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认识教学反思参考材料(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20:11:14 作者:LZ文人 最新认识教学反思参考材料(优质8篇)

标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常常具有引导群众行为和意识的作用。多角度思考,巧妙结合文字与图案,才能创作出富有吸引力的标语。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优秀标语的魅力所在吧!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参考

《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应用”中的第一个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学习中遇到小数。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小数,他们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去,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于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商口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

(2)会读商口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

(3)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做单位的形式。

(4)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上下来觉得比较成功的有:

1、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有效的迁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读出商品标价(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等,对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我在课前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标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当学生会读商品标价以及知道其实际含义时,让学生拿出自己从生活中收集的商品标价进行巩固练习等等,都是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不足之处:

上课的时候我很是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讲,教案意识还是比较强,所以每个环节都比较匆忙。怎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教学做得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使教学过程丰富起来?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认识教学反思参考篇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认识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介绍同学”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先让孩子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的方位观念,又能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本次教学,游戏仍然能够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减少了繁复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辨认方向小游戏。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这个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这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不能及时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

2、低年级教学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处理练习题的时候太过于赶。

3、环节设计衔接不太好。

4、整节课的速度前慢后快,节奏没有把握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设计的环节要新颖,让孩子主动愿意参与进来。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参考

201x年5月27日,我和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6)班小朋友一起,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课上,我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效地习得新知,培养能力,较为圆满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同时,感觉尚有改进的地方。现将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知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认识人民币;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了能让教学过程既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突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习得新知,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预设:

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新授和练习部分,我用低年级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编写“青青草原”小动物们为灾区捐款的故事情节,以此贯穿元、角、分的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将兴趣持续保持到课的最后。再比如,通过学生“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体会、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中,数学活动经验也得到了应有的积累。

二是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彰显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跃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维获得碰撞,并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比如,立足于学生课前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新授时,我让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积累,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多少钱的?再通过一起摆一摆、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组成方法。自主学习让数学思维得以点燃,合作交流又使数学思维不断拓展、深入,两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与数学性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生活数学向书本数学的提升。比如,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摆1元2角”和“模拟购物”,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在营造高涨学习气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提升,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数学进率,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讲,基本达到了上述的要求,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有新的收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常用的人民币,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让我比较欣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忠恳意见。

谢谢大家!

认识教学反思参考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3、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展开,没有引导好学生天南地北地把生活中的资讯加以搜索并给以发挥,如果展开得好的话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能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认识角教学反思参考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

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

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画面)小明妈妈准备做晚餐,发现没有了酱油了,怎么办?

生:去买。

师:用什么买?

生:钱。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

生:(齐)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币?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纸、硬币的元角分各一张或个),认真观察,看这些人民币可以分几类?你是怎样认出它们的?(学生分小组活动)

(人民币的面额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生:分两类:硬币和纸币

生:分三类:元、角、分

师:(板书分类方法)那么你是怎样认出它的面额呢?

生:看数字,有数

生:还要看数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币还可以摸大小

生:纸币也有大小

生:看花纹.......

(充分让学生发言,各抒已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初步的归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认一认。

(屏幕出示,学生认识准确)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人民币,会用吗?

生(齐)会

活动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人民币面额之间的换算

师:(出示电脑画面,每瓶酱油1元6角)小明妈妈给了小明2元人民币,小明能帮妈妈买到酱油吗?请你试试看。

生:他用2元钱,买一瓶还剩4角。

生:还剩4角。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元是两个1元,先用1个1元,另一个1元用6角还剩4角

师:为什么1元用6角还剩4角?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这位同学想的对不对?(对)你还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哪些关系?

生:1角=10分

生:2元=2个1元,5元=5个1元

生:10元=2个5元

......

(教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里正确把握住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已经知道了,就让学生自己把他知道的说出来)

师: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2元=( )个1元 10元=( )个5元

认识教学反思参考篇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参考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后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我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学生学得积极、愉快。

4、存在的问题

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练习形式还可以更新颖,更多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