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生本课堂研究(通用20篇)

时间:2024-01-10 19:56:31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范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2.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缺乏重视。会计选择及相关规定不断变化,教师应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得到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在教学效果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会计实务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之外,还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高校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知识并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无法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2.2缺少会计电算化实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在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记账工作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为计算机,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明确会计软件的相关使用原则。虽然部分高校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但在财务软件方面较为落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接轨,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软件存在差别。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本身课时有限,教师更为注重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由于实训方面的缺陷,使学生在会计实务的操作实践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熟练的应用财务软件,在专业技能方面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2.3会计教学体系可行性较差。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职业技术和能力,对于会计行业,尤其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熟练的进行记账审核等基础性工作,将企业的财务理清,并通过财务报告将其显示给相应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涉及到的流程,只是在对账务处理进行书面上的学习,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企业的销货收入、应付职工薪酬、货币资金等,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记账原理,明确借贷双方所记录的事项。在进行学习时,更多的是想我账务处理原则和要求,而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具有明确的会计概念。因此,学生在就业时,专业技能方面缺少一定的锻炼,不能立刻进行会计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工作,在工作的选择上不具有优势。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进行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即让学生以主体者身份参与化学课程学习,让学生化学素养得以充分的发展[1]。那么,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积极践行生本理念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一番个人意见的描述。

一、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一种教学理念。然而,传统高中化学课堂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与此种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我们应及时转变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2]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在引出本节课课题之后,我让学生作如下实验活动:用砂条打磨铝条表面,观察铝条表面颜色的变化;把一根铝条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对铝条表面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做完试验之后,让学生思考:铝条在打磨前后、放置前后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打磨之后,铝条因为接触到了何种物质而发生了反应?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和回答,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做实验并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回答,做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因为让学生思考、探究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节化学知识内容也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二、采取分层式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是,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对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采取的是无视的态度,即对待所有学生采用的是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这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产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能实现全体学生化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与提高。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在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应该采取分层式教学法,即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此,能够使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符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促使全班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部分内容时,根据班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在学习目标上我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能力较差的c层次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方式以及反应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有初步理解;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次学生,除了达到c层目标,还要对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学习能力较高的a层次学生,除了达到b层目标,还要亲自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

这样,通过采取分层式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每一位学生对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是对生本理念的良好体现,同时,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采取实践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对课程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然而,长期将学生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机械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早已让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书本上表面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技能,鉴于此,我们就可采取实践性教学方式,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促使学生日后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参与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使以生为本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

比如,在学习《垃圾资源化》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周围观察白色污染的现象,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垃圾处理厂,以此来获得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在调查活动中所知晓的相关信息写出一份调查小报告,从而使学生对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以及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这样,通过开展实践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化学活动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能够保证以生为本理念在化学课堂中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实施。

总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并采取各种切之可行的方法来使这一理念得到良好体现,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促使高中化学可叹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3.1会计实务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会计理论教学是给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对概念性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一步步分析,但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计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际操作打基础,通过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知识,明确会计理论的形成,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结构框架,对会计理论中无法讲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实践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己欠缺的知识进行完善。3.2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会计工作行为。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既涵盖了会计职业道德实务,也涵盖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习惯,违背职业道德即相关法规。通过会计实务的教学,是对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按照一定的从业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对学生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约束,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提醒和纠正,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会计本身涉及企业的财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就更加值得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制裁。3.3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工作要求。会计实务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好的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快速的掌握相关技能,从学习中挖掘工作重点,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分析,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使自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会计实务教学是对会计理论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连接,有效的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保证学生的相关实践技能,缩短学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减少企业的培训工作。

4.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

4.1采用反复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模式。会计实务内容复杂,对不同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选择不同,由于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教学时,应逐渐渗透和修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身存在一定的遗忘的可能,因此,应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会计实务实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随学随练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训练,提高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中或者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将知识串连在一起,对前段时间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2拓宽会计实务知识的涵盖范围。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可以在内容中结合税务、事务所、财务、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门及监督部门的相关实务工作,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更好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应进行一定的扩充,避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作用能力,将课外与课内知识串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办公能力以及职场能力也行进行一定的训练,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挖掘和训练。4.3提高会计教师对于的整体素质。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呼吁教师进行进修或者脱产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同时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人才到校园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完善教师的实务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之间的知识体系趋近相同,聘请会计师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对企业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身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对学生也行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认识,正确的对待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对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改善,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进行一定的运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整个会计实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红霞.基于技能型的高校会计实务教学模式构建[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7)。

[2]汤雯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实务教学的有效结合[j].黑龙江科学,(1)。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程]的“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01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十二五”课题。课题开题后,总课题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国各地发展实验校区,目前北京总部导学馆已经为推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做出革命性贡献。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种真正的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生本理念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小学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具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生本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开发的一个方向。

1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既是生本理念的本质特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顺利开展的保证。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意识,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是我们系统的接受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旨在深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真正的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指定阅读篇目《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时,教师就要充分秉承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当然,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专业阅读知识还有所欠缺,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主人公总是要去航海?”“鲁滨逊在荒岛醒来后第一件找到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从鲁滨逊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等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重点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最后通过阅读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枯燥的阅读看成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求知探索的过程,跟随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展一段奇妙的旅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除了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这也就启示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方法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创设情境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些心理,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要求目的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作品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要给予学生专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阅读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营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针对同一篇阅读作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大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过早的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同龄人的智慧碰撞中摩擦出火花,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木偶奇遇记》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针对作品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其他同学或者是老师来回答。教师最后要将作品的深层意蕴也就是对善良、美好、诚信的歌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深意,真正的将作品看透,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

4总结。

小学阶段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育的规律,生本理念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全然不同的思想,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必定会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全新方向,是值得我们努力尝试与探索的。

十月份生本课堂工作计划要求及研究重点

各位生本老师,从本周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生本课堂的'研究,十月份的教学任务及生本研究重点是:

1、组建合作小组。

2、分配小组任务。

3、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可从学生倾听、表达、评价、奖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老师们,请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及时积累总结经验,我们将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进行“生本课堂之――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论坛,期待您精彩的发言。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我校承担的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系成都市教育局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本课题自选题、立项,特别是进入探索研究阶段以来,在市区各级教研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以及所有的参研人员进行三年多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方法策略。

几年来,课题组坚持一种以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高低的价值取向,以三个有效性(评价语的有效性、设疑提问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为突破口,以五环节校本教研模式和竞赛评优为抓手,组织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将各教研组沉浸在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中,砺炼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

校本教研教学技能有效策略

开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基于两个需要、一个契机。两个需要是指: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一个契机是指学校被评为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这个契机。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高水平发展后教学质量不能稀释的迫切需要。学校被评为市九义示范校后,实施了高水平高速度的扩张策略,相继成立了两所分校:东大街二小实验分校、东大街二小外国语实验分校。近几年一大批教师被调入学校,学校20××年秋季在职教师166人,但是35岁以下的教师有96人占教师总数的57%,(25岁以下有21人、2630岁有29人、3035岁有46人),其中当年秋季通过各种途径新调入或编入我校的教师有44人,占教师总数的26.5%,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8.4%,他们在课程理论、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急待提高,这部分教师在三五年后将成为东二的栋梁,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东二的教学质量、关系到东二能否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再上台阶。

