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劳动关系状况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调研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10-09 03:38:52 作者:梦幻泡 劳动关系状况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调研报告(优质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调研报告

公司成立于7月份,目前员工67人。在公司两年发展中,始终遵照上级政府及市总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有关要求,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中心,以提高员工生活水平为目的,以促进企业增效增收为宗旨,在全公司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将公司创建活动简要情况汇总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每月10日为工资发放日,遇到节假日顺延,公司按时将职工工资全额发到职工手中,未曾拖欠或延发工资,职工工资还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长;除工资外,公司每月给每个职工补贴360元就餐费,公司厂区还建设了2栋宿舍楼,免费提供给员工住宿,每月只收取水电费。公司按照《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给每位员工足额购买社会保险并统一为所有职工参保了商业保险,保险费用由公司支付。此外,公司还依法执行作息休假制度及带薪休假制度,依法执行工时制度并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正因为公司用工规范、工资稳定、福利优越,从未发生一起劳动争议和职工上访事件。

二、工会组织健全。工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工会组织机构,并建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及时有效的解决劳动争议,建立了畅通的职工诉求渠道。工会委员分工都十分明确,按时换届,人员变动及时补选;工会管理和各项制度也日趋规范完善。每年组织召开工会会员职工代表大会,为广大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平台,同时为了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工会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起了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平等协商机制,确定了集体合同的详细条款,工会主席与公司总经理依法签订了集体合同。

三、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所有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合同的内容全面、合法,程序到位,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培训科设专人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解除、终止等相关事宜。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违约行为。

四、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司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由专业的安全员负责处理日常的安全事务。公司人力资源部、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长负责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培训。公司与部门、部门与员工逐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各个部室和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工作责任,使公司的安全责任体系真正落实到日常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逐项落实操作要求,每周进行日常的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并召开安全专项会议,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www.)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台帐和档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隐患做好登记建档和做好监控,落实专人负责、督促限期整改,防止事故发生。公司从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竞赛形式根据行业特点,采用技术技能比武的方式。由公司工会组织的大规模的竞赛有安康杯知识竞赛、拖泵工技能大赛、混凝土知识竞赛、机操工技能比武等。公司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成功营造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文化氛围,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二是倡导合理化建议与技术创新。公司把该活动又称为“金点子”工程,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机制,出台了详细的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规定了合理化建议的提交程序、评定办法及激励措施。三是高度重视对优秀员工的挖掘、塑造和表彰。年初工作会上,对厂站3名优秀员工进行了表彰;7月中旬,召开年中工作会,对站5名“岗位能手”进行了表彰;每两月进行“明星员工”的评选工作;同时,被表彰员工还进行了个人优秀事迹报告。通过对站优秀员工的大力宣传,在厂站内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六、规划培训,让员工人人成才。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积极开展职工培训教育,结合公司职工岗位的特点,加大对员工素质教育和培养,岗位员工培训率达100%。二是注重传帮带,积极开展新员工职业导航工作。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着力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三是做好教育引导,积极迎接挑战。通过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回顾集团创业史,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

七、职工对企业状况满意度高,公司社会形象良好。

(一)关心关爱职工,积极组织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的节日庆典活动。元旦节期间组织开展以“过元旦迎新年,亮歌喉送祝福”为主题的卡拉ok歌唱大赛,以这种最质朴最真诚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元宵节组织全体员工集体包元宵、观花灯,度过了一个简单热闹、别具一格的元宵庆祝活动;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前往**熊猫基地休闲,畅游在了繁花、绿荫、小动物之中,身心完全放松,从平日的劳累中解脱出来;青年节开展青年员工真人cs大战,召开青年员工座谈会,青年员工见习一周年工作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父亲节搜集员工照片以及对父亲的信,向家乡的父母遥寄相思;七夕节受邀参加了新都区主办的“爱在香城”大型单身青年联谊派;教师节开展以“筑梦商砼,感谢师恩”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会,组织新员工与其导师之间面对面对话,使之认清自身的优缺点,为今后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中秋节开展“月满中秋,情浓北新”中秋系列庆祝活动。6月2日,开展二季度休闲活动,组织全体员工分两批前往**古镇开展漂流游玩活动,创新休闲形式。7月20日,开展迎新工作,组织青年员工开展k歌活动、洛带古镇一日游。8月20日,组织开展北新站第一届“比知识,比效率;练手艺,强能力”机操工技能大赛,营造积极拼搏、不断上进的争先氛围,为北新站的大方量混凝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9月11日举办混凝土趣味运动会。10月底**分公司举办集体婚礼,为分公司19对新人举办婚礼仪式。

