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幸福生活读后感(通用18篇)

时间:2024-01-11 17:44:19 作者:飞雪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发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探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成长和思考有所启发。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未来的幼儿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书,它使我受到很大的感染。它向我们宣扬了很多关于保育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

杜威说过:“幼儿是太阳的中心。”是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一阶段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并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于是便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兴趣班,逼迫他们学这学那,可是小小的头脑哪能装得下那么多的东西。是儿童的,作为大人们就应该守护他们的自然,让幼儿过真正属于幼儿的生活,不要作为长辈就进行威逼,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保育就是保护和培育发展中的生命。幼儿园不是小学,所以不应该向幼儿们灌输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发展幼儿们的爱、信赖感、自立感、自信心等,应该以游戏为中心,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真正游戏的乐园。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打基础,就好像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所以保育者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幼儿进行不断地训练,培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光彩的。保育并不是让保育者直接给孩子什么,而是要充分促进孩子自身的发展,放手让孩子不断地体验生活,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反复经验,从中获得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自己负责的好习惯。有时,我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一不小心脑袋碰到桌子便大哭起来,大人便说:“桌子真坏,我打它。”长期以此来安慰孩子,显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大人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下次小心一点,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个体和环境的互动称之为经验。不可否认,幼儿通过经验得到成长,直接经验是有限的,而人际关系和书本是最重要的间接经验来源。努力培养幼儿与同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同伴的价值观比说教更有影响力。幼儿阅读绘本是最开心的,《小威向前冲》、《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大野狼》都是很好的绘本,它们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给幼儿留下无尽的遐想,绘本并不是要给幼儿带来什么知识,而是让幼儿获得无比喜悦的体验。

保育者应该很好的了解幼儿目前的状态,并制定适合幼儿的目标,站在幼儿的角度,让他们自由的、全身心的与环境、与同伴交往互动,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语言、感性和表现,过适合幼儿的愉快生活,支持和帮助他们,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正确认识差距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幻想,不再彷徨,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或许要走的路很长很长,或许这一路上会遇到无数的挫折磨难,只要坚定了信念,再远的路也有到达的时刻,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春天里,那个撑着油纸伞走在小巷深处的姑娘,尽管她身上接着丁香般的忧伤,这是满满的诗意。

夏天里,轻轻步出净慈寺,猛地看到接天莲叶,丰富莲花翩然起舞,幽香扑鼻而来,这又是满满的诗意。

秋天里,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一只白鹤冲天飞鸣,所有的萧瑟和孤寂在白鹤的豪迈中烟消云散,这仍然是诗意。

冬天来了,驿道边一树红梅与雪花共舞,红梅傲雪,零落成泥碾作尘,仍然香如故,这自然也是满满的诗意。

大自然的恩赐,让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诗意盎然。

毋庸置言,自然给足我们诗意:春披一蓑烟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钓一江寒雪。

可是生活呢?有时候则让人感受不到诗意盎然。

比如贫穷,比如挫折,比如平凡,比如逆境,比如伤痛……常常让人觉得抑郁而且困惑,失望而且苦痛,孤寂而且无助,许多时候,会遇到风,也会遇到雪,还会遇到风雪交加的日子,贵贱与贫富,名利与荣辱,成败与得失,寂寞与孤苦……可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上划出深深的痛痕。心灵的疼痛,是否是诗意的另一种表达?就看这疼痛是教会了我们奋起前行,还是教会了我们退缩沉落。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才能够有着诗意的生活?

在淡定中升华,那个环堵萧然,箪瓢屡空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田园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平淡的生活中,升华着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平静地生活造就了他田园诗歌的传奇。

在失意中奋起,那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个“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一生之中得意的时候少,诗意的时候少,可是他却能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失意却不失志,成就了大唐诗歌的最高峰。

在苦厄中豁达,那个出身“一家三学士,峨眉共比高”的苏大学士,一生中屡遭贬谪,流离失所的苏大学士,在苦厄的生活中,豁达面对,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震世华章。

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诗才,是诗情,更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仍然富有诗意地生活着!

诗意的生活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靠别人的赐与,它或许与遭遇无关,与环境无关,与贫富无关,它是一个人自己的创造,它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杰出智慧,它是一个人在强大的力量的心田里盛开出来的灿烂花朵!

诗意有柔软和坚硬、平铺和跌宕、婉约和豪迈,能让人穿越时空,抚慰心灵,滋润生命。智慧的生活态度、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性情品味,是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富有诗意的主要因素。

一个不能以平常心态看待生活的人,是不会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生活;一个自私狭隘,胸襟狭小的人,是不会拥有诗意的生命;更不大相信一个缺乏慈悲和宽容的人,会享受诗意的人生。

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坦荡直率的人,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你才能够发现生活中原本存在的丰盛的诗意;你才能够看到诗意的生活像花朵般盛开在周围;你才能够谛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意盎然的幸福乐音。

生活需要大智慧,大智慧才能孕育大诗意。

生活需要大彻悟,大彻悟才能体会大诗意。

生活需要大眼界,大眼界才能发现大诗意。

有人说没有诗意,风便是长鞭,雪便是刀片,风雪交加便是一张无法突围的网,真因为没有诗意的生活让我们会有发自内心的苦痛,所以还是让我们能以一种平常心态、豁达乐观的态度、奋勇向前的斗志,过一种诗意的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这原本是寒假里该完成的任务,没想到被我拖到开学一星期后才读完,一本书没有在预期中那样连贯看完,内心实在有些不安。我想这大概跟这本书的内容有关系,因为这是朱永新教授有关开展新教育到各处的演讲稿,从内容上没有连贯性,且还有些重复雷同,因而让我可以读完某地的演讲稿,把书放在那里几天不动,再过几天重拾书本接着看,仍然跟得上文章的整体节奏。这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还不忘“抹黑”这本著作,实在该打。

我曾写过儿童文学作品的读后感,也曾写过某个作家作品的特色特点(读师范时,教授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老师让我们去研究鲁迅、徐志摩、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还真没写过关于演讲稿的读后感,还是一整本的。我试着搜索这篇篇讲话稿在我脑海中引起的共鸣点,内心的贫瘠之处,还真被朱永新教授的“春风化雨”细无声般滋润着。