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全体教师和育才杯赛课评委与年级组组长对中青年教师的整体印象两次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教师在设疑和提问技能、运用教学语言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课堂评价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方面存在缺陷;中老年教师主要在信息检索和运用现代媒体技能及课堂评价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一个契机。学校至20××年3月被确定为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学校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固定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制度和名师督导小组引领、课题合作、任务驱动、专题跟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就是要充分整合校本教研资源,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将各教研组沉浸在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中,达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活动沉浸策略把各教研组沉浸在校本教研活动之中,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技能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获得的,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在学校能承载有目的地习得并发展提高教学技能的活动必定是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形式校本教研活动能承载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微格课教学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确实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单项教学技能,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推进这种模式有较大的难度,它会打乱教师教学的时序,教师暂停教学进度来进行微格教学以训练单项教学技能,不太现实,在专门的师训院校还可以。专项教学技能竞赛对于以操作活动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技能如书写技能、板书技能等,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易于有效开展;而对于有些以心智活动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如课堂评价技能、变化技能等,学校将难于组织,因为参照的学生主体在变化,没有可比性。专题讲座以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为内容的学校名师团和区市专家的专题讲座,能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总结、提炼与规范,能将名师或专家内化的教学技能的心智活动方式推荐给教师,供教师悟化;但他山之石能否攻我班之玉,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之中实践、融合和创新,不能期待几次专题讲座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就提高了。专题学习以课堂教学技能为内容的专题学习,能提高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理论修养,有什么样的观念必定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专题学习对转变教师对教学技能的陈旧的观念,大有裨益;新的观念与陈旧观念天生就是一对矛盾,转变观念有时真犹如与虎谋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时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是新观念,但教学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仍是老一套;因此,专题学习一定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要在实践中,让新旧观念不断地碰撞、斗争,让新观念不断地战胜旧观念而取代之。

师徒式研讨活动自然情境下的师徒式研讨活动,能有的放矢地真实地手把手地训练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让徒弟经历模仿学会自悟创新的过程,确实是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形式;但师傅的技能的高低、师徒研讨的自觉程度都将影响徒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要落实检查徒弟从师行为,要鼓励徒弟多拜名师,鼓励名师多收弟子,教学相长,方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风格。磨课、赛课、做课活动各种形式的各种级别的磨课、赛课、做课活动,能让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就相同的技能进行反复的训练、揣摩、修正进而不断地提高,能让新旧观念不断斗争,是新观念形成和技能提高的便捷之路。专题研讨活动以专项教学技能为内容的专题研讨活动,能引领教师对某项技能从操作的时机、程序、要领、原则等各个层面,进行比较全面的、理性的思考与研究,能让教师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教学技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能让教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交流对话活动各种形式的校本交流对话活动,能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相互启迪、借鉴、反思、融会贯通;但此活动的效果与拥有交流权的教师思考的深度、交流的次数和话题是否具有共性即能否激起千层浪有关。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就必须整合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就必须将各学科各年段教师沉浸在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研磨活动之中,以活动促发展。课题组的策略是:首先夯实校本学习和校本培训的根基,努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与修养,途经有理论学习、课后反思、每月小结、专家引领、师徒捆绑、专项培训、名师讲座、专项竞赛等;其次,创新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让理论与实践亲密接触,激烈碰撞,绽放出绚丽的思维火花,途经有组内研究课、新教师见面课、师傅示范课、育才杯赛课、名师优质课、同课异构课等;同时,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共力解决研究中的困惑,体验成功的快感,活动有同伴互助定期交流、育才杯赛课、共享育才杯、名师优质课、同课异构课、科研论坛等;最后,专项竞赛、专项评优等评优激励机制不断跟进,持续激发教师热情,将全校教师沉浸在研磨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校本活动中。课题组的具体做法是:

1、聚焦课堂教学技能,提供选题范围,引领教研组选择研究课题。在学校确立的总课题下,课题组为各组教师提供了选题范围;各教研组在总课题下面根据本组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相对集中的问题(如设疑提问技能、课堂教学评价技能、组织调控技能等)和课堂教学实际确立好本组教学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组与教研组的教师一起研究、修改并敲定课题名称之后,各教研组填写好学校课题申报表向学校申报,课题组对申报表进行审核后出示学校审核结果和指导性建议,这样做既能让各教研组的子课题的确立贴近教师需求,又能让课题研究一开始就具有可操作性、期待性和科学性。从09学年教研组申报的课题名称来看,学校三个校点中有27个教研组直接或间接以教师运用语言技能为研究内容,占学校教研组总数的90%,有6个组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进行研究,占学校教研组总数的20%,分别为本部一年级语文组、本部二年级语文组、本部六年级语文组、本部体育组、东校二年级语文组、西校语文组;有8个组对设疑提问进行研究,占学校教研组总数的26.7%,分别为本部四年级语文组、本部三四年级数学组、本部五年级数学组、本部美术组、本部音乐组、东校三四年级数学组、东校五六年级数学组、西校数学组;有4个组对导入语进行研究,占学校教研组总数的13.3%,分别东校三年级语文组、东校四年级语文组、东校五六年级语文组和西校综合组;有5个组对组织教学与调控策略进行研究,占学校教研组总数的16.7%,分别为本部六年级数学组、本部科学组、东校一二年级数学组、东校综合组、东校体育组。

2、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享课题研究成果。

(1)以《温江区东大街二小课题研究通讯》指导并规范各组校本教研行为市十一五课题立项以来,共编辑二十八期《课题研究通讯》,向各教研组提供了学校课题组的研究方案、调查报告、选题指南、学习资料及学校教科室的通知安排与规范性要求共八万余字,为各组研究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要求。

(2)开展各种校本教研观摩学习活动,夯实学习与实践的根基。新教师见面课、师傅示范课,促课堂教学技能一脉相传;组内研究课促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取长补短;同课异构课促教师集思广益、对教学技能精益求精;育才杯赛课让教师百炼成金,促教学技能炉火纯青;名师优质课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锦上添花。

(3)组织定期交流,促使教师集体反思。课题研究初期,学校每次周前会上安排两个教研组交流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参会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填写《东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针对交流组的困难与困惑提出本组的建议,在下一周周前会前将填写好的《东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交给交流组供他们参考,并对共同性的难点问题进行全校会诊。课题研究中期,结合学校第五届、第六届育才杯青年教师赛课开展共享育才杯周周优质课点评活动。每一周由一个教研组作观察员,该组成员必须全面全程参与该周所有教师的赛课活动,并在组内就该周所有赛课进行小结,并由组内一位教师在该周周前会上进行点评,让所有教师分享课堂精彩,以定期交流,促进集体反思,促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每学年末定期开展教育科研论坛引领教师理性思考。为促进学校市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深入,初步梳理物化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中的典型事例与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

