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0篇)

时间:2024-01-09 15:34:16 作者:雨中梧

范本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写作的技巧,还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和视野。每一篇范文范本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听课心得评课记录

在课堂上,袁老师亲切的话语,亲切的笑容让学生不再拘束,一节课上,学生都融入在学习中,此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想要做到这一点,跟老师自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

其次,袁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写字。把本身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了。如在教学:“揉、抚、扭”这三个生字时,袁老师让学生边表演边体会,在情境中去认识这些字,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手旁”这一识字规律。以此,学生举一反三,用这一巧妙的识字方法学习了其他生字。在学习“扭动”这个词语时,让学生做一做“扭动”的动作。在教学“撒娇”一词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向谁撒过娇,并模仿自己当时撒娇的样子和语气。这又将识字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袁老师让孩子在读中去感悟,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我想这是她这堂课的亮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文中有这样一个重点段:“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一段集中表现了笋芽奋发向上,顽强奋斗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笋芽的这种精神,我采用了反复诵读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尽管泥土很坚硬,但笋芽依然——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尽管坚硬地石头刺疼了小笋芽,但笋芽依然——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笋芽想到马上要见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生齐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在评议中蒋校长指出学生的诵读没有建立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之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反复诵读的方式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袁老师在这一段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笋芽,你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石头挡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浇灌。(此时,老师如果及时地告诉学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难,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润小笋芽会钻得更欢的。就更好了)。

生:扭动着身子向上钻。

师:小笋芽们,扭动起你们的身子一个劲儿的向上钻吧!

生做扭、钻的动作。

师:扭呀扭,钻呀钻,尽管泥土很坚硬,但笋芽依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尽管坚硬地石头刺疼了小笋芽,但笋芽依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生做使劲钻的动作。)笋芽想到马上要见到明媚的春光了,于是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生:累。

师:你想停下来吗?

生:不想停下来。

师:你为什么不想停下来,要一个劲的向上钻?

生:……。

师:咱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我想这段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今天的整堂课中,袁老师采取了两种方式让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达到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一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笋芽儿去感受、体验、思考、传情。二则是让学生通过体态实践,做做笋芽儿的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扭一扭、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撒娇地说话、起立朗读来使学生领悟笋芽儿的精神品质。这两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的更为有效,也体现教师不可缺少的引导作用。在这两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体会从笋芽儿的娇气,到笋芽儿的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的精神,学生再带着这种丰富的情感投入到个性体验的表达中,有高兴地读、惊讶地读、新鲜地读、迷迷糊糊地读、娇气地读。不难看出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丰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图片: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到台上的同学举著名称的图片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这个动物朋友。(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说不来的老师给予引导)。

1、全班齐读韵文。

2、学生自由背诵。

3、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学生表演背诵。(小组表演背诵、个人表演背诵,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表演背诵)。

1、师:课文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说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师:老师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谁来说?

3、生:青蛙田里捉虫忙……。

4、师小结。

听课评议。

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韵文时采用了许多手法,如自由背、借助插图背等,效果较好。

2、拓展练习让学生模仿韵文的形式,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听课笔记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韵文时采用了许多手法,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观潮》一课透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天听了深圳学府小学桂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桂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透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首先桂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情绪如何?你会怎样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样做的呢?”。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情绪。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学生透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述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象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潜力。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语文园地一(综合性学习)

1、教师介绍自己的姓。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并用姓说一句话。(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2生)

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6、小组合作还没有认识字,请这个姓的小朋友帮助他。

7、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姓,请你课后找到该姓的小朋友,请他帮助。关注学生个体,并向课外延伸。

8、你还知道哪些姓?/8:50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 些事?

