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乡村振兴村书记发言稿 书记乡村振兴(汇总7篇)

时间:2023-09-29 07:11:26 作者:笔砚 2023年乡村振兴村书记发言稿 书记乡村振兴(汇总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书记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农村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书记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担任一名书记期间,我深切体会到了书记乡村振兴的意义与重要性。我所学到的心得与体会,为我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帮助我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二、问题认知:合理规划,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农村的振兴离不开合理的规划,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在我所在的村庄,我们积极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推广了科学种植、养殖等方法。我曾亲自带领村民们参观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并鼓励他们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开辟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和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我们的村庄农业产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有效增加。

三、资源整合: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

乡村振兴离不开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益的共享。作为书记,我积极推动了资源的整合。我们与周边村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我们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问题,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人才培养:农村振兴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农村振兴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我担任书记期间,我们加强了对乡村振兴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我们鼓励农民子女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同时,我们还通过引进农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师,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通过人才培养的工作,我们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文化振兴:传承乡村记忆,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传统节日庆祝等方式,传承乡村记忆,弘扬农村文化。同时,我们注重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农村环境的美化工程,提升了农村的整体形象。通过文化振兴工作,我们让村民们明白了乡村历史的宝贵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综上所述,作为书记,我深刻理解乡村振兴工作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通过合理规划、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让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好的成果。我坚信,在全国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将焕发出勃勃生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书记乡村振兴

第一段:引言(100字)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发展战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有幸担任了乡村书记的职务,并亲身参与了乡村振兴的实践。通过这一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思路和精心策划,摆脱简单的传统农业模式,使农村变得更加富裕、美丽和现代化。

第二段:制定发展计划(250字)

要推进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制定全面的发展计划。我作为书记,深入了解了本乡的资源、优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拟定了一份细致而合理的发展规划。我组织了开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培训会,邀请专家为村民们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同时,我还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第三段:改善生态环境(250字)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也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改善本乡的环境状况,我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在乡村周围种植大量的绿化和果树,我们保护了水源地,改善了空气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整体品质。此外,我还加强了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工作,提升了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这些措施不仅让乡村更加宜居,也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提升农民素质(250字)

作为乡村书记,我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我积极为村民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农业技能、创业管理和科学种植等知识。我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创造力,让他们更有信心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此外,我还通过建设图书馆、开展文化讲座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全民族素质的共同提高。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50字)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作为乡村书记,我坚信只有真正听取村民的声音,站在村民的需求出发,才能找准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结:

乡村振兴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而作为书记,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带领农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制定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素质,这些都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乡村振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更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富裕和现代化。

书记乡村振兴

书记是农村的领头人,要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发展。在我担任乡村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乡村振兴中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需要全面发展的眼光

要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眼光。乡村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还包括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文化等多个方面。作为书记,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实践中,我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民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我也注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和交通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文化的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我积极组织文化活动,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村庄的凝聚力。

第三段: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工作中,我积极倾听农民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我坚信,只有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为此,我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产业的发展,帮助他们提升产业技能,增加收入。我也组织培训班,提供学习机会,让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我看到了农民的热情和潜力,也看到了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所展示出的巨大贡献。

第四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的资源和支持。作为书记,我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共同协作的合力。我与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和政策。通过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我也积极与企业合作,引进投资,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也加强与其他村庄的交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第五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还需要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作为书记,我时刻关注着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举办社区活动和宣讲会,我希望能够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农村的文明进步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形象,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相信,只有在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取得长远的成效。

结尾: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记的责任与使命。我坚信,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合作、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书记都应当肩负起这个重大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陈英宪出生于芦岗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普通的泥瓦匠干起,一路打拼下来,最后做到了防腐公司董事长,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但当他放弃年收入三百多万元的防腐公司,说服妻子孩子,回到西陈村当一个小小的党支部书记时,在大家眼里他又成了个“怪人”;可看到他思路开拓、敢于创新,心系群众、甘当公仆,把村庄越建越好,趟出了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路子时,大家又说,他是飞回我们村里的“领头雁”。