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新教育有“六大行动”,第一是营造书香校园,第二师生共写随笔,第三聆听窗外声音,第四培养卓越口才,第五构筑理想课堂,第六建设数码社区。作为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大力赞同这六大行动。朱永新教授认为“凡是能给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书籍的场所,就是学校。”他道出了学校的本质——必须有书,可以没有其他的东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可见书之于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堪称世界上最聪明民族,拥有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民族——犹太民族,他们从小就被引导书籍是甜蜜的,他们是摸着书长大的,他们的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华民族则为人均不到5本书,这个数据之悬殊,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吗?因而营造书香校园,成为新教育行动之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真谛之一”。作为培育教育人的学校,如果不培养孩子们喜欢上阅读,不教授孩子如何阅读,那么我想这样的学校已经偏离它的本真了。身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加入读书行列,让书中的精华滋养我们干枯的精神,和孩子一同焕发生命的活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专注地进行着新教育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生活里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住的故事——与孩子交往中的感人教育故事,构筑理想课堂时瞬间闪过的教育思想火花,阅读过的一本本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等等。我们除了要求孩子们写日记,写作文,我们自己也要陪同孩子一起书写。朱教授说新教育的共读共写不是将教师都打磨成作家和诗人,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教育者习惯用笔记录教育生活,习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思考,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会思考的教育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和孩子真正进行沟通对话——我们不会说着成人不着边际的大话,而孩子富有诗一样的语言也会有人去欣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得上是陪伴孩子。

当我们谈起教育时,总不免感慨如今整个社会几近疯狂的“应试教育”,当我们无奈地摇头叹息时,似乎忘记了我们自己拥有的一个班级。身为班主任,身为一线语文教师,如果每天只是盲目地跟随应试教育的风向标,忙碌奔波于追求成绩的独木桥上,我们的教育势必是失败的,这也有悖于新教育的理念。朱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品德要远远重要于他所拥有的学问。的确是,当我们无限感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失范,价值沦丧,人心不古时,可曾想过这样的风气这样的人都是经过怎样的教育出来的?是一味追求成绩,一味追求技能,一味追求艺术打造出来的,对品德的教育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孩子考出好成绩,孩子的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让社会上的“马佳爵”“李天一”类学生滋生。新教育提倡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要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精神世界”的我们跟上“物质世界”的发展,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让“精神世界”不再贫瘠。我觉得新教育的这些提法非常不错,也非常赞同。尚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少一些课外辅导班的补习,多一些亲子阅读和经典阅读的时间,少一些对成绩的过分追求,多一些对兴趣爱好的培养。让他们在成年之后,面对社会的浮躁,仍然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平静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看书,写字,弹琴,运动,与内心对话。而这些亦是作为母亲的我,值得好好深思的。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如果我能是一颗心免于哀伤》——。

如果,我能使一颗星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诗人笔下的这种状态难道不是很好地描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要付出和达到的境界吗?新教育精神之一就是要有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我们不能光拿着书籍,看的时候激情昂扬,想法甚多,放下书之后,做的又是“重复又重复”的老做法。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为我们的新教育生活做一点事情。努力践行理想课堂,体验幸福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教学勇气》读后感。

史伟锋。

【专栏简介】:

西安市沐春阅读共同体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赵清风老师发起,小组成员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主,长安区、莲湖区、碑林区等区老师也参加其中。自第三届“长安行――教师勇气更新活动”在西安举行后,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了读书活动,大家沐春而生。7月,长安《教学勇气》读书会成立,发起人长安三中康知霞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史伟锋老师是该读书会成员。老师们用文字记载着每个“拥抱勇气”遇见“沐春”的日子。

“沐春长安”栏目将编发所有来自西安地区“沐春读书共同体”的教师们的阅读心得、教育故事、情感美文。

――编者。

作者史伟锋,汉族,陕西乾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英语教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对绝大多数人,的确如此。我们的意识无法超越现有物质阶段,而伸向未来。所以,我们的生命历程犹如穿行一个漆黑的隧道,只能看见已走过的路,只是回头看看自己哪几步走歪了,哪几步走得“帅极了!”,得一些经验而已。我们无法看见前方。对着漆黑的隧道尽头,我们只好拿深深的回忆当作暖暖的暇想。上帝可怜我们,说得有光照亮,于是我们有了若干带头大哥。他们是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牛顿,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约翰威尔逊,杰斐逊等。伟大的他们可以“无中生有”,超越若干世纪,至今仍然指引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在隧道里还摸索前行的一个队员,我正昏昏沉沉不知所措时,忽地从天而降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是一位名叫帕克.帕尔默的美国同行写的。我如获至宝,欣然学习之,不禁凄然泪下。这本秘籍反而使我回忆起了久违了的教育江湖……光明顶上,飘渺峰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旌旗招展,一队队人马整齐站成了方阵,各武林门派名号字迹忽然明朗起来。最左侧的是“学习理论”方阵,他们人多势众。一下子竖起了四面旌旗,第一面旗子上写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排头的几位是大师级人物,名震江湖。碰巧我都见过。第一位是巴甫洛夫,只见他一挥手,身后一众人马齐呼:“嘿――哈――经典条件反射”。第二位是斯金纳,他也一挥手,身后人马齐呼:“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嘿――哈――”。第三位是桑代克,他一跺脚,身后一干人马也齐呼:“联结――试错,嘿――哈――”。第四位是班杜拉,只见他一击掌,身后众生也高呼:“观察,嘿――哈――”。

想当年自己曾拜师于名门之下,却因资质愚钝,还加上贪玩,以上各派武功只识皮毛就拜别师傅下山了。学艺不精就行走江湖,如今在工作中,――咦,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教师。专门清除“普天下孩童有效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只掉睛白额大虫”。由于疏于技艺,只好用从生活经验中摸爬滚打习得的“五禽戏”与之博斗,数载,难分胜负,近来还有点处于下风。……不知不觉地,周围已经黑压压一片人了,是我的同行们――教师。难道大家都来“华山论剑”了?彼此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嘘寒问暖,嘈嘈声一片。不知谁喊了一声,帕尔默大师到了,大家顿时安静下来,人们让出了一条道。只见一位长者,飘然而至,脚下似黄金铺地。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朗声说到:“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我们都是同行,有共同语言,咱说说教育教学的事。首先声明,我不属于上面‘华山论剑’中的任何一派,没有‘藏经阁’,没有独门‘兵器’。我只教大家些‘吐纳运气之法’。大家别拘谨,都围着坐一圈,就当这是课堂,只要我们心灵相通,这也是教堂。”忽地天外传音,“我们围着圆圈跳舞,但是秘密就坐在中间且知道一切。”“咦,帕尔默大师是基督教静修会的?”不知谁问了一声。帕尔默仍然朗声道:“是的。

