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和谐和谐人与自然篇范文(13篇)

时间:2023-12-07 07:30:49 作者:文轩

在写作文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以提升作文的文采和魅力。请欣赏下面这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它们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可以供给给人们所需的新鲜空气和一些重要的资源。人类同时也是依赖大自然生存的生物之一,并且由膜拜转入深入认识,逐渐由浅入里地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更好的造福人类自身。

而我们人类要砍伐的那些树木,却只是用他们做木材或是造纸,要不然就是一些森林旁边盖起了工厂,使那些树木受了环境污染,正是我们人类的种种做法,使大自然不得不对我们施以“报复”,那些沙尘暴、狂风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需要大自然!

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一片共有的和谐家园吧!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

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

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论证人与自然是本源与分支,共性与个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瓦尔登湖》;人与自然;辩证统一。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由于新旧社会因素的剧烈更迭,社会思潮对于时代潮流的强大感召力和向心力,导致整个社会的泛物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出于对简单真实生活理念的追求,梭罗前往瓦尔登湖独自生活了一段时间,在与外界封闭的环境下,进行了长久的超验主义精神实践,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反省,为当时物欲横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探索出了一种全新却又源于过去的导向,对于社会的成熟转型和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合理性产生了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梭罗在他的思考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揣摩和启示。

过去的工业社会,自然对于人而言,只是一个物质资料的索取对象。人类通过他们的科学技术,大肆开发自然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满足一种扩张和征服的野蛮欲望。人类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形式,把自我的利益中心论,直接凌驾在自然之上,让海洋、河流、山水、草木、鸟树等都沦为推动工业巨轮滚滚向前的免费奴隶。即使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依然不满足,不断以更新的形式,更高的效率来开发自然资源,丝毫没有考虑过后果。但是,后果是必然会来临的,这里梭罗在书中就有了很好的预见。因为自然的忍耐和宽容,都只是暂时的,无休止的索求必然会以毁灭作为代价。

然而,在梭罗的书中,他刻画出来的一种生活状态,却是与当时那种大规模集成化的程序化生活截然不同的。梭罗在那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意识实体中,不仅阐述了他对于真实和现实的辩证理解和理性剖析,也同时流露出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的恢复,以及在这种近似复古化的精神实践中,创造出适合于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模蓝图,并逐步地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他希望人与自然的那种根基于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自然哲学,不仅仅作为一种精神意志存在着,而能够在现实中生根发芽,不断丰满它原有的生命力。

在笔者看来,梭罗在书中主要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三个探索性的命题,分别在社会层面,自然层面,精神层面有三个相对应的联系和反映。即社会文明是自然文明的一种特殊演化形式,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理性模板,自然意志的思维状态是支配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精神导向和基础。

首先,社会文明是自然文明的一种特殊演化形式。就像社会的体系分工是一个严密而又完整的体系,每一人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样,自然也是一个极为严密完整的生态系统。瓦尔登湖本身就是一个与外界发生着物质与信息交换,自身内部也由各个部分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这一个时间使命的生命工程,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缺少,即使是一声鸟鸣,那也是传播,联系和繁衍的隐喻,是活动力的见证。梭罗的生活,在本身就属于一种隐居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客观环境的改变,自给自足就是最为理想的状态。脱离了人类的改变,这个系统依然能够继续完美地运行下去,但是现实是人类活动给了自然毁灭性的创伤,甚至是一些不可修复的彻底改变,这一切都严重地破坏了自然原来固有的稳态,使得这一平衡不得以一些额外的代价去进行象征性的弥补,但是缺乏原生力的生存状态始终只是一种意识能动性的傀儡,这本身就已经偏离了自然界所秉持的自然真实的概念,这是梭罗所难以接受的。

