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模板18篇)

时间:2024-01-09 02:32:13 作者:雅蕊

对于复杂的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工作方案,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方案。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广大居民户:

根据聊城市政府和临清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通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我处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使广大居民群众都能够了解这次整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保持好这次活动的成果,以实际行动促进整治目标的完成,落实长效机制,特告知如下:

一、这次整治的主要任务。

(一)村庄环境标准。

1、村容村貌美观,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

2、道路净、街巷净,无杂草。道路及路旁、巷内和巷外无“粪堆、草堆、土堆、垃圾堆”;无“臭水坑、粪便坑、垃圾坑、污物坑”;无白色垃圾,无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无院外种植树木、栽种农作物现象。

3、宅院整洁,畜禽圈养,厨房卫生,厕所卫生。

4、无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卫生设施完善。

5、废品收购点内堆放有序,四面有墙,大门完整。

(二)村庄卫生标准。

1、村庄卫生管理秩序井然。村内设立了垃圾桶、配备了卫生清扫人员、清运人员和清运车辆,村庄卫生由街道办事处保洁公司统一管理。

2、农户按规定要求存放垃圾。农户垃圾按照“篓装化”、“袋装化”的要求,到指定的垃圾桶存放垃圾;街巷垃圾由垃圾清扫人员及时清理;垃圾清运车辆定时将所有垃圾清运到垃圾处理站处理。

3、建立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把村庄卫生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二、这次整治的要求。

村庄卫生是衡量一个村庄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一位居住在村庄内居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办事处承诺会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效机制,给老百姓打造一个长期保持下去的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希望各位居民一定要视大局,顾大体,都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整治,并保证做好:

1、摒弃行为陋习,不乱搭乱建,不乱倒垃圾,不乱泼污水,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吸烟。

2、人人动手,每天定期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并按要求到指定的垃圾桶存放垃圾,确保院内外干净、整洁,无存放垃圾,无垃圾死角。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家做起,用双手创造整洁的环境,集大家智慧打造优雅的村庄,以实际行动,为这次整治的`圆满成功贡献一份力量。

倡议人: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实践内容。

一、实习目的。

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师兄那里打听到了有实习,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满足于课堂教学,尽管从同学朋友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蓦然回首,转眼为期一周的铣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铣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铣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铣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铣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

其实,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铣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铣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铣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铣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铣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铣工是最累的!”铣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铣工的常用设备有铣工工作台、台虎铣、砂轮等。

二、具体内容。

本次实习,我主要是做铣工,所谓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分为初级工、高级工。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

铣工的操作要求如下:

1、铣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铣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8日)。

近几年来,我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全镇垃圾收集中转规范有序,主干道路面保洁良好,环境卫生管理比较规范。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镇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成立镇环境卫生整治督导小组,聘请镇、村老协会会长为成员,加强日常督导和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引入竞赛机制,将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镇每季度中心任务竞赛常设的一个内容,督导组每月对全镇各村主干道环境卫生至少检查评比一次,巡查一次,每月将检查评比结果和存在问题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每季度检查评比综合成绩与镇村干部绩效挂钩,与保洁人员工资津贴挂钩,每年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充分调动了镇村干部、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广播、标语、通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尽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村利用广播、标语进行宣传,镇政府将督导组检查评比存在问题进行书面通报,并利用村主干参加镇大会的时机,通报各村评比名次和存在问题,从而督促各村进行整改,对没有整改的加倍扣分,从而在全镇上下营造了人人都抓环境卫生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大投入,强力保障。资金投入是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保障,垃圾处理费的收取是关键问题。近几年来,我镇先后拨出近300万元,添置了3部环卫车、30个垃圾箱,建立30个垃圾箱围,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并提高环境整治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达标村评比奖励经费。各村也相应投入资金,添置环卫设施。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布置农村“一事一议”垃圾处理收费问题,全镇已有21个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收取垃圾处理费,为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家园清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有24个行政村建立环境卫生日常保洁队伍,做到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

四是点、线、面结合,典型引路。为了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按照“点、线、面”三个层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到以“点”带“线”扩“面”。“点”即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求进行整治。“线”即国道、县道列入常态化管理,引入竞赛机制,每年拨出20万元经费作为检查评比的奖励经费。“面”即“家园清洁”达标村,每年拨出10万元经费,按照“四个有”(有收费、有制度、有保洁队伍、有成效)进行申报评比,每半年由25个行政村进行申报,然后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复核,达到相应等次则认定达标并拨付50%的经费,余下50%在半年后经复查仍保持达标再拨付。目前已有xx、xx两个村达到一类村标准。通过“点、线、面”结合,典型引路,有力的推动了我镇环境卫生整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是建章立制,有序中转。长效机制是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先后制定了《xx镇国道、县道两侧卫生管理方案》、《xx镇主干道卫生管理方案》、《xx镇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达标评比的通知》和《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等,既规范了管理,又建立了长效机制。今年5月份,我镇xx垃圾中转站开始试运行,除了中转处理国道、县道沿途各村垃圾外,还集中处理我镇南片区各村的垃圾。国道、县道沿途垃圾由镇政府集中收集转运,其他村由各村环卫队运至中转站处理,目前中转工作有序运行。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我镇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工农中转站附属建设尚未完成,设备尚无法安装,我镇北片区的垃圾中转尚无法进入正常运转轨道,下一步我镇将加大建设力度,争取11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如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尚没有全面展开,尚有4个村没有收取,收费的村有的收费比率也不高,有的仅有个别村组收费,今后我镇将全面铺开此项工作,为环境卫生的整治奠定更为坚定的基础;如还有1个村尚没有成立环卫日常保洁队伍,我镇将加大力度,督促该村尽快成立队伍,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如各村日常保洁队伍管理有待加强,有的人员没有到位,造成环境卫生存在时好时坏的现象,下阶段我镇将加大力度,督促各村加强管理,保证人员到位,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如垃圾中转站的管理尚不够完善,今后我镇将加大力度,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

