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我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7 11:57:33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是独具创意和独特思考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准的逻辑结构给人以美的享受。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家乡的人们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上新鲜的艾椒和苍蒲,再喝点雄黄酒,以保来年安康。稻田边,农民伯伯正在杀公鸡敬神,以保来年五谷丰登。最有趣的要数包粽子、吃粽子了。

听外婆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爱国者叫屈原,他不忍心看到国家败落,就投河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把他的尸体吃了,就把糯米包在叶子里,扔进河里给鱼吃,后来优秀作文专注写作,每到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纪念屈原。听了外婆的话,我情不自禁地想请外婆教我包粽子。原来,包粽子要把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把一勺糯米放进粽子叶里,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原料放入粽子内,然后包起来,再把它放进蒸笼里。半晌,把蒸笼打开,香喷喷、热呼呼的粽子就出炉了。我按外婆说的做了后,终于可以开吃了。“嗯!”我自言自语地说道:“自己做的',不愧是自己做的,真好吃啊!”

我喜欢端午节,在那天,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听着屈原的故事,享受着今天的美好生活。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一说起端午节,小朋友们就会唱起有关端午节的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联系在一起。用黄红蓝白黑五色丝绒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锁”。?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每年吃粽子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一个传说。传说在东汉时,有个14岁的少女叫曹娥,与父亲在瓜园劳作,他的父亲在洗瓜时不慎跌入江中,多日不见尸体。曹娥便不分昼夜沿江嚎哭寻找,一连几日都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最后她也跳进江中,过了五日,江上浮起拥抱着父亲尸体的曹娥,她终于以生命找到了父亲。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行,就在曹娥投江那天即五月初五向江中投放粽子,曹娥殉父的那条江也被重新命为曹娥江。

我因为这动人的故事,而更加喜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看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沉冤。”读完古诗你一定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了吧。原来是后人为纪念屈原,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在这一天里,人们早早地起床,来到地头、林边采集带有露水的艾蒿草,先用露水擦眼睛,让眼睛更加的明亮。然后把艾蒿草带回家插在门上,说是能够避邪。夏天到了,蚊子特别的多,把艾蒿草装在小袋中,放在枕边还有驱赶蚊子的作用呢!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家中的老人都会为家里人带上红黄蓝白黑的五彩绳,也是为了避邪。下过第一场雨之后,就要把手上的五彩绳摘掉,传说五彩绳能够变成蛇呢!

端午这一天,还要吃粽子。粽子有甜的、咸的、肉馅的、大枣的,吃完粽子后,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我就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我爱端午节,更爱吃粽子,爱享受节日的快乐。

我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一天黄昏,太阳从西边落了下来,我一蹦一跳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进家门我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跑到房间想问个究竟。我问奶奶:“奶奶,你在煮什么啊?”奶奶眉开眼笑地说:“我在煮粽子。”我跑到厨房里,只见锅在炉子上像火车一样发出“鸣,鸣”的叫声,我想把锅盖拿起来看看什么时候才能熟。奶奶赶紧说:“不急,马上就好了。”过了一会儿,粽子终于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粽子:“哇,好烫啊!”我赶紧拿了一个小碗,把粽子放在小碗里面,把线剪开,然后把粽叶扒开,最后撒些白糖。我开始大饱口福了。突然我问奶奶:“今天为什么吃粽子?”奶奶指了指日历说:“今天是端午节,我来考考你,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我脱口而出:“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奶奶说:“你真聪明!”

我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精选

传统节日里有事实的层次,也有艺术想象的层次。历史的方面关注的是事实,是不能含糊的,比如这个节日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哪些人和节日的发展有关系、哪些是传说等等。至于老百姓怎么编故事,那是艺术想象的层面。按照王小波的说法,理想的生活要符合两个标准。第一,生活要有理性,包括对事实的认识;第二,要有趣,这就是艺术创造。事实永远是事实,不存在新意的问题。年轻人玩出新意,指的是艺术创造的方面。

仅仅说自己是弘扬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是不可信的。《圣经》对人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和戒律,但那些在西方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圣经》的阅读也要经过重新的解读,把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忽略或者修改。《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也必须经过现代祛魅,把其中违背现代法律、现代基本伦理的内容进行清理。老百姓可能在理论上比较薄弱,但也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常理去进行判断是不是有人在忽悠大家。

