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体会(优质19篇)

时间:2024-01-14 08:43:17 作者:碧墨

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答卷心得体会

破译脱贫“奇迹”的“红色密码”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奇迹的背后,是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我们要破译脱贫“奇迹”后的“红色密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决战决胜“战斗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因素。选优配强“带头人”,从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的能人乡贤、退役军人、行家里手甚至是机关干部中精选“两委”班子,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力”,树立在脱贫攻坚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大力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干部,推动形成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增强支部“引领力”,围绕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同时完善星级堡垒考评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促进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强化人才助力,集结克难攻坚“铁军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就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才下沉,各级党组织放宽视野“选”、聚焦需求“派”、搭建载体“促”,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引导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基层,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注入“源头活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加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关心关爱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张牌”,为贫困地区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下的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农技专家、科技人才、医疗队伍、教育资源等进村下乡,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向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发挥人才“输血”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更是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因村制宜发展产业,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依托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产业等扶贫项目,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产业扶贫“造血”机能,把“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推动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积极协调资金和政策,将部分土地流转到村内种植大户,为贫困户持续带来收入的同时,还能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两份工钱”。加强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帮助党员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形成“进门是培训课堂,出门是实践基地”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个人心得体会总结

脱贫攻坚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奋斗精神,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爱精神。那你知道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个人心得体会总结需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个人心得体会总结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赢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党员心得体会以及感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2020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严峻,虽然当前很多地区已经完成了全面脱贫,贫困县、贫困区都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脱贫攻坚工作就此完结。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接下来要做的是更加艰巨的长期稳定脱贫工作,保证贫困人口不返贫,红线人口不致贫。脱贫攻坚,依然是当前各项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这个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的深水区,越是难啃,越要攻坚,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与勇气。

坚持科学发展,标本兼治。科学发展是在当前的疫情状态下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则。部分地区还在强调驻村干部的到岗率、入户率,但是从工作的科学与发展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尽量减少外出,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开展日常扶贫工作,才是当前主要的工作模式。一线驻村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占有率相对较低,但是他们是在扶贫最前线、抗疫最前线的,因此,在做工作时既要兼顾到工作的完成成效,也要关注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安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是一时之事,也不是一人一城之事,而是举国上下都应该关注的主要发展性问题。中国的传统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的,如何在搞个创新中转变发展模式,是扶贫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可以说,扶志是扶贫工作的根本,是从思想上、技能上、发展上拔穷根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关注贫困户收益的同时,更要关注贫困户学生的学习与思想状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但是因为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很多家庭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当前的疫情情况下,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很多青少年群体在这样的一场战役背后,对学习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与国家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青年觉醒,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只有从根本上保障青少年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才能够通过公平的教育缩小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发展的差距,中国的扶贫工作才算彻底结束。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体会字

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即将全面铺开。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发扬“钉钉子”“绣花针”“蒙古马”精神,保持高昂的攻坚精气神。

发扬“钉钉子”精神,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接过“接力棒”,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练就过硬本领和作风的广阔舞台。要注重发挥自身专长,像《山海情》中的凌教授一样学以致用,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围绕“创新扶贫治理机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档升级脱贫地区产业帮扶”想办法、出实招,以“钉钉子”精神对准位置再落锤,一锤一锤连续敲,持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扬“绣花针”精神,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党员干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坚持问题导向,多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与乡村零距离接触,与村民心贴心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释放城乡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城乡产业互补、文化互促、治理共融”等课题的切入点、突破口,积极为解决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献计出力,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的“锦绣华服”。

