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3 20:19:20 作者:紫薇儿

发言稿中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引用名人名言等,以增加演讲的说服力和趣味性。请仔细阅读以下这些发言稿示例,它们提供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发言思路和表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一是,高铁、动车的持续开通,加速公路运输企业不断的退出现有的客运市场,“高铁开行一条线,影响公路一大片”。高铁凡是已经开通的,我们沿线的超长途、中长途线路都被冲得“丢盔弃甲”“一片狼藉”。2014年国家战略中的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即将建成,时间节点是2020年。今年9月21号,京沪高铁开通,时速350公里,全程仅4:30小时,沿线的所有公路客运企业都受到了影响,无一幸免。

二是,民航的快速发展,加快分流了公路运输企业超长途的客源,航站增加、航班加密、票价平民化,这些信息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现在,普通百姓出门乘坐飞机已经不再是奢侈行为。

三是,网约车、顺风车超规模的发展,率先抢占了市场。公路客运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点到点这一显著优势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的定制客运在规模、平台、价格、服务、及时、经营和管理方面还远远不及。四是,爆发式增长的私家车,大幅带走了我们原有的短途客源,市县之间、县县之间的客源日渐稀少。五是,个别地区黑车盛行,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非法侵占客运市场,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我们专业公司只能是“望车兴叹”。六是,实行旅客实名制购票和检票后,旅客历经“千难万险”走进车站,又无可奈何的走出车站,现在每天都在劝退,我们公司最多的一天劝退500多人。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在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必然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它发生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丰收来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称作是圆满完成了工作。对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本着将工作做细、做透的态度。只有把各种工作做细了,才能使自己生产管理中的每一步都能符合公司大环境的要求,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地前进。公司发展的各种政策、方针,都需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执行落实的,公司的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支持,因此,在工作中要认真的去学习公司政策的精神,将这些精神体现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用良好的成绩来求取企业的发展。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近年来,由于旅客运输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客运市场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的专业客运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这两年,发运量和营收“双下降”已然成为新常态,公路客运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困惑难以化解,如何不畏压力,不惧困难,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专业客运企业必须直面和正视的话题。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做为中心的一名具体工作人员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都要严以律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周围的工作人员。如果对自身要求不严,在工作生活中出现懒散思想,会使自己失去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会使得整个工作团队逐步变得无纪律性、懒散、失去战斗力。这样员工就会随同我们同时被企业所淘汰,从而导致公司的衰败。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做事细心、严谨、有责任心;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不被为蝇头小利益诱惑;“言必行、行必果。平时的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努力进取。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立足于自身工作岗位要求,认真学习了《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汇编》、《中级会计实务》及《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时联系本职工作,埋头苦干、拼搏争先,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尽心尽职,争创一流工作、出一流业绩。近期按照中心统一工作部署,制定了五维一体化工作流程,参与了中心erp上线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日常材料采购核算、资金计划工作。

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发言稿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组织文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提出了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组织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并进行了论证。指出,要通过企业学习文化建设引导员工钻研业务;通过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消融组织变革阻力;通过企业集体文化建设增强班组团队意识。

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层次的改变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格局,也促使国家决策层充分意识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实施转型升级中面临着不少的阻力。其中,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带来的企业岗位技术门槛提升,以及技术组织形态变革,则成为了阻力产生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借助组织文化建设来消融组织变革中的阻力,便成为了许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组织文化具有加强团队凝聚力、培育趋同的心理素质和形成相似的工作行为偏好的功能,所以,加强对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将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

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为组织内部技术环境的演变,似乎与组织文化建设无关,但在长期生产函数q=f(l,k)中可以知晓,代表技术水平的k发生了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那么l也需要相应发生调整,从而与k之间形成最优化的技术系数。因此,前面已经提到了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员工的岗位技术要求也会相应提升,所以员工只有在提升了自身岗位技能的情况下,l与k之间才可能形成最优的技术系数。为此,组织文化建设便可以通过作用于员工,使他们在提升自己岗位技能的`同时,形成自主、自愿、自觉的思想意识。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多要素资源进行支撑,一般将这些资源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板块。那么,如何提高组织文化建设与企业转型升级间的匹配度?对此,就需要厘清企业转型升级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要求。不难知晓,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内容包括: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且重心应放置在“优化产能结构”上。此时问题又出现了,即优化产能结构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该具体内容涉及到优化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以及随之而来的提升生产技术的要求。为此,所有这些都将促使企业技术组织形态发生调整,从而就对技术组织中的团队分工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中就引申出了组织文化建设在促进团队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助力企业技术系数的动态调整。

技术系数体现为上述l与k之间的配比,其中的配比涉及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也预示着企业内在的资本技术替代活动正在持续发生着。为此,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将能为一线员工营造出学习型文化来,从而在相互激励下克服他们面对新技术时的畏难情绪。

2、助力企业技术分工的形态调整。

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为内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c:v的数量比值不断增大。在企业成本约束下,随着c投入量的增大必然配合以v投入量的相对减少。这就意味着,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将发生调整,进而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此时,组织文化建设将助力企业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正面舆论引导),从而来建立起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适应的技术分工形态。

3、助力企业班组生产模式的合理运转。

班组构成了企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元,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微观主体。随着技术系数和技术分工形态的调整,班组也以新的成员构成而存在着。为此,组织文化建设将通过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以及在班组文化中植入产品质量意识,来切实保障班组生产模式的有序运转。

