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实用医疗工作调研报告大全(20篇)

时间:2023-10-30 06:02:40 作者:雨中梧 实用医疗工作调研报告大全(20篇)

调研报告具有客观、准确、科学的特点,可以为各项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呼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确保完成《**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苏木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作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事关全苏木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运行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于6月21日,我苏木召开全苏木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动员暨启动大会。会上苏木领导与各嘎查负责人签订了《##苏木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在7月底之前完成农牧民个人参合金收缴工作。

二是我苏木分管领导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全体人员,于6月22至6月28日利用为期6天的时间,按照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的`要求,就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指导思想、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的权利和义务、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等进行了深入宣传。

三是在深入宣传的基础上,从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间,我苏木派出8个服务队,深入到辖区33个牧业社、985户农牧户中,全面开展了收缴农牧民个人参合金、登记注册、发放合作医疗证、签订农牧民合约等工作。现全苏木共有2950名参合农牧民受益,参合率达85.6%。

四是自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苏木、嘎查层层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得到健康、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oo五年八月三十日。

##苏木党政综合办公室8月30日印发。

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基层党委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改革创新,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xx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全面体现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思想路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带头转变精神状态,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带头打破束缚我们思想观念的条条框框,切实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保证。

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

以xx大精神为指导,把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改善结构、完善功能、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宗旨,在党建领导方式、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活动阵地、活动内容及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创新工作思路。

适应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趋精密,“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党员流动频繁,党员从业多元化的要求,树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理念,构建城乡党建工作一体规划、城乡党建资源一体配置、城乡党建事务一体管理、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开展、城乡党建考评一体进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及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要创新工作举措。

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惯例,敢于超越自己,用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立足基层工作实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途径和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党员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处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努力形成全处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谋全处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全处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统一到推进我处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统一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拼搏赶超的精神状态上来。

四是要创新领导方式。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方式,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不渝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来检验组职工作成效。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

一是要把“整合”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方法。

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离不开对各类党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一要整合组织资源,巩固执政基础。二要整合干部资源,提升发展能力。三要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创造活力。

二是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手段。

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民意。要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建设服务型组织作为基层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二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各类经济待遇保障结合起来。推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述评制度,将服务举措、成效作为衡量党建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三要建好活动阵地,构筑服务平台,搭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四要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是要把“民主”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基层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紧紧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环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四是要把“和谐”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

基层党的工作应紧扣和谐主题,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是要把“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

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二要围绕基层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三要围绕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要求,改进和完善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

六是要把“统筹”作为基层党建的考核关键。

要强化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把基层党建考核与经济发展和业务考核统筹进行,同步考核,同步推进。一要改进考核办法,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二要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三要兑现考核奖惩,增强考核评价的实用性。

党的基层组织应充分认清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充分性,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最终通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新型农村合疗医疗工作的调研报告

我县于20xx年在金塘乡梨树村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20xx年全面铺开,四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将新农合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新农合呈现平稳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20xx年参合人数达47.85万人,参合率由20xx年的75.86%上升至95.52%,新农合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补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政策。20xx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分别由原来的每年20元/人提高到40/人。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配套资金1913.90万元。新农合与以往的合作医疗筹资方式相比,首次提出了政府资助直接将钱投给“需方”——参合农民,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2、个人缴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其个人缴费标准由20xx年的10元/人提高至20元/人。20xx年,全县个人缴费达956.95万元。

3、政府救助缴费。20xx年以来,县委政府将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新农合个人缴费救助作为承诺办理的实事之一。对办理农村独生子女证、两女结扎贫困户、五保户、特困户、军属、优扶对象、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由县政府实行救助缴费。20xx年,全县共救助缴费68746人,救助金额达137.5万元,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筹资难的问题。

(二)筹资方式。

1、定点收缴。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农民主动交至村委会或合管机构,逐级存入新农合资金专户。

2、上门收缴。在政府组织下,由乡镇、村组干部、医务人员组成筹资工作小组,上门收取参合农民的资金。这是目前主要的筹资方式。

3、滚动式预缴费。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储蓄点开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窗口,参合对象(以户为单位)凭户口册,在办理存贷业务时,将参合农户次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筹资缴费预存入新农合基金收入户,实行滚动式预缴费。

二、我县筹资工作机制的分析。

(一)有限的资金筹集总额与参合群众强烈的医疗需求愿望并存。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不强,新农合筹资的有限性,相应决定了减免补偿范围和比例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农合只能为参合群众提供有限的疾病种类服务和有限的医疗费用偿付,导致了新农合较低的支付收益率,使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一定程度折扣,从而影响农民的参合率和筹资水平提高,制约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导致新农合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传工作深度不够。新农合是一件“新生事物”,农民对其理解认知存在一定的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全面吃透相关政策规定,由于在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导致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期望值过高,与就医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着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是较多贫困人口与外出务工人群,增大了筹资压力。一方面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过多,政府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自己掏钱参保存在难度。二是随着劳务输出群体壮大,主要表现在户口在本地的外迁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户过多,在年底工作组集中收缴时,一时难以联系上其当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员,在规定的参合时间内,资金无法筹集到位,为新农合筹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医疗需求实现率不高。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我县对卫生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房屋老化、设备短缺,病床等医疗设施紧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0.6张,远远低于全国2.4张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6人)。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对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为参合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违规减免、超范围补偿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参合群众的积极性。

(三)个人筹资仍是新农合资金筹集的困难环节。

在个人筹资方式上,大多数乡镇采取上门收取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符合消费心理,同时以便于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但是筹资成本较高,并且在资金逐级上缴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新农合资金被截留、挪用的违纪行为。滚动式预缴费和定点缴费虽然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需要参合群众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新农合资金筹集过份强调“自愿参与”,会产生两个“负面选择”:容易得病的人群积极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太愿意参合。从而导致两个“负面反应”:一方面新农合不能具有较高的参合率,减弱共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合参合主体是高危人群,将会产生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影响正常运转。

三、健全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建议。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保险特性的医疗制度,它客观上要求扩大覆盖面,拓宽资金统筹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农合筹资制度既要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完善,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新型农合医疗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三是减少投工,降低劳动强度。

合作社的组建减少了人员投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如杨柳芭茅街村组建的水稻生产合作社,从水稻的播种、育秧到机插、病虫防治,包括后期收割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不下田便可在家坐收谷子,可谓省心、省时、省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四是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杨柳镇兴合茶叶合作社成立后,专门请专家给该村土壤检测,并请化肥厂给该村量身配置了适合茶叶种植的配方专业肥,使该村茶叶产量增加20%;金铺镇龙潭河村农业合作社运作不到一年时间,水稻旱育抛栽技术便在全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应用面积达235亩。陶河严坳村4组xx年仅徐正元一户试种1亩柴胡新品种,在合作社的组织和推动下,仅一年时间全组都种植了柴胡药材,面积发展到84亩,亩创效益5300元,不仅加快了药材新品种推广,还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南河、方咀、孔坊等乡镇的植保合作社,采用“五统一分”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促进生物高效农药的推广和使用,加快了农业无害化生产的发展步伐。

工商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争取上面扶持资金320多万元,为6000多农民签来订单3700万元。其中参加茶叶、药材、蚕茧合作社的农民根本不愁销路。**云雾茶专业合作社的“屏峰”牌茶叶因味道香醇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获陆羽杯金奖;宏发中药材吸引5600户药材种植户入社,带动约1.1万亩的药材种植面积,实现产值xx余万元。

总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就是希望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达到建一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帮群众的目的。