发扬“蒙古马”精神,以乡村振兴促民族复兴。蒙古马穿过沙雪不叫苦、爬坡过坎不停步、重压之下不低头,常年驰骋于艰苦的自然环境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期间,勉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之后,在2018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19年考察内蒙古、2020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再次提到了“蒙古马”精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员干部要以“时代楷模”黄文秀和一大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为榜样,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勇往直前、担当奉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在希望的田野上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体会【】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下面是贴心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体会【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贫困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美好理想。贫困在中国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正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国家正处于积贫积弱状态,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以崇高的责任意识和无畏的担当精神,在长期扶贫脱贫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要在2020年让占全人类人口总数1/5的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让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一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让世界人民看到脱贫致富光明前景,为消除贫困持续奋斗,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此,“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取得如此成效,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句话说得好“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这里,把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为坚持一个“最高标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行三个“检验原则”——人民是否真正从三个方面“得到了”。同时,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正是在这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引领下,我们党把扶贫脱贫作为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作为实现三个“得到了”的要事来做。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

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诠释和宣介。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对中国减贫模式的守正和创新。

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崇敬和回馈。

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担当和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性的深刻阐述,指引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主动性。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10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责任体系。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强化东部省份和中央各单位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政策体系。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是投入体系。确保扶贫投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适应。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中央财政投入为主,转变为中央、省、市县投入“三三制”局面,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成为新的投入渠道。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强保险扶贫、资本市场扶贫和土地政策支持等。四是工作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制定退出办法,严格考核评估,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五是动员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细化中央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扶贫。动员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确定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不断完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六是监督体系。对各地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中央巡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和媒体等监督力量的合作,改进督查巡查办法,确保监督工作质量。七是考核体系。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组织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媒体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套体系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科学性、指导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体会字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事实证明,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事业。

以“开天辟地”的劲头攻坚克难,以“战天斗地”的姿态拔掉贫困根。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攻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挥,民生保障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以开天辟地的劲头,敢啃硬骨头,敢下深水区,以战天斗地的姿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拔掉了扎在群众心头的穷根,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

以“顶天立地”的担当拼搏进取,以“撼天动地”的闯劲踏上致富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诺如金,战鼓催征。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以顶天立地的担当意识,义无反顾地带领群众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英雄赞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党员干部以撼天动地的闯劲,凝心聚力,务求必胜,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拼劲,带领人民踏上致富路。

以“改天换地”的精神决战决胜,以“翻天覆地”的变化甩掉贫穷帽。每一个贫困堡垒,都是自然条件极差的最难啃的“硬骨头”,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始终摆在面前。面对困难,没有一名党员干部退缩,而是以百倍的信心,拿出改天换地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决战决胜之中。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的精气神,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得以实现,放眼广大农村,正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贫困帽子甩得远远的。

以“感天动地”的场面表彰先进,以“经天纬地”的谋略擘画新蓝图。在这次总结表彰大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胸戴大红花登台领奖的场面,更见到了在10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有张小娟、姜仕坤、黄文秀三位同志献身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光照千秋,催人奋进。在这场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必将以经天纬地的宏伟谋略,擘画接续奋斗的崭新蓝图,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心得体会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理由

63.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64.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65.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

66.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

67.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缺钱少力出主意,没有主意多呼吁。

68.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69.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70.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71.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72.打好扶贫攻坚战,共同致富奔小康。

73.科技扶贫、示范带动;产业扶贫、助农增收。

74.手牵手参与扶贫济困,心连心建设和谐家园。

75.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76.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77.依靠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奔小康。

78.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9.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80.加快推动贫困村“短平快”项目建设,摆脱贫困现状。

81.精准扶贫拔穷根,同步小康谱新曲。

82.谁脱贫,谁光荣。

83.苦熬不如苦干,苦干才能脱贫。

84.主动脱贫自豪,勤劳致富光荣。

85.不当懒汉不喝酒,早起干活早脱贫。

86.勤劳能致富,懒惰难脱贫。

87.用知识改变命运,靠技术脱贫致富。

88.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

89.搬出旧村拔穷根,安居乐业谢党恩。

90.饮水思源搬家不忘党恩,脱贫致富幸福常思自立。

91.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92.扶贫开发,利国利民。

93.精准脱贫,不落一人。

94.集众智,聚群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

95.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96.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争取和凝聚人心作为扶贫工作根本要求。