三、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组织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1、通过企业学习文化建设引导员工钻研业务。

毫无疑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首先应发挥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在这里则是应将员工钻研业务的意识激发出来。具体的建设途径包括:对于业务学习标兵给予物质奖励,并在企业范围内掀起学习标兵的热潮。企业管理者、班组长应带头践行学习活动,并在企业线上线下设立学习专栏,从而来引导员工在业务学习上把握正确的方向。针对部分员工的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企业在实施末位淘汰的同时,应建立在业务钻研上的传帮带机制。

2、通过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消融组织变革阻力。

调整企业的技术组织形态可以等同于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本质又体现为“人与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此,为了降低因此而形成的组织变革阻力,则需要通过组织思想文化建设来消融这种阻力。所以,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的应用价值,并在优化和创新工作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困难员工进行帮扶,以及对企业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进行思想动员,来进一步肃清干扰企业进行技术组织优化的因素,从而建立起“能者多劳、按劳分配”的舆论环境。

3、通过企业集体文化建设增强班组团队意识。

企业转型升级只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第一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当竞争对手都在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时,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提升本企业员工的战斗力,才能在同时提高单位工效和产品品质上获得先发优势。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在日常培训中更多的开展户外拓展活动,从而在满足班组员工行为偏好的同时,借助集体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最终,在班组集体文化建设下增强班组的团队意识。

公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发言稿

近两年,由于经济大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零售市场增长减缓,工程市场崛起,工农业市场逐步升温……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成长期,正在向冷静发展的成熟期过渡,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局面,转型升级,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对不少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

今年上半年多数时间走进企业,笔者与他们交流沟通中发现,面对转型升级,多数人还存在误解和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战略制定和战术执行,仅是人云亦云而已。这对企业来说,不利于长久发展。我们必须站在行业高度来审视自身,把握转型升级这个弯道超车的契机,为企业未来竞争打下坚实地基。

转型升级,这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家谈论最大的话题之一。在走访过程中,很多企业家表示,现在行业发展处于转型期,我们企业也在转型升级。你看我们都新上马了平板生产线、搪瓷水箱生产线,重点放在了太阳能热水工程市场。于是乎,大家看到某项目利润空间还可以就一拥而上。搪瓷水箱利润现在比较客观,据《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陈讲运不完全统计仅山东省就有15家之多,且不乏有企业正计划投入该产品生产线。但操作基本思路还是靠价格战来暂时赢得可怜的订单。也有些企业表示,太阳能热水器如今很难做,打算转型做卫浴、小家电或者建材。其实,这些基本都是表象,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上马新生产线和做其他行业。

其实,产业转型升级从大方向上来说,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而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难的都是心理问题,即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转变了,转型才可能成功。只有企业领导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目光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转型升级才不会胎死腹中。

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呼声高涨浪潮中,笔者认为存在“七宗罪”。

1轻产品重市场。

对产品开发的轻视与无奈,这是一直以来我们行业存在的固有思想。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财力和人力做产品研发。企业在开发战略上的目光短浅,开发人才青黄不接,产品反复抄袭和想当然的设计,将会是从根本上扼杀市场前途的最大敌人。同质化必然会带来价格战,价格战最终大家都没有出路。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有待改进,但不能因此不做。笔者接触的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新品新技术开发,一直引领行业发展。研发不仅靠企业内部,迈能高科还广泛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对此,该公司董事长朱庆国表示,“被抄袭和模仿,应该高兴才对,说明你在领先。有人帮你一起推,市场就会发展更快。”话语中也有些许无奈。“如果没有了强有力的产品,我们的销售人员纵然有回天之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切努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笔者认为,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通过优胜劣汰,太阳能利用行业最后格局将是: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独立,大家各司其责,同时又紧密配合。如此,行业才会健康有序发展。

2产品质量重视度不够。

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石。这是很多企业家都明白的,但真正能重视者有多少呢。由于行业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有的甚至连国标都不知道,盲目地制造。这导致大量假冒伪劣的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问题频发。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被市场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这里笔者不赘述。希望,大家真正重视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3热水系统缺乏融合。

太阳能热水系统,特别是在工程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各产品生产厂家沟通少,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发生产,导致产品缺少间容性。

前期,单台零售产品对相关配套产品要求并不是很高,市场有什么产品就用什么。而如今,工程市场就不同了。每个工程需求不同,对各配套产品要就不尽相同。多数厂家只有接到工程后,才发现需要这样或者那样的配套产品。于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满世界找。结果呢,很多临时找的产品与该工程并不是很配套,导致效率大大降低。不少厂家听笔者介绍近期走访市场看到的新配套产品,如乐万家保温管道、德众新型平板太阳能板芯等,都是眼前一亮,这正是我需要的。“要是某产品进一步从某方面改进就更好了。”不少企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和意见。

其实,行业中的企业要多沟通交流,大家一起通过产品升级来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并不是一味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当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落后状态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严重背离,因此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动力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

金融危机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支撑中国经济三十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新能源、新技术行业成为资本和信贷市场翘楚,传统经营理念与落后的产能遭遇着严峻挑战。