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于xx年在金塘乡梨树村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xx年全面铺开,四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将新农合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新农合呈现平稳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xx年参合人数达47.85万人,参合率由xx年的75.86%上升至95.52%,新农合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一)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补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政策。xx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分别由原来的每年20元/人提高到40/人。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配套资金1913.90万元。新农合与以往的合作医疗筹资方式相比,首次提出了政府资助直接将钱投给“需方”——参合农民,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2、个人缴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其个人缴费标准由xx年的10元/人提高至20元/人。xx年,全县个人缴费达956.95万元。

3、政府救助缴费。xx年以来,县委政府将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新农合个人缴费救助作为承诺办理的实事之一。对办理农村独生子女证、两女结扎贫困户、五保户、特困户、军属、优扶对象、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由县政府实行救助缴费。xx年,全县共救助缴费68746人,救助金额达137.5万元,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筹资难的问题。

(二)筹资方式

1、定点收缴。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农民主动交至村委会或合管机构,逐级存入新农合资金专户。

2、上门收缴。在政府组织下,由乡镇、村组干部、医务人员组成筹资工作小组,上门收取参合农民的资金。这是目前主要的筹资方式。

3、滚动式预缴费。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储蓄点开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窗口,参合对象(以户为单位)凭户口册,在办理存贷业务时,将参合农户次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筹资缴费预存入新农合基金收入户,实行滚动式预缴费。

(一)有限的资金筹集总额与参合群众强烈的医疗需求愿望并存

从我县目前的筹资渠道来看,以国家补助和个人缴费为主,集体扶持基本属于空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有限。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不强,新农合筹资的有限性,相应决定了减免补偿范围和比例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农合只能为参合群众提供有限的疾病种类服务和有限的医疗费用偿付,导致了新农合较低的支付收益率,使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一定程度折扣,从而影响农民的参合率和筹资水平提高,制约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导致新农合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传工作深度不够。新农合是一件“新生事物”,农民对其理解认知存在一定的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全面吃透相关政策规定,由于在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导致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期望值过高,与就医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着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是较多贫困人口与外出务工人群,增大了筹资压力。一方面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过多,政府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自己掏钱参保存在难度。二是随着劳务输出群体壮大,主要表现在户口在本地的外迁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户过多,在年底工作组集中收缴时,一时难以联系上其当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员,在规定的参合时间内,资金无法筹集到位,为新农合筹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医疗需求实现率不高。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我县对卫生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房屋老化、设备短缺,病床等医疗设施紧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0.6张,远远低于全国2.4张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6人)。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对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为参合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违规减免、超范围补偿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参合群众的积极性。

(三)个人筹资仍是新农合资金筹集的困难环节

在个人筹资方式上,大多数乡镇采取上门收取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符合消费心理,同时以便于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但是筹资成本较高,并且在资金逐级上缴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新农合资金被截留、挪用的违纪行为。滚动式预缴费和定点缴费虽然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需要参合群众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新农合资金筹集过份强调“自愿参与”,会产生两个“负面选择”:容易得病的人群积极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太愿意参合。从而导致两个“负面反应”:一方面新农合不能具有较高的参合率,减弱共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合参合主体是高危人群,将会产生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影响正常运转。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保险特性的医疗制度,它客观上要求扩大覆盖面,拓宽资金统筹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农合筹资制度既要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完善,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丰富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立足我县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是提升参合率的关键。一是对常年在家的农户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标语、宣传小手册等;二是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农民对新农合的疑虑,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三是对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进行现代通讯工具采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消除外出务工农民的疑虑,使其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增强群众自愿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全力筹资

1、个人缴费。建立新农合制度,关键是建立持久、稳定的农民自愿筹资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参合好处从而主动缴费;另一方面应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调动参合群众积极性,提升参合率。

2、国家投入。新医改方案提出,原由中央、省级政府配套的新农合补助资金将进一步增加,这对实现新农合资金总额增加、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迎来大好良机。

3、社会融资。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今天,企业、商家、公司等经营实体对农民群众健康的投入也是践行“反哺行动”的体现。据我县实际,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企业扶持。发动诸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烟草公司、白鹤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相关的扶持政策,针对生产并交售一定规模数量农产品的农民,由企业奖励缴纳该户的次年个人筹资。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卫生事业进步。

(2)商家赞助。可发动超市、药店等商家通过消费积分有礼或购买充值卡等活动。对年度达到一定消费积分或一次性购买一定金额充值卡的农民,由商家赞助缴纳新农合个人缴费。

(3)公司带动。倡导我县境内的电信、移动、联通等重点通信公司,采取预存话费有礼活动。对预存一定金额的通信使用户,由相应公司帮助缴纳新农合个人费用。

4、政府救助缴费。实践证明,政府对弱势群体实行救助缴费是践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我县由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的参合问题依然是困扰参合率上升的重要问题。要逐步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与新农合医疗基金结合机制,将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救助同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进行并轨统一实施。将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个人出资部分纳入到由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在实施门诊费用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医疗救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参合难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创新筹资机制,积极引导参合

一是建立常年筹资机制。改集中突击收缴方式为常年经常性定点收缴,为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家庭、手头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家庭创造宽裕的参合时间。

二是实施代扣代缴机制。参合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由医疗机构在其补偿资金中代扣代缴该户个人次年参合费用,这样可充分利用参合群众受益后的喜悦心理,减少抵触情绪,扩大宣传面。

三是实施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直接筹资方式,为户口在本地的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纳方式。

四是推行转移支付缴费制度。一味尊重群众意愿,也不利于新农合发展。农民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性,难以确保筹资机制的稳定。新农合运行几年来,在大多数农民对新农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方式,讨论推行新农合转移支付缴费制度,结合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将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的部分,转化为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医疗补贴,成为相应群众的参合资金,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四)强化运作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参合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新农合工作氛围。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管理机制,加速新农合信息网络建设,把数据录入与公安户籍管理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身份识别尤其是相片对照、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审查,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避免套取新农合补助资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认真实行药品统一竞价采购,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虚高与不正常增长,严格杜绝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诱导治疗的行为,努力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工作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切实解决农民就地就医难,使其充分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优越性。一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三是教育引导各定点医疗机构端正思想,正确处理好单位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努力改善办医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危难重病不出县”,让农民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卫生事业紧密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抓好疾病预防、医疗改革、公共卫生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卫生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成绩表现为“五个进一步”。

(一)医药卫生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我县十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增补的226种药品,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正在着力展开。二是新农合制度顺利推进。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加强,参合人数和参合率逐年提高。20xx年全县共有15.8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8.28%。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全县有101487万人次因门诊或住院受益,三年受益总金额达4649.50万元。三是国家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4916人,电子建档104916人,建档率87.43%。

(二)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落实。

一是疾病预防工作成绩显著。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宣传率达到95%以上;实行入村接种常规疫苗,接种率明显上升。二是妇幼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对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知晓率100%,补助资金为100%达标。三是卫生执法能力明显加强。建立健全卫生执法体系,装备执法工具17件,及时受理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

(三)医疗机构设臵进一步完善。

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投资卫生项目建设的机遇,着力解决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共投入2893.371万元进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拥有医疗卫生工作用房4.94万平方米。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达标建设,为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升级改建了10个乡镇卫生院和74个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配臵了三大常规、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价值总金额378.5万元;县医院投入了总金额1316.5万元引进了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cr等一批先进医技设备。

(四)医技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自身培训。狠抓‘三基“、”三严“训练,完成了243名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二是强化对接培训。北京医院对接我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三年培训指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在申请北京医院长期对接我县进行帮扶;实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现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三是强化外出学习。选派医护人员到发达地区、先进医院进行学习深造,25名县、乡级医师分别到各个省市参加了不同的培训。

