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政府财务分析案例(实用17篇)

时间:2024-01-18 18:36:02 作者:琉璃

合理利用范文资源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杜邦公司创建于2前,由于它最初经营黑火药业务的高危险性,风险管理的意识早已深深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使得杜邦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丰富化和多样化。今天,杜邦公司已经成为一家经营场所遍布全球,能够生产多种产品的世界级大公司。公司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使杜邦公司比以前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参考与借鉴其他公司风险管理机制,杜邦公司建立了三部分的风险管理框架:

(一)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政策。

(二)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指导原则。

(三)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a)流动比率分析。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强,流动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短期的债权人到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越大。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流动比率不是越高越好,流动比率太高,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占用资金太多,而流动资产的盈利性往往较差。同时,太高的'流动比率也表明企业没能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和现有的借款能力。所以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等于2比较合理。从图表可以看出,上期的流动比率显得太高,本期流动比率更加接近2,这说明从流动比率上判断,万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短期产债能力上本期优于上期。

b)速动比率分析。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强,流动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短期的债权人到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越大。但与流动比率类似,从企业的角度的看,速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通常认为速动比率在1左右比较合理。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从上期到本期速动比率下降,并且越来越接近1,说明万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c)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率分析。

一般来说,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强,流动负债安全程度越高,短期债权人到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越大。但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类似,通过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万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期~本期的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率有所下降,波动幅度不大,说明万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现金与流动负债比率则相对稳定。

2)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数额趋势分析。

项目上期本期。

货币资金2,013,264.222,502,925.23。

交易性金融资产150,026.00277,042.55。

应收票据455,136.58659,472.00。

应收账款327,765.98106,038.34。

预付款项253,800.00161,500.00。

存货3,522,160.003,207,004.00。

其他流动资产26,100.0013,500.00。

流动资产合计6,748,252.786,927,482.12。

短期借款700,000.00850,00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0.0033,600.00。

应付票据92,000.0042,000.00。

应付账款558,251.00716,297.00。

其他流动负债680,290.671,456,716.12。

流动负债合计2,030,541.673,098,613.1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631,129.44821,705.23。

由上表可以看出,万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货币资金基本持平,流动资产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都呈略微上升趋势,只有流动负债上升幅度较大。在流动资产内部,除应收账款大幅度下降外,其他都基本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抵消了应收账款的下降幅度。在流动负债内部,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都呈上升的趋势,导致了流动负债的上升。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项目上期本期。

资产负债率29.62%34.71%。

股权比率70.38%65.29%。

产权比率42.08%53.16%。

由上表可见,万达国际的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这说明万达国际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有所下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万达国际的资产负债率恶化,因为两年29.62%和34.71%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同理,股权比率的小幅度下降与产权比率的上升,说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减少,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所占比例增加。

2)长期偿债能力环比趋势分析。

项目上期本期环比变动额环比变动百分比。

息税前利润306,307.28356,188.9749,881.6914.00%。

由上表可见,万达国际的资产增加了11%,股东权益增加了4.39%,而负债增加了24.32%。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资产和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有所下降。本期的息税前利润比上期增长了14%。

小结:也许这份报告并不是十分的详细,但是,这份报告可能或多或少的能够帮到大家。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做什么都要细心、耐心。

财务分析案例心得体会

财务分析是各企业精打细算的必修课。不同于会计是负责社会信用,财务分析则是为企业及其管理层服务的一门科学。财务分析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帮助企业制定出发展策略,也能为企业实现商业目标提供决策支持。在财务分析中,案例学习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财务分析案例心得体会。

财务分析是为企业及其管理层服务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制定出发展策略以及实现商业目标,为企业及时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我们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财务分析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有助于我们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以及发展潜力等。在学习案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企业的经营问题,找到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变量,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

在财务分析案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如下步骤:首先,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其次,通过比率分析等方法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财务指标;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寻找问题所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

在实际应用时,我们需要将财务分析案例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流程、控制流程和制度流程,优化管理流程。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培养,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财务分析案例的学习,我认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品质,实现企业的协同发展。

财务分析案例心得体会

财务分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到问题所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财务分析案例,深刻认识到了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做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案例分析和反思。

在一次财务分析案例中,我发现该公司短期利润虽不错,但资产负债率却较高,负债结构不稳定,明显存在贷款能力的风险。在了解企业情况后,我们积极与企业沟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负债结构得到了改善,综合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企业的贷款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这个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财务分析不仅要从数据出发,更需要从企业角度出发,客观分析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合理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在另一次的财务分析中,我发现企业的利润表长期呈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对财务的管理不力,缺乏有效的预算和控制措施。由于这种经营状态不可持续,企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推荐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方案,包括成本控制、预算制定以及风险管理等措施。通过积极贯彻落实,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逐渐取得了进步。

从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只有合理的财务管理才是企业获得成功和发展的保障。要想做好财务分析,就需要充分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财务管理体系,合理规划预算,制定改进方案,努力达到优质、高效、可持续的财务管理目标。

第四段:诚信是金融行业的基石。

在一次涉及诚信的财务分析案例中,我得出的结论是:诚信在金融行业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在某公司的财务分析中,我们发现公司向银行提供的财务资料存在违规操作等问题,这在金融行业中是不可以容忍的。我们大力推进公司财务管理诚信制度的建设,加强合规性管理,从而维护了行业的规范。

诚信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基石,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应该得到严厉打击,谨言慎行是企业发展的底线。作为财务分析人员,我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在分析过程中,严谨精细,实事求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段:结论。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解决企业财务问题、优化企业金融结构的手段,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从企业角度出发,根据本公司实际业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求将财务分析实践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也应当始终保持诚信和道德风险,发扬诚信精神,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和有序发展。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案例分析

(1)首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30多亿,规模很大,比增加了约11%,20比20约增加2%,这与华能2003年的一系列收购活动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固定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当中发电设施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的记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记提,账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账款,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两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值得怀疑,应此仍然按照3%的比例记提坏账不太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共计87893852元,坏账准备记提过低。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中显示主要是因为负商誉的缘故,华能国际从其母公司华能集团手中大规模的.进行收购电厂的活动,将大量的优质资产纳入囊中,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华能国际1994年10月在纽约上市时止只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和汕头燃机电厂这五座电厂,经过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已经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但由于收购当中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使得华能国际可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的资产,因此而产生了负商誉,这是由于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我们注意到公司2003年长期股权投资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的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发电厂投资收益的增加。

