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心得体会大全(21篇)

时间:2023-12-26 08:32:51 作者:HT书生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欢迎大家多多参考借鉴。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关系,经常会与朋友讨论关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我有个朋友,曾经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主旨:是固执还是意志坚定小孩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在他们的想法里某些事一定要按照某种顺序去做才行,当看到妞妞日记爹地妈咪一切请按标准程序来时,只是觉得很有趣,我没怎么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情形(可能是小孩多由我在照顾,都是按小孩熟悉的方式在做),当家中来了另一个家庭的小朋友,我才发现儿童的秩序感真的很强,而这一特性很容易被大人解读为固执。

似乎这种大人与小孩的冲突特别容易发生在由多个照顾者照顾的情况,如果小孩心中已经形成某一件事的流程(如妈妈教会了某一刷牙的步骤),他会很坚持要这么做,当另一个大人换了另一种方法,小孩就可能会生气,或者要求要找知道要怎么做的大人(通常都是妈妈)。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例子一:一个二岁多的孩子坚持用某一种汤匙才肯吃晚饭时,父亲认为这是一种无理取闹,反而斥责孩子不吃饭的行为,同样的要求在午饭时也出现,当时妈妈就顺着孩子的意思去拿那个汤匙给他,孩子拿到汤匙后很快安静下来吃饭,在晚饭时出现同样的事,因为父亲的做法不同,父子为此都很不高兴,结果最后小孩没有在斥责后吃饭,还是等拿到对的汤匙才吃。

例子二:外婆不断劝说三岁多的外孙去睡觉,说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小孩就是一直说「不要」,外婆已失去耐性。妈妈过来问了一句「你要拿什么一起去睡觉」,孩子拿了一个火车头,然后非常顺服的牵着妈妈的手去睡。这件事有人的解读可能是孩子比较听妈妈的话,但motessori在类似的儿童行为观察中发现了儿童的秩序感的存在,是因为妈妈比较了解孩子的需要,才显得孩子的行为较为顺服,有人称之为爱,但这种说法易让人误以为是用错方法的人不爱孩子,其实不然,在上个例子中,外婆也爱孙子,只是讲大道理不若理解儿童更能符合孩子的需要。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怕孩子浪费时间、打坏东西等,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生活。当他们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们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比如,早上起床时,孩子正在努力地学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给予表扬、鼓励,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会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为孩子穿戴整齐。又如,当一个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满满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时,他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摔倒、摔疼?杯子会不会摔破?……内心的种种担忧迫使他快速地从孩子手中将杯子夺过来,不让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这报那的辅导班,双休日时,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小小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试想,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一个婴儿怎么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

总体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部分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玛利亚·蒙台梭利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对儿童发育成长的一次生动刻画,阐述了儿童发展的革命性关键。正如她在书中写到的:“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活动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简单的说,环境就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能对个体自发的产生影响的外部事件。儿童成长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人正是因为能够适应并改造环境才成为万物之灵。所以,“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我为孩子们在窗台上开辟了一块小小的乐土,让这小小的乐土成为了孩子永远的回忆,永远的童年秘密。我和孩子们共同饲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悠闲儒雅的小螺丝”;有“神态可掬的小乌龟”;有“横行霸道的小螃蟹”;有“轻盈欢快的小虾米”;还有“威风凛凛的小龙虾”,又好玩,又漂亮。我们还给这片乐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水世界”。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窗台边议论着“这条黑色的金鱼真可爱。”“快看,快看,这两只小虾在打架。”“螺丝爬到水草上摇来去。”“这只乌龟真调皮,又爬到另一只乌龟的身上了,还瞪着眼睛看着我呢!”是啊,我们班的“阳光水世界”里每天都有精彩的剧目在上演,别说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老师也总喜欢在闲暇时间看着它们欢快的样子,心情也会觉得豁然开朗起来,觉得生活都是彩色的、鲜活的,充满了阳光,信心也会倍增很多。

今天早上,天天的妈妈兴奋地问我:“你们班是不是养了一只小龙虾呀?”我疑惑地说:“是啊?怎么啦?”“我家天天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信你去问问他,可好玩啦!”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我被天天妈妈的兴奋给感染了,迫切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把天天叫到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说:“天天,妈妈说你回家的时候讲了一个关于龙虾的故事,可有意思啦!我也想和你一起高兴,你能讲给我听吗?”天天听了很高兴,有声有色地讲述起来:“我们班的小龙虾真是个小懒虫,每天我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可它还在睡觉,还打呼噜,李老师用小棒推了它一下,它才醒过来,还没有我们起得早呢!真懒。”呵呵,真有趣!我不禁佩服起天天的想象力与敏锐的观察力。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天天,天天可高兴了啦,其他小朋友也深受感染,互相述说着他们所看到的故事,精彩无比。

是啊,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是灵动的、鲜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进孩子们多彩的世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是《童年的秘密》所要展现的独特魅力。而这独特的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构建独立、自信、专注等能力,为将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欧洲和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从事研究儿童事业和教师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很快成为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的名著。

