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4-01-13 20:23:06 作者:ZS文王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一看,下面是一些护理总结的范文。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既要重视生物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而临床工作中心理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则是我们探讨的新课题。为了适应围产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国际合作项目。因此,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安康已成为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分娩是妇女一个自然、正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恐惧,而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影响分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分娩,我们对我院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对象为201月6月初产妇,无严重的内科及产科并发症,孕周为37~41周,单胎、头位。年龄22~31岁,平均26.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一个或多个产妇有规律宫缩后,由值班护士负责观察和接生。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

1.3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对照组的剖宫产率比干预组大很多;两组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2待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特征。

孕妇入院待产,心理状态是复杂的。由于环境的改变,有陌生感,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希望被重视,渴望陪伴。诸多因素使产妇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2.1恐惧、焦虑心理。

首次经历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关知识,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产,害怕畸形,怕胎儿会发生危险,都会使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2.2依赖心理。

许多待产妇因阵痛煎熬往往对其家属产生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和丈夫,特别是进入分娩室后仍希望家属陪在身边。如果对陪伴的助产士产生信任感,就会要求这名助产士陪伴其左右。

2.3择优心理。

待产妇入院后,希望医护人员对她认真负责,盼望有高超助产技术及助产士为其接生,对她不满意或不了解的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合作,不予配合。

2.4自尊心理。

待产妇往往希望医护人员和家人时刻关注自己,对医护人员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现为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

3待产妇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对孕妇进行心理安慰、知识、劝解、疏导以及调节方法,保持孕产妇良好的身心环境,积极指导孕产妇配合助娩,增强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身体各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关系到孕产妇顺利分娩。因此,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是助产人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

3.1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助产士微笑着使用尊重孕产妇人格的礼貌用语,可以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调节孕产妇的紧张情绪。要认真倾听,适时给予反馈,表示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意思。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接触中应该用善意、亲切的语言,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3.2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一个温馨而有利于产妇的环境非常重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使孕产妇感到舒适,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设置家庭式的待产室和产房,适时的放些令人心悦的轻音乐使孕产妇心情舒畅,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负荷,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3.3疏导产妇的焦虑心理。

助产人员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产妇,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及过程,减轻宫缩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压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分娩,以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忧虑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分娩期。

3.4提高助产人员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助产人员熟练正确的掌握助产技术,仔细观察产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给孕产妇带来安全感和责任感。

3.5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

产前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分娩有关的心理卫生宣传,树立正确的生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人员的配合,允许丈夫和家人在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使产妇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唤起产妇积极的反应,缓解紧张、焦虑感。

3.6开展导乐陪伴分娩。

实行导乐分娩,对每位入院的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陪护,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3.7开展分娩镇痛。

采取硬膜外注射麻药的方法进行分娩镇痛,让产妇减轻疼痛,并让产妇正确对待产痛,学会减轻疼痛的呼吸方法。另外,在产房内放轻松的音乐,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营造相对轻松的分娩环境。

综合来看,心理干预助产措施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待产妇的顺利生产,也有利于生产后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干预助产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妇产科的形象、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我院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护理学基础实操课要求每5~6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个组由一个组长负责对每个学生每项操作的练习进行监督和次数的统计。如果是要求真人练习的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等操作,则每个小组又重新分组,每两个同学相互搭档为一小组,相互练习。

1.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小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操作练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有个别学生不练习的情况。小组教学的人数较少,每一个学生的练习都受到全组同学的相互监督和指导,避免了个人盲目练习而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情况。小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练习,避免了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焦虑。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一个同学练习完了,她必须整理好用物给下一个同学练习,尤其是在真人练习的时候,一个学生模拟病人,一个学生模拟护士,相互之间的互动配合都非常的重要,小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应变的能力,比如静脉输液的.时候,一次排气不成功怎么处理,进针不见回血的时候又怎么处理。

3.激发学生的换位思考。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实操的过程当中,会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练习肌肉注射的操作时,扮演护士的学生因为技术不娴熟没有掌握“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导致进针过慢或者拔针过慢都可能引起病人的疼痛,那么这个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这种疼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他们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将来才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去服务。通过小组练习,可以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感受。

小组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操作课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避免了大班教学不能顾及到所有同学的弊端。小组教学里,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学生练习的情况非常的熟悉,可以重点观察在练习过程当中表现较差的同学以及该同学存在的问题,并把本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操作课老师,操作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分组可能不均衡。