为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巩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构建一流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开放思维、科技思维、市场思维、法治思维,按照建设“生态任县、绿色任县、和谐任县”的总体要求,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新体系,努力创造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城乡环境,全面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乡镇(区)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利用三年时间,逐步健全“委托管理、城乡一体、全面负责、一杆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新机制,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基本完成“卫生整洁、设施齐全、管理到位、体制完善”的工作目标,最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一)理顺管理体制。组建县环境卫生管理局(以下简称县环卫局),隶属县政府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在各乡镇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以下简称环卫所),负责各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各连片村(社区)设立包片管理员,负责各包片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面构筑和完善“县、乡镇区、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打破“条块分割、权责不清”的被动局面,加快形成“规范化、一体化、日常化”的管理体制,适应城市化管理的需要,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全覆盖。

(二)规范运作程序。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各乡镇区驻地及所辖行政村(社区、城中村)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县环卫局负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尽快实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到20xx年底,全县各乡镇区驻地、经济开发区、城中村环卫托管率达到100%,各乡镇区行政村托管率达到30%以上;到20xx年底,各乡镇区行政村托管率达到70%以上;到20xx年底,力争在全县范围内全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环卫托管率达到100%。

(三)夯实托管基础。各乡镇区要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改善辖区环境卫生状况,有效提升环卫托管基础。要加快村庄主干道路硬化步伐,对“三边、三线、村围”(三边:河边、沟边、坑边;三线:公路、高速、高铁沿线;村围:村庄进出口及村周围)陈积垃圾的分批清理力度,到20xx年基本完成。要做好农村“三大堆”(柴草堆、垃圾堆、建筑废料堆)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基础条件好的村庄逐步取消村内“三大堆”,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规范管理好“三大堆”。

(四)加快设施配套。一是合理配置农村垃圾转运箱,按照每1000人配置1个垃圾转运箱的标准统一配置,做到合理布局,方便村民投放。二是增建邢湾、天口、辛店、骆庄、西固城、大屯、永福庄、农管委8个乡镇区垃圾压缩站,要求交通便利,道路硬化,垃圾压缩站的选址、用地由各乡镇区负责解决,占地面积不小于2亩。三是做好现有县级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改造建设,配足配齐机械设备。同时,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与中联重科紧密合作,完成垃圾压缩、运输、处理、收储等机械设备的购进。(详见附表一)。

(五)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农村日常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按时拨付。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以政府投资为主,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实现资金筹集的多元化。三是按照“谁产出、谁负责、谁买单”的原则,逐步向村民适当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由县物价部门审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进程,统筹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各有关部门、乡镇区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注重宣传引导。县委宣传部、电视台、报社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现实好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标识,规范群众日常行为,将文明规划延伸到村到人。积极动员党员、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骨干带头示范,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考核奖惩。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各乡镇区年终考核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区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中,并会同县环卫局对各乡镇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联合督查。各乡镇区要把环卫托管工作纳入对乡镇区、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充分调动其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

羊庄镇位于滕州市东南部,距市驻地19.6公里,因古代政治家、著名商人范蠡曾牧羊于此而得名。镇辖10个办事处,89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6.6万亩,山坡地2.3万亩。镇境四周环山中间平原,组成典型的“山间盆地”,这种特殊的地形使羊庄镇成为全市重要的水源地,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目标,凝心聚力,强势推进,不断优化镇域生态环境,对于全面提升镇村形象、加快建设美丽羊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全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城管、建房等部门以及各办事处党总支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羊庄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突出了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注重载体结合。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与“七城同创”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村相结合,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加强宣传科、安监中队、城管办、建房办、环保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三是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宣传科、安监中队、调研室、城管办、建房办、国土所、卫生院等部门,分四路工作组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宣传,组织部分办事处、村、相关部门及党员群众代表先后2次到先进镇街参观学习,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一期进行镇驻地及经济条件较好的40个环卫一体化示范村建设,在镇驻地和主干道路沿线建设10个标准化示范点,其它村同步推进一般点建设。示范点与一般点在场地建设、设施配备上标准不同,但功能一致,垃圾处理模式一致,运行机制一致。目前,在镇驻地,已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1处,配备垃圾运输车1辆,定期清运各垃圾收集中心的垃圾。在村级,已建立高标准的垃圾收集中心6处,配备电瓶式垃圾清运车10辆,先期为10个示范村配置户用垃圾箱2300个,其它村也将分批逐步配备。