在浙江台州市,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95%的生产总值,75%以上的财政收入,吸纳了全市85%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主体。但是在台州民营企业,典型的家族式经营和家长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的问题,未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如何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快恢复生产,摆脱企业发展困境,已成为当前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既要从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开发、设备升级上创新;又要在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节能减排上下工夫。主动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竞争力,这是当前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在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世界驰名的大企业纷纷倒闭,国内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受到严重冲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并购就成为国内企业热衷的话题。但是,一年多来,除了个别资源型企业成功走出国门之外,真正实现海外并购的国内制造型企业可谓少之又少。但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却逆势发展,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这是继2006年10月收购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3月27日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公司dsi之后,上演的一个“帽子戏法”。

吉利集团之所以能够逆势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企业的元动力开发。李书福先生在公司学习丰田经验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率先研究企业的元动力理论,在企业推行元动力管理。他认为,“原动力就是要发挥企业最前沿、最前端、最神经末梢的一股能量和作用,要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管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出来,这是一套比较新的管理学理论。”他把企业的元动力比做人的“元气”, 认为企业与人一样,生命力是否旺盛要看其元气是否旺盛;企业有没有活力和发展后劲,不是看企业的厂房、设备,也不是看企业规模大小、资金是否充裕、技术是否先进,也不在于现有利润水平高低等因素,而关键是企业“人”的因素,即企业人力资本优化与创新团队建设。在元动力管理思想指导下,公司已经拥有一支创新性的管理团队,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这个充满活力与发展后劲的民营企业发展轨迹,看到了浙江台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元动力开发的必要性。

然而,目前台州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现阶段,大部分台州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么是企业高层的亲属或关系户,要么是一些老员工转岗而来,这些人缺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具备相关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有些甚至不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必需的协调、沟通能力等基本管理素质。

2.人力资本投资少,主动性不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以人为投资对象,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的企业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流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实现。台州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企业办培训、支持员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即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由于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强,人力资本会随着员工的流动而流动,一旦员工流失,企业就会人才两空,使得民营企业缺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观能动性。

3.人力资本产权不清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都应该获得产权方面的收益,这是现代企业发展运营的大势所趋。而在台州民营企业家的意识中,员工只是被雇佣者,员工的劳动投入只作为换取劳动报酬的依据,而非企业的一种投资形式,因而不可能分享企业的投资收益回报。

4.人力资本外流现象严重。台州的多数民营企业,依然实行家族化经营,外来人才即便有能力也很难跻身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层。他们在企业一般处于中低职务,加上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岗位分工不明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使得外来人才在企业很难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收入期望和结果差距甚大,一旦有更好机会即选择离开。尤其在多数企业看来,人力是一种成本而非资本,企业主主要考虑如何千方百计节约人力成本,却忽视由此产生的高离职率、低产出率使企业陷入更高的生产成本当中。

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使企业大伤元气,缺乏元动力。

企业元动力的开发与建设工程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实现从“管理员工”向“服务员工”的转变。企业元动力的开发与建设工程应作为企业的战略定位,这是关系到企业全局与长远发展的大问题。要注重对人性的尊重和能力的实现。在满足员工需求、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员工发展的基础上,在为员工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基础上,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就是服务”目标,帮助员工全面发展。

实现从“反应管理”向“预警管理”的转变。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全面监测,识别有代表性的危机征兆,并进行正确的诊断、评价和预测,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损失 。只有主动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诚意面对问题,找寻合适的办法,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凝聚力,稳定人心。

实现从“成本管理”向“价值创造”的转变。要加强企业价值理念、文化建设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建设,将员工的能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释放出来,提升单位的有效产出,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真正成为组织的战略伙伴和利润中心。

目前,台州虽有部分民营企业还处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但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已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为实现这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促进其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2.抓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从“硬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要从单纯重视制度和技术管理转向兼顾价值理念和文化建设,从单纯依靠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和管理转向兼顾民主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在制度化、技术化等硬性管理基础上,注重工作态度、沟通技能等方面内容,关注员工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建设,采用更多柔性化的管理措施,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与员工间的平等和合作。

实现从“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的转变 。应关注员工包括工作压力、心理承受和心理需求等内容,善于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员工的心理现象,把握员工的心理规律,以激励、沟通、理解和关爱取代生硬的要求和约束。

实现“个体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有将优秀的个体整合为有效整体的优势,应了解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每个成员的反应和变化,寻求互补的途径达成增值的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整体效能,实现从“个体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

实现从“契约管理”向“盟约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和员工间由单纯的合同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于企业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的不足采用情感认同进行有效弥补,从而建立起融洽与和谐的员工关系。

从台州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现状和其所面临的挑战来看,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人力资本吸收方面,应注重培养、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具有全球化观念的高级人才;其次,在人力资本激励方面,应设法激励、留住企业所需人才,打造一支敬业、忠诚的员工队伍;再次,企业要想办法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企业如果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长期的发展机会,即使不能提供足够的晋升通道让员工有奔头,也可以留住人才。这里,既需要传统的培训、开发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也可以实行内部创业、职位轮换等等,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

3.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增值,在另一个环境中也可能贬值。增值的环境就是学习型企业,它可以帮助人力资本增值,使人力资本持续地自我优化。台州民营企业要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人才资本积累、开发、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建立一个内部信息网,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制定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交流,促进员工知识更新;大力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倡终身教育等。要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企业更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等。

企业转型升级中工商管理的作用

工商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其执法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需营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及专业能力水平较高的执法队伍。工商管理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不仅需重视应聘者的专业能力,还需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保证其可胜任工商管理工作。此外,还可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工商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需具备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因此,为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作用,需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

工商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管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在加强对企业监管的同时,还需指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保证企业可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通过工商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企业可科学、合理地制定经营措施,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需加强监管工作,维持市场秩序,正确指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保证企业可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4]陈琳.浅谈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4):153.