2、负债与权益分析。

华能国际在流动负债方面比2002年底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了部分到期借款。

华能国际的长期借款主要到期日集中在年和以后,在这两年左右公司的还款压力较大,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以应付到期债务,这就要求公司对于资金的筹措做好及时的安排。其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有2799487209元,公司现有货币资金1957970492元,因此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华能国际为在三地上市的公司,在国内发行a股3.5亿股,其中向大股东定向配售1亿股法人股,这部分股票是以市价向华能国电配售的,虽然《意向书》有这样一句话:“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已书面承诺按照本次公开发行确定的价格全额认购,该部分股份在国家出台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新规定以前,暂不上市流通。”但是考虑到该部分股票的特殊性质,流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华能国际的这种筹资模式,在3月增发外资股的时候也曾经使用过,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华能国际向大股东买发电厂,而另一方面,大股东又从华能国际买股票,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仅通过这个手法,华能国际就完成了资产重组的任务,同时还能保证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没有动摇。

3、收入与费用分析。

(1)华能国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通过各个地方或省电力公司为最终用户生产和输送电力而收取的扣除增值税后的电费收入。根据每月月底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或售电量的记录在向各电力公司控制与拥有的电网输电之时发出账单并确认收入。应此,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华能国际的收入情况。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电价由原来的计划价格逐步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过渡,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因此再想获得垄断利润就很难了。国内电力行业目前形成了电监会、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的新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划分成了五份,在各个地区平均持有,现在在全国每个地区五大集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均大约在20%左右。华能国际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国际的旗舰,通过不断的收购母公司所属电厂,增大发电量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2)由于华能国际属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因此而带来的税收收益约为4亿元。

(3)2003比2002年收入和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收购几家电厂纳入了华能国际的合并范围所引起的。但是从纵向分析来看,虽然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6%,但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2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了27.34%,管理费用增加了35%,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华能国际的成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

(三)比率分析。

1.流动性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公司2001-2003流动比率先降后升,但与绝对标准2:1有很大差距与行业平均水平约1.35左右也有差距,值得警惕,特别是2004年是华能还款的一个小高峰,到期的借款比较多,必须要预先做好准备。公司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发展趋势相似。并且2003年数值0.91接近于1,与行业标准也差不多,表明存货较少,这与电力行业特征也有关系。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2)a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b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3)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公司资产管理比率数值2002年比2001年略有下降,20最高,其中,存货周转率2003年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说明管理存货能力增强,物料流转加快,库存不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资金回收速度快,销售运行流畅。公司2003年资产总计增长较快,销售收入净额增长也很快,所以资产周转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说明公司的资产使用效率很高,规模的扩张带来了更高的规模收益,呈现良性发展。

3.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2)已获利息倍数=利税前利润/利息=(净利润+利息+所锝税)/利息。

(3)长期债务对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4.获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润率=净利/销售收入净额。

(2)销售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3)资产回报率=利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4)每股收益=权益回报率=(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平均普通股股权。

(5)资产净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平均资产。

公司获利能力指标数值基本上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资产收益率有相当大的领先优势。各项指标显示在2002年比2001年略有下降,这可能与煤炭等资源的大幅度涨价有关。而2003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公司2003年的并购等一系列举措获得了良好效果和收益。

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在这一步骤,主要将上一步完成的写作方案中已条理化的资料,按照方案中的标题或者问题,归纳整理成段落。此时,需要根据整篇报告的字数要求,考虑每一段落需写作的字数。每段开头要写出概括整个段落中心意思的主题句,然后展开分析和提供论据。如何展示自己的看法以及案例中的事实与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作者要特别注意的。

第六步:编辑校对草稿,打印上交作业。

案例分析报告的最后一步与调查研究报告的最后一步没有多大出入,可参照那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改革,力求提升政府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在政府工作改革的浪潮中,一些成功的案例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参与大量政府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些案例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抓手。一个成功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必然是基于明确的目标制定和抓手实施的。例如,某地在推进政府工作改革时,明确提出“服务百姓、打造产业、推动发展”等目标,并通过落实“一事一公开、一事一负责、一事一办理、一事一制度”等抓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给予我们启示,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明确目标,找准抓手,方能有所作为。

其次,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有有效的机制和流程。在政府工作中,机制和流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必然是建立在有效的机制和流程之上的。例如,某地在推进政府工作改革时,建立了“阳光信访、规范执法、精细管理、服务百姓”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规范、高效和透明。这给予我们启示,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有创新的机制和流程,方能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有积极的干部和群众参与。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政府工作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必然是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的。例如,某地在推进政府工作改革时,广泛开展了调查、座谈、听取意见等形式,加强了干部和群众的参与,提高了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给予我们启示,政府工作改革需要广泛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实现改革目标。

最后,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有持续的监督与评估。监督与评估是保证政府工作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一个成功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必然是在有力的监督与评估下实现的。例如,某地在推进政府工作改革时,建立了监督与评估机制,将改革成果纳入干部考核和政府绩效评估中,以激励干部积极改革,实现了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这给予我们启示,政府工作改革需要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不断推动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总结起来,政府工作改革案例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明确的目标和抓手、有效的机制和流程、积极的干部和群众参与以及持续的监督与评估是政府工作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网络建设案例范文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总体部署和市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20xx年远程研修。本次研修分别围绕intel未来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教育技术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等主题,在课程专家引领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对话交流,突出特点有三个:一是责任大;二是任务重;三是内容新。为切实保障培训效果,扎实做好研修工作,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通过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增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专家指导开放性备课,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示范,为教师备课提供案例型资源;

3.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与探讨,强化教师课堂诊断的意识,提高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习体验、反思、超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研修内容分学科进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12个学科。研修内容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山东省远程研修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12个学科的所有任课老师。

(一)组织形式。

本次研修采取省级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小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全员远程研修期间集中研修6天,每个学科6个专题,每个专题6学时,共36学时。

(二)学习形式。

1.本次研修采取集中在校微机室学习研讨。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企业经营效率案例分析

