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早期教育开题报告(精选16篇)

时间:2023-12-26 17:07:59 作者:QJ墨客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研究论文顺利完成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而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

实用性:根据目前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

新颖性: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

可行性: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科学性: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

(4)开题论证。学校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可以请省、市专家作专项指导。

(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

(2)随机性选择课题。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

(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

开题报告

学号。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项目成员。

1.提出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对普通花坛的观察,发现普通花坛固定不动,缺乏观赏性。提出能否设计出动态花坛这一问题。

2.研究目的。

设计可变形缩放艺术花坛,让花坛可以缩放,将花盆放在架子上,增加观赏性,展现动态美。

3.探究意义。

将艺术与花坛有机结合,可变形,使该花坛功能多元化,通过缩放机构展现动态艺术,增加可观赏性。

“动态艺术”一词最早由弗兰克﹒马利纳(曾为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执行主任,nasa下属单位)提出,是一种将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该领域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索契冬奥会的五环就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最好体现。查克?霍伯曼(chuckhoberman)花了数年时间研制了一系列的变形艺术雕塑,塑造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既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就要求设计者对两方面都要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该方向门槛较高且人才匮乏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的创意。然而这个领域还有许多方向值得人们去开发,并且根据每个人对艺术的不同理解也会产生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缩放机构指自身具有大范围的空间变形能力的一类机构。机构空间变形可以是空间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外观几何形状的改变。因缩放机构易于存放、运输以及模块化,使其在太空和建筑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更因为很强的变形能力和变形时的美观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缩放折叠机构理论及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一般来说,缩放折叠机构的研究会从缩放单元开始,多个缩放单元的组合可以使简单的单元拓展成复杂的缩放体。单自由度的缩放折叠机构由于控制简单并且具有可靠的缩放变形,因而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缩放机构按照组成运动副可以分类为:纯转动副缩放折叠机构、纯移动副缩放折叠机构和其他缩放折叠机构。

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问题,如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针对体检业务是一项工作量烦重的业务。

从检前准备,检中检查,检后服务,每一过程都有大量工作要做,用人工操作既费时而且效率却又很低下;针对某些医院的体检系统供人们选择的较少,像安徽省立医院只提供几种体检套餐,然而某用户只是入职体检,只需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尿检、心电图、胸透五种,而选择套餐还要体检其他不相关的像身高、体重、脑电图等等,选择性较差,所以本系统提供可供选择的体检项目,方便用户;还有系统还可以进行网上体检项目查询,及各体检项目所在具体地点显示,方便用户体检而不用做每项体检前都要询问医生,提高了效率,节省用户时间。

本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b/s的体检管理软件,核心功能有体检档案的录入、体检报告的输出、体检档案的统计查询和对比分析。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体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体检档案的管理更加准确、全面、完美,能够明显地提高体检业务的竞争力。本系统还利用了目前web开发基于开源软件的潮流与趋势,本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对用户体检实现了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是体检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该系统采用myeclipse+sqlserver开发环境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用户、医生、体检项目的维护、查询和体检结果打印等功能。利用这些关键技术,具有简单易用的优点,克服了以往手工操作带来的缺点,保证了信息处理的即时化、准确化,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无纸化操作。系统并通过目前流行的struts构建mvc模式的框架及hibernate完成数据持久化,方便数据库操作。

1、struts技术——运用这个技术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mvc架构,它将模型层、控制层、与视图层合理地分开,能够更好地解决业务逻辑与视图层之间的耦合问题。

2、hibernate技术——这是目前较流行的一门实现底层持久化的方法。它目的是使编程完全地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去处理数据库中所读取的一条条记录,的解析将vo转变成pojo,这样一来每条被读取的记录就被封装成了普通的java对象,非常方便地进行操作。

系统组成:

关键问题:

1、理解struts和hibernate框架技术并能用于软件开发。

2、系统中的一些报表的设计及其怎样和数据库交互导出问题。

3、系统中各对象的权限设置与分配,用户,不同医生,以及管理员区分,对应不同的操作权限。

4、软件性能问题,考虑体检系统可能有大量的用户群,会有较大的访问量的特殊性,可能会有大量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该系统,可以考虑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硬盘和利用线程操作。

(遵照学校校历计算)。

第1周至第3周:对毕业论文背景调查及资料收集,并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我们生活的世界犹如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颜色词来形象地描绘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甚至运用颜色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也会不同,颜色词汇隐含着许多深层意思,暗示着不同种族对颜色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了解每种颜色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因此,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和我们汉语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各个民族的语言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却是相似的,比如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因此各个民族的学者们都会对这些现象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两种观点对中国颜色词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的颜色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1969年美国民族学家柏林(brentberlin)和语言学家凯恩(pualkay),考察了世界上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发表了《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一书,经研究表明,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有11个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这本论著在颜色词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都以此作为基础理论。比如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对这一论点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应该把基本颜色范畴看做一种弱普遍现象而不是强普遍现象。凯恩在之后的研究中也不断补充和更新这一论点,在1978年,凯恩和迈克丹尼尔两位学者合作发表文章,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序作出了调整,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其他颜色都是在这六种主要颜色的基础上复合、派生出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以“语言相对主义”(又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对颜色词进行研究。“语言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的。涉及到颜色词而言,赞同“语言相对主义”的人们认为光谱上的颜色并没有自然的分类,颜色词的语义编码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任意的,所以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并不存在共同的基本颜色范畴,如康克林、格里森这两位学者就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与柏林和凯恩认为的在各种语言中有基本颜色范畴的存在是相对的。