学生之间的分组,要考虑到他们之间是否配合,关系是否协调,以及各组员之间的特点。如果是由教师进行分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有可能由于有些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个性不合而使组员之间缺乏积极性。若是由学生自行分组,又容易出现相互之间包庇的情况,导致分组参差不齐。因此,分组很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搭配,每一个组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又要有性格内向的,既要有操作较好的学生,又要搭配操作较差的学生,以好带差。其次,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将不利于操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如果分组不当,则可能会使分组的效果更差。

2.管理可能不细致。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小组的管理者是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教师在小组教学过程当中,可能会疏于对个别学生的管理。由于护理学基础实操课的课时有限,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指导。比如,操作室卫生、纪律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操作练习的监督和指导都是由小组长主要负责。性格开朗、积极的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指导,部分不认真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教师忽略,由于操作课教师的管理不够细致,培养出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就参差不齐。

3.进度可能不一致。

小组教学不同于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每个小组的练习进度由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能力不同而不一致。有的小组,由于合作意识强、主动意识强而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而有些小组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这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这也要求操作课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判断哪些小组的成员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要提前给予指导。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culturalcompetence)并存,不同的文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背景下产生的中西方护理在护理教育、护士职业态度、护理现实应用、护理科研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差异性,本文试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探讨比较,以期更深刻的理解护理学的内涵,提出了要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来提高我国的护理质量,培养现代化的护理人才。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7.

[4]breimaierhelgae,halfensruudjg,lohrmann'wishes,knowledge,attitudesandperceivedbarriersonimplementingresearchfindingsintopracticeamonggraduatenursesinaustria[j].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1-12):1744-1756.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其注重实际操作,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等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word中简单的排版容易,但将一个大论文排好版却不容易,excel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容易,但把表格做漂亮,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函数的应用却难倒了大部分学生,powerpoint做几张简单的大家都说会,稍微复杂一点的都直摇头。会而不深主要原因是练的少,练得简单,或者是教师实训课上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任务。现阶段很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都是一节理论一节实训,理论课还是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下边听课的学生没有几个,有的睡觉,有的一知半解,实训课上教师没有明确完整的项目让学生练习,只是告诉学生练习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任务,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动力,一节课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

2高职高专学生现状。

随着国家重点本科、本科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的招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也是高职高专招生逐渐多样化,目前高职高专的招生主要包括三部分:

(1)普招,即从普通高中招生;

(2)对口,即从中专招生;

(3)单招,即从职业高职招生[1]。普招升入大专的学生经历了高中的努力学习,学习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但应变和创新能力较差,对口学生相对底子较差,理解能力不好,学习的动力不足,单招学生在职业高职学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到了大学遇到很多课程都感觉学过,不想再听,不想再学,在职业高中已经养成了不想努力学习的习惯。很多高校为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部分对口和单招的学生安排到了普招班,这样很多班级包含了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对口的学生听懂、如何让单招的学生发现新知识、发现自己在知识面上的欠缺,如何让普招学生较快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是应用基础课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一个个具体的完整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完成实训任务,从而掌握理论课讲解的主要知识点[2]。任务驱动更接近现实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对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兴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很多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由于任务的驱动,使每个学生都不敢怠慢,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实训课,每个学生都希望早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为了完成实训任务有的同学会主动自学新知识,也慢慢学会举一反三。

(3)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主动提问的人数增多,实训任务包含了很多项目,有的知识层次较深,不在只局限于课本,而是更接近社会的'使用,很多同学不会,又感觉很有用,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提问,问老师该如何处理,如何操作。

(4)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5)通过任务的练习,让学生实实在在做出了社会上非常有用的例子,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把实训任务完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很开心快乐。

4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如何实施,怎么才能做到任务合理、合情,与社会更接近,是学生在校期间感觉有用,毕业之后感觉讲的练得更能和自己的工作相适应,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紧抓教学目标和主题。通过实训,通过练习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基本概念、什么样的基本原理、什么样的基本方法或者技能等。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个性的实训任务,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情境和资源。