自然界存在着诸多的生命体,他们都能够通过群居生活,协作分工劳动,来创造出他们特有的类社会性模式,而作为具有高智能的人类,也只是这偌大生命中的小部分,在等级分层上与其他分支理应是平等的。这不仅是出于道德的考虑,更是从人类引以为豪的智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此,人类所谓的文明演化都只是自然界在人类这一极的演化,不同的文明都有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大小与否,影响力是否足以同外界建立物质和信息形态的流动,都是值得景仰和学习的。正是不同文明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丰富着自然界的智慧表达方式,才会有人类文明这一支高度分化的文明形态。因此,人类文明与自然界其他原始文明之间是平等流通的,只是不同物种的流通速度不同而已,所以绝对不存在优势地位和霸主姿态。

其次,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理性模板。梭罗笔下的瓦爾登湖,在没有遭受外界的实质性干扰下,始终能够维持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即使在受到外来影响,或者自然气候的变化,也具有一种强大的自我治愈和恢复能力,把那些不稳定因素,通过它特有的包容力和势不可挡的非道德教化,把他它们转化成为促进自然体系完善发展和不断丰富演化的刺激因素。反观人类,在以物质资料为基础,精神资料为最高消费资料形式的社会中,还是难以摆脱利益与功利主义的束缚,最终还是走上了同自然对立,物质至上的空洞脆弱的社会结构。以机器的运转来代替思维品质的质量提升,以生产资料的海量积累代替生活质量的丰富完善,最终就导致了整个社会是一个没有思想和理想的空壳,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主观性发展,无法像自然界那样稳定而又和谐。梭罗在讲述瓦尔登湖的时候,将每树、水、草、鸟等都予以了具体而又详细的指示性解释,将他们与社会中的各个不同的分工建立严密合理的联系和对比,就会发现在恢复稳定和转化新兴因素时,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难以媲美自然界的醇和与大气。

瓦尔登湖这个生态体系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自复性,源于各个要素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源于一种自发性的自我反馈与逆反馈机制。树可以将泥土,水源和空气联系起来,并且对于可能发生的异变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应对措施;同理,其他事物也能根据同种原理做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这些联系和互动彼此交错,互通有无,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链网,为了自然界的稳态维持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相比之下,人类社会的彼此联系的密切的反馈灵活性就相对不足了。每个人出于自己的私心,都会想方设法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联系,而选择放弃那些无关自身利益的关系网,其后果就是社会整体的联络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自然界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是人类需要一直虚心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结构的构架模板。

最后,自然意志的思维状态是支配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精神导向和基础。根据上述的论述,这是一个极为客观的事实,也是不容置喙的理性问辩。这也是梭罗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命题,即以自然的思维,自然的法则,过着属于自然的简单而又真实的生活。梭罗在湖边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与世隔绝可以说是痛苦难耐的,并且他消费的生产资料都是极为低级的产品,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所难以接受的。但是,他却始终能够自得其乐,沉浸其中,不断探索只属于他的精神享受。他认为那种身陷都市的忙碌生活使他感到极为空虚和痛苦,但是在瓦尔登湖边,他仿佛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滋味,一种从未感受过的轻松和解放。虽然他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思考,但是他并没有只是简单的放空自己,追求一种闲适恬淡的隐居遐想,他始终在思考着人生与自然相关的问题,并不断得出哲理性的结论,引以为乐。因此,梭罗就是先告诉我们,所谓自然的生活,并非是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而是在不断思考和反省,批判和对比中生活,使自己能够按照一种符合生活本质的自然法则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不断锤炼自我精神层面的深度和高度,这就是梭罗隐喻在抒情感慨背后的真性情的流露。

总之,梭罗在瓦尔登湖为各位读者所呈现出来的生活与自然哲学,是值得去好好品味的。他通过每一个自然现象,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以一种含蓄而不失力量的方式,向我们阐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本源与分支,共性与个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一旦拥有真正符合自然法则的世界观,每一滴水,就是一片瓦尔登湖,就会有一个苦心孤诣,探求真理的灵魂的游弋。

参考文献:

[1]蓝仁哲.语言·文学·哲学[m].科学出版社,2015:93.

[2]王立新.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6.

