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六年级明天我们毕业课文(精选15篇)

时间:2023-12-24 07:27:23 作者:影墨

范本并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使其更符合我们的个人风格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能力,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六年级《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导入: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先把学生带进临近毕业时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快要离开母校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很快调动起来。“我们”精神财富的母校,从而表达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整体感知:因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的第一部分:开篇明旨,写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所以一开始,我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这一段,把学生即将离别时感情从心底里流露出来。接着,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那梦开始的季节,留下的是对校园最初也是最清晰的记忆。因为当“我们”带着纯真的向往和虔诚的“敬仰”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人生的旅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当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当“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终于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校园那“诱人”的一面。在这里,让学生朗读时语速要舒缓,语气要轻柔,以充满回味的口吻读出心中的不舍之情。

在讲课文第二部分时,抓住“五彩斑斓的画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校园里生活的场景,这一幅幅画面连缀在一起,构成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六年学习时光。这些都让“我们”不会忘记给予“我们”精神财富的母校,从而表达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随着镜头的推进,作者的目光定格在了培育自己六年的老师身上,以一声“敬爱的老师”打开记忆的闸门,概括地说出了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接下来转入具体的回忆和赞美,让学生真地感受到了老师为了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留下的“帮助和教诲”。然后以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老师额头上的皱纹,“青丝染成了白发”。在老师的深情面前,学生们有如何回报呢?在离别之时,他们用最温馨的方式,用最真挚的情感,把歌声、把诗句留在了老师美好的记忆里,热烈而永久。让学生自由读、抽读,分男女生读,并带着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赞美来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加难以忘记敬爱的老师,更加不会忘记母校。可惜的是,我在这个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也许是因为课前没有准备好的缘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匆匆而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美丽的校园有更深刻的回忆,我通过课件的形式,

文章的8、9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教学时,仍要加强朗读,通过读来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对老师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讨论探究: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学生来说,“以小鸟张开翅膀”“向着蓝天自由的飞翔”作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明天的你会什么样,以此激励学生朝更高的目标中奋斗,。这有环节效果很好,学生谈得很好,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将要进入初中生活的画面展示了出来,也同时说出了自己远大的抱负。

四、角色体验:

六年的小学生崖即将画上句好,母校、老师、同学植得你留恋,那么此时的你最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这一教学教学片段是依托教材,找准了“读”与说的契合点,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发过程。又是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巧妙自然。在课堂上,也许,我们不是他们的代课老师,学生这时,对我说的不多,我只好引导学生让他们把我想像成他们的老师,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被调动起来,可见,在上课前,我还是没有充分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最后一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老师寄语:目的是更加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引起学生对学校的眷恋和对高一级学习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必须要有饱满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打动学生,这样,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结构谨然,词句优美,用了一系列排比、比喻句,描述学校生活,抒发对校园、老师、同学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最后一篇文章,我真佩服教材的编辑者,在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时学这篇课文可谓水到渠成,孩子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已经升华到极点,所以不难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激、依依不舍等情感。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就想怎样突破课文,挖掘文中主题,确实让这篇文章成为孩子们情感的催化剂,让六年的小学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他们对孩子六年来成长历程的温馨回顾,我觉得文中的意思不需要过多讲解,因为孩子们基本上能把握住课文。于是我别出心材,邀请了全体家长到校观摩这节对大家来说最有意义的一课。我还对课文进行了拓展,课堂上让孩子们叙说自己和同学的感情,回忆与老师之间的点滴之情,畅谈我们学校的变化等,再接着搜集与之相关的诗歌和歌曲来渲染气氛。通过相关题材,补充孩子们对同学的友谊,老师的恩情的理解,效果相当好。

在教学“六年的生活多像五彩斑斓的画卷”时,除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我用多媒体再现了这些孩子们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到花园浇共、远足游玩、歌舞比赛、校运会比赛,光荣入队,给一年级学生佩带红领巾、踢毽比赛等各种活动照片,勾起学生对往日的回忆,使他们对母校产生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当电脑播放孩子那一张张小时的精彩瞬间时,家长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有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有的不住地点头,孩子们也不时暴发出一阵阵惊叹的声音。

