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体会(通用18篇)

时间:2023-12-29 14:36:24 作者:薇儿

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课和读书来获取知识,还包括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学习总结成功的秘诀,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强大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纲要》的印发(以下简称《纲要》,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这一思想武器的性能、强化指导思想的功能、提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政治理论意义和重大实践指导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底色和创新性特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鲜活实践支撑;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应深入学习、认真贯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灵魂工程。全体党员思想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全体党员思想上的不断解放和统一,离不开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思想凝心铸魂,离不开全体党员有组织地和自觉地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就需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习和实践中持续提高,进一步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上来。

《纲要》,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内在要求。党建和思政工作者在先学、深学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将《纲要》内容和精神有效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促进党员和群众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思想武器的性能,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的功能,持续提高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效能,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科学思想引领、增进最大思想共识。

要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集成创新和创新集成,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目标方向指南、各项工作指引和方式方法指导作用,为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必须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推动思想自觉转化为实践自觉。

要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客观规律的揭示上,从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上,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研究和践行做人的道理、做事的事理、做学问的学理,为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支撑。

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科学理论是导向导行的,通过自主学习和组织学习,通过个体实践和集体实践,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增强全民族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的有机结合度,通过解放思想增强思想活力、思维张力、前进动力,通过统一思想增强思想引力、思维定力、行动合力,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论是时代之光,思想是前行之旗。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这170多年来的历史一再证明——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以理论体系为支撑、理论创新为指引,才会有强大生命力,在时代大道上奋勇前行、开创辉煌。“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令世界为之震撼和惊叹,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中国发展的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伟大时代孕育而生,不仅让全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有了鲜明的时代标识,立起了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也让党的团结统一有了思想根基、“共同语言”,更让党带领全国人民向着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有了正确方向。因此,学好《纲要》对于全党和各族人民走进新时代、拼搏新时代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学《纲要》要把握好“学读本”与“读原文”的辩证关系。《纲要》共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无疑,深入研学《纲要》有助于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纲要》终究出自原文原著,没有原文原著也就没有《纲要》。常言,读经典,必读原文。任何阐述终究要回归到原文和原理中。正是如此,《纲要》定位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将“学读本”与“学原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善于借助《纲要》阐述,在读原文中悟原理,真正吃透把准经典的精髓。

学《纲要》要把握好“快学习”与“慢消化”的辩证关系。无论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提醒,还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矛盾,都决定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学好创新理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刻慢不得,须臾松不得。因此,《纲要》出版发行犹如一场及时雨,既解渴,又救急。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理论学习终究有一个过程,既要时不我待、快马加鞭,也要逐字逐句、慢慢消化。否则,狼吞虎咽就会消化不良,囫囵吞枣必然丢三落四。学用《纲要》要把“快学习”与“慢消化”结合起来,既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也要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向前“赶”,更要放慢步调在“研”上用力、“悟”上用心。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系统全面、融会贯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学《纲要》要把握好“强理论”与“重实践”的辩证关系。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学懂弄通,终究要落到做实上,也只有真学真懂、融会贯通,才能在做实上见功夫、出成效。既要善于在学习《纲要》中寻策问道,也要善于运用最新理论成果破解眼前问题。如此,才能在学以致用中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否则,学用两张皮,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必然难以闯出天地、创出业绩。因此,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将“强理论”与“重实践”结合起来,更加自觉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需要新本领,呼唤新作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点,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开创下一个70年的辉煌历程的重要节点,广大干部群众当深入研学《纲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拼搏奉献,勇于克难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

一、何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初心和历史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简言之,当教师就要争当一名好老师。

二、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说各有千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共性。正如习总书记提到的“四有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的人格。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战争年代都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我说特殊首先表现在思想特殊。人有时候往往走得太快,应该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十九大学习教育活动尤为必要。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立德树人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学校确立的各项任务上来。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用了“8个明确”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系统性的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而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新思想,开启新航程,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听了叶老师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的课,明白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的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探索奋斗17年半,通过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创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创新思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作为一名煤炭企业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原原本本学习总书记安全生产思想,全面掌握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往开来,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我们要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