[3]伍彝甫.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233.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多天后,鸭妈妈终于孵出了一群鸭宝宝。

这天,天气十分晴朗,几只鸭宝宝缠着鸭妈妈说:“妈妈,带我们出去散散步吧!”“妈妈,带我们出去玩玩吧!”“好!孩子们,你们难得出去一趟,我就带你们出去开开眼界。”鸭妈妈高兴地答应了。很快,它们就来到了温哥华的街头,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公路旁。红灯、绿灯、黄灯让鸭妈妈看得眼花缭乱,大大小小的车辆从它们身边驶过,喇叭声不断。她心想:这可咋办呀!怎么带孩子们到马路对面的的公园玩呢?她想着想着,不自觉地带上孩子们径直走上了公路,准备穿越过去。

“哧——”,来回穿梭的车轮停了下来。此时,汽车的`喇叭声停了下来,温哥华的街头出奇地安静了,谁都在为这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和鸭妈妈让路。“孩子们,快跟上!”在前面领着的鸭妈妈不断招呼后面的鸭宝宝,它们顺利穿过了公路。

惊险的一幕刚过,噩运又将降临到它们的头上。“孩子们,前面有个下水道,大家注意啦!”鸭妈妈急切地说。在鸭妈妈的提醒下,走在前面的几个鸭宝宝跟在鸭妈妈身后绕过了下水道,可是后面的几个小鸭子,还未从惊恐中清醒过来,它们一头扎进了路旁的下水道。鸭妈妈带着孩子们走到了一个安全地带,回过头来清点自己的鸭宝宝。啊,怎么少了几个!她知道,一定是孩子们不小心掉进了刚才路过的下水道。她转身回到下水道口,几个鸭宝宝在下水道里奋力游着,尽力不让水冲走。“这可怎么办呀!”“想办法,想办法,千万别慌!”鸭妈妈不停地提醒自己。突然,她看见几个巡警走了过来。鸭妈妈快步跑到巡警身边,仰头“嘎嘎”直叫,还不停地用咀叼扯巡警的裤腿。巡警跟着鸭妈妈来到下水道旁,看见下水道里几只小鸭正拼命划动着双脚,马上就要被水冲走了。巡警迅速弯下身子,将下水道里的小鸭一个个捞了上来。得救的小鸭和鸭妈妈伸长脖子,对着巡警叫了几声,摇摇摆摆上路了。

是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人类文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条件,我们应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其所能,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爱生命!

人与自然和谐作文

今天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节气。传说仓颉造字成功,玉皇大帝为了满足仓颉的心愿,在这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人们为纪念仓颉把这一天定为“谷雨”。其实这一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时气温会大幅上升,有利谷类作物生长,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昨晚就下了一场雨。

今天我们和小苑同学一家一起前往刚开放的塔寺峪景区游玩。一路上,我发现路边的农田里有许多人在种地。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进入塔寺峪大门,我们发现路边的树上结了小果子。绿绿的,像一颗小小的心,“长桃子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妈妈让我们仔细观察树上的叶子,这叶子是卵形的。我们走了几步,又发现了长绿果子的树,再观察,树上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比刚才看到的叶子大。小果子虽然也是心形,但果子表面好像有一层白色的毛毛。原来这才是桃树,刚才看到的是杏树。

我们还看到了路边有许多的蒲公英长得特别大。有一颗蒲公英竟然开了12支花,每根茎上顶着一朵金灿灿的圆形花,像一张小鸡蛋饼。

爬到半山坡时,我们看到路边树桩上裹着塑料膜,上面插着两个树枝,没有发芽。爸爸停下来给我们讲:这是棵嫁接的树。下面碗口粗的树干是砧木,在它上面割开口子,从别的树上剪下来树枝,也剪个相同的切口,插到一起,在外面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紧紧裹住,慢慢地就会长到一起,成为一棵树。走着走着,我们又发现了一棵裹着黑色塑料布的树,上面插着许多枝条,枝条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爸爸说:这就是嫁接成功了的树。真是很神奇!