覆盖整个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准备学习任务时要尽可能的涵盖所有章节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任务主线,这个是最关键的,任务要有意义,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要有创新,过程从易到难,环环相扣,从前到后要贯穿一个主线。提供丰富的资源,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排版,要给学生提供素材,在素材的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入手进行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工具,在计算机中如提供网络、画图工具等以备需要时使用。要对任务进行考核,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把自己完成的作业提交给老师,通过老师的评价与点评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5小结。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的操作性、实践性强,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高职高专学生实训课上无事可做,打游戏聊天的现象减少。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学有所获。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此模块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在解剖学中已经讲过,本模块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为后面各模块的学习提供一个逻辑思维的基础。根据教学设计,此模块的1+1模式是这样构建的:借助内外生殖器的同比例教学模型及多媒体图例和视频,教师讲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逻辑思维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第一个1,即基本知识模块;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模型上说出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尝试中掌握所学知识点,这是第二个1,即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2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护理模块构建。

月经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的护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模块构建的合理性关系到学生后面知识点的把握。基本知识讲解中以产生正常月经生理现象的机理作为主线,插入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从而引入月经失调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及pbl教学方法。护理专业大部分是女生的特点,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对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知识点总体上有一个把握。对于基本技能方面最终的要求是学生学会月经失调的整体护理,以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月经失调的患者,从患者入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几个方面,每一组讨论并写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把所学知识贯穿到每一个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3妊娠护理模块构建。

妊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且神秘的现象。此模块基本知识的讲解利用视频动态演变,从卵子的形成、受精、发育与输送到着床,以及胚胎在子宫里逐月发育的特点,妊娠后子宫的变化,以及妊娠后母体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对正常妊娠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讨论的形式,教师总结正常妊娠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妊娠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后,结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串讲异常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本模块的基本技能包括能够辨别正常妊娠与异常妊娠以及异常妊娠诊断中常用检查的配合。本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异常妊娠的病例,分组让学生在不同病例中找寻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不同的护理方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病例中,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各种异常妊娠检查的配合如b超、后穹窿穿刺等在护理实训室中结合病例分析一并完成,学生主要掌握器械的准备及术中配合。

4分娩护理模块构建。

分娩是妇产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对分娩的认识越来越高,这就对妇产科专科护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模块是这样构建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结合正常分娩的vcd光盘,从分娩的影响因素、分娩前的准备到分娩全过程,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cai课件,串讲正常分娩的知识点及观察产程的要点,关于异常分娩结合影响分娩的因素及正常产程的特点串讲异常分娩的知识点。教师合理组织内容,把分娩相关并发症知识点穿插在异常分娩中讲,使学生容易掌握。基本技能要求比较高,产前护理管理及分娩护理管理结合异常分娩的知识点在护理实训室完成,学生在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不同孕周孕妇模型、正常分娩模型及难产模型上完成产科专科检查及分娩接生程序,主要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学生按照正常产妇入院的程序做一个完整的护理管理,教师指导总结。

5产褥护理模块构建。

基本知识点的讲解采用pbl教学法,把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正常妊娠母体的生理变化,提出问题即产后母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作为一个主线,讲解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产后会阴及乳房的护理。学生在护理实训室针对会阴切开模型及孕妇模型进行这两部分的护理,要求每人进行操作并考核,实训考核过程中复习基本知识点。

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主要在于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师把正常内外生殖器的生理特点和内环境改变时的特点,结合常见病原菌的生存条件讲解各类炎症的知识点,通过对比讲解使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主要掌握炎症外治法中阴道冲洗法和冲洗液的配置及阴道和宫颈塞药,这一部分内容在护理实训室配合常见护理操作技术配套光盘,借助模型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炎症患者配置不同的冲洗液冲洗,并选择不同的药物阴道和宫颈塞药。

7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是妇产科的难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和手术,而手术主要是腹部手术和外阴阴道手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模块基本知识主要讲解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确诊的方法。教师组织内容时抓住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是掌握知识点的前提,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的图片,使学生针对各类肿瘤的特点,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腹部手术、外阴阴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本技能需结合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中的.内容,配合腹部手术及外阴阴道手术的操作光盘,使学生掌握术前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模型上完成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程序,巩固基本知识。

