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实用14篇)

时间:2024-01-11 21:40:22 作者:飞雪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总结和归纳,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学习的最佳途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学习心得范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灵感。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x月_日上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召开,集中收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直播。

报告会上李保国同志的家人、同事、学生分别以《太行新愚公》《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我们的严师慈父》《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楷模》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回顾了他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景。在坐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怀着沉痛的心情观看了报告会。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为军指出,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上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要把李保国精神学习好,在全县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幸福美丽新正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价值追求,学习他朴实无华、大道至简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李保国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他喜欢的不仅仅是太行山,他喜欢的是人民,是让山区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他喜欢的是自己的事业,是把山区脱贫致富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把事业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

李为军强调,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践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夙兴夜寐,打好发展攻坚战。要以李保国“活着干,死了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照任务目标再接再励,狠抓落实,实实在在干工作,用力用力再用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标准完成。要勇于创新,在各自领域争取新的成绩。创新无处不在,我们与先进地区如火如荼的创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完成攻坚战的任务目标,没有创新我们无路可走,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李保国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理论思想,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举措,盯死项目,死盯工作,动脑筋、想办法,自我加压,主动而为,全面完成“百日攻坚”各项任务目标,使正定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根植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十三五目标。要学习李保国心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政治品质,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结合在一次,把自己变成老百姓,又高于老百姓,领着老百姓干,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内丘县岗底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李老师是我们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岗底的今天。”李保国的老朋友、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话间掉下了眼泪。“4月6日中午,我们还在一起谋划岗底的美丽生态大花园建设,探讨苹果深加工项目……”

平山县李家庄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这是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这是樱桃、红树莓产业园……”4月12日上午,站在村庄规划图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难掩悲痛。“没想到,产业刚刚起步,给俺村做规划的李保国教授却永远地走了……”

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国到干沟村指导“国光森林文化观光园”建设,这是他生前帮扶的最后一个项目。“4月8日晚上,我还就苹果树苗的事向李老师电话咨询……”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干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鸿颇哽咽着说。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们眼含泪水。

在李保国离去后的两天里,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淳厚的乡音:“李老师啥时来俺们村作指导啊?”那些深山里不知噩耗的农民兄弟,还在期盼着他的帮助。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架子,是个“农民教授”。

--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像农民。

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国和农民没啥两样。

“李老师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有人说他不会讲究,开始我也这样认为。”杨双牛讲到,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了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新衣服,问他穿多大号。他说‘你省点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我问这有关系吗?他说‘农民不认可你这个人,技术传授就会打折扣。’”

--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像农民。

“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你的技术变成农民能理解的、能记住的、能做到的东西。”李保国常说。

教农民疏花,他讲得很形象:“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

赞皇县寺峪村有上千亩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村里请一位专家来讲修剪技术,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农民听得直挠头。后来李保国去讲课,只教大家认识两种枝,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这部电影拍摄很走心,笑中带泪,用一种幽默诙谐又不失温情动人的方式,讲述了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一种社会正能量。

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担当,而李保国教授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

他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带领岗底村的村民脱贫致富。如果说他是一位大学教授,不如说更像一位淳朴的农民大叔。“要把我变成农民,更要把农民变成我”,真正的理论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深深扎根在泥土中。不需要好莱坞耗资几亿打造的特效,真正的英雄是在淳朴和平凡中带给我们触碰心灵的感动,让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

震撼我们的是三代人扎根太行山,将穷乡僻壤变成良田沃土的“太行山精神”。而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一种如愚公移山,那是一种不服输,不怕苦的执着,这种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代代相传,光耀千秋。

2

燕赵大地,多孕育慷慨悲歌之士。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扶贫育人,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35年如一日,使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被称为“农民教授”“科技财神”,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当代先进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献身人民的慷慨悲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国与太行山的故事,是新时期展现中国精神的最好的中国故事。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示了李保国的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他与爱人郭素萍的夫妻情,与李东奇的父子情,与学生的师生情,与太行农民的骨肉情,无一不是细致入微,至真至情,感人肺腑。“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史诗电影《李保国》是文艺工作者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所结出的重大硕果。