2019年在芦岗乡党委召开的“雁归来”中秋恳谈会上,芦岗乡党委书记李晓伟介绍了农村发展态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并找到陈英宪谈话,希望他能够回乡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陈英宪最终决定回到西陈村干事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但妻子和孩子听到消息后,都很反对,面对这个难题,他说:“我就是农民,当时走出去创业,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年回老家,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叶落归根,咱们的生活好了,也该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才不枉费咱们打拼这么多年。”家人们听了陈英宪的心里话,终于同意他回乡任职。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陈英宪带领党员不但缴纳了特殊党费,还自费购买了值班所需的帐篷、消毒液等物品,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抗疫”。他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卡点执勤,率领党员、村民小组长成立“党员巡逻队,在村内轮流值班、定期消毒。当时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他每天都要打上十几通电话,找熟人、拖关系为村里联系购买消毒液、口罩;由于疫情期间限制外出,很多村民家里食品出现了短缺,为了防止大量村民外出购买生活物资出现交叉感染,他又组织爱心人士购买了馒头、大米、面条、方便面、榨菜等生活物资,及时为大家提供了生活保障。

一上任,陈英宪就“盯”上了村容村貌整治,将其作为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带领村“两委”走村入户,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几经讨论,最终决定先从自身建设抓起,首先建好标准化村室,设置村便民服务中心,接着再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更换自来水、改厕、建设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对道路和街巷进行整修铺设。

施工期间,陈英宪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洗漱过后,先到村内转一圈,查看施工进展情况,安排当天的施工内容、人员、材料等,统筹协调下步施工所需,做好明天的施工计划……不到一年,村民家里的水龙头全部流出了自来水,生活污水得到净化处理,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如今迈入芦岗乡西陈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洁净的柏油路村道、整洁舒适的靓丽民居、清新古朴的优美环境,再看道路两侧绿植红花、民宅墙外生动逼真的3d墙体画,更是犹如一幅幅如诗画卷。

“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顾虑很多,我们充分发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解决了很多实质性难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还顺利实施了一系列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宅改工作一路走来,陈英宪感慨良多。

要想做好宅改工作,支部是保障,党员是先锋。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首先动员村内党员率先垂范,无偿提供空闲院,为村中停车场、图书馆、村史馆及“四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场地。在超占宅基地腾退、有偿使用费缴纳、宅改政策宣传等方面,将党员充实到宅改工作推进小组中,配合支部开展工作,组织党员入户走访,参与政策宣讲、缴费情况统计、重点对象分包等工作,并利用积分管理制度,进行积分量化,科学谋划布局,全力推进改革。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西陈村群众从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后期主动配合,该收回的收回,改交费的交费,按时完成了宅改任务。

正道大街、归仁路、思齐巷、省身巷、尽善巷……在西陈村,每一条宽敞整洁的街巷,都配有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这两年,陈英宪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集资金,在村内先后建成了图书馆、国学馆、村史馆、四点半课堂、党群文化广场、养老中心和大礼堂,受到村民们热烈欢迎。自从村里建好了图书馆和国学馆,每到周末,胡香云都会带着孙子去国学馆学习国学、去图书馆看书,一是弥补儿时的遗憾,二是学习冲电、修身养性,三是让孩子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养成爱看书、学国学的好习惯。

周一到周五,从下午四点半开始,“四点半课堂”的人就多了起来。孩子放学后,家长大部分还没有下班,孩子就到四点半课堂去写作业。“有了四点半课堂,我可以安心地上班了。孩子有地方写作业不乱跑,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孩子,又不用交费用,真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村民陈春涛一提到“四点半课堂”就赞不绝口。

村里的大食堂建好后,因饭菜可口、花样多,到了吃饭时间,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都来这里吃饭。“饭菜做得好吃,一周内每天不重样。孩子常年在外,老说让我跟他们住,说不放心我,自从村里建好了大食堂和养老中心,孩子看到我吃得好、住得好,大家伙还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活,生活得很开心,都说很放心。”77岁的村民张秀兰是位留守老人,每天在大食堂吃饭,在村养老中心居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此外,陈英宪还组织修订了红白理事标准,把婚丧嫁娶等宴席挪到食堂来办,办事节俭了,还很体面。

每到晚上,村里的党群文体广场、游园内就变得热闹非凡,村民们在广场上锻炼身体、跳广场舞、打球,在游园内散步、休闲、娱乐,安详舒适,惬意自在。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看到陈英宪是真心实意地为村里办好事,现在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能得到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有了这份信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各项工作推动比陈英宪想象的顺利许多。