在教学第4小节“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时,我出示了一组教过他们的老师的不同的工作画面,让他们回味起在学习生涯中老师曾为他们做过那些令人感动的事,以图激情,以情引言,让学生说出老师曾经为我们做过哪些事情,让他们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

当看到曾经的这一幕幕情景时,许多孩子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教室里发出一阵阵啜泣声。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了这堂课,感情在这一刻凝聚!我让学生回忆六年来自己为母校争光添彩的事情,激起他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等到你们成为栋梁之才时再回到母校,回到老师身边,此时的你又会对母校、老师说些什么呢?进行课堂小练笔。交流时,学生们情绪高涨,我也被他们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感动了,在黑板上我写下了“今天我以桥小为荣,明天桥小以我为荣”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激昂的声音在教室的上空回荡。我相信,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

“爱”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爱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做起,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这节课之所以成功在于课堂唤起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眷恋之情,勾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复习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并运用这些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的第1--3题先分别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4题是用口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第5题,让学生在填表过程中,再一次体会“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多少倍”的规律。第6、7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解决问题。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最后,安排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探索两位数与11想成的书的规律,并初步运用这一规律一些计算。本节课完成第1--4题。主要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

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积极思考。计算前,要细心观察题目特点,根据题目要求,先思考后计算,以避免计算的盲目性,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

2、在复习中,沟通口算、笔算和估算等不同计算方法方式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价值,初步养成用不同计算方式解决同一个计算问题,或者选择何时的计算方式解决相应问题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计算习惯。

教学目标:

1、主要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2、在计算中倡导多种方式计算,在计算中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应用一是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单元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3、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口算、笔算、估算。大家比一比,在复习中,谁的收获大?

二、基础复习:

1、复习: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第39页的第1--3题。(限时8分钟)。

(2)集体矫正,同桌互批。

校对口算时,学生说说42×2020×50的口算方法。

校对笔算时,指名板演:12×24和64×30的计算,结合板演说说笔算的方法。

校对估算时,让学生说说38×11的不同估算方法,并比较各种估算结果的联系。

(3)针对错误,同桌一起检查错题,找到错误的原因,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在口算、笔算、估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3、总结:计算时要做到:专心、细心、不偷懒,养成验算的习惯。

4、评比本节课计算小能手。

三、综合运用。

1、基本运用:www.

学校食堂买来的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

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

青菜2030。

萝卜3024。

西红柿2516。

学生填写结果,交流。让算的快的同学说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

2、算法多样化练习:

(1)。

18元32元38元。

3、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选择了最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速度。

四、拓展提升新课标第一网。

1、整理知识结构:

提问: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还记得我们先学习怎样的乘法?后来呢?

2、试一试:125×363、作业:完成复习第3题的计算、第4题。

“乘法复习课”作业纸。

班级姓名。

一、口算。

14×10=20×21=13×30=10×40=。

11×70=40×12=10×65=80×30=。

32×20=30×23=42×20=20×50=。

二、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2×24=52×37=64×30=。

三、估算下面各题的积。

31×23大约是()59×64大约是()。

41×19大约是()40×32大约是()。

27×22大约是()38×11大约是()。

四、解决生活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的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

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

青菜2030。

萝卜3024。

西红柿2520。

2.

18元32元38元。

五、试一试。你能算出125×36的积是多少吗?

六、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1.计算并验算。

23×43=40×32=38×11=。

2.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读懂故事,领悟含义,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预习活动单练习活动单分学习小组。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完成“预学活动单”

1、正确书写生字词。

(加油站:尤其将容易写错的字词多写几遍噢!)。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简述故事内容。

3、思考理解“课后习题3”。

4、尝试理解“课后习题4”。

5、质疑。

6、根据“信息提供”尝试编课本剧。

【活动一】。

展示交流自主预学情况。

课前发放“预学活动单”

讲清要求。

【活动一】组织交流预学情况。

1、听写词语,集体批改,揭题。

2、结合听写词语简述故事。

温馨提示:

a、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b、用精炼的语言讲流畅。

c、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

d、可结合黑板上的词语讲述。

[展示交流]指名复述故事。

[点评辅导]评议复述情况。

3、理解“课后习题3”

出示: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展示交流]理解意思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活动二】。

[合作探究]。

精读2-11自然段,四人小组深入研究“课后习题4”。

“既然吴王都不听劝阻了,又怎么会去听少年讲呢?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少年的巧妙?”