(五)医疗服务队伍进一步稳定。

一方面卫技人员开始得以补充。近三年来,我县陆续对原空缺编制进行招考补充,共招聘卫生技术人才46人,还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本专科生53名,第一批21名学员学满结业,即将投入到一线服务。另一方面村级卫生队伍逐渐得以稳定。将村卫生员的补助提高到了500元/人/年,部分乡镇目前已达2200元/人/年,62个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大大改善了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国家对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投入,初步解决了乡镇卫生院无房无设备的问题,然而葛源、司铺卫生院还没有得到升级改造,莲荷卫生院也还没达到建筑要求,部分新建乡镇卫生院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或人员较少等原因,出现有设备但无技术人员或无房屋安装设备的情况,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二)人员配备不齐全。

全县卫技人员总数仅419人,为1.2人/千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乡村医生数不足,老龄化严重,全县乡村医生才252人,且有10.64%的年龄在50岁以上;高级专业人才匮乏,我县各级各类在编卫生专业人员39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8人,中级168人,初级203人,乡镇卫生院中只有葛源有1个正高和莲荷有1个副高,远有达到国家要求。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县除建立了疫情直报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外,其余卫生信息都未实行信息化连网管理。多数信息的收报工作主要靠手工操作,其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都较差,特别是在乡村两级尤为突出。乡镇卫生院虽都配备了电脑但多数人不会操作,严重影响信息化进程。

三、几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根据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进度及统一安排,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市场竞争,实行岗位聘任制,院长负责制;大力推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彻底破除以药养医;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

(二)深化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力度,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通过派遣人员、技术支援等形式,帮助乡镇卫生院加强产科建设。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卫生城项目,完善卫生城的硬化、绿化建设;加快实施莲荷中心卫生院、葛源中心卫生院重建扩建项目;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加快落实县中医院的项目工程。

(四)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严格临床医生抗生素使用标准,重点解决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和服务态度等问题。尽快建立医患纠风第三方调解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各类医疗纠纷,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提升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0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02—2004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01〕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10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为掌握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现状,查找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安排,我们组成调研组,就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认识提高,参保积极性增强。今年是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第六年,随着农合政策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大群众对参保的认识不断提高,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全县参合率达到98.54%。

(二)强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推行门诊统筹诊次总额预付制。全年农合筹资总额为1725.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888.79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1.13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41.83万元,县级财政补助14.18万元),1~7月农合基金总支出925.99万元,基金使用率为54%,加强对基金的监测和分析,发挥了基金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门诊诊次总额预付制度,“超额分担,结余归己”,提高了医疗机构自主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不合理费用的使用,也缓解了镇村卫生机构的资金周转压力。

(三)积极探索“先住院后结账”和住院总额预付制度。在牛头店镇卫生院积极探索参保农民先住院后结账的办法,推行试点住院总额预付。有力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缓解了试点住院医院的资金压力,基本到达“小病不出镇”的目的。

(四)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管理规范。对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将“四合理”(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纳入日常监管,明察与暗访结合,相关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外伤管理、简化慢病管理等办法,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从业行为。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表现为政策宣传形式不新颖、覆盖面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参合不全面;参保农民对整户参保、大病统筹、慢病、重大疾病、儿童重大疾病、外地住院报销等政策知之甚少,有的基本不知晓;部分农民对报销程序、报销比率、报销范围、转诊程序等内容还不完全了解;部分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对重大疾病等政策掌握不全;镇政府和村工作人员为完成农民合疗费收缴任务,有政策宣传“口径”不统一的现象和填写合疗证件不规范行为(参保农民姓名、年龄等与其它证件不符),加大了卫生机构和农民的工作负担。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各镇、村卫生机构都配备了电脑,但不能很好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而农村合疗报销程序多,又需填写多种表册等,全凭人工操作,耗神费时,违背了农村合疗方便农民的本意,也不利于合疗工作的发展。县合疗办也存在对大病病历的审核时间过长的现象。

(三)药品配送率较低。推行药品“三统一”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路径。目前,“少药”是我县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真实写照。据抽检,我县镇、村两级的药品配送率只有60%左右,且品种不全,配送时间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给广大群众造成了极大不便。比如,农民反映夏天最常用的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都无法保障,只有到县城买;华坪镇卫生院6月20日的购药清单显示,“本次申报38种送17种,配送率44.7%,其中4种未按报数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对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用药监管比较到位,但是对配送企业配送率低和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四)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短缺和技术薄弱是目前各镇卫生机构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不高,农民患病后难以从镇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各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有编缺人现象,导致上面配送的医疗设备长期闲置,无人操作,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无法有效提高,个别镇卫生院门诊诊次不如村卫生室。此外,部分村卫生室的村医,业务素质、医疗技术不高,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后备人才匮乏。

(一)长期不懈地抓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如何及时、准确的把政策宣传好显得尤为重要。定点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进宣传方式方法,端正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代表性的个案,结合当前合疗政策积极向群众宣传、解释国家的有关政策,让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广大群众。

(二)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效率和基金监管的有效途径。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一卡通”建设工作,降低工作成本,简化报销资料,提高服务效率,最大程度便捷群众就医。

(三)下功夫解决药品配送问题。一方面,县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要积极向上反映药品配送企业配送率低的问题,加强与配送企业的沟通、联系,保障医疗机构、广大群众的用药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强化对药品及配送企业监管,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探索引入配送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配送率低、品种不齐的问题。

(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面对我县医疗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的现状,着力研究解决提升服务能力问题。一是加快机制建设,对人才培养、引进、保障、交流等问题要从机制上明确;二是对现有的人才加强培训,走出去跟师培训,并提出明确培训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报销费用,以此提高培训效率;三是积极培训、培养村级卫生后备人才,主动引导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卫生工作。

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盟委的领导下,xx地区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x现有基层党组织66个,其中,基层党委6个,分别为哈拉盖图农牧场党委、乌拉盖牧场党委、贺斯格乌拉牧场党委、巴音胡硕镇党委、公安党委和机关党委,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57个。有党员107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85名。

(二)今年以来党建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按照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主题活动的要求,以落实先进性教育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国有企业“五个一”、“三创一落实”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以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上,xx地区党委从中心组学习入手,健全了学习培训、理论研究、缺席补课等制度,坚持每月安排两个集中学习日,安排专人备课,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表率。在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上,出台了《xxx干部教育培训办法》、《xxx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并实行“一人一档”,引入考学、评学制度。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干部走出去,参与招商引资,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多角度提高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近两年以来,xx地区先后组织60余人次,分别赴江苏华西、霍林郭勒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选派2名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沈阳、温州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地招商。培训中,注重发挥党校为主体,组织、宣传、党校、就业、涉农涉牧部门多方参与的培训资源。年内,投入资金建成了藏书万册、面向全社会公开的图书阅览室和占地200平米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5期,培训党员干部540人次;组织巡回宣讲15场次,培训1500余人次。

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力度,改进了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年初,在xx地区范围内,首次采取不定向全员民主推荐形式提名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并通过公开选拔形式选拔科级领导和后备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做到了多渠道选贤任能。同时,通过实施县处级领导、直属科局、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基层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能力,通过落实日常跟踪考核,建立实绩登记簿制度等,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整体转变。

二是以机制载体创新为目标,全面加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继续推行处级领导联系社区机关责任制和党建工作分析通报问责制,加大对城镇党建的帮扶指导力度。年内,将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每年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将社区人员工资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并适当提高了社区人员在计生、就业保障服务方面的补助。为社区全部配备了电视、电脑、vcd等设备,通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党员挂牌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社区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同时,在2004年已实现每个社区200平米活动阵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为努日音化社区新建总面积750平方米的三层街面楼房。为具备条件的社区全部开通了远程教育,并利用网络举办远程培训7次,培训党员干部400余人次。机关党建工作主要以“三创一落实”活动为抓手,按照年初有目标、年终有结果的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xx地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调查摸底工作,并采取“挂、靠、联、派、建”的方式,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年内,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7个经济实体选派了13名党建指导员,并明确9名处级领导为联络员,负责指导、协调党务工作。对在xx地区周边的企业,如大青山肉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与经济局成立联合支部形式进行管理。对党员数量较多的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初进行了摸底排查后,出台了组建党委工作方案。拟通过选举方式在该企业组建一级党委。预计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均可组建党组织。

