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9 02:29:42 作者:ZS文王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内容与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对比,通过此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信息和价值。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你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童年的萧红,没受过多少爱,唯一只有大花园和祖父才是他童年时的避风港。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简述了自己童年生活,但整本书读起来你丝毫读不出童年生活那种活泼乐趣,读出来的只有淡淡的忧伤,有时候,你还可能被某个情节触动,流下眼泪。

但就是在这平凡的小城,却会让我感受到了大城市里没有的感受。

像自由。

作者萧红在它和祖文共同的大花园里,过得轻松自由,而花草树木全都活了。

共同的大花园里,过得轻松自由,而花草树木全都活了。

也只有这时候,气氛才欢悦了一点。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无比自由的。”

在这种轻松的家围里,让作者像只小鸟一样活蹦乱跳,尽情地释放小孩的天性。

可在大城市里,并没有过多的家卡能让小孩自由自在,而是像一个计算机一样计算出孩子该干啥,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玩,不能玩物表志;劳,也不能劳累过度,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一百字

著名作家茅盾曾评价这本书:“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说到这,你应该会知道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女作家萧红所写的“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呼兰河传》。它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清凉的人情小说,也是女作家萧红一曲哀而不伤的挽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住着女作家萧红,她从寒冷的冬天开始记录。也许,这段童年回忆对她的印象太深刻,至她长大了,还记得这段又伤心,又快乐的童年。

《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场景,事情都十分仔细。不说作者萧红的童年记忆全在上面,但我肯说,只要是记得的,只要是书上萧红写了的,都是十分详细的。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只有一个。”“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里面了。”“来了风,庙子上的铃子格棱格棱地响。王寡妇的破框子虽不会响,但也会东摇西摆地作着态。”这几句话看似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这几句话和文章里的其它话都有一个重要的手法,也是许多人丢了的手法,那就是贵在写实。很多人看见文章要求是“写一篇亲身经历的事”,就拿生活中的一件事,把它改改改。原本的事就被改成另一件事了。这样一来,就成了编,这样是可以,但是写文章还是讲究原汁原味的好。当然,加点辅料,也就是好词好句来画龙点睛,会让文章变得更有趣。

读着读着,我发现了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兼优点。

时间一去,就在也不复返了,直到人们长大了,年老了,才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或许也觉得童年时光宝贵,于是写了这本关于作者童年的散文《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后院里玩耍的情景和跟家人逛庙会,看团圆媳妇等温暖人心的事情。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像发现“宝藏”似的发现又小又黑的储存室的时候,瞧见了没有见过或是更好玩的东西,铜环、木刀、竹尺、观音粉。过了一段时间,作者萧红得到了一个小锯,她用它毁坏东西,椅子上锯一锯,炕沿上锯一锯,后来她把自己心爱的木刀也锯坏了。作者时时刻刻都把小锯带在身边,连吃饭的时候,也要用小锯锯馒头。

从这以后,祖父祖母常常说作者萧红,但她不听他们的话,仍然是该拿就拿,让祖母回忆起了很多往事。

童年,本该是快乐的,可是有些人总是悲观的心态去面对童年,面对生活,总是说自己“苦啊,真苦啊!一点儿自由都没有。”之类的话,这样怎能不苦呢?你能像人家萧红一样,把自己童年欢乐时光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吗?你能让别人知道你的童年心情悲伤或愉快吗?如果你不能,那么你没有资格喊苦!

