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日月潭课堂教学实录(实用14篇)

时间:2023-12-25 20:46:38 作者:影墨

范文可以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我们的观点和见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上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日月潭教学实录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1.印发教材资料(导练稿),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日月潭》教学片段实录

生:这是中国台湾日月潭。(日月潭――师:话要说完整,能再回答一次吗?)。

师:回答正确。瞧,你归类识字(一)的知识掌握得真扎实。关于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潭里住着两条恶龙,他们把湖水搅得很浑浊。有一天,他俩飞上天空,张开大口吞下了太阳和月亮。从此,人们生活在黑暗中。阿巴里是一位身体强壮,武艺高强的勇士。他摸着黑来到湖边,决心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当他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湖里玩弄着太阳和月亮时,他气愤极了,举起斧头,和两条恶龙展开了搏斗,终于杀死了两条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天下一片光明。湖水又变得清澈美丽了。

师:听完这动人神奇的传说,让我们一块儿去游览美丽的日月潭吧!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生齐课题。

师:在咱们去日月潭游玩之前,告诉   赵老师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自由发言。板书:深?大?样子?地方?景色?有名?周围?形成?名字?(据实际情况)。

生:自由提问。(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一一归纳)。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敢于提出这么多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试着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小朋友翻开书44页,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参与了解情况。

(一) 日月潭的位置。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回答得很好。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你能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吗?

学生点击。

师:非常准确。这里是台中,日月潭就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小朋友都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了吗?生:知道了。

师:我们可以擦掉这个问号了吗?生:可以。

教师擦去问号。

生:我知道了为什么叫日月潭。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完整回答第二自然段。生:不完整回答。(谁对这个问题还有补充,愿意帮帮他)。

学生点击。

师:位置指得很准确。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人们称为日月潭。(……)为学生的回答。

师:为什么叫日月潭?你们知道了吗?请你用“因为……所以……”说说。

学生自由说话。

师:谁愿意说?

学生回答。

师:哇!回答得很流利。大家都知道了吗?能擦掉这个问号吗?

师:从他的回答中,我们除了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日月潭水的颜色。……我还知道了日月潭水深。……我还知道了日月潭中间的岛叫光华岛。……我还知道了日月潭的样子。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日月潭的样子的?

生:北边像……叫日潭;南边像……叫月潭。

师:你能找出哪些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样子吗?

生:圆圆的;弯弯的。

指名学生读书。

读得好吗?让我们一起读读。

学生集体读。

师:圆圆的日潭,弯弯的月潭,真是神奇而又美丽。

过渡:其他的问题,你知道了吗?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能具体说说吗?

教师板书。{清晨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课文中知道了日月潭清晨、中午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就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朗读课文,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

教师配乐朗读。

师:眼前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说说什么地方最美?

生:星星和灯光。他们在湖中的倒影。(一池星星)。

师:确实如你所说,清晨太美了。中午,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时的景色完全不一样,你能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一反义词说说他们的特点。

生:太阳高照时是清晰的;蒙蒙细雨时是朦胧的。

师:清晰和朦胧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美。让再去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描写,划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学生划句子,在小组内读。

过渡:呀!聪明的小朋友一会儿知道了这么多问题的答案。其他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不能!师:知识如海洋。依靠课本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小朋友还能知道些什么。

师:这里有关于日月潭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你们最看什么?

生:我想看日月潭的文章。

师:这是一篇日月潭的概况介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

师: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有我深,多大,怎样形成的。教师分别擦去问号。

生:我想看日月潭的图画。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学生欣赏。

师:这真是太美了。就用你优美的语言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景色。想说给谁听就说给谁听。

学生四人小组说图。

师:谁愿意说?(两人)。

教师表扬。

师:小朋友,还想看些什么?

师:看着大家这么爱学习,赵老师真高兴。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下我们再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吧!

师:我们一块儿游玩了美丽的日月潭。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赞美日月潭。

师:就让我们带着赞美和自豪的感情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日月潭教学实录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中国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中国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日月潭》教学片段实录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会认会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挂图。

一.导言引入课题:

二.师范读课文,生看图欣赏:

1.了解"潭"的意思?

三.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3.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例: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

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读词语,找出生字:

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筑路、环境、明晰。

5.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6.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坏--环镜--境。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四.朗读感悟:

1.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多读几遍有关段落。

(3)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想告诉我们什么?