现在我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你们的教学是源自心灵的吗?你们在教学中认同自身吗?你们在教学中认为自身完整吗?”这时,我那愣头青的劲儿上来了,回答道:“当然,我们教孩子们时掏心掏肺,是源自心灵,我很认可自己,教不教孩子我都认为自已很完整。”帕尔默大师说到,“肤浅,再静静地想一想。”于是大家安静了。顿时,我明白了,帕尔默说的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关于心灵,生命,爱等主题。让我再想想,我之所以能爱不是我自己孩子的一群孩子,是源自我对这孩子将来像吾辈等立世为人的悲悯之心。这是孟子所说“人之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心之明镜,常擦常净,我有这四心,算不算完整?帕尔默好像知道了我的静思,说到:“你不要在我这儿说孔子孟子。看来你还得继续静思。好了,第二个问题,你们在教学中恐惧过吗?如果是,那是因为你们过着分离的生活!”我又二起来了,说道,“我不恐惧,只是孤独和焦虑。焦虑自已的付出与学生成绩的产出比,目前还没有伤及性命的恐惧的事。我倒是常孤独无知已。我在教学中不与学生分离,除给孩子们讲知识外,我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我自已的爱恨情仇。”帕尔默说,“肤浅,再想想。你难道就没有遇到过‘来自地狱的.学生’?难道你没有过入错行的感觉?”

我静静地思考后说到,“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做法就是拉长时间去解决,诊断,分析,从“学习动机”门派那儿看能否找到几样“兵器”,再好好琢磨“使用说明”,然后实践,再评估,再改进。这不正是你们美国人一贯的学术做法?怎么你倒像我们东方古人一样遇到这事而要靠静思,顿悟?至于入错行的事,就不在此说啥了”。这时旁边一位同行说到,“看你绕的远的,咱们手头就有一件‘兵器’――‘同理心’嘛!对于来自‘地狱的孩子’应该管用。”帕尔默说,“看把你们都一个个能的,还不停地反驳我。你们找一找,有多少‘秘籍’是关于学生的?有多少‘秘籍’是关于教育教学的?汗牛充栋。有几本是关于你们教师自已的?凤毛麟角!唯有我这本‘教学勇气’是关于你们自已的,还不知好歹!好了,既然你们如此博学,那就谈一谈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反正我爱主观主义,讨厌客观主义!把人弄得像机器一样。顺便再谈一谈教与学的悖论。”这时大家面面相觑,悔恨当初师从于黑格尔大师时,没有好好练习“辩证法”这门“兵器”。此时大家不再出声了。帕尔默这时说到,“刚才说你们在教学中过着分离的生活,还不承认。我更要说的是建立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就像现在咱们围坐在一圈讨论一样。要有‘第三事物’――‘伟大事物’坐在中间,要存在共同联系的关系网,要存在一个个自由的个体,要畅所欲言但要有敬畏心,而不要吵闹却专制的暴君。这样,你们还纠结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吗?”大家这时被深深地说服了,不再说话,周围一片寂静,皓月当空。帕尔默又说道,“我再问你们,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共同体?难道仅仅是因为开头发言那位愣头青所说的孤独吗?”大家都说应该建立共同体,却想不出原因。帕尔默继续问到,“你们在教育教学中有一种无力感吗?如果有,想过改变吗?”大家听到这话后都惊异不已,后心一凉,不觉得衣衫早已湿透。帕尔默最后起身朗声说到,“起来,同行们。决心过一种不分离的生活,建立共同体,走向公众,促使选择性激励系统形成!这就是教育改革从你我的心灵出发!”顿时,掌声雷动。然而一股青烟之后,帕尔默大师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封面已泛黄且卷角了。大家凝视远方一会儿,自发地原地吐纳运气,几个回合之后,顿时觉得功力倍增,神清气爽,下山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飘渺峰,晨钟暮鼓,松涛云海。

《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读后感

近几日,断断续续地将陈大伟著的《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看完了。

看完这本书,感觉心里茫茫然的,怎么办?从前往后梳理一下吧!

前面主要讲了现状,主要意思是很多老师并不是感到很幸福,主要表现是精神压力太大,身心状况欠佳,学生表现不佳,获得成就感少等等。

书中讲:“杨启亮教授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说,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这段话让我想到很多。平日,我就想,我们的学生学习活动是看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还是看成是追求幸福呢?现在有了答案。如果看成一种责任,那么,写作业就是应该干的,没有必要得到奖励,心态上也很平和;如果看成是一种追求,教师就应该对此给予奖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应感到快乐和幸福!我还想到塘沽十五中学的原校长潘怀林倡导的责任教育,其实并不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责任应该是较低层次的追求。因为,我个人感觉,一提到责任,就感觉做这些事情很牵强,很勉强,很被动和无奈。尽管做了事情,但心情不是多么快乐的!

书中讲“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生活是他一生生命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生活的幸福不仅是学生人生幸福的基础,而是本身是人生幸福的组成部分。”感受:教师和学生既要追求未来的幸福,又要关注当下的幸福。

书第63页写道:认识到有机会“外化”是一种幸福,我们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外化”,通过“外化”,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作为教育工作,我们还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外化”的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然而,如果在学习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再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得到表现。一个人的认识活动越多,认识世界在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我从我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了自己,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的智力的、体力的、意志的、创造性的、道德的力量,我能克服困难,我能够在最艰苦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等。”

启发和感受:激发后进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一个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第二个方法是,教师在后进生中评选几个之最,诸如书写做漂亮的、发言最响亮的、感情朗读最出色的,等等。如果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创造幸福,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学习方面的“外化”。作为科任老师,在自己单科教学中,挖掘出多个侧面,评选出多个“星”。我觉得这段话中的“创造”一词,用得很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授与,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激励,靠什么?靠的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舞台和条件,使学生获得各种外化的成功感。

书第85页写道:“‘实际上,一个人怎样认识幸福(幸福观)、感受幸福的素质(幸福品质)和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能力)与人的幸福程度密切相关。并不是有了先进的理念,人就能获得幸福,感受幸福的品质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沙洪泽:《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光明日报2002年12月3日)’”启发和感受:作为学校或班级的管理者,思想的引领者,我们要让管理对象知道这么叫幸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培养。

幸福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哪些呢?第一是,阳光心态。书第84页提到了阳光心态。书第90页写道:“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坐骑,谁是骑师。’”第二途径是职业审美。第三,不执着于外物。第四,减少妒忌。第五,正视自己。

