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9 11:37:32 作者:碧墨

调研报告是一种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来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的报告材料。如果你对调研报告的写作有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来获得灵感和指导。

年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1992年4月,新化县梅苑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1994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湖南新化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6平方公里。20xx年1月,新化经济开发区设立省级梅苑工业园,并转移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城市建设转为工业园区建设。自梅苑工业园设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园建设,始终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思路,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号召全县各部门群策群力,力争在最短的时期内把梅苑工业园建设成为全县改革开发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招商引资的样板区和财源建设的示范点,加强该工业园对其他工业园的引领和辐射源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和开发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梅苑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园区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一、工业园建设基本情况。

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梅苑工业园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面积为1.92平方公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现有入园企业52家,其中投产企业19家,就业人数4980人,初步形成了电子陶瓷、农产品加工、轻纺制造三大主导产业。20xx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其中最大的企业湖南前进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为2.1亿元,园区实现税收6421万元,财政收入达1.12亿元。

二、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的扶持措施。

自梅苑工业园动工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该工业园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支持政策。一是从20xx年开始3年内,县财政共筹资20xx万元拨付给开发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行税费优惠。凡入园投资的新办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所发生的税费,除去省、市上缴部分和手续费外,全额作项目安排给开发区;投产的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三是实行规费优惠。明确工业园为无费区。凡入园项目除办理证照工本费和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部分全免。四是开发区规划范围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剔除成本和有关费用后,全部返回给开发区,用于工业园建设。五是落实财政财务管理,开发区财政实行独立核算。开发区设立财政分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定编定岗,其人员编制纳入县财政局统一管理,代表县财政局办理有关开发区的财务收支事宜,负责工业园企业税收协管工作。

其他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园区建设领导。成立工业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业园建设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园区发展。一方面,鼓励开发区在人事、工资制度上进行体制创新。另一方面,开发区项目相关手续办理由政务中心代办中心全程代办,集中收费中心缴费。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委托授权、备案监督的原则办理项目审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及土地管理,限时办结项目的各类手续。三是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投资者受让土地,按国家法定程序,以最低工业用地价格供地出让,土地使用年限50年。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特别大的项目以及高税收回报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可享受更优惠的土地政策。四是实行土地回购政策。即在工业园范围内征用土地用于项目建设,两年内如果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效益,开发区以投资者取得土地权的同等价格回购土地。同时,投资者受让或租赁的土地,不得再次转让或租赁,在取得动工建设条件后,半年内不动工建设或者两年内不能建成投产的,开发区有权收回。五是鼓励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开发区创新开发,加大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通过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采取bt、bot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或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部门共建园区。工业园的主要骨干道路,既是园区道路,也是库区道路。各相关单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列入项目计划,并积极协助开发区申报和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电力、供水、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根据工业园规划建设方案制订与园区建设同步的建设规划并及时组织实施,按照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相关单位投资建设,开发区协调配合。七是科学合理调整园区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园区不修大马路,道路可调整路幅和走向,可曲折建设。园区规划30%的商居等综合用地,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返回给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三、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尽管新化县梅苑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新化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基础差。新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传统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影响力大的产业和企业,更没有产业集群。梅苑工业园虽然靠近城区,但规划范围内原来没有一家企业,一切从零开始,起步低。尽管通过几年的努力,有52家企业入园,由于受征地拆迁矛盾多、安置难度大、资金短缺、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只有19家企业建成投产,且规模不大,园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产业项目少。工业园转型8年来,尽管有19家企业投产,但这些企业大多是本土企业,缺乏中间大、两头长、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和企业,园区经济总量低,形不成规模效应。

招商政策磁力弱。虽然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先进发达园区及欠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土地价格、税费政策、财政奖励、配套服务、生产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土地储备不足,报批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3年来,开发区基本上没有批回土地,同时,土地报批规费高、程序繁琐、报批周期太长,导致园区项目用地难、实施慢。

融资难,建设资金紧缺。一方面开发区原有的投资开发总公司已于20xx年注销,后成立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没有资产和现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评价,有名无实。园区成立8年来,一直没法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园区企业因大多是本土企业,刚刚起步,资产不够雄厚,效益不太理想,很难从银行贷款,难以快速做大做强。园区建设资金十分紧缺,欠债多,发展速度不快。目前,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8亿元,除财政拨款6200万元、社会融资1200万元以外,欠债76600万元。

用人机制不活,人才引进难。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现在开发区十分缺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进一步支持和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工业园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的延伸。工业园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园区建设是该县实现工业强县的必由之路和大势所趋。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一是灵活应用征拆安置政策。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准许开发区实行股田制征地等征地、拆迁和安置政策。二是出台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包括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的零地价政策,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与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建设bot、bt招商政策,以土地做抵押向社会融资政策等等。三是土地保障政策。国土部门要按照用地向园区倾斜、项目向园区聚集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将园区用地指标单列,保证不同级别园区每年一定的用地指标,并实行征转分离,即对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内的指标用地,可实行先用后批,确保园区每年都有一定的储备土地,以加快项目的入园和建设。另一方面,简化土地报批程序,减少土地报批规费,加快土地报批速度。

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批准开发区建立灵活自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合同聘用制,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地方政府每年要安排捆绑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要安排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建议设立省级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报告范文)金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建议省级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园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土地清理力度。建议政府成立工业园区闲置土地清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开发区、规划、国土、建设、监察、审计等部门为组成单位成员的工作机构,对园区投产、在建及未建项目土地进行清理和处置,切实提高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四是加大资产归集力度,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建议政府切实归集优良资产给开发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和使用,并理顺公司与银信部门关系,确保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能力向银行贷款和对园区建设进行投资,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年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全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行政化,权限下放不到位,造成工业园区在实际运作项目时各项手续依旧繁琐,行政审批效率低下,权责不匹配,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在开发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开放发展水平较低,阻碍了园区更好更快地建设发展。产城互动不强,工业园区以政府投资建设运营,脱离城镇建设而独立存在,部分园区所在镇街党委书记虽然兼任管委会副主任,所发挥作用仅限于协调土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关系未理顺,产城融合发展活力不足。

(二)园区发展统筹不够

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与城镇衔接不畅,“五个一体化”开发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浪费了有限的土地和产业空间,降低了风险管控能力,弱化了产业聚集的配套和保障功能,使工业园区开发运营成效不高,无法支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部分工业园区由于行政区划设置、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限制,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导致在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工业园区内企业关联度不强,重点产业间的集聚程度不高,产业内部的关联和协同程度不够,缺少生活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难以用集群形势体现产业竞争力。

(三)城市设施配套不足

除*高新区、*区产业园区、神木高新区配套设施完善外,其他工业园区在学校、医疗、住房各项综合服务等方面保障不全,无法为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工业园区内一般消费场所仅能满足日常基本消费(饮食、日常生活用品购买),配套设施仅限于酒店、学校、卫生院等,且数量少,质量不高。其他行政服务方面保障设施也较少,很多便民服务事宜(如银行、金融服务等)不能在工业园区附近就近办理,造成生活不便,工业园区及附近文化、娱乐、休闲设施与场所不完善,娱乐活动方式单一,只能是看电视、上网等,欠缺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资源。

(四)产城融合度较低

全市工业园区职工职住存在失衡性。员工大部分居住在公共服务发达的镇、县、市城区,只有外地员工及少部分低收入群体居住在企业提供的宿舍,这一失配对职住平衡发展极为不利。当前企业小区管理、居住环境、通勤管理和园区规划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园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业园区在人才政策、激励机制、居住环境等方面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

浙江省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也是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的平台。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工业强区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使得工业园区建设呈现良好态势,成为各地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近期我们对xx创新产业园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东山头·xx创新产业园位于孝感市孝南经济开发区东山头工业园核心区域,地处湖北工业发展走廊,紧邻107国道、316国道、京珠高速、福银高速等中国南北交通动脉;坐拥汉孝城际高速双轴,城际高速与武汉一体化,南北交通动脉快速通达全国。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简介。

东山头·xx创新产业园是孝南区立足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孝南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湖北全洲集团和华中地区知名城市产业地产品牌运营商德成控股投资,由湖北东山头富升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园区建设设想是创造性引入全新工业系列第五代产品理念,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孵化成长型高端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集生产、生活、展示、交易、信息交流、仓储物流、金融结算、工业旅游等多业态融合、产业链发展的产业集群。