[展示交流]。

a.交流理解。

b.感情朗读。

[合作训练]。

对编写的话剧润色修改。

小组练习表演。

[展示交流]。

作业。

搜集:1、写出6个八字成语。

2、阅读并相互讲述一则成语。

寓言故事。

(信息链接:)。

4、了解学生“课后习题4”的初步理解情况。

怎么办?(少年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劝法)。

a.出示“课后习题4”

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b.[展示交流]初步理解寓意指名板演图例。

【活动二】深入研究。

1、指出问题,提出合作探究要求。

启发点拨。

2、[点评辅导]。

少年冒死巧劝。

智勇双全。

有胆有识。

机智勇敢。

吴王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提出训练要求,指导编剧。

学生台前表演。

[点评辅导]。

讲清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

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

巧妙劝说蝉螳螂黄雀少年。

高高在上拱着身子伸长脖子拿着弹弓。

悠闲自在举起前爪正要啄食瞄准。

恍然大悟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学目标:1、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明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过程。

3、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信息过程中的价值,明确对等可能性的认识,感受可能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设计理念: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过程,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信息过程中的价值,明确对等可能性的认识,感受可能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出示:左边的条件与右边的哪个可能性匹配。

条件任意投掷出现6朝上的可能性。

正方体每个面上都是6不可能出现“6”朝上。

正方体四个面上是6,

两个面上是1“6”朝上的可能性比较小。

正方体一个面上是6,

五个面上是1“6”朝上的可能性有一半。

正方体三个面上是6,

三个面上是1每次都是“6”朝上。

正方体每个面上都是1“6‘朝上的可能性比较大。

提问: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些“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以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再举出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相机提问:在学生讨论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中,试着用分数进行表示它的可能性大小。

学生口答。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

集体交流。

练习与实践指导完成第1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让学生说说连线的思考。

过程。

小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的事件中,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指导完成第2题。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第(1)小题,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作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先启发学生思考:

5个小球中标有奇数的小球有几个?标有偶数的小球有几个?

指导完成第3题。

帮助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就是说明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80%,或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4/5。

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组织学生分别讨论“掷骰子”“做石头、剪刀、布游戏”、“抛硬币”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用某种方法决定由谁先套是否公平的思考过程。

指导完成第5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教材呈现的12张牌是什么牌,每种花色各有几张,标有不同的数字或字母的各有几张。

(2)学生分组活动,动手选一选。

提高练习:

学生独立连。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集体小结。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独立判断书上的各种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独立解答三个问题。

小组活动。

课后学生思考交流。

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将“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一、引导情感,选材得当。

对于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充满了对六年生活的怀念。这个内容,能极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热爱、眷恋等美好的`情感。

二、优美亲切的语言,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

课一开始,我就以朋友的身份来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引起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情感共鸣,课的中间又以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结尾时和同学一起齐唱歌曲,将情感推到了高潮。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揭示生活场景,勾起学生美好回忆。

在教学“六年的生活多像五彩斑斓的画卷”时,除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我还用电脑再现了这些孩子们再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诗歌朗诵,跳舞,画画,郊游、军训等,勾起学生对往日的回忆,使他们对母校产生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情感。

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方面。在学生重温了难忘的经历后;在认识到了母校“是太阳,是大树,是海洋”之后,让学生诵读对母校、赞美的词语;最后通过离别时真诚的话别,既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情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吟唱歌曲,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音乐能起到使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的作用,而一首内容切合的歌曲,更能使听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尽量把语文课上综合各种课程资源,包括计算机、美术、音乐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最后一小节,教者和学生一起吟唱难忘母校,既使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回味往事,又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明天,我们毕业》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本课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我在备这一课时,力图通过课文文字、音乐渲染、视频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畅谈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一、歌曲导入。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先播放歌曲《毕业歌》,结合导语“听到那久远而又似乎熟悉的旋律,想到明天就要小学毕业了,也许我们继续留在体校实现我们体育健儿的梦想,也许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此刻,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了临近毕业时的场景,带进文本。初步把学生的那种即将小学毕业的感情从心底里流露出来。