企业转型升级党课

由于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还会认为工商管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工商管理在一些企业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差强人意。所以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管理思维,本文从多个角度探究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积极影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的认知。

二、有利于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为各个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对企业进行转型,在这个过程当中工商管理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的转型,优化其产业结构还可以规范市场当中的竞争方式,避免因为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的不良后果。另外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工商管理部门要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市场竞争进行规范,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要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和监督,在保障其安稳“升级”的同时又能保证转型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合法合理,增强工商管理的公信效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的管理者有尊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并利用这种意识去规范自己平时管理企业的行为,使企业的发展不在触及法律的红线。另外对于恶意竞争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净化市场的氛围,并且通过法律手段也可以打消一些企业的违法苗头,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利用工商管理对市场进行规范,就是为了合法的企业能够平稳地发展,打击不正当的企业竞争,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工商管理为企业升级提供技术指导。

企业的转型升级必然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发展问题,这对于一些民营的小型企业影响更是明显。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会遇到很多管理上以及未来规划上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企业就会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转型与发展的隐患。并且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严重的破坏经济链条的完整性,阻碍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而如果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融入工商管理的手段就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首先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经济的动态了解比较深入,能够一针见血的表明企业转型的问题所在,并且还能为企业指出在未来发展有哪些不稳定的影响因素,能够使企业提前进行准备,规避风险的发生。其次工商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能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企业的管理者能更加得心应手的处理企业转型的问题,推进企业的发展与建设,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工商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竞争进行合理的调控,可以让企业及时的知晓并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推进企业更稳更快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方式始终保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企业的权利也会受到相应法律的保障,因此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底气和信心。通过这种管理方式,会使企业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工商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使企业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更是为了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适应将来要面对的更多复杂的发展难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把市场中和社会中的行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缩短企业的发展时间并减少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消耗的人力与物力,使其能够投入较少的资源就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另外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企业可以获取到许多先进的转型经验,通过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促进企业的内部技术改革和创新。

(2)工商管理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会收集到非常多企业转型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未来对企业转型进行指导的重要依据。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把企业转型期间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系统的分类,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就能及时的规避这些问题。这样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会更加的规范,也更加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说,企业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良性的竞争手段去争取企业的发展空间,通过工商部门的协助使企业转型能够平稳完成。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要及时地发现企业转型当中的问题并给以整改意见,另外还要及时发现自身工作当中的问题,不断去完善工作体系和专业技能,真正地使工商管理成为企业的保护神。

五、结语。

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规范着市场竞争有序进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极其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所以企业管理者就要把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摒弃,政府要把工商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去,提高企业转型的成功率与抗风险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华.浅议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4)。

[2]张艺,乔健.试析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2).

[3]高雪琳,张渝,张晓敏.刍议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5(6).

[4]乔瑞中,石颖.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7).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策略,同时也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战略调整、人才培养、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重新评估自身的价值定位和竞争优势,并统筹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于我所在的中小企业来说,我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选择了多元化战略,通过扩大产品线和增加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中小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需要具备各类专业人才。我们企业通过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还与大学合作,引进高校毕业生,通过实习生计划培养新一代的中坚力量。

第三,市场拓展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要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新领域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重视市场调研,多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通过合理定位和精准营销,我们成功地开拓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第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中小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我们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引进技术人才,并加强研发团队建设。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我们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最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还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凝聚力和引导力。在我们企业,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我们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忠诚度,也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全面思考和有效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市场、加大技术创新和构建企业文化。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

近两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四年行动计划”,突出做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创新驱动”三大文章,促使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84.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2%,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53.8%,今年1-5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6.5%。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培育新兴产业促转型。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力以赴培育新动能,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了新型工业的步伐。2015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7亿元。2016年启动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8个,其中,新建项目11个,续建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概算93.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62亿元,截止5月已完成投资25.04亿元,同比增长46.4%。特别是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成风电场4个(鲁荷金、水源、来溪、天塘山风电场)装机容量17.6万千瓦,完成总投资22亿元,截止今年5月底,累计发电量10亿度,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上交税收3000余万元,其中1-5月份共发电1.3亿度,总装机容量及潜力都已走在全省各县市(区)的前列。风电产业已逐步成为促动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此外以利诺生物药业、丹桂园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新八达玻璃、帝京环保、晟安建材、石墨提纯深加工等项目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广成电子、瑞新科技、展昇电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二)坚持以自身优势为依托,提升传统产业促转型。

一是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紧紧抓住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挂牌省有色金属重点产业园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有色科技产业园区“5152”工程,加快引进央企、省企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由原矿销售、初级冶炼向精深加工、成品制造延伸转变,向高新化、高端化提升发展,启动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重大有色金属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国电金缘、广州南沙科技及黄沙坪矿、宝山矿等县内央企向有色科技产业园布局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全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品单一的状况已得到改变,矿产品加工企业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粗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由过去主营一至二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10个品种以上。二是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以芙蓉食品药品产业园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引进农产品加工战略投资者,培育农产品加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中药材、大米、油茶、辣椒、生姜、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推进了湖南利诺药业、景湘源食品等项目建设。三是做精做优陶瓷产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在舂陵江镇规划设立了陶瓷产业工业小区,按照“稳定粗陶、开拓精陶、错位发展、健全体系”的思路,制定了陶瓷产业发展战略,促进陶瓷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发展。重点推进宏飞陶业、柏贵陶业、天顺祥陶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创新驱动促转型。