(一)资产有效率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创造销售收入的能力。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87,为0.59,为0.5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尤其是08年下降幅度最大,充分看出金融危机对该公司的影响很大。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该公司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都在下降,虽然主营业务成本也在同时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没有收入下降的幅度大,这说明企业的全部资产经营效率降低,偿债能力也就有所下降了。总体来看,该企业的主营收入是呈现负增长状态的。

(2)流动资产周转率。

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07年为1.64,08年为1.18,09年为1.0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尤其也是08年下降幅度最大,说明08年的金融危机对该公司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快,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表明企业以占用相同流动资产获得的销售收入越多,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使用效率越好。以上数据看出,该企业比较注重盘活资产,较好的控制资产运用率。

(3)存货周转率。

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07年为6.19,08年为4.15,09年为3.5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同样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这说明该企业的存货在逐年增加,或者说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水平,不仅耗费存货成本,还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4)应收账款周转率。

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07年为8.65,08年为5.61,09年为4.9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依然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这说明该企业有较多的资金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回收的速度变慢了,流动性更低并且可能拖欠积压资金的现象也加重了。

(二)获利能力分析。

(1)销售利润率。

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07年为22.54%,08年为22.53%,09年为19.6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比较平衡,但是有较大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09年度主营收入有较大的下降,而成本费用并没有随着大幅下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高利润。

(2)营业利润率。

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07年为14.5%,08年为6.39%,09年为5.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有较大下降趋势。从其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看出,是因为由于主营业务收入不断降低,同时营业总成本的降低低于收入的增长,因而企业应注重要加强管理,以降低费用。

(三)报酬投资能力分析。

(1)总资产收益率。

该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07年为15.99%,08年为5.8%,09年为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比较平衡,但是以后有较大下降趋势。该企业的此指标为正值,说明企业的投资回报能力较好,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该企业的收益率增长是负数,说明该企业的投资回报能力在不断下降。

(2)净资产收益率。

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07年为30.61%,08年为6.1%,09年为4.7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是自08年度以后有较大下降趋势。说明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大波动,企业净资产的使用效率日渐降低,投资者的保障程度也随之降低。

(3)每股收益。

该企业的每股收益07年为0.876,08年为0.183,09年为0.13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每股收益也是自08年度以后有较大下降趋势。该公司的每股收益不断下降,就是因为其三年的总资产收益率都是呈负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也同样是负增长,营业利润也不平稳,因此每股收益会比较低。因此,该公司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四)发展能力分析。

(1)销售增长率。

该企业的销售增长率07年为96.06%,08年为-9.14%,09年为-6.3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销售增长率是自08年度以后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连续两年负增长,尤其是08年度更是大幅下降,突然出现的负的销售收入增长、销售增长率的负增长会对该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总资产增长率。

该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07年为89.14%,08年为4.95%,09年为9.0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也是自08年度以后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增长的,说明企业还是在发展的,只不过是扩张的速度有所减缓,07年应该是高速扩张的一年。

三、现金流量比较分析。

(一)现金流量的比较。

该企业基本上是依靠正常经营活动来产生现金收入的,其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值,说明该企业基本在投资固定资产等较大的投资,以促进企业的壮大发展。而在09年度有所减缓,并且扩大投资也需要一定的筹资来弥补了。

(二)债务保障率分析。

该企业的债务保障率07年为8.08%,08年为4.05%,09年为10.11%。债务保障率反映的是经营现金流量偿付所有债务的能力,由于企业每年的经营现金流量都被许多不确定因素所影响,因而该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有较大波动,没有一个确定的趋势。好在该公司的该比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说明公司仍然能够按时支付利息,从而维持当前债务规模。

(三)每元现金销售净流量分析。

该企业的每元现金销售净流量比率07年为6.84%,08年为4.29%,09年为12.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每元现金销售净流量比率上下波动幅度很大,没有什么趋势可言,但是08年下降的幅度最大,反映在其财务报表上就是用于支付的现金额度很大,从而导致该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很低。总的来看,该企业的每元现金销售净流量比率还是比较稳定,该企业还有足够的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需要。

四、业绩的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是单独的分析任何一类财务指标,都不足以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只有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因此,现在将借助杜邦分析系统,利用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该企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09年又有上升趋势了。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中,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起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该企业应围绕这一指标加大管理力度,以提高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五、分析结论。

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资产利用效率不是太高;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平稳且有上升趋势;在三项费用控制方面不是很好,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现金流量比较平稳,偿债能力较好,销售的现金流有所增长,有着较好的信誉,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政府违法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政府违法行为,指的是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危害,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政府违法案例,就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政府行为的建议。

首先,政府拆迁案中的合法权益侵犯问题是政府违法行为的一个表现。拆迁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和财产权益,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如果没有尊重被拆迁人的权益,没有进行合理的补偿,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的产生。这种违法行为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和监管不力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拆迁补偿制度,并加强对地方政府拆迁行为的监管。

其次,政府公务接待费用超标问题也是政府违法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公务接待是政府对内外部人员进行接待时发生的费用,如果不加以约束和监管,容易出现浪费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权力滥用是导致违法行为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强公务接待费用的预算和审计,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并加强对公务接待行为的监管。

再者,政府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政府违法行为的一个显著案例。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政府在行使环境监管职责时违法行为多见。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是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环保监管,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甩锅等问题。为了避免政府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并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政府的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也是政府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的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处理违法行为和腐败问题,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监督和惩处机制,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政府违法行为在社会中表现出重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政府应加强内部的监督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管,推动拆迁补偿和公务接待费用的规范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环境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和公众的参与,增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处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行为更加合法、公正和透明,给人民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企业经营效率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公司基本情况。

证券代码:300016。

证券简称:…………。

公司名称:…………。

公司英文名称:………………。

交易所:深圳。

公司注册国家:中国。

城市:北京市。

工商登记号:110000004222500。

注册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白浮泉路10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白浮泉路10号。

注册资本:15274、9104万元。

法人代表:王代雪。

董事会秘书:刘宁。

2、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范围。

公司主营业务:药品生产以及药品经销,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对比剂系列产品、降糖类药物和抗焦虑类中药等。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生产、销售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原料药(钆喷酸葡胺、碘海醇、格列美脲、瑞格列奈)。