《童年的秘密》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和儿童的发育,十分详细的描绘了儿童的心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成人看到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充分阐明了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因为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并提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童年的秘密》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在本书中,蒙台梭利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儿童是成人之父。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值得人们去思考,去品味,去了解,去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它指出了常识性教育的谬误,并提出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当今社会在对待儿童的错误做法,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虽然得到提高,人们也意识到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只是成人帮助儿童做的表面事情,还没有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紧密联系的。成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错误而落到儿童的身上,从而致使儿童产生心理阴影,难以磨灭。我们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儿童的权利作出不断的和真诚的努力,增强人们的认识,唤醒人们的心灵。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儿童的母亲。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这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这类冲突很难解决,至今仍然被当做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儿童的新领域,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唤醒成人关注儿童的意识,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儿童的教育。

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脾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坏脾气和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同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的对错,我们要实行适当的奖赏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认识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在教育儿童的长期经验中,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成人具有尊严感,儿童也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可是成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心理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诚友好的去接待来访者,他们尊重自己的客人,并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着就证明了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自豪感。

其实在童年时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背上了沉重的责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们互相不理解而产生了矛盾,深深的刺伤了儿童那充满爱的幼小心灵。在文明时代中,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实现人们对相互理解的渴望,让儿童们再一次复活,让他们恢复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

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己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

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

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资料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资料,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的教具,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因为给儿子报名早教班,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所以自己想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教育理念,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想玩的同伴,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这样使我们的区域并不是一种摆设,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老师可以观察到如何改进,如果投入材料,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回想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早上起床怕儿子冷,赶快把他的衣服穿上,儿子想自己动手我却阻止了他,因为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吃饭时怕他弄到衣服上和地上,也是我喂的,希望他快快吃,吃的慢饭都冷掉了。

曾经儿子看到地上有脏东西,自己去拿扫帚扫,可他只会把脏东西推到沙发下面,他以为这就是扫干净了,结果得到了我的一顿批评。想想自己扼杀了孩子许多动手的机会,现在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动手的意愿越来越少。其实孩子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我看过一段文字,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觉得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觉得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也许是对幼儿的教育及现在幼儿所处的现状百感交集,所以蒙台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幼儿的关爱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却觉得父母都是无私的。

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将质疑一个婴儿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总体来说,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对于某些方面,某些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但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己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己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己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己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己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将自己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做一整理。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第一:幼儿生理和心里的发展。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己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这和夸美纽斯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

作为老师,我看到,当今的社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所有的期望。于是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很小就学东西,钢琴,美术,乒乓球,毛笔字……不管孩子自身愿不愿意。

而蒙台梭利为我们介绍了儿童的几个敏感期。有一个敏感期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所以儿童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们与生俱来许多惊人的才能,而这些往往都是成年人所丢失的。比如说,他们对外界观察入微,那种细致程度是大人所不能做到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他总是能发现我们其实早已经看到但是早已经忽略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一个和我们相处了十几年的邻居来我们家,我的孩子还很小,不认识,我教孩子叫这位邻居姑姑。孩子当时没有吭声,当时我还蛮尴尬的。后来问到原因,孩子说:“她不是我的姑姑,她眼睛下面有红的东西,我的姑姑没有。”开始我纳闷,什么红的东西?等我再一次看到这个邻居的时候,我才明白了,原来孩子看到了她脸上有很小很小红色的酒痣,而我跟她相处了十几年,全然忽略了这一点。

另外,书中成人与儿童冲突这一部分谈到了青春期叛逆的问题。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可以肯定的是,我有过。记得小时候,因为母亲不能满足我一个愿望,我就在家里的图画本上画一个人,上面写上妈妈的名字,然后还在旁边写上“大坏蛋”三个字。

可是等我们长大了,孩子们也会叛逆我们呀。接触到的很多家长,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拿筷子夹菜吃饭,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全是大人再喂。

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我的孩子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拿剪刀剪纸,因为我们家全部都是大人用的'锋利的大剪刀,孩子用起来很危险,所以孩子的奶奶就把剪刀全部藏起来了。但是孩子一点都没有罢休,他在家里千方百计的找。发展到后来,奶奶藏到哪里,孩子都能找到哪里。这可怎么办?后来到超市一看,原来有专门孩子剪纸用的塑料剪刀。我才明白这其实都是我们错了,孩子在剪纸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故意和大人捣乱对着干,而是在充分享受这个有趣的过程,这个动作在充分运用她的拇指与食指,对她的动作技巧训练帮助很大,从而对她的大脑发育也有很大帮助。

后来,我了解到,在很多幼托园有一个训练项目就是让幼儿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现今,大人们想尽方法发展自己宝宝的智力,但无知的大人们却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锻炼他们宝宝的机会,这些机会简单、普通,但是却让家长完全忽视掉了。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最后提一点,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蒙台梭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蒙台梭利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在1949年、1950年、1951年三次被提名诺比尔和平奖,这些足以见证她的教育影响力之大。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标榜说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使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何为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相信很多家长都表示摇头不清楚,《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我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真正的帮助到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心中有理论,实践不慌张。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大部分,分别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以及如果大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的行为。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如果能以尊重孩子的本能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对正常人的定义为: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