一是大力实施“园区兴工”战略,创新园区运作机制,做优做强发展平台。重点推进以园区本部承接产业区、食品药品加工区和有色科技园为重点的“一园二区”建设,持续加强基础配套和功能完善,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大力实施“1555”工作计划,建设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引进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0个,县工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成为首批省级示范基地。目前,园区总面积达到30.44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171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加工、轻工电子、食品医药、能源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的五大产业集群,共聚集规模以上企业7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2015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76.9%。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专利资助和专利奖励政策,不断促进全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升。2015年发放专利申请资助资金20万元和奖金21万元。全县完成专利申请2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件,专利授权215件。专利实施60多项,实现专利产品产值15亿多元。截至2016年5月底,完成专利申请145件,专利授权60件。三是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继郴州辣味食品研发中心在我县成立之后,2015年“郴州市苦参系列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和“郴州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在我县利诺公司挂牌成立。近两年来,公司以其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成功种植名贵中药材三万多亩,发展林农种植户2300多户,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引进企业促转型。

紧紧围绕县委“一三五”发展战略,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机制新氛围浓、领导推势头好、项目大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出台了《桂阳县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创新招商引资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和催生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十佳招商引资功臣和“十佳招商引资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招商的活力。2015年全县完成工业招商引资总额30.5亿元。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23个,先后引进了楚荣家具、龙晨科技、翔龙通航、东莞(桂阳)产业园、华南有色金属循环型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意向投资136亿元。今年1-5月,完成13.8亿元。

(五)坚持以企业帮扶为载体,优化环境促转型。

一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2015年我县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三证合一”改革,有效压缩和减轻了企业投资的申办时间和资金成本,实现了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双减负”。办照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优政务发展环境。率先在全市出台了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2554项权力事项向社会公布,全县行政审批效率提升35%以上。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工业园分中心工作职能,大力推行2号公章制度,有效增强了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精准施策抓企业帮扶,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郴办字[2016]4号文件精神,制定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方案,对43家企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重点抓好生产要素协调、产品销售和项目建设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服务效能,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为缓解融资困难,今年我县设立了“助保贷”风险补偿金,与长沙银行桂阳支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授信3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帮助利诺制药、山瑞机械等企业申请专项资金;为缓解用工难问题,举办大型招聘会,帮助50余家企业招工2000余人;为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推进“清费减负”,将2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减免小微企业收费22项,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现行标准的70%收取,近两年来,累计为企业减负5070万元,落实国家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36万元,发放创业扶持、社保、见习等各项补贴共77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结构性改革依然艰巨。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去产能”主要是处置“僵尸企业”,而煤炭行业首当其冲。2015桂阳规模以上在统煤炭企业16家,政府对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煤炭企业”7家,2016年只剩下9家。但这9家煤炭企业2016年生产仍然不景气,产量和产值非常小,同比增速下降,严重影响桂阳工业生产增速。

(二)新增动力不足。企业数量相对减少,且规模偏小,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截止到2016年5月份,我县入统的规模工业企业118家,比2015年的134家还少16家。2015年桂阳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8家。今年1-5月,我县还没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制约瓶颈仍较突出。一方面,市场需求总体疲软,特别是有色产品价格仍在低位,成本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开工不足。出口型企业订单减少,如园区最大的制鞋企业兴昇鞋业,因缺少订单已停工。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缓解,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贷款审批更加严格。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结构性用工短缺。

三、下一段工作打算。

(一)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认真贯彻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重奖招商引资功臣,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桂投资兴业。重点围绕发展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及其产业配套链招商,力争全县完成工业招商引资总额33.7亿元。

(二)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突出打造“一极一园”。“一极”就是要抢抓有色金属科技产业园被列为全省有色金属重点产业园机遇,加强功能配套,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全力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一园”就是要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大力实施“1555”工作计划,确保年内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30家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争取省“135”工程专项奖金6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工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围绕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合作,大力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产业纵向贯通、横向联合、供应链联接、产前产后平台打造、建立产业联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发展层次,创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协调银行金融部门畅通融资渠道,扩大贷款范围,提升融资规模,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在融资规模、服务收费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整顿监管,推动银行在同一标准上与民营担保公司开展银保合作,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用好用活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重点在行政审批、创业扶持、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方面加大扶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型政府”和为民亲商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

企业转型升级党课

中国经济网8月20日讯(董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并不单纯是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访谈栏目时以tcl为例,强调以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重,通过增资的方式也能完成国有企业改制。

tcl改制是惠州市政府做出的决定。96年tcl净资产3个亿,但是经营不好。97年4月,惠州市政府决定把tcl变为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也就是3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所有。于是tcl做出了增量奖股方案,即3个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能低于10%。张春晓解读这个数字时说:“当时定这个10%的时候是有思考的。定高了,工作都够不着,就没动力去干了。

