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中秋节小记者采访稿 小记者植树节采访活动方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2 12:01:03 作者:LZ文人 最新中秋节小记者采访稿 小记者植树节采访活动方案(实用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要素,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参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个人简历,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记者植树节采访活动方案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临近,我们的小记者又要出动了,下面本站小编跟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小记者植树节采访活动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市小记者协会将与明阳天下植树基地合作,共同组织小记者开展植树节采访活动,了解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的相关政策与知识,以及园林工作人员美化城市、美化生活的工作和故事。具体方案如下:

一、采访咨询活动

时间:3月12日上午9点半

地点:明阳天下植树基地

参与小记者:*中学20名小记者(带好小记者证、笔、笔记本、照相机等)

采访内容:(采访时选择好的角度,大胆采访,及时写采访稿)

1、通过现场观察,采访植树节咨询活动现场场景;

2、采访园林工作人员,了解近年来我市城市绿化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3、采访咨询人员,采访家庭绿化以及养花种草的相关知识;

4、采访现场咨询市民,了解他们关心哪些绿化问题,

二活动安排:

1、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达活动现场,并由老师带队组织。

2、园林局安排人员接待小记者,协助开展采访活动。

3、小记者协会安排工作人员,协调小记者采访活动。

三、报道安排

1、22日晚,小记者报道、图片的电子稿传送学校指导老师邮箱;

3、24日,晚报小记者周刊刊出植树节报道专版。

一、采访咨询活动

时间:3月12日上午9点半(可带好手机,结束后可叫父母来接)

地点:人民公园(注意安全,不认识的请父母送)

参与小记者:*中学20名小记者(带好小记者证、笔、笔记本、照相机等)

采访内容:(采访时选择好的角度,大胆采访,及时写采访稿)

1、通过现场观察,采访植树节咨询活动现场场景;

2、采访园林工作人员,了解近年来我市城市绿化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3、采访咨询人员,采访家庭绿化以及养花种草的相关知识;

4、采访现场咨询市民,了解他们关心哪些绿化问题,

规划方案

活动安排:

1、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达活动现场,并由老师带队组织。

带队老师:、电话:;

2、园林局安排人员接待小记者,协助开展采访活动。

联系人:城乡绿化综合处处长 谢星安,电话:

3、小记者协会安排工作人员,协调小记者采访活动。

工作人员:韩中寅;电话:

三、报道安排

1、13日晚,小记者报道、图片的电子稿传送学校指导老师邮箱;

刘老师邮箱地址:

其他稿件发小记者协会工作室:

3、16日,常州晚报小记者周刊刊出植树节报道专版。

参与人员:

七(1):荆恬、郑歆鹏;

七(2)殷韵、顾逸;

七(3):黄宇婕、沈晓玉;

七(4):陆旭娇、朱慧妍;

七(5)殷雯馨、郭娱吟;

七(6)谢谦、许家伟;

七(7)张佳媛、祝源 ;

七(8)何雨婷、孟天一 ;

七(11):王艺茹、徐艺超 ;

七(12)周珺、周一涵

小记者采访点评优选

我们通过精彩的游戏方式学到了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知识,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个环保小超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厦门。

最激动的时刻来临啦!在小杰哥哥的主持下,小博友们开始分享大蛋糕!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拆开蛋糕盒。瞧,蛋糕全身都是白色的奶油,中间铺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五彩缤纷,犹如一顶漂亮的水果皇冠。蛋糕边缘有一圈紫色蓝莓汁,还有一圈圆形的巧克力,有白色的,黑色的,让人不禁垂涎三尺。小博友们一窝蜂地涌到桌前,工作人员点燃蜡烛,大家闭上眼睛许愿后,开始分享美味的蛋糕啦!拿到蛋糕的小博友们,走到一旁津津有味地开始享用。还没拿到蛋糕的小博友们,焦急地踮起脚尖,生怕蛋糕分完了......

