”的练习,这其实是误导了学生。因为在此类练习中,学生仅仅复习了语法和生词。事实上,我们不应当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而应当把其当做外语教学的辅助。

4、社会语言环境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

英语教学分为外语教学和第二语的教学两种。我国属于前者,而在第二语教学的环境中,第二语的地位受到法律保护,作为官方语言它与母语处于同等地位。所以学习者把它当做生存必备的技能。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仍是应试教学的'模式,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为了给自己能在找工作时多增加一个砝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把交际作为首要任务。这就是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5、缺乏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积淀。

在做翻译练习时,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生活常识、英语习语、社会习俗、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经常会碰到。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是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忽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完成翻译练习时,由于缺乏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弄出许多笑话。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而缺乏了解文化知识,必定会对交流造成一些障碍。

6、缺乏语篇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文体和语篇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经常在翻译时将英语的语篇结构用成了汉语的结构,从而使整篇译文变成了英语的文字,汉语的结构。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语篇和文体,认为语篇和文体应是写作课中学习的内容。学生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翻译练习中就出现了一些对译文来说不适合的文体和一些不正确的语篇结构。翻译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二、对翻译教学法的几点意见。

面对我国大学翻译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译界的研究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以下是笔者根据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意见。

1、实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翻译课程一般是由翻译实物、基本知识、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史这四部分组成,其中翻译理论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十分紧密。一个译者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也就是翻译的过程。翻译学习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体会译者的思路和翻译原则,然后再学习他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事实上,从事翻译教学必须要有理论指导。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应当首先给学生介绍翻译理论让其了解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之后让其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提高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观。因此在日常的翻译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2、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

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通过实践来掌握外语。而翻译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最常见的是,教师是演讲者,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词汇、讲语法,学生只是听众,忙于记笔记。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获得许多语言知识,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所以它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目的语,而获得是语言能力的最重要渠道就是学习者自身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训练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3、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从而使英汉两种语言独具特色,比如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学习英语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主要差异。首先,翻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去积累英语的相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美原版影视作品。因为大部分影视作品的内容本身就反映出了英语国家一种文化和社会习俗。

5、加强学生的汉语功底。

一篇好的译文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是要正确无误的理解原文,第二是要使译文的语言通顺流畅。对于第一个要求,学生首先需要准确的理解原文,而在汉译英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误,不仅仅是来自于英语表达方面的不妥,还来自于他们对汉语不准确的理解。对于第二个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他们经常是理解了译文的意思,却不知道该怎样组织汉语语言将其恰当地表达出来。因此译出的句子让人不知所云。因此,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汉语教学,也就是重视加强学生的汉语功底。总而言之,我们决不能学了洋文忘了中文。

6、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在当今的大学翻译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语篇意识的培养。换句话说,教师既可以从大处也就是从篇章和段落着手,又可以从小处也就是从句子和词语着手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首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文体的类型。对于不同的文体,就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我们将文体类型通常分为三大类:叙述描写、说明论说和应用文体。叙述描写主要由小说、游记、回忆录以及报刊上的记事文章组成。说明论说主要指社科、科教、论文、评论等。应用文体通常指广告、说明书、公函等。对于译者来说,不同的文体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不同。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使译文的文体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是其责任之一。

英汉的对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而对翻译教学而言,宏观的对比更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这主要有: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形合与意合、葡萄型结构与竹竿型结构、主谓型语言与主题说明型语言等。例如,英语语言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注重主观感受,所以在作汉英翻译时,一些附于客观描写之中的夸张的心理感受,译者要略去翻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宏观的对比,能够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翻译的要求与日俱增。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换言之,翻译教学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使学生的翻译技能与听、说、读、写同时发展。而对于大学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改革。今后的翻译教学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多指导、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结合翻译理论,从而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既掌握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致礼、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中国翻译,,(3)、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陈咏、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法[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6)、

[4]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