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张春晓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每年净资产回报率不低于10%,如果增加的话,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这个跟税收的累进是一样的,管理层可以获得其中的30%,你经营得非常棒了,这个管理层就获得45%,所以这个时候,增量奖股是非常好的。老百姓关注的是,有形的怎么就变成你的呢?惠州市政府说这全是市政府的,你做好了,我会奖你的。

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资产归属的矛盾。所以说“tcl是非常成功的。

改制方案中,“增量要体现一种公平性和社会都能接受的概念“。张春晓介绍:“李东升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对大股东、国家有利。如果对大股东、国家不利,那就是在蚕食国家。第二,必须对企业发展有利。对企业发展没有利,即使政府给了很多好的条件,我们做不到有什么用?最后你改制肯定是昙花一现。第三,企业发展之后,要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明显的。

张春晓说,李东升在提出目标的时候考虑了社会的概念,这与雨润祝义才的民营企业家的理念又是不同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大等因素,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帮助企业主们更好地应对转型过程中的困境。

首先,中小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主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的规划。企业主应该明确企业的目标和定位,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并确定必要的资源投入。同时,企业主应该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灵活调整战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型升级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队伍。企业主要建立起高效的组织结构,优化岗位设置和分工合作。同时,企业主也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中小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企业主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生产技术、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企业主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为员工提供创新空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中小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企业竞争的重要资产。企业主应该重视品牌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企业主还应该借助各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中小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主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企业主能够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的规划,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就能够成功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让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征途中不断向前,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与中国制造和工程承包的国际竞争优势深度结合,既有助于改善沿线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又有助于我国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解决方案”转型升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不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逐步拓宽业务领域,培育竞争新优势。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发展中国家承包商甚至发达国家承包商纷纷加入价格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逐步拓宽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和差异化经营,努力由传统的成本价格优势向技术和管理优势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推进交通、能源等传统优势项目发展。另一方面,以专业化为支撑,适度多元化发展,努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说,可以加大研发投入,主动承接国际先进工程技术转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绿色节能环保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推动工程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运用;鼓励引导设计、施工、生产、贸易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加强供应链各环节整合,培育我国企业承揽大型国际项目的竞争新优势。

1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末端的施工环节,加快由低端业务向中高端业务提升迫在眉睫。一是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产业链向前端设计咨询延伸,形成设计咨询与承包工程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二是借助商务部“全球价值链跃升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建营一体化工程”等,以交通、电力等优势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建营一体化,减少建设和运营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三是促进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协同发展,有实力的工程企业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稳步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配合能源开发和交通、电力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推动工程企业的产业链延伸至投资领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应适应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要求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承包项目特别是中高端项目加强金融支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示范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参与,在贷款利率和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丝路基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省级“一带一路”基金等对“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相关信贷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设立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ppp专项资金,为企业在项目论证阶段进入并开展前期调研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向中高端提升。简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税收征管办法,推进境外所得税制改革,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或修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设立税收饶让条款。相关税收部门应拓宽服务职能和渠道,保护企业境外合法权益。

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

中国的企业习惯于依靠机会成功,而实际上,最终决定企业前途的是商业模式。在饮料行业,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在模式上泾渭分明:农夫山泉擅长传播,创造了很多经典案例,比如农夫山泉借助“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在娃哈哈、乐百氏水都只卖2元的时候,卖出了3元钱的高价;,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开始热销时,农夫山泉则推出了“农夫果园”,一句“喝前摇一摇”开创了国内混合果汁新品类;当纯净水、矿物质水大行其道时,农夫山泉又打出“天然水”和“弱碱性水”的概念,在引发业界争议的同时吸引了国内消费者的眼球;当果汁饮料竞争方兴未艾之时,农夫山泉在推出水溶c100复合柠檬果汁饮料,又在白领中掀起了一股补c热潮;其重磅推出“东方树叶”茶饮料,又在市场上引发风潮。

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建筑业规模日益增长,增加值占gdp已达到7%左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增大。但从2015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业形势不容乐观,如营改增的实施,使得诸多建筑企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深化建筑业改革,国办2017年19号文对建筑业发展提出了诸多方向。那么,就实际工作而言,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当如何为之?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十策"。

项目直营,是检验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标准、第一要义和试金石。作为施工企业,如果不实行项目直营,就存在管理“空心化”,企业管理理念、品牌意识打造、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都将成为空话,公司总部对于项目的管理就失去“约束”。这是因为,项目经理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在项目管理中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偷工减料、安全文明施工混乱、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规范无法正确实行,项目管理隐患重重。而对于公司发展理念、战略规划,凡是影响利益追求的,就会被“弃之如敝履”,最终导致项目各自为政,企业没有形成一盘棋,公司一切的战略、目标的落实就失去了基础。因为,这种对项目的要求,都被认为是一种负担,项目经理不予配合,或只会变相配合。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总部与项目部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不是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而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而这也可能导致,几个项目赚的钱,一个项目没做好,可能都亏了。因此,挂靠是绝对走不通的,直营是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和必由之路,躲都躲不掉,除此别无选择。尽管转型难度很大,公司要有能力、体系相配套,但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而从营改增来看,要求企业四流合一,有进项抵扣,若做不到位,就可能增加税收负担,导致公司财务成本增加。最近一直听到民营企业反映说营改增后税负增加了,追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前是不规范的财税管理,即使逃了税,也不好追究,但现在逃不了税了,原先逃掉的税,现在要补缴了,而公司又应对营改增乏术,表现在财务上就是税负增加了。

