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三年级课堂小练笔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暮江吟课堂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11:05:51 作者:灵魂曲 最新三年级课堂小练笔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暮江吟课堂教学设计(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暮江吟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范读诗歌(听录音)

三、自学古诗

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习情况。)

4、汇报交流

(1)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

a、铺:太阳的斜照。

b、瑟瑟:碧绿色。

c、可怜:可爱

(2)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

四、指导朗读

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读得平稳,轻柔;

(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

(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老师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

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课外拓展

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并尝试美化生活。本课《美丽的孔雀》就是典型的课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和花边,装扮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重点: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难点: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

1、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猜猜: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问: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

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板书)

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

(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

(2)讨论: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造型方面: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色彩方面: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

5、小结: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

6、教师示范。

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

讨论研究: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作业展评。

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的方式: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课堂设计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一)课前铺垫: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三个问题:

1.哪个年级捐的多一些?

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题(“练一练”第1、2题),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回顾整理。

这一环节中先设计了课后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

1.提出数学问题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计算量及数字大,可能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三年级语文暮江吟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教学难点: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情介绍中国“古诗”: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1),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交代今天学习的诗《暮江吟》。

释题。

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理解能力。

2、结合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1、学习重要的词语及句子。

2、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朗读诱导讲授讨论

一、导入

破釜沉舟

公元前2,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钜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身先士卒,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九战九捷,大败秦军,解了钜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悲愤慷慨,自为诗曰: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品评】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

二、研读第一段,知识检测

1、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旦日飨士卒

2、句式

(1)、贪于财货(2)、使人言于项羽曰(3)、此天子气也

3、翻译:沛公居山东时

4、思考: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三、朗读第二段,知识检测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纳”)

(2)要项伯(通“邀”)

(3)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2、词类活用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秦地可尽王也

(4)君安与项伯有故?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封府库

(8)日夜望将军至

3、解释红色字词

(1)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秦时与臣游……故幸来告良

(3)“孰与君少长?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不如因善遇之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四、知识拓宽: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板书:

鸿门宴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