97.情系贫困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98.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99.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00.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庆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观后感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奇迹的背后,是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我们要破译脱贫“奇迹”后的“红色密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决战决胜“战斗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因素。选优配强“带头人”,从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的能人乡贤、退役军人、行家里手甚至是机关干部中精选“两委”班子,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力”,树立在脱贫攻坚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大力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干部,推动形成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增强支部“引领力”,围绕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同时完善星级堡垒考评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促进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强化人才助力,集结克难攻坚“铁军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就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才下沉,各级党组织放宽视野“选”、聚焦需求“派”、搭建载体“促”,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引导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基层,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注入“源头活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加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关心关爱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张牌”,为贫困地区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下的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农技专家、科技人才、医疗队伍、教育资源等进村下乡,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向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发挥人才“输血”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更是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因村制宜发展产业,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依托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产业等扶贫项目,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产业扶贫“造血”机能,把“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推动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积极协调资金和政策,将部分土地流转到村内种植大户,为贫困户持续带来收入的同时,还能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两份工钱”。加强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帮助党员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形成“进门是培训课堂,出门是实践基地”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脱贫攻坚获得胜利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一项伟大任务。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消除贫困作为一项首要的社会事业,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经过全民共同努力,我国已取得显著的脱贫成就,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干部群众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

第二段: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核心。

党的领导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脱贫攻坚摆在重要位置。党的领导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第三段:坚持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精准扶贫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准确的识别,科学制定帮扶方案,确保帮扶措施能够准确落地。中国政府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等手段,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全面清晰摸底,并因人施策,因地制宜,确保了帮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段:坚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使贫困群众能够自力更生、富起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广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帮助贫困地区打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加强组织领导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加强组织领导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党组织领导,加强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要鼓励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做到真知识、真干事、求真效,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总结:只有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县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县下乡办的直接领导安排部署下,局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下乡扶贫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县委下乡办的安排,我局帮扶石白头乡__村是第一个年头。

一、基本情况。

__村是我局局长___的的包村点,也是我局的帮扶村。在秦局长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了解__局村的基本情况,及党委、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详细定点下乡扶贫工作计划。

__村:地处临县县城西30公里、土地脊薄,自然资源源缺乏,属丘陵山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全村人口580,耕地面积1614亩,支部村委领导班子健全,__局村共有党员17人,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__年冬季进行了支部村委换届,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村内和谐稳定,但新的领导班子缺乏思路,缺乏资金,畏首畏尾,尚未有大的动作。村内留守人员的思想存在等、靠、要,盼人喂奶。

二、工作思路及下乡扶贫计划。

根据__局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乡党委、政府的主导意见,经过与支部、村委和部分老党员群众代表商定,首先是先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其次考虑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创三优,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在定点下乡扶贫期间努力完成下列五项计划。一是修好户户通道路,做硬化路边沟;二是计划发展苹果、葡萄、仁用杏、核桃等经济林。达到全村人均果树1亩以上。三是村内主干道修建垃圾池,向硬化、绿化、香化、美化环境迈进;四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门的优势,针对果树、农业生产的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培训,咨询工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三、目前进展情况与努力方向。

围绕上述制定的定点下乡扶贫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把迫在眉捷的人畜吃水,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种植仁用杏100亩,树势看好,生长旺盛。积极发展中药材,要先引进后示范,在看好市场的基础上种植,不让农民花冤枉钱。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三优工作是我县今年农村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大禹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良好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建设好文明街这项工作要先从治理脏乱差开始,要组建一支卫生队,建好五个垃圾池。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优势,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粮、果、菜,教会农民科学种田,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志,发挥科技生产力。针对果树、粮食、蔬菜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对农民已进行培训三次,均受到良好效果,预计亩收入_______元,为农民增收打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小企业局驻石白头乡__局工作组,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由于__局村的村情复杂,还有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对完成好今年的下乡扶贫计划并不乐观,要办的事很多很多,可需的资金太少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感情做工作,不畏艰辛攻难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与党委、政府一道理顺村内领导班子,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创造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绞尽脑汁谋思路、千方百计找出路,当好参谋助手,拓宽致富门路,尽职尽责向县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论文