三是以推动“两转双赢”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党建工作。结合镇、嘎查村班子换届工作,有计划地配强配齐了基层领导班子。在镇一级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配备35岁以下年龄干部2名。在嘎查村班子换届中,注重将“三向”培养对象选入班子,嘎查村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1岁,“两委”班子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名,占班子总数的72%。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配备率达到100%。注重基层阵地的改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投入10万元启动了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通过财政预算1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的前期投入。同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将嘎查村干部工资由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办公经费由每年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实行按季度拨付。每年还安排基层干部不少于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今年4月,组织部分嘎查村干部赴通辽、吉林等地就日光温室、暖棚建设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与相关地区签订了5.8万只鹅雏的购买合同,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成功引进西门塔尔牛196头。至目前,嘎查村农牧民共投资266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458头、大鹅64000只,有力地推动和加快了走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养殖业的步伐。注重强化农牧区党建的典型引导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xx地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一规划、管理。今年以来,xx地区围绕服务大项目、黄牛改良、乌羊提纯复壮、生态移民等内容,选树典型示范户46户,捆绑投入扶持资金480万余元,并通过观摩互访、座谈交流及印发宣传册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典型的带动下,目前,xx地区已有540名农牧民成功实现了转移或转产。

(三)党建工作问责制履行情况。

深入落实旗县市(区)党委有关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实行xx地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场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嘎查村、分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三级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完善了xx地区、场镇两级基层党委主要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将责任目标细化、量化、逐级分解到相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处级领导、直属科局联系嘎查村、分场制度。目前,xx地区9名党政领导、32个直属科局及1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在9个嘎查村和16个牧业支部都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同时,健全和完善了领导小组例会、问责汇报、分析调研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至目前,xx地区党委书记先后主持召开2次党委会、3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基层党建汇报会议,专题听取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嘎查村活动阵地利用、基层领导班子教育培训管理、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汇报。并就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和经费等问题,形成了专题纪要,对近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定期问责,组织部经常督查和场镇党委日常督促的逐级督查责任制,每年由xx地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督查不少于4次。结合实绩考核和基层组织建设半年汇报,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点评。各基层党委结合推进重点工作,对所属嘎查村、分场进行日常督促。通过逐级督查,掌握实情,寻找差距,督促推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当前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年龄老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党建与经济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合促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仍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三是国营农牧场党建一直列入城镇党建工作范畴,按照城镇党建模式管理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上级对口资金来源极少。四是随着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如何提高活动阵地利用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对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按照盟委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为目标,强化党建机制载体创新,全面推动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xx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有效推进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抓任务落实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按照年初责任状,严格落实目标、分析、问责、通报四项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人员、经费、场地等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嘎查领导班子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政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尤其要注重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同时,采取公开选聘方式,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聘用工作,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基层活动阵地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年内,力争高标准完成努日音化社区和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配备配齐各项设施,解决“有场地办事”的问题。对国营农牧场党组织,在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着力解决活动阵地缺乏和阵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逐步理顺所属关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在机关党建方面,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落实四个长效性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党建意识,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新型农合医疗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和规范发展,使农户、土地、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市场、调整结构、管理生产及参与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镇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稳步提高运行质量,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成立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协会、用水户协会,生猪养殖协会正在筹备中,联系农户5000余户。**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上连龙头企业,下带千家万户,内强服务,外拓市场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镇在全面总结近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专门培训班,学习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成立烟农合作组。

烤烟是全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管理模式,以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契机,以农户原有耕地所占比例为主要依据,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烟农合作组,重新分配土地登记造册,留村委会备案。烟农股份合作组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组内烟农以土地入股,每户按土地面积投入相应生产物资、资金和劳务工时,合作组按照“共担风险、共同投入、共同经营、按股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以合作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经济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资金专管、按股分配”的形式进行利益分配。合作组积极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条形码”信息载体为基础,以金融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烟农信用卡”,在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专业化服务、烟叶收购等环节实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询与管理、电子结算、合作组成员利益分配、职业化烟农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服务、质量追踪功能于一体的“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

**镇坚持“组建一个生产合作社,壮大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足法辣椒经过传统种植、品种改良、商标注册、推广种植等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11月由当地58户农户组建了**镇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0万余元,从而把足法辣椒生产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在20的“昆交会”上,足法辣椒因纯正的品种、鲜艳的色泽、丰富的营养和绿色生态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青睐,产品畅销贵州、昆明、红河、罗平等省市县。

3、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

**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业,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走“支部+协会”的发展路子,组建黑山羊养殖协会,通过小区示范,规模养殖,大户带动,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养殖黑山羊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形成了黑山羊养殖、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

4、成立用水协会。

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的迫切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镇通过成立水利协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协会会员全面负责辖区内范围内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对生活用水实行有尝供水,并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家庭是经营农业的基本单位。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滞后,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产生了社会化分工,外部成本内部化。农户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均可通过合作组织与厂商、批发商直接交易,而销售也可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xxxx年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2000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启州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启州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水秀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11.6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

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

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

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

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

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

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1.5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

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

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

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

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五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六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

七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是党群干群关系、中央联系地方、政令上传下达的重要纽带,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近期,*街道办事处党建办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多方了解街道各社区基础党建相关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街道位于*市中心城区,辖*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共有基层党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流动党员*名。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坚持科学筹划,大抓党建、大抓基层,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覆盖,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二、主要做法。

通过调研,辖区各支部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较好地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做法:

(一)突出基础工作抓实抓牢。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引导党员群众政治学习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双推双评三全程”,持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严肃组织生活。认真落实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组织生活会规定,教育引导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四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五是加强监督与管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有关要求。通过开展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制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并纳入年度考核。

(二)突出重点工作抓好抓严。一是加强党建责任落实。街道党工委领导干部履行党建“一岗双责”,结合党组织述职评议,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台账,将全年党建工作细化,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督导考核。街道每月召开党建工作例会部署党建重点工作,每季度开展“逐社区观摩,整街道推进”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评比,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逐步提升,召开年度党建述评,不断增强抓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三是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深挖资源,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努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难题,为服务居民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开展自查摸底,查摆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扎实开展“夺旗争星”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浓厚氛围。五是加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建指导员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指导,对符合组_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建尽建,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

(三)突出品牌工作创特创新。一是深入开展共驻共建。主动与共建单位沟通交流,每季度组织开展党建联席会议,并在年初签订切实可行的共驻共建协议。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发挥自身专长为主,实现党员兜底管理服务,彰显基层党建工作亮点。二是打造基层党建品牌。根据各社区自身实际,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项目建设工作,努力实现“一社区一特色”品牌创建。三是提升党建特色服务。总结推广“三大暖情”和“爱心商户联盟”项目的经验做法,推动优质项目的复制升级。继续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党建特色服务项目知晓率,扎实推进“*红服”特色服务项目,带动更多的共建单位、爱心人士和企业商户参与其中,持续扩大党建项目的影响力。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街道社区党建新亮点,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示范社区、典型项目、先进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

(三)基层党组织工作力量不足。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能力不强,仍用传统模式做基层党建工作,工作方式方法粗放,精细化程度不够。党务工作者队伍因待遇低、任务重、发展有限等原因,队伍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后备干部缺乏,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延续性,制约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四、下步打算。