课题研究以来,学校举行了三届科研论坛。论坛中,有的教研组展示本组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遇到的问题,有的教研组让大家鉴赏本组教师在育才杯赛课中的精彩片段,有的教研组反思提炼了本组老师们凝练高效的评价语,还有的教研组给大家讲本组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开展科研论坛,加大了课题研究的声势,营造起浓浓的科研氛围,促进了各组间的交流、分享和反思,催生研究成果的物化,对各组的课题研究和学校的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学校的科研论坛的成效,区研培中心的周丽蕊主任、王毓舜主任和教研员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主任点评道:东大街二小在推进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中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高,体现在领导重视程度高、教师参与热情高、教研组研究水平高;第二是新,表现在教科室科研的点子新奇,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新巧,教研组择取的课堂研究的视角新颖;第三是实,表现为研究过程扎实,研究的动机朴实,研究的效果真实。王主任感慨地说:教育专家在哪里?专家就在东二这群教师里。

每学年末,学校将有相同或相近研究课题全校教研组分成几个联组,组织各教研组组长开展课题研究总结交流,在认真填写交流记录并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各联组选派一位组长代表该联组进行大会发言,这样的联组总结更利于相互的学习与提高,更利于研究视野的开拓,更利于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推广。

(4)专题培训与赏析点评交替跟进,促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不断琢磨。为比较及时地解答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解决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约请市级专家陆坊校长和周学静老师就教师课堂技能进行专题培训;约请区研培中心理论室王毓舜主任就科研成果的物化与撰写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约请学校的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静霞老师、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张素英、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刘秀荣和区教学能手周丽以具体的课例就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对全校的语文、数学教师作专题培训;约请学校的名优教师就某项教学技能拍摄成碟片,在周前会让全校教师赏析并由名优教师进行点评;每年暑假对青年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技能和班务管理技能进行专题培训。课题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与赏评的形式、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让教师在模仿与反思中不断地琢磨,在琢磨中不断地提高。

(二)重点突破策略引领教研组以三个有效性研究为突破口,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涵盖多种技能,课题组认为重点提升的是教师课堂运用语言的技能,因为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剔除学生的活动、媒体的展示,剩下的就是师生的言语的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兴趣,评价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最直接的诱因、动力是教师的语言。通过对教师的调查显示众多的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有待提高。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如何提升教师课堂设疑提问技能和情境创设技能。因为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来看,分为导入语、过度语、小结语、评价语、提问语,其中提问语在五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激发动机、帮助学习、促进参与、启发思维、实施评价、实现反馈;从学生学习的动因来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枯燥的知识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即使你强迫他注意,也没法保持多久,可有效的教学情境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醉其间,主动参与、真切体验。

课题组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提升教师课堂评价技能。课题组的价值取向:在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各教研组从课堂教学技能的小处着眼,从教师课堂某个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为着力点和目标,来彰显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课题组的策略是:以教师课堂设疑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研究和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两翼,品字推进,三箭齐发,将全校教师融入到课堂教学技能的磨练之中。

1、在课堂设疑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课题组研究后认为只要在设疑提问中突现七性:目标性、思考性、难易性、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激励性,就是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中经常都突现了这七性,设疑提问技能必然得到提高。

(1)课堂提问要突现目标性。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点处;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广太深。无论提哪一类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切忌提简单的是不是好吗?之类的问题。

(2)课堂提问要突现思考性。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这课中的这个环节时,当探究4217的计算方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先尝试计算,教师巡视,然后反馈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自己的算法,生与生置疑,解答,比较不同的算法,如果还有疑问必须解决,老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解决,同伴之间有了心灵的交流。心中无疑的顺畅,快乐洋溢在学生脸上,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课堂提问要突现难易性。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把更多学生的认识一步步引向深入。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曾听过两位教师就同一内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还要除以2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提问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且问题数量过频,同时,过于直白、琐碎,直接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回答的热情。

(4)课堂提问要突现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老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设计这样的提问:谁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口诀介绍给同学?顿时课堂鸦雀无声,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思考,过会儿同学们举起地手像小树林般,争着要给同学介绍。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去呵护学生的想象,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源泉。因此,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5)课堂问题要突现趣味性。问题设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学习主体本身,或者学习活动本身。也就是说学习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而且内在动机作用比较持久,并且有主动性,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如老师在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时,同学们已经知道小猴有6只,小鸭有2只,这时问:小猴和小鸭在争吵请你猜猜它们在争吵什么呢?有的说:小猴和小鸭一共多少只?有的说:小猴比小鸭多几只?有的说:小鸭比小猴少几只?有的说:小猴的只数是小鸭对几倍?教师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十几加几》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听清楚老师的两个口令,一先摆13个方块,二再摆2个方块,将步骤二字改成口令,效果大不一样,仔细想想实际上是把成人语言换成儿童语言。

(6)课堂提问要突现层次性。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只有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7)课堂提问要突现激励性。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教师请一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回答问题,她怎么也不开口,老师没有批评她,只说:她想俏俏告诉我,然后老师将自己的耳朵贴近他的小嘴巴,又说:你讲的真好,事后这位教师说,实际上那位学生什么都没讲,只是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在以后的课堂中发现她慢慢的能大胆发言了。学生在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闪现出一些火花,教师要能及时抓住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满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种孩子就会有多少种想法和多少种欢乐。作为教师必须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孩子们思维的灵光,并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和扶持课堂上的这些意外。教师在教学《圆圆的沙粒》时,刚开课不久就问: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了这颗沙粒的什么品质?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一股脑儿地念了三四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耐心地等他念完,笑着对他说:看起来你的性子比老师还急,可以一句一句地说吗?这时他才醒悟过来,并且开始重新回答。当一个平时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回答:这颗沙粒被不停地折腾时,老师当时大吃一惊,并用夸张的语气说:哇!你太厉害了,折腾这个词你运用得非常贴切!我再看他时,只见他坐得更直了,听得更认真了。

2、在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品德组老师总结出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六大策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策略、引发情感共鸣策略,注意前后衔接策略、满足儿童内需策略,课题组认为引发情感共鸣策略和满足儿童内需策略尤为重要,对其他学科教师很有借鉴意义。能触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更为有效。要实现学生的生命体验,离开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无法实施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投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激情满怀,进行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效果。