八载风雨何其壮,筑梦前行续华章。2月25日,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树立起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贫丰碑,唱响了新时代实干担当、心系群众、接续奋进的“三部曲”。

勠力同心,唱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曲。“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脱贫攻坚是一条党群心连心的奋斗之路、攀登之路,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实干之路、胜利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唱响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曲。

心系群众,唱响“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曲。“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伟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万千扶贫人的辛勤付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广大扶贫干部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战斗。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到坚持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从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到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这些受表彰的脱贫攻坚楷模和先进个人,是万千扶贫人的缩影,他们躬身耕耘脱贫攻坚“责任田”,甘当群众扶贫“孺子牛”,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厚植脱贫攻坚的民心沃土。

奋楫扬帆,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奋进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总书记的殷切要求字字珠玑、催人奋进。通过学习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深受鼓舞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向我们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吹响了新号角。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和落实者,更有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历史时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乡村振兴奋斗新征程中的一员,我们要深入汲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集体的感人事迹,全身心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功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中,为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奋进曲。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论文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终点,而是我们追逐更美好生活、开启乡村振兴征程的新起点。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硕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力量绘就凝心聚力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胜利绝非易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能够变为现实,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奋斗和奉献。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成众志成城。如今,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振兴乡村使命任重道远。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要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充分利脱贫攻坚路上的经验思路,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总体谋划、总体布局,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凝心聚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夯实地基”。

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吹响干事创业的“冲锋号”。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铺路石”。脱贫攻坚成就的取得,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携手努力的成果,是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成果,是1800多名同志用以身殉职、牺牲生命换来的。回首来路,8年的奋斗虽充满艰辛,但成果丰硕,我们探索出了“精准扶贫”模式,成为全世界的“中国样板”。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党和人民来说,如何开好局,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路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标杆作用,从他们身上汲取斗志干劲,以奋斗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担当点燃实干为民的“加速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始终离不开“人民”二字。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脱贫攻坚的成果是人民共享,脱贫攻坚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最大的责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任务和目标,乡村振兴仍需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是未来中国一段时间内的总主题。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把握机遇,树立“利济苍生”的远大抱负,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脱贫攻坚胜利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胜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参与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基层干部,我深深感悟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与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如下所述。

首先,脱贫攻坚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是支撑脱贫攻坚的根本,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深入贫困村进行调研,了解到农村贫困户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因此,我们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组织他们参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通过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其次,脱贫攻坚需要注重培育合作精神。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干部,需要与当地群众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形成合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注重发动群众参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脱贫工作。通过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让广大贫困群众有机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同时,我们鼓励贫困户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互助互利的良好氛围。只有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凝聚人心,才能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好。

此外,脱贫攻坚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扶贫模式。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贫困原因和问题各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扶贫模式。例如,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状况不佳,我们通过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而在东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我们更注重发展传统产业、提高技能培训水平。通过因地制宜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不同地区的贫困问题,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走向富裕。

再者,脱贫攻坚需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对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真正惠及贫困群众。政府还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得当,才能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

最后,脱贫攻坚要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工作中,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培育合作精神,探索因地制宜的扶贫模式,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坚持党的领导。我深知这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体会和感想字

激发脱贫攻坚组织“活力”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但新冠疫情的发生,给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绷紧弦、加把劲,充分把组织“活力”激发出来,打出最强“战力值”,啃下最后“硬骨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坚持尽锐出战,集约型投引人才“活水”。天下之治在人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个重要因素是推进干部人才资源向攻坚一线下沉聚集,使这个“头号民生工程”始终保持“一池活水”。要笃定决胜之势,坚持“因村选人组队”,优中选精、强中选锐配备工作力量,既在下派源头上严格筛选,把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爱基层、懂政策干部派到一线,又从帮扶效果上加强评估,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科学配置帮扶力量,提高脱贫工作效率。要强化聚才引智,突出以精准脱贫需求为导向,在优化本土人才结构的同时,搭建“科技特派员”“人才工作站”“服务直通车”等平台,畅通人才智力流动路径,引导经营管理、农村实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进一步撬动新动能,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撑。