(二)筑牢街道党工委组织作风建设。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街道重要工作请示报告、分级负责等有关制度和程序性规定,狠抓日常工作、学习、会议、集体活动等考勤登记和请假单制度的落实;统筹辖区力量,推进“三大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建立责任清单,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制度,强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严格执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要求分管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项工作要亲自主持、全程跟踪、反馈效果、记录进展,对于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客观、全面、务实总结,形成街道自身特色。

(三)提升街道党工委战斗力、凝聚力。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组织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体会交流、参观见学,强化对社区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社区书记围绕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同破解工作难题,提升理解把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对党章党规、党的基本理论、党建工作业务的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理解政策、开展工作的能力,促进街道社区交流互动。

医疗调研报告

近两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为指导,围绕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制度的建设发展,通过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创新监管,形成了新农合市级统筹“包头模式”,有效提升广大农牧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合市级统筹的基础枢纽,投入***万元,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了纵向连接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横向连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实现了全市新农合数据集中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数据实时传输、经办机构在线实时监审、参合农牧民即时补偿。

注重发挥旗县区综合管理职能,实行旗县区政府与新农合统筹基金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将旗县区当年筹集基金的90%作为本地区补偿基数,实际补偿超出基数部分由旗县区政府和新农合统筹基金各承担50%。强化旗县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职责,做好参合农牧民登记、参合费代收代缴、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就医费用补偿初审等基础性工作。采取“三段式”抓好县一级监管,即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经办机构通过新农合信息系统在线进行初审,出院前抽查住院病历(每月抽查不少于当月补偿人数的70%),住院期间通过新农合信息系统每日监审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参合患者住院检查、用药和治疗等情况,并适时进行现场检查(每周至少2次现场稽查)。

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新农合对医疗服务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患者使用《新农合药物目录》以外的药品减免药费10%,使用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减免费用30%,尿毒症参合患者门诊透析减免费用15%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市所有市级和部分县级、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手术等14个临床路径明确的单病种付费试点二是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责任,严格对就诊人员《新农合医疗证》进行核对,做到人、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就诊即时补偿,并垫付补偿资金四是实行新农合医疗服务协议与保证金“双控”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协议规定的,按要求扣除保证金(两年全市扣除10.68万元)。

一是实行三级监管和交叉轮换监管模式,参合患者在市内就医补偿,由定点医疗机构初审、县级经办机构在线复审、市新农合管理中心抽审或在线审核后现场及时补偿。市级定点机构由5个市辖区经办机构就近监管,定期交叉轮换。二是开通新农合网上银行,将新农合资金直接转付定点医疗机构账户或参合患者银行存折,节省了办公成本和参合患者办理补偿兑付开支。三是采取新农合资金预付制,市新农合管理中心接到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材料5个工作日内,将垫付补偿款预拨到定点医疗机构。四是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将减免资金、保证金扣减资金与科室、医生收入挂钩,医生使用《目录》外药品,为患者减免10%的资金由医院扣减科室和医生奖金。五是保证金实行“谁扣减谁受益”,将扣除金额的50%用于奖励旗县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增强新农合监管积极性。六是全面开展异地参合,长期在包头市非户籍所在旗县区居住(一般在一年以上)、有固定住所的我市户籍农牧民,可自愿以户为单位选择在现居住地参加新农合。七是保障新生儿享受新农合政策,错过缴费参合日期出生的新生儿,随参合母亲在出生当年共同享受新农合保障制度。八是探索扩大参合人群,非我市户籍的计划外生育人员、与当地农牧民存在婚姻关系尚未办理户口迁移人员、异地农牧民与子女长期在包头居住人员以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我市非农业户籍人员,可以以户(3人以上)为单位就近选择参加新农合。

医疗调研报告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参加医疗保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头等大事和热门话题。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城镇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启动和覆盖,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参加医疗保险后带来的实惠,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就此问题我们对本社区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xx社区总人口2767人,其中城镇人口1217人,截止到xx年12月31日,全社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346人,其中低保人员274人,60岁以上人员76人,(低保户39人,低收入10人,正常缴费的27人),残疾人员8人,未成年参保人员56人,一般居民72人。共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8674元,低保户占全社区参保率的80%,低保户以外50岁以下540人,参保35人,参保人是总人数6%。

医疗保险覆盖面还不大,参保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居民普遍反映医疗保险收费太高,因为xx社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有固定收入的人员很少,贫困家庭多,对我县的城镇医疗保险每人每年150元的缴费标准承受不了;二是认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惠不大,非住院治疗不予报销,一些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因经济条件和其他原因,一般不住院,但现在的医保制度只有住院的病人才能报销一部分费用,这也是影响参保率不高的原因;三是居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认为缴费不累计,不顺延,怕交了费不享受吃亏,认识不到社会保险具有保障性和共济性的双重作用;四是定点医疗单位的个别医务人员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参加医疗保险患者,就多开药,开贵药,造成参保者觉得不但享受不到医疗保险补助,反而还多花了许多冤枉钱,得不偿失。

(一)、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快我县城镇医疗保险步伐,积极实施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完善我县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

(二)、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民心工程,降低缴费标准,使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加入到医疗保险当中,进一步建好服务平台,健全服务网络,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建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当年结余款转下年,同时希望在门诊看病也要予以部分报销,这样才真正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居民的关怀。

(四)、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义讲透,政策讲清,程序讲明,把更多的人群逐步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大问题。

xx社区。

xx年12月31日。

医疗调研报告

1、以健康讲座的形式宣传医疗器械。这种形式的经销商多在酒店、宾馆、影剧院等场所,举办健康讲座之类的活动,危言某些疾病的可怕,同时介绍某种医疗器械的神奇功效,请“某位听众”到台前当场体验,请“资深专家”讲解治疗原理,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被无限夸大;治疗效果被无限夸大;宣传活动的游动性大;一般不直接销售医疗器械,多采用广泛向药店铺货的方式,即所谓的定点销售。这种行为难以按无证经营定性,属典型的违法宣传。

2、以现场体验的形式销售医疗器械。在社区内为居民提供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宣扬亲情服务,营造家庭氛围,往往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反复向体验者灌输所谓的健康理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暗示。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活动场所相对固定;活动周期相对较长;多采用直接销售医疗器械的方式;医疗器械的销售价格较高,动辄上万元。这种行为以无证经营的情况居多。

3、以免费检测的形式使用医疗器械。在药店或商场等公共场所,使用医疗器械提供采血化验、测量血压或其他生理指标等免费检测服务,评价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推荐具有检测功能的医疗器械或者某种疗效神奇的药品。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义诊的名义出现;检测数据大多显示为非正常值;直接与医疗器械、药品,或者保健品的销售有关。这种情况多为违法医疗行为。

1、夸大疗效的宣传无法保障体验者理性选择。事实证明,不法商家总是以夸大宣传医疗器械疗效的方式推销产品,他们利用消费者普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年纪大渴求健康的心理,愚弄人们的淳朴善良,通过非常隐蔽的商业欺诈行为,让人产生错觉,认可其产品。有过这样的情况:某商家宣称,其经营的某种理疗类的医疗器械对风湿、腰间盘突出、痛风、甚至前列腺炎等二十余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宣传攻势展开后,很多老年人争相购买,在我们调查中却发现,该产品的适用范围仅仅是改善缓解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而已。在这种购销双方信息根本就不对等的条件下,必然无法保障体验者的理性选择。

2、假冒伪劣的产品无法保障体验者身体健康。因为免费体验的不规范性,使得大量没有合法资质、合法渠道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流入市场。