俗话说,平凡中见真知。大部分人民群众都和我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紧跟党中央步伐,将热情与干劲融入到个人的具体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既是充分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也是个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必要条件。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新使命,让我们紧紧围绕、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开创医疗工作新局面,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全书分三十个专题进行讲述,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通过学习《三十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为从事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民政干部,我对二十一讲的触动最深刻。

社区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组织,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最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以往更迫切、更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破解社会治理能力不平衡、社会治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整合资源共参与。创新社会治理需充分整合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多元化的共同参与。其中,基层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展现的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而根本是要激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发挥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作用,建立协商治理的制度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与各类社会主体的信息互通和供需互配。

二是转变方法共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还需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将“权责重心放在基层、资源重心沉在基层、保障重心移在基层”,充分保护和调动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多地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三是区域化党建为纽带。创新基层党建理念,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还须从完善区域化党建格局着手来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以坚持区域化党建为纽带,积极推动驻区单位、辖区党员参与社会共治。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行动和民主协商机制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党组织优势,将“长效管理”和“常效服务”为抓手联系服务群众,创新党组织服务体系,构建党员与群众“多向联系、双向服务”的机制。

社会治理是一项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月8日至5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轮培训班,总局司局级干部、机关公务员、直属单位处级干部和局管社团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培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培训学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亲自审定培训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把培训班办好办出成效。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张宏森在开班式上作动员辅导,强调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奋发有为履行好新时代的新使命。

在总局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的关键节点上,总局党组再次组织局处级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就是要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向纵深发展,为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家表示,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广电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生命线,工作在这个行业的党员干部,要把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作为第一位要求,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增强大局观念,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做好改革过渡期各项工作。越是在改革关头、关键时刻,局处级干部越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要发挥头雁作用,走在前、做表率,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改革,理解和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既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更确保导向安全、播出安全、信息安全不出任何问题。三要深化理论思维,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作为局处级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抓深化、抓消化、抓转化上下功夫,深刻领会贯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实践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为完成好新时代新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贯通起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和争做“三个表率”的要求,紧密联系广播电视工作实际,联系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和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真抓实干、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总局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迅即开展了第一轮培训,分10期轮训司局级干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部分处级党员干部1200余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实践品格、展现实践伟力。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大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

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人类制度文明演进的历史,证明了“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深刻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而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正本清源,不断增强探索适合自身法治道路的自信和决心。

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只有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我们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形成和丰富发展,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蕴含着伟大的真理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科学回答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全面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如何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更高期待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强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明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精髓要义,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治理智慧,广泛吸纳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深刻总结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习近平法治思想满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需求,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更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系统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实践品格、展现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习近平法治思想成功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从推动“放管服”改革,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到制定监察法,确保监察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从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到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从不断扎紧依规治党的制度笼子,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不断丰富,“中国之治”的法治基石更加巩固。

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十一个坚持”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伟大实践中全面发展,在时代进程中成熟完善,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指引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也必将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不断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政治核心作用到大国领袖世界担当,无不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和强大真理力量。本文试用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主心骨,作为中国民间俗语,多次被习近平同志提及。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使用这一用语,是在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主心骨”,并重申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所谓主心骨,既是指中国共产党,也是指党的领导。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首先,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联合的活动,都需要组织。而没有权威就无法组织起来。恩格斯曾经说过:“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不能否定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党中央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必须拥有权威。这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党中央要真正拥有权威,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充分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的,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就把党的领导原则、职能和作用予以明确,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必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力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四力”当中,政治领导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要求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同心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热词,最早出现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同心圆问题,而且首次对此做了解释。他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何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条基线”。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显示,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有7亿多网民,必须把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互联网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只有“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才能汇聚正能量,凝聚大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此,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并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再次,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要掌握这个方式。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所谓“大”,就是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统一战线既要巩固基本力量,又要团结新生力量,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加强联系沟通,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面对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已被纳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这是因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会大大有助于网络社会的进步和团结。而对于如何与他们联谊交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更直接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向心力”是物理学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引入我国社会学领域,与“凝聚力”并列使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向心力”引入国内社会政治领域,而且用于外交领域和国际场合。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增强金砖国家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深入开展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就必须在继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向心,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而且取决于国家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三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五年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五年来,党和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新、自我进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开拓创新、内涵丰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国企改革与发展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并引起深刻的变化。“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程时最响亮的“集结号”和“冲锋号”。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国有企业要做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击队,实践习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军,“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的践行者,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