12、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咏鹅》 (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 学生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给他人。9:15/ 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学生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本班 同学的姓氏。自己去 学骆宾王的诗。注重 学生自己的体验。

3、关注 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帮助他。

4、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比较 多,让学生从身边学起,通过 读、画、找、玩、唱、写、收集等多种方法,学习语文。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课主要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那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构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前谈话中,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爸爸、妈妈在厨房间烧饭、烧菜的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时”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能够在用电饭锅烧饭的同时他们还能够做好多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时”能够提高效率。透过沏茶的方案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们身边。对烙饼问题。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讲清合作讨论的要求,进而学生展开讨论,构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到达方案的优化。之后,老师打破课本常规,不是先求1张,2张,3张,这样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张之后,之后求的4张、6张、8张、10张……双数的张数,再求的3张。3张在那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之后求5张、7张、……这些单数的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透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透过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说一说,摆一摆中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精神启迪。透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尝试,丰富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潘老师讲清了合作的资料、要求,学生不仅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但潘老师进行了大胆尝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师在烙饼的纸上编了号、并且注明了饼的正面、反面,无非是让他们的学生讲述起来更清楚一些。

三、课堂评价多元化,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透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能够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潘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潘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善的地方。

总之,这天的这堂课很成功,给予我们很多学习的借鉴,更又一次的学习到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机会,课堂中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会充实到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图片: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到台上的同学举著名称的图片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这个动物朋友。(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说不来的老师给予引导)。

1、全班齐读韵文。

2、学生自由背诵。

3、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学生表演背诵。(小组表演背诵、个人表演背诵,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表演背诵)。

1、师:课文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说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师:老师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谁来说?

3、生:青蛙田里捉虫忙……。

4、师小结。

听课评议。

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韵文时采用了许多手法,如自由背、借助插图背等,效果较好。

2、拓展练习让学生模仿韵文的形式,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听课笔记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韵文时采用了许多手法,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年级语文听课心得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兴趣小组的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有序的组织和管理下,加之自己的努力,参加兴趣小组的所有学生表现良好,现就这一学期语文兴趣教学小组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第一天,我首先就按时上下课这个问题严肃提出。所以学生出勤情况比较令人满意。实在身体不舒服或家里有急事不能来了,学生们都能事先向我请假,允许后方可不来。有些小朋友事先请好假了,但还抱病来上课,我就会当班级学生面夸奖他,教育其他学生,让他们明白兴趣小组上课和平时上课没啥两样。

二、抓纪律。

每班同学们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差比较大。所以对学生了解较深,他们也非常乖巧,学生上课比较安静。于是我努力综合这些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效果较好。

三、重备课。

虽说兴趣小组备课可以不用像平时上课那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写得密密麻麻,但我也丝毫不敢放松。我一直认为兴趣小组应该是从培养学生兴趣而着手。所以我在备课前常会先搜集许多资料,比较后确定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又很有必要的内容。最后我把每次上课的内容锁定在诗词方面。一方面我国的诗词历来被世人所称颂,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第二方面优美凝练的诗词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发现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最头疼学诗词,于是我在兴趣小组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给他们讲解,为他们以后学习诗词作铺垫。我在选材方面也是斟酌再三才最后定夺。

四、重上课。

上课是关键。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一直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我常常会给他们一大段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就会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结这一学期兴趣小组教学情况,诚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也因为学生基础不同,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像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这些都会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我相信在学校浓烈的学习氛围里,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能百尺竿头,更上一个台阶。

二年级语文听课心得

听了马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主要体现在马泓老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马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马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马老师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二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

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我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鸟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如何理解两个笑的不同含义是这一部分的重难点。我采用的'是在读中结合青蛙与小鸟的话进行体会理解。抓住青蛙所说的“天天”“一抬头就看见天”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理解之所以错误的原因,随即指出:这是一只“井底之蛙”

它错误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通过板书“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指出青蛙错误症结所在。而小鸟则因为“目光远大,见多识广”所以才会对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鸟面对自以为是的青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故事在高潮处嘎然而止。

课文结束了,可是教学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因为课文可以思考的空间太大。马教师紧紧抓住青蛙的是否肯跳出井口来看一看这一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其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马教师做了一个假设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

语文听课记录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  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三、小结: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  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7、  读、听、练。

、简笔画板书形象、直观

二年级语文听课随笔

二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写听课笔记呢?一起来看看。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二年级语文听课随笔,希望你喜欢。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笔记记录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

作文。

水平都能有更大的提高!