接着,进行的是一个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课本剧,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过去,那梦开始的季节,留下的是对校园最初也是最清晰的记忆。课本剧的安排是这样的,由学生吴安卓、刘俊锋做主持,刘惠兰、李先旋、张海玲、徐明康和老师一起同台表演。为了更好地结合文本,课本剧开始,主持学生吴安卓就深情地朗读了课本的第二自然段:“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么诱人。”接着,老师引言:“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明天就要毕业了!”老师说完话后,轻音乐《雨的印记》缓缓地响起。就这样,一个感人的课本剧就顺延下去了。这个课本剧的内容有学生之间的赠言,有平时生活的真实事例,有课堂上美好的回忆,有老师与学生的真情对话,有老师们参加《中山魅力园丁大赛》剪影,有学生赠给老师们的诗歌——《老师,您好!》……我以一个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了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具有代表性场景,其目的是比单纯的老师去分释讲解更形象、生动。既引申了课文内容,又有活生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一下子对整篇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激起了学生即将小学毕业的那种情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学生才能更真实地走进文本。我觉得这环节设计是成功的。

三、由课本剧引入课文重点段的学习。

子。”然后自然地播放曾经与学生们一起上过的《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的教学花絮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从视频中追忆曾经发生在课堂里事情,然后让学生谈谈当时发生事,此时的心情,看到的想法。其设计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忆和感受他们曾经在课堂上精彩表现的一刻。进而学习课文的第6自然段。由于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回忆的情感,因此,抓住时机,我就请全班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的确把那种淡淡的回忆的感觉读了出来。那一种朗读时的语速舒缓,语气轻柔,充满回味的口吻读出了心中的不舍之情。已经不需要老师说:“请同学们朗读时语速慢一点,语气轻柔一点……”的这种生搬硬套的要求,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的流露。

课上到这里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题目:1、从文段当中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句子看出来?你能读一读吗?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在我们心目中,您是();您是();您是()。继而引入第7、8、9自然段的学习,在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同样设计了问题:1、把你最想对老师表达的情,最想对同学说的话写下来,2、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我们要立志成材、回报老师、回报母校?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还伴着轻音乐让学生们安静地去写、去说。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知道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反思。争取做一个让学生眷恋的老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第4课时(总第27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综合实践--调查、实验、计算。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及分析。

3、对实际问题的估算和推算。

4、对水资源国情的了解。

【新旧教材差异】。

《保护水资源》是教材新增的实践活动内容。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几个大国相比较的数据。这些资料用数据反映事实,用事实教育学生。既看到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也实事求是地显示我国和世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知道一些全国性的数据之后,利用实验,计算刷牙、洗手的用水量,获得身边的数据,进而体会对每人节一点水,大家长期节约用水的意义。从而使综合应用真正成为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解数学题。

【教材编排】。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先阅读,再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教材一共设计了三项不同的实验,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第一项实验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再让学生推算这个滴水龙头在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第二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次刷牙和洗脸时所能节约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每人每天刷牙2次、洗脸3次推算每人每天一共可以节约多少升水,全班同学1天可以节约多少升水。第三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再让学生按每人每天洗手5次,每次都用10秒钟来推算每人每天用小流量的水洗手比用大流量的水洗手能节约多少升水,以及全班同学一年共可以节约多少吨水。学生按要求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和推算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想想有哪些节水的办法,引导学生把活动中获得的认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以提高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4.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保护水资源》一课大体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在学生阅读后组织适.当的交流。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解释相关信息的含义;也可让学生根据这段资料中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教材一共提供了三项实验。选择实验项目时,一要考虑实验器具能否满足需求,二要考虑学生的分组情况。了解一个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果每次观察到的流失水量不是整毫升数,则要提醒学生取相应的近似值。比较刷牙、洗脸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以及合适的量杯;也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把连续放出的水尽可能地收集起来,以便于测量和比较。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分别记录洗10秒、20秒和30秒的用水量,以便于计算和比较。实验后,要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并按要求通过推算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推算时,一要适当指导推算的方法,二要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第三步,组织实验后的交流活动。要引导学生联系通过实验和计算所获得的数据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现象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

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习题精编。

1、一个滴水的龙头5分钟流失20毫升的水,照这样计算,1天流。

失水多少升?1年流失水多少吨?