享用完蛋糕之后,我们几个小记者们开始准备采访。首先,我先采访一位志愿者姐姐。

“你好,我可以采访一下你吗?”我充满期待地问。

“可以!”姐姐微笑着说。

“你参加这次活动,有什么感受吗?”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次活动,虽然很累,但是又很开心,因为通过这次活动,既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又增长了我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大姐姐说。

“感谢您的细心解答!”我说道。

其他小记者们也提问了工作人员:“你们觉得这次活动好不好,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等诸多问题。

我们采访结束后,和小杰哥哥以及工作人员合了影,就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运动会小记者采访消息

这学期,我们班自发成立了一个“旋风”小****组。发起者是我和刘炳异,宗旨是把学校和各个班级发生的**、趣事及时写成文章告诉大家。真是万事开头难,采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我们“旋风”小****组很“穷”,是白手起家:摄像机是一个双面胶用完以后剩下的橡皮胶圈,照相机是一个买来的玩具照相机,话筒是一支圆筒形的彩色荧光笔,好在采访本还不错,绿色的封皮上印着白色帆船的图案,挺漂亮的。不久,采访组由刚成立时的两个人,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四个人。

我们的第一次采访就碰了钉子。当时学校正在举行春季运动会,我们采访小组为了及时把学校这一体育大事写成**,通过学校广播室宣传出去,就带着“采访设备”去了操场。开始,没人搭理我们,几个运动员都以为我们是闹着玩的,手一摆:“去去去,一伙小捣蛋鬼。”后来我们还差点被一名跳高的大哥哥“押送”到校长办公室去。采访体育老师,我们就更没有胆量了,只好逃之天天。第一次采访就这样一无所获,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我们缩小了采访范围,决定先采访班**蒋老师。蒋老师听了我们的采访用意和计划后,高兴地接受了采访,还夸我们这四个小**有胆量、有创意,并在班上表扬了我们这种敢于深入生活、体验社会的精神和做法。这次的采访稿件终于被学校广播室采用了,反响很好。

我们此后的几次采访接连取得了圆满成功。经过考验,我们的采访小组逐渐成长了,经验丰富了,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们的信心更足了,真希望我们的采访之路能够越走越远。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采访设备”能鸟枪换大炮就更好了!

二年级小记者采访稿

我是化州市第三小学四(8)班的梁茹彦。在20xx年1月,我非常荣幸加入了茂名日报社全媒体小记者团队,成为了一名小记者。

一路走来,茂名日报社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台。在郭记者、梁记者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写作热情,也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库。

在“信宜辣木游学”活动中,我们认识了辣木这种植物并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走访红色柑村,传承先烈遗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化州的革命故事和*新农村的发展速度,并深刻地感受到抗“疫”英雄的勇敢坚强,无畏牺牲的精神,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在小记者新闻写作辅导中,我们知道新闻稿的写作要素是“新鲜”。

我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亲子包粽子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虽然没获得奖,但那一次我很荣幸采访了高品味大酒店的梁总监,我很高兴自己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收获了勇气与自信。

从我加入小记者第一篇投稿发表开始,我心情非常激动,渐渐地,我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日渐浓厚,我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惊人的提高。现在,我的发稿量日渐增多,文章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扬。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特别是感谢日报社郭记者、梁记者带领我进行采访。他们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带领我一起成长!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梦想终会变成现实!也祝愿茂名日报社所有小记者们学业有成,我们的小记者站越办越好!

小记者采访与习作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一、怎样培养“新闻鼻”

有这样一段电视纪录片,不知道小记者们看过没有?

海关警察得到消息,一个身上携带毒品的罪犯要混在人群里,要通过海关。但是,这个罪犯隐藏在哪里呢?怎样在人山人海中及时准确地把他抓到呢?于是,海关警察立刻带上警犬赶到了海关。

一到海关,警犬便翘起鼻子,使劲地闻起来。他不停地闻,不停地搜索,在排除一个又一个过关的行人之后,终于在一个可以的男人面前停住了。警察立即上前搜查,结果在罪犯身上最隐藏的地方搜出了四包海洛因。走私毒品案当即告破。