在上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一课中,认识什么叫三无产品,并且在购物时知道要看商品的名称、厂家、厂址,是否有合格证,特别要看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在根据学生采购的商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三无产品,怎么去识别三无产品之后,立刻播放了课件安徽阜阳的奶粉事件,伴着揪心凄惨的音乐,看着无辜的大头娃娃画面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孩子们一个个都震惊了,有的痛骂不合格产品带来的危害,有的怒斥厂家的黑心,有的甚至潸然泪下。教师相机再启发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三无产品危害人的实际例子。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生活中,有的说:我前天就是吃了过期的面包拉了肚子。有的说:那天我在新闻里看到一位阿姨买了不合格的洗发水洗头,结果让头发掉了很多,太让人生气了。有的说:我奶奶在一小摊上买了一个电饭煲,回来一试根本就不能煮饭,准备去退货,可摆小摊的早跑了,再一看商标根本没有厂名、厂址,想退货都找不到人,只有自认倒霉了!一桩桩事例,一个个教训打动了学生的心,使他们惊讶、信服,听得入神、入境、入脑、入心,简直掀起了学生情感的高潮,那么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购物时要注意识别三无产品的窍门也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能满足儿童内需的教学情境更为有效。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定是儿童内在特别需要的,只有从儿童的内心世界出发,从尊重人的意义出发,才能打破其已有的知情意行的平衡,引起矛盾冲突,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思辨空间,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才有可能体验到深层次的东西。在上品德与社会《合作力量大》一课时,其中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合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做事。教学中,教师把一个经典故事改编成共享甜蜜的游戏。经典故事是这样的:同样是一桌美味,同样用长长的筷子去夹,天堂的人们互相把筷子伸向别人嘴里,帮助别人品尝佳肴,结果都吃得很开心;而地狱的人们只知道往自己嘴里送,结果谁也吃不到,因为筷子太长了比手臂长,而他们又不去合作,所以都没品尝到佳肴。教师把这故事改编成游戏,端出几盘切好的橘子,并出示字幕:同享甜蜜游戏规则是吃水果时,只能用伸直的右手拿,手肘不能弯曲。学生看着盘子里那诱人的水果,对课堂上的品尝游戏很感兴趣,一个个伸直右手,拿起水果使劲往嘴里送。可是由于手肘不能弯曲,要想送进自己嘴里实在太难,一个个急得面红耳赤,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内心产生了迫切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要。这时上台来的一群学生里突然有两个学生创造性地把自己手里的水果送到对面同学嘴里,对面同学立刻反映过来,也把自己手里的水果送到对方嘴里。嘿,成功了!受到他们的启发,别的同学纷纷效仿,才尝到了甜蜜的水果。这时教师马上追问:你们开始为何吃不到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我们开始都一个劲地往自己嘴里送,由于游戏规则是手肘不能弯曲,我们就是吃不到。教师马上采访最先吃到的孩子:你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学生:我的手肘不能弯曲的话,只能向对面伸去。刚好,**同学就站在我对面,于是,我就想到了我拿给他吃,他拿给我吃,我们来合作不就好了吗?教师及时点拨: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体会?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说:帮助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别人。有的说:看来,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啊!瞧,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就会产生与学生心灵撞击的东西,产生生气与灵魂的东西,就会为学生道德生成搭建积极体验、专心探究、思考表达的平台,实现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真正有效。

3、课题组用课题研究通讯作纽带,集全校之力,共同攻关,突破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这个难点。课题组收集教师课堂精彩用语357句,汇编成课题研究通讯11期分发各组,供各组教师学习、参考、采编与选用,并精选了61句教师课题精彩用语编撰在《东二教师工作手册》中,分发给每一位教师研修;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科教师课堂有效评价语的征集与评奖活动,要求各学科教师收集整理三条本学科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语言,并对该评价语言适用的环境、要解决的问题、使用后学生的变化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作简单的注释,形成个案,参与征集与评奖活动。

本次活动全校共有91位教师或教研组参与活动,共收到课堂有效评价语300余条;课题组对提交的课堂有效评价语的教师姓名隐去即不署名,汇编成课题研究通讯15期分发给各组,组织全校教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认真评选,共有30位教师提交的43条有效课堂评价语被评为学校一等奖;课题组对这43条获一等奖的评价语的特点进行认真总结,最后将总结的结果和43条获一等奖的有效评价语汇编成课题研究通讯16期和18期分发给老师们,供老师们学习。这43条有效课堂评价语主要涵盖了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学科。这些评价语从评价者评价的直接指向上看,可以分为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直接指向学生人格两个大类。其中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有34条,包括指导评价学生朗读的有9条,指导学生倾听的有6条,指导学生交流的有15条,激励学生努力进取的有4条;直接指向学生人格即直接赞赏表扬学生的有8条。从这43条有效课堂评价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赏识教育是课堂评价语有效的基调,评价即指导是课堂评价语有效的灵魂,将文本内容与学生个性有机融合是课堂评价语有效的法宝,自然真诚是教师课堂评价语有效的关键。根据大量的教学实践和这次评选活动,课题组认为精心设计并在反复锤炼教师评价语言确实是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堂评价技能的一条捷径。

(三)规范竞优策略用竞赛评优和五环节校本教研作抓手,砺炼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实现校本教研常规化。

1、精心组织学校的育才杯赛课、优质校本教研展示课和课堂教学技能专项竞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与教研技能的全面提升,促进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学校自20xx年起每学年上期开展育才杯赛课活动,现已进行了六届,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参与赛课活动。每一届育才杯赛课活动学校都会出详细的比赛方案,都要组织固定的评委全程参与听课和评课,都要对每一位赛课教师进行综合打分,赛课结束后都要召开隆重的育才杯总结表彰会。在每一届育才杯赛课中,全校每位教师平均都要在不同的班进行2-3次试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师傅都会全程手把手地指导,中老年教师都会为赛课教师出谋划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每一学年下期学校都要开展优质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该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组就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的专题,向全校教师全程展示一次校本教研过程,并把这次展示活动的质量的高低作为评定优秀教研组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学年暑期举行教学技能基本功大赛。一系列的议课、磨课、赛课、竞赛、评优活动,充分砺炼并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与教研技能,有力地促进了教研与科研的融合。

2、用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整合磨课议课赛课做课活动,梳理提炼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经验,实现校本教研流程程序化。各教研组在各级磨课议课赛课做课等教研课中,按我校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灵活地进行课题研究。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为:精察课堂小组讨论互助引领抽象提炼汇总概括。精察课堂:将课题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梳理出几个观点或几点策略供老师们回顾;将本次研究的重点分解出几个观察点或几个观点供老师们选择;观课老师自主重点选持一个观点或一个观察点上对课堂精细化观摩。具体来说就是:组长事前应对这一专题做一些分析工作:对这一专题前期已有哪些主要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思考、实践,在研究前告知组员。执教者(研究先行者)先向老师们阐明自己试图在这个专题的哪一个方面进行实践,力争在哪一个层面上有所突破,让议课教师、参研人员听课时,关注的重点更明确。听课教师(参研教师)主要选择一个视角或一个观点,重点关注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落实并深入。

建议每个老师重点关注四个学生:这四个学生的反应、神情、语言、计算的正确率,甚至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争执、争吵等,这样,参研教师的议课、评课就有充足的证据,就会更加有理有据。小组讨论:持相同观点或选同一观察点的老师相对集中组成一个小组,围绕该观点就师生课堂行为进行反刍、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每位议课教师发表对上课教师贰加壹评价即两个优点与一个缺点,有观点、有证据、不重复。最后形成本小组的观点、意见与建议。互助引领:各同伴小组选一位代表就本组观点、意见与建议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组长、名师、专家及领导进行专业引领。抽象提炼:组长组织所有参研教师就本次教研的收获、感触或观点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并写下来进行交流。汇总概括:每位参研教师执笔将自己的观点、感触或收获结合课例用三二百字进行有理有据阐述,并拷贝给同志小组组长,并由同志小组组长汇总质检,再将本组教研的认识成果拷贝给组长,组长汇总质检后形成本次教研的研究综述,并提炼出本次教研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为下一次教研精察课堂的观点作储备。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特别适用于人数较多(大于8人)的教研组及教研联组,人数教少的教研组操作时可将模式缩减为四步:精察课堂互助引领抽象提炼汇总概括。