8计划生育护理模块构建。

计划生育是妇产科学的一个分支,本模块在构建时考虑到计划生育的特殊性,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基本技能配合,主要在护理实训室完成。各种避孕方式配合避孕模型边操作边讲解各种避孕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点和缺点;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主要配合人工流产的光盘等讲解不同孕周选择不同终止妊娠的方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及所见总结基本知识点,教师补充。学生学会计划生育各种手术的器械准备。教师按照模块形式授课,授课结束后,分基本知识点和护理技能操作及知识应用能力两方面考核,基本知识点主要通过笔试,占50%,护理技能操作及临床应用能力占50%,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给出一个综合评价。模块式教学法是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调整的一种教学方法[1]。模块式教学法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形式上灵活,内容上前沿,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灵活性,开创学生的创造力[2]。根据专业设计需要,妇产科护理学构建了八个教学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护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基础,此模块的构建能使护生在形象直观的学习中扎实掌握知识点;月经模块构建以护生本身生理现象为主线,不仅轻松掌握知识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妊娠模块的构建采用动画演示,培养了护生的想象力;分娩及产褥模块的构建采用教学光盘实例演示,能够培养护生的爱心;妇科炎症及肿瘤模块的构建培养了护生的灵活性,开创了护生创造力;计划生育模块的构建培养了护生动手操作能力。八大模块构建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了对某些知识的重复教学,然后按照职业能力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样使护生能够按照相应的模块来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与护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模块教学既给护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又给了护生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以护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拓宽了护生的思路,又发挥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的个性化能力[3]。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护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4]。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在传统教学上应用的越来越广范,网络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内容的陈旧、缺乏新鲜感、信息量不足的情况,结合多媒体可以让传统教学更加生动,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护理学上结合多媒体教学,让教学手段更加新颖,从多方位、全方面、多角度上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尽可能的使学生记得住、记得牢,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的到更好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

护理学教育是现代医学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是一个学科的总成,其中还包括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等学科,现有的护理学教育体制是以传统教学体制为主,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缺陷,缺乏灵活性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长久学习的需求。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上弥补了传统护理学教学所缺乏的灵活性,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护理学不同的分科要进行不同的多媒体教学,例如,外科护理学知识点与基础医学知识联系紧密,一些知识学生忘得快、记不住,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就应该把相关的知识点及时展示出来,添加一些动画、插图让学生们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更好更准确的记住相关的知识点。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过于抽象、难以描述,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有趣,更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无论是传统的护理学教学,还是先进的多媒体教育,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很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但是、不是在老师没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观念上,只要是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就可以行的通。运用多媒体提教学,首先就要把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创新、做出相对的调整,优化教学方式,让二者可以有效地结合。其次,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护理教学,教师还是应该占据到主导位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生动的补充多媒体课件可能遗漏的知识点以及事例,穿插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记住所学的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的优化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依旧喜欢传统方式,喜欢写板书,而不喜欢用电脑课件,针对护理学学生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接触过临床,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病人,传统护理教学中教授的知识,都是老师的口头叙述,即枯燥学生又不感兴趣,应该加入一定量的实践课程。多媒体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一些相关的图片、图像、病例、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直观的显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尽可能轻松有深刻的理解中学习内容。运用良好、适当的护理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树立良好的工作和服务态度,传统护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素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多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二者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有效的、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护理学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教学的使用,这样就要不断的加强理论的学习,数量的掌握运用多媒体工具及技术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的理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找寻新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让学生在轻松不拘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五、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完善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要死板的、机械的运用,要把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的运用,发挥各自的优点,让各种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的护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护理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运用多媒体教学,取长补短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达到提到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的概念有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等,由于中文词的多义性,学生往往按字面简单理解,其实,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研究范围或会计工作的核算内容、资金运动是指单位资金的获得。使用及处置过程,再比如,原理部分,复式记账法中历史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借贷表示方式与企业资金增减关系的转换原理,多数学生对资金增减变化能够认识,但转换借贷就不理解了,还有对权责发生制与收复实现制两个会计核算基础原理的理解问题等,复式记账原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中的会计分录,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影响跨期收入、费用的处理及对现金流量表和税务会计的理解,一方面是学习中有困难,而另一方面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阻碍了学习的深入,而造成这一问题是教师因素,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导学。

基础会计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即后续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前面的内容之上,这要求学生对前面的内容在理解之上加以记忆,如,在学习前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六大会计要素,常见的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隶属关系,常见会计账户的入账范围。常见的会计分录等,在教学中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企业资金筹措、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利润分配及全部完整过程的账户对应关系等。这些基本内容的记忆构成了基础会计学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后期,会计学重要的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大实务技能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这对于一部分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按教学进度依次做到。一部分学生空有学习愿望,懒惰与缺乏毅力是造成学习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学生本身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因素。

