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新课标说课稿大全(16篇)

时间:2023-12-25 18:31:37 作者:书香墨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记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信息。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整理统编,供广大教师参考使用。

数学思考

吴兴区学校(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百分数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纳税第8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学习、宣传税法知识。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张卫丽

单位:龙安区龙泉镇李潘流小学。

教师:李晶。

龙安区龙泉镇李潘流小学李晶。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2岁左右,这时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快,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百分数的知识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把它作为新知识进行教学,一味的去讲,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出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又有易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等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区“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巩固练习法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五、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由于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首先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充分的认识百分数,会读、写百分数;然后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小组的讨论和总结自己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并且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师:同学们,下周我校将进行口算比赛。我这儿呢,对我们班第一小组四名同学10分钟的预赛成绩做了一个统计(出示统计表)。

李潘流小学六年级第一小组口算预赛成绩统计表。

姓名测试总题(道)规定时间内做对题数(道)正确率。

冯雨欣1009191﹪。

崔雪娇1009797﹪。

李昱莹1008787﹪。

李铭齐1007171﹪。

(生说明理由)。

师:像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师:看看在你搜集的材料中有百分数吗?请说来听听。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如:

钙15﹪。

纳米纤维21.6﹪。

师:你知道这个15﹪表示什么吗?

(有学生知道就让他说,若不知道,就说“没关系,我们先把这个问题记下来,一会儿我们共同研究”。板书问题1:百分数的意义)。

师:除了想知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以外,你们还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及时地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百分数的写法等)。

当学生谈不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时,教师便质疑: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那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呢?说明百分数肯定有与分数不同的地方!(板书问题4: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师: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解决。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点拨一、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去领会--将分母统一为100便于比较的道理。

点拨二、关于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入手,逐步感受--百分数是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即,百分数是“分率”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辅以练习。

点拨三、关于百分数的写法。

先抽取几名学生从自己搜集来的百分数中各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写法;再师生互评,并谈自己搜集时的写法是否正确,从而规范写法。

点拨四、关于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先让学生谈一谈,当学生谈不到或谈不清楚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

1、六(1)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6﹪。

2、小明的身高是155﹪米。

3、一袋饼干重1/2千克。

你认为哪句话正确?

结论:(课件)。

分数百分数。

相同点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可以表示具体的量不可以表示具体的量。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1%15%50%75%。

100%128.6%0.2%200%。

1)开火车读出这些百分数。

3)那个百分数表示“一半”的意思?

4)100%表示什么,你能够举一个例子说明吗?200%呢?

2、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故意在大部分学生未完成之前喊停。)。

师:“请同学们默默数一数你写了多少个。如果让你直接告诉我你写了多少个,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要求你不能说出写了几个,又要让我们知道你完成的情况,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3、全课小结:

师:老师最后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同学们共勉: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希望大家都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努力成为天才!

七、说板书。

15%1、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

21.6%2、百分数的意义。

4、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我预测,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本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1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一册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

1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的周长》说课稿

执教者:李晓云。

单位:安阳县马家乡交口小学。

时间:10月20日。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4、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圆形物体、圆形图片。

学具:直径不同的三个圆、圆形物体、线、直尺、纸条。

二、说学情。

高年级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能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决定圆的大小,理解了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做了知识铺垫。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即“学生预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答疑”。

2、说学法:本节课是通过测量、计算、猜想、验证、讨论、自学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

师总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先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能力。

(二)课堂预习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三个预习问题: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公式如何推导?如何用圆的周长公式解例1?让学生带着问题逐字逐句通读教材,做好笔记,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的放矢。让学生自主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小组讨论。

学生6人为一组讨论预习时各人遇到的困惑,并由一名值日生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因为每小组的6人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是优,中、学困生的有机组合。这样兵教兵,兵学兵,解决了小组内一些问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优等生的引导作用,积极促进了中等生,也没有冷落学困生。

(四)问题展示。

各小组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答。

一组问题是:“圆周长公式如何推导?”

一组答:“因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圆周率,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所以圆的周长公式是圆周率乘以直径,又因为直径是半径的二倍,所以圆的周长公式也可以是2乘以圆周率乘以半径”(板书:公式)。

另一组答:“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即直径乘以圆周率,所以圆周长公式是这样的。”

一组问:“为什么在例1中,圆周率是近似数,而结果用等于号?”