二是抓好环卫队伍建设。各村明确1名两委成员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管理,按照人口规模,每500-800人配备1名保洁员。保洁员分工负责收集每户产生的垃圾、村内道路保洁和垃圾装箱工作,确保垃圾入斗,并保持垃圾收集中心内、垃圾容器周围干净整洁。同时,充实加强镇驻地、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地的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满足环境卫生保洁需要。日常保洁费用、保洁员工资由村级负责,有条件的村可由集体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也可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向村民收取,收费总额不得超过日常保洁、保洁员工资等所产生的费用。

一是保障经费。镇村两级共同负责村级垃圾收集中心建设、标准化垃圾箱体配备费用;镇政府承担各村垃圾收集中心清运费用;村级负责购买村内垃圾清运车辆、户用垃圾桶、保洁员工具。卫生院、羊庄中学、羊庄二中、中心小学每个单位分别自费配置标准化垃圾箱体1个。

二是明确责任。各村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农户门前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垃圾箱、包无污水溢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村庄垃圾定点定时、巡回收集清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三是严格考核。镇党委、政府把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全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建立联席会议、调度督查、监督考核、激励奖惩等制度。镇督查科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不定期进行联合督查,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目标考核分值,确保形成“日督导、周小结、月考核、季观摩、年总评”的长效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在垃圾箱、运输车辆购置和保洁人员的配备上投入不足,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够到位,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机制、责任机制还不够完善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环卫保洁作业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城乡环卫管理难题,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是强势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协调建设用地,年内再建高标准垃圾中转站1处,新购入转运车辆2部,确保实现全镇村级垃圾箱全覆盖。二是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年内所有村都按3‰人口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力争年底全镇89个村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为建设美丽滕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逐步配套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建设“三宜”石泉,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立足现有、逐步改善”的思路,以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积极构建“管理运行一体化、垃圾处理无害化”运行模式,紧紧围绕“三宜”石泉建设目标,努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县城区及各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情况,于20xx年底前分批在县城规划建成区及11镇(城关镇、池河镇、喜河镇、后柳镇、熨斗镇、云雾山镇、曾溪镇、饶峰镇、两河镇、中池镇、迎丰镇)逐步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

按照“分片包干、分级负责、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城镇环卫队伍建设,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积极构建生活垃圾“户入桶、村(社区)收集、镇转运、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模式,逐步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规范化、专业化、日常化”的发展轨道,力争年底全面实现“设施完备、机制健全、运行一体、管理有序”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格局。

(一)设施配备。按照“科学论证、分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建设池河、后柳喜河、熨斗、中池迎丰、饶峰两河、云雾山镇6座垃圾处理场,城关、曾溪镇垃圾统一运往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根据城区及各镇实际,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由住建局负责,财政局配合,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分期分批配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期:20xx年底前,为县城区及各镇配备环卫设施,共分两批次。

第二批次:县城区配备高压清洗车1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2辆;城区及各镇共配备垃圾桶1910个。

二期:20xx年底前,待池河、后柳喜河、熨斗、中池迎丰、饶峰两河、云雾山镇6座垃圾处理场建成后,一次性为除熨斗、云雾山镇外的其他4座垃圾处理场配备后装式压缩式垃圾车4辆(各场1辆)。

(二)资金来源。

1.设施设备购置。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建设设备配置资金689万元,分别由县住建局、环保局、扶贫局、搬迁办、移民局负责,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通过捆绑项目资金及财政拨款补充解决。

2.垃圾处理场建设。池河、后柳喜河、熨斗、中池迎丰、饶峰两河、云雾山6座镇级垃圾处理场建设资金,由县发改局牵头,积极争取京津冀南水北调对口支援项目及政府债券;县住建局牵头,申请政策性银行贷款予以解决。

3.日常运行。县城规划建成区内(除城关镇辖区外),由县住建局根据清扫保洁面积和垃圾清运实际,负责落实城区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人员的招聘及管理,将运行经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各镇成立专门的环卫管理机构,自行负责环卫工人的招聘及管理,运行经费纳入镇级财政预算。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住建、发改、财政、环保、扶贫、搬迁、移民等相关单位及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各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履行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各相关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抓好、抓实。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地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引导群众增强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考核,务求实效。县住建局负责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管理、协调、指导和考核工作。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要对照实施方案和规范建设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查漏补缺,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和监管考核机制,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县考核办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全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县、镇两级长效管理和监管考核机制,由领导小组组织对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统一考核,将考核排名与奖补资金及年底综合考核加减分相挂钩,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各镇也要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细则,开展落实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定期组织对环境卫生日常检查。县监察局要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工作开展的,严格实行问责,努力形成“有制度、有人管、有投入、有考核、有奖励”的工作机制。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3月17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后,大部分街镇迅速召开了动员大会,根据各自实际安排部署工作。3月22日—24日,区督导组分别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3月24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检查采取暗查方式进行。现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将四月份业务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四月份各街镇重点针对村内垃圾死角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并逐步配置垃圾收集车和垃圾收集桶,整体环境卫生水平较上月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各街镇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大街、韩东村村内路两侧以及荷花路沿线两侧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堆;荷花同华路沿线河道内、兴华路裕华路交叉口处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港沟燕棚窝村内河道积存大量垃圾;柳埠镇柳埠大桥西侧坑内垃圾成堆;彩石玉龙河道沿线有多处垃圾死角。(垃圾死角照片附后)。