国内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独树一帜,但是对颜色词研究的切入点是相当丰富的,角度是多维的。目前,对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大致都是从颜色词翻译和文化对比的研究来展开的。

国内学者对颜色词的研究最初并不是去探讨颜色词的来源、范畴,而是比较关注颜色词的翻译以及中外颜色词的对比研究等方面,这方面的论述成果颇为丰富。如:肖金龙《中德语言颜色象征意义对比》,万昌盛《色彩的困惑:翻译札记》,欧光莲《试谈英语实物颜色词在翻译中的应用》,陈红《英语中含“颜色”词语的理解与翻译》,王育伦《俄汉语色彩词研究》,李兴华《有关颜色的词和短语的英汉翻译问题》,张社列《“颜”外之意》,王磊《英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张德福《翻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视角---以颜色词的翻译策略为例》等论文。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繁多。赵钰《英语颜色词种种》,苑逸飞、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吴玲英、黄文命《汉英语言中“红色”

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李庆祥《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蒋林《谈谈英汉语颜色词---红色的语用意义》,陶谦《浅谈英、汉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黎东良《德语和汉语的颜色词汇比较》,郭春燕《俄汉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潘章仙《漫谈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谭爱平《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比较》,李闻海《漫谈英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罗东梅《五色词及色彩象征意义的中英异同》,潘晓东《汉英颜色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探讨》等等。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及发展的迅速性,因此有关颜色词翻译和文化对比的研究一直是颜色词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更新。

1.课题研究的内容。

颜色词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丰富多彩的颜色词的中文及英文的内涵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颜色词的联想意义也将具有新的内涵。本篇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进行对比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随后,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本篇论文还将从翻译方法的角度对中英文颜色词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英汉颜色词的目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全文进行简要介绍。第一章介绍颜色、颜色词、基本颜色词的定义;国内外对颜色词的研究成果;分析文化和基本颜色词汇的关系。第二章是全文重点,详细分析中英文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绿、蓝、灰和紫)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第三章分析产生汉语和英语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不同的原因,以及怎样处理文化不同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说明本文的写作对解释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2.研究课题的方法。

从跨文化角度入手,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使颜色词的内涵不同。并以其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些留学生对颜色词的看法,举例说明汉语基本颜色词与英语基本颜色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预期目标。

使英语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中西方对颜色词内涵的不同,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1、利用图书馆、网络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与同学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向老师请教。

开题报告

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需要写开题报告,也就是报请上级批准的评审书,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总体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选题是开题报告的第一步,“题好一半文”。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幼儿园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一所小学的选题是“小学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属于教育科研的尖端领域,应该是教育部需要研究的课题,一所小学明显不能承受,无法完成研究任务,因此应重新选题,注重可操作性。选题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题要合乎时代要求。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尊重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当前的选题要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教师角色、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许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型课题值得我们去选择,去研究。二是选题要具有实践性。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必须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题要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校本研究的理念,把学校当成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把教室当作研究室,搞好教育科研具体实践。三是选题要有连续性。

(1)一所学校前后的主课题要连接。前一个主课题通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结题后,要以此为基础,向深一个层次或更广层次做研究,这样的研究十年、二十年下来,研究领域和对教育实践的推动就更系统、更有效。

(2)主课题与子课题要衔接。要紧紧围绕主课题研究目标来设计子课题,同时子课题与子课题之间前后左右要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本校教育科研体系。四是选题要有实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不能成为花拳绣腿,不能成为应付检查的花架子,要真正体现实用性。一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要实用,要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对具体工作有指导价值。二是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实用,要符合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之需要,不能成为空泛的不可操作的理论问题。

一个完整的开题报告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或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过程设计、课题研究方法设计、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等几个部分。在此,不一一陈述各个部分的写法,就主要的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个课题名称起得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一是课题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普通高中教与学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普通高中,研究问题是教与学品质提升,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二是课题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没有语法与逻辑错误,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三是课题名称要简洁。课题名称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近几年来,出于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的丰富性以及课题名称表达形式的创新,有些课题名称呈现了一些变式,如“分布式课程领导:一项合作与赋权的学校变革行动研究”课题名称中间使用冒号,“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教研范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与“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基于企业研修视角”两个课题名称中“基于xxx”或前置或后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同一研究领域”不等于“同一课题”,还包括同一研究领域内的不同课题。“现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在对“现状”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不是罗列。要聪明地借鉴而不是贬低他人成果,没必要将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对立”起来,也不要“表白”过度。要用“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成果的整理。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研究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缺陷,要是别的研究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具体地说,文献综述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包括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这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经典性不够,可以从简。二是随时整理。要随时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开题报告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随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三是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文献综述切忌把自己看过的文献一篇一篇地总结下来,一定要按照问题分类进行综合性叙述、分析与评论。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研究目标要指向课题所想解决的特定问题。研究目标的表达要概括化,体现一定的抽象度,能够整体把握。研究目标一般可从理论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维度,分别描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发展性结果状态。例如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确立的研究目标是“回顾反思学校百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性思考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维度和路径,确立优质特色发展诉求中文化承创的操作体系,推进我校管理、课程、教学、师生、环境的优质特色发展,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学术性示范高中。”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研究水平。研究目标不宜偏高或偏低。