3、无证经营的行为无法保障体验者正当权益。很多人在免费体验后购买了产品。而事实上通过免费体验销售医疗器械的行为,多属无证经营,商家一般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处游击,没有正规的售货发票,加之仓储设施缺乏、条件简陋,再者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的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出库复核、资质审核等各个环节均不规范。经常有商家今天在这个区,明天又在那个县,今天代理这种器械,明天又代理那个品种,甚至一段时间后,会完全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可谓神出鬼没。这种行为,造成了售后跟踪服务和不良事件监测的无法实现,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无法保障。

4、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保障体验者技术支持。医疗器械作为关乎人体健康的精密仪器,其操作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其治疗范围必须严格依据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说明书的内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经专业医师指导,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而目前的市场状况是:免费体验场所,很少配备专业的技师和医师,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的很少,大多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并且培训的内容和工作的方向就是说服体验者购买医疗器械。笔者在一些体验现场发现:有些从业人员以一种极其夸张亲热的方式和老人们交流,满口的技术术语,辅以神乎其神的演示动作,追根究底,却不知所云、不知所为。从业人员的素质堪忧,无法保障给体验者提供起码的技术支持。

5、缺乏规范的操作无法保障体验者使用安全。有些以义诊名义进行的检测活动,其行为是否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其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安全,所检测的项目是否符合医疗需要,所检测的数据是否科学准确都不得而知;而且从医学的角度讲,采血必须经严格的消毒程序,化验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但我们却经常看到,“义诊”工作人员抽上体验者一滴血,事前事后不见消毒的程序,使用医疗器械经过简单而又神速的操作,结果出来通常都是超出正常生理指标,需要及时地治疗,而恰恰“义诊方”又能提供“疗效确切”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可想而知,类似这样的体验,又怎么能够保障体验者的使用安全。

到依据,为有关部门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广告法》第十四条第(一)、(二)、(四)项分别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这些规定的情形几乎能在所有免费体验活动的有关宣传中发现;《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实际上,那些打着诊疗的幌子进行的免费体验活动,基本都属非法行医的范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而是四条第二款规定“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完全可以据此对免费体验活动中的无证经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2、在体制层面明确监管的切入点。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医疗器械广告宣传的监督管理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医疗行为的监督机关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的监督机关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如前文所述,一些不规范免费体验的危害性毋庸置疑,其所涉及的环节无外乎违法宣传、非法行医、违法经营或使用医疗器械,而在监管的实践中,往往免费体验活动的情况比较复杂,单独一个部门监管难免会出现越位、缺位的状况。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顺应当前的体制格局,在实践工作中,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本,不观望、不等待,充分履行职责,明确各自监管的切入点,互通信息,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各种形式的免费体验医疗器械活动。

3、在机制层面找准监管的发力点。免费体验医疗器械现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更应按照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即强化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合力。强化部门监管,要在产品产生的环节把关。杜绝非医疗器械按医疗器械注册、高类别按低类别的产品注册、以及疗效不确切的产品注册,严格审核产品的适用范围,打击生产无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行为;要在产品宣传的环节把关。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具体情况和核准的《说明书批件》,严格审批发布广告的方式和内容;要在产品的流通及使用环节把关。加强对市场上免费体验的医疗器械进行资质渠道的审查和严密监控,同时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许可。强化社会监督,一方面组织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并及时发布问题产品的警示信息。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为公众提供权威专业的资讯。完善电子基础数据库建设,方便公众对医疗器械资质和广告审批情况的查询。

医疗调研报告

20xx年初,全县离休干部126人(20xx年死亡9人、20xx年1-9月死亡6人),其中:财政全额拨款单位51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30人、财政补贴的改制破产企业23人、财政不负担的单位22人。

1、保障机制。为切实解决离休干部医疗费问题,根据省里规定,我县于20xx年制定了《通山县离休干部、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障管理办法》,随后,出台了《实施细则》,并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目前,我县离休干部医疗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为:

(2)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办法:由财政和单位按照规定的比例分别承担;

(3)离休干部符合规定的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医保基金报销85%左右,单位负担15%左右。

2、基金运行。20xx年离休干部医保基金收入万元,其中:单位缴纳万元、利息收入万元、财政负担万元(实际到位30万元);离休干部医药费支出万元;本年度基金赤字万元。

20xx年1-8月离休干部医保基金收入万元(财政全年应负担万元还未拨付);离休干部医药费支出万元;基金赤字万元。

截止20xx年8月底,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基金累计赤字万元;加上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障基金赤字万元,两项合计赤字万元。

从单位负担情况看,各单位20xx年共负担离休干部符合规定医药费万元,20xx年1-8月负担万元。其中xxx20xx年负担万元、20xx年1-8月负担万元,合计万元。

1、基金赤字越滚越大。主要原因:一是筹资标准低;二是医疗费用高。20xx年离休干部实际发生的人均医疗费用为万元,其中基金报销万元、单位负担万元。

2、单位筹资越来越难。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采取特殊政策、特殊办法,确保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

1、合理确定筹资水平。一般可按当地上年的离休干部年人均医药费实际发生额,并考虑增减因素确定。

2、明确单位应尽职责。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单独统筹的行政单位和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统筹资金,按各地确定的筹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企业和原未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统筹资金,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按各地确定的筹资标准缴纳,在原渠道列支。离休干部医药费出现超支的,缺口部分经核实后由地方财政帮助解决。

4、规范管理医保基金。制定和完善离休干部就诊、用药、报销等具体管理办法,既要保证离休干部医疗待遇,方便离休干部就医,又要加强管理,防止浪费。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落实和资金合理使用。

医疗调研报告

通过本次开展医疗改革工作情况调研,发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强,与医疗改革提出的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所需求的服务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原因如下:

由于基层待遇低,生活环境不便,工作后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很难招到高素质人才,即使招到也很难留住。致使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严重缺失。

按照省医改文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工资及“五险一金”由当地政府的财政承担,各种设备更新,基础建设等经费均由当地政府的财政承担。目前,只有太和县政府兑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工资和“五险一金”。由于政府的财政投资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及发展受到限制。

造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原因:

1、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不同于上级医院药品目录,使上级下转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2、基层医疗机构目录内的药品配送不到位,不能满足日常用药需求。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待遇,使高素质人才愿意留在基层。

三、搞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与上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有效衔接,使得下转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医疗调研报告

__县新农合制度建立以来,基本形成了“四提高、四转变”的良好运行态势,即:农民认识程度逐年提高,报销总额逐年提高、补偿费用逐年提高、受益人数逐年提高,实现了新农合从弱到强的转变、个人自付到直报垫付的转变、按项目付费到多种支付方式的转变、使群众“小病拖、大病扛”到主动就医的转变。

我们认为,我县需从新农合结报制度进行方面调整。制度引领,向基层倾斜。江苏省财政厅、卫生厅20xx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意见》中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服务范围,统筹推进县域卫生体系发展,到20xx年,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发挥新农合资金引导作用,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促进病员优先选择基层机构就医。

(一)停止执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含民办医院)的普通门诊费用报销的规定。县级和民办医院门诊支出20xx年652万元,20xx年1-9月469万元,全年预计626万元。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运、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凡按规范要求办理转诊上转至县级医疗机构治疗的,报销比例可比原定标准调高3—5个百分点;对进入康复期等符合下转指征下转至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报销比例可比原定标准调高5—10个百分点;同一疾病在分次诊疗过程中,新农合起付线可按初次诊治的医疗机构标准设定。

(二)停止执行体检费、婚检费的支出。新农合实施初期,为扩大受益面,更多保护和惠扩参合群众利益,在坚持大病统筹的基础上,推行实施一般门诊、慢性病门诊、住院分娩、婚检和特定人群健康检查等政策。但随着基本公共卫生制度的深化,资金的大量投入,原有新农合支出的许多项目应该在公共卫生资金中已得到承担。全县20xx年体检费支出375万元、婚检费支出100万元,20xx年预计体检费支出400万元、婚检费支出100万元。