这个案件的告破,应当归功于警犬。警犬为什么能够破案呢?因为它有一只灵敏的鼻子。

哦,它原来是一种本领。这种本领就是新闻记者对新闻的敏锐嗅觉,也叫“新闻敏感性”。所以,“新闻鼻”就是“新闻敏感性”。

好啦,下面我来举两个例子,大家就能知道什么是“新闻鼻”了。第一个例子。

1964年10月15日,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这一消息,前苏联的通讯社塔斯社是在第二天的晚上8点30分公布的。在此之前,绝对保密。但是,法国的记者却早在当天下午6点55分的第一时间就报道了这个消息,比前苏联的通讯社早了25小时35分钟。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一个外国记者怎么能比当事国的通讯社还提早发出消息呢?他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呢?原来,15日之前,这位法国记者就听说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有可能发生变化,他就十分警觉。15日这天,他发现一天之内,在前苏联接连发生了三个重大的“异常现象”:一个是赫鲁晓夫没有出席他必须出席的记者招待会;一个是在当天出版的前苏联执政党的党报《真理报》上赫鲁晓夫的名字不见了;另一个是当天必定要出版的前苏联执政党的机关报《消息报》竟然没有出报。这位法国记者敏锐地嗅到了这些变动,根据这些异常的现象,他断定:赫鲁晓夫出了大事情。

我们说,这位法国记者具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性”,他具有一只十分称职的“新闻鼻”。第二个例子。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发现剧场的没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场演出,因故取消。这位记者便空手而归,归家睡觉去了。半夜,睡梦中他突然接到总编辑的电话。电话里,总编辑对他大吼:“你是怎么搞的!你采访的女演员的消息在哪里?你快起来看看,人家的报纸都登出了消息啦:女演员自杀了!”

同样是一块牌子,上面写的同样是“因故取消”,《纽约时报》的记者没有嗅出什么新闻,而别家报社的记者却嗅到了“女演员自杀”的爆炸性新闻。

我们说,《纽约时报》这位记者没有“新闻敏感性”,他不具备“新闻鼻”;而别家报社的记者有“新闻敏感性”,具备“新闻鼻”。

二、怎样寻找新闻线索

噢,还是让我们来举两个例子说明吧。第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到农村采访,在一个村子里偶尔听到了一句话:“刘永家挖地挖出个瓦罐罐。”

“挖地挖出个瓦罐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到了刘永家。刘永原来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从他那里了解到,瓦罐罐是他帮助爸爸挖地时挖出来的。开始,爸爸一位这个瓦罐罐是个普通的泥罐子,没什么用,就拿回家放在了院子里。后来,村子里有人说这可能是件文物,是件值钱的宝贝啊!于是,爸爸就做起了发财梦。他偷偷地找到了走私文物的人,想卖一个大价钱。这件事被刘永知道了,他听老师说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应当交给国家,不能私自出卖,就劝爸爸把瓦罐罐献给县博物馆。可是,爸爸不作声,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一天,爸爸趁着天色未良,把瓦罐罐装进竹篓,背起来就悄悄出了村。刘永发现后,知道爸爸要去卖文物了,就立刻追上去。经过一番说理,终于说服了爸爸。父子两人高高兴兴地把瓦罐罐送到了博物馆。博物馆登报表扬了父子俩。

根据这些事实,我写了一篇新闻《保护国家文物的好孩子》,登在了报纸上。

我的这篇新闻,是怎样发现的呢?就是听了“刘永家挖地挖出个瓦罐罐”这句话发现的。那么,这句话就是这篇新闻的“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顺藤摸瓜,就能写出新闻来。

第二个例子。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位小记者张一弛,在与同学聊天的时候,听说王允同学的大姑妈要从台湾回来探亲。那时候,海峡两岸相互往来刚刚开始。张一弛想:分离了40多年的亲人得以相聚,这里一定有好新闻。他立即找到了王允,问清楚大姑妈到来的时间。在大姑妈到达王允家的当时,张一弛及时赶到了王允家,举起相机,拍下了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时的热烈场面,充分表现了海峡两岸同胞渴望统一的迫切愿望。这样的照片在当时十分难得,所以很快就被报社采用了。

张一弛的这张照片新闻是怎样得到的呢?就是来自聊天中“大姑妈要从台湾回来探亲”这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张照片新闻的“新闻线索”。有了这条线索,接着追下去,就能发现好新闻。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来回答什么是“新闻线索”这个问题了。可以这样回答:新闻线索就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请小记者们记住:新闻线索是一种“初步显露”。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打两个比喻。

有人在山里偶尔发现了一块铁矿石,于是在这个位置挖下去,结果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初步显露”,就是铁矿的线索。

有人在大街上偶尔闻到了一缕酒香,他追寻着酒香走下去,结果在一个深深陶小巷子里发现了一家酒厂。这缕“酒香”就是这家酒厂的“初步显露”,就是酒厂的线索。

可见,要发现铁矿,首先要找到那块“铁矿石”;要找到酒厂,首先要闻到那缕“酒香”。同样,要采访到好新闻,首先就要找到“新闻线索”。

怎样发现“新闻线索”呢?