每个民众都是生活的主体,节日生活是民众自己的生活。作为民俗学家,我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尊重每个人的文化选择。汨罗、秭归等地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苏州人则认为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这些都是各个地区的文化传统,都应该加以尊重。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地区之间互不相同的习俗又存在共同的传统——都是五月初五过,都是纪念一位忠良之臣的非正常死亡。这两者都是在“恶月恶日”的思想背景下,对五月初五的时间性质的认定下产生的传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差异性,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统一性。

我做了很多谈春节的节目,人们想要我讲讲中国的春节应该吃什么。其实全国有14亿人,各个地方的春节民俗是不一样的,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只讲一种是不对的、不全面的。所有人的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我希望民俗学能够帮助恢复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的文化权利,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这样过是有道理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一模一样。同时我们也应该去了解各地民俗是否存在共性——那是全国的共同传统。我们的文化传统既有统一性,又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色。

我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听说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爱国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所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鱼去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投进江河中,人们就是用这个方法,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包法,但妈妈包的粽子我最喜欢,每次过端午节,我都会在妈妈的一旁站着,看妈妈怎么做,妈妈先把粽叶洗得一干二净,左手拿着粽叶,右手把糯米舀在粽叶上,还往里加一些肉,或者红枣等东西,然后把粽叶包在糯米的外面,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我也跟着包了起来,包好后,把粽子放在炉灶上蒸上两三个小时,粽子就可以吃了。粽子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

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踏青,听爷爷说,早上出门踏青可以治感冒。踏青回来后,我迫不及待的去剥开刚蒸好的粽子,哇!粽子的香味直钻我的鼻孔,我咬下一口粽子,甜甜的,糯糯的,可真好吃呀!我喜欢粽子,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精选

民众的知识和历史学家的知识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对它们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历史学家引述传说的时候,会指出是传说;普通农民讲传说时,可能就没有这个概念,比如说他们讲述关云长、包公的故事,讲的东西可能来自小说或者戏曲,是艺术作品,这些是文化而非历史。普通人即使把故事当成真的,把这些当作文化传播,也是有权利这样表达的。我们对此不作干涉,不能说他们这样做是“传播假文化”。

满哥显然不是历史学家,我们不必要求他讲的东西必须是历史事实。但他毕竟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在进行文化传播活动,所以应该和普通农民有所差别,他应该对传说和历史有所区分,也应该对知识传播的正确性有所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对他进行一定批评。他提供的知识在基本事实上不应该犯大错。

比如在对小满的解释上,小满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北方麦子开始灌浆,小麦的颗粒开始逐渐饱满;另一个涵义,南方雨季已经开始,降雨量增加,河水开始上涨。如果能够厘清这些基本事实,那么就没有错误。但他还进行了发挥,把原来描述物候的词引申到人生修养、做人原则上,这就和“小满”的原意不符,有点过分阐释了。其实这里的知识是比较专业的,气象学家知道,民俗学家也知道,但他不是这两个行当的,在专业上出点错是可以理解的,不必太过苛求。

一些人说我们现在进入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已经过去了。确实,我们的gdp大部分是从工业来的,可是我们也离不开农业,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几亿农民;即使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本身也受到物候的影响。我们现在更多关注工业的、城市的观念,不过是短时间的潮流而已。在这样的潮流里,人们对传统文化理解上有所淡化是自然现象。但是如今的农业生产依然广泛使用着二十四节气,所以对节气本身的正确理解还是应该保持。在这个方面来说,引申可以,但应该说明是引申义。

五四时期在理论上批评了传统文化,后来的民国政府三令五申要消灭春节等传统节日,过西方的节日,结果都失败了,农民依然按照传统历法过日子。解放以后到xxx时期,我们才彻底地把传统节日消灭得差不多了。因此九十年代我开始研究传统节日时,很少人在关注这些问题。当时,中央电视台要做《中华文明之光》节目,定好了其中一期讲春节,可是全北大都找不到一个讲春节的,所以把做民俗学的我拉去讲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那时候大家不觉得这些值得研究。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人们在传统文化上的修养也越来越高。原来很多城里人连小满是什么词儿都不知道,今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把二十四节气的名字给大家展示了一遍,引起国际反响。因此,我觉得人们能关注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家乡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我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到了端午节,我就吃到带有清香味的粽子了。

我的家乡在淮河北岸,那里有风景美丽的三叉河,那里生长着成片成片的芦苇,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前,人们都到芦苇地去摘苇叶,回家包粽子。一般来说,每户人家都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的下午开始包粽子。为了让粽子变得更好吃,人们都在里面放各种各样的馅,比如有放蜜枣的,有放山楂的,还有放肉馅的。应有尽有。然后,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开始煮粽子,粽子需要煮很久,然后再焖上一夜,这样粽子的香味会更浓香。