“通过教育,人们学习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真正的教育促使个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教育活动生成的新人应该体验过幸福,并从内心里渴望幸福,而且自信有能力获得幸福,从个人人人格形成方面说,对幸福的追求应成为他们生命的内在追求。”感受和启发:记得一位同事说,对学生应该坚信:逃避痛苦比追求幸福动力更强。因此,我们的老师常常创造痛苦点,逼迫学生硬着头皮去学习。我想这样处理是不对的,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动脑筋激励他去追求幸福!其实,我们细细想来,学习那么多文化知识真的是一定必须的吗?有的人长大后就是在饭店端盘子,学习高数,学习微积分,有用吗?学习知识与长大幸福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联系,是那些学习知识能在生活、工作中有用的,吃饭每个人都吃,因为他有需要,而学习,有的学生感受不到需要,有了他似乎没有用,似乎没有价值,没有他,似乎也不缺少什么,因此,毫无动力。作为教师,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应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了,有价值,能外化,能够为他人做一些事情,不学他,感觉生活和工作难以运转。

“创造幸福的本领,一、调整生存取向。要进一步明确生存的意义,意识幸福的权利和意义;让工作更幸福;转变学习观念;不断追求教育活动中的自由创造,以审美方式对待教育活动。二、在内化中提升自己。三、在外化中实现自己。要积极为教师内化提升与外化实现创造条件。要不断创造教师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要引导教师不断认识自己,找准位置,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外化时,注意发挥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让短处在优势带来的积极体验中消解;学校要提供机会使教师展其所长,帮助教师获得外化的成功体验。”启发和感想:管理教师也要像管理学生那样,体现“长善救失”的原则。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太阳,落下之后,经过一个黑夜,依旧会照常升上海平面。而人生,完全可以是不同的模样。

我不愿像太阳那样,永远周而复始。那一成不变的生活,未免太过枯燥乏味。

或许,射手座的人,骨子里就带着一份永远不会被现实所禁锢的激情。我们一直都在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自然,我们心中所想的,也与常人大不相同。

我要的人生,每一天都有全新的一样。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被封禁已久的那份激情。

上帝无私地赐予了我们生命。却有太多的人如行尸走肉一般存在,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过着人生。我们为何不珍惜它呢?我们也应该将灵活注入我们的肉身。

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景色太多太多。如果,有一天,我能背上行囊,行走在路上,使我的脚印遍布于我所挚爱着的土地,我想,这样的`生活才是意义非凡的吧!

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经历。或许今天我还躺在新西兰的草地上仰望满天繁星,明天我就已经置身于偌大的布达拉宫虔诚地祈祷。每一天睁开眼,便有一个全新的目的地,向着目的地奔去,迎接我的,将是与我同样真诚、热情的异国朋友。

当我将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走遍之后,我要回到我那阔别已久的故乡。在彩云之南过那闲云野鹤般的日子,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将借一缕飘逸的清风,穿一身淡雅的素衣,饮一杯雨后的新茶,在洱海湖畔静赏那无垠花海。

最后,我又将回到那记录着我每一串足迹的土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专栏简介】:

西安市沐春阅读共同体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赵清风老师发起,小组成员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主,长安区、莲湖区、碑林区等区老师也参加其中。自第三届“长安行――教师勇气更新活动”在西安举行后,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了读书活动,大家沐春而生。207月,长安《教学勇气》读书会成立,发起人长安三中康知霞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史伟锋老师是该读书会成员。老师们用文字记载着每个“拥抱勇气”遇见“沐春”的日子。

“沐春长安”栏目将编发所有来自西安地区“沐春读书共同体”的教师们的阅读心得、教育故事、情感美文。

――编者。

作者史伟锋,汉族,陕西乾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英语教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对绝大多数人,的确如此。我们的意识无法超越现有物质阶段,而伸向未来。所以,我们的生命历程犹如穿行一个漆黑的隧道,只能看见已走过的路,只是回头看看自己哪几步走歪了,哪几步走得“帅极了!”,得一些经验而已。我们无法看见前方。对着漆黑的隧道尽头,我们只好拿深深的回忆当作暖暖的暇想。上帝可怜我们,说得有光照亮,于是我们有了若干带头大哥。他们是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牛顿,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约翰威尔逊,杰斐逊等。伟大的他们可以“无中生有”,超越若干世纪,至今仍然指引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在隧道里还摸索前行的一个队员,我正昏昏沉沉不知所措时,忽地从天而降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是一位名叫帕克.帕尔默的美国同行写的。我如获至宝,欣然学习之,不禁凄然泪下。这本秘籍反而使我回忆起了久违了的教育江湖……光明顶上,飘渺峰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旌旗招展,一队队人马整齐站成了方阵,各武林门派名号字迹忽然明朗起来。最左侧的是“学习理论”方阵,他们人多势众。一下子竖起了四面旌旗,第一面旗子上写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排头的几位是大师级人物,名震江湖。碰巧我都见过。第一位是巴甫洛夫,只见他一挥手,身后一众人马齐呼:“嘿――哈――经典条件反射”。第二位是斯金纳,他也一挥手,身后人马齐呼:“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嘿――哈――”。第三位是桑代克,他一跺脚,身后一干人马也齐呼:“联结――试错,嘿――哈――”。第四位是班杜拉,只见他一击掌,身后众生也高呼:“观察,嘿――哈――”。

想当年自己曾拜师于名门之下,却因资质愚钝,还加上贪玩,以上各派武功只识皮毛就拜别师傅下山了。学艺不精就行走江湖,如今在工作中,――咦,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教师。专门清除“普天下孩童有效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只掉睛白额大虫”。由于疏于技艺,只好用从生活经验中摸爬滚打习得的“五禽戏”与之博斗,数载,难分胜负,近来还有点处于下风。……不知不觉地,周围已经黑压压一片人了,是我的同行们――教师。难道大家都来“华山论剑”了?彼此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嘘寒问暖,嘈嘈声一片。不知谁喊了一声,帕尔默大师到了,大家顿时安静下来,人们让出了一条道。只见一位长者,飘然而至,脚下似黄金铺地。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朗声说到:“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我们都是同行,有共同语言,咱说说教育教学的事。首先声明,我不属于上面‘华山论剑’中的任何一派,没有‘藏经阁’,没有独门‘兵器’。我只教大家些‘吐纳运气之法’。大家别拘谨,都围着坐一圈,就当这是课堂,只要我们心灵相通,这也是教堂。”忽地天外传音,“我们围着圆圈跳舞,但是秘密就坐在中间且知道一切。”“咦,帕尔默大师是基督教静修会的?”不知谁问了一声。帕尔默仍然朗声道:“是的。

