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4-01-11 17:04:15 作者:笔砚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想要提高四年级教案编写的水平,可以多看看以下的教学实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伍宇――我的好朋友。他,诚实可爱;他,活泼机灵;他,乐于助人。他有许多优点。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得了重感冒,浑身无力,胃也很难受,恶心想吐。终于,我实在忍不住了,“哇:”地吐了出来。我吐了一桌子,我前桌的伍宇也未能幸免,书包上、后背上都是,我心里很不安,他一定要向我发火。说不定还会让我赔衣服呢。出乎意料,他不但没说我,还主动帮我收拾赃物。放学时还帮我拿书包,让我很受感动。

从此,我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了好朋友。思路表白: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伍宇同学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是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结果,同学们你注意这一招了吗?本文语言精练,详略得当。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看力量和文字表达力量。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展有挨次地、认真地观看,然后把观看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根据肯定的挨次详细地写下来。

(一)、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这次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写什么呢?

可以写一处旅游的景点:西湖、庐山、黄山等,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漂亮的田野、果园、竹林、公园、大海等,还可以写一写看到的自然现象,如彩霞、日出日落、日食、月食、狂风暴雨等。

(二)、确定内容,拟好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悟文章的内容,因此给文章拟好题目很重要。

本次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拟题:

1、以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为题,如《太阳》、《火烧云》、《海上日出》等。

2、以名胜古迹名称为题,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3、用修辞手法拟题,如《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方为“鸟的天堂”;《林海》将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奇。又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

(三)、选好了写作内容,我们该怎么写呢?

假如写的是巡游文章,可以按参观巡游的挨次写;假如写身边的景物,可以按观看的挨次写。可以先以总起句开头,再详细介绍其外形、大小、动态、静态、颜色、以及组成景物画面的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一)、读《观潮》,学会按挨次、抓特点。

1、抓住景物在短时间内变化的特点。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样介绍大潮的特点:潮来之前,江面是安静的;潮来之时———隆隆声、一条白线;白线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声音犹如山崩地裂;潮去时,余波漫天卷地,照旧风号浪吼,好久才恢复安静。

进展了细致观看,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渐渐移来,给人印象的变化。“抓住了景物的`变化,变化前后给人印象的不同点”,这就是抓住了特点。

观看事物要抓特点,需要仔细、全神贯注,发觉并抓住景物变化前后给人印象得不同点,这就抓住了特点。

2、用比方的手法来写清晰事物的特点。

抓住了特点如何表达清晰?在本文,主要是采纳了“打比方”的方式,从眼前景物的特点、结合景物特点给自己的感受去联想:景物的特征跟自己过去熟识的哪些景象相类似?跟给自己一样感受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找到特征与给自己感受相像的景物,用打比方的方式,来介绍眼前景物,从而把事物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写清晰,写详细。

本文中的比方,主要是要表达景观的壮丽特征。要表达自己赞叹的感受。因此,选取喻体的时候,留意了上面的两个因素——声音如雷,山崩地裂;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如同两丈多高的水墙,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等等。

3、精确用词。文中的“卧”、“移”“贯”等词语,恰当写出了其他词语所不能写出的景物状态。这一点,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尝体会。

(二)、读《火烧云》,学会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观看景物要留意景物的动态和变化。《火烧云》一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的动态和变化。在这里,我重点和同学们谈一谈“如何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火烧云》这篇文章,是根据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挨次来写的。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观看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时间和颜色的变化状况——由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观看清晰。

接下来又写了在不同的时间里,火烧云的“形态”发生了那些变化:一会儿,天空消失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突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非常凶狠,在向前跑,后面好像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仔细观看了火烧云的形态,并且绽开了丰富的想象——像什么,它在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动作。从这段描写中,观看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形态由什么变成了什么和变化的过程”观看清晰,要通过“绽开想象”来记忆变化的形态。

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要把握景物变化的时间,抓住颜色由此及彼的变化、形态由此及彼的变化及变化的过程。

(三)、要留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不同时间,风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风光也不同,我们在观看、描写景物时,就要留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四)、要留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好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漂亮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喜爱美,从而学会捕获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现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喜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查找身边的漂亮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共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存,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预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漂亮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涯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来回……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查找美,擅长观看的眼睛。这几天大家始终在搜寻漂亮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觉的查找到的美展现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沟通。

听众反应: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漂亮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漂亮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看,还要用美丽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预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沟通。

a、听众要做到仔细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预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沟通,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现会。

其次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觉,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日来写一写我们查找到的美景。

2、搜寻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预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忙?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挨次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爽。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觉”。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觉。你有何发觉?(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常的词汇语句的积存。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以下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忙?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觉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爱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拟适宜?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殊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沟通。

5、学生作文,教师巡察指导,准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1、培育口语交际力量,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巡游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存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一样,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美丽的诗句。

5、乐观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现。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预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固然奇妙,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寻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沟通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沟通一下。

2、推举代表,预备在班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沟通,提示: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依据学生的汇报沟通,总结所把握的状况。

盼望小朋友们把今日我们沟通的状况讲给父母听。

其次课时。

习作。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漂亮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肯定想把它登记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根底上,围绕自己巡游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依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提示: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晰或把事情的过程想认真再写。师巡察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觉问题,进展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忙同学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精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晰。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自读展现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现内容。

2、展现自己想展现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现。

(2)在全班展现。

第四课时。

我的发觉日积月累。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觉了?