新时代:国有企业是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们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新时代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是对世界这个空间来说的,民族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时间来说的。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转型,创新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头,进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

国企强,则国家强。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中国进入这个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国企要走什么样的强盛之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企?国企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国企作为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要做出什么样贡献?同时,又要适应这个新时代,改革和改造自已。这是,摆在国企面前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回答。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论述,集中前五年探索的成果与智慧,高屋建瓴,站在新的历史时空上,总揽全局,面向未来,举旗定向,抓住重点,对国企改革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做出明确表述。如今中国经济逐步呈现在新时代蓄势待发的新气象。国有企业应当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学习好、落实好党中央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新部署。

新矛盾:国有企业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击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述,既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和国有企业指明了未来前进方向与任务。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需要与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国企在化解这个矛盾中应该起什么作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发展的矛盾,是经济矛盾。不平衡,包括区域、城乡、经济结构、供给消费、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新制度、新产能、新动力和各种市场要素发挥的“不充分”。特别是国有企业自身活力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也在这个“不充分”范围。过去,生产力落后与生活资料的极端匮乏在初级阶段的前一时期得到根本转变,现在,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居世界第二,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产能过剩就是一种典型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够强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充分”。新的矛盾,向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新任务,在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中,国有企业应当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在今后五年,国有企业要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思想:国有企业是实践习近平治企思想的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提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前五年,习近平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先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包括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明确党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任务;强调“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的思路;提出“国有企业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的要求;提出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的要求;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提出新时代党的国企领导干部的标准与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大报告,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方向、原则、使命任务、目标、途径、要求,做出表述,对于国资监管、混改、重组、国际化与供给侧改革,讲清楚,说到位,也澄清了是非,统一了思想,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厚重感,这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国有企业治理思想,国有企业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中,要积极投入、认真学习,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国有企业实践,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新征程:国有企业是“做强做优做大”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报告用3个“意味着’阐述了”新时代”的意义,阐明过程。并且指出,一是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二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阐明了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一目标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做大做强做优”是学者们讨论比较多、争论比较大的焦点问题。“做大”,中间也曾经停了一段。现在“做强做优做大”的看法,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对吉林考察的讲话。紧接着,2016年7月4日的批示内容是: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现在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一目标,从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这一背景考虑,我们能更好理解总书记提出这一号召的意义。

从十九大报告中,“新社会”是“站起来”的背景与基础,“新时期”是中国逐步“富起来”的过程,而“新时代”则是中国“强起来”的新征程。“富强”是联在一起的,但“富”是“强”的基础,“强”是“富”的提升。如果说“新时期”是以贫穷为起点,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那么“新时代”则是高起点的,它站在“新时期”历史成就基础上,从富裕走向强大,实现真正的“富强”。从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目标来讲,大是“强”的基础,“强”是大的结果,而“优”是“强”的提升,也是“大”“强”的结果。

从总的方面看,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搞好国有企业,是我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是其主要形式)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搞好国有经济,是巩固和增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第三,搞好国有企业,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第四,搞好国有企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现在,新时代全方位经济转折已出现,并将延续几十年。在2035年直到2049年前,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是不变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使命异常艰巨,也异常光荣。

新任务:国有企业要做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这里,把国资国企改革和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关系,强调在新时代继续进行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目前中央企业境外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元,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的话语权。能够在国际市场和西方大型跨国垄断公司抗衡的,包括少数民营企业,主要还是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培育我国经济的新优势,为了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中高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要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在全球行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十九大报告中,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用单独一段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报告中讲了不少新内容。例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目的是什么?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也是一个供需动态平衡系统。