一、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明显提高,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实施课题研究三年以来,区研培中心教研员普遍反映,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明显提高,教师们课堂评价语言准确丰富,课堂教学效益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xx年11月止,0709学年我校教师共计530人次获各级奖励,其中17人次献课或论文获国家级奖,165人次献课或论文获省市级奖,348人次的献课或文章获区级奖;学生共计466人次获奖各级奖励,其中164人次获国家级奖,21人次获省级奖,126人次获市级奖,161人次获区级奖;学校获各种奖项94个,其中市级奖项27个。09年9月同06年1月相比,新增区教坛新秀16人,新增区优秀青年教师34人,新增区教学能手13人,新增区学科带头人2人,新增区名教师1人,新增市学科教学带头人1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育科研砺炼了教师队伍,造就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自开展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以来,从学校走出了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先后有三位干部教师到外校任校长、有一位教师到区研培中心任主任教研员、有一位教师到教育局从事管理工作。

二、课题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学校开展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以来,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0809学年课题组的阶段性报告在区教育学会年会上作大会交流发言,得到区教育局领导和研培中心老师及同行的好评;在09年全区校本教研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优质课研究活动展评中,学校的两个教研组(品德与生活组、中段数学组)分获全区一、二等奖;09年3月,成都市千名校长大练兵小学三班五组的校长们,到我校开展实训活动,调研了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长们对我校的市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09年10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教育局黄晓园副局长带领吉安市各区县教研室主任一行13人,专程到学校参观,考察了科研与常规工作,对学校的扎实的教科研工作大加赞赏,欣然题词:踏进贵校:静听,有花开的声音;细看,是坚实的脚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文章《课题研究为抓手,教学科研一体化》在20××年11月11日的《教育导报》上发表交流;课题组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教研科研一体化》收入成都市教育局主编的成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校本教研从师本走向生本》中;09年7月课题组老师的论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研究》获成都市一等奖。20××年学校教科室因科研工作显著,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科室;20××年,学校因市十一五课题研究扎实,被评为成都市校本教研先进基地学校一等奖。20××年,学校市十一五课题被市规划办考核为优秀,教科室再次评为成都市先进教科室。

三、加深了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1、聚校本教研的三大力量,建立体化校本教研思维。自我反思是主力,是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力量。夯实了自我反思的根基,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校本教研的源泉。中青年教师在读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书过程中,在定期的每课反思与每月小结过程中,在每周的育才杯观察员听课报告的交流过程中,让自我反思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让自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掘待研究的专题。同伴互助是双翼,教研组内的同伴互助与全校范围内的跨学科的同伴互助对教师个体来说如同双翼。教师的自我反思绝大多数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某些节点的回顾、反刍与思量,大多停留在点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的斟酌与修正;教研组内的同伴互助与全校范围内的跨学科的同伴互助,能让自我与同伴之间在所关注、所研究的的点上进行横向的交流,促使教师在有关联的彼点与此点之间连接成线,能让教师在知识点上、教学技能的提升点上进行线型的研究,让教师由点到线地研究教学,由交叉平行的线研讨延伸到对教研的面进行思考,同伴互助让教师研究的思维广度不断得到拓展,助推教研不断深入。

专业引领是航向。在全校范围内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等名师的专题讲座、专项培训与课后点评,在教研组内师傅的指引与点拨、学校名师团队与专家的指导,能对教师的研究进行纵向地提升,让教师研究的思维深度不断得到延伸,能让教师对某个专题、课题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立体的思维,引领教师对要研究的专题、课题从策略层面、方法层面、技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研讨。

2、认识到校本教研活动的数量、质量与教师参与的激情制约着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三年多的研究,课题组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高低(y)与校本教研活动(x),也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即y=f(x),要提升教师的某项教学技能就要把教师沉浸在以该项技能为专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之中。这种函数与二次函数y=ax2+c比较接近,这里的x是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结合体,当校本教研活动丰富并且质量很高时,教师课堂教学技能(y)就提升得很高;这里的c是教师原有的技能水平,这里的a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感因素,越是积极主动有激情地参与校本教研,a值就越大,这个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就越收敛,教师技能提升就越快;越是消极被动应付式地参与校本教研,a值就越小,会小于1甚至趋于0,这个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就越发散,教师技能提升就比较慢.

学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比如:就教师个体来说,教学技能的起点不一样,缺陷不一样,需求不一样,采用什么样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形式让各类教师都有教大的提高;教学技能作为教师的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有时表现为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有时二者紧密交叉在一起,以综合的方式出现,如何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这类心智活动水平,使之在教学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长期的研究问题。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的价值观,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意义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

一、课堂内容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育从学生这一实体出发,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意义所在。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设计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授课中的重要问题。对小学老师而言,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度、学习效率提升幅度高度敏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

2.课堂内容贴近生活。尽量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生的接受状况,对于复合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在教材以外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测验资料,组织进行专题教学。

二、课堂内容要有针对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教学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主要体现在通过课堂环节的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包括以下风个方面:

1.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维方式,领悟学习方法,最终掌握“学法”,具有自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充分体现出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教师先在课堂上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脑进行学习探索和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凸显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进行有效引导。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启发学生回家应用到生活中,并且第二天回学校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学生的生活阅历拓宽了,实际应用能力也加强了。

4.解答“开放型”问题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协商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导性。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检验、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调整评价顺序,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觉得某某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最好,最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为他的优点给他热烈的掌声好吗?”“和某某同学相比,大家觉得自己哪方面还可以提高?应该怎么样改进呢?为了自己的进步,给自己一个掌声,好不好?”通过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总而言之,只要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环节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目标。

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我校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

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

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三、明确构建“学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框架。

“学本”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学本”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远景,立足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本”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本。“学本”还要更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学本”目标之一。最后,“学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内心。

二、流程结构。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模式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学前尝试。

这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结合教材例子,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问、操作等各种方式,对新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并对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基础积累。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活力与高效课堂的基础。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是“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学习新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新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原则,要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教学生,学生与学生争辩,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检验、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会新知“我能行”的信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好组织工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巩固提升。

这是“学本”课堂高效的保证。知识由简单的认识到内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有一个技能练习的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层提升的过程,是对知识化为能力中不断有新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因为不断成功过关而信心倍增的过程。巩固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断认可,不断反思,不断质疑,不断清晰的过程。巩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与生活交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有所有,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世界与人生哲理的过程。巩固中要实现先练后评,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反思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省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研讨会心得

和煦的春风,飘扬的柔柳,在美丽的泰山脚下,来自z省教研室的各位专家以及全省各地的优秀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聚集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开始享受一场语文教研的盛宴。在这里,我们感受著名师的魅力,折服于名师的风采,我们叹服,我们身心陶醉。名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是震撼、是智慧的诠释。

会上聆听了z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李z老师关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的研究成果报告。本次研讨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z老师,他执教了一节精彩的观摩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薛老师这堂课没有激情的导入,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开始就是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默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词语,此次活动结束,我明白了薛老师这个小小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原来这就是能力培养的方法,它就在你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那看似不经心的教学环节中,执教者的智慧在熠熠生辉。