该项目于207月正式启动,计划用5—6年时间分区滚动开发完毕。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40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引入新型现代中轻型生产型企业800-1000家,引入生产服务型企业800家以上,引进企业总投资达150亿元以上,年利税可达15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开工面积达40.4万平方米。

2、发展理念。

xx创新产业园以产业集群要素缔造城市核心、提升城市功能为出发点,打破传统工业园以单个项目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提出“生态产业集群+工业原材料交易中心+新兴产业服务集聚区”的运营模式,创造中部多元创新产业、产城一体开发模式的典范。

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经验,响应市区战略规划与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沿海产业转移以及“8+1城市圈”发展契机,重点引进在行业具有影响力与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具有成长型、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入驻,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引入国际先进的“产业观光、产贸互动”理念,打造工业原材料交易中心及产业文化博览中心,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配置及配套需求,引入生产服务性产业,包括产品研发、创意设计、品牌推广、物流配送、海关报关、法律会计、知识产权交易及成果转换等服务性企业入驻,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园区。

3、服务理念。

东山头·xx创新产业园,引入国际运营理念,聘请专业运营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从后勤服务、到人才招募与培训、到企业孵化、加速及上市辅导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管家式、保姆式服务。

行政服务平台:联动政府设立园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等行政一条龙服务。

后勤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宿舍、食堂、交通、会议、体育运动、物业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人才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普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招聘及培训、教育”等人才服务。

电子商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原材料及产品供求信息、原材料集团采购及产品销售”等电商服务。

金融服务平台:与银行及大型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引入融投资专家团队及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最优化的融资服务。

政务服务平台:成立入驻手续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投资可行报告、环评、工商税务注册、电话宽带申报”等全套服务;政府部门为入驻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办公、简化手续。

市场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产品及品牌推广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园区企业产品符合政府需要,推荐给政府机关及驻外机构为指定专用产品;符合市内、园区企业配套需要产品,与政府协同推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

会展服务平台:园区将建设配置先进设备的会议中心,并由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会议会务服务;同时博览中心配置专业展览机构,为企业提供布展等各类展会服务。

工业观光平台:以产业文化博物馆、国际文化广场、产业文化雕塑景观带等设施为载体,引入工业观光、旅游人群进入园区,将园区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直接展示给消费人群。

(二)目规划情况。

1、区块功能定位。

园区共分为a、b、c三个地块,分三期交叉开发,b地块首批开工。

a地块:位于衡一路以南、横二路以北、107国道以东,纵一路以西;规划净用地面积324.7亩,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容积率2.63。打造总部经济区及市场交易区,规划有工业原材料集中展贸中心、工业原料及商品交易中心(含家居建材贸易中心)、总部办公、电子商务中心、品牌企业展贸中心、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商务区(酒店、会所等)、配套生活服务区。

b、c地块:b地块位于横二路以南,沦河以北、纵六路以东,京珠高速以西;c地块:位于横一路以南、横三路以北、纵五路以东、纵六路以西。b、c地块内有生态水系环绕,规划总占地面积为3703亩,总建筑面积为501万平方米,容积率2.06,建筑形态涵盖生产、研发、会展、企业孵化、产品展示、办公服务用房、宿舍等功能。重点引入板材型材、地板、木门、橱柜衣柜等木制品行业企业,旨在将b、c地块打造成先进生产制造区。

2、产能设计。

a地块项目实施完毕后,将成为中三角最大的工业原材料及产品交易市场,每年形成10亿元以上的交易额;项目总体建成投产后将形成20万人创业聚居的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产业新城。

b、c地块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引入新型现代中轻型生产型企业800-1000家,引进企业投资150亿元以上,年利税可达10亿元,可提供10万多个就业岗位;引入生产服务型企业800家以上,年利税可达5亿元;每年举办2次以上全国性交易会(节),形成有影响力的“中交会”,不断提升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项目进展情况。

1、建设情况。

a区建材大市场土地面积320亩,已开工土地面积192.5亩,正在办理土地证100亩;已开工建材大市场13万平方米,其中a区一期开工6.5万平方米(12月竣工),a区二期开工6.5万平方米(6月竣工)。

b1区土地面积463亩,已开工土地面积281.47亩,已办理土地证45亩;已竣工17.4万平方米,并逐步交付使用。b2区目前正在收地。b3区土地面积430亩,b3一期已开工土地面积192.79亩,已开工10万平方米(206月竣工)。

c区土地面积1952亩,正在收地。

2、销售情况。

园区采用商铺出售、厂房定制、标准厂房出售等三种灵活招商模式。东山头富升置业有限公司花费近万元做广告宣传,xx创新产业园在武汉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b地块招商已完成80%,已销售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签约客户100家;销售金额3.8亿元;回款金额0.92亿元。签约客户总投资规模12.8亿元,投产后预计产值6.66亿元。其中b1区已有9家厂房交付,正在装修阶段,预计年9月以前逐步投入生产。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进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企业**,**等大企业在柏林建立分支机构,成为全县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特别是在新建工业园的问题上,部分群众持反对态度,甚至认为是只是政府在抓财政府收入;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镇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县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由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镇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柏林镇工业园区起步较早在全县来说基础较好,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园区企业只看眼前,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特别要提出的事,很多厂子环保设施只用于上面检查,但真正生产应用得少,个别厂子不启用环保设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环保部门和镇党委政府要真正在抓环保上下功夫,实现达标排放,关习群众身心健康,争取群众支持。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工业园区内大部分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乡镇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特别是永兴采用依电计税以来,很多企业担心税负重甚至不敢再生产。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其三,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地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银行贷款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镇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要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简、统。

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可以由政府或民间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二要设立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劳务招聘渠道;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人事服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乡村二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五是税务部门依法合理计税。

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xx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xx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xx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xx、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xx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xx工业园成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xx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xx,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xx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xx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xx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xx年,xx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22.5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6.8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xx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xx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xx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xx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xx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结。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设标准,坚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xx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xx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xx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xx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xx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xx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xx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xx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xx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总体上看,我区罗亭工业园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全市其他工业园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规模比较小,核心大企业不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因此,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区委、区政府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1、安义工业园区。江西安义工业园区是江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的主体板块,园区总体规划面积xx年8月,安义工业园共落户项目xx年1-7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上缴税收0.68亿元,用水397.23万吨,同比增长56%,用电10736度,同比增长23%突破30亿元,新型仿生制药产值突破xx年,是全省最年轻的工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主要以南安公路为主轴,南北两侧自东向西扩建,东接桑海、西连安义,北靠永修。xx年罗亭工业园开始正式对外招商,xx年区委、区政府按照“四区互动、奋力比拼、富民强区、健康湾里”的总体战略,成立了园区(罗亭)项目建设推进指挥部,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罗亭工业园以南安公路为依托,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规划了新型材料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物流仓储产业区和配套服务产业区等四个产业区。现有落户项目2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项目总用地约xx亩,总投资30亿元,已有竣工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12个,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创税约7xx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但鉴于区财力有限,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园区现有的3.5万伏供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银行、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配套服务发展略显滞后。

3、园区用地方面。现在全市各县、区用地指标都非常紧张,我区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00亩,用于园区项目建设的指标更为有限。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园区江中保健品项目、东升塑编项目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多个项目因用地指标的限制影响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园区用地指标缺口还将更大。

4、金融支持方面。区县级商业银行由于授权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园区内新办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所需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创办单位的投资,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

5、招商引资方面。由于园区“户口”原因,难以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同时园区土地出让基准价高于周边,这些因素加大了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按“产业链”布局规律,结合湾里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工业经济区域为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在园区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根据“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园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建设规模上,要一次规划,留足余地,分步实施,总体上要能满足发展需要,确保园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园区发展规划的超前性、严肃性。

2、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后劲。一是要及时进行土地总规修编。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区、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规划和用地指标上向工业园区倾斜,优先解决入园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用地,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力度,每年有计划储备一定的用地指标,实行工业园区用地占补平衡,余缺调剂。二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强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跑省、市争取土地指标,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随时掌握土地信息,切实做好土地报批工作。

三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切实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3、进一步培育项目产业集群。扶持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相关配套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园区产业配套招商力度,一方面鼓励已经入园的重点企业以商引商地引进配套企业,另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引进核心企业和与之配套的企业,使之做到同时引进,同期建设投产,以实现产业集群化。