那么,怎样通过眼睛和耳朵发现新闻线索呢? 方法一 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

北京有一位小记者张帅。有一天,他接到学校大队辅导员的通知,请他去参加区里的“优秀少先队员表彰大会”。他想,既然是优秀队员表彰大会,那么这些优秀队员每一个人一定都会有生动的故事,一定能写出很好的人物报道来。于是,他决定抓住运个机会做一次采访。

“优秀少先队员表彰大会”召开那天,张帅早早来到会场,他找到大会的主持者,索要了每一位受表彰的队员的事迹材料。这些材料中,有一位队员名叫景达。景达是个助人为乐的“热心肠”,他的事迹十分感人。班里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一碰到作业中不会做的问题就去找景达,他不仅做到热情回答,还能根据每个人在学习上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知道,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景达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细致呢?原来,他为了帮助这几个成绩较差的同学,私下为每一个人做了一个“学习小档案”,记录了每一个人知识缺陷的情况和进步的情况。这样一指导起来,就能做到“治标又治本”。还有,班里每天总有个别同学忘记带圆珠笔,每当这时,景达都会举手站起来,拿出圆珠笔借给同学,解决同学的燃眉之急。为什么能这样?原来他事前准备了好几支圆珠笔,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以备有同学临时忘记带笔的时候借给他。不过,他借笔却不惯同学的坏毛病,借完后,他总要在课后对那个同学说一句:“下一次可不能忘带哦!”还有,同学们想借书,都愿意去找景达;鞋带断了,愿意去找景达;甚至两人打架,也愿意去找景达帮助解决„„小记者张帅越看越感动,表彰大会一结束,便专门采访了景达。事后,他借用“有困难找警察”这句社会上流行的话,写了一篇人物报道《有困难找景达》,受到了好评。

好了,小记者们,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张帅的这次报道,线索是哪里来的呢?就是他从“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中得来的。生活中,重大事情的预告是经常有的。比如,学校要召开什么大会,比如某某节日,大队要举办什么活动,比如社会上要有什么展览,等等,这里面都有新闻线索。小记者们可要多多注意听和看哟!

方法二 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再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

有一天,小记者李欣听到两个同学在一起议论。一个说:“哎,你听说了吗?五(1)班的王超昨天晚上被派出所叫去了。”另一个说:“没听说啊!还有这事呀!”这两句议论,立刻引起了小记者李欣的注意。她想:这两句话后面一定有新闻。于是,她顺着这两句议论追下去,找到知道这件事的同学,找到了派出所,又找到了王超本人。经过一番采访,原来是王超检举了一个偷窃居民楼内消防器材的盗窃分子,为社会治安做了一件大好事。事后,李欣写了一篇很好的新闻报道《他走进了派出所》。

第二个例子。

一天,小记者赵童童听到一个同学大声喊:“嘿,六(1)班的‘小偷公司’破产了!”他立刻警觉起来:什么“小偷公司”?怎么“破产”了?于是,他就紧追不放进行采访,结果了解到是这么回事:六(1)班里有几个同学凑在一起摆阔气,常常到餐馆里吃喝,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开始跟家长要钱,慢慢发展到偷偷拿家里的钱,被大家称为“小偷公司”。后来,班里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活动。活动中,这几个同学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彻底改掉了坏毛病。小记者赵童童根据采访,写出了一篇很动人的报道《“小偷公司”破产了》。

在以上的两个例子中,《他走进了派出所》的新闻线索是哪里来的? 《“小偷公司”破产了》的新闻线索是哪里来的?它们都是来自“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

可见,能够引起人们议论的事情,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事情,同时又是尚未被大家完全了解的事情,那么这种议论中一定会有新闻线索。

方法三 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这是怎么回事?