一般经营项目:自有房屋的物业管理(含写字间出租);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未规定许可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3、公司产品。

口服降糖药产品:格列美脲片(迪北?)。

抗焦虑抑郁产品:九味镇心颗粒。

(二)、股权分布简介。

1992年,公司前身北京市北陆医药化工公司成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0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也是公司创始人王代雪先生目前持有公司23、13%的股权。

公司控股公司中的新先锋主要是负责药品经销业务,易佳联主要是负责网络服务和软件业务,公司也利用它来完成主营业务对比剂在医院进行学术营销,推广和售后服务的一个技术平台。公司参股的中技经投资顾问公司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等各类投资,目前未利润贡献。

(三)、企业文化及理念。

1、企业理念。

企业愿景:百年北陆。

核心口号:尽显关爱。

企业使命:创就价值人生。

核心价值观:务实、稳定、创新。

企业精神:共创、共进、共赢。

经营理念:细分市场、最大份额。

2、企业文化。

北陆用真心真情关爱患者,给患者带来健康、幸福和快乐;。

北陆用真心真情爱护员工,提高员工的生活,实现员工的价值;。

北陆用真心真情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价值;。

北陆用真心真情奉献社会,爱心亲善,造福众生。

二、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从人口、收入、医疗体制来看。

中国仍然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年龄结构的改变长期影响疾病谱;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中国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阶段,医疗保健等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保持持续上升,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经济回落对消费的短期冲击,但随着全民医保的建立,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加大,弥补了经济下滑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在全民医保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投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也将形成长期支撑。同时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一系列围绕着新医改以及医药产业发展的研讨会的召开,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开始借助专家“外脑”实现大整合、大提升。

2、在政治、法律、法规上来看。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在医改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兴市场“百废待兴”,需求旺盛,完全可以实现逆市飘红。医药企业应当多方面提升企业能力,抢占稀缺资源,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另外,的药品注册管理工作正围绕“质量、效率”这一中心,抓住提升药品注册管理水平和药品标准提高的主线,实现向注重政策研究、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制定、注重宏观调控、注重注册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的转变。药品注册管理政策法规对行业起着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意义。

(二)、微观环境。

本经营管理就显得尤为要。

三、行业分析。

(一)、医药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但是中国医药企业目前还普遍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即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不过总体看来,在新医改环境下,中国医药行业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二)医药行业特点分析。

1、高投入性。

医药行业的高投入性在新药上要比普药表现得更为明显。一般,普药具有生产工序简单、投入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而新药的开发和生产则需要大量投入,而且生产工序复杂,研制期长。通常开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耗资2、5亿美元,有的高达10亿美元,从筛选到投入临床需要的时间。

2、高风险性。

医药企业经营业绩悬殊,且易波动。由于药品特异性强,市场空间主要受其性能决定,技术含量高、性能好的药品往往有极广阔的市场和优厚的价格,开发出这类药品的企业能够取得高额利润,相反对于性能一般的药品即使价格下降也不会增加市场规模,一旦供应量增加就意味着企业效益的快速滑坡。由于一种药品的畅销周期一般只有3—5年,而许多医药企业依赖于一、两种产品,其风险可想而知,即使是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其业绩也经常发生大幅波动。尤其是那种依赖单一品种获得高额利润的公司似乎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风险。

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a、一种新药一旦临床中或上市后发现其有严重的副作用或药效提升有限,将很快被市场取消或淘汰;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救的。

b、专利新药的垄断具有局限性和暂时性的特点。由于药品种类的广泛性,因此,一个企业无论如何尽其所能也只能垄断某个专利新药市场,但不可能垄断整个医药市场、甚至某一类药品市场。并且由于专利具有时效性,这种垄断是暂时的,一旦专利保护期限解冻,竞争优势将迅速下降。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升级,药品市场也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任何一种新药在市场上都随时存在救药效更佳、功能相似、价格相近的新药取代的风险。

3.高收益性。

医药行业的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一种新药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产生的收益也是巨额的。

据统计,一个成功的新药年销售额可以多达10—40亿美元;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药企业利润率都在30%左右;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由于能垄断该产品市场,因此,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4.市场进入壁垒高。

由于医药商品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对药品的生产、管理、销售、进口等均采取严格的法律加以规范和管理。未经等级规范论证的药品和企业很难进入药品市场。同时,制药行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特征也加大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在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中,也对市场进入作出了若干规定,对某些医药的生产和经营设立了特许制度,如毒性药品、麻醉的药品、精神的药品、毒品前体、放射性药品、计划生育药品由国家统一定点、特许生产,并由国家特许定点依法经营;同时还规定,外资暂不能参与国内药品批发、零售业经营。因此,相对来说,医药行业的进入门槛是比较高的。

5.集中程度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行业是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首先是医药企业管理极其严格,任何新药问世以前,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临床试验,被淘汰的可能性极大,因而新药的研制费用极高,国外研制一种新药一般要花费2—10亿美元,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承担的,只有少数制药巨头才有能力组织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并因此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获取垄断利润。当前,葛兰素、默克、辉瑞等制药巨头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行业兼并势头很猛,目前排名世界前10位的公司占到市场总量的1/3以上。

四、战略分析。

在人才战略方面,北陆药业秉承“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才投入是企业最大效益投入”正确理念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战略。在公司草创阶段,公司选择了正确的切入点:造影剂,并在此做精做强,先壮大自己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再图下一步发展。公司在这方面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细分市场上,公司在毛利率较高的钆喷酸葡胺对比剂上,公司提早下手,占据了极大地优势。在2009年初,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战略:。

1、营销发展战略稳步实施。

为促使公司长期稳步发展,公司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原材料供应优势以及品牌优势,以现有对比剂系列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线的扩展为基础,通过对市场、技术、资本等各类资源的整合,调整和优化对比剂产品结构,保持公司在对比剂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力争使公司成为对比剂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化生产厂商,成为我国领先的现代化对比剂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同时,公司还以发展精神的药物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目标,积极开展九味镇心颗粒产品上市初期推广工作,力争将九味镇心颗粒发展成为抗焦虑中药的第一品牌,使其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使公司在精神的药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积极开展对比剂生产线技术改造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2009年公司在募集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利用自有资金先行开展对比剂生产线改造的前期准备,加快对比剂销售队伍的建设,并开始筹建上海、广州办事处。截止2009年末,对比剂营销人员扩增到90人。借助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有利局面,公司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力度,在重点市场筹备和举行公司上市答谢活动,扩大公司影响,极大提高了公司及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保持现有产品及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公司将对比剂系列产品、降糖类药品和精神的药物列为为主要研发方向,利用自身优势,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