端午节的早上,每家每户的门上都插着一束艾,据说,艾草能驱邪。粽子浓浓的清香从每家每户飘散出来。每家人都围在桌子旁开始吃香喷喷的粽子。人们边吃边说,我们家的粽子真好吃呀!在端午节那天,老人们都会在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佩戴五彩丝线做的耍线,听说这样可以驱邪避难。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人们就用粽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在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节前一天,我家也要包粽子啦,跟我去看一看,学一学吧!走进厨房,看见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见她手中拿着两张粽叶,把粽叶重叠在一起,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进一把糯米,中间塞上一块大肉馅,上面再撒上糯米,把肉盖住,最后用粽叶裹住,把绳子绕在上面捆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不一会儿功夫,奶奶就包好了一大盆粽子。晚上,把粽子放进大锅里,倒上水,煮上个把小时,再闷上一晚。节日的清晨,村里家家户户的灶间里都飘出了粽子独有的清香。

在我们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家乡人的心中,艾蒿是能驱虫避邪的。奶奶会去野外采一大把艾蒿,用红线系好,挂在大门口。

我喜欢家乡的粽子,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楚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一气之下跳下了汩罗江。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不要伤害到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用包好的粽子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妈妈。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她先准备好粽叶,把准备好的糯米和蜜枣分别洗一洗。把两片粽叶正着放,一片粽叶反着放,夹住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圆锥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蜜枣,最后用线捆好,粽子就包好了。虽然,我妈妈包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煮出来却是香喷喷的,只要你一闻到香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最多。

每到端午节你吃粽子了吗?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成,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定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就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至今还流传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喜庆、热闹,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在我国已经流传二千多年,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风俗。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已不仅是怀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还有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文化。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穿新衣服,插艾叶、系五彩线、戴香囊……是我们小孩子特别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的前两天,我们就准备包粽子了。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泡水,箬叶洗干净;再准备好红豆、猪肉、鸡蛋等做陷;然后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糯米;接着把陷放在糯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用丝线把箬叶包着的粽子的四角绑紧,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了。粽子煮熟了,撕开叶片,吃的时候,不但有糯米和陷香喷喷的味道,还有着箬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凉爽还带点微微的甜。

晚上,妈妈还煮了艾叶水给我们洗澡,听说它有清凉解暑等作用,还可以避邪呢。这时候,屋子里都是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朋友们,欢迎您来我的家乡过端午节哦。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你知道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吗?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赛龙舟、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划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现在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了吧!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就会想起有趣的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奶奶总会给我包上十几个“小胖粽”。它们一个个都穿着竹叶做的翠绿色的“外衣”,你凑近闻一闻,一股竹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清香不由得勾起了我肚子里的小馋虫,我迫不及待地脱掉它美丽的“外衣”,咬上了一大口,甜甜的馅儿流了出来,啊!原来是我最爱吃的豆沙馅。我一口一口,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三个“小胖粽”成了我肚子里的美食。

吃完粽子,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老百姓包粽子是为了把它们投进汨罗江,好让鱼蛟虾蟹吃饱,不要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屈原?屈原是谁?”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屈原是爱国诗人,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得对屈原心生敬意。

怪不得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原来是要纪念屈原啊!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我们这里还没到端午节,大家就忙上忙下,有得卖糯米,有的买蜜枣,有的买花生豆,还有得买粽子,粽子叶可以是绿的,也可是黄的。买完东西回来大家就开始包粽子。先把糯米洗了,再把蜜枣放上粽子叶,再把花生豆洗了,最后把花生和糯米放到粽子叶上,然后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的,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以后,把它煮熟,这样粽子就可以吃了。

家乡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又称“重五”,因为,在端午节这天,小朋友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都要系上五种颜色掂成的丝线。妈妈也会给我绑上这种丝线,外婆还会给我编一个蛋篓,挂在胸前,里面装一个咸鸭蛋,可神气了!很长时间我都不舍得吃这颗咸鸭蛋。而且,中午的菜一定要有五种是红色的。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外婆就会买一把艾叶挂在门上,听说是可以“避邪”。还会听见有些小朋友在唱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掐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外婆已经提前包好了粽子,我们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有很多种:咸肉的、鲜肉的、蜜枣的、香肠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咸肉的,所以我都挑咸肉的吃,一口下去,糯米裹着咸肉,真香呀!到了中午,我们就会吃到比平时要丰盛的午餐,象苋菜、鸭子、虾子……,非常可口!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喝着粥,掏着咸鸭蛋,再搭块绿豆糕,也是美味呢。就这样,我们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