4、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设施。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将整个园区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运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靠信贷吸纳银行投资,靠积累增加企业投资,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借助各方力量共同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二是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促进银企之间的沟通,争取商业银行对新入园企业授信服务。鼓励企业之间建立互信担保合作机制,特别是对于有业务联系的关联规快速建设。四是要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一方面要针对园区企业需求做好订单培训。在用工培训方面,要有前瞻性打好提前量,根据园区发展规划和引资动态,在企业开工建设时就要主动上门,了解其招工意向,以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和岗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和先锋软件学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向园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人才,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先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发展的调研报告

望关镇是康县核桃产业主产区之一。历届镇党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望关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然而,因自然条件制约,核桃丰收时雨水较多,烘干设备欠缺,在群众增收上有一定的影响。

望关镇核桃种植历史悠久11个行政村内均有分布,全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2.5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9.8万亩,20xx年产量达768吨。现阶段,我镇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针对我镇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全镇村社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村有2个,其中沈湾、李坝、中庄、跃湾等村基本实现了千亩核桃连片种植。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沈湾村李仲义、李坝村马尚政等群众成为了全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能人大户,家庭核桃产值在20xx年达到3万元以上。这些人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核桃生长。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2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镇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日趋完善,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镇平均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气候影响较大的20xx年,每亩核桃均产量也达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产业较为稳定。

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通过对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重要的作用,每吨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变和腐烂的核桃保守估计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设备后,霉变和腐烂现象将不再存在,核桃产量的影响会降到最小。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目前,群众在科学种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存在。希望联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能强化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多为群众发放一些科技书籍,提升群众科学种植水平。

第二,解决烘干设备。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来看,大型烘干设备价位大概在30万元以内。有了烘干设备后,全镇核桃产量在烘干上的损耗将提升2.8%-3.5%左右,腐烂和霉变现象会得到彻底根治。

第三,合作社组建工作。全镇现有核桃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但均未实现核桃干果产品化生产,市场交易主要还是以干果散装交易为主。希望帮扶单位能在产业品加工、包装上给予帮扶。

总结。

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结合金桥夜郎贡米产业绿色蜂产品。

一、金桥蜂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及蜜源概况。

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我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是理想放蜂场地。金桥镇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面积大,花期长,从早春3月到11月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3~8月份的油菜、柑橘、玉米等大宗蜜源,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我镇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体,结合土地流转工程,重点实施了陡坡耕地还林和坡耕地改造,多年来我镇一直保持良好的农业传统,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镇水稻基地和蔬菜基地的发展,蜜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必将促进我镇蜂业的发展。

1.2金桥镇的蜂群和生产水平。

五、六个月无蜂产品销售。当前的我镇蜂业生产模式所产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金桥镇蜂业概况。

2.2机构和品牌。

我镇蜂农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推选了社长,正准备注册蜂蜜商标。

2.3金桥特色蜂产品。

2.3.1。金桥土蜂蜜,是金桥土蜂采集森林野山花蜜充分酿制而成的蜂蜜。蜜色泽深、口味独特、香甜味浓,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是药引的首选蜜,堪称“蜜中精品”,也由于酿蜜周期长、被誉为“蜜之珍品”。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老人、女士、小孩最好的保健品、美容品。

2.3.2油菜蜜,蜜蜂采集油菜花酿造而成,色呈浅琥珀色,略混浊,有油菜花的香气,性温,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常用于肝胆系统病变患者及脾胃虚弱者,疗疮热疖患者食之相宜。

三、金桥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蜂业管理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环节,由于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蜂业管理工作一直不能顺利开展。

3.2组织化程度低,蜂群数量少,规模小,养殖分散,蜜源利用率不高,蜂业生产效率低,产品供不应求,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3专业合作社刚成立,各方面不完善,未形成合力,产业化程度低。

3.4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3.5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政策导向不明确,资金严重匮乏。

3.6金桥蜂蜜口碑推广渠道匮乏,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养蜂户一般单卖、零卖,客源少,收益低。

四、金桥蜂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健全养蜂机构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养蜂业在解决农村就业、为减轻土地压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金桥蜂业处于起步阶段,蜂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落实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管理。

4.2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励蜂农引进先进的养蜂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蜂产品品种开发力度,使蜂农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4.3加强蜜蜂病虫害防治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在设立养蜂管理部门专门机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蜂病虫害防制体系,为养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镇内外积极开展蜜蜂病害病原检测、与比邻市镇区开展联防联检,确保蜂业安全。

4.4强化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要约束。

据消费者反应,我镇蜂产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消费者缺乏产品鉴定的知识,以假乱真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说明我镇蜂产品在市场上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打造金桥镇绿色蜂产品品牌,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视蜂产品质量为生命线,自觉抵制非正当竞争。同时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蜂产品的恶劣行为。

提高蜂农及广大农民的绿色无公害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蜂农与种植业主间的沟通,全力以赴确保金桥蜂产品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4.5促进同夜郎贡米产业融合,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金桥蜂业发展重要途径。金桥夜郎贡米已获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品牌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每年来金桥采购夜郎贡米的客户络绎不绝,金桥镇正全力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买,通过这些渠道,进一步推广金桥蜂蜜。

4.6加强金桥土蜂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业以中蜂的喂养为主,意蜂的数量稀少,意蜂蜜奇缺。金桥土蜂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金桥土蜂培育基地,大力推广饲养技术,逐步扩大改良面,提高金桥土蜂产品生产效率,丰富金桥蜂产品的市场,弥补蜂产品产量的不足,缓和蜂产品的供求矛盾。

4.7、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镇养蜂业生产水平低,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蜜源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蜂技术和观念落后,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蜂农的科学素养,以求证经济、高效的蜂源种类,达到优质、高效的蜂业生产,是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

养蜂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维持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对生态环境没有不利的影响。

5.1养蜂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目标一致。

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只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开展养蜂生产。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主要来自生态系统内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2“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将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金桥镇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发展养蜂业不仅可为广大蜂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且对于我镇农林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产业链的运转,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镇蜂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让我们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克服蜂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我镇养蜂业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步伐,走出一条打造金桥绿色、特色蜂产品品牌之路,让我们在养蜂业---这一甜蜜的事业中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发展调研报告

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专用仓库。

4、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6、服务周全。

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主要做法。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1、流程改造。

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2、基础设施。

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3、人力资源。

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4、物流科技。

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航空物流。

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6、港口物流。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7、陆路物流。

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三、新加坡物流业电子政府建设现况。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net)。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net)。

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portonline)。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

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communitynetwork)。

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四、我省与新加坡物流合作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与指导。以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以企业发展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

3、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赴新加坡考察物流企业,洽谈合作。加快推进省内物流企业与新加坡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4、发挥理事会人才培训合作的作用,举办物流合作培训班。组织政府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园区以及重点企业相关人员赴新加坡深入学习了解新加坡物流运作管理经验。

5、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组织省内有关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和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新加坡电子政府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我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科学制定管理流程,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提高运作效力,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的调研报告

1、规模扩大。截止到20__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人数由成立时的12人增加到98人,股金由成立时的9.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9万元。

2、机构健全。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章程,组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机构并规范运行,完善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且严格执行,运作有序。20__年被县委农工部定为县级示范社。

3、服务全面。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对成员开展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品牌(“__红”商标已经工商部门受理)、统一销售(与__长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五统一”服务,全面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

4、亩产翻番。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红薯平均亩产量由过去传统种植的20__斤左右,提高到现如今良种、良法、良育、良方、良治生产的5231斤,亩均产量翻了一点五番有余,并出现了喜人的“三最”,即春红薯最高亩产量实现了9860斤,烟薯套种最高亩产量达到了6513斤,单个薯块最重超出36.5斤。

5、效益明显。20__年,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栽种红薯650亩,收获鲜薯1700吨,实现销售收入91.1万元,创造可分配盈余9.7万元,分两次全部返还给成员,成员亩平增收550元(即烟薯套种与烟后种植水稻收入对比);以合作方式带动农户812户,栽种红薯962亩,亩均增产322斤,亩均增收80余元,大大激发出群众栽种红薯的积极性。

1、外出参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组建初期,理事长李__组织全体成员:一是深入到__市__乡红薯种植大户那里现场参观红薯生产场景,让成员亲身感受红薯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体味生产技术和管理素质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成员对红薯产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二是前往__山峰薯业有限公司和__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红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空间,进一步坚定成员全身心投入红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先期签订购销合同,消除成员的后顾之忧。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先期与__长今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并签订了红薯最低保护价(0.25元/斤)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当红薯的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__长今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收购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反之,则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然后,富民红薯淀粉合作社再与成员签订红薯生产合同。这样一来,成员就只要专心致力于红薯的生产与管理,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既不要愁销路,也不要担心价格,断绝了后顾之忧。