还是让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吧。

有位小记者叫周宁。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宋强上课迟到了,进教室时,只见他裤子上撕了一个口子,脸上也划了一道伤痕。这个现象立刻引起了周宁的注意。他想:宋强是从来不迟到,也从来不打闹的,今天这是怎么啦?宋强今天这种变化,背后一定有文章。课后他仔细了解,原来,上学的路上,一位老爷爷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没有井盖的管道井里,宋强立即跳下去把老爷爷救了上来,自己被剐破了裤子和脸。周宁很快写了一篇报道《他为什么迟到?》,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俗话说,事出有因。事物发生了变化,表明它有了新的发展,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发展过程。留心这种变化,就能发现新闻线索。好了。“怎样发现新闻线索”,就讲到这里啦。

三、判断新闻价值的五条标准

“啊!有了新闻线索,快快采访去吧!”看,有的小记者高兴得跳起来了。

发现新闻线索,就可以马上去采访了吗?

不,先别着急。发现新闻线索后,要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这条新闻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再去采访,没有新闻价值,则不要 去采访,否则就是无效劳动。

“怎样才能看出有没有新闻价值呀?”看,这位小记者又发愁了。别发愁,我来告诉你:怎样判断新闻价值。

判断新闻价值,有五条标准: 标准一 正确

正确,就是这条新闻线索的内容在思想上是正确的。或者说,它对读者是有益的。

新闻的功能,是影响舆论。少年读者模仿力很强,读了新闻便会照着新闻中的言和行去行动。新闻的思想正确了,就能引导读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产生积极的新闻效应。如果新闻的思想错了,就会把读者引向错误的方向,产生消极的后果。

比如,新闻的内容讲的是一位少年帮助残疾人克服生活困难的事迹,就会引导公众都来关心社会上的困难者,产生人文关怀的积极效果。如果新闻的内容讲的是一位少年,在自己并不会游泳的情况下,贸然跳下河水抢救落水儿童,就会误导少年儿童片面理解“舍己救人”,只讲勇敢,不讲机智,导致众多少年儿童做无谓牺牲。

思想正确,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看新闻的实质意义对读者有无益处。

标准二 重要

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就需要了解信息,需要新闻。但是,每天涌入人们耳朵和眼睛的信息是大量的。人们并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信息,而只需要了解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对信息做出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呢?当然是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例如,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关于教育的重大政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代表新思想、新观念的人和事;具有启发意义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等,都是重要的。而那些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就是不能选择的。

标淮三 及时

新闻是明日的历史,历史是昨日的新闻。这就要求新闻必须做到及时。就是要看看这条新闻是不是最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如果这条新闻线索很有意义,但是它已经是一年以前或一个月以前发生的,那么它就不再是新闻了,也就失去了报道的意义。

新闻是易碎品,特别讲究时效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及时性就没有新闻。

标准四 新意

新意是什么?新意是指已知事物或现象的新的组合、新的发展。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其中有些方面的内容是人们已经知晓的,但还有很多信息却包含着人们尚不知晓的或不确切知晓的内容。新意,就是要挖掘那些人们尚不知晓或不确切知晓的内容。

比如,有位小记者写过一篇报道《有多少课桌椅不合格?》,内容是反映六年级的学生还在使用一年级时使用的课桌椅的问题。过去,人们也关心课桌椅问题,但大都是关心课桌椅破烂的问题。这篇报道写出了“人在长高,桌椅却不长”的问题,这就发现了新意。

标准五 接近

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新闻价值有重要影响。与读者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指的是什么呢?一是地理距离;二是心理距离。

写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新闻,就能够使地理距离缩短。写大家特别关心的新闻,就能使心理距离缩短。有一位小记者写过一篇报道《当我们被朋友“出卖”》,一下子抓住许多同学的兴奋点,拉近了同他们的心理距离。

怎么样?小记者们,这回知道什么样的新闻线索具有新闻价值了吧?希望你们寻找更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

有新闻价值了吧?希望你们荨找更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

第二课 采访前应做哪些准备

哦,有的同学说可以。理由是:新闻就是要快嘛,不马上去,不就错过时机了吗?说得有道理。

哦,还有的同学说不可以,理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做好充分准备,怎么能采访得好呢?说得也有道理。

叫我说呀,应当把两种意见结合起来,就是既要快,又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要在纸面上做好充分准备;在时间急迫的情况下,来不及在纸面上做准备,也要在脑子里做必要的准备。总之,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是肯定的。

那么,采访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了解背景材料

有小记者问,什么是背景材料呀?