小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写字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六课《小摄影师》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三、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

语文听课记录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1、 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 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 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7、 读、听、练。

简笔画板书形象、直观

二年级语文听课感受

二一四年十月十三日,区师训中心的领导和老师组织我们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人选(小学语文班)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在市中山街小学一同观摩了两节二年级的写话课,课后师训中心的田老师和我们交流了《读万卷书―习作自阅读始》,以及彭老师对二年级语文教材进行剖析――主题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交流。

在培训会上,为我们献课的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女教师:一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堂看图写话课――《观猴子》,另一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堂不一样的写话课――《学写日记》。

在《观猴子》这节课上,老师做足了功夫。首先,老师展现给孩子们的就是一幅《猴子戏耍》图,图上还有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孩子。接着,献课老师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例: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猴子都在干些什么呢?(生抓住个别猴子的动作进行口述,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有误的地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猴子在假山上面所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那你们想一想,那些假山后面的猴子又在干嘛呢?(师在这儿就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最后,经过老师的`启发以及学生的交流,得出排比句式(小猴子的样子真有趣,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时,老师再要求学生流利的把刚才的说的内容以固定的句式说一说,这样一来又训练了孩子们的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两位献课老师贯穿始终的都是不吝啬表扬和鼓励,并且给孩子在同学。

们面前展现自己成就的机会(老师要求同学们来评一评、议一议拿上展示台的作品),这又教给了孩子们鉴赏作文的能力。但在这个环节中,《看图写话》的老师有一点值得商榷的是:读学生拿到展示台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本人读,而不采用全班齐读的方式。教学写日记的那位老师利用展示台时就做得比较恰当。

田老师和我们交流的《读万卷书―习作自阅读始》,使我深受感动。田老师的做法,我想不只是适合老师,同样也适合每一位家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紧密家校联系,一同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听课记录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

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语文听课心得

近期,我参加了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感受颇深: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到老师们的课时,感觉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大多数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2、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3、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4、评价语言。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来鼓励学生;”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二年级语文听课感受

5月18日我在纬三路小学听了六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数于洁老师讲的《小露珠》。课堂上于老师带着孩子进入了审美的天地!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了审美佳境。本文对小露珠的美极尽描述,“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光彩熠熠”“美丽的珠宝”写出了小露珠的美,“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爬着,滚着,笑着”“笑盈盈”等词表现了小露珠的可爱,在感知这些语句的时候,于老师采用了各种方式,逐层递进的指导学生朗读。在训练学生用“越来越”说话时,于老师巧妙地用越来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不仅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还给学生做了示范。孩子们在紧接着的造句训练中就能迅速掌握了“越来越”的使用方法。

我对邵玉磊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一课的课文并不熟悉,也从来没有教过四年级的课文。但我惊叹于孩子们精彩的朗读,深刻的体会,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听课期间,我几度被学生的富有气势的朗读震惊,被他们精彩的回答所吸引,都忘了写听课记录。

这样出色的朗读和思考,是经过怎样的引导和训练才培养起来的呢?我也不由得佩服邵老师,有机会希望她能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二年级语文听课心得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初三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教师的引导调控才是第二位。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从事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语文听课记录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 这个小孩儿就是             ,那年。(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学法。

3、指导朗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评课: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二年级语文听课心得

第二排:缩着身子苦苦等待轻轻叹息。

拉拉手找朋友:红红的太阳寒冷的北风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排是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语(注:寻食:寻找食物,“寻”和“找”是近义词)第二排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四字词,拉拉手中出现的是“的”字短语。

出现两次:

1、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画。(按课文内容填空)。

然后把三句连起来: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画,给画,还要给画。

2、老师把有些词藏起来了,你还能读吗?

假如我有一枝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画,

让小树在冬天鸟妈妈再也不用。

不会让。

(学完第一节)让我们一起舒展枝条,做做操吧:

寒冷的北风呼呼吹,

我缩着身子轻轻叹。

红红的太阳高高挂,

我舒展枝条快活长。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丁老师在语言文字的落实上确实做得很到位,也符合二年级段的目标要求。

另外在激趣朗读上,教师是通过让学生想象进行角色体验,产生心灵感应后再理解朗读。比如第一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想象没有太阳,在北风中的小树是怎样的,让学生产生想去帮助小树的欲望,指导朗读了在文中截取的一句:“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可是遗憾的是丁老师让学生体会了北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却没有让学生感受体会并朗读好原文完整的,在太阳出来后小树“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