夯实战斗堡垒,立体式提升先锋“指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基本组织、队伍、制度等要素,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并着眼实战强化脱贫攻坚干部培训,推动乡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有效发挥作用。要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农村党员设岗定责量化管理,推行“党员编组”“分片包户”模式,促进农村党员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奋力作为,并创造性开展党员发展“破圈解链”行动,将“斗贫”中涌现出的致富带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纳入组织视野,进一步激活“红色细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指数”加快转化为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强产业扶贫,多元化突破发展“瓶颈”。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外出务工、扶贫项目、扶贫产品销售等都受到很大影响,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显得更加紧需。要力克疫情影响,优先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在龙头产业、扶贫车间、重大项目、物流体系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并通过“云销售”“线上递”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开展“产销对接”“消费扶贫”等行动,努力夯实脱贫攻坚“底盘”。要延伸扶贫触角,着眼地区长远发展,积极探索“主导产业扶持反哺”“固定资产收益扶贫”等带贫模式,制定完善管当下、利长远的制度机制,做实“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项目,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稳定脱贫不返贫,真正做到既“清淤”又“活血”,既“扶上马”又“送一程”。

崇尚真抓实干,全方位树立用人“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坚持重实绩、重基层、重规矩,探索开辟投身脱贫攻坚干部的提拔晋升“专用通道”,并深化运用“多维”立体坐标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扶贫实绩进行“纵向排位”“横向对比”“综合研判”,真正把肯为民、能担当、有实招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不断汇聚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花大气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填表式”帮扶、“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并严把“退出关”,努力为基层减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成色”真实可靠,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庆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观后感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在重要讲话中对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帮扶责任人,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一同见证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胜利。

唱响时代赞歌,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战果鼓掌。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近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今天,我们当为影响人类减贫事业历史进程的中国成就鼓鼓掌。

传承榜样力量,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楷模鼓掌。在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接续奋斗,走得辛苦,却依然坚定。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用7年时间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43年不改初心使命,改变了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后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一个个榜样,是基层干部砥砺前行的的一面面旗帜。今天,我们当为以平凡书写不平凡的脱贫攻坚楷模鼓鼓掌。

不负人民嘱托,为脱贫攻坚路上的自己鼓掌。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榜样如炬,照亮前进的方向,予人前进的力量。作为年轻一代的扶贫干部,回望自己的扶贫路,我们在大雪纷飞里走家入户,我们在炎炎烈日下跋山涉水。我们倾注心血,我们沾满泥土,我们坚守岗位,我们勇挑重任,我们发光发热。我们无愧于内心,我们不负人民重托。今天,我们当为在脱贫攻坚路上正挥洒汗水的自己鼓鼓掌,致敬从未动摇过为人民服务信念的自己。脱贫攻坚不是告一段落,而是开启崭新篇章。我们当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把榜样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自己在未来某天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榜样和力量。

脱贫攻坚获得胜利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脱贫攻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中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在脱贫攻坚获得胜利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府的正确引导(200字)。

脱贫攻坚的胜利不能离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政府还组织培训班,提供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创收能力。政府的正确引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段:群众的主体作用(300字)。

脱贫攻坚的胜利更离不开贫困群众的自身努力。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勤劳、智慧和坚持。他们勤劳耕种土地,开拓产业,坚持不懈地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在贫困地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自强不息的典型,他们借助扶贫政策,自己发展产业,脱离了贫困生活。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社会的关注与支持(300字)。

脱贫攻坚的胜利也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脱贫攻坚中,通过捐款、捐物、捐力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也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为脱贫攻坚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200字)。