背景材料,是指这个新闻事件大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新闻中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

举例来说吧。

有一天,报社编辑部收到一封小读者来信。信的内容是7个少先队员告校长的状,说“六一”儿童节这天,校长不为队员们组织活动,反而让全校同学搞了一天卫生,他们很有意见。信的末尾,签了7个人的名字,还摁了7个小手印。

记者们一看,这可是上个很好的新闻线索呀!便决定做一次认真的采访。

采访前奏做哪些准备呢?记者首先想到了要了解背景材料。于是立即给这所学校的上级团委打电话了解情况。经过一番了解,情况是这样的:这所学校“六一”儿童节这天的确没有为队员们组织活动;有意见的不仅是这7个队员,全校的少先队员意见都很大;这位校长的决定并不是有意识地剥夺队员们活动的权利,而是有一定原因的,他过去一直挺重视少先队活动;这件事后来又有了新的进展„„ 了解了这些情况,记者心里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底数,知道该怎样制订采访计划了。最后,记者根据采访,写了一篇特别生动的报道,文章发表后,深受小读者欢迎。

再来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在一次“全国少先队学科学、爱科学”表彰会上,有一个农村小学的养羊小组受到了表彰。我得知这个线索后,决定去采访。可是,除了知道有这么一个养羊小组之外,别的情况就知道得很少了。比如:这个养羊小组所在的农村的经济是不是发达?他们养羊的主要意义在哪里?养羊小组有什么主要事迹?共中主要人物有谁?等等。于是,我找到了表彰大会的组织单位了解情况。组织单位为我提供了这个养羊小组的事迹汇报材料,我看后了解到,这个养羊小组所处的农村以牧羊业为主要生计,经济十分落后;当地羊的品种低劣,产毛量低,质量差;养羊小组的主要事迹是进行科学实验,改良羊的品种;这其中还有一位很优秀的辅导老师„„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制订采访计划心里就有了底了。了解背景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找到重要的如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可以查阅寸有关材料,也可以上网查询同类资料,等等。

有的小记者可能会说:“新闻事件是什么,到了那里一采访不就知道了吗?还用了解什么背景材料呀!”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吧:“有备而来和无备而来,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学校冬季锻炼的新闻,由于事前没有了解背景材料,就盲目地去了。到了那里,也不知道找什么人,问了几个问题也问不到点子上,对方应付两句话就没词儿了,结果我只好拍了几张表现学生们冬季锻炼场面的照片就回来了。

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一开始就没有认真了解背景材料。

还有一次,我去一所学校采访某中队集体关怀患癌症小伙伴的事迹。采访前,我看了许多介绍这个中队的材料,这其中有患病小伙伴的情况、中队集体的情况、辅导员老师的情况、学生家长的情况等等,这些我都有了大概的了解。采访中,我能提出许多问题,引领着采访一步一步进行。

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事前了解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那么,怎样制订采访计划呢?

哦,还是举例来说吧。

还举上面说的那7个小手印的事情吧。记者在前去采访之前,制订了一个比较周密的采访计划。这个计划是这样的:

“7个小手印”新闻采访计划

1、来访时间:2001年7月10~13日。

2、采访地点:山东省×县×小学。

3、采访对象:a、摁手印的7个同学; b、执笔写“告状信”的同学; c、7个同学所在中队辅导(班主任); d、大队辅导员; e、校长; f、家长。

4、收集材料:照片、相关的笔记。

5、新闻主题预测:可能是“尊重儿童正当权益”。

6、意外情况:事情可能比收到“告状信”时有了新的变化,应根据情况改变采访计划。

7、准备采访工具:采访本、照相机、签名用的笔和白纸等。看,这就是一个“采访计划”。

可能有的小记者会说:“噢,这就是采访计划呀,那我也会制订。”那可是太好了。不过,如果不是照猫画虎,而是能说出制订采访计划的几点要求,那就更好了。

什么是制订采访计划的要求呢?应当这么说:要确定采访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收集资料、现场拍照、预测主题、预料变化等。

前边已经讲过,如果采访前的准备时间比较充裕,采访计划应当制订得比较详尽一些,并且写在纸上;如果情况比较紧急,来不及详细制定,更没有时间写出来,那也要在脑子里把计划想一遍,有个“心里计划”。总之,制订采访计划这个过程是不能缺少的。

有的小记者可能会说:“啊呀,采访还要制订计划,这么麻烦哪!”是啊,不麻烦怎么能保证采访成功呢?还是那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嘛!