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研究内容落实研究目标。课题有了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更具体、更明确,它是一项课题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内容忌面面俱到,忌工作话语,要紧紧围绕课题名称特别是核心概念从各个侧面进行思考和选择,以子课题名称加研究要点的形式表达,以体现研究个性和特色。例如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确立的研究内容(子课题)包括百年文脉回溯及其价值研究、优质特色发展的理解及其实现路径的理性思考、优质特色发展诉求中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研究、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研究、学校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的研究、“自能探究”教学文化的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自能发展”视域下的高中生社团建设研究等共计9项,每项子课题陈述研究要点,如子课题“‘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的研究”的研究要点是: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性思考、“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整体设计、基于创设物质情境的“晓庵天文馆”建设、以“晓庵天文研究所”为载体的天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炼“晓庵天文研究”的文化特质、评估“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对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意义。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幼儿园在研究内容设计与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二是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四是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只有在系统思维中认真、科学地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以及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一项课题研究的整体性的精心设计,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开题报告

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从it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桌面虚拟化技术将用户使用环境与系统运行环境拆分,不必同时在一个位置,即利于用户灵活使用,又便于it部门集中维护管理。桌面虚拟化技术在节约管理成本,降低设备功耗,倡导绿色计算、提高可管理性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经济技术优势。

桌面虚拟化是融合了服务器虚拟化,远程连接协议、瘦客户机等多种技术的系统,完整的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主要由4部分组成:服务器设施、虚拟化的桌面主机,连接代理和瘦客户机。

1、桌面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vdi概念最早由虚拟化厂商vmware提出,已经成为标准的技术术语。虽然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但是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强控制能力和可管理性,简化虚拟桌面的管理、调配和部署;还可以提供令用户备感亲切的桌面体验,用户能够通过viewmanager安全而方便地访问虚拟桌面,升级和修补工作都从单个控制台集中进行,因此可以有效地管理数百甚至数千个桌面,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起源于对分式系统时代,其目标是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多个进程,以便充分利用大型机上昂贵的计算资源。从广义上讲,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平台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等。平台虚拟化通过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machinemonitor,或称为hypervisor)隐藏特定计算平台的实际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抽象的、虚拟的硬件环境。vmm是一个位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层,运行在特权级,负责管理和隔离上层运行的多个虚拟机,并为这些虚拟机提供安全、独立的运行环境。每个虚拟硬件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称为客户操作系统(guestos),客户操作系统将通过vmm访问实际的物理资源。平台虚拟化技术按照实现方式可分为指令集虚拟化、硬件抽象级虚拟化,硬件辅助虚拟化、操作系统级虚拟化等。早期的平台虚拟化技术采用软件解决方案,为改善软件解决方案在性能方面的瓶颈,出现了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

借助vmwarevirtualinfrastructure软件的体系结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增强灵活性和加快响应速度来降低it成本。由vmware虚拟机搭建的vmware虚拟硬件平台构成了虚拟基础架构的基础。它创建了一个用软件实现的、可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统一硬件映像。

通过vmware软件,it组织能够虚拟化计算、存储和网络系统,并对这些系统进行集中管理。vmware产品提供的企业级虚拟机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和性能,并延长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从而降低提供企业服务的成本和复杂性。通过利用现有的技术,vmware软件降低了推广新应用程序的风险和平台成本。

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可以使用vmwarevirtualinfrastructure软件来提高it操作的效率、降低it操作的成本。通过让企业方便轻松地使用适当的it资产,可以改善企业绩效、提升竞争优势。使用vmware虚拟化软件,it组织能够查看、管理和快速部署整个企业的数据中心资源,it管理员则可以对业务需求做出即时响应。此项技术可用于解决一些业界最为复杂的it问题,包括实施生产服务器整合、提高业务连续性和优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l服务器整合-借助虚拟化技术,可在较少的服务器上运行多种工作负载并减少未来对物理服务器的需要,使难以管理的服务器数量剧增状况得到控制。

l业务连续性-使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变得更经济、更简单、更可靠,从而减少停机时间。

l开发和测试-通过在开发和测试中使用虚拟化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软件生命周期。

桌面可管理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桌面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以降低成本、减小风险,并提高桌面基础架构的灵活性。

