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热门13篇)

时间:2023-11-16 05:43:41 作者:纸韵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热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体验和收获的总结和整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说到作为一名当教师的价值,可能有许多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必须受到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会出现困惑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我们万万不能简单的把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与教师的崇高追求等同起来。徐院士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不能把追求自身利益放在崇高的职责感之上。一个学校千万不能为追求收入而淡化了它最根本的职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多看大局,放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入。因此,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是可能是当年的升学率,而是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我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本着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本着对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我们就一定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里要内涵。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超也十分重要,这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呢?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已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软和创造欲。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xx,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师人文素养培训心得

这次进行了人文素养培训,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的更应该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们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严,全靠我们今天的教育,全靠我们广大教师的辛勤劳作。重任在肩,光荣而又艰巨。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份激动、怀着一份荣幸、怀着一份庄重,把历史的.重担挑起来。

(2)要用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教育的路途应该怎样走?教育的桎梏应该怎样打破?教育的远景应该怎样绘就?一句话: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阳光,(3)要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存在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我们要积极维护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

(4)还有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存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5)更要有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是一种爱,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对学生心灵的点拨。

总之,作为一名农民工学校的政治教师,面对农民工子女,要对他们有同情心,爱心,要让他们享受到党的温暖,更好的教育。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标题

导言:

教师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的人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教师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际关系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

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高尚品德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友善待人,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我始终坚持正直守诚,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秉持正义,妥善处理矛盾和纠纷,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段:注重教师的人际关系建设。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我始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想法。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始终坚持真诚、友善,并及时与家长分享学生的情况和进展。与同事之间,我坚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第三段: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并重。

除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外,教师人文素养还需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能力。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段:注重自我反思与成长。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每个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检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并制定改进方案。同时,我也注重参与教学观摩和交流,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和启示。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结尾: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际关系、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成长。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贡献力量。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标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教师人文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共鸣的建立。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我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支持。在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情感共鸣的建立,有助于我与学生建立起互信与合作的关系。

二、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全面素质。

教师人文素养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我将学生视作对待艺术品一样,用心去培养他们的成长。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我都发现了他们独特的优点和潜力,我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内心世界。

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生活的百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情感教育,我希望学生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快乐的内心世界。

四、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教师人文素养的体现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我乐于助人,乐于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教学中,我始终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相信,只有把教育事业当做终身事业来追求,才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追求教学创新。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要追求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技能。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跟踪教育前沿的动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还坚持读书实践,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我不断追求自己的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总结:教师人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它不仅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心世界,更需要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师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勇敢追求教育事业,用爱和智慧去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共同创造美好的教育未来。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文章。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三)断裂化的文化认知和理想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一)领导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二)人文素养培养对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三)科研无法成为思考的动力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文章,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造共享的课程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总之,通过各种不同方向和层面的具体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人文素养会随着活动的过程而逐步得到升华和提炼。最终成为散发在每个教师身上的博学与宽容、理想与激情、合作与关爱等等人文气息。这些人文气息虽无形无影,却是每位教师都能从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觉到的修养和魅力。

教师品格素养心得

20xx年9月15日、16日两天,我有幸参加由滁州市教研室张作真名师工作室筹划、组织的“核心素养”系列讲座。江苏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国内知名度很高政治学科专家顾润生和苏州市黄埭中学高级教师张华,为我们生动解读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打造深度教学等几个问题。尤其为一线教师普遍存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活动型课程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颇有收益。

思想品德的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听了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人民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唤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采用活动型教学,主体探究式,在课堂中做到少讲,课堂设计问题不是课前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老师随时解答。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教学重点难点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心大事小,心小事大。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充分利用课后活动实践课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规划师。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少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学生的本性发展和个性成长。通过学习和培训,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正确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教育学生,要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把学生当做自己的镜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培养能力、必备品格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核心素养最关键要体现这样八个字:关键能力,必备品格。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每一轮新学期开学,我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记忆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课后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新教材新课改新教法新理念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方法、新形式、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听完顾润生和张华两位专家的讲座后,经过几天的深度思考,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进。

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教学再学习再教学,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人文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一次重要的测试。测试内容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人为积淀、人文情怀等18个基本要点。

由于自己平时花费在学习核心素养方面的精力少,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考试时做题不理想。不过学习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人文情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人文情怀是学生未来必备的素养之一。人文情怀要求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从某些方面来看,教育是个传承与复制的工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那为人师表的我们就更应该为学生做出表率,更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时刻心中装着学生,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心中只有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

事情都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做个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需要我们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心;需要我们多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只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同时也需要我们平日的积累,学生在成长,教师也一样在成长,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做个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吧。

