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北师大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汇总12篇)

时间:2024-01-07 06:16:11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分数和小数互化一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一等奖。

一、生活问题揭示课题板贴齐读。

二、复习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图示,有线段圆正方形方格阴影。

填空类于课本练习第一题。

板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三、新知。

例1……。

口答。

切入“讨论”小数化分数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提示:用什么数作分母?什么数作分子?)。

交流板书呈现课件。

填空总结方法。

试一试1.45。

例2。

自学3分钟自学提示汇报要求。

读一读。

试一试。

练一练13/10(注意特殊)。

四、综合练习。

填空:强化方法。

判断。

连线。

猜一猜:小活动卡片正背面分别是分数和小数。

五、谈收获。

六、课前问题。

七、动脑筋(渗透下一课知识)。

二等奖。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引入学习课题。

1、看看老师带来了一些什么数?(0.70.140.0341.42.35)。

会读么?真不错,这些填空你还会吗?独立读题,想好了就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反馈总结,其实从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我们不难看出,“小数就是……”记好这个结论,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有帮助了,自由的读一读吧。

二、探索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小数化分数。

敢不敢直接挑战例题。好。

出示例1:把0.3、0.32、0.325化成分数。

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和小数有什么关系,有规律么(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请再观察分子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试试这个,看你会不会:把1.45化成分数。

应用规律,你能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么?0.20.080.752.064。

小结:谁再说一说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还要注意把分数化简。

2、分数化小数。

下面该学习什么了?出示例2:把9/10,13/100,21/1000,2又7/100化成小数。

能不能直接写?学生口答,师板书。

对不对呢,谁能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检验一下?

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你觉得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是怎样化成小数的?(……)(去掉分母,看分母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判断0.375=375/1000……3又6/1000=0.6……()。

3、解决留置的生活问题:别忘了,还有这题呵3/4和0.8独立思索或小组讨论,然后说出你们的比较结果和理由。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觉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110页练习二十一的2、3题。

《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听了这韵味十足的歌曲,结合你课前的预习,谈谈你对花脸的了解。

(2)教师概括: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花脸是俗称。净角以面部化装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2、揭示课题:花脸。

我们一起来学习班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他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传递给们们,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积攒”“俨然”“咄咄逼人”“横刀立马”“张牙舞爪”等词语意思。

(3)全文每一部分的花脸是否指同一事物、人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字:

“掺、臭、斩”是翘舌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围绕花脸,写了“爱花脸--买花脸--演花脸”三件事。

5、理清文章脉络。

爱花脸(1-2自然段),买花脸(3-6)演花脸(7-10)。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勾画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1)讨论交流文中关羽花脸的特点。(色彩鲜艳、凛然不可侵犯)。

(2)课件展示关羽的脸谱。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惊喜和敬畏。

2、朗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讨论: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写一把刀?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3、文中有多处表示“我”对关羽花脸的喜爱,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去长。’”

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喜欢关羽的原因。重点结合下内容来体会:

(1)舅舅讲故事。

(2)其他人见“我”戴面具的反映。

(3)对关羽原不同称呼。

(4)不同年龄的人对关羽同样的喜爱和敬重。

4、课文几乎每一段都表现了“喜欢”。每一段表现的“喜欢”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找出一些关键的句子。

第一节:对一般花脸的喜欢。“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喜欢是因为可以炫耀(抓住“俨然”一词)。

第二节:对特别花脸的喜欢。“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此时并不知花脸是关公的。)。

(体会“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喜欢因为敬畏惧怕,也想要别人惧怕。

第三节:对关公花脸的喜欢。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舅舅又告诉我关羽的英雄事迹,“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崇敬自豪,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此处可表演一下“自报家门”)。

知之愈深,爱之愈深。

5、小结。

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主题之外的个性化阅读,例如“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

(可出示冯骥才资料--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本文作者借一个男孩的视角描写“花脸”,也是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

2、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保留、继承和发扬?

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剪纸、中国结、舞龙灯等。

3、作业:

(2)上网查询或采访长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等?(制作小报,配上插画)。

板书设计:。

买花脸喜爱自豪。

花脸。

演关公崇敬炫耀。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分数除法一说课稿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3份,第(1)题的算式是除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平均74÷2,被74÷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7整除的。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在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单元在新知识起到了良好在铺垫作用。学生对倒数在认识,为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在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教学方法:

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不同颜色彩笔几支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用1去除以这个数.如果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即可;如果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将这个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如果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其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二、算一算。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2×2=4袋)。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2÷4=1/2千克)。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1/2÷15=?千克)。

三、探究新知。

师:我们怎么解决问题3的困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

1、出示情境图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观察屏幕上的图,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在准备的长方形纸条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活动,师巡视。

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4里面有四个1/7,平均分成两份,是两个1/7,就是2/7。74÷2嘛?7。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板书算式)。

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你能说说你的大胆猜想嘛?(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

课件出示: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探索一种能普遍运用的方法。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动手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样分。

学生活动,师巡视。

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生2:把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的几分之几?