我的外婆是一个很好的“隔代诉苦”的例子。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趁爸妈没注意,外婆又开始跟我诉苦了。谁知道她一说话,爸妈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柳亦馨啊,我跟你说,你看我们那个时候多苦啊!我在家里是最大的一个,太婆去山上砍柴、采茶叶,我一个人在家里带七八个小孩,太婆回来看我没照顾好他们,就打我嘞……”外婆后面说的话,我一句都没听进去,只是在刚才那会儿,外婆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我的鼻了尖儿,脸上露出带孩子的自豪和被打的悲伤神情。“你那什么时代现在什么时代了呀,真是的。”一旁的妈妈又出来帮我抱怨着,“不对不对,人的童年总有乐趣的嘛,你看人家萧红写了整整一本童年趣事呢!带孩子也得到了带孩子的方法和乐趣,挨打也受到了教训,所以童年不仅有乐趣,而且还有意义。”我一锤定音般的定下了结论,使爸妈都无话可说。

童年虽然过得很快,但是童年的趣事和深刻的道理总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一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样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向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杯具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正因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貌。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能够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法:请“云游”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述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我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我童年的愉悦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咱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好重蹈覆辙。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这本书里说了那里的冬天很冷,天空是灰色的,大地被冻裂了,整天飞着清雪。还说了这里卖麻花的人很多,虽然是冬天,但他们(卖麻花、卖豆腐的人们)还是坚持着卖。

一到黄昏,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去看河灯。这边的人还喜欢跳大神(一种迷信)。

萧红小时候很顽皮,每次祖父去除草,她也跟着去。然后把旁边的花一朵一朵摘下来,然后一朵一朵地插到祖父的草帽上。祖父浑然不知,还以为是那年春天雨水大呀,这棵玫瑰开得特别香,二里路也闻得到。回家后,那插满玫瑰花的草帽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可开心啦。

萧红虽然有时很顽皮,但有时也很懂事。

她的祖母死的时候,来了很多人。虽然萧红不关心祖母的事,但是她招待客人招待得很好。她把她的小哥哥带到花园里,一一把东西介绍给他,自己也不打扰其他人。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片有欢乐、也有悲伤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巜呼兰河传》这本书就像是著名的矛盾所说的: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他那触动心灵的优美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航。萧红生动详细地写出了每个事物的样子和举动,把孩子们和小动物写得机灵可爱,把火烧云写得浪漫迷人,把一切都描写得生动美好,仿佛自己就在这个快乐仙境里一般。在你无聊、忧虑、愁闷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就好像忘记了一切伤心。看见书里的`文字在跳动,心里的花朵也好像这样开放了,心弦也随即被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见一个活泼可爱的小萧红在活蹦乱跳,我也知道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一切,在那个时代的小孩子都很傻,特别天真!

这本书就像一场梦,有假有真,又浪漫又仙境。快翻开这本书吧!是你快乐的源头!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一百字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传读后感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人说书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桥……总而言之,书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三天不读书。

我认为的好书是能够让人们懂得道理的,是能让人们学到知识的,是一看就能让人沉迷的。如:《骑鹅旅行记》、《狼王梦》、《草房子》、《呼兰河传》……而最让我动心的就是这本《呼兰河传》了。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张乃莹(萧红)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往事、与邻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朴素的笔调,真实而动人的向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的社会生活。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传统意识对人们的束搏和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这本书共七大章,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城的风景和风俗,后三章描写了三个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歪嘴子这个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十分贫苦,即使他遭受着人们的唾弃和讽刺,他的生活态度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无论别人怎么骂你、说你都不要去理会,和往常一样生活,才能坚强的活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使我迷恋,如果你们想看一看作者的家乡的风景和习俗,就去买来读一读吧!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假期又到了,我和母亲一起去买了《呼兰河传》。

本文共分为七章,分别讲述了东二道上的大泥坑子;人们跳大神、放河灯、演戏谢神;我和祖父的幸福生活;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和冯歪嘴子的艰辛生活。

可是这几件小事却反映出许多事情:小城中的人们精神麻木;跳大神等写出了人们轻视做人的权利而信奉鬼神的混沌可笑;小团圆媳妇的惨死过程中人们的麻木不仁,竟带有几分观赏的愉快;从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的大胆结合人们对这个"出格"人物的敌视和嘲弄。

但从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艰辛生活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并没有停留在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上,而是对人们的揭露和评击。