接下来又观摩了六节公开课,这六节公开课都是由参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课题研究”的学校提供。这些课例给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老师从扎扎实实的识字训练,到扎扎实实的读中感悟,再到扎扎实实的写字指导,步步扎实,环环有效,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课堂。我们上课不是演戏,而是在教学生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只有建立在“教会学生学”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才算是一堂体现正确教学思想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处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课堂上充分体现出: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老师充当的只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是起支配、主体作用,而是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地方。

欣赏了七节课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的课堂真的以学生为本吗?课堂上需要体验的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学习的过程了吗?课堂上的方法、策略是出现在需要时、学生急于点拨处,还是为了方法而方法,为了策略而策略呢?课堂上是不是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我是否注重了学生过程性的感知,学生情感的体验――这些个疑问都值得我去思考、去实践、去提升。

这次研讨活动,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生本课堂”,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本次研讨活动正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源头活水,又如一盏导航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争取早日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课堂反思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是从学生自己先学开始的。生本教育需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即把新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先学任务。前置性作业又分为两大块,即复习旧知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既包括学生对前一课时的复习、温故,又和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密切联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复习旧知这一块完成的情况比较好,而在做探究新知的一些题目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和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完成的情况比较差。比如,在跟着录音带模仿对话部分和一些陌生单词、句子的翻译部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手中拥有的资源情况有限,他们往往被“拦路虎”吓住,不愿意去做。

所以教师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思考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喜爱自主探究奠定基础。不能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又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抵触、厌学的反作用。例如在设计pep五年级下册unit3partareadandwrite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一,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二,完成文后的练习;三,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把不懂的问题先和本组的同学进行讨论,每一组的小老师尽量解决好各组成员的疑问,如果对一些单词、句子仍存在疑问,在上课的时候,由小老师向教师汇报前置学习情况的时候提出来,和教师、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课堂学习中,因为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如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每组的小老师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遇到的疑难知识点提出来,向其他组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然后由教师做出最后评价。而这些疑难问题可能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点拨的。还有的知识点可能没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教师就需要提出来让学生先思考,再解决。如在pep五年级下册unit3partareadandwrite阅读课上可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听录音,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去阅读、感受、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交流阅读的疑问和感受,最后进行小组配音大比拼,看哪一小组模仿的语音语调最像。通过小组比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重点句子、重点单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是关键,小组活动的组织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每组的小老师必须督促检查。小老师的责任重大,要负责检查本组成员在前置学习部分完成的情况。农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比较差,所以教师要培养小老师,让他们督促到位。

第二,在课堂活动中,小老师、小组长要调动本组同学的积极性,认真进行练习。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方面合作。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的常规,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思维,既可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还使学生学会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组织以各种方式进行演练,比如每课的let’stalk部分,可以在听录音模仿的基础上,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小组整体的练习中,让全组同学人人参与、人人开口,不仅能增加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还能增强小组同学的责任意识。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分角色练习,帮助学生校正语音语调。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游戏,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第三,对各小组的课堂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每一环节展开的活动,比如在单词快指快认、给对话配音、groupwork等活动中,教师应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在每节课结束时,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哪组同学的表现最为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还有哪组某个同学的表现较好。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由于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课堂即时评价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需要更多课外的阅读积累和实践,而在农村教学资源比较困乏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争取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全面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要尽可能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英语课堂上,要给学生尽量多的创造听、说、练的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多练。

(作者单位:湖北郧县谭山镇东岳小学湖北郧县442522)。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学生整体得到进步,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会计知识,在实务操作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验证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进步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从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入手,也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正确的面对会计实务课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在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应适应整体的教学体制,加强对会计实务教学的重视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对会计知识进行更新,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高会计实务教学的有效性。

2.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缺乏重视。会计选择及相关规定不断变化,教师应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得到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在教学效果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会计实务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之外,还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高校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知识并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无法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2.2缺少会计电算化实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在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记账工作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为计算机,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明确会计软件的相关使用原则。虽然部分高校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但在财务软件方面较为落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接轨,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软件存在差别。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本身课时有限,教师更为注重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由于实训方面的缺陷,使学生在会计实务的操作实践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熟练的应用财务软件,在专业技能方面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2.3会计教学体系可行性较差。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职业技术和能力,对于会计行业,尤其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熟练的进行记账审核等基础性工作,将企业的财务理清,并通过财务报告将其显示给相应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涉及到的流程,只是在对账务处理进行书面上的学习,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企业的销货收入、应付职工薪酬、货币资金等,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记账原理,明确借贷双方所记录的事项。在进行学习时,更多的是想我账务处理原则和要求,而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具有明确的会计概念。因此,学生在就业时,专业技能方面缺少一定的锻炼,不能立刻进行会计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工作,在工作的选择上不具有优势。

3.1会计实务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会计理论教学是给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对概念性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一步步分析,但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计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际操作打基础,通过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知识,明确会计理论的形成,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结构框架,对会计理论中无法讲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实践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己欠缺的知识进行完善。3.2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会计工作行为。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既涵盖了会计职业道德实务,也涵盖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习惯,违背职业道德即相关法规。通过会计实务的教学,是对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按照一定的从业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对学生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约束,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提醒和纠正,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会计本身涉及企业的财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就更加值得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制裁。3.3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工作要求。会计实务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好的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快速的掌握相关技能,从学习中挖掘工作重点,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分析,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使自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会计实务教学是对会计理论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连接,有效的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保证学生的相关实践技能,缩短学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减少企业的培训工作。

4.1采用反复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模式。会计实务内容复杂,对不同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选择不同,由于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教学时,应逐渐渗透和修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身存在一定的遗忘的可能,因此,应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会计实务实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随学随练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训练,提高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中或者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将知识串连在一起,对前段时间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2拓宽会计实务知识的涵盖范围。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可以在内容中结合税务、事务所、财务、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门及监督部门的相关实务工作,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更好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应进行一定的扩充,避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作用能力,将课外与课内知识串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办公能力以及职场能力也行进行一定的训练,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挖掘和训练。4.3提高会计教师对于的整体素质。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呼吁教师进行进修或者脱产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同时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人才到校园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完善教师的实务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之间的知识体系趋近相同,聘请会计师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对企业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身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对学生也行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认识,正确的对待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对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改善,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进行一定的运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整个会计实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红霞.基于技能型的高校会计实务教学模式构建[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xx(7)。

[2]汤雯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实务教学的有效结合[j].黑龙江科学,20xx(1)。

课堂研究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其中一条标准就是注重课堂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打造“像素教育”的今天,教师改革创新、拥抱变革已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本文章将针对课堂研究这一根本环节进行一些心得和应对方法分享。

首先,课堂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现象,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兴奋和不安。我兴奋的是能够参与教育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不安的是研究的难度与疲惫。然而,在实践与反思中,我逐渐认识到了课堂研究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与提升。因此,我相信经历过课堂研究的教师都会深刻体验到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研究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自己和学生的契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问题,因此能够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更好地进行教学辅导。此外,课堂研究更是教师成长和提升的抓手,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因此,无论从教育管理层面还是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课堂研究都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当然,要达到理想中的课堂研究效果,需要对课堂研究方法进行积极探索。首先,可以多观察学生,注意他们的语言、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可以运用各类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交互式教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定制等等。这些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从而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承。此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沟通是关键要素。只有不断了解学生的反馈和想法,并且为了解决问题和优化教育教学作出积极尝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研究的有效成果。