(二)为员工谋福利,完善工会机构和常规活动。3月29日,公司建立图书室、篮球场、活动室,购买书籍、象棋、篮球、乒乓球等,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丰富了广大员工业余生活。每月的25-30日,北新站工会结合**公司工会重点工作中的“四个文明”,对厂站内的宿舍卫生进行检查,并对评选出的文明宿舍进行了奖励。全年共评选文明寝室8次,为营造良好的住宿环境打下基础。每月月初北新站工会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发放了生日礼物,周末影院、卡拉ok、周末夜校、夏日“送清凉”等常规性活动都照常开展。

(三)以送温暖为载体,为困难员工办实事。送温暖活动是工会心系员工,帮助难员工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会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公司工会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深入员工家中开展看望慰问结婚、生子、生病等。每逢节日,北新站工会都为员工发放过节费。为了便于员工就医和子女就业,北新站工会先后2次为外地员工办理暂住证,共计办理35人。

(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及社会慈善事业。北新站工会自建立以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7月和9月,由北新站工会分别组织了2次前往新民养老院慰问;20年初,组织开展了走访镇敬老院、慰问新都区救助站孤残儿童,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和玩具;4月,与**支部、镇团委一起,带领孤残儿童到动物园一日游。着力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分公司从20开始每年举行“爱满**”济困助学捐赠活动,为当地困难家庭的学生送去助学金并将持续资助他们直到完成学业。

北新站工会各方面的工作都紧紧围绕工会章程开展,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热烈拥护。公司员工全部都加入了工会组织。工会在举行年度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工会工作及工会主席满意度进行现场评议表决,职工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新的一年,北新站工会一定会在各级政府及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带领全公司工会会员,紧紧围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扎实开展工会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权益,为把北新站工会建设成为全市的模范工会而努力奋斗!

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作为矛盾的产物,离不开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研究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特征、规律以及现状和特点,对于正确把握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推动劳动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引起劳动关系的深刻变革,使劳动关系呈现新的状况与特点。

1、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主体对象发生了变化,劳资格局已成趋势,多元化、复杂化特点显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独资或与非公资本合资,组成公司制企业。政府转变职能,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资本运营,原来企业(政府)与职工的关系,转变为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港澳台资的引进和个私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劳资结构在劳动关系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局部而言,一些地方职工的主体已经相对集中在非公企业。这些情况表明,劳资化格局已成趋势。与此同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给劳动关系带来了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

2、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投资者主导劳动关系,劳动者被支配地位趋重。劳资格局的形成,单从资产占有的角度上讲,投资者在劳动关系矛盾运动中的主导地位被确立,劳动者被支配地位趋重。首先,企业资产归投资者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由投资者说了算,职工在企业的劳动(工作)受投资者支配;其二,企业选择用工和分配形式自主,劳动者选择职业和报酬自由。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选择用工和分配形式空间较大,而劳动者选择就业和报酬的余地相对狭小,多数劳动者只能依附于企业;其三,企业违规行为还不能得到有效调控。

3、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主体利益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双方成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劳动关系的变革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计划经济时期,职工就业由国家计划分配,其利益由国家通过计划级别工资和再分配实现,企业与职工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劳资格局的形成,使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然而,投资者也好,劳动者也好,双方利益的实现都依赖于企业的发展与效益,因此,投资者与劳动者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必须相互依存,共担风险。

劳动关系的这些变化,是劳动关系的一次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决定了劳动关系在总体相对平稳的基础上要经历一次阵痛的过程,这种阵痛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劳动关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减退。