(五)教师答疑。

圆周率取3.14,已作为一般的数值处理,所以今后的计算结果应该用等于号。同时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如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计算圆的周长时可以不写公式…及时的加以提醒。

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在这个环节重点是答疑“什么事圆周率?”。

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最杰出的贡献者祖冲之。

(六)解决问题。

1、判断题。

2、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3、解决实际问题。

(七)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的评课稿

折扣是六年级上学期百分数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努力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教师尽可能用多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去,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学生自己收集的例子中初步建立“折扣”的表象。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打折就是商品减价,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例4让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折扣的问题其实是百分数的应用,求现价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直到巩固练习中五折买面包,小组合作,寻找多种方案。学生对折扣知识的认识层层递进,不断完善、提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有效地引导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验证”的学习方式,星期三听了吴老师上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折扣》,折扣是六年级上学期百分数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努力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联系生活感悟数学,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生活的想象,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的导入,吴老师展示了生活中的实例,身上穿的新衣服是万福城新开张打八折买的,花了180元。在掌握了打折后的价钱后,又利用身上的衣服做题材提出求原价的问题。在两间店买米奇书包你选择去a店还是b店购买,给了八折和九折,第一次没给原价,第二次给了原价,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去那间店买,这样的题目不但使学生深化了对折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圆的面积》说课稿及教案反思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二课时,它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老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但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在一般纸环与莫比乌斯带相比较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突破重点和难点: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教材呈现处于纸条一面小蚂蚁在不能越过纸条边缘又想吃到另一面的面包这个童话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它到底能不能吃到面包呢?”这是小蚂蚁的困惑,它突出一个“趣”!

在第二个环节“做一做想一想”中,是让学生学习制作莫比乌斯带,并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重在一个“扭”!

而在第三个环节取点涂色活动中,采用一般纸环和神奇纸环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分别给两个纸环涂色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从而体会神奇纸环实际上“只有一个面”。

最后一个活动“剪莫比乌斯带”,在活动中发现莫比乌斯带“沿着中间的一条线剪开后,不是形成两个纸环,而是成了一个大的纸环”,从而体会莫比乌斯带的“奇”与“妙”!

二、改变原由:

(二)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逻辑思维有所成熟,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及伸张正义的责任感。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尊重教材“奇”“趣”“妙”的基础上,改变了主题情境,以“聪明的捕快”的故事来引入,这样既方便演示、操作、观察、思考,直观展示纸圈的神奇,同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多方位的实践如看一看、画一画、摸一摸、做一做、剪一剪、议一议的活动,去领略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此外,在课堂的第四大环节,我增加了欣赏环节,通过大量的莫比乌斯带的应用图片与剪纸视频的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作用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为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示范演练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中完成的。而操作实践最容易造成“一动就乱”的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操作之前,问题来引领。在每一个操作活动之前,我都会呈现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从而使操作有目的、有方向。

(2)操作之中,调控是重点。为了让课堂紧凑,活动有效,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知识的应用,在合作与比赛中增强凝聚力,提升学习趣味性。

(3)操作之后,反思是关键。每一次的操作,每一个活动之后,都有或者是老师的总结、或者是学生实践后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

那么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所以他们会乐于用心学,也会乐于认真做。

四、教学目标:

(1)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会制作莫比乌斯带;

(2)在看一看、描一描、做一做、剪一剪、议一议中,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以及它的作用。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认识莫比乌斯带,会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七、教具、学具:

纸条、剪刀、胶水、彩笔等。

(一)、故事引入,设疑激趣。

师讲述故事《聪明的捕快》。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二)、深度体验,探究新知。

师直观演示捕快手中的纸圈,生代表上台模拟,全班观察思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直观感知,初步解疑。

(1)设疑:明明是两个纸圈上的字怎么就跑到一起去了呢?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纸圈。(板书:神奇的圈)。

(2)演示:师演示普通纸圈围法,感知普通纸圈两个面上的字不能“跑”到一起;

(3)展示:师展示神奇纸圈围法,明白神奇纸圈两个面上的字“跑”到一起。

(4)质疑:普通纸圈变为神奇纸圈哪一步最为关键?