运动会小记者采访消息

大家好,我叫xx,是四年级27班的一名学生。以前的我性格内向、文静、并且胆子有点小。去年的这个时候,妈妈为了锻炼我,让我能多出去玩玩,便给我报名参加了长沙晚报的校园小**活动。

一年来,在晚报周老师的带领下,我兴高采烈地和同学们一起采访过许多地方。我去过南山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了解了牛奶的生产全过程;到过可口可乐公司,知道了世界上的饮料有多少种;参观过消防队,学习了许多的安全消防知识;采访过高考状元,她们的学习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去过望城铜官窑,清楚了陶艺的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了一些小工艺品;参观过炮兵连,看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设备;还采访了魔术大师高长松老师,他的魔术让我着迷。这些地方都是*时爸爸妈妈不能带我们去的,参加活动后**的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胆量变大了。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长沙晚报8楼会议室进行培训,老师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都不敢举手回答。虽然妈妈在旁边一次次地鼓励我,可我始终不敢举手,更不敢学着尝试去采访别的小**的家长。那一次的我令妈妈失望极了。现在的我就不同了,上个星期六同样在晚报8楼,我们去采访了魔术大师高长松老师,我毫不犹豫地一次次地将手高高地举起,可惜**机会有限没能叫到我。但妈妈开心地表扬了我说我进步了很多。听到妈**称赞我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的我很感谢长沙晚报的老师**了这个活动,也要感谢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名,第二年的活动马上又要开始了,真希望出去的采访的机会能更多一些。我会继续努力的!

——应聘小**的自我介绍

应聘小**的自我介绍

二年级小记者采访稿

记者是通过报道新闻时事,向公众发布信息的人。今年,我加入了丹阳日报小记者班的学习,要像真正的记者一样,了解新的信息和事件。到现在为止,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有了较多的采访内容。作为一名刚刚处于学习中的小记者,我理解到作为这个职业的快乐和困难。

当我到消防中队采访时,*叔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灭火“武器”,带领我们参观了训练基地。使我了解了许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兴趣。

当我在市民广场上采访时,一位大姐姐对我的询问非常配合,主动的回答了提出的问题,还对我想不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而且还表示非常有兴趣加入小记者班的学习,让我非常顺利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采访任务,同时体会到当小记者的快乐。

不过,作为小记者我也经常遇到困难,想要把一个问题了解清楚,就要从不同的方面询问问题,同时要了解不同人员的想法,遇到有些大人不配合,有几次我差点掉眼泪,不过想想完成采访任务后的自豪感,我忍住继续完成了任务。

通过小记者的学习我了解了干好什么都需要毅力和恒心,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二年级小记者采访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宣城市第四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周沁如。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是《小记者——我的梦想》。当上小记者,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成长的目标。

我想当小记者,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登上长城、黄山,跨过长江、黄河,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长城的雄伟、黄山的险峻、长江的秀丽和黄河的奔腾,让大家领略祖国的山河之壮,祖国的山河之美。

我想当小记者,走进落后的山区小学。踏上崎岖的山路,走进破旧的学校。虽然他们没有精美的玩具,没有明亮的教室,没有漂亮的桌椅,但我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那一行行痩小的足迹、一张张充满渴望的、朴实的笑脸,为他们带去新的知识和新的希望。

我想当小记者,走进欣欣向荣的新农村。走进幽静的树林,捧一捧甘甜的溪水;走进宽阔的田野,闻一闻沁人心脾的花香。我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整齐的楼房、笔直的水泥路,记录下金黄的稻海、翻滚的麦浪,让大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想当小记者,走进灾区,走进灾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刻骨铭心的画面,记录下灾区人民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带去祖国人民的问候和友谊。

我要当小记者,我要把友爱的手伸向每一个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带去帮助。让我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带着梦想,带着目标,在成长的道路上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