当前,全球化、外包和更高的员工移动性分散了企业的各种流程,it系统的复杂性阻碍了业务灵活性和弹性,因此,对简化管理系统、降低成本的需求是桌面虚拟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此外,缩减it预算、提高信息安全性和服务水平都导致集中部署it的需求大幅提升,由此统一管理的呼声越发高涨。另外,通过桌面虚拟化可以在任何地点随时随地地进行工作,无论在家中或者在路上,并且应用pc、笔记本甚至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均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得用户自己的电脑桌面,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客户端,从而代表了全面的用户体验。

从技术角度,桌面虚拟化为企业带来的改观也是前所未有的。利用节能型的瘦客户端设备,企业可以降低硬件采购成本。利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将客户端的数据和应用全部存放在后台的数据中心,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于企业和最终用户来讲,客户端应用和数据的集中管理使得应用的维护和升级变得易如反掌,同时访问应用和数据的方式将变得更加简单而灵活。

通过桌面虚拟化,it部门可以将windows桌面作为一种按需服务提供给任何设备。企业能够灵活地向任何用户、任何设备交付任何类型的虚拟桌面,并在任何时间改变用户、设备与虚拟桌面的组合。这种灵活性使用户能够用自己选择的任何设备工作,自助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以及何时需要这些服务。同时,it部门获得了集中式管理和控制的所有好处,可以更加确保企业资源的安全,并显著地降低桌面管理成本。这种统一管理、成本优化、全面用户体验的特点也正代表着未来it发展的趋势。

当前,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各大it厂商已纷纷加入到桌面虚拟化的大军中来。其中,戴尔推出了增强型灵活计算解决方案,扩展了桌面虚拟化的应用范围,使用户能够专注于精细化应用管理和用户配置文件设定。而微软、思杰、vmware也纷纷推出了新一代的桌面虚拟化产品med-v、xendesktop、view4等。领先it厂商的一致推动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并具有足够支持者的it应用方向。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在it领域,从来都是it技术的发展方向引领用户的走向,技术如何发展,用户的it应用就如何发展。同时,任何旧技术的格局都会因为新技术的到来而被打破,无论是硬件的发展还是软件的发展,这一规律经历了几十年的验证,至今仍然适用。就像当年众多厂商主推服务器端虚拟化一样,客户端同样也会经历虚拟化的浪潮。如今,伴随着领先厂商的一致推动,这一浪潮已经向我们袭来,从这一方面来讲,人们有理由相信桌面虚拟化能有着更加广阔的未来。

开题报告

1: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休闲体育活动意识,利用湘西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地理环境结合现当前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来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

3: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

4: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

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

2:预期水平:预期水平能达向个湘西地区的休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达到的预期效益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

研究基础及主要措施。

(一):我是体育系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做事踏实,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动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就对休闲体育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访谈,给自己打下了坚强且牢固的理论性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文献资料基础:

[2]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0.20(1):13—16.

[3]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4)。

开题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用电器及办公用电设备的普及度越来越大,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加之随人们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使用到越来越多的方面去了。因而用到的电能分配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种电器在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引起火灾。据公安和消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火灾358起,其中电器火灾占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超负荷、短路、电弧等。事故的发生与家用电器的插座密切相关。因此,研制出当家用电器出现安全隐患之时能及时切断电源的智能插座至关重要。

现如今市场的绝大多数出插座都不具备任何智能功能,极少所谓的“智能插座”也只是具备定时通断功能,而无法对非正常状况进行监测与断电控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功能,并且性价比也不高。现有的插座已经不能适应各方面的需要,功能新颖的插座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为此,我们将研究一种新型智能插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作品属于计量型智能插座。插座功能类似于单相多功能电表。设计思想为设计以微功耗单片机89c51为信息处理核心配有按键和lcd显示屏的智能插座。插座具有累计电量、计算有功、温度检测、过载保护、定时通断、自动报警、状态提示等智能功能。

二、本设计课题的主要设计内容、预期设计结果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主要设计内容:电子智能插座硬件系统由状态检测模块、单片机系统模块、电源模块、硬件时钟模块等组成。其中状态检测模块包括三个部分:温度检测、电 压检测、电流检测。电子智能插座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主要有信号采 集和处理模块、键盘管理模块。lcd显示模块、定时模块和插座继电器动作控制 模块。电子智能插座的外形设计等。

各模块作简单介绍:

1、电源模块

因电路需要直流电压供应,一般晶管放大电路需要正负12v,单片机需要5v电压。因而需要设计电源从220v电压的家庭用电转化为直流电源供电路工作。主要需考虑的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功耗。初步考虑使用整流电桥电路或者阻容降压电路。

2、电压和电流检测模块

电压和电流的检测相对简单。电路分别如下图:其中电流的测量也可以用电流互感器测量。

3、温度检测模块

温度检测可选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或者直接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

4、ad转换及单片机模块

此部分电路主要实现对采集的电压、电流及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单片机对其计算处理从而能在lcd上显示数据,并且控制继电器通断以达到限制功率安全保护的功能。初步选用stc89c52单片机及其组成的电路。