现在我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你们的教学是源自心灵的吗?你们在教学中认同自身吗?你们在教学中认为自身完整吗?”这时,我那愣头青的劲儿上来了,回答道:“当然,我们教孩子们时掏心掏肺,是源自心灵,我很认可自己,教不教孩子我都认为自已很完整。”帕尔默大师说到,“肤浅,再静静地想一想。”于是大家安静了。顿时,我明白了,帕尔默说的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关于心灵,生命,爱等主题。让我再想想,我之所以能爱不是我自己孩子的一群孩子,是源自我对这孩子将来像吾辈等立世为人的悲悯之心。这是孟子所说“人之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心之明镜,常擦常净,我有这四心,算不算完整?帕尔默好像知道了我的.静思,说到:“你不要在我这儿说孔子孟子。看来你还得继续静思。好了,第二个问题,你们在教学中恐惧过吗?如果是,那是因为你们过着分离的生活!”我又二起来了,说道,“我不恐惧,只是孤独和焦虑。焦虑自已的付出与学生成绩的产出比,目前还没有伤及性命的恐惧的事。我倒是常孤独无知已。我在教学中不与学生分离,除给孩子们讲知识外,我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我自已的爱恨情仇。”帕尔默说,“肤浅,再想想。你难道就没有遇到过‘来自地狱的学生’?难道你没有过入错行的感觉?”

我静静地思考后说到,“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做法就是拉长时间去解决,诊断,分析,从“学习动机”门派那儿看能否找到几样“兵器”,再好好琢磨“使用说明”,然后实践,再评估,再改进。这不正是你们美国人一贯的学术做法?怎么你倒像我们东方古人一样遇到这事而要靠静思,顿悟?至于入错行的事,就不在此说啥了”。这时旁边一位同行说到,“看你绕的远的,咱们手头就有一件‘兵器’――‘同理心’嘛!对于来自‘地狱的孩子’应该管用。”帕尔默说,“看把你们都一个个能的,还不停地反驳我。你们找一找,有多少‘秘籍’是关于学生的?有多少‘秘籍’是关于教育教学的?汗牛充栋。有几本是关于你们教师自已的?凤毛麟角!唯有我这本‘教学勇气’是关于你们自已的,还不知好歹!好了,既然你们如此博学,那就谈一谈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反正我爱主观主义,讨厌客观主义!把人弄得像机器一样。顺便再谈一谈教与学的悖论。”这时大家面面相觑,悔恨当初师从于黑格尔大师时,没有好好练习“辩证法”这门“兵器”。此时大家不再出声了。帕尔默这时说到,“刚才说你们在教学中过着分离的生活,还不承认。我更要说的是建立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就像现在咱们围坐在一圈讨论一样。要有‘第三事物’――‘伟大事物’坐在中间,要存在共同联系的关系网,要存在一个个自由的个体,要畅所欲言但要有敬畏心,而不要吵闹却专制的暴君。这样,你们还纠结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吗?”大家这时被深深地说服了,不再说话,周围一片寂静,皓月当空。帕尔默又说道,“我再问你们,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共同体?难道仅仅是因为开头发言那位愣头青所说的孤独吗?”大家都说应该建立共同体,却想不出原因。帕尔默继续问到,“你们在教育教学中有一种无力感吗?如果有,想过改变吗?”大家听到这话后都惊异不已,后心一凉,不觉得衣衫早已湿透。帕尔默最后起身朗声说到,“起来,同行们。决心过一种不分离的生活,建立共同体,走向公众,促使选择性激励系统形成!这就是教育改革从你我的心灵出发!”顿时,掌声雷动。然而一股青烟之后,帕尔默大师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封面已泛黄且卷角了。大家凝视远方一会儿,自发地原地吐纳运气,几个回合之后,顿时觉得功力倍增,神清气爽,下山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飘渺峰,晨钟暮鼓,松涛云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自从教以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我选择了与各种教学有关的书籍为伴。假期更是成为了我读书的“天堂”。

在众多书籍之中,朱永新教授编著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一书是我的最爱,这本书都共有十二个讲演组成,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在这本书中,朱教授分别讲述了“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缺什么”,“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的实现与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同时,也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等。可以说这样的一本书能够让从事于教育工作的教师从中获得感悟,从中吸取养分,从而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很好的指导。我通过这本书,找到了一种对于对教育的崭新的解读,对当下教师的自我定位的新的认知。

一、平凡岗位上的远大理想。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要有激情。这是当下的教师特别是小学及幼儿教师最需要时刻自省的一句话。小学与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低龄化的学生,他们需要反复的、不断重复的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才能够有效的接收信息。小学生和幼儿都无法以很完善的逻辑思维以及认知模式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所以教师在传道授惑解业的同时,需要兼任家长的身份去照顾与呵护这些孩子学习之外的性格、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长。记得我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第一节课实在不断的给孩子削铅笔、处理小矛盾以及引导孩子遵守课堂秩序中度过的。经常是在讲课过程中,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坐在座位是要干什么。一年又一年的慢慢我也有从无限循环的教学中失去了当时的崇高的理想和梦想。慢慢被繁琐的工作消磨了当时的激情,而要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同样的教师岗位上获得职业上的荣誉感,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有一个远大的理想。

远大的理想不是说空洞的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要能够取得怎样辉煌的成绩。而是在平实的生活中,慢慢的发现作为教师的平凡中的伟大。作为老师,我们看着自己的学生慢慢成长,慢慢的变得优秀,慢慢的取得各种的荣誉和成绩。我们作为教师,甚至能够感受到一种作为父母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我们经常也会跟同事说起,几年前教的某一个学生,现在成绩多么的好表现多么的优秀。就像是炫耀和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一样的荣誉。作为教师,我们能够拥有的远大理想,是能够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培养成一个能够在社会中崭露头角的人。他们的成功折射着我们付出的汗水。这就是我们的远大的理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无限的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找寻到自己的正确的方向。

二、阅读是师生共读。

“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朱永新教授认为阅读能够让人的心灵成长,阅读也应该是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阅读是我们经常在教学中让学生去做的,而这恰恰也是教师应该做的。知识的获取从阅读开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不断的从阅读中吸取养分,从阅读中获得灵感,从阅读中自省与自我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内心拥有汪洋般的知识,才能够在传授知识时给学生更多的养分。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的过程,从阅读中成长,这是学生需要做的,更是教师应该做的。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去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让自己不断的充实与拓展,让自己能够站立在讲台上充满自信与沉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对自己的要求。

阅读这样的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启发与思考,更应该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更好的去实践,在阅读过这样的一本好书之后,我必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严于律己。不断的去践行那些能够让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完美的建议,努力的让自己变得内心充实而自信。好的书不仅仅是给你启发,更让你做的更好。我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岗位上具有远大理想的教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值周交接会材料(11、28)。