4、内控管理不断完善。

公司在现行营销和生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营销制度、合同管理制度、销售服务制度、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基础管理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适时、适度改革和调整公司营销和生产政策。严格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坚持费用预算管理、费用审批管理和经营成本控制管理,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保证了资金的正常运行。坚持节能降耗,减少费用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提高了资金周转率。

在长远发展方面,公司将继续秉承“细分市场、最大份额”的竞争理念,在聚焦对比剂领域、巩固现有市场领先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强新药研发的力度,力争推出更新、市场价值更高、生命力更强的新产品。公司将在精神的药物、影像诊断造影剂、心血管/代谢类疾病三大疾病领域加大研发力度,逐步建立自己的企业特色。以此三大领域新产品的陆续推出,推动公司的快速、健康、高效的发展。实现品种多元化、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做专做强。

五、会计分析。

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解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统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三)会计期间。

本公司会计期间采用公历年度,即每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企业经营效率案例分析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缩写nfc,简称:中色股份,证券代码:000758)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4月16日进行资产重组,剥离优质资产改制组建中色股份,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色股份是国际大型技术管理型企业,在国际工程技术业务合作中,凭借完善的商务、技术管理体系,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以及强大的海外机构,公司的业务领域已经覆盖了设计、技术咨询、成套设备供货,施工安装、技术服务、试车投产、人员培训等有色金属工业的全过程,形成了“以中国成套设备制造供应优势和有色金属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的,集国家支持、市场开发、科研设计、投融资、资源调查勘探、项目管理、设备供应网络等多种单项能力于一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综合比较优势。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中色股份把环保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贯彻于有色金属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目前,中色股份旗下控股多个公司,涉及矿业、冶炼、稀土、能源电力等领域;同时,通过入股民生人寿等稳健的实业投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发展。

多年来,中色股份重视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和大型有色工业项目的管理能力,同时确立了以伊朗为基地的中东地区,以哈萨克斯坦为中心的中北亚地区,以赞比亚为中心的中南非洲地区以及越南、老挝、蒙古、朝鲜、印尼、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几大主要市场区域。通过不断的开拓进取,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稳步增长,成为“深证100指数”股、“沪深300综合指数”股。

二、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增减变动趋势表。

(一)增减变动分析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到,中色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从负债率及股东权益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所有者权益的绝对数额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没有负债增长幅度大,该公司负债累计增长了20.49%,而股东权益仅仅增长了13.96%,这说明该公司资金实力的增长依靠了较多的负债增长,说明该公司一直采用相对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政策,一方面利用负债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增大了该企业的风险。

(1)资产的变化分析。

比上年度增长了8%,较上年度增长了9.02%;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有了巨大增长,说明09年度有更大的建设发展项目。总体来看,该公司的资产是在增长的,说明该企业的未来前景很好。

(2)负债的变化分析。

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该公司的负债总额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度比增长了13.74%,09年度较上年度增长了5.94%;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当金融危机来到的08年,该公司的负债率有明显上升趋势,09年度公司有了好转迹象,负债率有所回落。我们也可以看到,08年当资产减少的同时负债却在增加,09年正好是相反的现象,说明公司意识到负债带来了高风险,转而采取了较稳健的财务政策。

(3)股东权益的变化分析。

该公司08年与09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所不同的是,09年有了更大的增幅。而这个增幅主要是由于负债的减少,说明股东也意识到了负债带来的企业风险,也关注自己的权益,怕影响到自己的权益。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该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12,08年为1.04,09年为1.12,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健,只是08年度略有降低。1元的负债约有1.12元的资产作保障,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比较平稳。

(2)速动比率。

该公司07年的速动比率为0.89,08年为0.81,09年为0.86,相对来说,没有大的波动,只是略呈下降趋势。每1元的流动负债只有0.86元的资产作保障,是绝对不够的,这表明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3)现金比率。

该公司07年的现金比率为0.35,08年为0.33,09年为0.3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现金即付能力较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但是相对数还是较低,说明了一元的流动负债有0.38元的现金资产作为偿还保障,其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可以的。

(三)资本结构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07年为58.92%,08年为61.14%‚09年为59.4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但是是稳中有降的,说明该企业开始调节自身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负债带来的企业风险,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弱,债权人的保证程度就越弱。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该企业的风险系数却较低,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较高。

(2)产权比率。

该企业的产权比率07年为138.46%,08年为157.37%,09年为146.3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产权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但是稳中有降的,从该比率可以看出,该企业对负债的依赖度还是比较高的,相应企业的风险也较高。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还是较低的。不过,该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风险不能过大,一旦过大将带来重大经营风险,所以,该企业试图从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向较为保守的'财务结构过渡,逐渐增大所有者权益比例。

(3)权益乘数。

该企业的权益乘数07年为2.38,08年为2.57,09年为2.4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权益乘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但是也是稳中有降的。说明一开始企业较多依赖负债,当意识到带来的企业风险也较大时,股东就加大了权益性资产投入,增大了权益性资本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选择调整为稳健的财务结构,于是降低了权益乘数,使公司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利息保障倍数。

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07年为10.78,08年为2.92,09年为3.1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08年金融危机来的当年影响最大,后又缓慢上升,说明企业经营开始好转。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有保障,该企业07年到09年期间,利润有了大幅下降,而同时财务费用却有进一步增长,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有所降低,所以应该要多加注意。

(2)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

该企业的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07年为203.64%,08年为227.15%,09年为205.5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但是也是稳中有降的。该项指标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高,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正在努力降低该指标,以进一步有效提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政府服务,推动社会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升。在政府工作改革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必须明确目标和原则。政府工作改革并不简单,它需要统筹谋划,合理确定目标和原则。在改革案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同时,还要坚持稳中求进、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只有明确目标和原则,才能使政府工作改革案例更加合理、有针对性,并且能够为政府工作的改善提供有效的支撑。