威牛或2%甲维盐防效好;烟薯套种田锄草施肥可施一边,又节省劳力、又能明显增产;烟薯套种施用自配36.6%红薯专用肥,投资少、效果好;薯苗完全可以越冬,能提早移栽时间20-28天,减少亩生产成本40-60元等。试验田面积共计72亩,红薯总产量达到199.3吨,亩均产量5536斤。通过试验示范,举办技术培训4次,印发技术资料2800余份,大大提高了成员栽种红薯的技术,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刷新了红薯的亩均产量与产值。试验证明烟薯套种是当前我县农业生产上的较好种植模式,其亩均产值可高达4300元以上。

1、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区域种植,红薯的产业效益在短时期内很难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农民守旧思想较为严重,一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种植大户不多。

1、学会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壮大红薯产业链。一是继续抓好淀粉红薯的生产,做好红薯品种提纯,进行红薯脱毒处理,提高红薯品质,再创亩均产量新高;二是继续抓好试验示范,解决食用红薯外观问题以及食用红薯产量与小薯化的矛盾,引进紫色红薯、红心王、早熟红薯等新品种,开辟食用红薯生产新天地,走出销售鲜红薯的路子。

2、推广配方施肥,提高机械化耕作率,继续降低红薯生产成本。

3、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发展新成员,适当增加成员出资,解决运营经费紧张的矛盾。

4、兴办薯粉加工厂,自创薯粉品牌,解决红薯销售受制于签约企业的瓶颈问题。

各级政府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指导,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引导、激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市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上、中旬,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徐光华副主任带领下,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教体局、人力资源社保局、市总工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踏看了市职业中专,走访了两家企业,并赴曹娥街道召开了有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深入地了解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及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三个政策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提出保障措施、调整专业结构、实行新兴专业免学费政策,大力保障职业教育发展制订实施《xx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落实专项发展资金,促进职教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市财政还每年专项投入500-600万元,实行免费和补贴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政策,切实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

自xx年,我市启动网点调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投入发展,现有2所公办职业学校,1所部门办学职校(市总工会办),在校学生近万人,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7家其中2所公办职校已发展成为学生数均超4000人,占地均超200亩,实训场所总面积达26300平方米的国家级重点职校同时,下阶段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将继续推进两校建设发展,将切实加强校舍、实训基地建设,启动校区二期工程和校舍扩建整修等工程;将控制普高招生人数,推进普职融合,确保职校规模,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这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

近年来,围绕“让更多职校毕业生‘体面就业’”的目标,全市职校切实强化职教服务功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上虞实际,围绕企业需求、社会所需,推进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办学,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上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拥有省级示范专业8个,xx市高标准示范专业13个,企业冠名班近50个毕业学生深受各行各业欢迎,专业对口率超95%,就业率近100%,一些紧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同时,大力实施社会培训,加快农民培训转移,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其中全市职校每年就培训企业职工18000名左右仅xx年,全市就开展各级各类农民培训班214期,培训农民12875人为上虞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日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片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存有偏见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农门”、“当白领”,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不少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企业和学校联系不够紧、沟通还缺乏,校企协作的范围和规模还不够可以说,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的持续支撑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虽然,近年来我市职校教师队伍结构在不断优化,但高技能优秀教师尚缺,高学历、高技能名优教师引不进,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始终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职教相关专业的发展。

不少职校、培训机构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学历进修、职工培训,面向农村、农民的职业技能、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但培训以完成任务、拿到证书为目的,广大培训对象是否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提升知识能力却成了其次校企结合、按需培训还大有文章可做同时,对全日制职校生的培养,也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开发如何培养高技能、会创新,愿吃苦、能创业的职校生还任重道远。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实事、抓社会稳定、抓产业竞争力的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追踪报道职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典型事例,让更多的人认可职业教育,增强参加培训、选择职校的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要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加强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联动力量,建议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市总工会、发改、财政、人才办、人社、农办、科技、教体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负责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职业教育重大问题和相应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教体系二要建立考评制度市政府要加强对部门、乡镇参与并实施职业教育的专项督导,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等先进集体评比表彰,推行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使用专项审计,督促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三要加大财政投入要完善财政保障体制,适当提高职教经费增长幅度,不断加大人员经费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水平特别是对部门办学的市总工会职校,在收费标准参照公办学校的同时,在教师工资、办公经费、设备投入、学生公用经费等方面,也应享受公办学校的待遇要加强对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学校的两所职校的支持,及早落实中央奖励资金的地方配套部分要加快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实训楼等项目建设,及时落实投资计划,确保及早动工。

要加快规划,启动职教园区建设,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在滨海新城成立专门筹建班子,建设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大平台一是易地新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绍兴文理学院下属高职学院,现有意根据上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建校园、调整专业,并争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做大增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协调推进二是在职教中心基础上设立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筹)要借鉴江苏经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逐步理顺我市社会培训管理体制,将各部门分头组织的社会培训全部纳入到技师学院(筹),做大培训市场,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筹建公共实训中心要及早谋划,多元投资,校企互动,建设一个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为一体,为高职学校、技师学院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的公共实训中心,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交流、保障体系,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格局。

一要创新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上,要主动适应上虞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契合度”,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托企业资源,创办更多的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资格培训同时推进,积极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和长期进修班,为闲散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时,推行和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办学,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训实效要适当调整招生政策,建议通过降低学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措施,吸引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到我市就学就业,在引进生源的同时,解决劳动力资源日渐紧缺的问题二要推行就业准入推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是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市应立足实际,加大力度,逐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对一些具备一定危险性和较高技术难度的工种,要先行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规定,杜绝不培训就业、不持证上岗的现象发生,并逐步向其他行业、工种推广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整治力度,定期开展企业用工专项检查三要完善人才政策要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奖励政策由人才办牵头,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xx市技术能手,并享受政府津贴或一次性奖金要出台技能人才工资制度对优秀职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给予政治、经济上的优惠待遇,引导企业将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落实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要出台教体系统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制订专门政策,设立名师奖励和培养专项经费,增加名优教师招聘指标,并根据职校实际,注重实用,降低高技能人才招录学历门槛,更多地引进特级教师、高级技师。

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促就业、富财政的迫切所在。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办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开展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服务业从组织、政策、考核、统计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呈现出提速发展的态势。

31个县(市)分别位列第一、第。

三、

第三、第二,在扬州7个县(市、区)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四、第四;服务业税收12.08亿元,增长48.5%,占税收总额28.9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3.8亿元,地税8.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47%,占固定资产投资23.3%,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21万人,增长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6%。

(二)行业发展情况:

1、商贸流通业:全市现有各类商贸网点2万多个,其中限上企业36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6家,拥有大型超市4个(华润苏果2家、世纪联华、乐天玛特),电器卖场4个(五星电器、汇银家电、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专业市场12个(阿波罗花木、保盛钢材、万德隆、苏中商贸城、国际五金城等)。宏信商贸年销售额近10亿元,拥有连锁门店213家,成为扬州地区本土龙头商贸企业。米米农资拥有连锁店174家。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9.7%。

2、交通物流业:2010年实现物流增加值37.01亿元,同比增。

2长12.9%,公路货运量548万吨,水上货运量1539万吨,沿江港口吞吐量83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570万吨。初步形成了沿江港口物流园区(中远万吨级公用泊位2座,海昌、海螺在建码头6座)、7家货运场站(亚皇、世纪星、恒亿、阿波罗、龙腾、中苏农、苏远)。截止去年底,各类运输车辆5731辆水运船舶612艘,3条江苏快货品牌线路。江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初稿形成。

3、科技信息业:2010年,我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诚德、恒远、江淮、长青、中惠、车宝、英泰、雷雨、华农双顺、中材、奔宇车身、金鑫电器、一重数控),扬州市级4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中惠),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60多家。300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去年专利申请1926件(其中发明476、实用新型493、外观957),获得授权458(其中发明31)。扬州(江都)软件园批准为省级软件园,落户惠普等软件企业6家。

4、文化旅游业: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邵伯锣鼓小牌子被批准为国家级文化非遗项目,时代影城、世纪影城先后开业。