休息时,爸爸发现有一颗树上长着长长的,像狗尾巴草似的花。爸爸不认识:“这是什么花呢?”“这是核桃花,也叫核桃狗。”妈妈告诉我们。我们清明回老家时好像看见过核桃花。核桃花长长的,像小辫子向下垂着,也像小狗的尾巴。核桃树在村里清明开花,在山里谷雨开花。山里气温低,物候现象比较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这个原因吧。

下山的路上,我们发现了黄金榆长着嫩嫩的榆钱,就撸了一些,回家妈妈做了好吃的榆钱饼。

这次谷雨爬山,我观察到了许多新鲜的物候现象,见到了嫁接树,品尝了春天的味道,真是个收获满满的谷雨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动物们最喜欢最喜欢自然了,自然对它们很好,可男人女人却只会命令它们做事。

自然也奈何不了男人和女人,自然还小,打不过他们。

这天下雨,自然在街边,剁下自己的一小片肉,送给挨饿的小狗。自然恢复的能力很快,不一会儿破掉的地方就重新长出了一块肉。

小狗很感激自然,它和自然在街边玩耍嬉戏着。

男人和女人撑着雨伞路过,看到自然不可思议的恢复速度,二人交谈了几句,最终拉走了自然,要自然为自己效劳。

小狗急忙追上去,却被女人嫌弃地踢到了湖中,自然大叫着要从湖中救回小狗,却被男人一把拉住,来到了豪华的公寓里。

可自然被分到的食物却只有一点点。

自然没有怨言,只要有一点点食物就能够活下去了。

这天,男人和女人回到了家,看到自然的脸上因为劳苦而长出了个脓包。

女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好奇地涅破了那个脓包,脓包破裂了,里面弹出来的却并不是脓流,而是金光闪闪的晶体。博学多才的男人称它为金子。

女人很喜欢闪闪发光的金子,便把自然关在了铁牢里,到厨房中拿出老鼠药、杀虫剂、大蒜等东西,融合在了一起,来到铁牢里,把这些融合好了的东西倒到手里,然后一把贴在了自然的脸上。