5、软件模块

电压检测,并在lcd上显示检测结果。当单片机得到的温度信号、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超过一定的限度,单片机会立即通过蜂鸣器和lcd报警,并控制继电器切断负载回路。此外,若用户开启节能功能,当电流值小于某一规定值时,单片机将进入休眠模式节电。

预期设计结果:电子智能插座将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全面监控。这种插座具有累计电量、计算有功、温度检测、过载保护、定时通断、自动报警、状态提示等智 能功能。可用于空调、冰箱、及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监控,也可以作为教学用的 测量仪器。同时也适宜家庭,出租屋,办公室,实验室等环境使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子智能插座的各硬件模块及软件模块设计,及其外形设计。

开题报告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复式结构

实际上,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伞式结构一种模式。应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思有关阐析、推理及反驳等论证的实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可以灵活运用 复合型结构 。

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框架,其具体形式常见为图2-10所示。

学术论文常采用标题和序号,因为通过它们可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结构脉络清晰,且富有一种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

标题和序号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编号系统常采用:

一 (标题)

二 (小标题)

(次级小标题)

(1) (阐述事实小项)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与从事科研开发工作一样,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 引论 概论 问题背景 等作为标题,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

首先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等。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

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其次,还能反映出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内容,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与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关系密切。

方案论证

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完成文献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

论文主体

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化,研究型论文和技术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开题报告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成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视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认识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

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问题。

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在考前提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提高。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

高原训练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训练,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训练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高潮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

一、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

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nextpage)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前人对高原训练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认识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训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

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训练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训练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训练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

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1990。3: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xx。3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训练在1300m训练4周,用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训练。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训练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认为对高原的适应是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训练,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训练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训练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距离132km)交替训练;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距离22km)交替训练。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训练中。

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训练,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训练,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提高,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训练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阔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训练,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训练要给予密切的注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训练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训练,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训练,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训练;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训练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训练)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访谈法(调查法)

2。2。3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气候环境的比较。

3。1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气候环境

3。2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气候环境

3。2。1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气候环境

3。2。2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气候环境

3。3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的比较

3。3。1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的比较

3。3。2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的比较

3。3。3两地海拔差异、气候环境比较总结(nextpage)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xx—xx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4。1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4。1。1宁蒗县民族中学

4。1。2丽江市第一中学

4。2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4。2。1宁蒗县民族中学

4。2。2丽江市第一中学

4。3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归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6。1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训练的影响

6。2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6。3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6。4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

6。5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问题

6。6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训练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穿。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气候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气候等优势如何更好的提高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准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的基本情况。

2:归纳xx—xx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1。08。04—06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2。08。06—07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3。08。07—09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准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xx——xx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训练中出现和影响训练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注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xx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准确性。

可行性分析:训练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训练方法(高原训练)与考虑时间而制定训练计划。在短时间内提高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训练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问题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问题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生成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训练基地;将海拔差异训练影响体育考生成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xx。12。20—xx。01。30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xx。02。10—xx。03。01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xx。03。01—xx。03。15论文初稿的完成。

xx。03。15—xx。03。30对初稿进行修改、听取指导老师的相关建议。

xx。04。01—xx。04。20再次对初稿的修改。

xx。04。20—xx。05。25论文答辩准备。

预期结果:

结合宁蒗体育考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占据的有利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自己所了解到的训练方法、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的相关影响。还有下达次高原考试所注意的问题。提出本人的建议。希望对带训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早期教育见习报告范文

在这次见习中,我们主要是听优秀教师讲课,感受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在这次见习中,我是这样听课的:

(一)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提高教师技能的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是如何对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二)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教师的讲课后,自己要思考一下,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提高自己。

在家长都追求高分,高校的时候,学生的心理不容忽视。而为这个工作做的最多的就是班主任。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班级管理,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时刻要把责任喝爱心放在心中,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xxx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xxx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xxx爱xxx。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整个见习过程,我乐于参与,重在体会。吸取了诸多教师的精华,当然,在肯定此次见习的成绩与收获的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这也启示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应努力寻找机会多实践。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学会如何做得更到位、更专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将它与实践相结合。而这次见习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我会认真把握好以后这段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善于发现,立志将来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开题报告

年级(班):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6、参考文献: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8.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月**日