3建成a级景区3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引江水利工程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现代花木产业园),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绿洋湖生态度假村),旅行社12家,星级酒店8家,其中,四星级1家(京江大酒店),三星级4家。成功举办八届花卉节和十届邵伯龙虾节,扩建郭村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

5、房地产业:目前共有9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二级资质共35家,三级资质共43家,四级12家。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9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二手房交易面积57.6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3.8%,房地产税收占服务业税收44%。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档次明显提高,涌现了中远欧洲城、世纪花园、春江花都等一批品质楼盘。

一、行业调研目的在广州xx一带,遍布着一大批投资公司,他们的名字各异,但整个行业的运营方式大同小异,即名为投资,实则靠传销的方式赚取投资者的佣金。我既想对本次调研经历做点自我。

总结。

也想让其他人更多地了解这个行业中的黑幕更是想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因此我将本人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某投资公司的经历整合成一个行业调研报告。

二、行业调研方式。

通过面试进入某广州投资公司,亲身经历,深入到这个行业中去,观察该公司的日常运作,适当地询问从业人员,再辅以同学(在其他的投资公司)之间的交流。

三、行业调研内容。

公司成立、员工福利、运作方式、招聘培训、社会影响、发展。

5方向。

四、行业调研结果(一)共同特点。

1、公司成立。在现实中,这类公司的名字各异,诸如投资顾问、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财富管理等,但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由一个或者几个出资人注册成立,注册信息一般准确无疑,可以随便找家公司代劳,成立成本基本不高,就算注册金标注为五十万,也可以是垫资成立,注册后再分批转走资金。

2、公司经营。首先,这类公司一般在广州比较高档的写字楼上班,特别是在天河区,中信广场、大都会广场、财富广场、维多利广场、羊城国际商贸中心遍布大大小小上千个投资公司,而且是层出不穷,不断有旧的公司倒闭,也有新的公司成立。

这些公司手上。

3、招聘工作。招聘工作几乎是这个行业各个公司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他们的招聘信息铺天盖地,在各大招聘网站,时时刻刻能见到这类公司的招聘信息,而且不断更新;招聘岗位设置很完善,既有实习生,也有操盘手、分析师、经理、总监等职位,看似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应聘这类公司一般是直接去公司面试,面试时间不定,面试场所很随意,过程极为简单,面试者几乎都被录用。

4、培训。不管面试者是应聘哪个职位,面试过程中都不会得到岗位、工作说明、薪酬、福利等答复,而是直接面试通过。通过之后都要接受无薪培训,而这恰恰是这类公司最热衷的事情。所谓培训,其实是一个传销洗脑的过程,无非就是教授一些简单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再发动一群人做虚拟盘交易,鼓吹这个行业赚钱很容易。

75、从业人员。这类公司的日常的成员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公司股东,每天管理公司,自己操盘做交易,偶尔负责面试;二是极少数的正式员工,头衔多为总监、经理、分析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每天负责面试、培训、带头做虚拟盘;三是面试通过的无薪员工,这类人一般是学历较低又具有很大投机性的人群,多为外地人,每天就是接受培训然后做虚拟盘交易。无薪员工在往后就会被要求用自己的资金入市操作,名为接受考察以便成为操盘手,实为公司客户,给老板带来佣金收入,再往后还会被鼓吹拉更多的客户入市操作,赚取佣金分成。

6、员工福利。由于公司本身流动性大,导致员工的流动性也大,因此这类公司基本不提供员工福利以及为员工购买社保之类,甚至连合同也没有,比较尴尬的局面是,今天在这里上班,明天回去,发现公司竟然不在了。

7、公司产品。这类公司开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大得惊人,而且风险几乎为零,具有极大的诱惑性。下面是一份我在调研期间获得的内部宣传资料,以其为例,该公司在理财产品的对比中,竟然宣称年收益率达到112%,比其他正规的理财产品高出数十倍,而在风险方面却比其他产品可控度高。

(二)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积累了或多或少的财富,投资保值获取收益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将钱投资于金融市场。而目前国内的投资产品较为有限,主要有房地产、股票、大宗商品期货等,较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才导致了地下投资公司泛滥,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以下主要从四个角度为这个行业出谋划策。

1、国家层面。

(1)目前一些国内正规的黄金平台普遍存在夜盘缺失问题,隔夜跳空缺口较大。受制于国内正规市场黄金交易时间太短、手续费太高,才会有不少投资者冒着资金的风险,纷纷投入地下炒金行列。然而,不少投资公司从事地下炒金炒汇活动,高杠杆、代客操作刷手续费、与客户对赌、挪用客户保证金等手段容易导致投资者爆仓、血本无归。因此,投资品种多样性有待加强,交易时间段有待完善。

(2)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推出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但这些投资产品都仅限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广大投资者都只能选择没有资金限制的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然而在这之中,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是为了让整个股票市场更加稳定,但事实事与愿违。大盘指数常常被股指期货绑架导致个股跑输大盘的现象,而股票t+1和股指期货t+0更是极不相称。因此,股票t+0应适时推出。

2、工商部门的管理。

回顾过去,工商部门对目前出现的不规范的投资公司的管理探索,目前只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刚刚起步,并且准入的门槛和审核程序尚需完善。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位、监管部门的缺失,私人的投资公司经营中的问题屡见不鲜,一些经营者打着投资旗号虚假宣传、非法圈钱,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工商部门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0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既能极大激发和实现投资欲望,又是众多市场纠纷和异常风险的重要来源。在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阶段,一旦缺乏有效的约束,就极易诱发市场风险。而政府监管的作用就是减少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保护公众利益。因此,政府既要为这类投资公司这一长期隐性发展的新兴行业合法正名,拓展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又要避免其可能引起的市场风险,规范经营秩序。

(2)实践层面上,目前该行业市场秩序混乱,亟需规范。我国的这类投资公司一直游离于法律法规监管之外,没有规范,问题在所难免。这些投资公司打着投资、投资管理的名号招募员工,在对何为合法投资、何为非法投资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他们要么选择风险极大的投资品种,要么无视信托责任赚取手续费和佣金。因此,极大的盲目性决定了这类公司的高风险性和社会震荡性,亟需相应监管部门来加以规范。

3、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知识和执业证明,要负有一定的信托责任,保持良好的从业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4、黄金外汇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在选择这些品种的代理商和交易平。

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代理商的公司规模和信用等级以及资金监管第三方的独立性,这样才能避免投资过程的额外损失。

(三)自我总结。

这次调研是我又一段宝贵的社会经历。一开始我也是抱着对投。

12资行业极大的兴趣去寻找这一类公司,还接受了他们的培训,学到了一些在关于黄金外汇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知识。但是后来通过跟其他从业人员和同学的交流,以及较为敏感的观察力,我认识到了这个行业的不良风气以及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我想将它做为一个调研,不仅仅是对现状的调研,更多的是为这个行业正常发展出一份力。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才30多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验,我们根本无法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狂风巨浪。回望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发达国家不管在什么样时候都能将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恶果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而我们却无力抵抗。未来的战争,是通过货币等资产掀起的资本金融战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总结,从上到下,从政府管理层到人民群众,都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护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关系到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统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统部镇合作社发展目前现状。

(一)合作社产生的原因。

我镇具有与西乌珠穆沁旗草原毗邻的区位优势,多年来种养殖业一直处于持续稳步发展的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增收空间较小;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农牧业生产者素质和数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三是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不高;四是农民承包地分条成块,农业机械化难于推行;五是市场要素不健全、竞争力增大、生产风险增大。在充分认识到要想加快农牧业发展步伐,必须转变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不利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着手运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统部镇合作社成立情况(略)。

二、统部镇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本人对全镇合作社的了解,发现了目前已经组建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相继办理了营业执照,取得了法人资格,但是,这些合作社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是能人治社与民主决策的问题,实质上这也是个原则的问题。根据合作社章程规定,做为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但纵观全镇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运作较好的合作社,还基本上都是以入股资金数额大小多少论决策权的,谁的入社资金最多,附加票数也多,谁就具有决策权。像双赢农机、鼎盛蔬菜、金土地机械化生产等合作社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目前全镇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距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合作社的发展命运也就相应的掌握在这些以入社资金多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人手中,如果理事长是能人,路子广、思路宽、市场洞察力强,合作社就能适应市场发展,否则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风险较大,所以在扶持合作社发展方面首先是要选好人。