主讲苟金海。

刚造出来的航海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永远指向那里。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它使我们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目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目标。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兴起文化建设的热潮,全校上下正在努力朝着培养积极、自信、勤奋的集体和学生个体而奋斗。许多教室门口、室内张贴了激励人、鼓舞人的名言警句和人生格言。这些是我们班级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们希望这些能成为大家行动的指南,真正内化为自己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但与这种文化建设不相协调的声音也存在着:刚刚过去的一周,高一两个班的几名同学往来过于密切,把自己的同学当作了拳击练习的靶子,老师的善意劝解化解不了他心中怨恨的坚冰;高二的几名女同学据说好抱打不平,看着高一几名同学说话不中听、不顺眼而泄愤于人家门前,王者之气十足、霸气十足,不知道是不是受美国好做世界警察的影响。这说明,有些同学到了今天头脑中仍有些不合常规的东西,仍然没有将目标摆正。在班级建设中,有些班干部过于关注班级的量化分,天天到政教处问分数,希望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管理,这是做不到的。希望这些同学多。

和班主任老师交流、沟通,正确领会老师的想法,因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是难以用分数衡量的;一个班级的量化分高可能代表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但不是完全相等,我们不能迷信数字。班级应当以和谐气氛作为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服务于每个同学的成长,也希望个别同学能以班级总体目标为个人行动的前提。

为什么需要有一个目标。

在一次大学生报告会中,有个大学生问作家毕淑敏“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毕淑敏是内科主治医生、心理学研究者,曾经做过军人、长期在西藏工作,阅历丰富。毕淑敏知道大学生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毕淑敏回答:赋予生活一个目标。西方一位哲人也说过:人生的目标就是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

英国作家勃朗特・夏洛蒂三姐妹驰名世界文坛,她们三人以自己的传世名作为后人所知。但勃朗特的弟弟布兰威尔却鲜为人知。在家里,他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绘画才华的,他被送到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到了之后,他怀疑自己根本没有绘画的天赋。他在伦敦的酒馆里花光了生活费,灰溜溜地回家了。他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写小说,但是一件事也没干成。

为什么他没有成功,大家会有很多答案。首要的就是他没有一个永恒的目标。目标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作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打开,让他向窗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有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加德纳的实验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能救得了你,更无法奢谈什么成功了。海明威小说中的亚里桑哥也是一种精神的化身:为目标而活着,为理想而活着。

高中生活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对自己负责态度的阶段。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可能有的同学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的同学模糊地知道自己的需要。高中阶段的目标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个:做人目标和学习目标。

做人目标。

做人目标就是一个人的道德目标,道德目标的提出即是一个继承的过程,因为你道德的养成是家庭、社会和小学、初中教育的混合结果;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你可以忽略过去、从头再来。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学校给大家提出的是一种底线目标,是起码要求。比如,尊重其他同学,这应该包括不干涉同学的爱好、习惯、性格;不侵犯他人的尊严;不因为自己的习惯而影响他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友好的气氛。我们上一周高一有两个班的同学拳头过招,高二和高一的女同学也以身试法,这些现象说明有些同学做不到起码的要求。再比如两休中间说话、课堂上打瞌睡说话败坏老师上课的情绪,这些都回影响他人,影响学生。

和老师。这种做法不仅越过了应有的底线,而且也影响大家的学习,是我们应该共同谴责的行为。

学习目标。

很多同学说,我们有生活的目标,也有学习的目标。但是,我们有了目标以后,是不是在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一个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目标有无落实,而不在于有没有目标!

《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读后感

闲来没事,在图书馆找书看,发现《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对于即将踏入社会,加入上班族的我,它成功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好奇地翻开看了看,我顿时就有了把它看完的欲望,因为指不定哪天我会发扬自己的兴趣开拓副业呢。

首先,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吧,主要讲宅神不上班,在家一样工作,即自由职业。讲了作者是怎样做一个“宅神”的,期间的一些故事,怎样做一个成功地御宅神。写了作者包括作者朋友做一些自由职业,如开网店、翻译、写书、编程、旅游摄影等挣钱的故事。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挣money,关键是比较自由,这样的职业在当今越来越流行。不用每天早上大清早起床,挤着公交去上班还担心迟到,不用经常加班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你可以一边旅游,一边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拿它来换取丰厚的稿酬。你也可以找一帮同样御宅的朋友,一边在酒桌上腐败,一边就把要给某公司做的社会调查顺利完成——御宅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我们完全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不必墨守成规。”该书语言幽默诙谐,用词前卫,颇有80、90后的风格,可以看出作者是个非常有趣,热爱生活,有梦想的`人。

或许,此时你对这种生活已经无比向往,但是每个成功地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史,做御宅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做一个成功地御宅神就更不容易了!你要有一个你擅长的能力,同样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有人脉等,有时情况不好时你几个月甚至都挣不到什么钱,没有稳定的收入,过着“不正常”的生活。但是,如果你非常喜欢这样自由的生活,并努力去实现,像作者一样,最后可能会成功的。

不管怎么说,看了这本书后,还是增长的不少见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啊!原来还可以这样挣钱啊!总之,了解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说不定我改天也会干起适合自己自由职业呢!说不定,说不定···有些潜力不是没有,而是你不知道你有这方面的潜能!

幸福读后感

《牵手幸福》,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此书集故事性、哲理性于一体,通过精品文章以其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深邃的内涵、精彩的叙述,深深地打动和强烈地感染了我。

当代女性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们的角色是多层面的。现代女性在摆脱传统女性对他人与社会的依赖时,必须独具慧眼,自强自立。当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的女性无异于一个贫穷的乞丐。对女性来说,知识是学会生存精神食粮,只有我们拥有精神食粮,才能够有机会、有能力展现自己的爱心,形成一种来自心灵最朴实、最原始的冲动——爱的升华。

在我看来,女人的幸福是自己追求的,不是别人赠予的。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会一尘不变,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聪明的女人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善良,对人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幸福的女人,还应该是一个知足的女人,知足常乐嘛!人生不如意实在是太多,为什么要一直为不如意而耿耿于怀呢?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迎接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无论天气阴晴,我们都应该用真诚的微笑去问候每一位朋友。漂亮的脸庞可以使女人美丽二十年,而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气质,可以使女人美丽一生!