3.教管因素——教学中,缺失对会计应用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听懂课,他们可以看懂书,但他们仍然不会操作与工作。比如,在同步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做会计分录“学习使用形式”,也能看懂字账“教学使用形式”与报表,但由于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同步的操作训练,其知识的构建仍然是不扎实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有些时间一长尽都忘记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知识构建不扎实,不能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直接因素又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要求出了问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实训课程的同步配套与安排、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操作要求三方面。第一,我们的教学资源没有设计出网络实训系统;第二,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步;第三,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训练操作相结合的要求没有很好的规范。教学管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理解是记忆与运用的基础,是知识构建的基本要求。没有理解的记忆与运用是死记硬背与机械的运用。理解可以帮助记忆,加速记忆,缩短记忆时间;理解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作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答疑解惑并适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深入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发挥教师的重要导学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知识驾驭能力与表达能力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来适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可见,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关键。解决学生学习理解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能力与责任问题。

2.强化记忆——学习者自身的态度与毅力是强化记忆的关键。

记忆是理解与运用的条件,是知识构建的必备前提。一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无论是文科、理科记忆是必备的。学习中的记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不可懈怠。学习中的记忆基本上是依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当然,在老师帮助理解前提下的.记忆,可能更加地轻松,但就记忆本身来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学习者积累知识,积淀方法,储存信息,获取运用资源的唯一办法。强化学习者记忆,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与毅力是两大关键。一是,学习者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记忆是学习的必备前提,不记忆无法学习;二是,学习者的记忆速度有快慢,保持的时间有长短。毅力&即反复记忆’是解决记忆差或者说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时间短的唯一有效手段。

3.学用结合——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用是理解与记忆的目的,是知识构建的结果与成效。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技术转化为运用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机构承担着责任。尤其是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训安排、教学过程要求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针对基础会计学而言,第一,开发网络版的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方便学生根据需求在学习的平台上随时进行操作运用训练;第二,在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安排实训课程,尤其是严格实训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同进度教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第三,将操作运用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可将操作按教学进度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各类报表分步要求规范运用训练。

总之,《基础会计学》学生知识的构建对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实践至关重要,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构建过程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三个重要的构建因素。教师、学生、学校又是影响与完备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方面。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毅力;合理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即各组组员学习能力必须兼有优、良、中、差,不能全是学习能力强或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层次的组队方式更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助学习。每组可4~6人,也可6~8人,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以利于有效管理和分工合作为宜。每组还应挑选一名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推进及与教师的联系。笔者授课班级为56人,因此将学生8人一组,分为7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

3.2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因此,初次尝试合作学习法的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设定任务外,还应协助各组长根据组员学习能力分配任务。学习任务的分配应体现组员间的`相互依赖性,并落实个体责任及任务要求,最好于授课前一周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临床常见各种卧位包括卧位的概念及9种不同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将总任务安排如下:(1)掌握卧位的概念和要求:能说出卧位的定义,能区分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并举例说明。(2)掌握卧位的种类要求:能正确说出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能正确展示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3)思考讨论:为患者安置卧位时有哪些方法可增进患者的舒适度?要求:集思广益总结出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并在实操演示时体现出来;协助组长安排如下专业任务:每组8人,将能力强和能力较弱的组员两两搭配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卧位概念及两种卧位的学习,小组长所在的组负责3种卧位的学习。要求:组员两两合作,每个组员能掌握卧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每个组员能正确解说一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小组长负责两种),并能和另一组员配合示范卧位的正确安置方法,在进行卧位安置演示时能举例说明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

3.3课堂授课。

(1)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提问卧位的概念和性质,鼓励各小组抢答,教师总结并给抢答成功的学生计分。(2)学生组内讨论: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各种卧位的组内讨论汇总,检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查,把握各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引导。(3)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进行各种卧位的展示和讲解,台下学生对上台者的表现打分,学生每讲完一种卧位,教师就给予相应的点拨指正,并给上台演示的学生打分。(4)播放临床各种卧位教学视频,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重申本次课重、难点,点评各组学生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肯定,指出不足并督促改正。

4效果评价。

4.1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从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法,—对所授课同年级两个班(每个班60人,共360人)分别开展合作学习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于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100.00%,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2理论考核结果(见表2)。

表2是笔者在2012—2间所授课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显著。

5问题及建议。

有别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法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监控者和指导者角色,学生不再是坐等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在合作学习初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各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时引导和建议,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5.2任务设计精细化。

合理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设计任务时,除考虑让学生明白“干什么”,还应让学生明白“怎么干”。每项任务之后列出相应的要求和成功标准,细化和精确每项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设定的标准应是学生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性。