这个让我想起我的儿子朗朗在一岁之前对厨房炒菜锅非常有兴趣,经常要吵着要玩炒菜的锅和铲子,甚至一度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做饭,因为要做饭的时候,他还是要玩锅。

刚刚开始的时候为此我们哭笑不得,难不成以后是想做个厨师?期间也曾阻止过不允许,同时给他买了塑料的厨房玩具,但是他玩了一小段时间后,还是痴迷于真正的锅和铲子。

整个对锅的热爱从一岁前一直持续到两岁多,回想这段他对锅的热爱时期,我和他爸爸虽然有表现出阻止,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尊重他的本能让他探索的,或许对一岁不到的朗朗而言,用锅铲在锅里翻炒玩具就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到现在三岁了,他对锅的兴趣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对菜市场的鱼儿有了更大的兴趣,经常带他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卖鱼摊位面前久久伫立,问这是什么鱼儿呀,也一度出现接连一个多礼拜每天都叫着要买宝宝鱼,我们在菜市场买回泥鳅和小黄丫头养的经历。

现在看来,无论是朗朗对于锅的执迷还是对于养宝宝鱼的热爱,都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作为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锅铲呢?用蒙台梭利的理念来解释,是因为感知和探索吧。感谢自己和黄先生对于朗朗的耐心,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让他玩,反倒是现在自然而然的对锅没有以前那般有兴趣了,但是当他再大点,他愿意真正的开始学做饭,我们也会给他尝试的。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教师应该端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不能够保护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如果我们对孩子发泄情绪,他们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还会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罪恶。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曾经跟拍过的一个舞蹈老师的课堂,因为临近考级,孩子们集训的表现不是很好。老师又着急,早就听闻舞蹈老师的脾气上课及其容易发火。起初我只是听闻却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直到那天跟拍的时候,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温柔的舞蹈老师的课堂,孩子们反复动作不到位,老师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对孩子非常的凶,并把学生赶出了教室。我有点担心孩子们的情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很乖巧的在舞蹈房门口练习舞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是要考级了,学生动作不熟练老师是着急,可因此对孩子说狠话,赶孩子出去,这些负面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是老师有时候会克制不了总结的坏脾气,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和黄先生吵架了心情不好,也会迁怒于朗朗,说话不好听,现在回想,孩子这么小,看到妈妈这么冷漠,他心里当是如何作想,不仅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珍惜手上的权利,不断努力使得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大人,不断和自己的坏脾气做斗争,时刻反省自己,用爱来育人。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神游”、过度依赖大人、恐惧和说谎等。

前两天朗朗的老师找我聊天,说是开学这几天朗朗的状态,用了“神游”这个词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跑步走直线,朗朗在最前面会把队伍带歪了,再比如他玩玩具不允许别人玩,看的很紧。我一听,就想着是放假这段时间的堂哥抢他玩具事情我们没有处理好,同时,我和黄先生也经常因为他不吃饭的问题有争执,正好抢玩具那天也因为不吃饭问题我和他爸爸有争吵,他爸爸凶了朗朗,这样一想,必然是因为我们成人不当的行为影响了朗朗在幼儿园的状态。

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不正常的行为,想要回归正常,第一要靠我们外部的力量,即老师和家长要遵从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他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太害怕和着急。

这两天我也反思了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平时多忙于工作,希望我能多陪伴朗朗,除了阅读和英文以外,更多的是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玩。就如今天下班接了他后,我没有和往常一样急着回家做饭,而是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了一个小时,放风筝玩宝剑的游戏,七点左右到家,黄先生正好提前几分钟到正在洗菜做准备,我们虽然吃饭比较晚,但是陪伴朗朗玩的过程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在慢慢的改进的过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岁,本就是该放肆玩闹的年纪啊!

最后想说,都说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都是初为父母,但是我们愿意去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父母,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规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改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勉,加油!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名著,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确实,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是的,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为此感到愉悦。

在此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例如,一个小女孩在旅游时睡在一个有栏杆的儿童小床内,当她回到公寓内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时,她便哭闹,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两个枕头围成一个直角成为她记忆中的栏杆时,她才安心地睡觉,不再哭闹。这是因为之前有栏杆的儿童小床给了她支撑感和安全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便变得焦虑。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蒙台梭利在书中还讲到现在在我们社会中更加明显的溺爱问题。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该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许以后我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只要他们的做法不违背一些不可逾越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一个禁锢了他们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总觉得这本书特别的难以理解,有一些观点非常非常新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总感觉这本书特别深奥,但是这本书中一些观点我非常赞同,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及掌握。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书中的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本书中讲到儿童成长的障碍,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第二,书中讲到的人物角色的替换,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替代儿童做某件事,但绝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