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茶文化演讲 中国茶文化品茶诗句(实用5篇)

时间:2023-08-31 18:23:58 作者:LZ文人 茶文化演讲 中国茶文化品茶诗句(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文化演讲篇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茶文化演讲篇二

《茶经》唐·陆羽撰,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内容分3卷10节。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中卷1节:“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烹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下卷6节:“五之煮”写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占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7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搜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茶经》除唐代陆羽最早撰写以外,明代徐渭(公元1575年前后)、张谦德(公元1596年)和黄钦(公元1635年前后)等三人也均撰有《茶经》。此外,宋代周绛于1012年前后曾撰《补茶经》1卷.明代孙大缓于1588年辑《茶经水辨》和《茶经外集》两书。清代陆廷灿于1734年曾撰《续茶经》3卷、附录1卷(见后)。潘思齐撰有《续茶经》20卷。《煎茶水记》唐·张又新撰,公元825年前后问世,1卷。

《采茶录》唐·温庭药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约失传于北宋,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记事不足400字。

《十六汤品》唐·苏囱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约在900年前后。原文佚,引自《清异录》第四卷茗弃部。从全书文字看,似一篇游戏文字,但对烹茶方法、茶具、茶汤审评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茶录》宋·蔡襄著,1051年撰成。蔡襄自序:因陆羽《茶经》没有记载福建建安之茶,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事,至于茶的烹试未曾有闻,遂写《茶录》。分上下两篇,全书不足800字。

《东溪试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写成。作者因丁谓、蔡襄写的建安茶事尚有未尽,因此写成此书。全书约3000字,首为序论,次分总叙、焙名、茶病等8目。

《品茶要录》宋.黄儒撰,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字。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说。《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撰,成书于1107年。大观是徽宗的年号,大观初年徽宗著《茶论》,后人于是名为《大观茶论》。全书约3000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种植方法,采茶的时期、方法、蒸茶、榨茶、制茶方法,以及鉴别茶品方法,并根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再结合宋朝的变革而详加讨论。

茶文化演讲篇三

绿茶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茶末,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饮用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乌龙茶饮用方法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中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白茶饮用方法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用白瓷茶具沏泡,可以观赏竹乡春天般的水色;用玻璃杯沏泡,可以尽情欣赏曼妙的茶舞;用紫砂壶沏泡,可以充分享受茶之清醇内质。

先以沸水温具,再置茶,量约5克。建议用下投法(先置茶,再入注水),水温不宜过高,以85度左右为宜。过高则茶芽易蒸熟,汤色会发黄,并且影响口感。注水以七分满为宜,留三分人情,闻聚集之茶气。每次续水前宜“留根”(即留有盖过茶叶的茶水),这样下一巡茶仍然可以持续前一水的清隽。前道茶出水宜快,后道则可依次放慢出水时间,这样可以尽量保持茶汤滋味的一致。闻香可分为热、温、冷之“三香”,茶喝完后,可以取出叶底,嗅其冷香,领略沁人冰韵。

红茶饮用方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功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壶饮法。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茶文化演讲篇四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茶文化演讲篇五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2、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3、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4、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5、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6、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7、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8、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9、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10、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11、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12、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13、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14、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5、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16、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17、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18、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19、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20、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21、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22、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23、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24、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茶烟》[明]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25、《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26、《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27、《武夷茶》清·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28、《寒食》[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9、《茶》[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30、《茶》[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