5.3多样化测评手段的应用。

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质量、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立足于小组成员整体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且组内成员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且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组内和组间给予学生评价。例如,可将试卷测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课堂发言表现等作为个体成员的评价内容,组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小组总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测试等作为小组整体的评价内容。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方式,不仅可增强组间竞争意识,还可加强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使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5.4注重后期小组学习状况的总结讨论。

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教师都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每次小组学习情况,给学生时间梳理每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哪些地方应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互相学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63.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临床护士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高素质临床护士要靠平时的不断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的。我们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新生入校以后就从各个方面实行“7s”管理,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护理试验室实行“7s”管理,培养了护生良好的管理能力,对护生以后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护理试验室实行“7s”管理后,不但实验室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给培养高素质要求的护士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强化了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开展了“7s”管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活动,让每一位专业课的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与护士临床工作相结合,让“7s”活动融入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去,提升了“7s”的功能与实效。

1s(整理):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训等场所中将所有物品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定期处置非必需品。

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养成了定时整理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在临床工作中总是伴随着整理,如当我们接到医嘱时,整理二字也伴随着开始了:1.处理医嘱时我们要随时整理好治疗单、饮食单、注射单等与医嘱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桌面的整理。2.当在治疗室开始加药时,包括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随时都要进行整理。3.在病房中给病人进行治疗时,操作前后都要整理治疗盘,操作后要对病人的床位进行精心的整理,给病人舒适的环境。

2s(整顿):将需要的物品按照规定定位、定量和定容,且摆放整齐、明确标识。

整顿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病房、库房、治疗室、办公室等,特别是治疗室及抢救室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室和抢救室是病人接受治疗的重地,病人治疗的所有药品都在其中,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物品定位摆放,我们临床工作的每一位护士都可以明确药品的摆放位置,节约寻找药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差错,给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定量及定容,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治疗室及抢救室的药品是否齐全,必要时予以及时补充,可以给管理者节约时间,同时也给我们护士节约统计药物的时间,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明确标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明确药品及物品的摆放位置,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减少操作差错。

3s(清扫):就是去除所有的灰尘、污物和油渍,让整理、整顿的东西处于整洁的状态。

在病区的管理中,随时要去除病室、操作室、办公室等地方的灰尘、污物和油渍,使病室、操作室等地方一尘不染。病区要有固定的包干区,并责任到人,在平常的工作中随时注意清扫,定期大扫除,给病人提供一个洁净的就医环境,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尽快地恢复健康。整洁的环境也能体现病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整个医院的素质。

4s(清洁):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持之以恒,维持前3s成果,并使之标准化、持久化和制度化。

保持病区清洁,是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清洁的环境能够给人(病人、家属、探视人员、工作人员)以舒适感。在管理中,病区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使各位员工自觉遵守,培养了护士的素质,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改善,使之制度化、持久化和制度化。5s(素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养成文明礼仪。

护士首先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应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认真执行操作的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操作程序,操作过程应遵循操作前准备(自身准备、用物准备、病人准备、环境准备)、操作中要求(操作过程)、操作后要求(操作后各用物的相关处理)。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文明礼仪,尊重患者的习惯,体现人文关怀。在做每一样操作之前应与病人及家属解释,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6s(安全):预防、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现象。

护理工作是与人接触,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是容不下一点点安全的隐患,不能与生命开玩笑。有时在病人眼里简单的一句话,在我们护士的眼里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如做皮试之前问一下有无过敏史、在静脉滴注之前问一下以前有无用过相同的药物,简单了解之后就能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与患者接触时,也要避免语言的刺激。语言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刺激的言语能加剧病情的恶化,而激励的语言能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护理工作中要时时谨记安全二字,预防和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和现象的发生。

7s(节约):合理利用时间、空间和能源,发挥其最大能效。

1、合理利用时间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作为中职生更应如此。护理工作辛苦而繁琐,但作为我们只有中专文凭的中职生来说,工作之余应更加合理地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档次。2.合理利用空间。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合理利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还能让空间放置合理化。3.合理利用能源。临床工作中合理利用资源比较重要,特别是在医疗设备及药物上至关重要。如合理利用医疗设备及药物,可以减少医疗资源及药物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及药物的利用率,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及药物的匮乏。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保证了学习时间,扎实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强化了操作技能,同时也强化了“7s”管理的作用及实效,使护生明确了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生。“7s”管理不仅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也能为我们日后的护理工作服务;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护理工作,也能服务于病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社会对学校及医院的满意度。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制作微课,特别是录制微课视频时,需要专业设备的同时,还应有专业的技术支持。这些装备和技术包括高配置的电脑、耳麦或话筒,还需要有专业的视频录像软件,比如camtasiastudio和ppt软件等。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展了对专职教师的camtasiastudio软件的使用培训,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则更易于上手。