2、根据统计表计算。

刷牙、洗脸时不同用水状态用水量统计表。

3、长、宽、高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先开甲管,过一段时间后两管都开,下面折线图表示进水情况,请你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多少分后开放甲、乙两管同时开放?当时水深多少厘米?

(2)甲、乙两管同时进水,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

编写单位:襟江小学责任编辑:潘其林。

参加编写人员:蔡文平戴菊兰潘其林陈素清。

我们毕业了六年级作文

永远的回忆——毕业照。

拍毕业照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我们即将毕业。今天,我们将迎来这神圣的一刻,这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踏上幸福大道,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又透着一丝丝伤感。其他班级所有成员全部到齐,会有一张团圆照,而我们班却少了一人——小李。他家中有事,没能到校,走的真不是时候,少了一人这怎还能称得上是太阳花之家呢?我突发奇想,你说会不会重拍呢?不,不会,全校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为了一个人而重拍大合影?现在技术那么发达,会不会为他单拍一张,然后p在一起?所有疑问接二连三地蹦了出来。

“啪啪啪——”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全校教师陆续就坐,我正希望张老师可以与我并肩相坐,目光始终不离张老师。稍不留神,张老师就消失了,我左顾右盼寻找着,却没注意到身后,张老师就坐在那儿,心里好不开心。“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一连四次,角度不同,怎样将他们合成一张呢?这就要摄影师叔叔大展伸手了,心中不免会有一些小期待呢!

有了大合影就要有班级照。这不,六(5)中队这些显眼的彩色太阳花衣冠整洁,昂首挺胸,正等待那“咔擦”一声。我们将三位老师围在中间,他们是这个班级的主心骨。如果张老师是照耀我们的太阳,那周老师就是孕育我们的土地,陈老师便是滋润我们的雨露,三者缺一不可。

毕业那一天终究还是会来的,但是有了这张毕业照,就拥有了一个永远的回忆。

我们毕业了六年级作文

不知不觉中,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瞬即逝,就剩下这短暂的十几天了,当我恍然大悟时间过得这么快时,已经过了六年之久。

丝丝凉风舞动着我的碎发,我凝视这这间教室,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欢歌笑语,太多的回忆。夏天过去,我们毕业,这间教室里依旧会坐满了同学,却是一张张陌生的新面孔。

操场,是我们洒过大汗,努力拼搏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参加仰卧起坐的比赛。那天,我真是拼尽全力在为自己赢得机会。做到三十个的样子,我就感觉腹部一阵绞痛,每再做一个都十分吃力,我咬牙坚持着,不肯叫一声苦,累。不知不觉中,汗水打湿了我的头发……。

终于一分钟到了!我在一分钟内完成了46个仰卧起坐,我成功了!我累得虚脱还不忘欢呼!那时,我是骄傲的。

但是,再过半个月,我就再也看不见这块让我们热汗拼搏的地方了,看不见我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了!

走在干净长长的走廊上我,我陷入了回忆……记得有一天下大雨,我们几个同学没带伞,雨一直下不停,我几次想冲进大雨里,却又被同学拉了回来。天空中不时传来几声雷鸣,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玉,走道中不断的有雨水涌进来,浸湿了我的鞋子,雨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们急得快哭了!这时,李老师不知从哪里带来了几把花花绿绿的'雨伞递给我们,和蔼的说:“等急了吧,快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我回到家中心里还是觉得很温暖,很感动。丝毫感觉不到下雨天的寒意!