影片导演赵琦,著名导演黄健中监制,主要演员有林永健、颜丹晨、尤勇、吴军、侯天来、何政军、高明等,清一色的实力派、国家一级演员。该片荣获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之最佳青年导演奖,并荣获第13届中美电影节十佳影片大奖。故事好,演技高,制作精良,值得期待。

5月19日,省会河北会堂内气氛庄严肃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4月10日凌晨,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报告会现场,2300多名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用心聆听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缅怀他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李保国把一生献给了太行山,献给了太行山人民,他的死比太行山还重!”河北日报驻邢台记者站原站长刘秀礼跟踪报道李保国,他永远忘不了今年4月2日中午和李保国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当时李保国气色不好,却还是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大家责问他是不是不要命了?李保国回答:“那么多农民在等着我,我脱不开啊!”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回忆起李保国带领群众种苹果的往事:自掏腰包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树……杨双牛流着泪说,岗底村原来是贫困村,今天人均收入超过31000元。岗底的穷帽子,是李保国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保国用命换来的,李保国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为什么一年200多天扎在山里?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跟随李保国20年,助手齐国辉见证了李老师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齐国辉含泪许下诺言。

报告会上,学生陈利英哭着追忆——老师是“严师”,会因为学生写论文不认真,罚他在学校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老师更是“慈父”,会想着帮学生凑钱买房、帮学生找对象。“我们早就把您当成‘父亲’,只是还没尽一天孝心,您怎么就突然走了呢!”

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既是李保国的人生伴侣,也是他的工作搭档。“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是怕时间不够,他怕他少帮了一个扶贫点,就会辜负一群人的希望。”报告过程中,郭素萍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保国,多想和你再去岗底看苹果,多想和你在车上聊绿岭核桃,多想和你再吃一顿团圆饭。保国,我想你!”

整理李保国的遗物,一张行程表让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深受震撼:从今年1月到4月10日去世,101天时间里,李保国62天在出差、行程7860公里。“我为学校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自豪。”饶桂生表示:全校师生将以李老师为榜样,弘扬“太行山精神”,拓展“太行山道路”,让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燕赵大地。

聆听饱含真情的讲述,感受李保国的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台下听众热泪盈眶,会场内多次爆发热烈的掌声。掌声和泪水背后,是大家对李保国的思念和敬仰,是凝聚在心中的信念和力量。

听了报告会,省纪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副组长王春河对李保国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

“李老师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传承李老师的精神,是我们弟子唯一能做的。”“非常感动,一辈子学习的榜样!”报告会刚刚结束,几位报告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经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留言和点赞刷屏。

报告会后,观众表示,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名牌、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在_都__县,人们一提起__,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吴老师古道热肠,好人呀!”大家之所以信赖、尊敬他,决不仅仅是因为他一辈子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退休之后师心不改,仍然像一支燃烧的蜡烛,将光亮洒向下一代成长大道,把余热奉献给美好的和谐社会。

一心为了青少年的成长。

__今年70岁,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多年担任小学校长。1998年退休后,并没有割断他与教育的联系,相反,由于他热爱教育的特殊感情,更加重了他培养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他义无反顾地担任了城北社区及__村关工委副主任。几年来,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他为青少年成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吴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青年的成长。他常说,青年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最要紧,如果一无所长,就会无所事事,甚至误入歧途。在这问题上,他想得很深很远,他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办起电脑学校和文印部两个实体,以此作为培养青年就业的有效渠道。近十年来,先后为社会上培养了数百名电脑人才,使他们在升学无路、就业无门的困境中找到了报效社会、报效家庭的途径,在不同的工网作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有的还成为拔尖人才。

吴老师不仅教青年们学本领,更注重教他们学做人。在他经营的文印部里,建有“三个代表学习小组”、“八荣八耻学习园地”、“读报栏”等,要求每名员工关心时政,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单位。他组织全体职工几次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韩家岭、堆云洞等地聆听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先辈高尚精神。在吴老师的关心下,.该部一名女青年被团县委授予“先进青年”称号,还有一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的组织。吴老师还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使四对青年喜结良缘。为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为每个人赠送了“古诗选译”、“加强记忆学习法”、“写作指导”等数本图书,为进修青年资助学费,鼓励他们不断上进。他还为全体职工办了“意外保险附加住院险”,许多员工的家长感慨地说“孩子搁在吴老师那里,放心!”