开题报告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的法治实践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成就,但是十年,使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都陷入了低谷。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也都走上了正轨,尤其是我国已经建成了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种形式合理性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争的过程中。首先,由于中国的法律体系是自上而下建构而成。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重点受到关注的是法律体系的逻辑合理性,而社会事实以及规则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法律规范要么因其与百姓的现实生活无关而被无视,要么因其与社会风俗、生活惯例不同而没有得到人们的自觉有效的遵守。其次,西方权利话语的力量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被人为放大,而传统的道德因素却被排斥在法院门外,导致了像《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秋菊那一类人的彷徨和无助,而原本为传统道德所不容的“恶人”却能逍遥法外。形式法治在法治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针对法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也是指导我国法学实践的基础理论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的改革进程已步入深水区,面对着快速发展和变化着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立法既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又能够保持法律的稳定性给百姓合理的预期;如何能够在司法实践中既排除了其它干扰,保持形式法治的纯洁性实现程序正义,而又不以牺牲传统道德、社会习俗为代价。面对诸多难题,笔者认为仅仅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对法律的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法社会学的实证调查、自然法学的价值研究等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才能摆脱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面临的困境。而作为分析实证主义的一种新的修正形式的制度法学在法学领域能很好的融合道德和事实,通过制度事实理论,能够综合的运用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社会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解释学的方法。因此,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如果能被我国法学理论界认真研究、借鉴和吸收,或许能很好的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除此之外,本人因在读书、上课,参加学术沙龙、读书会的过程中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带着深刻的问题意识认真阅读了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的《制度*》,并对制度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也广泛收集了一些有关制度*的材料。这也是选择本题的背景原因之一。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吸收西方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对法学展开解释学的、社会实证的研究,并把这几种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法学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对中国的法学理论界自觉的开启一个研究具有本土特色的法学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意义: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实现从人治向法治,传统之治向规则之治的转变,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挑战。而在向法治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现代精神与地方传统、法律的程序正义与国人的实质正义之间的关系则是问题的关键。而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坚持法律实证主义立场的同时,实现了道德、规则和事实三者之间的沟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1.2文献综述。

笔者在将近一年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针对本文的论题做了长时间的资料搜集工作,资料搜集的范围也广泛的涉及到了中外着作、网络期刊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仅就本人能力范围之内搜集到的资料而言,目前中外法学界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研究还相当的薄弱。而对于制度法学的理论,学界的普遍态度还是认为其是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我目前接触到的资料来看,有关制度法学的理论,以麦考密克本人的作品居多。而爱丁堡大学也曾专门针对麦考密克的制度法学理论召开过研讨会,会后还曾以一本书的形式发表了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不能得到这手宝贵资料,对于研究制度法学的理论来说实为憾事。

就国内发表过的有关制度法学理论的文章数量来看,也只有几篇,研究者较少。笔者收集到的制度法学的学术期刊论文共7篇,但是只有唐仲清的《对‘制度事实’的法哲学思考》、陈金钊的《法律事实的定位与制度性事实--评制度*》、温博的《事实与价值的调和--制度法学的方*》三篇期刊文章谈到了制度法学中的制度事实理论。其中发表在南京大学法学评论上的陈金钊的文章还专门谈到了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陈金钊教授把有关法律事实的学说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前提说,一类是对象说,还有一类是本体说。陈教授认为关于法律事实本体说的提出者就是制度法学的作者们,它认为,在这一意义上法律事实其实就是一种制度事实。同时,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他还明智的指出了我国法学理论在法律事实领域研究的薄弱现象。因为我国深受大陆法系的有关法律的制定、解释、适用技术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法学研究主要片面的强调对法律体系的逻辑结构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法律事实的研究。而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的理论无疑会增加中国法学研究的深度以及回应司法实践的能力。

在上述期刊文章中对制度法学的本体论和方*进行过全面的阐述的当属张文显所写的《超越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制度法理学的认识论方*和本体论》。文章指出,制度法学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实现对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的超越,其主要原因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法律本体论观,即把法律视为一种制度性事实,并在方*上对传统法学流派(主要指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社会学法学)的法学研究方法实现了突破和重组。其余几篇文章的内容大同小异,对制度法学的功过是非做了客观性的评价。而对制度法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实践理性”以及实践理性与制度事实的关系做出独到而深刻的探讨的是梁晓俭教授所着的《实践理性:一种方*意义上的探究》一文。在文中,作者精到的指出制度法学的作者们提出的关于“法律是一种制度事实”的理论体现了制度法学的作者们希望在法学的研究中结合分析法学和社会学法学的用心。法律作为一种制度事实,既有规则和规范在思想客体意义上的存在也有社会现实意义上的存在。因此,对法学的研究,要综合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证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制度事实的存在依靠的是规则对客观事件的解释,而法律规则的背后体现的必然是制定规则的立法者的意志和目的,体现了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所以要想知道规范具有何种性质,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理性行为的性质,而这里的理性行为便是实践理性。通过实践理性,制度法学把解释学的方法运用到了法学研究之中。最终实现了制度事实和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

除了上述所列的学术期刊之外,笔者目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关制度法学研究的专着性文章,此外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博士或者硕士论文中进行专门研究的也较少。在笔者搜集到的有限的资料中,山东大学的博士生杨建军在他的博士论文《论法律事实》中的第一章“法律事实的概念”里曾有一小节来专门讨论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的关系。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不同,制度事实是立法者为了实现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整,而经过理性的抽象所概括出来的事实。因此,制度事实是立法者通过对复杂的具体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抽象事实。所以当具体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法官就能依据法律规定的抽象事实对具体的纠纷做出裁决。一个法律规范一般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而他认为制度事实就相当于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而且他还认为,法官能够对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规定的疑难案件做出格式化的分类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制度事实不仅概括在法律规则之中而且它还概括在法律原则之中,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案情变化时,法官可以依据原则中的制度事实对案件进行格式化的裁决。而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完全不同,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事实。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能够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因此,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事实是一种立法角度上的事实,而法律事实是司法角度上的事实。

