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

时间:2023-06-24 17:52:15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一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大学生消费日渐递增,成为社会一支不可无视的消费队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雾霾天气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绿地面积。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二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政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是进行政治观教育的前提。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揭示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依据。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强化的新世纪里,各种思想文化与民族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兼容、整合乃至发生激烈的冲突。西方经济强国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推行强权政治,力图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西化”、“美化”。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然是伴随着政治的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更新和发展。所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从构成大学生政治观的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而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又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三个要素构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大学生对政治实施与政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大学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阐述的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则是在上述两种心理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评价来体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95 页)。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观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1.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前途和趋势普遍看好,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表示认同,77.5%大学生认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局部受挫”;93.2%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胜利”;67.1%的大学生认同“我国应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51.2%的大学生认同“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56%的大学生认同“我国的民主现状有进步”。但是,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还没有从情绪转为理智,即对中国目前发展的现实,很多学生是情绪上的认可,还缺乏理性的认同,这可以通过大学生政治事实性认识水平优于价值性认识表现出来。事实性认识是“死认知”,凭记忆就可以掌握的知识,价值性认识是“活认知”,需要分析、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常识等有客观答案的“死”的政治知识,对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活”的政治知识,答案则十分分散。例如,56%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民主状况有进步”,但是让他们说出民主化进程的则寥寥无几;51.2%的大学生认为“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但对于如何实现法治社会,回答则五花八门,错漏百出。大学生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认知还是偏重于事实认知,事实认知准确,而对价值认知存在着太多的差异和模糊,无法形成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

2.大学生政治情感趋于理性,饱含爱国主义情怀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理性色彩浓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情感取向上,80.2%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成绩很大”,9.1%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的成绩一般”,也就是说几乎 90%的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就给予肯定;在“如何看待工农群众”情感取向上,53.7%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26.2%的大学生认为是“国家的主人”,15.1%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最底层”,还有 7.6%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敏感问题上,18.3%的大学生选择“工农”,11%的大学生选择“知识分子”,7.6%的大学生选择选择“工商(私营)企业主”,20.4%的大学生选择“官员”,43.2%的大学生选择“各个阶层”;在“对腐败问题”的情感取向上,19.2%的大学生认为“中央反腐举措只打苍蝇,不打老虎”,19.5%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一年比一年严重”,22.9%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33.8%的大学生却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近年腐败蔓延现象得到了控制”;在“作为中国公民,你是否感到满意”情感取向上,56%的大学生选择“满意”,22%的大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二项相加,选择“满意”的达 78%,表明了国家、民族在大学生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其中不乏有见地。例如,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这和我们平时舆论所宣扬的“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说法不同。近年“审计风暴”接二连三地揭露出金融系统、粮食系统、国家电力公司、体育总局等高层腐败,让很多大学生认为“腐败的面在基层,腐败的根在高层”,上梁不正下梁歪。反腐力度虽在加大,但缺乏监督制约的贪官依然是前“腐”后继,络绎不绝。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工农群众已是“弱势群体”,工人下岗、“三农”问题严重、农民遭受歧视,大学生有切肤之痛,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认为改革相当程度上恶化了“工农”的生存环境,损害了“工农”群体的利益。有的大学生尖锐地说,“官员”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现在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变成了保守者,甚至反对者。当改革的锋刃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既得利益者已丧失改革的勇气,本能地反对当初倡导的革命。即使这种偏激的看法缺乏足够的理性,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切切关心,饱含爱国主义情怀。

3.大学生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积极,敢于对政治抒发自己的见解,针砭时事。例如,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态度”时,36.5%的大学生认为“弊端很多”,53.8%的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3.7%的大学生认为“沿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在问及“你对目前中国人权状况的态度”时,80.7%的大学生选择“逐步好转”,10.9%的大学生选择“状况恶化”,5.6%的大学生选择“无人权可言”;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表示“有”,53.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在问及“你对我国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也就是说,87.9%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表示肯定。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是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中,当代大学生比他们的前代更为理性,他们逐渐学会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审视国内外的形势,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总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应该给予肯定。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有了一个立体、客观的认识,他们的政治观主流健康发展、积极向上。但是,今天的大学生已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听话的乖孩子”,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他们的政治观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1.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 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钻研,说得尖锐一些,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理论素养,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刻,甚至不正确。例如,在问及“你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时,29.9%的大学生选择“实用主义”,9.5%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或者不构成新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几乎有 40%的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有偏差;在问及“你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看法”时,64.2%的大学生选择“这是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余 35%的大学生不赞成这种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已过时”,有的认为“不宜在指导思想上搞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在问及“你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时,53.5%的大学生认为是“科学理论”,30.6%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理论宣传”,有 11.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现实意义”,甚至还有 4.7%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崇拜的表现”;在问及“你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时,只有 19.2%的大学生认为“不正确”,10.8%的大学生“同意这种观点”,出人意料的是 67.6%的大学生认为该观点“有一定道理”。