2.合作交流,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

2.发现规律:

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茂展省。

六.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日月潭》教学实录及评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说教材。《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中国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按照作者脚步,去走进这篇课文。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时间是本课安排为第二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课后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风光秀丽。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为主旨,设计出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欣赏美景,感知文本。

1.欣赏美景,创设情境。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叫《日月潭》。

2.范读课文,初步感知日月潭景色的秀丽。

3.说说感受。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日月潭给你的印象吗?引出“风光秀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激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再由图到文,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并引导抓关键词语“风光秀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图文并茂,赏析文本。

1.自由读文,勾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词语,学生汇报。

2.图文结合,赏析一、二自然段。

师:日月潭周围有哪些风光?出示问题:那里,,周围有许多。(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出示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图片。)。

用笔勾画出日月潭名字的来历。(理解“湖水碧绿”,感悟“圆圆的、弯弯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理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巩固文中重要语句,从而有效地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三)巧抓词句,想象文本。

学生自由汇报,追问为什么喜欢,分别抓住“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三个词语,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感悟。例如:当学生说到中午的风光时,会问:假如你就是正在日月潭观光旅游的客人,你会清晰地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群山环绕、看到树木茂盛吗?此时此刻,日月潭景色已经映入你的眼底,你会说什么?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当学生说到雨天的风光时,抓住“朦胧”一词,感受朦胧时候的画面,出示雨天的风光,这样的景色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悟情朗读3.4段。

读最后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理解“风光秀丽、中外游客”)。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情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词语教学这一重点,巧抓关键词语,引导他们到文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巧妙利用读与说的“焊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词语教学的深度拓展。

(四)抒发情感,拓展文本。

1.配乐读文。师:带着你对日月潭的赞美,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欣赏完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情感升华,拓展文本。(出示地图)师: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台湾人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祖国,那里的小朋友也十分想到我们大陆来游玩。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请大家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释放出学生积蓄的情感;谈谈感受,拓展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练练小笔,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从而达成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活动”。

五、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下了功夫,板书如下:

面对语文课,我们呼吁: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吧。

《日月潭》教学片段实录

《日月潭》是小学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日月潭》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中国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中国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中国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中国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中国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中国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教学片段实录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练习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4.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z。

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重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风光图片和各种训练题的字片,适合朗读的轻柔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地形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中国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中国台湾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二)生字教学和游戏。

出示带音节的生字9个,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

去掉音节认读.

小游戏认读生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答(并板书"位置").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说的时候,用上小红花里的四个词语.(课件出示一朵小红花,小红花里有四个词语:中国台湾,台中附近,日月潭,高山)。

(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话)。

3.指名练习说话.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师生有感情地连读这一段,(将日月潭轮廓和光华岛板画出来),再请学生上台将日潭和月潭标上名称.

3.进行比聪明的游戏,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题(填空z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_______.这个岛把湖水____北边像______的______叫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所以_________)。

(五)学习三,四自然段。

过渡: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今天,老师把一位导游小姐请到了课堂上,现在,我们就随着导游小姐去看看美丽的日月潭.

1.(多媒体课件,学生边听介绍,边看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景色)思考:导游小姐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2.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指名答,并板书:美景,清晨,中午,下雨)。

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指名答,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说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

电脑随机出示那一段。

例1.下雨时的景色(当以说喜欢的这一部分学生)。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

(2)这时候,日月到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朦胧)。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小毛毛雨)。

既然是小雨,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句话,并标上指导朗读的记号)老师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4)朗读这一段,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朦胧,仙境等词)。

(5)师配乐朗读一一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例2.清晨时的景色.(同样,也由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引出.)。

(1)请默读这一段,完成这道题.(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在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下划"--")(2)回答并板书(隐隐约约)。

(3)我们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反复练读,在应该强调的词语下划"·"小圆点)。

(4)男女生指名赛读一稍作评议后再齐读.

例3.中午时的景色.

过渡:我们在学习描写早晨景色时借助了两个题目,现在,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

(1)(课件)学生自学,划记,朗读.

(2)与同桌交换意见,完成这两题..

(3)指名读一一评议一一指名配乐读一一配音乐齐读..

(六)巩固。

1.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要求:先作自我介绍,声音响亮,大方自然.(先练习,再指名.)。

2.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呢.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俄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六)中国台湾还有许多的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或视频)。

(七)学习生字12个.

