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1 19:37:55 作者:曼珠

二年级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准备的一份详细计划,它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想了解二年级数学教案的编写方法,不妨看一下下面的范文。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一说)。

2、讲述: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学生上来说一说)。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小组讨论)。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编制者王亚芬)。

教学后记: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吃蛋糕)。

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

1、第2题(推木箱)。

小狗推木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答。

2、第3题(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教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3)集体回答。

5、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图,提问:图中画了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5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三、布置作业。

(编制者蒋凤娟)。

教学后记: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月亮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点明:椋,音liang;齐读。

3简单介绍灰椋鸟,鸟类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注意“栖、翘和”的读音和“杉栖、棱涧”的写法)。

(2)指名读词语,理解词意。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第l、2自然段):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第二段(第3~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奇景。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我”在归来时的感想。

四.学习第一节。

1作者笔下的灰椋鸟的样子。

2出示填空。

3讨论电视录像的内容。

4齐读。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出示生字。

2观察分析字形。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liang。

板书26灰椋鸟。

决定观赏感想。

文档为doc格式。

月亮湾第一课时

美文《月亮湾》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家乡月亮湾的美。练习册上有一道题:你的家乡哪儿最美呢?请你选一处用彩笔画一画,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按照一般的惯例,我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说说家乡南通的美,然后指导写话。写的当然是狼山的秀美,苏通大桥的雄伟壮丽,还有濠河的清亮。

课后批改作业,发现有一个孩子写:我的家乡在贵州,我家门前有大山,有河,还有牛。最后一句居然是:我不是南通人。写得不是很流畅,也不是很美,甚至还有错别字。然而,我还是十分愕然!作为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我想当然地只指导说了我们的家乡南通,根本没在意到班上还有八九个外地孩子。除了这个孩子,其他非南通的孩子都写的是南通,也只是为完成作业而已。其实,这完全是我这个老师武断地剥夺了孩子的本色思绪,把自己的东西强塞给他们了。幸亏有一个孩子的另类表现震醒了我,真的汗颜!

下午放学前,我真诚地向孩子们道歉,并给九名外地孩子布置了额外的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家乡,准备明天给全班同学做介绍,还要用家乡话向同学们问好。领了这样的任务,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亮眼睛里的欣喜和激动。

第二天的课堂上,这几个孩子成了当然的主角,他们的小脸儿红扑扑的,短短的稚气的言语字字都是对自己家乡的爱。最有趣的,是用家乡话向大家问好……阵阵欢笑小鸟儿般在课堂上扑棱着,把每个人的心都挠得痒痒的,酥酥的。这样的感觉很美好!

教育,教书育人,我们老师是不是真的能俯下身子,真的从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跟孩子交流,聆听孩子的心语,让出位子用行动让孩子张扬个性,唱出最明丽最生动鲜活的歌儿。肖川教授说:“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的教育学,就应该倡扬一种社会的理想、人生的理想、教育的理想,应该始终飘扬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时刻提醒我们,考验我们。因为,我们是为师者。

月亮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继续学习字词,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学习书写生字“朝”。

2.读讲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接受美育熏陶。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比较理解“倒影”与“倒映”,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意思。

2.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的景色及其间有序的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模式板块一:诵读经典积累词句。

师:小朋友们,百宝匣的词语又跳出来和我们见面了,这些词语宝宝把秋天的景色描写的可美了,快了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黄澄澄金灿灿红通通(颜色真多)。

风景如画果实累累枫林如火(秋天真美)。

指名分行读。

齐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

模式板块二:自主探究导学精讲。

(一)复习生字词。

师:咱们课文当中也有许多词语把月亮湾写的可美了,瞧,他们来了。

出示:一条小河一座石桥一群鱼儿一片茶树。

清清的河水灿烂的朝霞绿油油的农田欢快的笑声。

1.分行读、指名读、齐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去游览一番,看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美景,来,小游客们,跟着张老师出发吧!

师:瞧我们来到了月亮湾的村前板书:贴图“村前”

师:村前都有哪些美景呢?请小朋友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到的就用笔圈一圈(出示自学要求)。

师:这位小游客你都找到了村前的哪些美景啊?

预设:小河(月牙般的小河)——河上石桥——河里鱼儿——河岸桃花——农田。

(三)图文结合注重朗读。

1、小河。

过渡:小游客们,月亮湾有这么多的美景,就让我们先停留在这小河边,去好好的欣赏欣赏。

师:那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你来说说。

师:月牙是什么样的(弯弯的)。

师:弯弯的月牙你感觉怎么样啊?