首先,村里成立了农林果经济合作社,同村内的十几户村民签订协议,流转土地七十亩,建成果蔬采摘园,实施采摘园、莲鱼共生池塘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探索集乡村旅游、园林采摘、特色民宿、田园文化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目前,村内建成经济林230亩、集体经济果园75亩、围村林38亩、30亩景观鱼塘已初具规模。下一步,陈英宪计划采取“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梨树种植300亩,由村里负责技术和销售,村民们可自行跟种或承包种植,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一大途径,看着村内蒸蒸向上的发展劲头,陈英宪觉得很是欣慰,村富民强的愿景指日可待。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怀着深重的乡土情怀,陈英宪回归桑梓,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奋力向前,未来的西陈村将乘势而上,发展成为滩区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一身清爽装扮的她笑容满面,身上透着一股可柔可飒的气质,既有“大丈夫”的雷厉风行,又有“小女人”的心思细腻,她就是竹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兰。

秉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及对竹峰村这片土地的热爱,方兰从计生专干干起,先后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已在基层一线奋斗了21年。21年间,方兰的足迹早已遍布竹峰村的每个角落,她把所有的村民都当成她的家人。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只要大家需要,一个电话她就会立即到场解决。

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她以高票当选为竹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该村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村书记。

上任即开考、上马即奔跑。当选后,为了扎实开展“开门一件事”活动,解决好村民最急迫、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方兰一上任就带领“两委”班子走遍了全村20个村民组1211户村民家中,彻底摸清了全村的'基本情况、村民愿望。

社里村民组组长提出村子中心十字路口路面窄,拓宽硬化是村民最大的愿望。方兰了解后多次入户做工作,说服村民让出菜地、院场坪和两棵桂花树,并自发把路基垫好,由村里出资硬化。随着道路的畅通,村民的心也变凝聚了,大家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昂,纷纷主动拆除自家的乱搭乱建。看到“开门一件事”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方兰决定以后每年都要为每个村民组至少解决一件民困民忧,在村“两委”干部中实行“项目化”“清单化”定人定岗定责,以“月月晒、月月赛”机制推动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任务干到实处,见到实效。
村民张某父子俩均患有多种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导致家庭困难。方兰得知这一情况后,除了每次逢年过节都自掏腰包为他们送去米油、被子等生活必需品之外,还为父子俩购买合作医疗多年。
“你拿什么心对群众,群众就拿什么心待你,”方兰感触良多。一件件为民实事办出去,她从没想着回报,但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何把党员队伍管理起来,发动党员干部把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在家门口,这也是方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8年,竹峰街道开始实施农村党员“三亮三树”工程,建立党小组之家,规范党员活动开展。时任村党总支副书记的方兰认为这是一个有力的抓手,能够把党员团结统一起来,一定要落实好。除了做好规定动作以外,她创新建立学习辅导员制度,在每个党小组挑选一名优秀年轻党员担任学习辅导员,帮助和监督党员们学习提升。同时,她结合基层实际,赋予“党小组之家”议事协商功能,村民可以参加党小组会议,共同商议解决村组事情。

今年年初,竹峰村老街党小组在开会时有村民反映,“村子里原本有条通行的小路,后来被村民种菜、修围墙等占用变成了断头路,能不能请党员们去做做工作,把路恢复出来”。当天晚上,老街的几名党员代表就自发逐户上门与相关村民进行协商,做通了工作。看到原来被占用的地方被清理了出来,其他村民也都自发参与到修路工作中。随着党小组作用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的越来越明显,“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成为了党员群众的思想自觉,竹峰村的自治能力和治理水平越来越高。

2021年的基层经历让方兰深刻的认识到,想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就要动真情、办实事,努力做百姓的“贴心人”。

作为皖赣铁路改线的必经地,竹峰村16户村民的房屋土地需要征迁。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方兰带领村“两委”成员利用中午、晚上村民休息时间走村入户,耐心解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房屋丈量核价方法及房屋安置等政策,了解他们所想、所求、所盼,能够及时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回应解释到位,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在她的不懈努力下,16户民房均按时间节点拆除,保障了皖赣铁路改线工程的顺利进行。

乡村要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先行。而在2018年,竹峰村还是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空壳村”。而如何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升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了找到答案,方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思考。

