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梳理(模板16篇)

时间:2023-10-14 04:31:23 作者:紫薇儿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梳理(模板16篇)

通过写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效果。学期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学习和成长的总结和回顾,它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学期总结需要仔细梳理自己的学习记录,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梳理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股票、债券和保险。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梳理整合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梳理整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梳理整合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1953—1957)

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

(2)意义: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八大二次会议)(反映了人民加速经济发展的愿望,具有“左”倾冒进思想倾向)

(1)大跃进特点:高速度(超英赶美)、高指标

(2)人民公社特点:“一大二公”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全新考试考点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我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堂,那么你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忆即复习工作,即一堂课下来或一个章节下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系统地复习整理过程。此项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你成绩的好坏。通过复习,一方面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另外也可以对前后知识的系统性和他们的联系有更深的理解,此即为古人所说“温故而知新”。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不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同学们要在练习中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生物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学们万万不要陷入“题海”,掌握好训练的“度”。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测试总少不了,那么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试卷中许多问题自己是完全能解决的,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提炼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

光合作用歌诀

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

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

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

adp变at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二氧化碳气孔入,c5结合c3生,

c3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还需氢,

还原产物有机物,能量贮存在其中,

c5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永不停。

高中生物怎么学

在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教辅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含量: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2.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如fe2+??血红蛋白、碘元素??甲状腺激素。

3.功能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梳理

民主革命的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

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

3、在《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关税协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6.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7.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11.19世纪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对外表现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12、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15、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18.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移到嘉兴的南湖举行

19、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0、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基本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

25、长征是一次战略转移,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0.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细胞周期:指连续_细胞,从一次_成时开始,到下一次_成时为止.

(2)有丝_

_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_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_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_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_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_式不同.

(3)减数_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_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_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_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_减数_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

_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

_

.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

_

忆点:

1.减数_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_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_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_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_只形成一个卵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