在广大青年的眼里,吴老师是位好师长,而在那些受到其帮助的残疾青年的心中,他更是一位慈善家。石桥村有一马姓家庭四口人就有三个残疾,生活非常困难。他了解情况后,将这家女儿惠霞安置到文印部学习打字,对其弟弟一方面建议学校予以减免学杂费,一方面自己赞助学习用具、零花钱,让其坚持学习。后来惠霞父亲因患脑血栓病故,吴老师不仅送200元帮助安葬,还给其家送去一台彩电,他又与民政部门联系,让其家享受低保,在每年春节前还予以救济;又到残联帮其母女办了残疾证,以享受残疾人政策的照顾。就这样,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得以重生。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抓紧对后进青年的教育。有个青年由于思想颓废,吸上了毒品,几次受到公安机关的教育处罚,但一直未改。为此,吴老师便数十次地和该青年谈心,并将其安置在自己的文印部里让专人帮助他换思想、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使他戒除毒瘾,走上了正路,使家庭和社会增添了安定和谐因素。这个青年不仅自己远离毒品,还用现身说法劝其吸毒同伙,让其改邪归正,走上正道。

吴老师与少年儿童更有不解之缘。吴老师虽然人离开了学校,但心始终牵挂着少年儿童的成长。他关切儿童身体健康,经常深入学校与领导、教师切磋教育事宜。每年3月5日,他都要带上老年朋友和少年儿童一起参加学雷锋活动。四月五日清明节,他又和老革命老英雄一起到校讲传统、讲理想。“六一”儿童节,又和老同志一起到校和少年儿童同歌共舞,共庆节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他采用多种形式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编写出“日寇在__县的十大暴行”一书、印刷300余册,为教育少年儿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举办了“中小学生一周一得有奖知识竞赛”、“元宵节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从中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及人文论理知识的熏陶……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少年儿童。

一心为了老年人的健康。

除了热爱儿童,怜惜老人是吴老师又一难以释怀的情结。他不抽烟,他不喝酒,不打麻将,惟酷爱看书看报,写书印书搞文艺,喜欢和老年人交友作伴。多年来,自费印发了价值七千余元二千五百余本健康资料,全都无偿地赠送给老年朋友。像《健康伴随着您》、《养生保健》、《健康歌谣》、《健康每一天》等小册子,都非常受欢迎。他所经营的文印部还成了老年人的“信息站”、“联络点”、“咨询处”,老年朋友一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来店向他讨教问计,有什么心事都愿向他倾诉,他从不厌烦,一一耐心接待。他利用自己的印刷优势将自己的文艺爱好付诸行动,组织了近百人参加的“夕阳红合唱团”,两年来进行了六次全县性大型演出,一切花销全由他一人承担。__年重阳节,他带上由十余人组成的轻骑队到距县城三十余里的南大里乡和老年朋友一起欢度节日。回来的路上,看到该乡街上挂有一“敬老院”的门牌,他想,应让有贡献的老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快乐,便进门去看,看到屋内仅有一位八十余岁的老太婆,便毫不犹豫地叫来轻骑队员们为老人演唱,当演员们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一首歌曲时,感动得老人流下了泪水,老人不知该说什么好,连连作揖表示感谢。

去年__天一天中午二时左右,天气非常炎热,人们坐在安有空调电扇的房内还觉得闷热难忍,但街上几位年近六旬的环卫老工人却顶着烈日,拿着扫帚不停地在清扫。吴老师看到此景非常感动,心里不是滋味,他情不自禁地走到他们跟前,请他们到文印部内休息,喝些水、洗洗脸、降降温,几位老人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当他在社区举行的“八荣八耻”演讲会上说到此事时,哽噎得说不出话来,眼泪流满了两颊,听众们为吴老师富有劳动人民感情而深表敬佩。