2、说说自己的发觉:

其次句话加上了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存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3)小组竞赛,说说发觉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觉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竞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自己熟悉的人。我当然也有,她就是我的姥姥。姥姥今年六十多岁了,银灰色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她个子不高,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非常精神。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蚊子特别多,晚上我睡觉时,怎么也睡不踏实,姥姥看见就拿把扇子为我扇凉驱蚊,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直到早晨醒来才发现姥姥还在为我扇扇子。我对姥姥说:“您一晚上都没睡觉吗?您的身体怎么受的了?”姥姥笑笑说:“没关系!你白天还得上学,我白天可以睡一会儿。”看到姥姥有些发红的双眼我非常感动。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关心体贴他人,慈祥的老人。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照顾好她老人家。

简评:小作者抓住一件事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写出了姥姥对自己的爱,姥姥的爱令我们与小作者同样感动。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复习学过的生字。

2、比较形近字。

3、通过读句说句,复习学过的生字,锻炼说话能力。

4、读儿歌。

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要求: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可以写自己的朋友、同学、亲属或邻居??只要是自己熟悉的人就可以写,写他(她)的一件事。

提示:

1、想一想自己打算写哪个熟悉的人,可以写朋友、同学、亲属、邻居,可以写任何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2、写这个人的一件事,先决定写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然后再动笔写。3、以写人为主,抓住一件事情来写,从这件事能看出熟悉人的品质。4、在写的过程中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5、写完后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一听他(或她)对你的评价。范文一。

我的妈妈。

妈妈今年只有34岁,但额头早以爬满了皱纹,这些皱纹记载着妈妈对我无限的爱。

妈头上却流了汗。,

妈妈,您就是一棵大树,我就是树上的小鸟,在您的保护下健康成长。妈妈,我爱您!

简评:小作者能通过一件事感到妈妈的爱,情感真实,比喻恰当。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这次活动布置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局部,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局部。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同学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俺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俺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俺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同学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同学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知哪些字?进行交流。

俺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这一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布置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同学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同学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同学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同学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

读读比比。

1、分小组竞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同学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俺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俺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同学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确定部首找部首页码数剩下笔画查找生字)。

6、竞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俺选俺》一课的基础上,谈“俺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同学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知,做事对自身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示自身,和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多媒体课件(《俺选俺》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同学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身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同学自由谈)王宁选自身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假如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身?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同学展示才干,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同学真正能展示自身,体验快乐。要引导同学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令皮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各组评选最佳资料。

c、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讲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分组合作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图文兼备,可以剪贴。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栓查读文,在读中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大花园里都有什么?

2、指多名同学回答并补充。此时老师板书: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太阳。

3、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然后再选一个你读得的一段给大家展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小生长灵的样子读好。

4、在小组内展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5、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1)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要求读出蜂子的可爱,知道“小毛球”指的就是蜂子。

(2)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如“特大的,特别,亮,钻,飞”边读边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

(3)读完之后,请同学评一评,再读一读。

6、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我们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好看的————-满身——-,蜻蜓——-,蚂蚱————-,蜂子胖圆圆的就和一个——-似的。

三、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指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2、指名朗读。边读边指导,边读边评。

(1)“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就————”等句要读出节奏,读出自由的感觉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中来。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讨论。

(2)用自由说一句话。

(3)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

4、根据书后提示背诵课文。

三、写字。

四、完成课后习题1、2、3。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

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_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

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

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

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

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

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全文。

四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吗。说说:宋庆龄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诚实和信任的课文,第12课诚实和信任。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谁诚实?谁信任谁?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故障毕竟环顾歉意知晓费用宝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讨论:

(1)事故发生的原因:

天黑有雾能见度很差。

红色小车车身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2)责任在谁?

双方都有责任。

(3)作者是怎样做的?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理解词语:环顾。

(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做法?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书写“毕、货、贵”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八12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4—11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和红色小车的主人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些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明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车主自己换上了;车主向作者表示感谢。)。

(3)从他们的这次对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讨论:反光镜是怎么碰坏的?车主为什么要向作者表示感谢?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对话。

(2)“无人知晓的情况”是指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

(3)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又怎么看?

(4)当车主发现这一字条时,心里会怎么想?

(5)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的诚实和信任,使车主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动了!

(6)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对话:

(1)指名朗读对话。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出示句子: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实和信任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全班交流。

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肩上()。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肩上()。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肩上()。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