师:瞧月牙般的小河来了,谁能用你的朗读带我们一起去欣赏。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夸夸这月牙般的小河吧,齐读。

2、河里鱼儿。

师:站在这弯弯的石桥上向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评价:1、多美的河水2、多有趣的小鱼。

师:老师在听他介绍河水流动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词——“缓缓地”。点击课件,这个词语告诉我们河水流得怎么样啊?(很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吗?(慢慢的)。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读。

师:你看到了小鱼在干什么,你呢?你又发现了什么?他们还会干些什么呢?

师:快快快,快把这么多可爱的鱼儿聚到一起,会这样说说吗?

出示课件:

他们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多快活啊!(指名说)。

生:“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师:你找的真准。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比比看,哪句更好呢?(生说第二句)。

/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师:指名两人分别读上下句。

师:为什么?哪句更好呢?

生1:第二句里有“清清的”。点击课件。

生2:第二句说河水很清。

师:是啊,河水清的可以看到——小桥、绿树和青山的影子。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清清的河水中清晰地映出了青山、绿树和小桥的影子。这就是倒影。

师:哦,倒映、倒影,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课件倒影和倒映的练习填空)指名说(点击词语)。

师:是啊,月亮湾的水真清哪!倒影真美啊!咱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

过渡: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岸上,哎呀,那大片大片的粉红是什么呀?

师:看这就是桃花,小游客们这的桃花开得怎么样啊?

师:谁能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桃花的多,读出桃花的美。

师:看多美的桃花,远远望去就像是——引出,灿烂的朝霞。

师:瞧!这就是朝霞(出示朝霞图)朝霞,

师:你觉得朝霞怎么样呀?

师:怪不得说,那大片的桃花像朝霞呢!

师:能用你的朗读为我们展现出来吗?(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满树盛开的桃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

写生字:

师:十月十日说的就是这个朝字,请小朋友伸出手跟张老师一起写一写。

朝:左右结构。上下“十”的竖要对正,下面的“十”,其横画左伸右缩、以让其右部。“月”的竖撇要穿插。

师:请小朋友们在田字格中进行描红。

过渡语:这边是粉红的桃花,过了桥是——绿油油的农田。

农田:

师:指名读。

师:小朋友,你们注意到了吗,刚才他读的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绿油油)点击课件绿油油。

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1:不能。绿油油是说农田很绿。

生2:不能。绿油油是很绿很绿的意思。

师:绿油油不仅指很绿很绿,而且绿的发亮呢。小朋友,这么美的农田,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里。齐读。

师:请你来。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有些陶醉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每个人都要把他牢牢的记在脑海里。

出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_______的小河,河上有一座______。河水绕着村子_______地流着,一群群_____在河里游来游去。______的河水倒映着_____、______和______。河岸上长着许多______。春天,树上开满了______,远远望去,像一片____________。过了桥,是一片______的农田。

指名。

师:让我们合着好听的音乐,闭上眼睛去感受美,分享美,如果记不清了,也可以看一看老师黑板上的提示。

师:月亮湾可真美啊!

师:看,刚才我们在月亮湾的村前欣赏了那月牙般的小河、站在了河上弯弯的石桥上、还看到了河里自在的鱼儿,还有河岸上开满的桃花,最后还到农田里去逛了一番,听,村后传来了采茶姑娘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齐读。

模式板块三:读写结合练习表达。

写话训练。

金秋十月,我们又来到了月亮湾,月亮湾的景色变了,不过还是那么美,你们看。

出示图片。

师:你又看到了月亮湾的哪些美景。指名说,完成填空。交流。

师: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美景吧,写的越多越好,遇到难题了,也可以请百宝匣的词语宝宝来帮帮忙,当然如果你想用自己积累的词语也是很好的,开始吧!

模式板块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家乡的美文欣赏。

师:有一位小朋友读了月亮湾以后,也忍不住提起笔,夸了夸自己的家乡,瞧,课后请小朋友也去读一读吧,或者你也可以用手中的笔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二年级数学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1、 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统计图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 猫

只 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 数种 类项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 )的( )只数最多?参加( )的( )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 种 类1秒- 2秒3秒- 4秒5秒- 6秒7秒- 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动。

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日小队,分别给他们小队取个名。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娱演出小队;

(2)摄影小队;

(3)护绿小队;

(4)收废电池小队。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集体讨论其中一个小队。如:文娱演出小队。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口答(略)。

生2、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口答(略)。

生:列式19+4=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

2、小朋友喜欢照相吗?我们的小摄影师正在给小朋友们拍照。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现在你想到些什么?