通过调整报销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群众评价、合理治疗等与结报政策挂钩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结报政策,引导群众“会看病”、“看好病”,促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扼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引导农民科学地利用医疗服务,防止小病酿成大病,也防止小病大治,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三)加快“城乡融合”,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当前,新农合是以县为单位,但由于劳动力和人员的流动,建议加快“城乡融合”,尽快融合区域差异,建立我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一数据库,将身份证号作为参保的依据,整合保障资源,统一筹资、统一配套、统一监管,解决重复缴费,重复配套等问题。

(四)理顺体制,稳定管理组织。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尽快解决新农合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等问题,防范队伍、人员的不稳定而造成工作的不稳定。对镇区合管办机构,县镇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紧推进“城乡融合”,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节约管理成本。

(五)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发挥新农合基金最大效益。重点加强医疗费用的监管,探讨实施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将日常监管、突击检查、集中审核有机结合,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管理的三级监管体系。要加快卫生信息化步伐,加强区域联合和联络,共享管理信息,加强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要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乱收费、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一些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侵蚀新农合健康成长的基石。

(六)充分赋予公众的知情、监督权,保障新农合健康运行。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统计数据进行公开公示,把知情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和媒体,对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促进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

医疗调研报告

监管工作实践,就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难点及对策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我县现有乡镇卫生院23家,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316家。分布在农村16个乡镇和187个自然村。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些乡镇卫生院、村级诊所以及个体诊所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致职工都开不出工资,而且硬件设施极度匮乏,处于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难以达到政府和百姓的要求,也给我们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功能达不到要求。由于乡镇医疗机构受规模、人员所限,在药事管理上药房人员缺少,有的还不够从事药房管理的资质条件,还有的是资质能力偏低,对药品的养护、评价、配制和分发以及特殊药品管理的知识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以致造成药事管理功能不全,只能维持简单的药事管理职责。第二,药学技术人员中非药学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学历普通较低,业务素质不高,有的药房人员身兼数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医疗机构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药事管理制度不健全。药事管理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大多没有摆上日程,个别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事实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既缺乏外部的压力,又缺少内部激励的动力,就连《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中得不到落实,给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了隐患。第四,药事管理水平较低。在日常监管中,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技术水准、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较低。医院往往只重视药品的进出数量管理,注重药品的经济收益,忽视药品的质量管理,而且对药房、药库及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很多农村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硬件还不如普通的药店,制度和软件建设更是处于低层次状态,不能适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第五、药品养护和贮存设施条件较差,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贮存设施可以用“简陋”二字来形容。一是药库药房条件差,既无隔热装置,室内也无空调,窗帘、排气扇,及防鼠装置等设施,药品直接与地面或墙壁接触,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极易吸潮霉变。有些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各种药品随意摆放,未按要求进行分类,极易混淆;二是阴凉库缺乏。全县80%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置阴凉库,有阴凉库的其面积与用药规模不相适应,空调长期关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冷藏设备不齐全,只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配有冰箱,95%的村级医疗机构没有冰箱,有冰箱的也是和家庭混用。一些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胎盘注射液等也在常温下存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冰箱不是不使用就是不够用,冰箱未起到应有作用;四是中药贮存器皿简陋。用纸箱、竹篓、麻袋盛装中药现象普遍,造成中药饮片发生吸潮霉变;五是温度计配备不全,多数医疗机构没配备温度计,有的配备了温度计,也无记录,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温湿度调控成为一名空话;六是一些医疗机构缺少烘干、熏蒸等中药养护设施;七是药品出库不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操作,随意性大,导致经营发现过期失效药品。第六,药品采购渠道不正规,质量隐患大,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疗单位愿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向无证经营者采购药品,尤其是农村个体诊所,药品采购渠道比较混乱。而无证经营者提供的药品来源复杂,加上储存和养护条件差,没有相应的药品质量保证措施,因此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又因购进药品无质量验收制度也不进行验收,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造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相对混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定的不明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27条规定:“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不得设置药房,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而现实中城镇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普遍设置了药房。虽然有关解释明确了城镇和乡村的区别,但是药房和药柜怎么区别,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对违反第27条该如何进行处罚现实中难以操作。

2、不重视药品管理,设施设备投入不够。农村医疗机构历来只注重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对药品管理只抱应付态度。一方面,有些医疗机构认为,医疗水平及声誉的提升完全依赖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提高,而药品的管理对此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资金本来就很紧缺,在药品管理方面投入不如在医疗设备上投入经济效益来得快。乡镇医疗机构买一台空调,一年下来电费要好几千,而保存的药品价值也不过几百元,经济上很不划算。村级卫生所需要在阴凉和冷藏条件下保存的药品价格有的只有几元,即使被药监部门查获,处罚金额也比需要的投入少得多;另一方面,有些人把药剂科看作是辅助科室,在资金技术上投入明显不足;再者,从现实中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既使使用假劣药品)导致的纠纷远远少于其他医疗事故导致的纠纷。以上是直接导致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管理不够重视,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另外农村医疗机构对药品从业人员培训不重视。每年除药监部门对药剂人员进行有限的一、二次培训外,很少组织对药剂人员进行药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从而导致了药剂人员专业知识和药品管理知识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有些药学技术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必要的职业道德修养。

3、我们还存在监管力度还不够问题。由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短、人员少、资金不足,执法装备落后,从而影响监管覆盖面。**县现有乡镇卫生院23个,村级诊所187个,个体诊所316个,分布比较分散,每年监督检查频次达不到两次,这也是造成监管不到位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把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上面谈到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治理好必须依赖于健全的法制。众所周知,药品是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也是受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的商品之一。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才能得到法定的“许可”,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市场属性迟迟未能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尚属于“使用”单位的性质,因此医疗机构的“用药”不需要获得“许可”。这一现状直接造成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方面,医疗机构承担着80%份额的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却游离于市场准入之外,只要成立医疗机构就自然获得了使用药品的权力,这对广大药品经营企业而言是一种超国民待遇,对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管理也少了最后一道最重要的防线。实践证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质量问题,违法违规问题一直居高不下,仅靠事后监管很难治本,只有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将医疗机构药品纳入市场准入的大环境中去,明确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是市场流通的一种形式,从开办起就要符合法定要求或标准,才能获准“使用”药品资格。否则就严格实行“医药分家”,不允许其单设药房或药库。目前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一些地方或通过规章或通过规范性文件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药房及药库提出了基本标准,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现实选择。

2、依法配备符合资质的药学技术人员。笔者认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与药库实行市场准入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然而,要求农村医疗机构配备依法经营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是《药品管理法》(22条)规定的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应当可以依法强制推行。问题是虽然《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这一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并且进一步规定了禁止性条款,即“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法律责任条款,这一法定义务以及禁止性条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摆设”,仅靠药监人员的教育督促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在一些配套规章如《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上明确违反《药品管理法》第22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基本素质能依法得到保证,农村医疗的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品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

3、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药事管理顾名思义必须要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制度保证是重要一环。相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规范和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规范,承担80%以上药品终端消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至今没有一套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来规范,这是我国药事管理之“链条缺损”。应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多年来在药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然而,大量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起点低,制度落实几乎都没有成文,更无从谈及制度执行与保障,直接导致了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随意、被动、削弱,造成了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始终处于低水平甚至负性循环。在监管实践中,一些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缺乏可控保证措施,违法违规行为屡禁屡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药事管理不规范,缺少必须的制度保障。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农村医疗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药事法规,明确规定的有关制度,如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检查验收制度、购销记录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农村医疗机构自身积极性,参照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规范,制订一套适合本辖区医疗机构用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如采购审批制度、处方调配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药品质量岗位制度、药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