二是组织规模偏小,服务领域不全面,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纵观全镇各类合作社大多规模偏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社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且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可能鉴于我镇已经成立起来的各类合作社,尚属初始阶段,所以在运作模式上有三分之二的合作社,还只限于集体团购农资以及技术统一培训指导这两个方面的服务。像绿园蔬菜种植合作社、千顷地种植合作社都是这一运作模式。还有的只是采取产前购料、产中统一耕作,产后统一销售农产品,但在中间的环节上,都是与合作厂家在资金上赊销而运作服务的,根本在产业的两头链条上没有一点深加工的服务。比如,金土地机械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类型。然而,这样严重短缺延长产业链条的做法与服务,究其原因是它们严重缺少资金的扶持。尤其是目前,县、镇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合作社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扶持方式、力度上还远远不够。有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取得效益以后,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就主动入社,可是刚刚起步的合作社,农户都在观望,入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相应的就牵制了合作社的发展,也就起不到大面积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体或基地,既可作为科技试验示范去转化科技成果,又可以壮大自己的经济收入。但目前我镇能够真真正正这样运作的合作社存在严重的缺陷。

四是市场价格的杠杆因素是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成败的重要问题。纵观全镇发展比较好的合作社,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其生存发展的命运,基本上都系在市场产品的价格这个关节点上。目前从实践上看,凡养殖业的畜产品在市场上价格高时,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就快就好些;反之,市场价格低时,发展的就慢些或说有的甚至于“解散”或“解体”。这从中也说明了目前我镇各行政村组建起来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暂时还是经受不起市场价格风险考验的,还是属于比较脆弱的。

五是专业合作社行业管理责任不清,建管脱节。我镇虽然从20xx年就开始发展专业合作社,但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机构一直未明确,导致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标准不一,发展参差不齐,只建不管现象十分严重。我们镇里成立了合作社专项推进小组,靠一个推进小组是管不好合作社的,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帮扶,涉及农业、畜牧业、林业、农机等各部门共同配合,即便是我负责合作社党建工作也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因而全镇合作社出现责任不清、建管脱节现象,使合作社按照自己的意愿运作,随意性很大。

六是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县对专业合作社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从项目建设、惠民政策、信贷支持、产业覆盖等方面各项政策不明朗,形成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缺失。

三、统部镇合作社党建工作探索。

(一)我镇合作社党建工作现状。

我镇在探索“1+3”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三年来,全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成立,一定程度上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意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本着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的目标,把党建工作切入到合作社中来,成立了5个合作社党支部,升格1个村党总支,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推动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但我也注意到“两新”组织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表现在:其一是部分党员跨村流动加入各类合作社,给党员管理带来困难,个别党员因为脱离党组织,党员意识不断淡化,责任感和荣誉感缺失,党员作用难以发挥,体现在共赢养牛合作社党支部;其二是一些合作社有党员但无组织的现象客观存在,制约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应有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全镇没有成立党支部的合作社;其三是合作社里的一些经济能人虽然政治上要求进步,但由于合作社没有建立党组织,只能长期在党组织边缘徘徊,只能追求经济发展,不能追求政治进步等,体现在合作社中认可的人,可是行政村党支部不认可也发展不成党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要行之有效的探索“对在产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与按建制村建立党组织如何衔接”的党建工作思路。

(二)合作社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镇x个村党总支和x个合作社党支部,真正运作起来的不多,即便运作起来了,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目前之所以有大部分合作社没有组建党组织、或说组建起来并没有运作起来,其原因是即缺少资金的扶持,又缺乏专门的党务人才。现实的讲我们农村绝大多数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尽管已经失去了“统”的功能、加之又没有对农民的服务能力,可始终还是能享受国家拨付的“转移支付”工资款。而作为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却时常遭到“白眼”,而且还属于“白干队”之列的范畴。所以,又导致了在合作社中“建党难”和“党建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不少党员干部和合作社社员认为合作社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党组织怕影响合作社发展,建立时机还不成熟;也有的人认为,合作社基本上都设在村内,社员中的党员基本上都是村支部里的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已有村党组织,再在合作社内建立党组织意义不大;还有的认为,合作社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如何界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上级都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工作难做,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党员组织关系问题。组建合作社党组织涉及到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问题,是目前阻碍合作社党建开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们采取村党总支与合作社党支部“双重”管理,因为合作社的党员也是村里的党员,党组织关系在村党支部里,实质上没有在合作社党支部,在党员数量上出现了“重复党员”,党员管理难。同时也容易产生村社干部的矛盾,当前,我镇合作社中的党员有一大部分是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或党小组长),村干部相当多担任了合作社的决策管理层人员,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不可能转到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超越行政村时,党员的向心力聚集在合作社,势必会削弱村党组织的战斗力,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地位也可能会被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取代。

三是发展党员问题,成立正式支部后,必然赋予发展党员职能,这就难免会出现新的“飞过海”现象,同时跨村的社员发展党员问题也非常棘手,从而带来合作社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的矛盾。

四是合作社自身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我镇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松散型结构、管理水平不高,这就给合作社的稳定性、持久性带来问题,没有稳定持久,党建工作开展就缺乏了基础,发展壮大党组织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问题,目前,合作社还是一个“三不像”,不像企业,不像中介组织,不像社团,各方面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理顺,这也给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五是合作社党组织工作制度缺乏,活动载体和形式过于单一。我镇已成立党支部的合作社中,虽然都是与合作社办公地点合署办公,但没有建立相应党建工作制度,很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很多支部不开展党员活动,即便开展活动载体和形式过于单调,缺乏特色,内容不够丰富。

(三)合作社党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怎样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促进合作社发展与壮大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合作社的底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党建工作目标计划,建立健全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档案。按照有利于巩固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的原则,做到合理规划,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按县委组织部非公党建要求,对社员人数在50名以上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合作社,争取早日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条件的合作社,合理划归覆盖单位,实现工作覆盖。目前,我正在着手制订我镇合作社党建3年工作规划。

二是理清一个关系:合作社与合作社支部的关系。我镇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不是理事长(鼎盛蔬菜、北大山兴农畜牧养殖等)及党支部书记是理事长(双赢农机、金土地机械化生产、共赢养牛等)的合作社都应按照“支部帮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支持不把持,帮助不包办,工作讲配合,共同促发展)全力扶持壮大合作社。合作社支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展示好党组织的形象,使理事长感受到党组织的实际作用,做到既要当好合作社“高参”或合作社理事长工作的“高参”,又要为其把关定向,引航前行。不是理事长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党组织“领导干部”的身份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要坚持到位不越位,指导不领导,依靠不依赖,配合不迁就,统揽不包揽。要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当挂牌的党组织,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调动党员的干事热情,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增强党组织在合作社事业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实现党组织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和谐共振,让群众感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

三是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根据合作社的产业特点、经营规模、社员分布等不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党组织,加快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步伐。一是单独组建。对已初具规模,运行相对稳定,社员中有x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合作社,单独建立正式党组织;二是联合组建。根据“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对运作模式相近,考虑跨村联合建立党支部,探索区域性党建工作,并且进一步按不同合作社划分党小组,方便党员开展活动。比如:双赢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可以把其它村农机合作社联合,跨村成立1个农机服务业为主的党支部。三是挂靠组建。由行政村已成立的合作社党组织,对其他合作社实现工作覆盖。比如:统部村兴达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可以覆盖村其它养殖合作社。

四是完善两个场所:一是党员办公活动场所。随着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性特点,组织党员、社员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引导他们富了口袋富脑袋,寻求社员参与的广泛性。通过建立合作社远教站点(目前我镇已有4个远教站点)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载体,进一步提高社员的参与度,扩大受教育覆盖面,为合作社广大党员、社员和群众提供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场所。二是党员示范种养殖基地。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帮扶创建党员示范种养殖基地。比如:干部帮扶基金用于合作社,对合作社中有发展潜力的党员、致富能手,积极为他们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小额信贷以及各级多项优惠政策,并以其为典型,引导社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用党员的示范户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建立三项制度:一是支部、合作社理事会例会制度。在具体工作上,支部与合作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社工作,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决议运作,经济上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保持相对独立。二是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与困难党员和社员结对,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2-3户困难群众和社员,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党员发展制度。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把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入党,吸收他们参与党的活动,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统部镇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现实地讲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指导、支持和必要的监督、协调,我镇合作社能够健康发展起来,并在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我镇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以上分析,结合统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细化政府扶持政策,建立部门协商机制。目前我镇多数合作社都处于成长初期,经济实力薄弱,生存发展能力差,要保护农民入社及生产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党代会、人代会或其它手段向上级党委呼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合作社在工商登记及商标注册、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确立了具体政策,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制定政策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政府机构特别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其它部门,抓好政策的贯彻执行,让合作社组织真正享受到相关优惠措施。