《牵手幸福》让我明白,只有忘情地吸允幸福留给自己的甜美,才会拥有真正的牵手幸福。

幸福读后感

20xx,是我最难忘的一年,父母离异,妈妈狠心离去,爸爸也不管我,年幼的我只能跟随奶奶生活,家庭毫无收入,爷爷也要常年吃药,奶奶在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把我送人。在新的家庭里,虽然吃好穿暖,但我常常从梦中哭醒,于是一天我偷偷跑了回来,一进那熟悉的小院,我撕心裂肺地哭嚷起来:“奶奶,就是吃不好、穿不暖我也要跟着你!”看着蓬头垢面的我,奶奶顿时泪流满面。一把把我搂进了怀里。上学要交学费,吃药要交药费,买菜要付菜钱,从那以后,奶奶肩负双任,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时不时东拼西凑解决面临的经济难题,半夜醒来,我常常看到她眉头紧锁,老泪纵横,我虽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面对我,奶奶总是一张熟悉慈祥的笑脸,可那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的泪水呀!

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在学校,我受到老师的处处关心,一天,她兴奋地拉着我和蔼地说:“冰洁,国家有新政策了,你们贫困生可以享受国家补助了!”“是吗!”我疑惑地望着老师,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肯定的说:“这是真的,下午让你奶奶来填表!”一上午,我觉得全身的细胞都浸泡在蜜罐里一样,通透的甜!一放学,我揣着满心的喜悦撒腿往家跑。“奶奶,奶奶,学校有补助了!”我连蹦带叫。“傻丫头,哪有这样的好事。”奶奶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是真的,老师叫您下午去填表格呢!”听了这样的话,奶奶激动地说:“好,好,原来免去学费,现在又有补助,好事成双,国家政策好,好呀!我们冰洁终于能轻松读书了。”

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奶奶的笑容比以前增多不少,村里新建了一个门球场,我发现每次经过奶奶总不忘多瞟几眼,又摇摇头匆匆离开。奶奶的心事只有我知道,她多么想加入成为“飒爽英姿”的一员呀。在我的大力支持下,奶奶终于放下包袱,加入了老年门球队,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呢,看着奶奶越来越灵活的身手,我真为她高兴。

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好幸福,手捧《建设幸福中国》,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惠民政策的春风已经吹到了千家万户,看到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贫困的家庭受到了党的恩泽,饮水思源,是祖国妈妈给予了我现在的幸福生活,这真是:免费教育受补助,幸福轻轻来敲门,泪水盈盈寸草心,天天向上报党恩!

《幸福》读后感

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它在你辛勤工作里。这首20世纪80年代老歌激励了很多人,是很多人追求幸福的动力。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丰富了对幸福理解的内涵。

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陶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当我用了我最快的时间看完这一部分以后,我的感受很大,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读书走向,取法乎上。陶老师在书的第一部分阐明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然后在第一讲开门见山的点出“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教育教学占据了我们事业的核心部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是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

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同样,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论其职位高低,是无法在其所处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

责任感也就成为了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尼采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哲学理念献出了近乎完整的一生,他是个孤独的盗火者,他的行为不是人人能够效仿得了的,但是,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我高中时的一位政治老师,有着出色的教学成绩,他也有着独特的师德信条,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怀抱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始终以“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教育教学之余,他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来研究书法,欣赏音乐,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

三尺讲台,他和学生们共同演绎着精彩,收获着快乐;温馨家庭,他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作为事业家庭兼顾型的优秀教师,他享受着教育事业带来的有滋有味的幸福。任何一项的创造都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与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补差,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眼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幸福读后感

刚好接触第一本读物就是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集。当时很青涩,对于那些优美的文字只是觉得很舒心读起来。于是我早上晨读都要背诵,比背诵课文还要认真。一遇到好的片段,我会专门用手抄本给记录下来。每当拿着手抄本欣赏的时候,我都很开心,而且经常在自习课上手抄毕淑敏老师的文章。如今已经上班好多年,上学那时候的习惯已经没有了,但是看见她的散文集,依然爱不释手。

《恰到好处的幸福》当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被这个题目吸引。自从成人自己奋斗,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每日为生计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心很累,总觉得生活过的好辛苦。一直重复在奔波劳碌的路上来来回回,似乎已经忘了生活的美好,没有幸福的感动,日复一日匆忙工作,上班下班,奋斗工作。生活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过程。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忽然发现久违的欣喜和内心的平静,原来之前的那种感觉和喜欢深入骨髓,融入到我的生命里。

本书是一本充满温暖力量的灵魂读物,纵有千间房屋,夜间无外一床安宿,纵有万亩良田,一日终究只需三餐。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因为必需少,所以受限轻。人就获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飞翔。

幸福是一种人生体验,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在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还是需要守住自己一方净土。不为车房这些物质条件而不停的为难自己。日日活在比较和羡慕嫉妒中,生活就会黯然失色,过分的为难自己就会痛苦,恰到好处即可。

有香气的女子。

幸福读后感

选择这一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ibmt回来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真是弱,必须得补补,要找一本书让自己提升。但还没想好要哪一本书。二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主持人——撒贝林,有一天天百度视频显示撒贝林被各名嘴陶侃他。所以带着好奇去看了金鹰颁奖典礼,看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机智幽默我很是羡慕。而白岩松是主持人,他的很多fans手中都拿着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我怕这本书就像我以前看的哪些书,表面有趣实则无趣。于是在网上搜白岩松的书,看到了《幸福了吗?》,坦白说我喜欢这个题目,有关于幸福。于是就买了。

这本书是我继《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之后看的,虽没有那本书那么多强烈的感受。但是对我的影响还是有的,就想写写些读后感。

这本书是白岩松一生的回忆录,从小到大、到中年、到现在(20xx年)。其中有他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与见解。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对高考制度的看法。中国13亿人口,要选出人才,必然要通过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施行。而他确实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因为高考才使得他离开他那偏远的家乡去到大城市。于是乎,我在想,那么考研也是,所以这也或多或少坚定了我考研的选择。二是他回忆道他去央视主持,首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不用形容词;二是不要叫别人老师。正如他所说“新闻人讲实话,不需形容词。”而不说老师确实成长的一大步,现在就如我们到外面见到大的都不知道叫什么,于是都叫成老师。“老师”一次已经被我们叫了将近20年了,改掉其实也简单。换一个名称看着没什么影响,其实那代表着从学校进入了社会,从青年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直在想,那些公司里的人交流起来感觉怎么都和我们不一样呢,他们那职场用语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些细节的差别注定了职场与学校的区别,从呆了将近20年的校园离开,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起初是不适应的。就像我仅有的两次面试,我是有一种面试官是老师的感觉,这样就将我和面试官放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继而就有紧张与不安。面试不是考试,没有成绩,但却比成绩重要多了,那是对一个人的肯定。

其实这本书中提到幸福的次数并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白岩松的幸福,家庭和睦的幸福,跟踪新闻的幸福,与朋友的幸福等等。当朋友们看到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问我:你幸福吗?我毫不犹豫回答:我不幸福。是的,我并不幸福,两年的时间没有将我与梦想的距离拉近,反而扯远了。我不幸福,因为逝去的不在回来。

所以,我整装待发,我要拉近我与幸福的距离!

