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4-01-28 14:32:11 作者:HT书生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1)26+14+26+14=80(米)(2)26+26+14+14=80(米)。

(3)26×2=52(米)(4)26+14=40(米)。

14×2=28(米)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第43-45页的单元练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四、单元课时划分。

认识周长1课时。

练习六2课时。

活动课:周长是多少1课时。

教学目标: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00+800=76-28=56+39=4×300=。

23×3=5×600=34×2=8×100=。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三、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作业设计。

补充练习36页。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6×30=330×3=6×400=54-3=。

二、教学设计: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三、板书设计。

周长: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四、作业设计:补充练习37页。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20×4=33×3=110×7=34×2=。

0+55=200×9=6×110=40-21=。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三、板书设计。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四、作业设计。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六(1)。

教学目标: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18=50×5=9×7-8=27×3=。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三、作业设计。

四、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六(2)。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3×4=4×21=18×2=7+23=。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3×4=4×21=18×2=7+23=。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2)出示第2题。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三、作业设计。

五、教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三、巩固练习: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5+3+5+3=16(厘米)。

3+3+3+3=12(厘米)。

5×2+3×2=16(厘米)。

3×4=12(厘米)。

(5+3)×2=16(厘米)。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生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精选】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宽4c,周长()c。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宽5,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ppt出示。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1.通过练习让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有更深刻的认识,能选择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小结,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二、新课。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揭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三、运用、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区分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现在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练习十九第5题:

先独立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并计算。展示校对。

2、练习十九第6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独立完成。

3、练习十九第9题:

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分组讨论,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必须先算出什么,再让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4、练习十九第11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十九第7、8、10题。

2、《课堂作业本》第39页。

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1)26+14+26+14=80(米)(2)26+26+14+14=80(米)。

(3)26×2=52(米)(4)26+14=40(米)。

14×2=28(米)40×2=80(米)。

52+28=80(米)。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