吴老师还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常对他们说,要心胸开阔、要向前看、向远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针对个别老年人因家庭不和或多病缠身、或对往事过于追究,造成厌世情绪,他便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处理问题。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健康资源共享。近年来,他先后订有《安微老年报》、《益寿之摘》、《黄河晨报》、《文摘报》等报刊,每期报一到手他都精心地读记剪贴。为了做到“一报在手,受益大众”,将其精华篇章予以整理汇编,印刷了《笑出健康》、《健康歌谣》、《健康每一天》三本小册子近千册,送给老年朋友及关爱父母的青年朋友,以表自己对老年事业一点关爱之情。

一心为了全社会的和谐。

吴老师对党一片忠心,和党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全家六口人除上小学、高中的两个孙孙、孙女外全是党员。他十分珍惜新时期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常常告诉人们,现今社会是盛世,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好光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添彩,而不能给时代抹黑。所以他闲暇之时总是爱写歌,歌颂新生活。他自编了“党的政策就是好”、老俩口学习三个代表“老俩口学习八荣八耻”、“四个老头夸__县”等快板及表演唱,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十六大召开后,他立即着手编印了一千余份宣传单深入街头巷尾向群众宣传。__关于“八荣八耻”的号召一发表,他便急不可待地喷绘成巨幅版面,悬挂在文印部的墙上,又及时印刷“八荣八耻”宣传单八千余份散发到全县各个角落。他还从网上下载了“八荣八耻”“百年奥运”等歌曲在合唱团、社区教唱。

十七大一闭幕,他就编印了“十七大精神问答题”300余份,无偿送给中老年及社区群众、中小学生学习;春节前,又以“春节文化大礼包”“形式编印了“笑出健康”“三字经白话文”“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新农村宣传演唱材料”等四册书,冒着大风雪发送给广大群众。所有这些都受到了省市县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最近又值北京奥运临近,他又从网上下载了有关歌颂奥运歌曲在合唱团歌唱,并积极排练节目,准备在庆祝奥运会开幕时演出。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帮助社会弱体,每年都要通过正常渠道向下岗职工捐款捐物。他还承诺,对下岗职工来本店文印一律五折优惠,特困户全免。他为了减轻就业的压力,在本部安置了两名下岗职工。他在新春对联里曾这样写道,“树八荣,讲诚信,服务工农商学兵;摒八耻,兴公德,关爱老弱病残孤”。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老同志感受和谐社会的关怀,生活得更加愉快,吴老师还常常与老伴带上录音机、磁带,深入到因年迈不便走动或因病卧床的老同志家中,与他们一起同娱同乐。一次他去离休的老校长家中,老校长一听说要给他及卧床的老伴表演节目时,感动得泪流满面,便立即叫来了儿孙,门口群众也闻讯围拢来,数十名观众即刻沉浸在幸福欢乐之中,笑声、掌声伴随着歌声响彻四方。

__老师的感人事迹,《__县人》、《运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黄河晨报》、以及市、县电视台等媒体先后都予以报导,__年又被市关工委表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先进个人,__、__连续两年被市老龄委评为先进个人,__年又被省誉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他所辅导的“夕阳红合唱团”两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他所经营的文印部也连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百佳诚信单位”。

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0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不愧为全国人民道德模范,不愧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身为教师的我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老师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老师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叶老师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他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精彩地活着,让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幸福的是,我有了叶老师这样的精神榜样,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再接再厉,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和教育工作。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李延年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忠诚、执着、朴实,正是千千万万人民英雄的真实写照。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李延年。

2019年中秋节前夕。广西军区军史馆烈士墙前,李延年驻足凝视。轻抚着牺牲战友的名字,他缓缓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91岁的李延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位默默奉献,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