因此,如果我们还以建筑业为主业的话,项目直营是必须过的一个关,这个不做,什么都是空谈。

众所周知,当前建筑市场鱼龙混杂,开发商千差万别。如果不甄别,就可能被套牢,导致全盘皆输。

从实际看,有些项目好接,有些是朋友的项目,有些甚至是烂尾楼,甲方资信不强,手续不全,资金不全,规划没落实,资金链可能会断,要垫资,若继续承接,可能就全盘皆输。实践证明,一定不能接一些把公司拖垮的项目。民企没有太大的固定成本,即使没项目干,还可能活下来,但干这种高风险项目,把钱砸进去了,就收不回来,可能就彻底整死。

民企一定要矢志高端市场,开拓资信实力强的高端客户。这里所讲的高端市场、高端客户,不一定是项目规模大、档次高,不是说一定要承接到500-600米的大项目,而是指业主资信一定要高端,有诚信、实力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经营正常情况下,即使项目利润比较低,但对企业进入高端市场,树立形象,或者具备创品牌的条件,或者公建项目,为公司在建筑高度、跨度上增加代表工程业绩的,或者可以为公司带来一大片市场机遇的项目,即使第一次进,不赚钱,也要做好。比如,武汉的民族建设集团,即使只有一级资质,但已经顺利承接到位于武汉雄楚大道的诚功大厦项目,该项目高195.2多米,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米,该工程的承接,将对公司突破高端市场大有裨益。

总之,在没有任务情况下,一定要防止干把自己砸进去的项目。不能吃毒药、苦酒,宁可挨饿,也不能吃泻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民营建筑企业应该具有一种觉醒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一味靠提升产能、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强化质量意识,铸造经典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广泛认知。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价格因素已不再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质量好、品质高、耐用的产品,消费者宁可多掏钱,也愿意买。建筑行业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同一个工程,若一家企业虽然承接价格低,但工期拖延,履约差,而另一家拼质量、拼工期履约,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结果可想而知。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使用功能基本相同的一款衣服,价格从几十、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的都有,以致对于某些高消费人士,任何一件衣服,哪怕只是一双袜子,一条内裤,你要不让他多花点钱,他心里都不舒服。服装业早已告别廉价取胜的时代,品牌战略在这个行业非常成功。赚大钱的几乎没有一个靠的是偷工减料,真正成功的是品牌创造者,而非产品生产者。对于广大民营建筑企业而言,就要树立经典意识,为客户、市场、社会“生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产品。

这里所说的服务意识,不是指服务员的服务,而是作为施工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过程中,不是挖空心思搞签证,钻营心计,而是为客户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品质值得信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从内涵来讲,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首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建筑行业内客户类型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市场开拓、客户对接、项目考察、工程建造、工期履约、工程品质以及其他所有与客户有关的事项,都应该纳入服务体系范畴内,为客户提供高效配合、协调,急业主之所急,想业主之所想,最后一定都能获得回报。比如,中建三局的客户服务体系涵盖局、公司、分公司三个层面,从高层、中层、基层全方位无缝对接服务客户,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能引起整个体系的纠偏,这种高效、全面、无缝、及时的服务体系,为中建三局保持领先优势注入了强大动力。民营建筑企业在这方面,仍需不断改进。

近年来,很多施工企业在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进入高端市场,承接高端项目,开拓高端客户,这是行业细分带来的客观结果。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靠单打独斗进入这样的领域,合作是必然选择。过去,我们习惯了同行竞争,一个项目,几十、几百家企业同场竞争,投标时,一个屋子里挤满了几百号人,这壮观景象让外人胆颤心惊。

但是行业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合作可能更应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尤其是在ppp、工程总承包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同行合作则是主要选择。这种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联合行动的方式。一般而言,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备一致的目标、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具有合作的基础。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难度越来越高、资金条件越来越苛刻,单靠一家企业根本无法拿下,一定要合作。当前国家大力推行ppp,很多民营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只能与ppp擦肩而过,“同行也只能看热闹”,这是客观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ppp本质是激活社会资本,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从各省市发布的ppp目录中看到,项目资金需求非常大,但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民企屈指可数,且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这就决定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分得一杯羹。

又如,国家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很高,从中建三局这几年探索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的“441计划”来看,要完善四个管理体系,打造四个职业团队、构建一个管理模式,这样庞大的系统性管理工程,对于诸多民营企业而言,可能只能望其项背。但,通过与国企、央企合作,开展联合经营,民企也大有可为。前几天,与一家民企老总聊天,他说新洲区以ppp模式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总承包方是一家大型央企,但新洲的几家建筑民企也在其中干。很明显,这几家民企通过与央企合作,得以进入ppp领域。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现在一定不再片面的强调竞争,而合作是提升实力、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路将越走越窄。

人才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承载着管理制度、理念、文化、技术等,是实现企业所有目标的唯一凭籍,很难相信,抛开人才而谈论其他一切有关企业发展的课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每天可能都在考虑如何培养、引进、留住人才。但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可能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企业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但由于激励、信任的缺失或不足,尽管管理者懂得珍惜人才,但又很难将人才作为核心要素使用,而只是一种依附性、配合性的角色,导致公司与人才之间的“合作”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对双方都无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形,我们在企业调研中经常发现,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资质升级搞信息化,专门从高校招聘了相关专业的高材生,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但是人才招进以后,由于长远的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的缺乏,导致其感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心灰意冷,人才流失。