其次是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一方面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管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以农产品为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品牌效益,赋予合作社更多无形资产,提高农民专业合作实施品牌经营的积极性。

第三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科学评价、奖励体系,对带动性强,切实引导农民群众致富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积极探索合作社规范发展方式,根据合作社需求及自身实力,将合作社发展与土地流转、项目承接等联系到一起,盘活农村土地、林地等资产,引导农民群众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价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的专业合作社。

第四是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加快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根据我镇的现状,以我镇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为目标,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联合社,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加速全镇同类合作社的整合,增强实力和带动力。如:鼎盛蔬菜合作社可以把全镇其它蔬菜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或是把其产品收购储存。

第五是探索合作社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力求通过加强、理顺、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探索社会创新管理的新模式。我认为对合作社等“两新”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在“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县镇两级政府要逐步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比如:双赢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探索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合作社充分利用党支部活动场所的作用,经常性的组织社员在农闲时边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活动,边座谈,商讨合作社的事、农村的事,切磋农牧业种养殖技术、信息,研究土地流转等与农村农业相关事宜,大家畅所欲言,探路子、出点子、谋计划、定对策共商发家致富的途径。农民也增收致富了,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经商、外出务工等事业,各有各的事,矛盾纠纷也少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是探索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合作社保障体系。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面临着许多风险。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风险也相对集中。应把农业保险向合作社延伸,发挥农业保险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展调研报告

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具有巨大市场空间与广阔发展前景,为大家分享了服装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为完成好市政协关于服装加工业调研工作任务,推动我市服装产业(不含裘皮)二次创业,为打造实力、和谐灯塔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通过走访服装加工户、召开服装加工户座谈会、赴浙江织里镇考察服装业发展、与我市驻织里镇服装企业座谈、组织委员到服装加工点视察、听取市经济信息化局介绍相关情况等方式进行调研,经过近半年的工作,形成报告如下:

我市服装加工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工户多为此类。一类是生产加工床上用品,自行负责销售,但此类加工户占比不大。

服装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服装加工户(企业)分布零散,没有产生集聚效应。我市服装加工户呈星状零散分布,更多小业户散居在民房和居民区内,给政府指导、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分布分散,没有产生积聚效应。服装加工受规划、土地、自身等因素的制约,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以及扩大规模受到严重影响,布局局促,车间、库房等过于紧凑,空间狭小,人员又密集,消防始终存在极大的隐患,一旦失事,后果将十分严重。

2、服装加工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产业链条不完备。服装加工户大多观念落后,很多小厂仍然沿袭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了增加利润进行逃税,甚至不办理营业执照,进行地下生产销售。管理粗放,缺乏品牌意识和高端技术,利润更多来自于贴牌加工,效益偏低,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弱。服装加工没有形成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及相关产业集中完备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行业内部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恶性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招工的问题上表现的愈来愈突出,通过买工人的手段,相互拆台犹为严重。

3、政府扶持力度小,规划和服务滞后。由于经济占比小,全行业的总税收不及好的时期一个选矿厂的税收,政府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小,缺乏持续的服装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影响了服装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服装企业发展,尤其是有些规模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规划和土地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借鉴浙江织里镇的发展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浙江织里镇在改革开放之初,镇区仅仅是0.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不足2300人的一条“扁担街”,但通过重点扶持服装产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童装产业为支柱、金属新材、新型纺织共3大特色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14.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650亿元,有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101家(其中过亿企业37家,上市公司1家),成为20平方公里建成区30万人口的大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列浙江省乡镇五强。

“一业兴百业兴”,扶持和发展好一个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区域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实力的提升。灯塔服装与织里同时起步,甚至在初期规模和影响超过了织里,灯塔童装曾经享誉东北甚至国内市场,目前在辽宁西柳、五爱市场以及浙江织里镇仍然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尤其是童裤在全国服装中依然独领风骚。因此,我市服装产业的发展具备基础和条件,扶持发展也十分必要。

建设了童装精品园、童装科技园和童装创新园等三大产业园区,吸引了本地和国内童装企业进驻园区,逐步形成“家庭作坊—精品园区—工业规模园区”的阶梯式集群发展格局。服装产业的发展使镇区集聚了本地人口10万,外来人口20万,镇区也随之不断扩大,建成区达到近20平方公里,形成了很大规模的城镇(城市)。

2、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产业发展,可以为全民创业、就业和再就业搭建平台,促进“创业型城市”的创建。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数万农民失地进城,就业才能安居,安置他们就业就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服装产业是安置农民就业和城市居民再就业的一个主要产业。服装产业门槛低,投资可大可小,只要有创业梦想的人都可以参与,对工人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实现就业,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可为能人创业、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搭建一个有效平台,是市政府打造“创业型城市”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织里通过规划建设园区扶持发展服装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本地企业家,实现了全镇80%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转移,服装产业成为全民参与的百姓产业、富民产业。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大批有创业梦想的人到织里发展,全国大批的产业工人到织里工作和生活,为织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不竭的精神源泉。我市现在就已有40多家服装精英企业落户织里,而且发展的都非常好,有的甚至年销售额超过了亿元,灯塔服装企业牵头正在织里积极筹备组建辽宁商会,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这些企业大多保留了在灯塔的部分生产能力,对家乡发展服装产业保持着很高的期望值,为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发展服装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产业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打造实力灯塔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各行业普遍进入低谷,我市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我市服装行业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通过培育发展服装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织里通过发展服装产业,培育了全国规模最大、分工协作最紧密的童装产业集群。截至201x年,织里镇共有童装企业8577家(含个体户总计近20000家),年产童装8.7亿件套,占国内市场1/3,年销售额超350亿元,居全国之首。共集聚为童装配套的印花、绣花、罗纹、辅料企业2316家,物流、设备租赁、房屋租赁、劳力、融资等市场也随之不断成熟。服装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产在织里经济占比达到了42%。

佟二堡的皮革、皮草已经成为享誉国内甚至世界的产业,中国佟二堡已经成为灯塔的一张名片。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有利于解决服装加工户的生产安全问题、有利于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服装行业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对服装企业进行集中指导、管理和服务,集中打造“灯塔服装”这个集体品牌,再造灯塔另一张名片,进一步扩大灯塔的知名度。

关于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和扶持发展的建议。

鉴于我市服装产业的基础和当前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市政府扶持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再造灯塔经济有力支撑。

1、建立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发挥积聚和规模效应。由政府牵头,专门去织里考察,深入听取业户意见,就建立服装工业园区进行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可以参照佟二堡和织里模式,在城区北外环附近规划再建一个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园区总体规划300亩(当然规模具体多大合适还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论证),一期建设100亩,可采用单元模式,按容纳30个工人每层200平共3层计600平(一层店面,二层车间,三层宿舍)为单位,建筑面积总计60000平,统一规划建设,供100家企业入驻;二期200亩,建筑面积总计120000平,供200家企业入驻。土地以工业企业用地招排挂模式,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服装企业自建、政府和服装商会共建、服装商会自建等模式。企业可采取购买或租赁方式入驻,购买价格定位以开发企业微利为原则,并协助服装企业贷款;租赁可参照织里镇做法,现在织里镇租赁一个单位店面(1000平左右)15万左右/年,要综合考量服装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服装企业流动资金固化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规模企业可以根据政府要求自己规划设计,自主建设。在园区内建立一站式服务和发展诸如餐饮、物流、房产等相关配套产业,主打集中、集聚牌。集中提供所需的布料、辅料和物流,逐渐发展成设计、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配齐园区配套设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和服务上始终上下齐心,始终坚持实行养护和服务,尤其是对待一些小业户,除了侵权举报予以严厉处罚外,税费几乎是实行申报、自愿缴纳原则,甚至可以视企业经济状况不缴纳。相关部门执法实行内严外宽的做法,对外来客商甚至极为宽容,目的就是吸引外来客商集聚。近年,为推进织里童装产业升级,湖州市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每年匹配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因此,如果市政府决心规划建设服装工业园区,即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规划的实施,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改进政府及部门的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发展的软环境。成立并长期保持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实施,协调解决问题。在行业低谷时期和企业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政府更要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搭平台,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度过困难。成立园区统一管理办公室,协调与服装加工业相关的工商、税务、质检、消防、交通等部门,提供入园企业的行政服务和统一的行政执法工作,并统一协调全市服装企业发展的行政执法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吸引外来客商、扶持服装企业的发展。要在注重管理和引导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业户的发展激情和热情,为服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且相对宽松的环境。