《夏》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重点、难点:

找出夏天的特点,分析写景的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吗?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学生回答)。

二、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易读错的字词。(读后指名说说哪些字词在读音上应该要注意的)。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并且思考: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

(指名回答,并板书:热烈、紧张、急促)。

3.那么,从文中的哪些词句里能看出:夏的热烈、紧张、急促呢?

4.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愿意把你此时的感受说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吗?请采用这样的形式:

“我仿佛听见了……;我仿佛看见了……;我感觉到了……。”

三、品味。

1.这样的美,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或者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

2.其实不仅景美、人美、语言也美。如此美的文章真叫人爱不释口啊。愿意把你最喜欢的语段朗诵一下吗?让我们也一饱耳福吧。(读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拓展。

作者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夏的热爱之情,并深情地赞美了辛勤劳作的人们。我想,每个人对夏天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大伙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夏天是……”写一小段话(几句话)。

五、作业 。

查找资料,找出描写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书:

热烈景美。

夏紧张言美。

急促人美。

《回声》课堂教学实录

《回声》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生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课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充满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和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本次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做促读,以读促思,读悟结合,来组织教学,多方位组织、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小组学习等活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提高阅读能力。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波纹”、“激起”、“荡回来”等词语意思。

2、能抓住“奇怪”、“高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懂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的相似点,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五、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学会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回声的成因。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段录象:用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

(播放课件:一位小朋友爬上山顶,对着高山喊:“我来啦!”“太美了!”山谷中出现相应的回声:“我来啦!”“太美了!”)。

(创设情境直奔主题,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3、学生据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改变了学生在不明白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跟着老师指挥棒转的现状。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选择一些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和兴趣)。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二)学习1、2段。

1、指名读第1、2段,思考问题,读后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利用插图体会比喻句的用处,指导读出环境的优美。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3——6段。

1、引读第三段。小青蛙奇怪极了,就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

2、妈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5段,用——画出妈妈怎么做的句子,用    画出妈妈说的话。

3、学生读完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

(1)投影出示句子,引导填空。

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机激起一圈圈( )。( )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2)实验演示。观察水的变化,并说说水的变化。相机理解“激起”、“波纹|”、“荡回来”的意思。

(3)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说说对回声的理解,同桌互讲。教师可出示以下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练习说话。

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 )啦。这返回的声音就是( )。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让其在活泼、生动的形式中初步了解回声的现象。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抓住“奇怪”、“高兴”“笑着”等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读后评议。

(通过朗读,指导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内容,在读中悟情。)。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件再次展现课前播放的情境,引导讨论:现在,你知道回声是怎么一回事了?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懂得回声的原理,进一步体会回声的奥妙。)。

2、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关于回声有许多奥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五)实践活动。

到空旷的山谷或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一回事,感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

(六)板书。

根据回声形成的原理,设计板书如下:

回声。

碰到。

波纹————石壁。

返回。

《理想》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县人,班上也有学生是金堂县的,因而采用创设“接近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金堂县的同学?你们与《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乡”哩——自然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1、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师正音。

3、请一位学生读,其余作勾划。(之前已教学生怎样勾划:一疑二好三关键,勾划提示最明显)。

教师准备:

(一)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4节;“折磨我那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二)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一)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且说说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语气,是否读出感情。

(二)联想拓展:适时引导学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三)自由组合小组,选喜欢的诗节,表演朗诵。

教师准备:

1、注意引导学生“合作”;

2、鼓励学生在朗诵形式上有创意;

3、教学生学会倾听;

4、对别人的优秀表现衷心赞赏,学会鼓励他人。

给“可望不可即”造句。

(一)仿照“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造句。

(二)找合适的音乐配乐,准备朗诵比赛。

《穷人》课堂教学实录

生:《跳水》。

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师出示课件):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同学把主要人物写在黑板上。板书(桑娜渔夫)。

生:(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师:你能用几个字来概括对穷人的印象?

生:(善良)板书:善良。

师:那么他们的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几句自己的感受。

生读感悟批画。

师:默读第一部分,你能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他们的家境吗?

生:(穷)。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穷?