其次,政府工作改革案例要注重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在政府工作改革实施过程中,必须严谨地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只有经过充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验证,才能够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政府工作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以使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第三,政府工作改革案例要注重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政府工作改革不仅需要各个环节的改革,还需要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在改革案例的制定中,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职责,避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同时,还要进行顶层设计,将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格局。只有做到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才能顺利推进政府工作改革,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第四,政府工作改革案例要注重组织动员和力量保障。政府工作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施好改革案例,必须进行组织动员和力量保障。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和任务,协调力量和资源,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改革的组织保障和推进力量,确保改革任务的完成。只有有力的组织动员和力量保障,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改革,实现改革目标。

最后,政府工作改革案例要注重总结经验和推广示范。政府工作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推广示范非常重要。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以解决,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在成功的改革案例中,还要推广示范,为其他地区和部门提供借鉴,推动改革的全面开展。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推广示范,才能够在政府工作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总之,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优化政府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政府工作改革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和原则,注重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注重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注重组织动员和力量保障,注重总结经验和推广示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精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企业经营效率案例分析

无论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允价值都是引发最多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也不断得到规范,按照财政部年报通知的规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需进一步披露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计量的详细信息。

(一)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全部上市公司20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额86.9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39%,较下降47.55亿元,绝对值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下降0.45个百分点。公允价值连续两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都维持在较低水平。

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整体的影响并不广泛,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也较小。有509家上市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增加19家,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由年的28.59%下降到2010年的24.68%。在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509家上市公司中,245家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额为120.61亿元;264家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总额为33.60亿元。与2009年相比,产生公允价值净损失的公司数量增加,但损失总金额减小。

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看,绝大部分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对较小。2010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在10%以内的公司占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总数的90%,这一比例较2009增加4个百分点;其中占利润总额比例在1%以内的公司为67%,较2009年增加12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没有因公允价值变动而改变盈亏方向的公司,而2009年和分别有7家和4家上市公司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使税前盈利或亏损。

(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问题。

从2010年年报情况看,限售股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确定在实务中存在不同理解。

2010年年报披露的情况显示,上市公司对持有的附有限售条件的股票估值采用的方法各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市价估值;(2)按照《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21号)中的公式估值;(3)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估值;(4)按成本计量。由于不同公司对相似情况下限售股票价格确定的方法不一致,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并力求统一。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从年报披露情况看,绝大部分公司对于持有的非上市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都视同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也有公司本年度因为其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暂停上市,以无法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由,将其从金融资产重分类至长期股权投资。仅从会计准则规定看,上市交易并非判断公允价值是否可以取得的唯一标准。在何种情况下应视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会计准则层面应提供具体原则,以指导实践。

(三)公允价值三个层次的披露情况。

在2010年年报中,公司应按照公允价值三个层次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各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三个层次公允价值分别按照以下方式确定: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

我们选择2010年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或交易性金融负债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从披露的信息情况看,大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集中在第二层次,采用第一层次(公开市场报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占比分别为12%和3%。在按照第二层次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对具体在同类或类似资产价值的基础上考虑什么因素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披露不尽理想。

二、资产减值现状及影响。

(一)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继续降低。

2010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2,357.47亿元,较2009年增加394.96亿元,同比增长为20.13%;2010年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4.31%,较2009年下降19.05%,同比下降57.10%,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较2009年进一步降低。

实务中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等共17项。从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增减变动情况来看,2010年增加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贷款损失、商誉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增加的金额占总增加金额的81%。其中商誉减值损失是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比例最大的项目,增幅近9倍。2010年变动比例比较大的项目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变动比例均在5倍以上。

从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占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比例看,两个年度占比最高的项目都是贷款损失项目,占比均在65%以上。由于贷款减值损失主要存在于银行类上市公司,若扣除该类公司,非银行类上市公司2010年各项资产减值损失较2009年增加了168.89亿元,增幅为29.02%,其中增减变动比较大的项目依次为:商誉减值损失较2009年增加68.50亿元,增长889.61%;存货跌价损失较2009年增加55.72亿元,增长61.41%;坏账损失较2009年增加25.27亿元,增长13.45%;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较2009年减少24.18亿元,减少64.21%。非银行类上市公司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等三个项目,三项金额合计占比为76.22%。

(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201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按使用的公司数量排列依次为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之外的风险组合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结合余额百分比法,以及个别认定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虽然准则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提出了单独测试的要求,但是并没有规定金额重大的具体判断标准,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201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确认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某一具体金额;按照某一占比,比如10%以上;按照排名,如余额前几名。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上市公司一般对以下两种应收款项按照个别认定法不计提坏账准备:一是合并报表内母子公司往来及子公司往来不计提坏账准备,二是对上缴政府保证金、银行保函等保证金性质的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另外,对于应收关联方款项,有的公司将其包含在一般应收款项中测试并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公司单独规定相应的减值计提方法,也有个别公司规定对应收关联方的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看,应收关联方款项并不因为关联方关系就没有损失风险,仅以关联方关系为由不计提坏账准备没有足够的依据。

(三)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系购买方付出的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商誉的减值测试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

在年报分析中,我们关注到部分公司商誉减值发生时间与商誉确认时间非常接近。通常情况下,由于商誉产生于公平交易中,并且包含在合并成本内,在相应的企业合并发生时,购买方能够预计该差额今后将从合并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中逐步得到补偿。然而,个别上市公司在合并事项完成后不久,甚至就在产生商誉的合并交易发生的当年,就对相关商誉计提了全部或部分减值。如有关商誉的确认并非产生于购买日股价相对协议日股价大幅变动的情况,且被合并方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此类减值计提与之前的合并目的似乎相悖。

三、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由于商业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报表中相当部分的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根据最近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

2010年报中有10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变更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期限、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改变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改变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比例、变更制造费用分摊和约当产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等。

2010年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利润减少的上市公司有56家,减少利润合计114,888万元,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利润增加的上市公司有39家,累计增加利润1,000,460万元。有两家公司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改变了公司的盈亏方向。另外,有7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对净利润无影响,有4家公司未具体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利润的影响金额。