4.2微课视频的设计。

微课视频的设计是微课的核心所在。微课视频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ppt式,利用ppt和屏幕软件将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设计成ppt式的自动播放,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二是讲课式,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微课流程进行授课并进行拍摄,经过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形成微课文件,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是情景剧式,这种微课类型就类似拍摄一段短电影,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与设计开发,围绕授课内容来进行策划设计,撰写脚本,还需要指定导演和演员等,最后选择场地进行拍摄,同样需要经过视频后期剪辑处理,最终制作成微课视频,时间一般也在10分钟左右。笔者更欣赏第三种类型的微课,因为情景剧式往往能引人入胜,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有兴趣,更易于掌握视频中的知识点,当然这种微课设计起来并非易事,需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心的编排、演员的到位表演等。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微课视频,笔者认为都应该做到这几点:一是快速引出知识点。由于微课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时,尽量快速引出知识点,使学习者一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过程清晰。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每一个项目任务可以设计成一段微课视频,任务实施的过程应该清晰明了,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为例,视频中应该说明分成几步来制作某海报,每一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该工具的使用方法都应该介绍清晰。三是总结式收尾。结尾一般为归纳本节内容要点,对完成本任务的操作步骤加以概括回顾,加以提炼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3资源设计。

微课的核心是微课视频,但同时还应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其他资源,例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互动等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也很丰富,如教材配套光盘内容、教师课堂的ppt课件、教案、课后习题及答案、知识点练习、复习测验、教学反思和教师反馈交流等。

课件、教案、习题等都是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资源,知识点练习以及复习测验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考评,并根据测试考试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些配套资源可以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学习,还能及时了解自身不足,查漏补缺,也可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营造一个良性运营的“微课资源生态系统”。

4.4反思设计。

在微课教学结束后,根据反馈效果以及在互动交流区的师生交流,反思微课教学是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是否完善?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微课教学实践进行再思考、再认识,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微课是“微时代”的新型产物,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尝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推广和普及微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让传统课堂与微课堂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微课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病例导入法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扮演组和评价组,每组5~6人;由教师指定某种疾病,扮演组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演示该疾病发生时的场景,评价组学生讨论和点评,并提出补充、质疑和结论。扮演和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对扮演组表扬其优点并点评不足,对评价组在讨论时遗留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纠正欠妥之处。如此循环1~2次,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病患的确切需求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3]。在角色扮演中,扮演组学生必须清楚了解患有某种疾病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及其需求,切身感受病患需要的帮助,有助于其开展和完善治疗工作。评价组学生通过对扮演组学生表演的观察,补充和质疑病人在真实情景下的病况,推断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和方案。通过两组的表演和意见交换式学习,能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和学习空间,从而完善课程学习。角色互换法教学流程见图1。

2角色互换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目前,外科护理学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考前死记硬背,没有机会运用知识、发展能力。角色互换法倡导“学导互动”,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小组扮演和小组讨论能够充分与情景创设教学、问题教学、病例教学等手段相结合[4,5],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其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

3角色互换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角色互换扮演使知识和实践融合性更强,涵盖知识范围广,内容更加直观贴切,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在角色互换法中,师生双方都是主动的,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教师提出疾病命题,学生主动分析疾病信息并演示疾病特征,在分析和演示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讲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角色互换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地位。

在传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尽心尽力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实践能力训练。而角色互换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表演,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欲望,逐渐学会理解病患,自主解决问题,这都是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体验不到的[6]。角色互换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了问题的探索性、启发性和拓展性,有助于把反思性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原动力。此外,学生在学习和演示疾病护理过程中,通过记录实践活动过程和提出问题、讨论、解决,以及扮演、提问、讨论、解答,提高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地位[7]。

5结论。

将角色互换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采取合理处理措施,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强化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将有助于加快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时的角色转换速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作用论文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工作者为人类健康服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实训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考核是促使技能掌握的催化剂,也是检验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虽然技能考核十分重要,但是占据了宝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校护理系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考核办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将技能考核绩效与小组成员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使个体与小组成员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两个班级,各52人,均为统一招生的学生,年龄17~19岁。

二、方法。

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成10个固定小组,5人一组,其中有2个小组为6人一组。每一项实训内容均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辅导。