我从中感到了,萧红从在呼兰河小城中发生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呼兰河虽然小,但趣事多多,虽然她也有不幸的事。但从第三章的描写中,写出了她的顽皮,和祖父对她的喜爱。从而让人感到温暖。

呼兰河令人向往,萧红也不例外,她以书的形式,回忆儿时的幸福时光。

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呼兰河,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童年开始的地方。那里有童真,有快乐,也有迷信和愚蠢,还有坚强。

童真。

对于萧红来说,童真也许就是把家里的箱子翻了一个遍,就像淘宝一样,充满了乐趣!有时跑到戏台子旁边听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戏,但心却不在戏上,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玩耍,或在旁边的小商贩那里买咚咚作响的拨浪鼓。

快乐。

当萧红把花环放在她祖父的头上,萧红就会很快乐,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会失落。心里依然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童真,童真来自于纯洁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过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结果有一些人就趁机赚钱,欺骗了无辜的老百姓。比如说:书里的一个胡家的团圆媳妇,长了病。我感觉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团圆媳妇却被那些跳大神的、还有自称云游真人的给折磨坏了。还花了许多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钱”。要是当时人们早一些摆脱这些想法,该多好啊!

愚蠢。

书中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积起来,过路的车和家禽都会掉进去,人们想了无数办法,比如:拆墙、种树,然而却没有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填坑,那些古怪办法也没有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坚强。

坚强是最美的事情。在书里的磨官冯歪嘴子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但要养两个孩子,还要承受精神的压力,因为他娶了一个勤劳能干的王姑娘,别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王姑娘怎么就嫁给了一个穷磨官。

呼兰河是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地方,是萧红记忆中那一抹五彩的颜色,是萧红记忆中最温暖、幸福的地方。呼兰河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我的语文老师酷爱文学,在教完《祖父的园子》一文,和我们畅谈萧红的人生,还推荐我们阅读《呼兰河传》。当我一口气读完它时,我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和甜甜的美。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对《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最贴切的注解。这本书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淡然。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作者有祖父为伴,拥有了一个无忧无虑又快活自在的童年。在封建的农村里,一个女孩子居然能读书识字,还能有勇气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离家出走,真叫人为她的独立个性而肃然起敬。她的快乐自由地童年生活也让人神往,让我知道心快乐,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大的游乐场。童年的生活既美好又短暂,应该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享受童年的幸福时光。

在同一个村庄里,却有着与萧红截然不同的命运,她就是小团圆媳妇。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十二岁。十二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挨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最后她的生命在欺凌中枯萎了。读着这样的章节,我的心揪成了一团,疼得厉害,在旧社会里,有多少女孩子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想想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在家中,有父母的疼爱与照顾,可以健康成长着;在学校,有老师同学的陪伴,可以快乐地获取知识。感恩,我们生活在开放而又和平的年代。

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后,除了感叹内容的淳朴真实感人之外,更多地是对一代才女萧红悲惨命运的感叹。从小因为出生的日子不好,就遭受父亲的白眼,继母对她不好,也就只有祖父对她是极其疼爱的。后来,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一生与两个男人纠缠不休,被深爱的男人家暴,刚出生的孩子夭折,年仅31岁,便死于重病。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她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故事中两个人物的凄哀命运,原本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头,便有人传言他要上吊,他新买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传开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怀念沈从文笔下温暖的湘西风情,那里的人们似乎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像萧红笔下的人们如此的冷漠和残忍。

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萧红的这部作品: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本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也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从茅盾先生的评价当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具有独特思想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其实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本自传,倒不如说,那是萧红经历了半生坎坷和苦难后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

1942年1月22日,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的萧红香港病逝。她逝世的当晚就被火化了。在她的墓碑之前没有花圈,没有送葬的人群,一代才女归于沉寂、归于黄土。回顾她短暂的一生,如同风雨中的铿锵玫瑰,她一直在黑暗中勇敢的寻找光明。即使遭受了生活千百次的虐待,依然逆风前行......