脱贫攻坚获得胜利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的正确引导、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共同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这次脱贫攻坚的胜利让我们认识到困难并非难以克服,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同时,这次脱贫攻坚也让我们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困难。我们将继续保持奋斗的动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脱贫攻坚胜利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将扶贫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采取一系列多管齐下的措施,成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这个艰巨的攻坚过程中,我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深感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艰辛性。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明确目标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要明确贫困群众的数量和分布,明确贫困线和脱贫标准,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只有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战果的实现。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精确测算和梳理数据,切实抓住贫困的根源,明确扶贫任务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最大优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党的领导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党要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全面领导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指导,确保扶贫政策落地、措施执行、效果见人。同时,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合力。

接下来,科学制定政策是脱贫攻坚的保证。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是因为缺乏物质基础、教育、健康、技能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因此,脱贫攻坚不能简单以提供一次性救济为主,而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来解决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具体而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此外,还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所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再次,加强组织与协作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各方力量的有效组织和协作。中央政府要加强各级领导机构和扶贫主体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政策落地的具体落实。同时,还要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要健全脱贫攻坚工作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制度,激励各方参与,形成发力的合力。

最后,创新方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的需要,脱贫攻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要大力推进移民搬迁和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同时,要推进扶贫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创新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以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明确目标、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科学制定政策、加强组织与协作、创新方法,这些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些原则,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祖国的全面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脱贫攻坚胜利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一个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一名参与过脱贫攻坚工作的人,我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扶贫要注重实事求是。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图一时之功,也不能按部就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有的地方条件限制下扶贫项目效果并不好,我们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脱贫方式。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够确保脱贫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其次,扶贫要注重长期规划。脱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能仅仅注重当下的结果,还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比如,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的稳定收入。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能够持续巩固。

再次,扶贫要注重全面发展。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多方面的贫困。因此,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扶贫,还要注重全面发展。比如,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最后,扶贫要注重内外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提供资源和帮助。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够形成扶贫的合力,实现脱贫攻坚的胜利。

总之,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在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实事求是、长期规划、全面发展和内外结合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脱贫攻坚的目标,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发展,实现同步小康。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庆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观后感

红旗漫卷,淬火成钢。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热情礼赞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明确指出了崭新起点上开启乡村振兴崭新征程的伟大使命。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战胜道道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亲民爱民的情怀,向消除贫困发起了决定性冲锋,8年时间,1.6万亿元财政投入,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攻坚这一系列决定性胜利、历史性成就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反贫困斗争的光辉史册,更为后来的奋进者留下了一笔笔弥足珍贵、特色鲜明的精神财富!

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幸福奋斗的起点。面对“后脱贫”时代更加繁重的新使命,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艰巨的新任务,我们要向脱贫攻坚楷模和先进个人学习,认真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要理清内核,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脱贫攻坚的胜利,是把握规律的成果。这深刻启示我们,面对崭新征程,一定要认牢牢扭住服从事物发展规律这一核心,认清大势,把握大局,做好大事,善于在复杂局面中找准主要方面,勇于在千头万绪中抓住核心环节,奋力在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立新发展理念中推进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要把握精髓,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脱贫攻坚的胜利,是顺应时代的结晶。这深刻启示我们,面对崭新征程,要以前瞻的思维谋划工作,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世界,不拘泥于既往经验,不满足于已有常识,永葆那么一股子革命激情,永葆那么一股子工作干劲,奋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展现新气象,焕发新光彩!

要突出主题,在精神挺立的浪间中挺立。脱贫攻坚的胜利,是意志品质的淬励。这深刻启示我们,面对崭新征程,更加需要我们昂扬起精神的风帆,鼓荡起意志的船辑,每一个人都咬定目标,激发干劲,奋力向前;每一个人都知责负责,知重负重,勇于担当;每一个人都立足平凡,甘于不凡,无悔付出,惟其如此,我们就一定能够抵达每一个人梦想的彼岸,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如期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