2、保洁员在岗率低,普扫率不高。此次检查除鲍山外,其余街镇保洁员在岗率普遍偏低,普扫后未按规定进行垃圾捡拾,尤其是村级保洁员队伍仍不健全,导致村内散落垃圾较多。另外,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唐王韩东村内、绣川云河村内都未见垃圾桶,经询问村民,村内也并未设置保洁员。

3、部分街镇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对于采用市场化体制管理的街镇尚有部分未实现全覆盖,保洁范围和责任主体不明确,从而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形成新的垃圾死角。

针对此次检查的问题,各街镇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部署本辖区工作,落实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查缺补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清理垃圾死角。针对以上重点区域的垃圾死角各街镇应迅速组织人员彻底排查清理,对已形成大规模垃圾堆的区域要立即采取措施限期清理。同时,清理后应在适当位置摆放垃圾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倾倒习惯。对容易形成垃圾死角的位置适当增加清运频次,及时清理垃圾桶周边污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各街镇应尽快根据本辖区人口数量,按每百户居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并组织对新招聘的保洁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作业规范等,并在村内统一设立保洁员责任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村内设置宣传标语。并通过给村民发放一封信等方法引导村民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进程,统筹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各有关部门、乡镇区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注重宣传引导。县委宣传部、电视台、报社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现实好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标识,规范群众日常行为,将文明规划延伸到村到人。积极动员党员、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骨干带头示范,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考核奖惩。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各乡镇区年终考核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区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中,并会同县环卫局对各乡镇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联合督查。各乡镇区要把环卫托管工作纳入对乡镇区、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充分调动其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〇xx年七月七日。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新全镇乡村建设水*,按照《市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和镇党委、镇*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xx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计划

*年来,县委、县*以*精神为指导,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文化惠民、凸显特色”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居,为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乡村大舞台25个,首批命名表彰鸣凤镇栖凤社区、洋坪镇双路村等18个村(社区)为特色文化村(社区)。

一是领导重视。县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把创建特色文化村与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农业农村工作融合发展。二是组织得力。乡镇党委、*和村(社区)把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创建主体责任,确保创建组织实施。三是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县直各驻村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特色文化村创建。县人社局驻点洋坪镇金竹园村,积极为乡村大舞台筹措资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建成了乡村大舞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驻点鸣凤镇北门村,帮助北门村在九子溪建设文化广场,并派工作人员指导广场舞培训,成功举办了九子溪新春联欢会。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县实际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联合出台了《县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实施方案》,参与创建村(社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制定考核标准。重点实施创建“五大项目”,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服务提供、文化队伍、特色文化环境、特色文化服务,分“自主申报、乡镇推荐、小组评审、验收命名”四个阶段完成。在具体的创建活动上,突出“乡村大舞台”建设,每个“乡村大舞台”从规划设计、评审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都实现严格把关,便于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一是县级负责督查。组建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领导小组和工作考核专班,负责指导创建和考核验收工作,实行*时不定期指导和年终考核检查相结合工作模式。由县组织评审组到申报的28个村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对纳入考核范围的每一个村,评审组严格按照事前确定的特色文化村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执行事前统一确定的评分规则。二是乡镇负责推优指导。各乡镇综合考虑各申报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主动选取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设施建设有力的村(社区)进行申报。三是村(社区)负责组织实施。村(社区)积极投资建设乡村大舞台、文体小广场、购置音响设备、文体设施器材,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全县已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52个,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培育乐器、声乐、绘画、摄影等8支稳定的文化艺术辅导队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10支特色团队,全县拥有120支广场舞队伍、59支民间文艺团队。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特色文化村(社区)实行总量指标控制和动态管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决定当年新命名村(社区),同时对已通过命名的村(社区)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村(社区)予以摘牌。二是实行资金奖励。对新命名的“特色文化村(社区)”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当年给予3万元奖励。已获得命名村(社区),每年复验一次,复验保牌后按2万元予以奖励。