自然被捂住嘴,无声地哭泣着……

那天晚上,电闪雷鸣,几只从墙角里跑出来的老鼠见到了自然这幅模样,都一脸担心,咬开了绑住自然手的绳子。

自然缓缓转醒,从地面上摸索出了面镜子,望着镜子里满是脓包的自己,自然又一次不争气的哭了。

自然不允许自己这幅模样落魄地活着,她拿起墙边的刀,抽出刀刃,哭丧着脸,一刀从脸上划去。

在她刀滑下的那一刻,大块金子掉落在地,自然疼得叫出了声。

睡梦中女人被惊醒,侧耳听了听,才发现是自然,她提着灯,打开牢笼,却发现自然满脸是血地望着自己,手中拿着把沾血的刀,女人害怕地往后退,自然毅然将刀插在了女人后背。

女人手中的蜡烛掉落在地上,沾到了窗帘上,顿时大火熊熊,把男人从美梦中惊醒。

自然放下了手中的'刀,一步一步走向大街。

雨中,熊熊燃烧的公寓,自然朝身后望了望,却觉得瞬间有着无尽的美。

自然拖着脚步走向大街,脸上的伤差不多愈合,自己却再也没有力气走下去了……

自然倒在地上,却发现小狗大叫着朝自己奔来,一脸哀伤地舔着自己,身后是无尽的动物们。

自然欣慰地笑了笑,在雨中,长眠不醒……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在溪边,爱美的垂柳把清澈的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在那儿梳妆打扮。山上的溪水绿油油的,像树一样。溪里生机勃勃,蜻蜓在树枝上停着,欣赏着远处大山上的雾,小鱼在水里和小虾你追我赶,小青蛙在岸边“呱呱呱”地唱着歌,在赞美小鸟姐姐美妙的歌喉,小鸟姐姐听了羞红了脸,过了许久,才娇滴滴地飞下来一展歌喉,蝈蝈在草丛里和蝉比赛,看谁的歌声能让花朵妹妹露出笑容,花朵妹妹一笑,小蜜蜂就来了,小蜜蜂充满关爱的吻着花朵妹妹,吻完这朵吻那朵,小蜜蜂吻完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自然母亲创造了人类,而人类有了智慧,也造出了许多东西,但人类不只有智慧,还有贪婪,人们并没有感到满足,依旧不断的伤害自然母亲.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给了我们智慧,但我们不是用智慧来伤害自然,而是用智慧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没有伤害和灾难,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做到一点”请爱护大自然,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文档为doc格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人类在启蒙时期认为自已是万物之源。人众胜天,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仿佛自从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就拥有了改造自然力量。当然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两次工业革命加起来不过百年的时间,全世界的海岸便布满了工厂。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了解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更为先进后,人们逐渐开始感受到自然力的深不可测,以及它本性残酷的一面。人类对自然施加的力量,最后都归还到了自己的头上。

我认为于人于自然,两者都没有错,人类需要科技与能量,而同时,自然本身又是残忍的,一味地破坏,必定造成灾难,一味地保护,却也未必不会造成反效果。毕竟自然界只要存在,人类就无法完整的认识它。自然是无常的,并且拥有着不可抗力,足以摧毁一切文明。

欲望,是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人类实现欲望通过索取自然。古人尚有对自然的感恩与敬意,行祭祀之礼。__在饭前也常要祈祷以感谢上苍的馈赠。人们若是缺少这种对自然的敬意,就不要再谈与自然和谐共生了。

在中国,魏晋以前,主流的审美对象也是人本身,对自然山水的欣赏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占据支配地位。自然的原始美经过人的主观情感过滤,画于素绢之上,更是另一种美了,这种美学,被称为“舍道映物”,即以“道”入美。

但是,既然人之于自然如芥子之于须弥山,那么加上了人主观意识的自然之美,便显得片面而有所不真实了。要想最真实地去体悟自然之美,自然之趣,面对山水风光时,就应该心无杂念,如同贤者“澄怀味象”,以美入“道”。

人和自然共同构成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在生态环境中,人与自然是平等的,这也体现了道家“万物齐一”的思想。自然并不针对人类而存在,当然也不是为了人而存在。这种领悟便是对自然的敬畏,是澄净怀抱,用平等尊重的姿态去对待自然。如此,才是与自然共生的基础。

建立在敬畏之上的热爱,即是宗炳所认为的“畅神”之美。“畅神”的自然审美认为:人的精神品质是在与山水的互相融合统一中获得的。因此唯有亲近自然,才能欣赏自然之美,置身于自然之中,才能感受到万物的质形趣灵,获得一个感性的,超越的精神世界。将人之精神融于万物,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之美与自然之理,就此油然而生了。

“灵心随规律去,命随自然去”。生命本来的意义就是自然规律,人因自然而生,顺应自然是人的责任。与自然共生,才能在精神上感悟自然之美与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渺小人类,壮丽地球;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博格曾经说过,科技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打破这个平衡,人类终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类经历了不知多久的峥嵘岁月,诞生了万人瞩目的济济人才,不断发展,最终才迎来了辉煌无比的今天。尽管进步之道艰险且长,并充满了危险:瘟疫,地震,海啸,飓风……但是,人们总是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对策,成功化险为夷。然而,有一种灾害,好比这条路上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无法逾越,让人累的文明停滞不前,甚至于,人类自此将会迈入这个深渊,然后,全体灭亡——它,就是环境污染。

也许你会对此不屑一顾:“环境污染怎么了?我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吗?”但,要知道,作为世界三大难题之一,它可谓是最棘手,最难办的:人口猛增,可能算个问题,可过了若干年后真到了那个地步,人类已可以移民外星——哪怕科技仍未像那般发达,人类也可以做当年纳粹那样的行动;资源短缺,也许是个麻烦,但等到那时,绝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应该就都可以填去外星开采。唯有环境污染,让联合国与无数环保人士为之头疼,无可奈何的难题,除了努力去保护它,我们没有任何阻止它发展下去的方法——而且,过了某段时间之后,即使全人类都竭尽全力去努力,也无济于事,不可挽回了。