劳动关系劳资化趋势并不改变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们要从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研究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把握对策,推动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利益化趋势,这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劳动关系双方都从属于利益。投资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劳动者为获取最佳劳动报酬,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这也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劳动关系的利益化趋势,决定了劳动关系双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二是市场化趋势,这是劳动关系的市场属性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流向的自由度和空间扩大,双方都向低投入、高回报领域集聚。因此,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趋势,有利于促进资本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契约化趋势,这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决定的。劳动关系的优化组合,单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立法和契约形式来规范和调节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契约化趋势,必然推动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建设。

首先是加快培育发达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关系调节的杠杆作用。解决劳动关系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其根本出路在发展。为此,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特别要重视发展环境的研究和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建设和战略性研究,加快培育发达的劳动力市场,让资本和劳动的潜能竞相进发,各显其能,各得其所。

其次是加快劳动关系的立法进程,充分发挥法律对调节劳动关系的保证作用。必须加快制定和出台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如《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各地还应依据相关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或细则。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制定,要紧紧扣住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把规范和调节利益关系作为重点,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强化对投资者的行为规范和对劳动者的利益保护。同时还要强化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和执法的监督检查,建立良好的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制环境。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调研报告

4月17日,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发布我市第二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涉及全市200多家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调查内容涵盖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集体合同签订、休息休假落实等多个方面。

结合去年9月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发布的第一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我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较高,劳动关系稳定。

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制度健全

两次调研的371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办理了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在参与调查的职工中,96.1%的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96.1%的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94.7%的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95.1%的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93.8%的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90.8%的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

劳动报酬有保障

在参与两次调研的职工中,84.8%的职工工资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96.1%的职工未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在解决劳动纠纷、女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各县(市)区表现良好,其中解决劳动纠纷平均得分率达96.53%,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平均得分率达94.13%,这说明绝大部分企业都对此保持了高度的重视。

带薪休假落实不够

在两次调研的371家企业20783名职工中,55.4%的职工经常加班加点,近45.2%的职工认为单位加班没有征求职工意见或没有足额发放加班费,近33.7%的职工没有带薪年休假。

劳务派遣比例偏高

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在两次调研的371家企业20783名职工中,19.77%的职工是劳务派遣,是规定比例的近2倍。

市领导原文涛、王敬林等参加相关活动。

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情况,xx县对县电业局、微磁科技有限公司、永乐粮机有限责任公司、东风矿机(集团)有限公司、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栗子园乳业有限公司、云台山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云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大用有限公司、大华粮食机械厂等10家企业开展了抽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xx县工业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调查情况看:20xx年这10家企业的就业人数有3902人,在岗职工年均劳动报酬达10346元。签订合同的1735人,占就业人数的。其中:3年以上的合同工765人;1-3年的合同工630人(农民工210人);一年以内的合同工340人(农民工242人)。

技工总人数860人,占就业人数的。其中:高级技工62人(农民工3人);中级技工413人(农民工62人);初级技工385人(农民工340人);取得职业技术资格的49人。

技师总人数43人,占就业人数的。其中:高级技师6人;中级技师25人(农民工13人);初级技师12人(农民工1人)。

参加养老保险1236人(农民工10人),占就业人数的;参加医疗保险1426人(农民工200人),占就业人数的;参加工伤保险1367人(农民工105人),占就业人数的;均未参加生育保险。

职工教育经费实际支出万元,人均职工教育经费实际支出元。

1、农民合同工就业机率极低。从对这10家企业的调查看: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农民工没有一个,高级技师中也没有一个农民工;一年以内的农民合同工242人,占就业人数的;1-3年的农民合同工210人,占就业人数的。此外,职工教育经费实际支出万元,人均职工教育经费实际支出元,教育经费偏低。可见,因为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存在“二偏”现象(文化知识偏少,业务技能偏低),难以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

2、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据调查,我县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小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相当有限,存在很大的死角。中型企业签订合同的1557人,占中型企业职工数的。其中:3年以上的合同工765人;1-3年的合同工620人;一年以内的合同工172人。小型企业签订合同的178人,占小型企业职工数的。其中:一年以内的合同工168人,1-3年的合同工10人,没有3年以上的合同工。

签订劳动合同是对劳动双方权利义务的相互约束,为双方利益的取得提供相互保证。对职工而言,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力屏障。有的私营企业,临时招用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不办理任何合同手续,对职工稍不如意便随时“解聘”。分析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不尽人意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从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劳动合同签不签对个人关系不大。