特色文化村的创建与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了特色文化,凸显了文化惠民。嫘祖镇广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美丽乡村、十里“紫薇花廊”相结合,打造花园式、晴雨式“乡村大舞台”,并举办了紫薇花节、嫘祖镇广场舞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洋坪镇双路村结合新社区建设,把“乡村大舞台”当景点来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利用,在全县首屈一指,在该村举办了全县“想唱就唱”活动启动仪式、镇民间文艺调演、迎新春联欢和村级广场舞等文化惠民活动;嫘祖镇真金村、谭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全域景区化结合,组建演出队伍,将“呜音”、“花鼓戏”、“五鱼闹海”、“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搬进了景区,赢得游客称赞;旧县镇、茅坪场镇在创建过程中把鹿苑茶、香菇等特色产业与乡村大舞台相结合,建成一批茶文化村、香菇文化村;鸣凤镇安泰社区、汪家村等把乡村大舞台建设与房产开发相结合,打造多个“百姓大舞台”,举办了“百姓舞台大家唱”、鸣凤镇首届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xx公司(以下简称)自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城管局及环卫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职能,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建立了环卫市场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单位主要负责xx所辖区域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楼群院落总面积平方米的综合清扫保洁服务。承担每日垃圾量约吨的生活垃圾收运转运服务(含转运站运营维护和设备更新),维护管理转运站座。截止目前,共有职工余人,拥有环卫专用车辆,环卫辅助生产用车辆;运营维护管理转运站座(暂时关闭7座);垃圾收集设备果皮箱个、移动垃圾桶个、垃圾收集(斗)箱个。今年以来,全面严格按照“首善要求、首都标准”的理念,一方面及时清除卫生死角、清除积存垃圾;一方面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加强人工清扫和保洁。实现了“亮沟、亮坎、亮线”,“路面见本色、垃圾不过夜”的承诺。作业方式、作业标准和作业效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市民的称赞和肯定。截止目前,我公司获各社区及各单位赠送面荣誉锦旗。

二、取得的成效及亮点。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圆满完成2017年元旦、春节、五一节等节日活动的环境卫生保障任务。为在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在2017年“两会”、“党代会”等各项接待、检查工作中,我公司在保洁服务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洁有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助力全面整治水环境周边环境卫生。制定了《关于实施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切实改善沿线的人居环境质量,出动环卫工人350名、上车工21名,出动3吨压缩车9辆、钩臂车21辆、杂物车12辆,共清运垃圾525余吨。四是助力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制定了《治理工作方案》,有效清理沿岸的生活垃圾,3月1日至4月19日共出动环卫工人506余名,出动3吨压缩车2车次、杂物车37车次、钩臂车326车次,清运金钟河流域沿岸暴露垃圾共计约余吨。五是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巩固深化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措施到位、时间到时。六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自2017年起,我公司开始实行全员安全制度考核,全面推行安全管理制度,逐级至一线员工签订安全责任生产书,贯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2017年安全事故率较2016年下降50%,无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七是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收集长效机制。采取因时因地工作方针,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我公司在涉及服务的14个村居配臵了垃圾桶1100余个,垃圾斗1000余个,果皮箱120余个,每日共出动约280人次进行清扫保洁,清洗垃圾斗及垃圾桶共1300余次,清除大小野广告约6000余处;出动小钩臂车清运垃圾约550余车次,杂物车清运废弃物约20车次,转运车约20余车次,清转运垃圾累计约4万余吨。

(二)工作亮点。

一是进一步解决了管干不分离问题。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管干分离、政企分开的作业模式,解决了政府部门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政府部门从繁杂的环卫工作具体事务中臵换出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环境卫生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履行指导、考核、督促职责,提高了环卫作业质量,实现了环卫公共服务优质化、高效化。

二是进一步解决了推诿扯皮问题。环卫市场化运行,实现“大环卫”、“一体化”作业管理模式,将原来由城管、社区等部门管理的主次干道、背街背巷等的保洁工作纳入市场化的“大扫帚”,有效解决了路面保洁区域交叉,相互推诿扯皮、踢皮球的现象,从根本上理顺管理体制。与此同时,我公司不定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所辖区域内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解决以往垃圾堆积与暴露的问题,实现了以专项整治带动日常环卫工作的目标,并通过垃圾收运过程严格密闭、压缩、环保,确保垃圾日收集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全区大范围内“道路见本色、垃圾不过夜”。

三是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环卫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光靠政府财政投入已不能更好推动环卫事业的良好发展,环卫市场化后,我公司的资金投入,提高了环卫事业活力,解决了云岩环卫资金投入不及时、环卫设施设备短缺的问题。我公司根据自身作业需要及相关部门要求,适时增加环卫作业设备,有效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和质量。今年以来,我公司总投入600余万元,其中维修费180万元,我公司共新购臵环卫作业车辆55台,移动垃圾箱体60余个,果皮箱200个,垃圾桶800个(240l)、200个(660l),环卫机械作业范围遍及全区大街小巷,并通过合理安排机械化力量,实现区内主、次干道和车行道大范围机械化作业大清扫,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人行道的清扫实行机械为主、人员为辅的作业模式,确保路见本色,亮沟、亮坎、亮线,全面提升区内主、次干道保洁作业效能和质量。四是切实解决了作业技术问题。过去,环卫作业基本靠人工清扫保洁,也无专业的技术培训,环卫保洁效果较差。推行环卫市场化后,推行“”的作业标准,配备了完善的专业设备,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和专业素质较高的清扫保洁队伍,使环卫工作事半功倍,环卫保洁质量大幅提高。