生1:

师:我们之前说,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

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被除数没变,除号改成了乘号(板书),除数3改成了3的倒数1/3。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画图或者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策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同样的平均分成5份,每份实际上是44的几分之几?分成6份,每份实际上是的77几分之几?(板书算式)。

师:同学们真棒!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师:现在大家会计算刚才我们上课一开始的这道题了吗?我们一起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完成教材上第56页的“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得出结论,并进行归纳,发现规律,注意了知识胡迁移)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做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不上一个条件?(0除外)。

五、作业设计。

课件出示练一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计算规律:做分数乘法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或者先计算再约分。)。

分数的再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教时(19)。

学习。

目标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

重点能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3、选择用除法计算借助线段图的动能理清思路。

板书:

二、尝试解决。

1、试一试第1题。

2、试一试,第1题(2)板书:

9×1/3=3(人)。

三、练一练。

1、解方程:

1/5x=73/4x=4。

5/8x=1/123/8x=1。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术法作基本要求”

3、解决练一练,第3、题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

集体纠正。

学生独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集体纠正,即现价是原价也可用算术法解,算术法作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解决。

或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纠正。

板书设计。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2/9=6。

x=6÷2/9。

x=6×9/2。

x=27答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三分数除法教时(20)。

学习。

目标1、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及时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及分数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数据。

1/91113/512/3。

2、求出以上数的倒数。

91/115/1313/2。

1的倒数是它本身。

二、计算分数乘除法。

1、出示计算题。

8×1/43/4÷44/9÷3/24/5÷44/7÷7/4。

2、计算以上各题。

三、解决方程。

1/9x=2/32/3x=54。

7/4x=358x=42。

1.5x=28.5。

四、解决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2、练习三第5题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3、完成第6-9题。

方法同上。

4、完成第10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3÷3=1/9也可以列出方程进行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数据。

独立写出各数的倒数。

然后交流纠正。

学生看清乘除法,然后独立计算,进行交流,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纠正。

学生认真审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说一说解设。

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仔细审题,找出数量关系,列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同上。

1÷1/9=9(天)。

解答:1/3x=3。

x=9。

板书设计练习三。

1/9×9/111×1/11。

3/4÷4=3/4×1/4=3/16。

解:设:校园总面积为xm2。

3/40x=660。

x=8800答:校园总面积为8800m2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掌握的可以,但是把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防在一起,有时还是混淆。这大概是不十分理解吧!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等。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呈现: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二)”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三)”中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如“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在分步计算基础上的综合计算,从而引入了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又如“分数混合运算(二)”中,教材借助一个问题情境,给出了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可以说,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所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学习知识的情境。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从情境图中,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对于正确计算也有帮助。

【课时安排】:

分数混合运算(一)——————————————————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在评完课又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敢于冲击教材。

一是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二是我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一次折纸理解了意义发现了计算结果,然后观察发现了计算方法。这样,为学生探索与交流保证了充足的时间。

2、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每小时织围巾1/4米”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3、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的结合,学生在理解意义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学生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

4、合适的支点能贯通整个课堂。

这节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听了同事的数学课,我茅塞顿开!

在折一折的过程中,我直接让学生折1/4×1/2,虽然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在少数同学的带动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迁强。听了刘虹老师的课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课堂脱节,是因为我丢掉了课本提供的支点:先折1/4×2。因为学生由整数的意义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体会出1/4×2描2个1/4,才能知道半(1/2)个1/4描1/4的一半,这样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说,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点,很重要。

5、学具的准备是无声的引导。

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只有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了,学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给学生准备一张纸,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就只会折纸,如果再为学生准备尺子和笔,那学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再为学生准备彩笔,学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导通过画、涂的方法来研究。总之学具准备的充分,学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和两只彩笔,拘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只用了折纸感受意义,理解计算方法。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分数教学设计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操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1111×=×=2242。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

折一折,涂一涂。

31×=44。

331小组合作完成,先用图形表示出,再表示出的444。

3、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与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与相乘的积作分母。

思考: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尝试练习】。

351、填空:(1)×表示()78。

43(2)米的是()米。

54。

3、计算,结果约分成最简分数。

分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1、2/15×9=5×12/11=6×2/9=。

2、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出示例3。

2、确定方法。

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1:第一个列式是1/2×1/5,因为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

生2:第二个列式是1/2×3/5,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分数,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1/2×1/5和1/2×3/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板示)。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师:用这张纸表示一块地。用浅色涂它的一半。(如图板示)学生动手折纸。

提问,1/2的1/5怎样涂呢?

启发:把1/2在看做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4)、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看,1/2×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5)、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分母)乘(分母)的积作(新分母),(分子)乘(分子)的积作(新分子)。

(3)、练习: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

分数乘分数等于(3)乘(2)的积作(分子),(10)乘(9)的积作(分母)。能(约分)要(先约分后计算)。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8/9×3/10=6/7×14=。

2、填空。

8/15×4表示(4个8/15是多少)8/15×1/4表示(8/15的1/4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枝粉笔长分米,2枝粉笔长多少分米?1/2枝长多少分米?2/3枝长多少分米?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呢?

教学反思。

上了这节课感觉还是可以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成效地学习,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好。本节课有这些特点:

我把导入问题设计成学生要去旅游,而要经过家长检查合格后才同意,让学生们帮一帮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兴趣。而又无形中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做好学生与自己的角色转变。出示问题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完题。倾听学生答题的理由,发现错误,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有效地学习。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2小时能涂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结果并说明理由。那么在下面的问题中让学生自己拿出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去发现×的计算结果,感受到知识是动手探究中得来的,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懂得方法,这何乐不为呢?然后在这种情况把学法迁移到求×的结果上,可以说轻车驾路。

学生通过有效地探究得出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我精简练习让学生既巩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加强算理的理解。

分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对算理掌握。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3/18×62/5×153/7×6。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分数教学设计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分数教学设计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上。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理解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2、课件演示平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平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平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2份是()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5、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7份是()。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每段是()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每人分得()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分数单位越()。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平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