生……。

师: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生:觉得他们可怜,很同情他们。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同情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生读,师评价,从你的同情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可还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把有关语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生谈感受,师重点点拨的句子: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师:你从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

生:……。

师: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她想到了丈夫抚养自己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这是哪一处?生:(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生:(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生……、

生:谁让我这么做了?既然已经抱回来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点皮肉不算什么,只要这2个孩子有了着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师小结:由矛盾到平静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表现桑那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表现出了她对西蒙一家的关心和她善良的品质。(板书:善良)。

师:说到省略号课文中还有几处,请勾下来体会体会。

生: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响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略去古钟敲打的次数,表明丈夫在大风暴的天气出海打鱼,深夜未归,为了着丈夫的安全,桑那内心十分焦急。衬托出了她等待丈夫焦急的心情。

生:“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表示对打鱼时不幸遭遇的情景的省略。他刚从海上惊险回忆中回过神来,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旗子身上。

生:“桑那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省略号表示结巴,欲言又止,桑那听了丈夫的问话,非常紧张,原想说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顾虑重重,所以说话吞吞吐吐,在紧急中用“缝缝补补”敷衍过去。

师:小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是不可忽视的。

师:出示课件:怎样才能读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和她与渔夫的对话?

生:……。

师:出示课件:描写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部分,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语调。她“想”的部分中有四个带问号的句子,要读升调,句末向上扬;有三个带叹号的短句,要读降调,句末向下降;有五个省略号,表示桑娜思绪的断断续续,读时中间应稍有间歇。其次要注意重音,如“够”、“受”、“揍”“活该”“也好”等都要读得稍重,加以强调。

师:同学们刚才体会课文时感悟到桑那善良的优秀品质了,下面请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中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生:“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那把孩子抱回来,怕孩子醒来看到母亲死去的惨象。渔夫完全为着孩子着想,至于自己生活负担如何,完全没有考虑,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生:“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添了2个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日子真难熬啊。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过着苦日子,但是很坚强,想带了7个孩子战胜困难,度过难关。足以说明渔夫和桑那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师:在抱回孩子的这这件事上,桑那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叫什么?(不谋而合)说明了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是的,抚养这2个孩子成人是不简单的,这中间要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和桑那宁愿自己受苦受累,桑那和渔夫多么善良啊。

师:再浏览课文,你认为作者在表达上注意了什么?

生:(语言、动作、神态、标点符号)。

师: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把文章写生动,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正确使用标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奕》课堂教学实录

《学奕》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以下为大家整理了是关于《学奕》的教学实录,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生:(迟疑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

生:(齐)是。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己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学生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生:是。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己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么?

生:射天鹅。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学生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

生:两个"之"字都指的是那个好好学习的人。

师:非常好!这两个"之"字也有一个没加注释,他根据句子的意思也解释出来了。请坐!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生:有人说,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吧?有人说:不是这样。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说:有的人说,是他的头脑不如前一个人吧?也有人说,不是这样啊。我把他说的"智慧"改成了"头脑",说"脑子"也行。因为人们平常都这样说:"这个小孩脑子好!"不会说:"这个小孩智慧好。"(鼓掌)

师:这是这节课第二位获得老师们掌声的同学,祝贺你!

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

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说他不够聪明,有人说不是这样。(掌声)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众笑)

生:不知道。(笑声)可能是笑话我吧?

师:大家的笑还是善意的,是看见你一下子变得那么腼腆,那么不好意思,觉得挺有趣。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而且行为举止也要大大方方,礼仪周全。特别是面对大庭广众,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潇洒,你愿意这样吗?(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台前向老师们敬礼致谢。老师们再给点掌声鼓励他!(掌声热烈)看老师们多爱护你,去吧!

(该生大方地敬礼:"谢谢老师们!"老师鼓掌)

师:看,这样多好!回座位吧。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堂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老师,课文里有两个"也"字,好象都没讲,它们是什么意思?

师:你把这两个句子读一下。

生:第一个是:"通国之善弈者也",第二个是:"非然也"。

师: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听我说。这个"也"字在现代语中最多见的是当"同样"讲。比如:"你去我也去。""他朗读也很好。"都是这个意思。但在古文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表示某种语气,它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跟现在的"吧""吗""呀""啊""了"等相似。如"非然也",可以理解为:"不是这样啊";"通国之善弈者也",可以理解为:"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了"。你说这个"啊"和"了"是什么意思。

生:没意思。(大笑)

师:对,它本身没有什么含义。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项活动。看谁能把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完整地讲出来。这次讲,不要求越简单越好。刚才我们理解句子,越简单越清晰。现在要讲故事,应该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挥,也就是说:可以添油加醋。(众笑)但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找三位同学讲。大家推荐三位同学吧!