五是切实解决了环卫工人待遇问题。环卫工人平稳过渡,待遇提高。今年以来环卫市场化不断深入推进,原有3000余名环卫工人全部划转到我公司,我公司提高了其工资待遇水平,人均增资500余元,环卫工人得到了妥善安臵,实现平稳过渡。在环卫市场化过渡期间,未发生一起环卫工人群体性上访事件,有效保障了环卫市场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渣土运输、占道洗车、占道经营、夜市摊区造成路面污染严重。

一是路面渣土污染。修建轻轨、环、各地楼盘等的运输车辆由于覆盖不严、堆土过高造成沿路大量泥土沙石撒漏使得路面清洗困难,大大增加环卫作业额外工作量;二是夜间占道洗车。各社区路段均存在大量夜间占道洗车现象,造成路面污水横流,严重影响该区域环境卫生;三是道路占道经营。部分区域人流密集地,早市、夜市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乱倒垃圾、污水情况屡禁不止,造成无法及时完成环卫作业;四是路面油污污染。作为夜生活繁华都市,绝大部分区域均存在大量夜市摊点,部分夜市摊区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摊区大量油污遗留在人行道上,致使人行道清洗困难。

(二)旧城区存在灰洞及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留下安全隐患并直接影响环境卫生。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开放思维、科技思维、市场思维、法治思维,按照建设“生态任县、绿色任县、和谐任县”的总体要求,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新体系,努力创造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城乡环境,全面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为推进我县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全县环境卫生水平,我局于今年xx月xx日—xx月xx日,在全县大队组织开展了“清洁城市,美化城市”为主题的环卫保洁活动。

活动期间,我局结合工作职责,加强组织,精心部署安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成效。经过全局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环境卫生工作任务。

一、组织领导到位。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安排。

二、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局营造了“人人讲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环保活动”的良好氛围,使职工和社会群众了解了环卫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宣传环卫工作的目的,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完善机制。

在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全局职工、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使职工及社会群众进一步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增强了对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组织落实。

为保证整洁县城市容环境卫生,确保城市环境美化、亮化,在活动期间,我局结合我局的实际,制定了《环卫局清洁县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环卫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环卫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工作责任与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和工作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

总之,我局的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局职工对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了对环卫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了环卫设施,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4月17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后,大部分街镇迅速召开了动员大会,根据各自实际安排部署工作。4月22日—24日,区督导组分别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4月24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检查采取暗查方式进行。现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将四月份业务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四月份各街镇重点针对村内垃圾死角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并逐步配置垃圾收集车和垃圾收集桶,整体环境卫生水平较上月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各街镇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大街、韩东村村内路两侧以及荷花路沿线两侧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堆;荷花同华路沿线河道内、兴华路裕华路交叉口处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港沟燕棚窝村内河道积存大量垃圾;柳埠镇柳埠大桥西侧坑内垃圾成堆;彩石玉龙河道沿线有多处垃圾死角。(垃圾死角照片附后)。

2、保洁员在岗率低,普扫率不高。此次检查除鲍山外,其余街镇保洁员在岗率普遍偏低,普扫后未按规定进行垃圾捡拾,尤其是村级保洁员队伍仍不健全,导致村内散落垃圾较多。另外,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唐王韩东村内、绣川云河村内都未见垃圾桶,经询问村民,村内也并未设置保洁员。

3、部分街镇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对于采用市场化体制管理的街镇尚有部分未实现全覆盖,保洁范围和责任主体不明确,从而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形成新的垃圾死角。

二、工作要求。

针对此次检查的问题,各街镇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部署本辖区工作,落实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查缺补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清理垃圾死角。针对以上重点区域的垃圾死角各街镇应迅速组织人员彻底排查清理,对已形成大规模垃圾堆的区域要立即采取措施限期清理。同时,清理后应在适当位置摆放垃圾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倾倒习惯。对容易形成垃圾死角的位置适当增加清运频次,及时清理垃圾桶周边污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各街镇应尽快根据本辖区人口数量,按每百户居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并组织对新招聘的保洁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作业规范等,并在村内统一设立保洁员责任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村内设置宣传标语。并通过给村民发放一封信等方法引导村民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附:1、部分街镇垃圾死角图片。

名次街镇名称成绩。

1鲍山街道办事处。

2董家镇98。

3西营镇。

4唐冶街道办事处。

5荷花路街道办事处。

6高而办事处96。

7遥墙街道办事处。

8锦绣川办事处94。

9港沟街道办事处。

10王舍人街道办事处。

11华山街道办事处89。

12彩石镇。

13仲宫镇。

14郭店街道办事处86。

15唐王镇。

16柳埠镇82。

17临港街道办事处。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理顺管理体制。组建县环境卫生管理局(以下简称县环卫局),隶属县政府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在各乡镇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以下简称环卫所),负责各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各连片村(社区)设立包片管理员,负责各包片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面构筑和完善“县、乡镇区、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打破“条块分割、权责不清”的被动局面,加快形成“规范化、一体化、日常化”的管理体制,适应城市化管理的需要,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全覆盖。