呼兰河传读后感

这是一本可读性比较强的书,语言很简朴。最初的时候以为它是讲故乡的一条河,其实是作家萧红讲述了记忆里童年小城的故事。"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它的篇幅不算长,破败的城镇,肮脏泥泞的街道,愚昧自私的人们,这里发生的一小事都是很真实的生活写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读着小说仿佛跟着小镇上的人一起经历了一番。

开端大篇幅的讲述了关于故乡的风俗大致的样子,小城里所有的人,过的都是平板的生活,既不向前,也不回头,每天每日,无怨无忧。只是一天一天的活着,没有主动选择生活的念头,没有奔头的活着。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你不主动选择生活,明天你就只能被动接受上天安排给你的日子。比起那些描写怪异荒诞人性的故事,我更害怕像《呼兰河传》这种隐藏在看似平淡生活中这不动声色的、死水般的愚昧与麻木,千百年的化传统像是为人们按上了自动发条,无需思考也满足于当下,处处都透出强烈的悲哀与绝望。

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尤其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书中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叙述事,将重男轻女的现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重男轻女果真是深入到骨髓了,就连进庙祈福也是先拜老爷庙,而娘娘庙只是走个过场,读完这一节不禁想要发笑。在过去,女性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她们被制定了一系列条例法规,每个出嫁的女性都要遵守,稍有不顺,就会被殴打,书中老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爱笑爱闹,婆家视她为怪物,总是无端打她,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一直医不好,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话,说她身上有鬼,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当她在开水里痛苦挣扎的时候,围观看热闹的麻木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伸出授助之手,读到这揪心的一幕我感到愤愤不平,多么可悲,多么可恨,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就这样不幸去世了。"人世本无神鬼事,封建迷信愚弄人",你永远想不到闭塞的小镇对封建迷信的痴迷程度,没有知识真可怕这句话是真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那里人们的愚昧和冷漠。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冷酷的父亲,缺失的母爱,仅有祖父给了她一些关于亲情温暖的触觉,在祖父的花园里,在祖父的爱中,萧红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最纯净的时光,也是整本书中她童年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每个人都一样,童年生活的地方一定是记忆最深刻的,走的再远也忘不了故乡的人与景。

书中最具反抗思想的人物大概就是冯歪嘴子了,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挣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用力生活的样子还是让人对生活存留希望的,总体基调并不让人感到绝望。

全书共分为七个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让人笑中生苦,苦中又有所思考,而我在她的回忆里当了一次接近剧情的旁观者。

读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一生,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最大意义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

手捧《呼兰河传》,坐在房间里,陶醉在故事中。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写的淳朴,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声》里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虽然幽美的事情确实不多,但还是被我找到了几件,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从这段话里可以体现出作者萧红小时候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会和祖父开开玩笑,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如果仔细读《呼兰河传》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萧红家中的后花园就是她小时候最好、最开心的玩乐之地了。比起现在,我们的玩乐之地,萧红家的后花园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来: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耍了祖父一把,她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书中多次写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见这样的开怀大笑有多么难得呀。

我认为最悲惨的事就是在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是在书里第一章出现的一个镜头。泥潭有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都会遭受到灾难,泥潭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潭里。人们有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我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顺应社会,顺应天意,认为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的悲哀!

《呼兰河传》里有一个人物——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刚来时她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她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有一天,团圆媳妇要当众洗澡,要说洗澡,还不如称为烫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团圆媳妇的话: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一个12岁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吗?终于,小团圆媳妇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呼兰河传读后感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却描绘出一片多彩的风土画,吟诵出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寒假里,这本使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一个个故事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其中,我最记忆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有个婆婆,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经常打她,掐她,骂她……。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场大病,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请大夫,而是帮小团圆媳妇举行了驱鬼活动。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最后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被他们折磨死了。