在当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法制尚不健全完善的阶段,加强和促进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上台阶、上水平,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要与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等协调动作,运用法制的、政策的、自律的、经济的手段,切实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广大农民的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1、药械从正规渠道购进2分。

2、建立药械购进、验收、登记2分。

3、药械购进、使用帐目清楚2分。

4、使用正规药品、器械2分。

5、特殊药品管理规范2分。

6、依法对药品、器械进行管理2分。

根据上述内容及分值,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在对医疗机构药品进行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做到的内容,则此项分数全扣,当一次检查扣分达4分以下,且行为较轻的,则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须视情予以经济处罚。如全年累计扣分达10分以上,则该单位必须停业整顿,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发放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同时予以吊销。

医疗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情况,近日,××劳动保障局组织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运行平稳,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20xx年10月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试点,到20xx年5月31日止,全县共有54024人参保,参保者按类别分:学生25081人,一般居民28943人,参保者按地域分:澧阳镇(县城)49489人,其它乡镇4535人。共筹集保费874万元,其中征缴筹集677万元,中央转移支付97万元,省补贴53万元,市补贴3万元,县财政补贴44万元。实行首诊医院制度,确立首诊医院13家,其中澧阳镇4家,其它31个乡镇9家。已有1194人住院,其中927人报销了住院费,实际报销住院费96万元。共有10人因大病住院,支付大病住院费16万元。住院人员分布情况是:县人民医院604人,中医院68人,第三人民医院235人,澧州医院149人,其它首诊医院138人。

此次调研,选取了澧阳镇澹阳社区、多安桥社区和××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样本,其具体情况是:澹阳、多安桥两个社区共有居民8205户,20xx9人。其中参加职工医保的有765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1958人,参加居民医保的有2149人,享受二等乙级伤残和离休待遇的35人,未参保8278人,均应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对象,尚未参保的对象占居民总人口的41%,应参加居民医保而参加农合的占居民总人数的10%。

在两个社区中共入户调查参保住院人数43人,其中首诊医院选择第三人民医院15人,人民医院24人,澧州医院4人。3家医院的报销比例分别为41%、31%、50%。

同时,对第三人民医院实施首诊制度情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参保居民选择第三人民医院为首诊医院的有10514人,已住院150人,其中本院住院126人,住院总费用21。53万元,基金报销8。83万元,报销率为41%;转诊住院24人,报销比例为31%。而据调查,在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农合参保者911人,其医疗费报销比例为46%,高出居民参保人员报销比例5%,高出转诊人员回院报销比例15%。

经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认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在启动居民医疗保险时承诺:参保居民住院比农合多4500多条药品目录,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高10%、10%和5%,而实际结果是低了5%甚至更高,负面效应明显,导致一部分已参保的萌生退意,已住院的心生悔意。

对澹阳、多安桥二个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参加农合和未参保比例为居民总数的51%,足以说明扩面工作不到位,潜力很大。一方面政策范围界定不清,以及低廉的缴费政策,使一部分居民选择参加农合;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对医保政策还不很了解或不认同,继续徘徊观望。

首先是居民对首诊医院制度不十分理解,尤其是职工医保和农合都没有这样的制度设定。参保者往往认为,自己参保后需住院,只要选择方便对路的医院就可住院了,实际上,这样做会给住院费报销带来不便。澧州医院是××开展腹腔镜手术最早、价格相对低廉的医院,澹阳社区某参保居民胆结石发病后直接前往澧州医院就诊治疗,而该患者所选的首诊医院是县人民医院,按规定,其住院费应由县人民医院报销,当他治疗终结前往报帐时,却遭到县人民医院拒绝,理由是:“该病作为首诊医院能治疗,而你却转诊,更何况县人民医院是二级医院而澧州医院是一级医院,没有高级向低级转诊的道理,且报销比例不一样,难以操作”。其次首诊医院的主要特性是:“节约归医院”。这个原则,驱使医院增加参保病人的自负项目和选择自负比例高的药品进行检查治疗,导致参保居民住院费的自负率居高不下,损害了参保者利益。第三是首诊医院少,且多数乡镇未设首诊医院,乡镇参保者就诊很不方便。第四是首诊医院为了自身利益,对转诊转院的参保者回首诊医院报帐持从紧原则,而转诊医院又在提高自负比例,使参保者利益受损,限制了转诊转院的有序进行,侵害了参保者的权益。

城镇居民除学生群体以外,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健康状况,从而诱发大病。对于大病患者,仅靠基本医疗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开辟新的途径。基于为民办好事的考虑,经省市主管部门的同意,××政府在启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参照城镇职工大病互助办法,同时启动了城镇居民大病互助,即每人每年缴纳96元大病互助费,报销待遇最高可以达到10万元,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因病致贫的问题。虽然此想法和做法很具前瞻性,体现了民本思想,但由于一方面在做法上区别于其它县市,部分居民不认同;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受到经济状况制约,无力承受。

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要依赖于经办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协议及相关考核办法,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医疗行为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为,医疗方案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相比,技术力量和水平都较欠缺,考核难以深入。因而对医院提高自负费用等一些做法确是束手无策。

一是要加强宣传。尤其是要把国家开展居民医保的指导思想,优惠补助政策等宣传到位,吸引居民参保。二是要强化工作责任。由县政府与各乡镇结帐,每月调度,确保进度。三是要优化服务。乡镇及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逐家上门开展工作,办理手续;并加强对参保病人的跟踪服务,确保医疗费报销待遇落实。四是要界定范围。城镇居民不得参加农合,已参加的要转入居民医保。

试点期间,可以不设定限制,即自参保之日起,就可以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制度完善后,也宜将3个月限制期改为1个月。作为基本医疗,作为政府行为的社会保险,应该尽量让利于民,不宜商业味太浓。试想,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病,又急需住院,此时再来参保,他能挺一个月吗,应该是不可能。

实现首诊医院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收支平衡。从××目前运行状况分析,一是整体运行情况,全县54024人参保,基本医疗已筹资611万元,大病互助筹资263万元。8个月共支出基本医疗费96万元,占基本医疗基金的16%;支出大病互助费16万元,占大病互助费的6%。如改为定点医疗制度,并按不低于50%报销率测算,需支出基本医疗费136万元,只占基金收入的22%。二是以选择第三人民医院为首诊医院的10514人为例测算,年可筹集保费101万元,而实际8个月共支出医疗费8。83万元,报销比例为41%。如改为定点医院制度,并按不低于50%报销率,也只需要支出11万元。从测算情况分析,实行定点医院制度后,基金完全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因此,取消首诊医院制度是可行的。

据统计,20xx年度××职工医保大病互助参保43600人,年大病患者为80人,患大病率为0。2%,支出大病医疗费201万元,人均2。5万元。目前××居民医保参保人群中学生达到46%,而学生患大病比率相对较低,运行8个月来,没有学生因患大病住院。如学生患大病率按0。05%、一般居民按全县职工患大病率计算,则现有居民医保参保者中年患大病者约73人,按职工人均支出大病住院费水平80%计算,人均需支出2万元,也就是说全年需筹集大病互助费146万元。参保者人均需缴纳27元。因此,建议继续实行基本医疗与大病互助捆绑,但宜将大病互助缴费标准确定为学生每人每年30元,一般居民每人每年48元,减轻居民缴费压力。同时,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可将报销封顶线降为8万元。

一是要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建设。要充分体现社区医疗公益性质,要让居民医疗解决在社区,同时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二是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确实把医疗负担降到合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制度。一方面要提高医保经办机构人员业务水平,努力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定点医疗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医、患及经办机构的行为。同时,应逐步提高定点医疗制度的制度层次,最终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使之更具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