幸福读后感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封底的一段话:“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触目惊心的一段文字,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印在封底。我不知道多少家长会读到它,读到的人中,又有多少会把自己对号入座,然后扪心自问:“我懂教育吗?我是不是也在制造失败的孩子?”

作为一个新手家长,我曾被五花八门的早教理念迷了眼。冯德全、王财贵、杜曼……似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孩子寻找最优的教育方案。可是,这些早教法,真的对儿童有益吗?他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吗?每次看到那些“神童”、“小天才”的故事,我的心里总是有一些不安。我常常想,那些孩子,他们真的会拥有成功的人生吗?他们幸福吗?我无从得知。我所看到的是,现在我们那些普普通通的孩子,也都很不幸福。他们的幸福,似乎被人拿走了。

我不想把我的儿子培养成所谓的“天才”,只要他快乐幸福的长大。可是,我也深知,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如果不用心“培养”孩子,也许他将来真的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所说的:“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作为一个家长,不懂教育,制造的还只是一个“失败者”;作为老师,如果我不懂教育,制造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失败者”,想到这儿,我不寒而栗。我真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兢兢业业误人子弟”的那一类教师,就像李跃儿所说的当初的自己。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作为教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幸福读后感

你知道江奇吗?他的右手虽然不能张开,但他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还有他的100米第一名、200米第二名,不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吗?难道他跳绳的时候右手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也不想放弃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他坚持下来了呢?那是因为他心中的信念在支持着他。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只要你走上街头,就会发现有些人虽然残疾,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活在世上,有的坐在那放声歌唱,有的在那卖艺赚钱,有的则在那用仅存的两只手臂“爬行”,后面有个大音箱在那一首一首地高声歌唱。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坚持与坚强!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去新华书店买书,门口有一个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说:“好心人,给点钱吧!”老爸当时就拿出了两个十元分给他们。进去以后,我好奇地问老爸:“你为什么要给他们钱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是这种信念迫使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要给他们一些安慰!”老爸激动地说。是啊,这也是一种坚强!

回想自己吹笛子,难道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吗?记得暑假考级时,那时刚好我要和爸爸去庐山玩一个星期,老师说:“时间很紧了,可能去旅游,级就考不了了!”而我又很想利用假期出去放松一下,“怎么办呢?难道出去玩就不能考级了?考级就不能出去玩了?”我很纳闷。“你去玩之前一定要先把谱子背下来!”妈妈严厉地说。“行,我保证会!”我答应了妈妈。

于是天天在家里吹,吹得时间长,头也会晕,而且手上还会有一个个“小圆圈”。但我坚持了,终于过了七级!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钢琴家朗朗,他是第一位获国际才能艺术大奖的,他经历了各种困难,也克服了种种困难。所以只要有梦想,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胜利就会在你的眼前。如果你想放弃,那失败就在你眼前;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克服困难。

让我们变得勇敢而又坚强吧!

《幸福》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只能用心去感受。但是幸福感不能凭空而生,它与人的精神追求有关。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就像一棵清楚自己的枝干应该向何处蔓延的大树,知道自己如何吸取充足的养分,怎样蓬勃无尽的生机,于是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而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只能随波逐流,只能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他个没有追求的教师,他的幸福就像空中楼阁。他只能感受到披星戴月地上班,辛辛苦苦地备课,充满考试成绩的压力,只能做着如果我不是教师的梦,并觉得那一定就是自己想要得生活。所以,教师要有精神追求,有了精神追求,自然会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自然会有奋斗的动力,会有坚强的意志,会主动地学习,深入地思考,辛勤地耕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因为他相信,只要迈步,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只要上路,就会发现诱人的风景;只要前进,就能体会跋涉的快乐,进取的幸福。此外,教师还要有健康的心态,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幸福第二招:在阅读中成长。

教师的通俗称号是教书先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饱读诗书。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书是教师给自己打开的一扇心灵的天窗。透过这个看不见的窗口,教师可以欣赏到来自人类优秀文化的风景,可以远隔时空聆听到无数大师的教诲,可以触摸到人类真善美的心跳通过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书是教师给自己深掘的一口清泉。它可以给教师的心田以甘甜的滋润;它可以让教师的水源鲜活不断;天光云影共徘徊啊,它还可以让教师心灵的世界里摇曳生动的风姿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师自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一位人格美好的教师自然能够受到学生的爱戴。所以教师要学会在阅读中成长,幸福感才会与日俱增。

幸福第三招:在写作中提升。

我们通过博览群书,可以周游列国,可以与名家对话,心中必定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能提起手中的笔记录下心中所想,当我们再次翻看这些繁杂的笔记,我们就能回忆起当初的这份感动,为自己的成长而喜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各种学生的故事,都会有所感触。我们也有时会突然想出某种特别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稍不留神,这些灵光就会渐渐消失,就像我们从未遇到过。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师梳理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深入思索并写成文章,那么他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就可能是肤浅的;写作会迫使教师对问题作全面的彻底的思考,从而丰富和深化教师的认识与思想。这样,教师就可以站在思想高处,可以高屋建瓴,可以游刃有余,可以无往而不乐,可以给自己的心灵逐渐建起一座幸福的大厦。

幸福第四招:在实践中超越。

有的时候,幸福并不是那么复杂,上好一节课、学生成绩的一次进步、教师节里一句简单的祝福,都会让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触摸到幸福的温度。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教书,更要学会育人。当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们的教导下遵守纪律,当两个打架的孩子在我们的疏通下伸出友爱之手,我们都能感受到幸福就像阳光,暖暖地住进我们的心房。我们要做一个受欢迎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称为受欢迎的人。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践行。做幸福的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因为只有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缩短工作环境要求和教师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成功地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不断超越自己的体现,也是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身为人民教师,我们注定与财富无缘,只能安于清贫;我们注定与享受无缘,只能辛勤劳动;我们注定不会成为舞台上的焦点,只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追寻幸福的脚步:在追求中奋进,在阅读中成长,在写作中提升,在实践中超越。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从现在开始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