3、组建服装行业商会,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商会凝聚服装加工户,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引导服装加工户登记注册,打造服装整体品牌;牵头加工户与政府协商园区建设和企业入驻事项,协商解决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协调企业用工以及职工养老保险等事宜。政府不断加大对服装商会指导,支持商会加强与全国各地服装商会(协会)和服装企业的联系,开展合作交流等事宜,发挥好政府与商户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园区建成后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逐步取缔分散在居民区的加工点和黑加工点。

4、培育龙头,实施品牌战略。为提升服装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可按照“扶大扶强择优”原则,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导业户不断转变观念,扶助服装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实施现代化管理,改粗放式生产经营为精细化经营。整合灯塔服装的品牌资源,积极打造“灯塔服装”这个集体品牌。由政府组织或委托园区统一管理办公室协调行业商会进行园区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组织宣传和招商工作,创中国“灯塔服装”品牌和不断扩大服装工业园区的影响。

市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是新余立市之本。多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中央、省委二个1号文件的连年实施,xx市农机工业发展较迅猛,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已进入了战略发展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至目前,xx市有农机生产企业13家,其中xx区6家、高新区5家、孔目江区2家,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从业工员1500余人,生产总值近5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二)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至目前,已有机动脱粒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割晒机、养猪围栏、水帘降温设备、固液分离机、钢架大棚、金属粮仓、太阳能杀虫灯、农用提水机、花生摘果机等产品。亿丰牌稻麦机动脱粒机、增鑫牌养猪围栏、漏缝地板等品牌全国有名。

(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了以新余亿丰农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产稻麦机动脱粒机传统制造企业群体、以江西开昂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产太阳能杀虫灯新能源新型农机企业群体、以xx市增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产养猪定位栏养殖设施企业群体、以江西爱荷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园艺设施企业群体。

(四)创新能力逐渐强。近年来,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今年,上国家和省级推广和补贴目录的产品有20余个,生产流水线、自动化制造设备已在不少企业出现。

(五)资本关注度较高。由于规模的增大、效益的提高、前景的看好,农机生产制造领域已成为自由资本、工商资本、风投资本关注和流入的重要洼地。

1、区位优势:新余地处江西中西部,是赣西交通最发达的设区市,赣粤高速、沪昆高速、大广高速、浙赣铁路贯穿境内,具有明显地理交通优势。

2、人才优势:新余是军工转民企重要基地,传统制造技术人才储备丰富。

3、技术优势:新余传统制造业较发达,制造设备、制造技术先进、丰富。

4、产业优势:现代服务业、钢构制造业、机械加工业、职业教育业等较发达。

5、部门优势:农机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及中介服务组织、社会团体等机构健全、队伍壮大、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

(二)发展机遇。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连年实施为农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为农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多年的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为农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

(三)发展前景。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了农机服务领域、延伸了农机服务产业链;

三是农民纯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六是光伏农业异军突起,农机产品品种大幅增加,生产、服务领域迅速扩大。

一是企业规模小:多数为小型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多数企业工人都在100人以下。

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如粮仓、钢架大棚、机动脱粒机等产品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三是企业产品单一:多数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过于单一,只有1——2个品种,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四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较少,还缺乏高、精、尖科技人才,研发能力明显不足,产品升级潜力较小;同时,不少企业法人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发展战略眼光。

五是物流成本较高: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农机配送物流中心,企业物流成本较高。

(一)积极争取政府重视。

农机工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产业,是农业生产装备的制造阵地,没有农机工业,就没有农业机械化。工业是xx市的立市之本,钢铁、新材料、新能源是xx市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xx市农机工业发展较迅猛,农机工业在xx市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行业地位也越来越高,对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xx市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坚持一手抓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一手抓推进农机工业发展,要把抓农机工业引向政府层面,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将农机工业纳入当地支柱产业当中,抓农机工业就象抓钢铁、新材料、新源能产业一样强势推进。

(二)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

1、改善投融资环境。要加强xx市的投融资环境建设,建立包括财政、产业资本、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要通过中央资金扶持和地方配套投资的引导示范,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农机工业的支持。要降低农机工业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给予适当优惠利率信贷支持。要鼓励农机工业企业直接融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对初期、种子期的农机工业企业进行投资,拓展农机工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鼓励在职工人员以技术、资金等参股支持我市农机工业发展或创办农机工业企业。

2、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农机工业是服务于“三农”的产业,其服务和受益对象最终是农民,农机工业相对其它工业产业来说是低收益产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对农机工业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能减免的要减免,能缓征的要缓征。同时,对农机工业企业办理税收减免、发票核领等手续要提供优质便民服务。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统筹xx市财政现有的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等专项资金,对农机工业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各级政府要把抓农机工业发展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给予大力扶持。要将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的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xx市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基金、发明创造基金、农机发明家基金等,对xx市开发成功的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同时,要把农机工业企业纳入到农业产业化扶持的龙头企业范围内,实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级扶持管理,并对农机工业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支持。

(三)增强创新能力。

1、坚持人才兴企战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各企业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抢市场、抢效益、抢财富的理念,立足厂情,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精、尖人才,突破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制约。要改善用人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大胆引进、培养一批农机制造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政策咨询等人才,壮大投资、理财、决策人才队伍,抢占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2、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机制,聘请高校、科研机构高级人才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在企业中建立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教学培训基地和研发室、试验室,抢占现代农机科学发展的制高点,解决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升级。同时,要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及时把握国内外农机技术创新发展动态,争取部分国内外农机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在新余农机工业企业孵化。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坚持项目强企战略,在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申报立项中应对农机工业企业有所倾斜,如xx市的节能减排、资源枯竭城市、城市矿产资源再生利用等项目中可考虑安排项目;对农机工业企业在项目立项、征用土地等方面要实现最优惠待遇;xx市重点科技项目要对农机工业企业重点倾斜。

(四)创建现代农机产业园区。

新余农机工业要发展若不建立一个与之相配备的现代农机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新余现代农机产业园区要建成集现代农机制造、现代农机科技研发、农机博士工作流动站、现代农机展示、现代农机交易、现代农机仓储、现代农机配送、信息搜集发布、现代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将分散的农机生产企业全部引入园区中,共享资源、信息、技术成果。园区建成后,要通过定期申办国际农机会展活动,扩大园区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入驻新余,推进xx市农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并以此全面提升xx市现代农机制造业、现代农机会展业和现代农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五)发展配套产业。

xx市农机工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产业集群发展路子。产业集群具有专业性、合作性、集中性、网络创新性等特征。要充分利用新余的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势,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集群规模经济优势、劳动力市场共享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创业资源优势、共同的文化基础、创新优势、网络优势等,大力发展农机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农机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集群产业链。

(六)推行兼并重组战略。

在我市现有的农机工业企业中,要积极推进现代公司制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强强联合,扶优限劣,兼并重组,示范引导,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要策划举办新余农机工业招商推介会或者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瞄准国内外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大招商、广招商,引进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落户新余,与新余农机工业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打造新余农机工业企业集团军。同时,要积极与证券公司联系,条件成熟时,及时包装上市。

(七)打造自主品牌。

要树立高起点、差异化发展理念,瞄准新领域、立足高科技、胸怀大中型,不断推进产品更新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培育自主品牌。要大力推进产品由小型向大中型转型、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型、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粮食生产机械向农林牧副渔生产及加工机械转型、资源消耗型向资源保护型转型、传统能源型向清洁能源型转型。

(八)克服固步自封思想。

要对xx市现有农机工业企业主进行深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管理能力。要采取各种鞭策措施积极引导各农机工业企业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起直追,让他们树立雄心壮志,破除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使他们拥有一种不创一流农机生产企业不罢休的狠劲、决心,把不断发展壮大自身企业作为他们的人生追求、自我价值体现,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九)夯实公共服务平台。

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机工业企业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发挥xx市农机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发展、企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交流、人才培训、资源整合等服务。要在重点农机工业企业中建立帮扶制度,安排专人挂点帮扶,为农机工业企业在项目申报立项、产品申请鉴定、产品申请上推广目录和补贴目录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