在笔者搜集到的有关制度法学研究的5篇硕士论文中,其中有三篇论文的作者是出自同一个学校,西南政法大学。他们分别是论文《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结合--制度法基本理论研究》的作者席琳,论文《制度法学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修正》的作者夏菲以及论文《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制度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作者徐海同。还有另外两篇,分别是华东政法大学的赵建兵写的《浅议麦考密克的制度法理论》和重庆大学贾哲写的《制度*创制规则问题研究》。总体上,这些论文把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对制度法学思想的梳理介绍方面,包括制度法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制度法学的内涵以及制度法学的理论价值等等,鲜有文章讨论过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对制度法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收集到的关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有限材料,认为各个学者大部分的讨论都是集中在有关制度法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哲学基础以及制度法学与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来源、特征,以及它是如何解决以往法学流派的困境从而成就了制度法学,及其对中国法治的建设意义等方面却鲜有论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便在于此。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上的开放性,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从改革开放至今,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便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在立法方面取得成绩,并没有掩盖司法现实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如反映法律与道德之争的“泸州*继承案”、反映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张力的“吴英集资案”、(虽然案例并不新颖,但是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的话,谁能保证日后就不再发生了呢?)以及法院遇到的一系列的执行难的问题等,这种种问题处处都在暗示着一种没有道德支撑的、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只依赖强力而存在的法律规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软弱无力。但是,我并不是在否认离开强力的法治是可行的。恰恰相反,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种建立在形式法治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强力。而我国在形式法治的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虽然可圈可点,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因为大量的不符合程序正义的案例已经发生而且正在发生。如最近改判的发生在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故意*、流氓罪一案,以及各种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问题。

我国目前的法治困境促使我不断的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坚持形式法治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实质法治的理想成分;如何能够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同时,也满足实质正义的要求;如何能够将国家颁布的法律转变为人们心中的法律?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那问题又出在哪?我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最终,在魏因贝格尔和麦考密克的《制度*》中找到了答案。

在西方,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理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形式法治的大厦不断的受到来自新自然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甚至是现实主义法学派的攻击。自然法学派以新自然法学的面貌重新出现,并再次强调法律的道德基础;经济法学派则更重视法律背后的成本收益分析;社会法学派注重对影响法律的社会现实因素的考察,甚至提出“活法”的理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强力挑战。它们的产生本身便说明了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旨在建立一种能够融合道德、法律、事实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应运而生,并很好的满足了实践的需求。

而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进行很好的结合,并处理好形式法治理念与百姓心中传统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的矛盾。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而这一情形又与制度法学在西方产生的历史背景颇为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上的开放性特征,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察、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搜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收集到的文献认真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

1.4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旨在通过对制度法学制度事实理论的解读,指出制度事实对制度法学的本体论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制度法*用制度事实理论实现的对以往法学流派瓶颈的突破。最后论述了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制度事实范畴研究;第三部分是制度事实对法律本体论的贡献;第四部分是制度事实对于法学方*的贡献;第五部分是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1.5创新点。

本文写作的创新之处是,笔者从制度事实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脉络两个方面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范畴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度事实是制度法学的核心概念,为制度法学提出新的法律本体论观点以及综合运用分析的、实证的和解释学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度法学通过制度事实的理论得以将价值、规范、事实的因素融合进法律的概念之中,实现了对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的超越和突破。同时也揭示出了法律的制度事实理论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早期教育见习报告范文

时光飞速,实习的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回头看看这几个月,有开心、有难过、有辛酸,但最多的还是自己对于工作、对于社会的不同看法。2019年1月1日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来到了某某某某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这次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教师逐步走向了解幼儿的教师。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年期间我明白了实习的目的。

1.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学校的四年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架起楼阁,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地基,而我的坚实地基则是教育实习所积累的经验。

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我要带给幼儿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教会他书本上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95%的习惯养成是在5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3.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多少美丽的光环,但它很重,因为她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一个小型班也有十七八个幼儿,面对这么多的幼儿,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编写了“成长档案”,老师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

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幼儿园似乎并不怎么行得通,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

5.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

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

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

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成。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

1.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

2.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有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

3.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我认为这次幼儿园实习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工作的概念有了了解,同时对今后要做的工作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时的快乐。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在这一年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在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着带课老师给孩子门上课,我认真的学习她的上课方式和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毕竟试教和正式的时候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听课了之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还是如我想象中一样,乱成一团,根本不听我讲课,后来我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

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很忙碌,但感觉到很充实。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要做个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学生在和你闹在一起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幼师还是很好当的,只要你用正心态去对待。

就在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里,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是见证我这样一个全新的成长。使我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头也不回的流逝掉,是的,谁都不愿意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也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每经历过一次,收获就多一些,成长也就又迈进一步。