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市场急剧变化,行业企业竞争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国家对建筑业改革的纵深推进,比如住建部2017年19号文还强调人才还可以搞事务所,以后企业资质并不重要,而是项目团队,项目经理个人的能力。国外的项目经理终身负责制,建造师事务所等已经实行多年,我国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我们理应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如果没有一批会管理的人才的话,项目直营可能就成为空话。如果没有有业绩的高素质项目经理的话,可能接不到活。如果没有在企业战略制定、团队的凝聚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帅才,企业发展就可能成为空话。

法人治理是企业长治久安、减少内讧,激励各方面积极性的制度核心。我们一般谈论的是狭义的法人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和创始人的原因,目前一些民企股权呈现非常分散和非常集中两种形态,表现为一股独大、金字塔型、监事会形同虚设、二元结构等,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困难重重。股权持有者与公司员工的利益存在冲突,天天就是人和人斗,没有更多心思抓企业经营生产,长久下去,企业发展岌岌可危。

从内涵来看,法人治理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董事会如何定位及如何对经理层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以及解决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关键在于分权制衡。如果从更广义的概念来看,法人治理还包括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如股东、经理层、员工、客户、社会公众以及其他相关各方等。因此,要保持企业长久治安、持续发展,实现上市,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如果说,前十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和窗口期,那么,至少从2016年开始,这种窗口期已经发生历史性转变,即经济增速放缓,l型走势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将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掣肘。国家在改变,社会在改变,人心在改变,你不变,就将被改变,甚至抛弃。

近几年,我们都有一种感受,就是各种引领行业发展的新事物不断涌现,bim、智慧城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放管服改革、电子招投标、统一市场、工匠精神、智能建筑、资质改革、建造师事务所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国办2017年19号文被认为是中国建筑业第一个与国际高度接轨的文件,很多内容都代表了国际发展趋势。这让人不得不得出一种印象,就是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管他人瓦上霜,就可能刻舟求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民企存在很多困境,如市场开拓后劲不足、任务承接储备不足、项目管理规范不足、工程款回收持续性不足、营改增后减负效应不足、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不足、ppp项目合作融资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后来经过深度了解,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好大喜功、贪大求全,跟不上时代发展。比如,国家对企业资质开始进行改革,不再重视特级、一级等企业资质的培育,而更强调建造师、项目经理个人职业资格的管理,但有的企业仍然一门心思升特级,恕不知,也许等升为特级,可能就成为一张废纸了。又如,有的企业一开始从劳务做起,赚点钱了,就做总承包,然后开始做房地产,最后亏得一塌糊涂。说得好听这是延伸产业链,说得不好听,其实是一种不务正业,对自身认识不足,专业化也是一种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不要非要往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拓展。前几天,湖北新菱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个高管来拜访我,听他说,他们公司bim做的不错,在投标中经常使用,以至于给他们投标带来了很大好处,业主非常认可。

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也许,以退为进,将会海阔天空。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本质上看,最经典的定义将管理界定为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从实践看,除战略谋划、制度制定、决策执行、文化建设等,连员工的日常言行、行为举止、用餐习惯、精神状态等,都可成为企业管理的表现形式。当前,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兴未艾,成为各行各业争相抢占的先机,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武汉建筑业企业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建三局、山河集团等行业领先者就率先进行管理变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集团管控力。比如中建三局的“两化融合”、山河集团的“一事一议”灵活决策机制和终端审核等,都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加强管理变革,增强集团管控力,可能还未意识到紧迫性,对于信息化、bim、互联网+等,可能还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具体工作仍未开展。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很多民企仍在进行前期的“听”、“看”、“学”。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要开展相关工作,这是一种进步。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转型升级,如果不提升管理,就一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企业发展不能只有技术工人,就只会干活而不会管理,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将成为空话。

文化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有了文化品牌,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有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就大大增强了竞争力。品牌做好了,就能吸引人才,提升实力,占领市场。

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员工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承载者,而不是一个被教化的对象。企业文化也不光是做一个ci,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要对理念、愿景具有共同的认知。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看,员工是建设者,每个员工都要践行,而不是仅仅对外的宣传,一种符号。比如中国建筑的十典九章,早已成为全公司上下几十万人的共同价值准则和行为指引。

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吸引力、凝聚力,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一致认同,形成共识,最重要的在于对员工的关爱,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有了人,什么就都有了。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将企业打造成为员工实现理想,获得幸福感,成就感的平台,而不是仅仅只是打工谋活的工具。总之,文化建设,就是要企业员工都有一种主人公精神,只有这样,企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就都能够真正的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将文化建设放在最后,并不是说企业文化最不重要,相反,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要将企业建设成为员工事业的舞台,能将所有员工凝聚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时企业就焕发出竞争力。

当然,在这里所讲的“十策”,并不是搞一个教条,一个课本,大家照本宣科就完了,而是针对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困难,针对当前的行业环境、政策导向和时代特征。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我们祝福所有建筑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加亮眼的成绩,为自己、为企业、为行业、为历史,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应有的贡献。

(李淼磊系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建三局总经理助理、党委委员,兼任湖北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武汉市建筑行业协会联席会主席;向延昆系武汉建筑业协会综合管理部主任,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十佳”期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