(5)结论:将纸条一端不动,另一端翻转180度,然后再用胶水将两端粘牢。(板书:翻转180度)。

(6)师再次演示围法,强化感知。

【设计意图】:标准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环节围绕神奇的纸圈展开,让学生经历质疑、尝试、观察等多种学习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圈的制作方法。”

2.动手实践,体验特征。

(1)制作:生独立制作一个普通纸圈和一个神奇纸圈;

(2)对比发现:

面的特征:

普通纸圈有几个面?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两个面。

神奇纸圈有几个面?再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一个面。

边的特征:

普通纸圈有几条边?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两条边;

神奇纸圈有几条边?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一条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制作普通纸圈及神奇纸圈的过程中,以及在其后的对比发现中深化了对莫比乌斯圈神奇之处的理解。

3.问题解决,升华新知。

师与一生合作演示;

生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师作小结:这再次验证了这条神奇的纸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作重点记号)。

4.介绍莫比乌斯带的由来(板书:莫比乌斯)。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县官设置的难题,让学生更加深刻领会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的本质特征,体会到知识价值的同时,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也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拓展研究,见证神奇。

动手剪一剪,感受“怪圈”的“怪”

(1)独立画一画,做一做,再剪一剪;

(2)小组交流欣赏作品。

师小结:莫比乌斯圈真的很神奇。

视频欣赏,感知“怪圈”神奇。

播放“莫比乌斯带”不同剪法视频,深入感知它的神奇,激发学生好奇心及学习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从自己制作,到欣赏视频,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验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拓展了数学思维。

(四)、生活应用,感知数学魅力。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大家一起欣赏:

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轨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莫比乌斯爬梯:可以循环攀爬,真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机器传送带:利用莫比乌斯原理做成的传送带降低损耗;

各类建筑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多个“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它的作用,深刻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

(五)、课后实践作业。

画出一张长方形纸条的三等分线,将它做成莫比乌斯带,再沿着它的三等分线剪一剪。你有什么发现?再试着沿着纸条的四等分线画一画,剪一剪。

【设计意图】:课堂是知识的起点而不是结束,让学生课后继续通过操作,进一步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究的意识,追寻知识的奥妙。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两个面一个面。

两条边一条边。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所学知识推到出倒数。具体评议如下:

1.重视课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相乘,发现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概念。

4.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倒数的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概念,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并用彩色的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下来,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

5.教师注重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建议:

1.在刚开始探索倒数的概念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两个数的,让他们逐步感知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去将两个数相乘找规律。

2.内容有点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应准备两课时教学。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上午三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后两节课,都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紧扣了这次数学教研专题。我觉得上午的课有以下共同点:

如段佳老师的《分数与除法》,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利用3个小圆片平均分成,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3个块就是3133块,而3块的相当于1块的,也就是块。444414像周凌鹤老师的《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三个典型的已知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小结出了求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方法,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再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一句“你会看统计图吗?”,点燃起学生想尝试看图的欲望,接着出示三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统计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告诉你,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标题、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内容,总结也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再看横轴,后看纵轴。我们知道,内隐的思维过程需要外显的语言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正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表达。

四能指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拿到一道题目,首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但周老师在教学例4(厨师帽)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在取近似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不得不分析按实际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所以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有时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挖掘得不够,比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在第一个环节,当问到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学生的回答是:可以先量最矮的,再量最高的,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可能教师原先预设的答案是:可以制成统计表。当动态生成的资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有点着急,以致于过早出示统计的学生身高,甚至都忘了交待学生填表。其实教师可以接着追问:那除了量最矮的和最高的,还有什么方法?一句话,轻轻带过,很自然地引回到学生填表这个环节来。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与“除法”不是等价概念,显然文本中描述的: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并不是“比”的本质概念。于是,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配制糖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探究的乐趣。学生从三次配制糖水中理解了“比”是两个量对等关系的记录,“比”是一种对应。知道了,在比中相应数量的糖只有一个相应数量的水与之对应,破坏了这种对应关系,比值就变了,即糖水的甜蜜度(状态)也随之变化。糖水的甜蜜度(状态)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可测量的糖和水来记录的。原本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但因为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他们具备这样的生活经验,就能轻松地领悟了“比”的内涵。

现在学习的“比”是为后面比例的学习作铺垫,其实更体现了一种函数思想的渗透。以照片引入情境,紧扣“像与不像与何有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自主探究发现“长与宽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比”的本质概念。再通过多次在坐标中做照片、找照片的思考与想象,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比”是一种对应,一种状态。在他们的头脑中还能够清晰地刻画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这正是函数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模型。