1945年10月,李延年参军前往东北。那时,内战的乌云笼罩在中华大地。初到东北,李延年和战友们连一件像样的冬衣都没有。尽管条件艰苦,但部队纪律非常严明,从不入户打扰群众。群众也非常拥护部队。部队缺粮,群众就主动把粮食送了过来。部队把群众送来的物资一一造册登记,打上欠条,并郑重承诺:解放后新政府一定如数奉还。

根植于人民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堵住廖耀湘兵团。在阻击战最关键的时候,李延年和战友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在修筑工事期间,敌人以数倍兵力扑了上来,发起一轮轮强力冲击,一批批战友倒在了前沿阵地。那次战斗,李延年和战友们坚守了3天,为友邻部队对敌人实施包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延年随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1951年10月,李延年担任志愿军某营7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

“前两个营在敌人炮火猛烈攻袭下伤亡惨重,我们营接到命令执行强攻任务。”李延年回忆,自己所在营攻击时,发现敌人每隔3分钟左右就会打一轮炮,掌握这个规律后,李延年和战友利用这个间隙慢慢摸了上去。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把高地夺了回来。

这时,连队的机关枪已打得无法连发,步话机也被打烂,后方指挥所无法知晓他们的情况。当时,李延年所在连只剩下40多个人,其他连队情况更差。全营弹药严重不足,部队就到前沿去收集敌人遗弃的武器和弹药。

两夜一天的战斗,敌人一轮又一轮地压向我军阵地。打完弹药的官兵,靠捡拾敌人留下来的武器,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一名战士在子弹打光后,拿着爆破筒,与冲上阵地的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60多年过去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成为李延年永不磨灭的回忆。

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留在了历史的天空,血与火的岁月化成了史书上的文字。多少曾经日夜相处的战友,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余岁的青春年华。李延年说:“所有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都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

李延年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1951年3月,李延年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第五次战役后,美国政府在其侵略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停战谈判。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无理地采取拖延与破坏手段,先后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在美军发动的秋季攻势中,志愿军某部防守的346高地失守,李延年所在的三营奉命实施反击,收复该高地。

346高地是顺势排列着的大小5个山头,山头后面是一个较高的主峰,高地两侧都是深谷。驻守在这里的是号称“美国王牌师”的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李延年时任一四零师四一八团七连指导员,该连的任务是收复前面3个山头,美军一个连占领的阵地。

美军由于害怕志愿军的近战夜战,天一黑就打起了“壮胆枪”。10时左右,3发红色信号弹升上了夜空,攻击开始了。志愿军的大炮发出怒吼,炮弹呼啸着射向高地。几分钟后,喀秋莎火箭炮也开始射击。炮弹像一条条火龙,铺天盖地倾泻在对面山头上,敌阵地顿时成一片火海。事后才知道,敌人在主峰后的一个连队已被我火炮消灭了。

“出击!”当炮火延伸时,七连连长刘凤臣一声令下,战士们像猛虎一般直扑山头美军阵地。在强大炮火轰击下,美军虽伤亡较大,但仍有一些美国兵依托工事进行顽抗。据营里通报,负责从右翼直插主峰的九连在进攻中伤亡严重,七连接敌运动要更分散隐蔽。于是七连借着夜暗以排为单位,成多路纵队,从左面山坡冲了上去。敌人抵挡不住,边打边撤。经过一阵冲杀,到深夜1时左右,先后拿下了前面的3个山头。全连只有1名排长和1名班长牺牲,1名战士负伤。

收复阵地后,指导员李延年立即要求各排迅速整理工事,并根据战前制订的3套代理人的预案,指定了代理人,保证连队组织健全。接着,他和连长带领连队继续攻击后面第4、5两个山头。副连长带队向山头冲击时负了伤,副指导员也被敌炮弹打中,不幸牺牲。李延年及时指定了代理人进行指挥。他还深入班排了解情况,传达胜利消息,及时提出有力的鼓动口号。十班拿下了第5个山头,缴获了重机枪、无后座力炮、卡宾枪等武器。他就马上提出:“你们为连队争了光,连里为你们请功。”并把这一胜利消息向各班、排传达,鼓励大家:“打好出国第一仗,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争取当英雄连队!”有的战士牺牲了,他立即提出:“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要求党团员带领大家英勇杀敌,保证战斗胜利,争取立“国际功”。

