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精选12篇)

时间:2024-01-14 09:18:16 作者:翰墨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理想的相关书籍,愿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作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其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许多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十八年前,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守着我的理想,奉献着我的全部爱心,关爱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教会他们学习,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最近,我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我教育理想》有感

最近细心品味《我的教育理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扪心自问,我发现我离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读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有感

日,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朱教授告诫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得读书,从书中不断的学习,他说:“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要想得到太阳,你可能得到月亮,要想得到月亮,你可能得到星星,要想得到星星说不定你什么也没得到,。可见,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学生呢?这就要求: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朱永新教授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教师应该不懈地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读这样一本书,在读之初就需给自己进行一次心灵洗涤,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融入到书中的教育世界中去,也才能更好的领会书中的理想境界。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正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几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的说,说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得人。在说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作者写到“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天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倦,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嗅出这里的乌托邦气息,看到一相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我把这段文字抄在黑板上,让六年级的学生读分享它的诗意,让他们从小学会追求崇高。

他认为“学校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性理智的好奇心、关心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胸臆与襟怀,使受教育者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言之,即(一)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二)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三)帮助学生构进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四)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怎样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他认为把握好教学的四个基本素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即“启”和“法”、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张扬、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确立。他认为完美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浅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他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与逼灰的心灵空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他是个倾诉者,他享受着倾诉的快乐。他在深夜与自己推心置腹,他鲜活、灵动的文字难得掩饰自己的痴迷。他告诉别人最美的是“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他告诉人们体验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修炼与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这些文字因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而越发清澈敞亮。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你会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与随和,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他对教育界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予以学理上的阐释,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他的文字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无不体现着一对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恳切、热情执着,是如此的激烈、深刻,你会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作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几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二、有关“教育的目标”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的说,说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得人。在说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作者写到“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天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倦,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嗅出这里的乌托邦气息,看到一相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我把这段文字抄在黑板上,让六年级的学生读分享它的诗意,让他们从小学会追求崇高。

三、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性理智的好奇心、关心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胸臆与襟怀,使受教育者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言之,即(一)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二)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三)帮助学生构进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四)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怎样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他认为把握好教学的四个基本素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即“启”和“法”、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张扬、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确立。他认为完美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浅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四、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他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五、学会闲适“别将生命之弦勒的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闲适不是慵懒,不是无所事事的光阳虚掷。

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与逼灰的心灵空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他是个倾诉者,他享受着倾诉的快乐。他在深夜与自己推心置腹,他鲜活、灵动的文字难得掩饰自己的痴迷。他告诉别人最美的是“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他告诉人们体验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修炼与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这些文字因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而越发清澈敞亮。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你会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与随和,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他对教育界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予以学理上的阐释,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他的文字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无不体现着一对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恳切、热情执着,是如此的激烈、深刻,你会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头光说不做的小驴儿,他叙述了这样的一件寓言故事:一头小驴儿,梦想着盖一件十分大的房子。可许多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做它想象中的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说不做,否则会一事无成。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定了学习计划,可一下子又遵守不了了。特别是练字时,说好一天练四页,可直到今天,我才练到12页呢,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毅力,坚持不了,我很爱玩,一玩起来,我就把所有事情抛之脑后了。

我今天读了《小驴儿的理想》这篇文章,我一定要作到说到作到。不说大话,不能光说不做,直至今天,我才深刻理解了“光说不做假把式”这句话。

愿天下的“小驴儿”们醒悟过来吧!不要掉进光说不做的陷阱了。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是我们的好帮手;理想,是我们的朋友;理想,我们是你的“粉丝”啊!理想,是你促使我们向成功迈上一大步,是你让我们飞向我们理想的天空。

《理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流沙河,主要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当我读到“那时妖魔在考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这句话后,我感悟到了如果去追求理想的信念被动摇了,理想就会被扒窃。告诉我们要视理想为生命,切莫失去。

我又想了一下,觉得自己也很容易被动摇。

有一次,老师在讲课,我在下面想:将来我能做一位老师该多好啊!所以我下定决心做一位负责任的英语老师。

直到我看到《理想》这一课,知道理想就像生命一样重要,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我们的朋友、帮手,是理想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学校的读书月活动开始了,本来想多读读儒家的学说《孔子评传》,增加阅读范围,提升自身修养,熏陶思想,无奈书店没有现成的书,只好作罢。选了一本《教育的理想与理念》细细读来,这本书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被文中的文字温暖着,被作者睿智的话语,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理念打动了、、、、读了以后,我明白了良好的教育是什么。