他们急功近利,发财心切的心理。缺乏理论修养和理论思维,容易被假象所蒙蔽,再加上功利心切,更容易陷入极端,误入歧途。

2.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 现在的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得当代大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前代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的大学生选择“没有”,12.3%的大学生选择“从来没有”;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5%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6%的大学生选择“比较喜欢”,34.7%的大学生选择“不太喜欢”,8.5%的大学生选择“很不喜欢”,22.3%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从调查中得知,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降温,在政治上“不出头”,在政治上做“平常人”,只有 36%左右的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积极参与。伴随着政治理论的缺乏和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容乐观,出现了“冷漠化”倾向。调查中,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 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曾几何时,共产主义被人们视为社会主义的“圣经”,人人以信仰共产主义为荣,但是现在,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却并不信仰它。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我知道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堂,非常美好。但天堂路途太遥远,我们永远到达不了”,假如是这样的心态信仰“共产主义”,讲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可能是另外一套,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对信仰的淡化和弱化。面对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的严峻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政治信仰冷漠化倾向的确是令人忧心的客观事实。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特征 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上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日益成熟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上表现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呈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但大学生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却存在否定性评价;大学生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认同,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正确选择,能够做出这种选择其本身已经证明党具有驾驭中国社会发展的能力,但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反腐能力却信心不足。大学生政治观的矛盾性还表现在其观念和行为的错位。他们唾弃别人的贪婪,却宽容自己的放纵;他们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责任;他们赞同呼吁改革,但改革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纷纷表示:“无论怎么搞,都不能让我们吃亏。”矛盾性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最重要的特征。

2.政治观的功利性 当代大学生无论理想还是行为都趋于务实,显示出浓厚的功利性。在进行政治评价、价值衡量的时候,总是以利益作为标尺来衡量。例如,在入党动机上,有 64.5%选择“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个人荣誉或就业方便为目的。在政治活动的参与上和对反腐败态度上,也是先考虑自己能否获利,不参加活动是否利益受损,是否有风险。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事务时,更多地采用功利原则,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前些年校园里讨论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银行的出纳员为保护 2300 元的公款,献出年轻的生命。很多大学生说,这个出纳员傻,2300 元与宝贵的生命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例子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生讨论张华为了救落水的老农而牺牲的事件如出一辙。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刚刚拨乱反正,人们思想、觉悟处于彷徨茫然之中,讨论有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还在重复 20 多年前的老话题,争论“公德孰大孰小”,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做事太实际,功利心太重,他们不再热衷于坐而论道,理想空谈,他们注重现实,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对我有用为基准。究其原因,也是“实用”心态在作怪,“功利”思想占上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在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假如任由“功利性”泛滥,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轻视政治价值的倾向将愈演愈烈。功利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一个明显的特征。

3.政治观的自主性 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情况的变化,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其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了较大的自主性。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敢于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喜欢质疑、猎奇。这种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和自主完善等方面(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199 页),遇到问题往往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评判,但他们毕竟对复杂的社会实践了解不多,接触不深,当他们把认为正确而同实际并不完全符合的认识坚持下去时,就会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政治情感的波动性、政治态度的随意性和政治行为的从众性。