经过一夜激战,歼敌一部,收复了被敌占领的5个山头。此时连长到营里代理参谋长职务去了,压在李延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天亮后,营教导员来到七连了解情况,并带来一部电台和二连的一个排增援七连。他命令七连继续拿下主峰。敌人的进攻开始了。美军以一个营规模的步兵,在20多辆坦克,近10个炮兵群的火力和多批次的飞机掩护下,从主峰向高地第4、第5等几个山头实施反冲击。当时,志愿军后续梯队和助攻连队为敌炮火所阻上不来,七连迅速转入防御战。李延年率领七连全体战士,在战斗激烈、连队伤亡较大、连长不在、连队与上级通信联络中断的情况下,坚定沉着,果断指挥,不断调整战斗编组,适时提出有力的战斗口号,主动协调、指挥兄弟连队。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抗击,反复争夺,连续战斗了一天两夜,先后打退敌人10余次反扑。志愿军司令部从敌人上报的伤亡数字统计中得知,这次战斗共消灭美军636名,取得了346高地防御战的胜利,为后续部队继续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志愿军以少数兵力取得进攻和防御战斗胜利的成功战例之一。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延年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2年8月授予他“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一枚。

1979年2月,广西军区某师奉命参加边境防卫作战,作为师政治部副主任,李延年多次深入前沿阵地,积极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激发官兵保家卫国战斗热情,2次荣立三等功,为祖国国防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钱海军先进事迹感悟心得

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曲朝阳,则把钱海军当成是自己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幼年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曲朝阳,被钱海军的一身正气所吸引,跟着他学电工技能,学待人接物,学为人民服务,一路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希望自己像钱师傅那样点亮更多的地方,温暖更多的心房!”

这样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老百姓看在眼里,夸在嘴上,编成了两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钱海军;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钱海军带来的共产党员服务队。”

2013年10月,余姚、慈溪两地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秋台风“菲特”,相当于75个杭州西湖水量的狂风暴雨把余姚变成了一片汪洋,全市60%电力供应中断、24万户用户停电,受灾人口达到80多万人,整座城市陷入了黑暗与恐慌;慈溪横河镇也是旱地成河,积水及腰,人车难行。

面对“菲特”的侵袭,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往水最深、房最破的地方去,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有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由于忙着排查险情,一日三餐有一顿没一顿,钱海军的胃病发作得很厉害。队员们都劝他注意身体,他却吞下几颗胃药说“我没问题的”,照常马不停蹄地走访、排查、抢修,实在走得累了,就贴着墙壁靠一会儿,然后继续前进。

在黑暗的乡村小路上,在污水浸泡的变电站内,在满目疮痍的民房村落里,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蹚着污浊的水,扛着重重的检修工具,抬着送给灾民的蜡烛、手电、干粮和水,没日没夜地抢险救灾,熬红了双眼,喊哑了嗓子,划伤了腿脚,累出了毛病,也成了一盏盏余慈两地人民心中驱散黑暗的明灯。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周永开,男,汉族,中共党员,原中共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28年3月出生,四川巴中人。始终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1992年离休后,他放弃了安逸闲适的生活,来到万源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到群众院坝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头植树1000余亩,带动附近村民成为义务护林员。他以巴渠12所红色学校的史实为蓝本,组织拍摄《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编纂了《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读本。他到机关、学校义务上党课100余场。在母校巴中奇章小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事迹材料】。

桑榆未晚霞满天。

参加工作70多年来,周永开同志一直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离休以来,该同志真正做到离休不退志,始终保持革命热情,对党无限忠诚,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积极传递正能量,长期致力传承红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始终展现了一名老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充分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奋斗终身”的崇高品格,全面体现了一名老干部“不忘初心、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良好风貌。