在调研中方兰发现,竹峰村作为全市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却仍有很多土地闲置荒废。“我们有这么好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优势利用好?绝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方兰暗暗下定决心。

思路明确了,落实是关键。为了推动竹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她跟着老书记积极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和上级部门的对接,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农村抛荒闲置土地服务合作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代管方式。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将农户闲置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并招引第三方通过代耕、代种、代管等方式加以利用,杜绝耕地抛荒。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村集体成功从319户农户手中流转了1235亩土地。土地流转整合工作完成后,方兰又积极探索,以“党建+现代农业”为抓手,与乡村振兴集团合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种植高品质蔬菜及水果,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2021年竹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基层的工作繁琐而辛苦、普通又重要。在扎根竹峰村的21年里,方兰经历了很多。她说:“我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辜负群众的期待。我只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为群众多干几件实事儿,真正让竹峰村变成‘美丽富饶的乡村’。”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张利东,1975年10月出生,2003年7月入党,2012年7月担任此老气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此老气村的村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承担的不再只是“治病救人”,还要富民强村。他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践行着一名党员的人生价值。

过去的此老气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上访村,村容村貌凌乱不堪,村民思想滞后,村内经济发展不景气,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村党支部、村委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一盘散沙,群众意见很大。张利东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此老气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全旗有名的先进村,先后荣获包头市基层党组织示范点、自治区文明村、包头市文明村等荣誉,张利东本人也被旗乡两级评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在2020年度全旗村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比武争星”活动中荣获优胜村第一名。

几年前的此老气村,赌博等积习严重,老百姓心不齐,对个人有利的事“争着要”,需要出力的时候“躲着走”,集体活动很难组织。张利东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决定一方面以党员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每月至少义务清扫1次村内卫生,所有党员全部建立承诺践诺工作台账,帮助村内残疾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出资慰问贫困户等等,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在村民中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得到了信任;另一方面从“当家人”入手,随着农村外出流动人口增多,村里的留守妇女已经超过了“半边天”,认识到这一点后,张利东主动协调建起了文化大院,组织妇女们跳广场舞,发动妇女讲解政策、化解村内矛盾,广场舞跳出了好民风,现在演出队已经达到了一百余人,多次参加旗乡两级组织的文化汇演、消夏文化节、元宵节等大型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解决了村内矛盾,改变了村民陋习。张利东趁热打铁,又积极和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村内又建起百姓戏台、文化广场等群众公益设施,每天早晨和晚上,村内的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成为了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地方,村民乐了、人心齐了,张利东心头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对症下药解难题打造过硬发展根基

同时作为一名村医,张利东深知,把准脉,还得对症下药。张利东把解决村民“衣食住行”的问题放在了首位,任职以来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了解到村民急需解决的农田水利问题后,张利东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新打机井12眼,解决了2000亩土地浇水难的问题,对村内17眼农灌机井的地埋电缆线进行了重新铺设,并铺设农灌机井地埋管道6500米,极大的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增加了村民收入。村内自来水井周围环境污染很严重,自来水管道年久老化,针对这件事情张利东多次和水利部门协调,争取‘‘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新打自来水井2眼,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让村民吃着放心、干净的自来水。为了解决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群的住房安全问题,张利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97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内20户危房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硬化水泥路7000米,村内大街小巷全部铺装环保砖,并对村内排水渠进行改建维修,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排水排污不畅的老大难问题,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张利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原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达到了800平米以上,内设综合办公、党员活动、图书、棋牌、电子阅览、体育活动、便民服务等服务功能场所,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能够找到一条快速增加村民收入的好路子,张利东和“两委”班子成员分析村情、理清思路,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当把发展花卉、绿化苗木种植的方案摆在桌面上后,许多村民不理解、不信任,张利东又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终取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同意。接着,张利东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在此老气村建成了占地83.8亩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聘请了天津花卉种植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同时成立了包头市瑞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种植,为村民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运营后,彻底改变了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每亩收入由原来种植玉米时的8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0000元左右;现在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500多亩,解决村内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为村内3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入股,进行产业分红,目前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洒下的是汗水,换来的是收获。在支部书记张利东的带领下,此老气村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大步迈进,用张利东自己的话说:“为村民干点实事,再苦再累心里都甜!”

村支部书记乡村振兴报告

2021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