(二)会计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等。

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分为主动更正和被动更正两种情况,主动更正是指公司通过自查形式,发现了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并自愿进行更正;被动更正是指有关监管机关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检查时发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应用错误或会计处理错误、计算错误等,并以书面文件要求公司进行更正。2010年报中共有8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其中主动更正73家,被动更正15家。

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前期差错更正涉及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税金补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或金额有误,另外也有公司调整以前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等。有一家上市公司因会计差错更正改变公司盈亏方向。在被动进行前期差错更正的公司中,纳税汇算清缴问题占据主导地位。

(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误用和混淆。

由于会计差错更正和会计政策变更均涉及对以往年度报表数据的追溯调整,个别公司混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本应是会计差错更正的事项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例如,2009年会计准则已经对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但某公司并未根据该规定进行会计处理。2010年年报中该公司对2009年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更正,并调整了2009年报表相关数字,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披露。由于公司在披露2009年报时已经有相关会计处理政策,并可以合理预期公司能够知悉该政策,如果2009年未按要求处理应属于会计差错。

另外,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公司在以往年度会计估计结果与日后实际情况不符时,简单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例如,某公司披露“预收账款某项余额属长期挂账未予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经批准,本报告期公司将该余额调整以前年度营业外收入。”如果该事项在最初入账时,根据当时取得的信息列于预收账款是正确的,则不能判定为前期差错。又如,某公司披露“公司以前年度根据与各债权人签订的《借款协议》计提借款利息,同时在《借款协议》约定的范围内计提逾期罚息及复利。本期经管理人审核并经法院裁定确认的对各金融机构欠付利息与财务报表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做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以前年度计提的利息和相关税金。”如果公司编制前期报表时,依据当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确认利息及逾期罚息,则后续新情况出现或原有合同的变化导致的调整不应作为会计差错。

四、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

(一)股权和债权的分类。

从2010年年报分析看,部分公司划分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项目实质上应属于债权性质。如某上市公司和a公司(独立第三方,非上市公司)分别持有b公司49%和51%的股权,而且各方约定,在未来三年中,该上市公司不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协议约定期满后,若上市公司决定退出,可将对b公司的投资按不低于其享有b公司的股东权益为基准价格转让给a公司。协议同时约定,若b公司提前终止清算,保证清算时上市公司将取得不低于其在b公司中所享有的股东权益价值,不足部分由a公司补足,同时由另外一家公司为此提供担保。此外,b公司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按照出资额的15%向上市公司分配固定利益,不足部分由a公司补足,多余部分由a公司享有。从该协议分析,上市公司对b公司投出的资金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股权投资,实质上主要承担的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并没有承担被投资单位的经营风险,因此应分类为长期应收款等债权类资产。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日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发生于同一集团之内,因此判断该业务或股权的控制权转移时点有时会存在一定争议。从2010年报披露情况看,在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为对价进行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大部分交易中以上市公司股份发行的当天作为合并日,也有以上市公司股份发行的当月初或当月末,或以董事会改选当期的期末作为合并日的情况。尽管选择期初或期末作为合并日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实务操作的需要,例如为了合理界定合并日前后期的利润等,但从披露情况看,公司普遍对控制权转移作出了不同的判断。

合并日的判断原则与购买日一致,即控制权转移的时点。在发行股份收购股权的企业合并案例中,控制权转移判断涉及的几个重要日期按先后顺序排列通常是:(1)股东大会批准日,代表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2)证监会等部门批准日,代表合并事项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3)资产交接日或股权过户日,代表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4)董事会改选日,代表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5)上市公司股份发行日,代表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在上市公司股份发行日,合并方通常能够全部满足判断控制权转移的条件,所以大部分上市公司将其判断为控制权转移日,但不排除实务中有控制权转移的时点在合并方股份实际发行日之前或之后的情况。

(三)以发行股份为对价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的确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并成本是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对于购买日存在公开报价的权益性证券,其公开报价提供了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除非购买方能够证明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的公开报价不能可靠地代表其公允价值,并且用其他的证据和估价方法能够更好地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考虑其他的证据和估价方法。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上市公司计算企业合并成本的依据包括购买日股票的收盘价格、以估值技术确定的股票价格和被购买方资产的评估价格三种。一般情况下,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到购买日之间时间间隔较长,并且在此期间股票市场整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如果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股票同时带有较长的限售期和严格的限售条件,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司发行股份的价值,并据此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如果确实无法选择适当的估值技术可靠确定公司发行股份公允价值的,也可以考虑以购买日被购买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五、所得税相关问题分析。

(一)所得税相关披露情况。

2010年上市公司所得税费用共4,680.22亿元,较2009年增加1,500.79亿元,实际所得税负担为21.08%,较2009年下降0.77%。2010年有1,898家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为2465.03亿元,较2009年增加741.68亿元,同比增长43.04%。2010年有816家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1,209.66亿元,较2009年增加154.32亿元,增长14.62%。

(二)所得税相关会计问题。

所得税相关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所得税率的判断和对补缴前期税款的会计处理。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个别公司201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到期,需要复审,公司在编制2010年年报时需要估计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回年度的适用税率,并据此计算相关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税率的判断属于会计估计,公司应根据年报编制时可以获得的可靠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是否能继续获得税收优惠进行估计,即根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理解判断未来期间适用的税率。如果后续情况证明公司的会计估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只要公司在编制前期报表时并不存在错误,相关影响均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010年年报中,部分公司涉及由于税收稽查等原因补缴税款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在过去纳税的过程中出现了漏交、计算错误等差错引致当前的补缴,且影响重大的,应按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追溯到差错发生的期间;如果是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政策变化(例如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税务政策),则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应将补缴税款计入当期。

六、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非经常性损益是客观评价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监管指标。从2010年年报披露情况看,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整体损益影响不大,但对个别上市公司的盈亏仍具有实质性影响。

(一)对上市公司整体损益影响不大。

2010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为16,471.8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合计为15,637.2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合计数为834.58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5.07%,该比例较20的7.42%下降了2.35个百分点。多数上市公司20非经常性损益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不大,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小于50%的公司有1,68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81.52%,其中影响小于10%的公司有1,088家,占比52.76%,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整体上不属于主要收益来源。