革命丹心不改,传承红色文化。

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长期身体力行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1995年,周永开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发起组织了“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迄今为止已举办年会15次。20,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祝福,他出资近万元,先后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錾刻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同时,周永开与另一名老党员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完成了一部《共产党宣言》长卷。该卷长90米、宽7.1米,同样寓意着对党的拳拳感恩之情。他还以巴渠12所红色学校的史实为蓝本,组织拍摄了《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编纂了《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在达县第五高级小学,他参与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蒲家英烈园”。他还经常到机关、学校义务上党课,对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周永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他最爱说的话。

倾情生态保护,捍卫“绿色长城”

1992年离休后,周永开老人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来到了最牵挂的土地——万源花萼山自然保护区。他与另两名退休老同志自发组成义务护林小组,在万源市花萼山义务护林,并积极促成了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先后走遍花萼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挨家挨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引导群众投入到生态保护事业中。“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老亲自去扶持身边的一草一木,去呵护丛林的一虫一鸟,在他的感召下,方圆482平方公里的村民们主动加入了护林行列,成为义务护林员,保护山林逐渐成了村民们的自觉习惯。

热心公益事业,彰显大爱情怀。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一直是周永开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每次上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这家给100元、那家给100元,早已数不清给了多少次了。村民蒋大杰说:“周书记送给我们的衣服有好几套了,我们也学‘老革命’,拿了两套送给了更困难的人。”周永开连续资助数十名花萼山的贫困孩子上学,请放映员到山上给孩子们放电影,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周永开回到巴中母校化成小学。在校园散步时看到操场角落孤零零地坐着一名学生与操场上成群结伴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便仔细询问老师这个学生的情况。在了解到该生因为家庭条件非常差而自卑时周永开给他打气说到:“人穷但志不能穷。”从那年起每年开学学校都会准时收到周永开寄来的用于资助该生的3000块钱。

不仅如此,周永开还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他再次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晴。对周永开同志而言,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执着的是不懈奋斗。如今,年过九旬的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像一匹负轭老马,不忘初心使命,矢志砥砺前行!

李延年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1928年11月,李延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会君坨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李辑瑞给地主扛活,弟弟和妹妹先后夭折。9岁时,李延年成了小猪倌。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父亲到东北做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0年,母亲为了供李延年读书,靠帮人做针线活挣点学费,李延年幼年饱尝生活的艰辛,边读书,边给老师做饭,这样可以减免点学费。1942年,因生活困难,到长春一个粮油加工厂当学徒工,实际上就是服侍掌柜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1945年10月,他欢欣鼓舞地参加了东北人民自治军,被编制在吉黑纵队2大队3连,后到大队当警卫员,从此李延年成为我党的一名光荣的战士。

1946年6月,李延年跟随2大队领导调到榆树县独立团,11月,该团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在7团团部当警卫员。在攻打榆树县城的战斗中,李延年作战勇敢,缴获轻机枪和手枪各一只,受到上级的表扬,1947年2月,李延年以思想上坚定的信仰,战斗中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党组织对他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11月,李延年被党派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以提高他全方面的素质。在学习期间,他坚持政治学习与军事学习并重,使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并具备了初级干部的指挥能力,获得军政大学授予的“甲等优胜奖状”和物质奖励。

1948年9月,李延年从军政大学毕业,到东北人民解放军10纵队29师85团警卫连任排长。在辽沈战役中,他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参加了大虎山、黑山阻击战。1948年11月1日,李延年任47军140师418团警卫连排长。

1949年1月,21岁的李延年被调到师教导队政治队任区队长。1950年3月,李延年从师教导队回到418团7连任指导员,7连担任湘西剿匪任务,驻扎在湖南省会同县。当时,会同县土匪十分猖獗,仅“南三县支队”就有1000多土匪。

