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数的顺序教案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10-14 16:43:04 作者:文锋 2023年数的顺序教案反思(实用5篇)

在编写安全教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学科教学的发展,高中教案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下是一些最新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是怎么做?

二、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

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3、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计算

(1)23+6=

研究算法

(2)26-4=

说说算法

三、巩固算法

1、第一、二题先分清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第3题,后校对,并选几道说说算法

3、第四题是一道开放题,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把问题出给同伴做。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熟练、准确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出示口算题

30+507+6058-6

2、抽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独立计算,请生板演,并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组织竞争练习

1、比一比,练一练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进行口算

1题独立计算“开火车”校对,统计全对的人数。

2题独立运用竖式计算

4题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独立完成。

5题观察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

6题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

8题独立完成

4、统计每组得分,评选优秀小组。

三、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看图讲故事

2、被墨水遮住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呢?你是怎么想的?

3、交流汇报。

四、简介“数学万花筒”的小知识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课件]

五位置与顺序前后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点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前后概念

1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教室前面有什么?

2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面和后

1出示小动物赛跑图

小鹿、小松鼠、小白兔、小乌龟、小蜗牛参加赛跑,你们看到了什么?

2观察图:小鹿和小松鼠比较,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同学们,能不能防照老师这样提问题?学生提问题,请各别学生解答。

4如果5个小动物继续赛跑,他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

三体验相对性并加深理解

1出示赛车图。

2仔细观察这幅图,通过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观察图,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3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几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几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大家随意说一说,任意选择两辆车都行。

四找“前后”的活动

1老师请3名同学上台。(面朝北)

问: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向后转)3名学生排队,按要求变化方向,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描述。

3质疑:为什么2号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在前面还是后面就要看他和谁比,和不同的人物比,前后位置就不同。

五巩固练习

1书上57页第2题儿童乐园买票

2书上57页乘车

六数学故事,龟兔赛跑

第五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方法

2、大数记心里,小数上下加减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之后得出结果4+2=6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之后得出结果6-3=3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3、运用分解技巧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会算此类题目

2、能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个

1个

3个

4个

7个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2+1+4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先上来1人,2加1等于3,再算后上来的4人,3加4等于7

先算总共上来了多少人,1加4等于5,再加上原来车上的2人,5加2得7

3、看图,交流图意: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人,到第一站牌是上来了5人(先上3人,后上2人),到第二站台时上来了2人,又下了3人。

4、积极思考,汇报问题:

到第一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2+3=5

2+3+2=7

6、小组讨论,列出算式7+2-3,交流算法。

先算7+2,得9,再减去3,交流算法

坐公共汽车应该先下后上,所以我先计算7-3,得4,再加上上来的2人,4+2,得6

7、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报站,停车,先上来了1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上来了几个乘客?

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接着,又上来4个学生。老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

汽车上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

1、提问:上面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对以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鼓励其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列式子计算?

对于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公共意识教育。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连加的方法

训练学生看图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加、加减混合要有序运算

三、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听讲,认识连减运算

学生汇报自己在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像这样连续计算两个减法的算式,就叫连减运算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并掌握连减运算

进一步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7-3+2=67-2-3=2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