师: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胶卷有36张,29+9=38,36张是不够的。

师板书29+9>36。

师:那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爱绿护绿已经成为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学生列式:35-8=27,口答。

4、还有三个女小朋友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可以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如穿红衣服的就叫小红,穿绿衣服的就叫小青,穿白衣服的就叫小白。)。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9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列式回答。

全班交流,整理问题。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6、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小清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清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四个假日小队的活动,小朋友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真是不错!

在我们自己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中,你也能像这样自己提出问题再来解决吗?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踢毽比赛、乒乓球赛、钓鱼游戏、点蜡烛游戏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决。

(编制者王亚芬)。

教学后记: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编制者曹静洁)。

教学后记: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78一7=32一7=。

84一6=46一8=23一6=。

55一8=60一6=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十一第11题: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第3组的两道题呢。

2.练习十一第12题:

填表比较。

3.练习十一第八13题:

4.练习七第15题: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五、质疑。

(编制者王亚芬)。

教学后记: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师:那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课桌的高是7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70厘米有7个10厘米,就是7分米。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1、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说说谁的跳绳长?说明理由。

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

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4、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看谁都能算对。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要相互评一评。

5、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6、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四、总结评价、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

2. 出示“你知道吗”

说明在绘制图纸和标注商品尺寸时,常常有毫米作单位。

出示图,说说从这些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6厘米)问: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6)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分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4、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间的联防联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2时40分=()分1分30秒=()秒3分=()秒。

4时=()分120分=()时60秒=()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手势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数学日记。

我的一天。

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

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教室。

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我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

放学后,我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20秒钟就能做完。

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

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师少量补充说明。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例1学习是二下教材第一单元打头内容,第一次出现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自己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综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也有小括号的学习,另有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虽然例1和例2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从学生的认起起点及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分析,把例1作为单独一课时进行划分比较合适。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先再这样的方法进行思考,例2的重点笔墨则是让学生认识小括号,会用小括号。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有可能不会较深的感悟,在此情况下,用短暂的时间来认识小括号,难点也无法突破。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括号学习一直困扰着二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第一次出现是一上年级的求总数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级的两数比较解决问题,二上年级则是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是依据新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算用结合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式题教学都是辅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例1是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现。重点是落实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前几个星期已经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但他们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认为,例1教学,式题的运算技能培养不是重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学生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问题,能较熟练的解决两步计算式题,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是陌生的,本节课不做教学要求,如课堂能够动态生成,提到小括号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适当提示,不耗学习时间。

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用一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节课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多角度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是先算出了什么?他是先算出什么?在说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感悟到解决两步计算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基点。

例1把数量关系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解决问题都有一个不变的基调:处理信息,理解数量关系。本课教学将充分利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 有效挖掘学生潜力,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落点。

把相同模式的问题解决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上车下车,图书出借、停车场开来开走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本课教学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模仿练、独立巩固练、选择练、拓展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自觉的对两步计算这种模式的问题解决体会更深刻,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与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道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方法.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1.小朋友们,桃园小学的二( )班小巧虎中队的图书角正缺图书管理员呢,要到实验小学的二( )班里来招聘图书管理员,你们想去竞聘吗?如果你能解决图书角的问题,知道书架上图书的数量变化,你就有竞聘的资格了!

2.出示书架情境图:

逐步呈现:

先出示:书架上原来有图书22本。

再出示:欢欢小组要归还13本,晶晶小组要借走6本。

问:从图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标出数据)

问: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说一说,好吗?(指名说,和同桌说,全体齐说)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

引导:请你把这些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同桌交流)

1. 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停顿,让学生独立思考。

3. 把你的办法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自备本独立练习)

5. 先写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6. 反馈: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7.归纳: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这个问题。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个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样子,说一说想的过程。

9.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能做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今天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1、 巩固练习:解决水果卖进卖出问题。

2、 独立练习:解决乘车问题。(同桌互批)

3、 变式练习:继续解决乘车问题。(集体讲评)

4、 拓展题: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