1950年4月,部队得到消息,土匪要围攻驻连山的解放军部队。李延年以高度的军事敏感性在第一时间要求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及时向营部汇报情况,正当营部研究对策时,得到消息,当天拂晓,1000多土匪开始围攻驻连山的部队,战士们依托工事,打退了土匪的多次进攻,但土匪仍无退意,双方对峙已经一天一夜,希望部队尽快增援。团领导决定调4个连队增援连山,李延年带着驻会同县城的一个排随增援部队赶到连山,包围了土匪,土匪感觉到是解放军的大部队来了,吓得四处逃命。这次战斗共消灭土匪20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抓获了“南三县支队”参谋长等几十名俘虏。7连仅有1名战士负伤,自卫队牺牲1人。凭借李延年的正确分析和决策,7连通过这场战斗一下打出了威名,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不久后,他所在的7连调到通道县继续担任剿匪任务,每乡驻一个排,配合地方政府,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剿匪部队利用政治上瓦解、军事上打击等手段,基本肃清了通道县的土匪,缴获各种武器1000多件,还有大量的鸦片和银元等,上千名的土匪主动投降,悔过自新。

学习钱海军先进事迹感悟心得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钱海军带领党员服务队主动请缨加入地方政府联防联控党员先锋队,连续54天坚守在疫情最严重的乡镇,并筹集善款21万余元用于救灾。“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他们不负这个称号,不负众人期待。

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期间,钱海军加入地方政府联防联控党员先锋队,坚守在疫情最严重的乡镇。

在一次浙江大学的演讲中,钱海军向在座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番心里话:有人问我,海军,这个世界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你哪里帮得过来?我告诉他,帮一个,是一个,帮一个,少一个。为群众排忧解难,我觉得自己心里很充实,很快乐。

如今,钱海军也已年过五旬,但他仍然常年一身衬衣短袖,活跃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第一线,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也以不断变化的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出了对象更多元、类型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服务项目。

尺土,可以成塔,荧光,汇成火炬。钱海军一直有一个梦想:“想把这一份志愿服务做成百年品牌。”他凭一己之力,已经坚持了23年,相当于一个百年的五分之一,将来,还会有更多人追随他的脚步。“一百年,不就是一个个普通人、一年又一年的接力与累积吗?”

李延年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1992年10月26日,李延年作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国防部组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团访问朝鲜。在平壤的政府大会堂,朝鲜人民武装部部长吴振宇副帅,宣读了金日成大元帅的授勋命令,代表金日成大元帅给大家授予象征中朝友谊的友谊勋章,并赠送花瓶作为纪念。勋章和花瓶摆在李延年家的客厅里,勋章铭刻着战火中的功绩,花瓶记载着中朝两国人民用献血凝成的友谊。

2007年8月1日,李延年在北京出席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百名老英雄、老模范代表会集首都北京。

李延年,从一个在旧社会饱受欺凌磨难的“小猪倌”,到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经过战场上的烽火硝烟、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英勇、智慧和奉献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涅槃,谱写了一曲骄傲豪迈的英雄赞歌。

离休后,李延年始终保持一名老英雄、老党员的革命本色,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积极发挥自身余热,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战斗精神,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中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李延年:“有些惭愧的,不是我自己贡献大,而是战友们牺牲流血的贡献大,他们牺牲了才有我们今天。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能说是代表牺牲流血的同志们受这么高的荣誉。”

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而至,使得原本应该喜庆祥和的鼠年春节笼罩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霾,如果是一名从事普通行业的工作者,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宅”在家里静观事态变化,但是作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选择了逆风而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和付出,面对黑暗与恐惧,他们选择直面并向光而行,不退缩,不放弃,因为他们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指挥,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用自身的勇毅与担当,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样子,让人们见证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在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义无反顾逆行武汉,坚持一个信念,病是可以医治的,坚持一种心态,作为医生,当病毒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时候有责任和义务,主动迎战挺身而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201月18日晚,83岁的钟南山颇费周折的挤上了g1102次火车,因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他在餐车上找了一个座位。因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在火车上开始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战”疫”场上,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无数个抗疫先锋的感人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先锋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无数强大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