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12:54:22 作者:BW笔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近年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小学在师生和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收集经典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创新教育案例,争做现代文明人的热潮。

为进一步促进师生的进步发展,宜昌市伍家岗区提出了“传统文化寻根,课堂文化开花,践行文化结果”的策略,把养成教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使师生和家长既增强了对养成教育的认同感,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启迪了他们的思考,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活动效果。家岗区努力探索优质教育的文化共性,创造性地构建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特色育人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紧紧围绕一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个性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目标区域特色化多样化,打造六级特色教育发展平台,包括政策拉动、队伍带动、片区推动、校际互动、活动鼓动、评估促动,立体雕刻出一所所学风醇厚、书香怡人、多姿多彩的特色校园。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着力打造校本教研文化,学校成了师生迷恋的精神家园。中南路小学形成了墨香校园特色,花艳小学形成了花香校园特色,宝塔河小学形成了武术校园特色,隆中路小学打造艺术校园,杨岔路小学、白沙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伍家岗小学凸显的是科技教育特色,大公桥小学氤氲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经典韵味……学校文化以它巨大的力量,培育出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儒雅教师,灵动聪慧、彬彬有礼的文雅学子。全区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南路小学90%学生获得全国书法大赛奖励,成为全国书画明星学校。花艳小学30多名学生的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一批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4项。近年来,全区学生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中获奖8000多人次。过去的一批薄弱学校如中南路小学、花艳小学、宝塔河小学、大公桥小学,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完成华丽转身,逐步跨入优质学校行列。伍家岗区教育因为特色化多样化发展而更加璀璨夺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全区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校的特色创建,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的进步成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为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促进少先队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精神《关于在寒假、春节期间动员少先队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寒假、春节期间在全体队员中开展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春节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与体验。

现就学校组织开展的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悉心组织

在接到上级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精神。在寒假钟声敲响前,及时召开辅导员会议,下发主题系列活动文件。认真研读文件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集思广益,在学校德育科的带领下悉心组织这次活动。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抒己见,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二、精心策划,形式多样

春节是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人民重视的节日,象征着新的开始。各地方的习俗各有不同,但无论深处何方,华夏儿女都会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活动,让身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根据会议精神,我校主要策划了一下几项活动:

1、寻找春节的味道

利用春节期间,引导队员去寻找当地的“年味儿”。亲身感受身边在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年味儿”的热闹和有趣。例如:广州本地最具“年味儿”的活动——逛花街,让在广州过年的队员都尽量去感受花街带来的“年味儿”。

2、记录传统文化

用各种方式记录所了解到或所体验到的传统文化活动,如通过拍照、录像、手抄报、日记、ppt等形式记录。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让队员们各显神通,用每个人最独特的方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与代代相传。

3、亲身体验传统活动

“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够最彻底地了解活动的精髓,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亲身体验身边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逛花街、包饺子、拜年……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传统文化在新一代接班人的创新下继承。

三、积极分享,及时总结

经过寒假和春节期间的了解与体验,队员们满载而归,在开学的第一天开学典礼结束后。在中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各中队就假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召开了主题分享队会,队员们纷纷分享假期收获。各自分享总结了春节期间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有不少队员从老家带来了一些特产美食于大家分享,并交流当地的饮食文化。此次活动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加深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级张菁老师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廖梅君老师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何玉玲老师上了一节古词知识课、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廖素健老师则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一年级许萍老师专门上了一节认识象形字的研究课《口耳目》,潘惠玲老师也专门上了一节认识会意字的研究课《日月明》,带动各班结合课本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汉字的有趣;三年级梁老师上《望天门山》一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继续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载体,积累古诗。每个年级的实验班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如:一年级背诵儿歌、二年级背诵成语和歇后语、三年级背诵古诗、四年级背诵绕口令、五年级背诵古词、六年级背诵文言文等,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现在,孩子们的言谈、作文中常常无意识地说出的一、两句古诗,让我们感到分外高兴。我们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典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一年级何渭文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一本适合一年级孩子读背的《365夜儿歌精选》,班上孩子已积累背诵了差不多100首。在孩子们的背诵中,实现了识字、阅读、练口语的综合训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儿歌童谣在孩子们的心中植根成长!一年级实验班12月开展了“经典诵读实验班”的交流活动,交流背诵了积累的古诗、儿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增强诵读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二)四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题为“经典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实验老师会围绕“古诗词”组织同学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漫游古诗王国》《古诗苑漫步》《古诗擂台赛》常常使同学们留恋忘返,其中“报题背诗”、“据意说诗”、“摸物猜诗”、“活用古诗”等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使同学们收益匪浅。

(三)五、六年级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分别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深入地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字谜歇后语对联汉字等知识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围绕小主题开展学习,从选定主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交流汇报—班级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创作小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获益良多。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并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计划的制定、研究成果、收获体会等进行归纳汇报,其余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组进行交流,在成果的汇报与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同学们遨游在经典诗文的学习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致、困惑与惊喜。我们还专门对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表现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学进行表彰奖励。

(四)课题组编辑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选编》印发给学生,利用校园广播传媒,以歌唱、小品、朗诵等形式,由广播员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每当午睡后,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诗诵典的声音,整个校园都浸染在浓浓的古典文化氛围中。

(五)在我校刚刚结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赛中,我们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别为在场的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古诗词,掀起了同学们诵读经典的热浪。

生活如一首诗、又如一个童话故事……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经典。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我们将继续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同学们能在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尽情遨游!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我阅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需要我们新一代接班人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智慧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多元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中华文字起源,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岁时节庆,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的各个方面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不断发展,创新,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的认识转变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

由历史证明“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民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给予丰厚滋养,让孩子们接触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严格要求自己。知识可以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改变命运,还有我们通过学习《道德经》,《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认识,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和做人的准则。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传承为我们后人所品读,这些留给我们代代相传学以致用,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在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我们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五自”精神,蕴育“绿动”少年,社会实践研学系列活动,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尊老孝亲我先行,绿动少年显美德,中华传统文化使我知“孝”,使我尊“师”,还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增长文化知识,砥砺道德品质,提升我们学生的文明素质。从我做起,我们会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