生:我推荐王亚欧。

生:我推荐秦浩然。

生:我推荐我自己,我叫史维荣!(笑声掌声)

师:好一位维护自己尊严与荣誉的女同学!有个成语,就是讲自己推荐自己的,知道吗?

生:毛遂自荐。

师:差不多,只差两点!在你说的"遂"字上面加上两点变成"遂"(板书"遂"),"毛遂自荐"。毛遂也是一个人名,是战国时代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推荐自己当一次"谈判代表"把事办成了。后来人们就用"毛遂自荐"来表示自我推荐的意思。好吧,现代女毛遂――史维荣女士请上台!(笑声)

(三位学生并排站在讲桌前,面向同学)

生:(自荐的史维荣)大家好!(师插话:很好,先行问侯!出于礼貌,哪位同学讲完了,我们都要报以掌声!对不起,打断你的讲演,重新开始吧!)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故事。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就在四千多年前(众笑),有一个人名字叫弈秋。他为什么起这样一个怪怪的名字呢?因为他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了,所以叫弈秋,说明他的棋艺已经到了丰收的秋天,结满了累累的硕果。人们见他棋下得这么好,就请他出面教两个人学习下棋。

师:想在他丰硕的果园里再增添两只金苹果!(众笑)

生:这两个字下棋的学生一个叫李中芳(学生大笑,纷纷往后看),一个叫赵迪。(学生又笑又看)

生:不是,他俩是我的好朋友。这个李中芳还不错,上课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上课,她只听弈秋讲课;可是那个赵迪就不行了。(众笑)她一边上课一边走神,看起来好象是在听课,但她一个心眼想着:要是有一群天鹅飞来有多好呀!我拿起弓射它几只下来,可以饱一顿口腹。

师:那叫"一饱口福","福气"的"福"。

生:可以一饱口福。结果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老师……(众笑)

师:最好不要说"弈老师",你不是说"弈秋"是人们称赞他的一个称呼吗?他不一定姓"弈",也没听说有姓弈的。

生: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秋学棋,可是赵迪很快就跟人家李中芳差远了。(众笑)可赵迪还说:"我的脑子不如你,没你聪明!"但是弈秋却摸着胡须说:"错了,不是这个原因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干什么事,学什么本领和知识,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然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们用的成语"专心致志"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师:真的不简单啊!下一位讲。(该生发言略――编者)

生:(讲演得过奖的王亚欧)先生们,女士们。(笑声)

师:这种称呼是从国外传来的,他们比较尊重女性,所以应该把次序调过来。

生: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光临今天的故事大全!(笑声)话说唐朝天宝年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越演越热"的时侯。地球人都知道,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人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一点不假。这天,正是春末夏初,贵妃娘娘刚刚在华清池洗完了温泉。觉得无事可干,就想下一盘棋。

师:弈秋终于快出场了!(众笑)

生:可是下棋唐玄宗不是杨贵妃的对手。于是,玄宗皇帝传来了太监高力十,问他通国上下谁人下棋最好。高力士说:"启奏万岁,小臣听说诗人李白棋艺不低。"玄宗说:"传我口谕:宣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听说了下棋的事,赶忙奏曰:"微臣李白不才,不敢在娘娘面前现丑。臣推荐一人必能令娘娘满意。"玄宗说:"此人是谁?什么背景?快快道来!"

师:这回弈秋该来了吧?

师:告诉大家什么叫手谈。

生:手谈就是对弈,也就是下棋,是一种文雅的说法。我接着讲。结果日本人也大败而去。(众笑)这时玄宗皇帝已被说得兴起,说:"派两个学生去向他学弈。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李白说:"臣领旨谢恩。"然后李白就给弈秋送了两个徒弟过去。其中一个名叫聂卫平……(大笑)

师:怪不得聂卫平人称棋圣,原来师出名门!另一个便是享誉全国、名扬欧亚的本人――王亚欧!(全场鼓掌大笑)

师:啊,你也是弈秋名下高徒!请问先生,您会下围棋吗?