让我们珍惜这份最美好的时光!珍惜!珍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

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例4。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孩子们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无言的关爱以及孩子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纯真无邪的爱。

重难点分析:

l本课故事情节鲜明,文章布局巧妙,父母与孩子的心境变化交替描写,结尾设计独具匠心,教学中围绕中心问题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积累描述心情的词语,同时能用上文章中的词语及自己已有积累的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l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关爱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浅显处学生容易理解,但含义深刻之处需要反复品读领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关于“金翅雀”,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围绕“金翅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及不理解的生字词情况。

树冠树巅蜷腿气氛。

硬邦邦毛茸茸战战兢兢。

心不在焉聚精会神提心吊胆天真无邪。

3.小组代表汇报遗留问题,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发现鸟窝——开始爬树——发现鸟蛋——亲吻鸟蛋——放回鸟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觉。

了解了课文内容,从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孩子特别喜欢金翅雀;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

五、细读课文,感悟孩子对金翅雀的爱。

默读课文,找到孩子在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心境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发现鸟窝。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引导学生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读出了孩子的自豪和强烈的好奇心:高兴、指手画脚:因为喜欢,沉浸在兴奋之中。觉得自己做的事很了不起。

突然:看似突然,实际说明孩子一直在想这件事!对他来说印象非常深刻。重复“我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为了引起大家注意,因为他要大家分享他的快乐。

2、开始爬树。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动词如:贴、挪、抱等词语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奇,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很危险艰难)感情朗读。

3、亲吻鸟蛋。

在高高的树冠,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没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体会孩子对鸟蛋的无比喜爱。

饶有兴趣、情不自禁:不曾意识到危险,缘于对金翅雀的喜爱!

孩子并没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变化,只是陶醉在自己发现鸟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识不到危险的处境。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孩子那份纯真的喜悦和淳朴的爱心。

4、放回鸟巢。

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

抓住“满怀怜爱”“心境坦然”体会孩子的爱心。

知道他为什么坦然了吗?放回,一切只为了发现!充满了童真(孩子那份纯真的喜悦和淳朴的爱心)。

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牙作家米?托尔加笔下的《金翅雀》,还记得文中的孩子为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在讲述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板书:饶有兴趣、心境坦然)。

3、谁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样把这件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天真无邪的爱)。

在孩子的讲述过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本,感受父母之爱。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父亲、母亲的心境是怎样变化的?勾画出相关语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1-3)。

“母亲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会神的开始听儿子说话。”

母亲:抓住“瞪”让学生体会母亲从开始就关注孩子。

父亲呢?为什么一开始“心不在焉”?可能父亲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为太累了。儿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倾听时,抓住“聚精会神”体会父亲虽累但为了孩子高兴也开始关注孩子。

小结:母亲总是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无论再小的事,总能牵动她的心,而父亲由心不在焉到聚精会神,同样流露出对孩子默默的爱。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

抓住“吸、吻”体会母亲听得更认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

父亲又开始吃饭可见父亲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让父母为你提心吊胆过?”

感情朗读,体会父母之爱。

小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父亲虽然还是有点漫不经心,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着、紧张着。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变化的(害怕吃惊)?生读理解“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并与“提心吊胆”对比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精准。

老师读,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是真的停止吗?紧张、担忧到了极点,直至出现了幻觉,想象当时画面,你的心情如何?更不用说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了。体会父母当时高度紧张的心情,同时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感情朗读父亲出现幻觉的部分,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深切。

师小结:随着孩子危险系数的不断升级,父母的心也越绷越紧,直到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什么“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孩子在意了吗?孩子把金翅雀的记忆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理解父母为了呵护孩子的爱心、好奇心的睿智而深沉的爱。

四、师总结全文。

(指板书)全文以金翅雀为线索,文中没有一个爱的字眼,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爱既有孩子对金翅雀天真无邪的爱,更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智慧而深沉的爱,我们相信孩子一定会在父母用心搭建的这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中更自由、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明天我们毕业课文反思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观点+材料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议论文教学反思议论文教学反思。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如果那么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议论。

如: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论据引申法: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论据里面存在某种苗头,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设想出某种结果。

如: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议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

美丽的校园。

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2)还会眷恋什么呢?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3)为什么呢?

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

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欣赏录象。

(2)出示句子。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交流。

(2)出示句子: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1)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3)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

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欣赏音乐),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跳。

(1)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因为)它是那样诱人;

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4、5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

2、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