(二)规范运作程序。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各乡镇区驻地及所辖行政村(社区、城中村)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县环卫局负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尽快实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到2013年底,全县各乡镇区驻地、经济开发区、城中村环卫托管率达到100%,各乡镇区行政村托管率达到30%以上;到2014年底,各乡镇区行政村托管率达到70%以上;到2015年底,力争在全县范围内全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环卫托管率达到100%。

(三)夯实托管基础。各乡镇区要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改善辖区环境卫生状况,有效提升环卫托管基础。要加快村庄主干道路硬化步伐,对“三边、三线、村围”(三边:河边、沟边、坑边;三线:公路、高速、高铁沿线;村围:村庄进出口及村周围)陈积垃圾的分批清理力度,到2015年基本完成。要做好农村“三大堆”(柴草堆、垃圾堆、建筑废料堆)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基础条件好的村庄逐步取消村内“三大堆”,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规范管理好“三大堆”。

(四)加快设施配套。一是合理配置农村垃圾转运箱,按照每1000人配置1个垃圾转运箱的'标准统一配置,做到合理布局,方便村民投放。二是增建邢湾、天口、辛店、骆庄、西固城、大屯、永福庄、农管委8个乡镇区垃圾压缩站,要求交通便利,道路硬化,垃圾压缩站的选址、用地由各乡镇区负责解决,占地面积不小于2亩。三是做好现有县级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改造建设,配足配齐机械设备。同时,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与中联重科紧密合作,完成垃圾压缩、运输、处理、收储等机械设备的购进。(详见附表一)。

(五)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农村日常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按时拨付。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以政府投资为主,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实现资金筹集的多元化。三是按照“谁产出、谁负责、谁买单”的原则,逐步向村民适当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由县物价部门审定)。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乡镇(区)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利用三年时间,逐步健全“委托管理、城乡一体、全面负责、一杆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新机制,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基本完成“卫生整洁、设施齐全、管理到位、体制完善”的工作目标,最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广大居民朋友们:

为创建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清运车,为每个村配备垃圾桶、保洁员,将农村垃圾运到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生长生活在农村,农村环境状况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环卫保洁的受益者,要积极参与卫生大扫除,彻底打扫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积存垃圾,保持整洁、干净、有序。要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踊跃争当文明卫生示范户,尽量减少垃圾产生量。

要增强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举手之劳做环保。要尊重保洁员的辛勤劳动,垃圾要投放到垃圾桶,不向河道、池塘、广场等处乱扔乱倒,不乱泼污水,不在街面上堆放柴草、土堆和杂物,不破坏公共设施,自觉爱护垃圾存放设备,为保持环境整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倡议人: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整合城乡资源相互融合,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过程,建立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大民政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摒除了传统的民政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机制来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解决民生问题,以适应社会建设大发展的需求。

二、北京市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政工作,已经非常重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城乡差别近些年有所减少,但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具体表现在:

(1)北京城乡二元结构下“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传统观念正在不断转变。

经过充分实践,我们认识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和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靠城乡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来共同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北京郊区总体发展水*还较低的情况下,要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郊区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上来。

(2)认识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要消灭乡村,而是城乡共同繁荣。

警惕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旗号下城市新的扩张和对乡村新的掠夺。在制定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相关政策时,必须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工业论工业、就城市论城市的固有模式,应以城乡统筹考虑,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3)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正如《*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可以说,全市的城市化水*、农村民政结构、城镇建设和环境面貌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很不相称。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北京郊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未形成完整的自主民政系统,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投入不足,城镇民政设施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往受城乡二元结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缺乏对城乡统筹的整体谋划和统一指导,在制度和政策上,执行的基本是城乡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在资源配置上,偏重城市而对农村有所忽略。目前,北京郊区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式的发展只能使少数企业成长为大工业,而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只能在“散、小、低、污”上徘徊。

(4)进一步明确北京城乡的准确定位。

加快北京郊区城市化的关键是搞好城市的民政功能向郊区的延伸与扩散。北京的基本功能是首都功能,但长期以来北京的城市功能缺乏适当的分解,功能覆盖的范围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城市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摊大饼”现象,而且北京郊区卫星城及乡镇在首都功能中的定位,始终没有被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郊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近十几年来,北京城区的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确实推动了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的人口疏散,但必须看到其牵动作用是有限的。首都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北京的主要产业是围绕“两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展开的,从而体现首都特点、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如以*机关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服务业和与文化中心相关的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却缺乏向郊区的转移。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20xx年郊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一系列重大举措,真抓实干,共克时艰,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山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倍。从去年开始,山区没有劳动能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的人员,可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水*。据20xx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市城镇人均家庭总收入为元,同比增长;乡村人均家庭收入为元,同比增长。虽然三年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态势良好,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仍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坚持努力。

围绕城乡一体化,各级区县、各部门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在城乡结合部改革、农村产业发展、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公共服务、民主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举措,创造性地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新的成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北京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条件。