第五段:结语。

总之,课堂研究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必要部分,也是教师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手段。在经历了课堂研究的过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学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思维,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好模式。相信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教研组的一项主要工作是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我们发现,在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泛泛而谈,以表扬为主,无实质性内容对开课教师无帮助;要么事无巨细,小到一句话,大到课题设计逐一评论,让开课教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本教研组现在青年教师较多,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备详案,备课时重点把握不住。

根据教育的新要求,二期课改的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设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备好了设问,就备好了大部分课。

(二)研究目的。

(1)使教师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情况,考虑设问的方式。

(2)使教师带着目的听课,在评课时有针对性。

(三)研究过程。

(1)选定开课老师,备课组共同备课。

(2)开设专项课题研究实验课。

(3)上实验课开展专项听课,评课活动。

(4)实施课堂教学专项观察记录。

(5)根据评课意见,反思修改教案。

(6)再上实验课,再次进行专项评课。

(7)写出教后反思小结。

(四)研究成果概述。

课堂研究引论

课堂的涵义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室,是指学校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二是把课堂理解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研究课堂就成了研究课堂教学;三是把课堂理解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包括课堂实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意义上的课堂研究接近第三种理解。

课堂研究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环境加以研究;二是在课堂之中研究教学活动,即所谓的教学研究;三是将课程与教学整合为一体的“课堂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强调,课堂研究的重心在第三种研究上。

三、国内外有哪些主要的课堂研究成果?

系统研究课堂教学的学者始于菲利普・杰克逊,他在1986年出版经典之作《课堂生活》(lifeinclassrooms)。随后,多勒为杰克逊的理论建立了一个框架,提出课堂教学框架有如下的五个重要特点:1.多元性,即多种不同的任务和事件在课堂里发生;2.同时性,指课堂里的许多事是在同时发生的;3.即时性,指上课进度较快,教师必须在许多事情发生之时做出反应;4.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5.历时性,在学年起始阶段发生的事情,有时会影响到该学生其余时间里的课堂作用方式。美国著名的课堂研究专家古德和布罗菲在代表作《透视课堂》中,提出并论证了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目的:第一,帮助教师和想做教师的人形成描述课堂情形的方式方法;第二,使教师意识到他们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生活中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都会影响其课堂决策;第三,建议教师使用对学生兴趣、学习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方法;第四,帮助教师理解当前的教育研究,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把研究成果同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我国学者以课堂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当属以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为主开展的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课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成为目前我国有关课堂研究中最为系统的成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如郑金洲的《重构课堂》、陈时见的《课堂学习论》、王鉴的《实践教学论》、袁金华主编的《课堂教学论》等。

四、谁来研究课堂?

研究课堂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包括三个研究群体的合作:广大教师、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会形成三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教学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理论上真正地去阐释课堂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从多学科的角度去说明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于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研员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更是一种“中介”的作用。在这三种研究之中,教师是课堂研究的主体。教师要真正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需要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合作。

五、如何研究课堂?

课堂研究的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主客位”研究法。该研究方法是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提出并系统阐述的。传统的教学研究者直接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一种主位研究。研究者作为旁观者,以别人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客位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是加强了教学研究中的主位研究的队伍。

课堂观察法。即“听课”。课堂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参与观察法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非参观察,通常作为旁观者观观察。通常用摄像机对现场进行录像,然后在事后进行分析讨论。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常常将二者结合使用。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研究中的案例就是对一个有趣论题的生动再现,它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并按一定的结构展现,同时还反映研究者的方法与理论及其描述的重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对于实践教学论的研究者来说,他形成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在别人教学的课堂观察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对于研究者来说,搜集案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案例,因此需要对案例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整理。案例来源于教学生活但同时要高于教学生活,这样的案例才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课堂研究读书心得

《课堂研究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注重新型师范教育模块课程的建设,为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全面体现“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实用、适用”的教学要求。内容安排上基本上按照“课堂研究的背景”、“课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堂研究与课堂教学”三条线索展开。深刻揭示了传统教学论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型,是对对整个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警语和启示。

本书从传统教学论、课堂教学论、课堂和教学等几方面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批判。对当今教育面临的危机和种种窘境都予以深刻的解释和合理的建议。下面我就浅谈对本书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西方学者就是从研究有效教学的指标及策略的角度来提出课堂教学的方法的。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的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主动地认识社会、创造性地改造社会的主体。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充分重视学生的禀赋与创造才能,让学生敢说、敢笑、敢争论,敢于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一潭死水的课堂绝不是好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一条生命涌动的河流,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生命的灵动,张扬学生鲜活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激励赞赏等艺术手段,让学生享受到幸福感,让课堂焕发出无穷活力。

1、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主动意识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伤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重视心理反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必须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用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在知识中遨游,在智慧中穿梭,让激情荡漾。这样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成功的喜悦,自主的豪迈,课堂也因此充满活力有效,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机械化。

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领路人,成为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更要创造一种朋友式的民主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不强求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也不盲从教师,敢于向教师发问,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往和交流,克服教学专制,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以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不是动辄训斥、压制学生。同时还要重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学生观点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武断地加以否定,而应该做大量的引导工作,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怕错而不敢举手、不敢发言。所以要坚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看法的机会,只要他们有发表看法的欲望,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努力营造一种平等的、轻松的、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只是给学生提供思考、发现、创造的最大空间的服务者,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课堂充满活力。

3、挖掘学生特长,激发表现欲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拥有自己的特长,他们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从而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充满活力。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自我,我提前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围绕“炼就慧眼,维护权益”为主题搜集资料,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觉得有了让他们发挥才能的舞台,热情非常高涨,准备也非常充分,有编写、表演小品“维权”的,有展示漫画“有奖销售”的,有编顺口溜反映“消费现象”等等,尤其是小品表演,他们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语言、动作、神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幽默风趣,赢得学生阵阵掌声。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参与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更主动了。好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审美创造,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带领学生为实现着一目标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才能找到自信,焕发热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是一味简单说教,对于今天知识面广、求知欲强的中学生来说,必然会缺少兴趣,视学习为负担,课堂气氛自然就死气沉沉,更不用说教学效益的提高了。而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索的强烈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撞击学生心灵,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以愉悦的心情激起生命活力。而且因其特有的.气氛、生动的情境,成为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艺术。如在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一内容时,我播放电影《长征》并配以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优美感人的旋律,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年代:在战火纷飞、环境险恶的艰难环境中,中国红军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克服千难万险,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学生很受受感染,思绪万千,我顺势利导:今天的我们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生有感可发,思维活跃。从学生喜爱的图片、录像、诗歌、时事热点、每日新闻、小品表演导入,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心智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试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具体形象、震撼心灵的教育氛围。