看完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涛凶涌,久久不能平息。也许,小团圆媳妇的病,只要多吃点药,就能解决。也许,那些所谓的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不做反而会好。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换不回小团圆媳妇的命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时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祸。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当今的社会,虽然比那时好多了,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说:“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玻璃杯,正想扫掉,她奶奶连忙挡住她的手,然后说岁岁(碎碎)平安。扫了就不好了,不许扫!”后来那些碎玻璃还扎伤了一个客人的脚。我听后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尽我的力量驱逐这种现象!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时又很愤怒!然而再读读作者与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关心作者萧红,祖父就像是萧红的知心小伙伴,和她嬉戏玩耍。萧红与祖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乐音符。想想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想想身处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兴。是呀,时光如水,逝去如飞,让我们珍惜童年时光吧!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要谢谢萧红作者,她让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好好生活,好好学习!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后感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不敢退缩,脸上带笑,心也要拿钢筋水泥加固过,就怕一旦动摇再难鼓起勇气。这人生啊,说不艰辛是骗人的。若碰上某个深夜心思彷徨的时候,看到凄婉的文字,不自觉就会放缓了呼吸,放松了情绪,任寂寞席卷而来。想着罢了罢了,今夜就放肆一回吧。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却使邻居街坊感慨兴叹,终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更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蚀出的大坑,可以填上;松动的围墙,可以修补;悲凉的人生,却有什么方法补救?

《呼兰河传》读后感

那是一位丁香般朦胧且清新脱俗的女子;那是一个充满快乐切明丽动人的故事;那是一本淡淡墨香且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女子,正是萧红;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萧红的童年里,有泪水、有笑声。

萧红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而她的父亲对萧红冷漠无情,祖母也对她爱理不理。在家庭的压力和环境的陋俗下,那时不谙世事的萧红却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这么多的亲人中,唯有萧红的祖父最真心疼爱她。从此,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最快乐的游乐场。那一个个倭瓜,黄瓜,玉米都自由自在地生长;那一朵朵倭瓜花,黄瓜花,争奇斗艳;蚂蚱,蜻蜓,蚯蚓,蝴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大团大团的白云从无瑕的蓝天飘过。拥有着童心的萧红常常惹出各种笑话,而祖父却从未怪罪萧红。反之,祖父还慈爱地带着萧红念诗,陪她玩。萧红的心才得到了一点安慰。我想,萧红的童年祖父对她的爱是何等的珍贵、难忘和激励。其珍贵在于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的童年,其难忘在于祖父的爱是短暂和刻骨铭心;其激励在于“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所以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那些好的与不好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垂头丧气的你肯定会很快败在困难脚下,让困难嗤笑。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即便结果不尽人意,可终究也是努力过的,有辛劳的汗水,便不会留下遗憾。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有一次,我火炬金奖的争章失败了,可是我并没有垂头丧气。我对爸爸说:“没关系,这次失败了,明年还可以再来!”于是我继续努力,继续提高,就算有其它重要事情冲突,我也毅然选择去挑战金奖。我抱着胜利的信心,到杭州挑战火炬金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火炬金奖挑战成功了,我是多么开心。就是因为我心中怀着信心和希望。就像萧红,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心中想着好的、阳光的,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当我合上书时,我心里感慨万千,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茅盾爷爷所说的如同“一串凄婉的歌谣”,而是像聆听了一曲瞎子阿炳在凄凉的风雨中拉奏的二胡,凄婉而悠扬,余音缭绕,难以忘怀。凄凉的风雨中又忽然出现一道彩虹。看过书,我们不能老是沉浸在悲愤的气氛中,我觉得:那时的萧红,那时的小团圆媳妇,虽然我们年龄相仿,但时代不一样,我们要批判和抛弃那些愚昧落后的思想,要珍惜幸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知道“少年强,国家强“的伟大重任;我觉得: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影响力,最难忘的,像萧红正是因为她祖父从小以古诗对她的启蒙教育,从而奠定了萧红扎实的文学基础;我觉得:阳光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遇到困难,你的心里也不能停止对未来的憧憬。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要有一种“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一种对未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期盼。

看了这本书你发现了好的与不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