2、技能考核方法:每学一项技能操作,训练完后即考。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每次考核均由护理教师抽签选定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进行评价,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各小组每次每项随意抽考的一位成员的考核成绩通过平均计算后即为该小组每位成员最终技能操作的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低于80分者视为不合格,并作为衡量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标准。

3、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以是、否作答。发出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6%。

三、结果。

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见表1。

表1、100名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

教学效果答“是”的人数百分比%。

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9292。

提高了训练的自觉性9595。

技能训练比原来刻苦9898。

训练中更注重精益求精8585。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果9898。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掌握情况9090。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考核成绩9898。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8888。

训练中能相互指导、纠错、督促9090。

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8282。

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9393。

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595四、讨论。

1、发挥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从表1可见,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一致认为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0%的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82%的学生在实训中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主导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实训辅导过程中,也感到轻松省力,工作负荷得到了减轻。这种生生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从表1中可见,92%学生认为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85%的学生在练习中更注重精益求精,说明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训练完后即考,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平时的练习效果与考核的结果密切相关,懂得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小组其中一位学生的考核,及时细致地了解每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合作特性的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机地配合。采取小组合作性实训与考核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而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有利于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从表1中可以得知,对于改革后的训练与考核方法,93%的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从而注重平时的实训效果。

从小组成员中随意抽考一位,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而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纠错,其操作与所规定的标准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技能成绩的方法比较合理并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绩。当然,在技能考核中确实存在少数同学平时练习很刻苦,操作也很规范有序,但在考核中因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了考核成绩,以致波及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因此,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和商榷。

参考文献。

[2]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41(7):643—644。

[3]李辉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64。

[4]陈巧力于红霞杨彩风曹迎凤李娜田芬霞徐志钦谢秀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分段考核探索[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10(15)。

[5]傅晓艳丁明星胡勇小组合作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

[6]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9)。

[7]王晓莉栾海丽朱蓓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1)。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其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并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技能并重的课程,其内容涉及患者清洁、用药、饮食、排泄等日常生活护理的各个方面,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2.1学生基础薄弱。

虽然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大部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如患者的清洁护理包括我们日常的口腔、头发等护理知识。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大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态度不正确,积极性不高。

2.2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不足。

护理本意就有照顾、看护的意思,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服务意识。中职生生理、心理年龄相对较小,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成长,服务意识、交际能力薄弱,加之护理教学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使得学生在临床上面对真实护理对象和护理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2.3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层次医学院校不断尝试和探究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法仍较普遍。由于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当,表面上教师对原来的教学方法做了更改,但实质上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动力不足,只是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思考。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得到启发,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悟。

1.确定病例,提出问题外科护理学的教材一般每一章节只会详细讲述某一种脏器的具体病例,因此,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某一脏器病种的典型临床病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书中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来熟悉和了解病例。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急性阑尾炎病例时,可以引入以下病例:“一位病人,性别为男,26岁。在吃完午餐后不久就出现了脐周隐痛的症状;到晚上后,腹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并且伴随着持续剧烈的阵痛和恶心呕吐症状,体检发现病人体温37.8℃,脉搏84次/min,且右下腹的麦氏点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据此病例,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你是值班护士,遇到这样的病人,对病人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这种典型案例的引入,能使学生留有更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2.布置病例,指导预习护理学涉及极为复杂的医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的前一周,就将案例资料和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案例,并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医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3.导入病例,讲解分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外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病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首先,可向学生展示具体病例并提出具体问题,然后给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经过讨论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但暂时不予点评,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学习,从而得到更多的感悟。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上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教师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而对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在讲授结束后,教师要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将之前的病例和问题重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授课后补充的知识来重新解释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布置作业,进行点评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并通过学生作业中所反馈的信息来了解掌握其知识情况。在修改完作业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点评时不仅要肯定其成绩,也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疾病的相关资料和目前的诊治情况,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巩固知识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采用病例导入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病例导入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病例要和教学内容及目标紧密结合,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教学病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合乎逻辑,且问题的内容要逐渐深入,循序递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再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除了讲解分析、给出答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结。

病例导入法是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教学从一个“设问”的过程转移到“解疑”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丽英,张红,尚少红.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药学教育,(9).

[2]王小丹.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7).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问题教学法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问题教学法是把众多案例中精选其中代表病历为模板,接着提出系列代表性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启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必须去探索的是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应用这些所学来的知识能够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