4.政治观的可塑性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处于成长期,各方面尚未定型。就社会而言,他们是教化、塑造的重点对象;就青年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具有可以塑造的内在条件和需要。从青年大学生的条件来看,与少儿相比,随着身心发展,无论是智力水平、思维能力还是知识储备、经验积累都已有了相当的可以塑造和施教的基础;而与成年人相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成熟和不成型正是社会塑造和教化的有利条件。伴随着青年大学生知识层次的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形式逻辑思维扩大到辩证逻辑思维,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一些大学生喜欢探讨社会热点,并常常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欢迎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的演说、报告。校园里精彩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而那些具有鼓动性和诱惑力的政治理论书刊,大学生也会有所涉及,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观点都被他们吸收、接纳。这说明成长中的大学生还是呼唤着真理,渴求精神支柱。可见,尽管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具有选择的自主性,存在着对社会塑造与教化的某种逆反心理,但就本质来说,大学生仍然是具有极强的“可输入性”、“可塑造性”的群体(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73 页),他们的政治观也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政治观的不成熟性 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政治观由于经过了多年认识上的深化,情感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实际行动中的反复验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以这种既有的政治观去评价和看待各种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而很少去对这种已有的政治观进行调整,政治观相对比较稳定、深刻,不易发生变化。而青年大学生则不然,他们的政治观正处于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并且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观点体系,再加上他们思想敏锐,头脑中的旧框框较少,受已有观点的影响较小,因而在政治观形成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吸纳各种思想、观点来充实、深化或调整自己已有的观念。正是由于这种海纳百川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观更容易受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并且体现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轨迹。

然而,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理论思维不够成熟,再加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又是如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使他们在政治评价与判断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特征。问卷调查中,有 38.5%的大学生同意“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21.7%的大学生对此说法“不同意”,38.2%的大学生则表示“说不清”;与此同时,又有 78.4%的大学生倾向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的观点,对同一问题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既是大学生理论上的不足,也是实践磨练缺乏导致。实地访谈中,不少大学生对政治问题是模糊的态度,存在着大量的“说不清”,不明朗、摇摆不定,今天同意这一观点,明天就可能转移,政治情感不稳定,政治理论不确定。人生征途上种种坎坷和曲折,都会引起大学生政治观的动荡和反复,青年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不是直线式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日渐成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和特征,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前提基础。高校政治观教育也只有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深化传统理论教育,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政治观上的矛盾性和功利性,完善他们政治观上的可塑性和不成熟性,预防他们政治观出现盲目冲动性,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把当代大学生造就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 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 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

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

(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

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赠,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 ? 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手段”未必要罚款。

为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队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执勤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够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罚款,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四、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一)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自治。我队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管理。目前,抚松全市按乡镇划分成立了客运车队、货运车队、农用车队等 13 个,在协会的内部再根据区域(我们管辖的区域——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划分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即“分会”),层层而下,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管理机构,这些协会的“管理者”直接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协会的管理章程里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严禁非法载客上路,严禁未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等等,他们拥有了充分“自治权”,并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

(二)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各中队与辖区团组织联合召集优秀青年组成道路交通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

(三)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的欠缺,效果尤佳。

五、延伸各种业务到基层,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 农村基层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无牌无证车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地处边远,进城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不方便,所以虽然很多乡镇基层中队大力强强整治,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很多车辆还是在被处罚后不及时参加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整治力度大却收获小,辖区的交通违法率仍居高不下。抚松交警我队自 2003 年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么办”大讨论以来,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车管、驾管业务到基层,组建流动车管站、驾驶证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为边远地区群众挂牌、年检、培训驾驶证让正规购买的车辆方便挂牌,让愿意参加驾驶证培训的驾驶人员方便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辖区的无牌证车辆大大减少,不仅赢得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进和谐交通管理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降低辖区的交通违法率。

一些群众“不理解”的责问时,这些代表便会发挥作用,对这些群众解释我们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误会,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与群众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立廉政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有利于强化警民关系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警民的沟通,更关键的是也给自己树立一面“镜子”,通过廉政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开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即使改正或补救,以利于和谐执法环境的构建。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县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汇报

对于亲子沟通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报告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四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是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消费的含义是指所有能促进和带动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综合。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因此,我们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总体上是科学、合理和理性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

总体上看,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等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消费能力有限,价格和质量成为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另外,追求时尚和名牌也成为部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电脑,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苹果手机电脑等一度成为中国人追求时尚的标志,其品牌效应也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经济独立性差,消费能力有限,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很好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此外,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其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增强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五

调查地点:xx

调查对象:xxx本科生

我们问卷的内容主要由王伟力提出,其他三位成员审核修改。我们发问卷的时候,一起合作,发了近200份问卷。被经销商收回。对小组讨论研究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将近一个星期后,问卷整理完毕。小组讨论的重点是调查报告中总结了哪些方面的消费问题。最后,李源写了调查报告。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大学生年轻,没有经验,充满青春活力,有一定的购买力,所以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与社会上其他消费群体不同。首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强,而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上的自主和独立,消费受到家庭许可的极大限制。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个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问题。在要求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后,我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83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我周围的学生和朋友是调查的主要对象。