生:不瞒您说,本人粗浅涉猎,学艺不精。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就是没有机会!(大笑)话说开学以后,聂卫平兢兢业业、专心一意好好学棋,惟师傅弈秋之言是听;而王亚欧那小子(众大笑)虽然也貌似听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眼见秋去冬来,(师:又扯远了!)大雁准要南飞。(师:不是大雁吧?)天鹅也是侯鸟,到冬天也要迁移。

师:那不叫迁移,一般称其为"迁徙"。(师板书"迁徙拼音"并写"徒"与之区别)

生:好。天鹅也和大雁一样要迁徙。于是那个王亚欧就一心想着天鹅就要到来了。我得引弓射箭,命中几只,好献给老师弈秋。但时间一长,好坏就显出来了。虽然他与聂卫平同师学艺,但两个人的棋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师:孙悟空翻一个筋斗都追不上)就是。所以聂卫平成了棋圣,王亚欧明年才能小学毕业。(大笑)唐玄宗听到这里说:"这个王亚欧可能是小儿痴呆症吧?"但杨贵妃却说:"圣上此言差矣,那个亚欧小儿,非智不如人,是其不务正业,一心贪玩、不求上进也!"(鼓掌)

师:太好了。我问你,我国的四大名著你读过几本,最喜欢哪本?

生:都看过。《红楼梦》没多大意思,尽是家庭琐事。我最喜欢《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的绰号我能背着说出一大半,《三国演义》我也喜欢。

生:不会。我没学好下棋就已经后悔了!(笑)

师:幽默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大家要像他一样多读书,好吗?还有一点我得告诉大家:讲故事可以创造发挥,展开想象,但这种想象一定要符合一般的人情和事理,不能有硬伤。例如,亚欧刚才说他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这可以,因为马晓春确实是一个围棋高手;但如果要说成想与姚明小试牛刀,就成了硬伤了。至于故事中把唐玄宗、李白都扯进来,好坏就是一种幽默了,是可以的。

《回声》课堂教学实录

《回声》一文是科学童话故事,因此让学生弄懂这一科学道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现将课文4——5自然段的课堂实录展示如下:

师: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妈妈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

默读,思考好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生:妈妈这样做的:她把小青蛙带到岸上,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追问)小青蛙看到了什么?

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去。

师板书:水的波纹河岸。

(老师把装满清水的圆形玻璃皿放到投影仪上,并请一位同学拿小石子,往水里扔,银幕上明显地出现回波现象。)。

师:现在做个练习p150.2.(1),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然后自己在书上做。(等学生做好后,指读、评点,同桌互改)。

师:刚才的练习是课文上的内容,比较容易,现在老师再出三道填空看看谁会做。

生:(默读、指名回答)(1)水的波纹叫(水波)。

(2)(水波)荡出去,(碰)的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水波)我们叫它(回波)。

师:青蛙妈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呢?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找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回声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老师板书)碰。

声音的波纹石壁。

师:从妈妈的话中,我们知道回声的道理和水波一样。请再来做以下填空?

生:(答填空)(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

(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

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一番话,高兴得——生齐答:一蹦老高?

(什么是老高?一蹦老高看出了什么?他为什么一蹦老高?一连三个追问,让学生知道小青蛙明白回声这一科学道理之后的兴奋的感情。)。

师:那么吗只藏在桥洞里学他说话的小青蛙到底有没有呢?

生:根本没有,他听到是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回声。

师:齐读4、5段。

《回声》是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回声这科学的知识。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形象生动的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明白这一科学的道理。

一、导语生动,激发兴趣。

二年级第四册中《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科学性很强,往往也很枯燥,我一开始打出幻灯借助书中的故事,运用生动的语言,一开始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我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联系已有知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它长成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春天真美啊!你带我出去玩玩好吗?”同时出示幻灯(书中第一幅图)问学生,他们游啊游,看到了什么?(结合学习第一小节)使学生明白,并欣赏到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一个圆圆的月亮,十分美丽。学生此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多元化手段,突破难点。

课文《回声》的知识是文章的难点。如果是嘴去讲解,必定单调枯燥、深奥,你讲为准确,学生却不明白课文是怎么回事的。可是水的回波这一知识的理解是讲清回声的关键。只要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回声这一难理解的科学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我首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白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在黑板上列出这种回波的关系。