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给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并取得良好的课程效益。但现实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1、精心设计合作方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进行精心设计,从分析学生、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可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在实际操作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点拨,给予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2、问题设计要恰到好处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适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蹦一蹦,够得着”,如果问题过大过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思而不得,劳而无获;如果问题过小过易,学生虽能对答如流,只是表面上的热闹,久而久之,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失去动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

现代教育倡导自主的、互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倡导关注全面性、差异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运用教学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高效课堂研究心得体会

近年来,高效课堂研究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高效课堂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并分享这些经验给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首先,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学生参与。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然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表观点,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种互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我需要成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其次,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多媒体设备等。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进行互动体验。此外,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丰富的教材,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我的实践中,我会积极搜索和采用新的教学资源,和同事们分享和交流,以提高我课堂的效果。

第三,高效课堂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始一节课之前,我会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需要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以及这些知识将如何应用。这些目标可以通过课程大纲和学习指南来确定。我发现当学生明确知道课堂目标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我会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设定学习目标,并不断强调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第四,高效课堂需要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在高效课堂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我会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此外,我也会注重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课堂效果也更加显著。

最后,高效课堂离不开终身学习和反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变革的需要。因此,我会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鼓励自己和同事们形成学习交流的氛围,互相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通过自我学习和持续反思,我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总之,高效课堂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明确的学习目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终身学习和反思,我相信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高效课堂实践,为优质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堂研究

在我参与课堂研究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通过观察和记录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课堂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学生参与的推动作用、反思对教学的改进,以及与同事合作的价值。

首先,课堂观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以便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教学。通过仔细观察,我能够发现学生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反应,从而调整我的教学策略。例如,我注意到一些学生更喜欢视觉展示,因此我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观察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指导。通过观察和记录,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表现,以便个性化地设计教学。

其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研究中的关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智力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堂研究,我注意到学生更喜欢与教师进行互动,以及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因此,我逐渐转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例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讨论。这些互动和合作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三,学生的参与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动作用。在我进行课堂研究时,我发现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他们的学习体验更加积极和深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学生的参与还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他们能够不断探索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四,反思是课堂研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在我的课堂研究中,我发现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我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例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容易分心,于是我通过调整教学步骤和提供更多的互动环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不断地反思,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使我的教学更加有效。

最后,与同事的合作对于课堂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课堂研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参与和支持。在我参与课堂研究的过程中,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我们互相学习和鼓励,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与同事的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享经验、互相激励,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不断学习和成长,收获了更多的教学策略和经验。

总之,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课堂、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的参与、反思并与同事合作,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进行课堂研究,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

课堂研究读书心得

粗读了王鉴博士的《课堂研究概论》,才浅浅体会到课堂研究的实质是在课堂中进行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非我们通俗所想的研究课堂本身。一直以来我总是混淆这个概念,而今虽有点体会,但还不是很深。当翻到第十八章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较熟悉,因为近几年我们学科也一直在讨论这个课题,什么样的体育课才称得上有效?缘此,故细细地拜读了几篇,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想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合理的教学设计

我们进行的教学设计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乐于接受,同时也学到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主题,选择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对那些单调、乏味、重复的教材进行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和竞争性。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队列队形的转换与衔接以及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

2、合理的教学目标

目标统领内容,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过高则难以实现,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但是过于简单又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如去年我们城东片教研活动时,有一位老师上的是小学二年级教材,要求掌握军事五项素质:有前后滚翻、向左右转走、头上方抛球等,我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了吧!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并还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合理利用场地器材

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有效的场地器材布置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如上半年“潮涌普陀”张其斌老师上的篮球课中,将学习篮球运球技能的场地划成一个同心圆,分前后排,这样既将学生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又很好的解决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等等,使学生有强烈的兴趣来学习这节内容。

二、驾驭课堂要自如

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引领是有效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般,将课堂上的“三有”即“有序、有趣、有味”处理好,我想已经是成功一半了吧!

1、课堂的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步骤清晰,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安排常规内容上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要将常规要求体现在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平时要不断提醒,对于违反的同学要求其及时改正。整个课堂的有序,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2、课堂的有味和有趣

课堂的有趣和有味,将它合起来称其有趣味。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趣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学生天生好动,兴趣广泛,采用有趣味和竞争性的游戏组织形式,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教学不仅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且还需要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以促进学生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具体、枯燥的基础知识、技能融入有趣、活泼的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回味无穷,希望每节都是体育课。

有趣味还应表现于教师的语言,语言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最重要工具,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人们往往以为,只有进行思想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可是我认为只要是一名教师就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性,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体育课,由于教师教学环境相对开阔,学生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适当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爽朗干脆、铿锵有力、亲切感人、充满活力的语言去感染、鼓励、吸引学生。我记得舟山蓉蒲学院的严老师讲过:特级教师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他在一节课中表扬学生的话从没重复过。

三、课后反思要深刻

课后反思促进教师进步,教学是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因此在每次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所写的内容可以是:(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学生创新(4)写教学灵感(5)写教学中困惑的问题等等。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行为、效果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是一位教师业务提高的必要手段。一个只顾教课而不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是难以成为名师的。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最后,就像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的那样,“如果使学生习惯简单的接受或者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体育课堂就要求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在笑中练,一张张稚嫩的脸上都带着汗水的笑脸!

希望自己片面的理解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合,不断提高,使自己更有信心的面对新课改要求下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有效的积极性,真正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研究》的读书心得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教师利用课堂对儿童传授知识,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不是单纯的习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研究。本学期我们研读的是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的《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这本书主要从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课堂研究的视点、课堂研究的方略、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四方面论证了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空间,“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钟教授在书中对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读完全书,让我不禁思考起来,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会学习会阻碍人的发展。所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儿童的学,钟教授在书中提到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学习是意义的建构,学习是领悟的生成,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经历思维过程,自己掌握方法,自己领悟,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学会技能。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拼音在课程标准中的没有单独列出来,只是作为识字写字的工具,降低了拼音掌握的要求,让拼音成为工具。现行的部编教材中拼音部分的学习安排的很紧张。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掌握拼音很困难,可拼音的学习又是很枯燥,需要多次训练才能真正到达成为工具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后面进行的知识的学习。拼音的学习还需要扎实的训练,如辨别形近的字母,如进行拼读练习等等,辨别形近字母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一比谁能更快分出来;音节拼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尝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拼读节奏。学生自主参与了,自己经历了思考过程,自己有了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会。

二、识字写字。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学习课文,又要让学生识字写字,任务非常艰巨。写字和识字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写字时,学生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认识了,写的时候又会多一笔,或者少一笔,更有甚者,将这个字混到那个字上去写。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音形义结合的文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非常重要,如利用加减法识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识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适当进行识字比赛调动内驱力,拓展课外的识字渠道,教会学生生活中积累汉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汉字规律,掌握了识字方法,才是识字的.本质所在。而写字的环节不能忽视,同样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参与,从笔顺的书空,每一笔的写法,到示范书写。当然写字的部分不能随意放手到课后。

三、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阅读教学同样也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点。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儿歌,诗歌,故事为主。内容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没有自己感受。而“读”才是阅读课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课堂是学生的,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行使自己的学习权力应该是我们当前课堂上要关注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也必须要为学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