(1)首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xx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11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左右。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是具备了实践基础。

市委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部门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逐步走向一体化。在20xx年以来实现“区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大交通”加快建设,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大范围推进,“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成效显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老年补助、丧葬补贴等政策实现了城乡统一,“大社保”、“大民政”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服务水*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3)是积累了宝贵的奥运财富。

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确保奥运核心区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首都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确保重大动植物疫情“零发生”,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和谐的环境,不仅为实现有特色、高水*的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新的工作机制、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目前,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首先要摆脱出两个误区。

第一,摆脱“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发展的倒u型曲线规律,认为经济发展初期,地区间发展不*衡的状态会加剧,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种差距将不断趋于缩小,最终进入*衡发展阶段。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也告诉我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产业结构中的农业产值会下降到10%左右,工业产值达到40%左右,服务业产值上升到50%左右,城乡结构中的城市人口比中将上升到70%左右。这种见解无非是建立在工业规模扩展、农业劳动力被大量转移的假设之上。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而言,这种论断却遭遇着太多现实的挑战。推进*城市化,单纯局促在城市里依靠工业扩展,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摆脱“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肯定不是农村。但是不可否认,*“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城乡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中提出的。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因此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过于强调“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就会落入“唯农村发展论”的误区,片面追求城乡公*和扶持农业都威胁着城乡一体的全局性,消解了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最终延缓一体化的形成。

城乡一体发展不但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历史难题的有效途径,亦是控制自由市场“两极分化冲动”的基本抓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要做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就要将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一同纳入到现代化布局中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两翼来不断建设。

城乡规划统一。

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北京的规划是以城区以及城市发展区为主体制定的,对乡村发展规划考虑得相对较少,不少乡镇虽然也做了总体规划,但还缺乏可以具体实施的详细规划。有关部门应站在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城乡统一规划的各项工作。北京城乡一体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向郊区扩散和郊区*益赋予城市功能的过程,是乡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两个过程的合二为一。其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共享完善的民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条件。当前尤其要搞好统筹规划和推进城镇化步伐。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必将对北京郊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按照“大北京、大民政”的思路来思考和规划,要把北京郊区看作大北京城市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区域发展之中。

城乡建设统一。

这里主要是指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发达、高效的民政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先进的民政低保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远郊区域的社会安定,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一个安逸的温床;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敬老系统,可以吸引大量市中心退休人员,他们带头“走出来”,会刺激远郊经济发展,加速乡村城市化的步骤;经营良好的社会福利站,可以有效的收容乡村孤寡老人儿童,减少乞讨、偷盗,维护乡村的良好风气,为文明的传播铺下坚实的道路;在“大民政”思想指导下的新型殡葬政策系统,于20xx年1月1日后死亡的本市户籍、无丧葬补助待遇的居民,尤其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实行一次性丧葬补贴,补贴标准与本市职工一致,确定为5000元的标准,财政年共投入1亿多元,惠及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约524万人,其中农民万人,为农民解决了“办丧难、下葬难”的最实际问题,被百姓评为最惠民的政策,以最直接、最实惠的方式减少了城乡差距,使乡村人民发自内心的产生自豪的归属感。以往北京市区之所以比郊区能更多地获得发展机会,民政基础设施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北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把城乡统一建设高效、发达的民政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来优先完成。

城乡管理统一。

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随着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北京城乡民政管理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必然会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城乡交融相互渗透比较激烈的城乡结合部,两套管理体制的冲突就更为突出,这些都给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社区等方面的管理带来许多矛盾。因此,北京应建立统一的城乡民政管理机构,制定有筹资渠道要多样筹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渠道要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极争取市、县、乡三级财政的投入。

民政基础设施都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属于公众设施(公共产品),财政投入是筹措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要争取全市各地党委*高度重视,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建立随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

(2)要争取上级民政专项资金的投入。

民政专项资金是民政设施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加强与省民政厅协调、主动汇报和沟通,必要时向国家民政部专题汇报,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专项民政资金的投入。

(3)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额具大,民间闲散资金较多,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市一大批民营企事业家对养老服务事业都有强烈的投资愿望,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福利事业,盘活存量资产,激活福利市场,扩大投资效果。

(4)整合民政自身资源投入。

通过大力发行福利彩票、挖掘“红色资源”,做大做强福利企事业等方式,增强民政部门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建设重点要突出。

一方面,要突出民政基础设施的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保障重点工程的建设。严格把好立项关,将立项重点放在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工程的改扩建上,放在优抚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服务项目设施建设上,放在弱势群体呼声高,反应最强烈的项目上,着力改变农村福利设施少、标准低、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突出工程管理重点,认真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采购制度和财政监督制度,实行阳光作业,规范运行,把农村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基层民政的形象。

在目前“大北京、大民政”、“十一五”、“十二五”各个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们的战略任务,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城乡一体化又成为了度过危机转“危”为“机”的桥梁,民政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基础,是把握此次际遇的必然选择,是*凡但却严肃的历史使命,就像牛有成*在09年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上的所说的“直接受益的是农民,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