一个学生都看清楚了实验,从而轻易解决了难点。用一个玻璃器皿装了满满一缸水放到幻灯上,幻灯上映出了一个小池塘,波光粼粼,我然后用小石子投入盛满水的器皿内,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幻灯银幕上水波碰到器皿壁又返回来的现象。这一实验,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最后,我联系到回声这一现象,又从实际操作上升到文字的阐述。我出了三道填空题:(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学生对这个问题从水波入手,从幻灯实验入手,由不懂到懂,由不理解到理解,学生轻松自如。

三、扣紧词句,扎实训练。

在弄明白回波的道理,突破难点的同时,我哈注重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1.结合幻灯欣赏佳句。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学生理解了倒影的半圆和桥半圆形成一个“圆圆的”形状,像大月亮。通过让学生说“圆圆的”,体会形状之美。大月亮在红花绿叶之中,清澈湖水之间,真美啊。再让学生体会所处环境的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此句,体会语言之美。

2.换关键词理解句子。

“桥洞里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我问学生,把“一片”改成“一阵”行吗?(学生说:不行)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到因为青蛙叫个不停,事业不断产生回声。回声是“一阵接一阵”连成“一片”,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弄清了句子的含义,也知道了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发生变化,所以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含义。

四、重视朗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训练。首先范读,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每小节都进行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二小节,我采用分组读扮角色,1、2组扮小青蛙,3、4组扮藏起来的小青蛙。指导学生读出青蛙高兴得大叫的语气。在朗读中,也模拟出当时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幻灯、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轻松地点出了难点,也扎实地训练了语言文字和朗读。学生明白了回声的道理,也体会了童话故事的语言之美。

《回声》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活动。

看图,仔细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想听一听这奇妙的回声吗?

师:你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啊?

师:是啊,在一些空旷的,四周有障碍物的地方都能听到回声。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谁来读。

师:想自己来读读吗?

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数数课文有几个小结。

检查生字:

碰返 圈 纹。

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谁会读?

碰到 返回  一圈圈   波纹。

师:“返回”这个词有个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再来读读这个有趣的词。

师:“一圈圈”和“波纹”碰到一块儿了,读。

看,波纹对你们笑了。

师:你还知道什么纹?

检查读课文。

每人读一小节。

老师读一段。

师:听听老师把哪个字读得最轻?

学老师读。

师:老师再请这位小朋友读,因为他听得最认真。

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

师:谁听出来了,课文写了谁和谁?

师:对了,写小青蛙和妈妈发现了回声,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来读?

师: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呀?

师:是呀,这桥洞和倒影连起来,就像一个大月亮。

师:谁来读?

师:这儿有个词“倒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看老师写。

师:这三撇怎么写才漂亮?

三撇是光线,光线一照,就有影子了,请小朋友找到田字格里这两个字,端端正正写一写。

评价学生作业,读生字“倒影”

师:这图上还有什么的倒影啊?

师:是啊,水里太美丽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接着往下读。

师引读。

师:谁能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叫一叫。

师:这时,不知哪儿也有只小青蛙,叫起来。

引读——小青蛙问,谁来问问?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吧?

师:这会儿,我就成了看不见的小青蛙,会学你们说话呢?

师生扮演角色读。

师: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啊?和同桌两人一起玩一玩吧。

师:小青蛙总发现有人跟它说的一样,小青蛙觉得怎么样?

师:奇怪极了就是……。

师:是呀,就是很奇怪,非常奇怪的意思。

谁来奇怪地问问妈妈。

一起读。

师:小青蛙问妈妈的时候还在桥洞底下,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是啊,又会有同样的声音传来。

师:指名来读小青蛙的话,读回声。

分角色齐读。

师:你们说,桥洞里真的有一只青蛙吗?

师:小青蛙也明白了是回声的奥秘。他又回到了桥洞里,一起读最后一段。

师:小青蛙知道了回声的奥秘,他会说些什么呢?

一起当他的回声。

小青蛙找到了新伙伴,可高兴了,一起来读读吧。

用回声的方法读生字。

生:回声。

生:桥洞下,山里。

指名学生读课题。

学生自己读课文。

个别读。

小老师带读。

一起读。

指名读这几个词。

皱纹花纹指纹。

生读1、2两节。

小青蛙和它妈妈。

有桥洞有倒影。

学生看老师写。

学生提意见。

水里有树的倒影,有蓝天的倒影。

有白云的倒影。

指名读。

奇怪极了。

个别读小青蛙的话。

是回声。

跟同伴讲回声的奥秘。

多好玩呀!

我真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