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05 16:52:55 作者:纸韵 最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几百几十加减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几百几十加减》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教学反思《《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教学反思》。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十加几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上,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由于学前教育的普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是不存在难度的。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就很清晰的设定为:根据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回顾我的本节课,课始,我组织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了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之后直接进入例题教学,列出一图四式,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之后组织练习。但一节课下来,我深刻察觉到:学生计算一点问题都没有,这部分计算大多数孩子是能熟练的。但学生始终无法以组成来说算理,每次都是我来引导学生说,对于算理学生问题较大。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禁反思我本节课的教学,我总觉得本节课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了跟没学无差异?问题出现在哪了?于是我上网寻找一些资料,希望能帮我找到我本节课的问题所在。

这样一句话让我突然感悟我的问题:《课标》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对了,本节课我只是一味的让学生看算式说算理,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何其的抽象!教学中,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关于抽象的数和算理的概念,可以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和算理。其实这还只是第一阶段,在组织相关巩固联系后,还应在课堂上做到让学生总结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规律,这样在动手操作后认真总结出算法,有利于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

十加几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十加几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现在的一年级真不好教!

上周六,朱校长带领我们几个老师去太仓实小参加活动时,浙江学军小学的汪培新校长也是这样的观点。

不少人,尤其是老一辈人认为,小孩学习数学就是学算术,狭隘地说,认为数学就是学习怎么计算。在城市里,幼儿园老师、爸爸妈妈、包括孩子们的爷爷奶奶,都迫不及待教孩子怎么做算术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感觉一年级数学难上加难的就是计算教学。

比如,今天学习整十数加几和相应减法时,全班几乎所有孩子会算出结果。但是,在说说怎么计算时,大家都有点焉焉了。一些孩子并不积极去说。其实也能理解孩子的状态,这么简单的4道算式,范老师非让我们绕着说呀说呀,孩子真不懂老师的`用意。问题总要积极去解决,采取调整的永远是我们这群服务者。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个内容,应该会调整如下:

1、前测,了解学情;纠错,明晰方法。

出示50题整十数加几和相应减法。孩子们算完后,同桌交换当场批改。批改后,把错题拿出来进行交流:哪里算错了。在纠错的过程中渐渐明晰,计算这类题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结果就是几十几。几十几里去掉几个十,结果就是几个一;去掉几个一,结果就是几个十。

2、练习,巩固算法;情境,感悟联想。

书本例题的情境图作为练习使用,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学生从中既巩固算法,又认识到,在计算整十数加几和相应减法时,还可以根据算式间联系进行联想,直接推算结果。

3、介绍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完成书本巩固练习。

这样调整,建立在孩子已有基础上。一开始的50题,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挑战性,产生的问题,又成为本节课的一个说算法的资源。书本例题促成孩子们认识到,当算式之间有联系时,可以联想直接推算。最后巩固练习。

几百几十加减教学反思

星期二的那天我上了《几百几十加减》这堂课。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我学会了很多:明白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问题,知道了这堂课的缺点在哪里,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下面我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因此,列出竖式笔算是学生较容易掌握的。本节课时,主要是解决计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减法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情境中,调动起兴趣,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光说光练计算,使得计算课也能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在小结的过程中再提问: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回忆,以及对计算时的.习惯培养。

本堂课最大的缺点练习的内容较少应该适当的在增加练习的内容更好的巩固知识,另外就是课堂的调节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在经后的教学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缺点也是需要加强很改进的。希望在以后不断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