1、经过问卷调查,7%的学生月生活水平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和300&mdash500元的学生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个结果和我之前的想象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消费能力在周边学校的学生中也占有平均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用于饮食和娱乐的结果分别占前两位,而选择用于沟通的人数与用于沟通的人数基本相同。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娱乐和与人的交流上花了相当多的钱,这表明饮食消费的比例在日益减少。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花在学习上的钱很少,这样不好。

3、从发给第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约85%的经济来源仍然是由父母提供的。当然,许多学生选择走出校园,选择一些他们可以做兼职的工作。除了补贴自己的开销,多参加社会实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人用助学金和奖学金来支付生活费用。

4、第四个问题,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很多都是冲动型的,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心计算后才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必需品的。我们应该向这些学生学习。

5、在第五个问题中,网购的问题让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多数学生都做过网购活动。虽然具体金额差距还很大,但却清晰的预示了未来网购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第九题的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存钱和记账为代表的消费习惯良好的学生比例没有达到三分之一,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不到一半,而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消费没有感觉,只有少部分人将其概括为节俭。不难总结,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依然淡漠,对自身消费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大疏漏。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他们有自己规律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发展方向。只要能冷静分析,就能更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然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务实理性消费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据了解,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经济支持,兼职挣的钱也不多,使得他们每个月的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概600—800元,家庭较好的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这些钱主要用来支付食物、日用品和日常社交活动。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非常谨慎,力求“花费的价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由于同龄人、都市时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品位。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是商品的价格一定要对得起它的质量。

(二)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内,月消费比较高的学生月消费可以比月消费比较低的学生高3—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这就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特殊奢侈模式,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正在扩大,两极分化相当明显,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背景下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在大学生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个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有一种心理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同学为了拥有最受欢迎的手机,愿意削减温饱,甚至牺牲其他必要的开支来满足这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有的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借钱甚至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反映出有的同学不懂得量入为出,虚荣心很容易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形成无尽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极其严重。别人没有,就得有;别人有的才是最好的。

解决方法:

(一)强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科学消费的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要忘记传统观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的角度来看,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消费是必要的。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主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立于父母消费奢侈品,但作为清醒的消费者要自强自立。

结束: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趋势和现状。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总体上是现实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比较心理、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等诸多问题,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由于家庭情况和消费习惯的不同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科学价值观势在必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中国大学生将形成更加合理和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需求

享受和潮流已经成为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需要调整和改善。于是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需求。虽然题目很大,但是需要从细节入手。比如,记录你每天的消费,这样你就能找出超支的原因。同时,要对未来的消费做好规划和计划,这样就不能无节制地扩大自己的消费,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你在个人生活水平下尽可能的享受。

2、拒绝奢侈品消费

目前,一些家庭收入较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经济供给,构成了这些大学生相对奢侈的消费模式,主要是旅游、娱乐和电子产品。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与中国当前激烈的社会背景的必然性有关。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减少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从20世纪70年代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几年,中国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得到了继承,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食品费用和学习资料及用品的购买。近年来,消费结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氛围的恶化,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浮躁和社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根据我们的消费水平进行调整。

4、杜绝攀比心理,但不要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部手机或者换成最受欢迎的相机,有些学生愿意减少食物,甚至减少其他必要的开支。比如有的男同学为了满足自己对一双名牌运动鞋的欲望而向别人借钱,有的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而借钱,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虚荣心驱使他们形成无止境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为了不过度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应该专注于学习,这些小事不应该是我们每天最担心的事情。但这方面的提高,势必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5、经济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步入社会的专业人士,要努力做到经济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养成自己科学的储蓄观念。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管理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式。既能减轻家庭负担,又能减轻父母对自己的担忧,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和自控能力。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六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2023年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心得大全篇七

关于个人消费的调查问卷(以黄山学院为例)

被调查人年龄 _____专业 _____

尽量如实填写,(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路走好。

一.客观题

1 .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3 .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a 基本不花费b.50 以下

6.您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a.我尚单身b.100 以下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

c.赶时髦d.渴望独立

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 给企业打工

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

a.500(以下)b.500—1500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b.偏高c.刚刚好

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

二 .问答

1 .您的家乡是: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市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黄山学院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 以下)和e(1200 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黄山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

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与分析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4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 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 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