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求的是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我们也经常跟学生讲要多读课外书,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记得有人说过“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象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的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关怀而多情,是教育使我们有了一颗丰盈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在作者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中,重要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所获得的文化浸染、精神熏陶和理智的启悟。所以“意义的发现”比之失误的科学描述更重要。充实、纯洁的精神生活就是让儿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高妙和伟大心灵的美好和深邃,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世界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这种有方向和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惟有这种良好的教育才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我们的教育呢?过于强调用简单的重复、高深严格、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快速积累。而创造里的生发需要闲适与自由作为土壤,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快乐。过多的限制只会压抑孩子,使孩子处于沮丧的、无奈的、消极的情绪中。曾经有个孩子因为不想去练钢琴,而想最好妈妈生病就不会有人送他学琴,这样的没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习,只能是摧残。在学校里,作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心灵的碰撞。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

教育是需要情感的,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晤对与真情的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让我们努力起来,在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想,这儿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个瘸男生,比躺在医院病床上抱怨着自身的腿的人强多了。作为老师,瘸了是十分不便的。或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地当一位老师,那n,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一次都非常的高,飞得非常的好,他的理想离他压根就很近了。

也曾用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身的理想依靠自己走,自身向理想走去,可却]有做到:

我写过一封书信,上边的热菔氢慊冢要自身努力学习,等同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情时,却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把它给撕了。

我确实无法释怀,刘老师的理想率早已少了一大半,他却能挺过去,可是我,懒散得连自身标准充裕了还不知足,还跟自身的理想怄气,我真不应该呀!

只愿自己理想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拥有坎坷挺胸仰头;自豪了,自身改过;飞高了,绝不满足!朝自身的理想飞吧!!

走进激情诗意的教育生活读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第一章——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突然感觉信心倍增,我一直迷茫和疑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我校一直探索走特色兴校之路,可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又没有理论可指导,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理念是否正确,想过放弃。可是又不甘心,所以一直慢慢的探索着前行。读了这一章内容,我找到了理论指导,找到了榜样引领,使我更加有信心坚持我的理念前行!

一、特色兴校。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强调: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当时我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决定特色兴校,以特色促兴趣,用抖空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喜欢学校,进而再喜欢学习。空竹运动形式多样,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学生,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现在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个运动。同时我校又把绘画和手工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习惯,这就为后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特色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学生发展,一切活动都必须是为了学生,没有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校长的人格魅力。

校长不是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的人,不能靠权利管理学校、管理教师,更不能压制教师。校长的人格魅力不是靠制度得来的,更不是靠权力得来的。校长就是发现教师的优点、特长,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极致。我认为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的身先士卒,来自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件事校长都带头去做,都努力陪同教师一起去做好,那教师自然就会认同你、亲近你、跟随你,那校长的人格魅力自然也就有了。我校现在没有任何制度,但是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乐意干,我们想跟你一起走。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所谓的人格魅力吧!

三、学校的品位。

品位,就是学校的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在国庆节期间,在学校的围墙上书写了关于新教育、传统文化、空竹、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潜移默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校还贯彻“给学生留白”的思想,本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人文理念,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都是用学生的作品布置的,也都是学生自主设计的。虽然我们没有订做版面,没有高大上的外在的“校园文化”,但是我们有内涵的、软实力的文化——那就是为学生留白的理念,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德促智,立德树人”这是我们的目标,引进国学,坚持师生共读《论语》,让经典走进课堂,跟随古圣先贤遨游在智慧的海洋。学生有了人格和品德,有了智慧和志向,那学校的品位自然也就有了啊!

我们做的还很肤浅,但是我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又有了朱永新老师的引领,我坚信,我们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

读理想有感

你有梦想吗?你有勇气去战胜困难追求梦想吗?读《扞卫自己的理想》让我懂得了许多。

这篇短文讲述了韩国第14任总统金泳三的人生经历——1927年12月20日,金泳三诞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一个小渔村里。上学时,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有一次,金泳三和同窗好友谈古论今,在交流将来的志向时,突然产生了将来要当大总统的想法。他立刻铺开纸张,写下了“未来大总统金泳三”这八个字贴在宿舍里,成为了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后来,不管有多少人的嘲笑,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苦,但他还是不停地朝着自己的预定的目标努力前行,最后终于挺了过来,并实出了梦想。

没有梦就没有希望,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成功。有了梦想,蒲公英就开始乘风而行;有了梦想,丑小鸭变成了高贵的天鹅……这次阅读了金泳三的生长经历后,更让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我坚守梦想,不懈努力,相信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