教师素养教育心得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们xx镇中心学校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在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地拉上了帷幕。在此,请允许我向取得优异成绩的14名参赛老师表示最真挚的祝贺和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精心备课,带给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其次我要向分校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参赛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有了你们的参与,此次大赛活动才显得异彩纷呈;最后,向在百忙中一直关注和亲自参与并担任此活动的评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此次活的鼎力支持,给了参赛选手信心和力量!此次大赛,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可喜可贺的成绩。它既是参赛老师们教学基本功的最新展示,也是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真情奉献、辛勤耕耘的汗水结晶。

此次大赛共设四个大项,具体分项和分值为:教材解析占10%,书写展示试占10%,知识素养占10%,课堂教学展示占70%,总分为100分,所有项目的评审均算平均分,单项计分,参赛选手总成绩为各部分成绩累计的得分,最后按总分排名次。

整个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了做到公正、公平,赛前,全体参赛老师抽号决定自己的上场顺序,所用班级和授课内容。在粉笔字、理论测试中全落的是参赛号,不留选手的姓名,评委在打分时,减少心理意识。还是为了公正、公平,我们邀请了张洪臣书记、张巨才老师和我们共同担任粉笔字评委。他们都是我校三笔字的佼佼者,在担当评委的.过程中,细致、公平、耐心,比较了又比较,斟酌了又斟酌,通过反复比对才给各选手的参赛作品打了分。课堂教学由何红元、俞芹、汤霞、张玉梅、依扎克、焦学军担任评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评委们也对每节课进行了讨论,先找出了每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再把14节课放到一起讨论,保证了评判的公平公正。严明老师此次也担任了摄影摄像工作,随时随地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在此也再一次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这次教师技能大赛中,共有14位老师参加了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课堂教学展示四个环节的角逐,四个项目的比赛安排有序,环节紧凑,用时科学。每项展示都扎扎实实地依序进行,有条不紊。

交流研讨时间虽然短暂,但教师们收获较大,并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法,倡导新型学法,锤炼教学技巧,提高教育质量。并希望有关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尽管在活动过程中也有服务不及时,细节不周密的现象,但属初次尝试,我们将引以为戒,及时总结改正,使此项活动更加完善。

人文素养视频心得体会教师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包括他的人性、哲学、思想、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素质,更成为了评判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为此,教育部门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近日我学校的教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有关人文素养的视频,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对人文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文素养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科,而是多个领域的综合体。从人的本性到文化历史,从社会发展到生态环境,从思想道德到美学审美,人类在自身活动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文精神和生态观念,构成了独特的人文素养。

第三段:人文素养与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人文素养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一个有高超人文素养的人,不仅在恰当的时候能展现出他的广义人文素养、道德人文素养、审美人文素养、认知人文素养、实践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更能从中萃取自身固有的宝贵资源,指导为人处世和自我成长。而在现代社会,艺术、文学、音乐等人文领域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品味,一种品质生活的体现。

第四段: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呢?在看完视频之后,我认为最好的途径是读书、旅行和交流。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拓宽视野,增加我们的认知人文素养。旅行能够带给我们真实的体验感受,让我们更加贴近生活,增加我们的实践人文素养。而交流则是相互沟通的过程,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增加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自我审视,提高自身素养。

第五段:结论。

总之,人文素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把人文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人文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教师人文素养漫谈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之一,它是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和情感等方面的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人生底蕴。作为一名教师,常常会被考验,尤其是在面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文学艺术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基石。

读书、欣赏音乐、观看电影、参与美术、写作等活动都是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人性、情感、信仰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学习和体会,可以启发教师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除此之外,文艺还可以使教师具备更开放、更包容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时,更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二、“精神食粮”让教师更为有深度。

教师的人文素养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便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足够有深度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心灵,唤起他们内在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让知识更富有生命力。如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寻找灵感,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学与学科知识进行对接,使其更加深入生活和社会。

三、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保障。

虽然感性和理性是不同的认识方式,但二者的平衡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感性和理性中寻找平衡点,不仅能够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能够在思维上更加客观和深入。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多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创造、去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发掘潜力。

四、关注生命和社会价值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规划、挫折感受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和社会价值。教师可以在摆脱单一教材的限制下,引领学生去开阔视野,认识世间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生命和社会价值的感悟。

五、人性和善意是人文素养的宗旨。

在教师这一职业中,关注人性和善意是保持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一个教师如能始终保持人性的本真和发扬善意,无论在学生相处还是教学中,都能够有着更加广阔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在关注人性和善意的原则下,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人性的价值观、道德理念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文化的认同和价值的接受,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价值观念。

总之,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学生和自我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高标准要求。

教师素养心得体会

一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广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这里的“镜子”就是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的事业成就和价值实现,不仅仅依靠他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见异思迁、心猿意马,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倾尽全力投身教育,担负起教师应尽的崇高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信念,终生爱自己的职业。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献身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通过学习认识到: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甘愿清贫;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乐于奉献;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谨遵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汗水,无怨无悔的洒在祖国勃勃生机的花园里,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们成为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