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开题报告

全球每年因为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地震灾害的5倍,发生频率为各种灾害之首。火灾的危害性也极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类建筑人口密集、设备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云梯所能延伸到的极限也就100多米,况且大部分消防车云梯极限也就50米左右。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实施外部消防难度很大,所以必须依靠建筑物自身的消防系统来进行消防。除了建筑设计、材料运用、消防管理以外。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稳定性、即时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plc是建立在单片机上的电子产品,而单片机只是一种集成电路,两者没有直接的可比性。

(2).单片机能够构成各种系统,从小型到大型都可,plc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个特例。

(3).各个plc有相同的工作原理,类似的功能及指标,并有一定的互换性,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编程软件也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单片机应用系统则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功能各不相同,质量也相差很大,学习、使用和维护都有一定的困难。

直接使用单片机开发控制系统,对开发者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周期长成本高,对于一些稍微大点的系统需要反复做软件和硬件试验,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也需要一笔费用。一般从工程实际的角度选择单片机开发及plc开发的原则是:

(1).对于定制式工程这种重复性很小的工程,一般采用plc方案来进行开发。采用plc方案是快捷的途径,且成功率高,可靠性好,但单个控制器成本会较高。

(2).对于大批量产品,应当采用单片机进行开发,虽然研发过程较长,制作电路板需要一定的费用,但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降低开发费用。但需要大量的测试及有丰富经验的设计人员。

火灾报警控制器需要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对于机电控制是很好的选择。并能提高开发速度,节省成本。

plc的发展历程,可以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说起,自从推出取代普通继电器的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的发展。plc的功能也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并且随着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plc从最开始只能处理开关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多种功能。今天的plc已经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10多年,随着plc的价格不断下降,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plc在中国的应用增长飞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plc的需求仍然会高速增长。如前所述,通用plc应用专用设备时候就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嵌入式控制器,并且其比普通的嵌入式控制器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原来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但由于plc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已逐步转向使用plc作为嵌入式控制器。

plc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在没下载任何控制程序之前,其没有任何控制功能。它实际上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开发的控制平台,必须经过二次开发才可以达到目的。因为需要对其进行编程和调试。

用plc设计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好处有:

(一)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高可靠性是火灾报警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如某些公司的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有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二)部件配套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有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集成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可适用单个房间的控制、单个仓库的控制、整个大楼的控制等等。且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故可对火灾探测器产生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计算。

(四)系统总的设计、建造量小,维护较为方便,改造容易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使外部接线大为减少,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大缩短,维护也较为容易。

(五)plc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厘米的,重量也小于150克,功耗仅仅数瓦。由于体积小,所以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理想控制器。

通过做这次毕业论文掌握熟悉和了解消防问题和设计背景,并且了解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课题任务主要是:根据消防报警控制器需要安装的位置,选择合适的plc,火灾感应器,报警执行器、触摸屏等器件。并将其连接起来,集成为一个系统。在设计这个控制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集中消防报警等问题,为以后开发更高层次的功能留下接口。

本文将重点研究采集自探测器的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综合后得到相应的正确的结论。除了节点的数据处理外,还需要综合考虑集中报警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型,实现为软件。

本文将就设计出的报警控制系统绘制出电路图,准备购买实际的电子元件,并进行测试。

开题报告

经济发展的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使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日趋增大,如何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获利与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界一直在不断探讨的课题。

在信息高度发达、共享的后工业经济社会,企业要想依靠标新立异而树立长期行业屏蔽优势是很困难的。在产品无差异或者差异很小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成本领先,那它只要能使价格等于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可见,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运用、资源的全球性配置,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企业开始了对成本管理信息相关性的追求。 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abcm)与 成本企划 (target costing/cost design,tc/cd)等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崛起,标志着成本管理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以作业成本管理影响最为突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业不断涌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在部分制造业领域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在提供更准确成本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支持方面的乏力必将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从而优化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制造企业续竞争能力,以确保其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中的积极作用,成为理论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撰写此文的目的是针对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公司作业成本管理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成本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0kohlor)教授。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一based costing,以下简称abc)进行了讨论。科勒的作业成本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业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暴露了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不适应性问题。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以下简称abcm)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乔治、斯坦布斯(george stambus)教授的研究,1971年他在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一grand input一output accounting)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了 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投入产出系统 等相关范畴。此书被认为是理论上研究作业成本的第一部专著。他的另一著作《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一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明确将abc延展到了管理的高度。

詹姆斯、a、布林逊(n)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一书中讨论了理解作业会计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分析、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等。并阐述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之。这种规范化研究将作业成本法推进了一大步。

库柏和卡普兰教授在20xx年《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中指出,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作业成本系统和组织中的其他系统进行密集的信息交换,因此必须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成本系统才能胜任。而卡普兰教授则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

尽管期间也有怀疑的声音,但肯定作业成本法的积极意义并论证其在我国实行的可能成为了主流,我们可以透过下图看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受关注的程度。

进入新世纪,国内学者开始在系统梳理作业成本法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尝试将作业成本更多地应用到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同时也逐渐将作业成本法的观念纳入非制造企业管理中。

研究目的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过高会导致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产品市场萎缩、利润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不能继续生存,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应该十分重视成本管理,建立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也导致企业在作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鉴此,本文以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实证调研,对其作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