“比”虽然不等同于除法,但它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并非是比多比少,但比中也透露出两个量相差份数的信息。沟通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比的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探索研究中,通过按“前后项的相差数配制糖水”的教学环节,学生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今日之比并非是之前的比多比少”了,他们更加清楚的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变,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1)学生在“判一判”的练习中既巩固了求比值的方法,也更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有序性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通过第6小题的辨析,学生深入理解了比是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只有确定了其中一个量,另一个量才能被确定。(2)学生在“找一找”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写出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比,还大胆创造出三个数的比。这样,培养了学生类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比的视野。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园地

任课教师:吕展宇。

一、本班情况。

我班有学生40人,男生15人,女生25人,有6人转入。本班原有学生基础相对扎实一些。镇安转入的同学基础比较差,没有合作交流的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加倍引导、培养。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能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我班留守儿童比较多,他们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有的父母离异,平时获得亲人的关爱较少,有时连学习必需品都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学习生活上需要特别的关心、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温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共8个单元。它们分别是: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4.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5.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培优辅差计划:

培尖计划生:何小锐、廖鸿帅、廖梅馨、韦文雯、廖海云、廖爱荣等。

采取如下措施:

1.练习题设计要一定的梯度,采用分层要求,对于这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让学生自己出题,一题多解,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潜能生:廖海志、廖海翔、蒙昱银、廖代辉、蒙彩娅等。

进行如下措施:

1.摸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优化对他们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习方法。

2.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

3.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潜能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进行肯定。

六、全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第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二o一一年九月三日。

教研组长审阅签名:年月日。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早上,观摩了张老师的课,有三点体会和感受。

张老师设置了符合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从七个方面对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中体现了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包括学具的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兴趣。

从教学方式来看,张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从学习方式来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变“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引领孩子走进数学的天地,使学数学成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通过借助剪刀、圆规、实物拷贝、绳子或木棒来画圆;通过折的方法和画的方法来寻找圆中的半径,直径的条数、长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激发学生思考来考虑,圆是平面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大不相同,区别较大,教师能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考即数学思维,在三维目标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能思考就能学好数学。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的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张老师的课,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这方面做到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

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度有多深?用不同的方法画圆这一环节,课堂上老师说有四种方法来画圆,其实剪刀和圆规来画圆是同出一辙,原理一样。画圆经历了借助实物磨印,到借助绳子或木棒来画圆,最后才到圆规,这些只是工具的演变过程,并不能说用什么工具来圆,就有几种方法。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除了半径,还应有直径和周长,这三者都是决定圆的大小的因素,说法不同,性质相同。

总之,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有效性”而展开,“是否有效”应作为每一节课前和课后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特级教师刘可钦提出课堂教学三境界: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启迪智慧,三是点化生命,愿老师们为第三种境界而努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计算法则:

1、——。

2、——。

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分类整理。

三、分小组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把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口算(出示题)。

师:开火车说答案。然后分类。

生:a加法、减法。

b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根据学生的分类板书。

2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3、师总结。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比赛算题,看谁能全做对。

做课本的105页1、2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在公开课中上六年级课的不多,上六年级复习课的更是少见。在以往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六年级的教学任务重要性与困难性。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一块知识体系中,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弱点,周老师运用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许多思考方法,像一条珍珠项链一样连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周老师为学生安排了多个层次的.练习,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知识从易到难,学生得到了全面的训练,更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1、练习内容丰富,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练习内容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道单位“1”求对应量,以及求单位“1”的量等等。

2、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练习,体会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周老师设计的这些练习题都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出现,而且问题都不是直接出示,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再自主解决问题,把知识让学生自己梳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生自己判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周老师不仅交给了学生灵活的解题技巧,而且交给了学生更加实用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应在教学中加强渗透。”本课中周老师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园地

(至上学期)。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位置。

学习。

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个性化设计。

3、用例1中表示班上同学所在位置的方法,表示出例2中的示意图上各场馆的位置。

流1、学习例1。

小组合作学习。

(1)、如果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先说列后说行)。

(3)××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4)通过学习例1,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两个数据,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2、学习例2。

(1)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2)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3)小组合作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3、练习。

(1)同桌合作,一个说出班内某个同学的名字,另一个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3)练习一第3、4、6题。

馈1、小明在教室的位置是(3,4),他在左边同学的位置是,右边同学的位置是(),前面同学的位置是(),后面同学的位置是()。

展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