(二)对个别公司的盈亏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有175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绝对值在50%以上100%以下,占上市公司整体的8.49%;其中st类公司为24家,占全部st类公司的13.95%。206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绝对值在100%以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98%;其中st类公司为88家,占st类公司总数的51.17%。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194家公司当年净利润由盈转亏,12家公司由亏转盈。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2,062家上市公司中近三年均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利的有27家,占公司总数的1.31%;其中st类公司为10家。

对于2009年亏损的公司,2010年有168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有84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亏损。

(三)主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从影响金额看,非经常性损益主要集中在“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和“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合计713.62亿元,占2010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85.51%。

从公司的影响面看,“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出现的频率最高,有1,995家公司涉及此项目,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6.80%;其次是“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有1,906家公司涉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2.48%;再次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有1,814家公司涉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8.02%。

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公司和st类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均主要集中在“债务重组收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及“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三个项目。其中2010年扭亏为盈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共53.93亿元,st类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共81.12亿元,占该类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比例均超过50%。

政府违法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法行为。这些政府违法典型案例的发生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更对公民权益构成了威胁。在定期学习了一系列政府违法案例后,我深感对于政府违法行为应持有零容忍的态度,并应该加强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政府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与权力滥用有关。例如,某地政府违法征地行为,就是典型的权力滥用。政府以公益为名义,擅自剥夺了农民的土地,这完全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政府滥用权力会导致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政府应当依法行使权力,并且需要加强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的发生。同时,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政府违法行为也与缺乏透明度和公开透明机制有关。政府在决策和执行中,应当注重透明度,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然而,某市政府未经公开信息公告,擅自签订了一份高额合同,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这种缺乏透明度的行为,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也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提高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第三,政府违法行为往往与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关。某县政府违法采购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政府在采购过程中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程序,导致财政资金遭到浪费和挥霍。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避免政府违法行为的基础。政府应当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权力,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四,政府违法行为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追责。政府违法行为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政府违法行为,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追究责任,维护被侵害者的权益。例如,某省政府违法强拆房屋,导致大批民众无家可归。面对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被侵害者得到合理的补偿和赔偿,同时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以儆效尤。

最后,政府违法行为还需要加强公民参与与监督。政府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为了保证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和公正,需要增加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渠道。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和决策时,应当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公民也应当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及时举报政府违法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政府违法典型案例提醒我们,政府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政府违法行为,我们应持有零容忍的态度,加强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制约和社会监督,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

年财务分析报告案例【】

1、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历史沿革)。

2、行业背景(历史、现状、未来否则趋势)及行业地位(结合行业分析报告的内容)。

3、公司的主要产品或者业务情况。

4、分析期及近三年的主要会计和业务数据分析(结合公司董事会报告的内容)。

5、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分析。

6、公司近三年董(包括独董)、监、高及员工(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关键技术人员)情况分析(变动原因、独董述职报告)。

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公司治理的目的、核心。

2、公司三会制度及其运行情况(独立董事制度、独董述职报告、监事会报告、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制度独董)。

3、公司近三年开展的治理活动及其效果。

4、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分离或者合一)。

5、公司及董监高近三年被证监会、交易所行政处罚情况(事由、进展、影响及整改情况,同时结合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及公司的澄清公告)。

6、违规担保、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7、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评价报告及鉴证报告。

8、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情况。

9、公司独立性分析(是否严格实行“五分开”)。

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分析。

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借助统计资料和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

2、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3、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等等)。

4、法律、法规的影响分析。

5、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等的影响)。

四、公司的行业地位分析(定位)。

1、公司行业市场排名。

2、市场占有率。

要求:客观真实、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五、公司竞争能力及成长能力分析。

1、竞争能力(竞争优势)分析。

体现: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成本、资源、区位等等方面。

方法:swot分析。

pest分析。

六、财务分析(核心)。

1、审计报告解读(关注“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结合董事会、监事会报告)。

2、财务指标计算、分析。

偿债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

管理效率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

3、三张报表及附注的分析。

注意:各种指标的含义、取值大小是相对的。

不能简单的堆砌各种指标。

七、专题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1、重大事项分析。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重大收购、出售资产事项(决策程序、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价值、有无溢价跌价、交易时间、收或者付款方式、定价政策等等)。

2、关联交易及其分析。

日常关联交易、重大关联交易。

决策程序、交易目的、交易时间、收或者付款方式、定价政策、有关第三方的独立报告(评估及审计机构、独立财务顾问、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等等。

3、同业竞争问题分析。

4、募集资金项目及其效益分析(包括非募投项目)。

承诺、变更、专项报告、对分析期经营成果的影响等等。

5、应收账款项目分析。

6、存货项目分析。

7、其他。

八、结论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2、建议措施。

3、结论性意见。

政府工作改革案例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改革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政府工作改革中,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案例,这些案例都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我对政府工作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在基层政府工作改革中,我了解到“放管服”改革是一项颇具成效的举措。在过去,企业创办和经营需要办理各种许可证,手续繁琐、时间长,给企业增加了很多负担。而通过“放管服”改革,取消和简化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大幅度减少了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这种改革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为政府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其他工作。改革后,企业在办理许可等手续时,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其次,我认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改革是推进政府工作改革的关键之一。政府部门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职责不明晰、工作分割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政务服务不能快速高效地进行。而通过协同改革,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互相配合,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环保部门和相关行政部门联动加强督察,形成打击污染的合力。通过协同改革,政府工作可以更好地协同一致,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中,我认为“互联网+”推动了政务服务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速度和效率。政府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政务服务方面实现了许多创新。例如,通过建立政务服务网站、手机APP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的网络化,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办理各类证件和业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网上办事的同时,政府也开展了线下逐级对接服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咨询和解决方案。这种“互联网+”的创新方式,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另外,政府工作改革还注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在过去,公务员凭借考试成绩和学历就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而通过改革,政府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务员既懂法律法规,又懂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通过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政府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最后,我认为政府工作改革需要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推行改革方案之后,需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改革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政府需要从群众的反馈中不断改进,增进政府与群众的互动和信任。

总的来说,政府工作改革是一项必然的任务,不断推进政府工作改革不仅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需要。通过研究各个方面的政府工作改革案例,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工作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工作改革需要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