二是经营者为了减少因签订合同后所应承担的各项支出,故意逃避可能出现的事故责任,不愿使合同成为被雇佣者手中的合法武器。

三是由于劳动力过剩,就业竞争加剧,一些经营者在招工中普遍把不签劳动合同作为录用的一个先决条件,有些从业者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只好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

四是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对不实行劳动合同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相对薄弱,无形中助长了这一现象的滋生蔓延。

3、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欠佳。从调查情况看:中型企业参加养老保险1185人,占中型就业人数的;参加医疗保险1385人,占中型就业人数的;参加工伤保险1285人,占中型就业人数的。小型企业参加养老保险51人,占小型就业人数的;参加医疗保险41人,占小型就业人数的;参加工伤保险82人,占型就业人数的。为职工投保并交纳保费,是企业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一种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小型企业只有少数人参加医保、养老、工伤保险,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部分保险但也还存在有拖欠保险金现象。

1、强化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政府主管部门要拿出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二偏”弱势群体就业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实用有效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自救自助能力。“与人钱物,何如送人一技。”要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引导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走自我脱贫之路。

2、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人事、劳动部门应该组织劳动保障培训班,引导职工学习和了解《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的就业权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合同的监察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建立法制经济的高度出发,对xx县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整合。要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的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工作,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使劳动合同管理机制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3、加大企业职工保险金收缴力度,确保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企业职工的保险金收缴,是维护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努力增加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提高社会保障的共济性,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促进保障基金的储备、保值和增值。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进一步改善xx县保险金的收支现状,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必要财力支持。要加大社会保障执法力度,推行政府和企业建立职工保险保障机制和防止拖欠的制约机制。

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xxx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十一五”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亿以上。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城市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等措施,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据国家xxx、农业部农研中心等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连续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特别是东部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农民工增长。据xxx的调查,2003年以来企业春季招用农民工的岗位年净增率保持在10-15%,2007年被调查企业中有近九成在春节后计划招用新员工,用工需求比春节前净增13%。

(三)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从业呈基本稳定态势。据xxx2007年初组织的调查,农民工在外就业时间增加,为平均每年个月。春节准备回家探亲的外地农民工中约80%的人打算节后继续回原企业工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电子电器、制衣制鞋和住宿餐饮业,这些行业占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超过1000元,增长率超过10%。调查显示,有81%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当年工资,有18%的农民工拿到了大部分工资,有1%左右的农民工没有拿到或只拿到少部分工资。

(四)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供求矛盾尖锐。从城镇来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所学专业与企业急需不能对接,以及到基层、民营企业就业的渠道不通畅。同时,在资源枯竭城市、库区等困难地区,以及一些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则存在着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多的问题。从农村来看,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存量和增量,存量大部分为中年劳动力,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增量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他们将是转移和输出的主要来源,也是新生代农民工。但同时,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xxx的调查,2006年春季企业用工需求中,基本得到满足的比重依次为环渤海地区71%、长江三角洲地区66%、中西部地区65%、珠江三角洲地区55%、闽东南地区50%。从企业(行业)看,招不到农民工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较低的企业(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从用工需求对象看,不能满足的主要集中于年轻工人(特别是女工)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操作工。在调查企业招不到或招不满农民工的原因中,有30%的企业认为“农民工不少,但符合工作要求的不多”;24%的企业认为“工资偏低”。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

对部分地区就业难问题,过去已做过许多分析。这里主要对部分地区“招工难”,特别是农民工短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供求结构不平衡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的基础原因。

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地区性变化。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城乡就业收入的差距能够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外出就业。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批加工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少农村劳动者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而不是出外打工。

二是对劳动力年龄和性别的需求与供给出现差距。企业用人需求中,18-34岁年龄组劳动力始终供不应求。xxx2007年初的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25岁之间,近三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26—35岁之间。在性别方面,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一直高于男性。而在外出劳动者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女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是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存在差距。xxx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农民工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

(二)劳动力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加重了结构性失衡。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市,信息的发布渠道有限,对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引导性较差。农村劳动力获得外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是亲朋好友,这些信息零散且不及时,导致供求难以对接和流动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