就算我们可以移民外星,即便我们可以探索宇宙,哪怕我们可以找到其他生命,要记住:地球,它永远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为了地球与我们的未来,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只是那颗破败的星球询问是什么,请行动起来!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唯有人们竭尽全力去保护环境,人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才能开创出更辽阔的新天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世界地球日(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地球日的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如何珍爱地球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做的有很多,爱护花草、节约水电、善待动物、低碳出行…来po文字、照片或视频一起参加吧!!让我们一起为地球做件事,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疫情期间,小队员们本着少外出的原则,用自己的方式倡导大家一起保护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世界离不开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破坏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产生了人类。她是人类的母亲她一直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人类的错误。她一直默默付出。她期望有一天人类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挽回。她知道如果人类继续这样下去,最终会受到惩罚。她不愿意,也不忍心看到人类受到惩罚。所以她努力隐藏人类的罪行。同时,她也在等着,等待着人类觉醒的日子。人类不理解母亲的痛苦和等待。依然在伤害母亲。只想着从母亲那里得到更多利益的方法。许多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物质的人类留下了许多矿藏,这不仅破坏了母亲本来的面貌,还使母亲失去了健康。此外,人类破坏了植物。由于人类盲目的砍伐,树木减少了很多。原来森林成群的地方已经建起了高楼。有些人甚至在山上建了工厂由于森林的大面积减少,各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由于人类的破坏,沙漠越来越多,沙尘暴越来越频繁。以前的'宁波是个安静的城市。不久前,沙尘暴竟然袭击了那里。这是给人类的警告。所以我们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控制好沙尘暴。人类盲目地利用自然的各种资源。人类的盲目使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罗布泊一样,过去是一个宽敞、美丽、充满生机的湖。它周围是牛马成群,树木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无尽的戈壁沙漠,溪流也干涸了。那里夏天气温上升到70摄氏度。天上看不见一只鸟,飞禽不敢过。更严重的是,人类并不是把无法自行处理的垃圾藏在母亲的身体里。工业污水排放到母亲的血管里,母亲的血液被污染了。但是人类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的血被玷污了该怎么办。人类如何生存?大自然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而是从后代那里借来的。让人类共同保护自然,热爱人类共同家园。让我们的子孙都能看到清新的绿色生机勃勃的世界!

和谐作文:和谐人与自然篇

小时候,别人总说我长得很像妈妈,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是我却觉得并不像,因为妈妈的童年,眼中的家乡是那么纯净。妈妈说,那时候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她经常挽起裤脚,光着脚丫在河水里面摸田螺、抓鱼虾,成群的小鱼围在她的脚边,啃着她的小腿,感觉痒痒的,麻麻的。那时候的天空是蓝蓝的,像一汪泉水。

我对着春风说,春姑娘,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这样的感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你使尽了全身的解数,却吹不暖那冰冷的河水,吹不走天空中的那层薄纱,那是因为你敌不过流向河中的黑水,排向空中的废气。

可近几年,我发现,我越来越像妈妈了。因为我眼中的河水开始渐渐变清,我能看到小鱼在水里嬉戏,天空经常会偷偷地拿掉轻纱,让我看到她湛蓝的脸庞,像被水洗过一样纯净。

我又问春风,春姑娘,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吧。虽然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城市也越来越美丽。当路过我的家乡时,你有没有看到整个无锡都被绿色覆盖,有没有看到鱼儿在水里欢腾,有没有听到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鸣叫,你的呼吸里有没有感受到花草的芬芳,有没有偷偷地和碧空上的白云做游戏。

习爷爷曾经说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近几年环境的改变见证了祖国做出的努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更加和谐的社会!

在伟大的祖国70华诞之际,我想对祖国说:祖国,我为你的繁荣而骄傲,母亲,我为你的美丽而自豪。

文档为doc格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

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

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