十九大报告,对国有资产完善、国有资本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这是对国企改革发展新的号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出了新的“进军令”。这里,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两大改革任务。加上供给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体制”、“机制”、“结构”三大系统。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该说,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蓝图出现,一个新的国企改革的蓝图也在形成。前五年国企改革夯基垒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积厚成势,十九大后党和国家将会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国企改革,一个国有企业高目标、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同志曾系统深入地回顾总结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演进,提出精辟的“六阶段论”思想,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昭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在过去500年中,社会主义历经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且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比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告诉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经过长期努力和接力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有着“五个得来”的社会主义。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培训学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亲自审定培训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把培训班办好办出成效。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张宏森在开班式上作动员辅导,强调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奋发有为履行好新时代的新使命。

第二轮培训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授课针对性强。针对局处级这一“关键少数”的工作要求,把理论武装和信仰建设结合起来,围绕“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学好宪法修正案、维护宪法尊严、坚决贯彻宪法精神”、“学习监察法,学习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主题安排课程,参训学员聆听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树忠,中央纪委国家监察法规室法规处处长王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志强等15名专家、学者所作的精彩报告。二是培训参与度高。这次培训班分六期举办,每期三天,共有900余人参加培训,占应训人数的98%。培训坚持“有课有论,学议结合”,每期都安排了四场主题辅导报告和两次分组讨论,通过交叉分组、大会交流等方式,引导学员们谈收获、讲认识、写心得体会,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思路举措。三是开展知识测试。为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的热情,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进行了答题测验,内容不仅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还涉及宪法、监察法以及党章党规等方面知识,参考人员严肃认真,独立思考,用心作答,达到了以考促学、深化理解的效果。四是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专题辅导,也有“以案释法”对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的深入解读;既有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专题研讨,也有组织观映国产电影《红海行动》。通过专家辅导、电影党课和交流讨论,大家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标准要求的理解;对党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初心使命、地位作用和新时代要求的理解。

在总局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的关键节点上,总局党组再次组织局处级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就是要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向纵深发展,为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家表示,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广电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生命线,工作在这个行业的党员干部,要把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作为第一位要求,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增强大局观念,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做好改革过渡期各项工作。越是在改革关头、关键时刻,局处级干部越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要发挥头雁作用,走在前、做表率,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改革,理解和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既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更确保导向安全、播出安全、信息安全不出任何问题。三要深化理论思维,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作为局处级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抓深化、抓消化、抓转化上下功夫,深刻领会贯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实践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为完成好新时代新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贯通起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和争做“三个表率”的要求,紧密联系广播电视工作实际,联系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和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真抓实干、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总局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迅即开展了第一轮培训,分10期轮训司局级干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部分处级党员干部1200余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虑,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懂”是前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努力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要在弄通上下功夫。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最后,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领域的体现,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基础的法治理论,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为基础的法治理论,是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治理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满足这些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取决于法治及其涵盖的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的发展状况,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广义的法治实践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其中也包括法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要求我们继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内在要求、中国特色、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系统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当前,随着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价值理论。具体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关价值、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重要内容。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政党观、民主观、法律观、法治观、人权观、平等观、正义观、权力观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其中国化;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实践理论。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制度、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程序、法治结构等范畴和内容。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原理原则的应用、宪法法律实施、法律制度运行的理论,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法治建设各个实践环节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相关关系理论。具体阐释法治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外部关系,研究社会主义法治与若干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的关系,都是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对象。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反映和折射出中华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气度,也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与追求。

梦想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揆诸历史,从汉代到明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长达十四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里一直世界领先。在这一时期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发明中,相当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贡献。直到清朝中早期,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仍然很大。但此后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失去了发展的重要机遇,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使得中华民族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成为可能。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也一直强调要对世界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他在1985年指出,我们有个雄心壮志,从八十年代起,到20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中国就可以对人类作出更多一点贡献。如果再花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的贡献就更大一些。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件事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和人类作出贡献。在走向富起来的征程中,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一系列让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逐渐由梦想和追求变为生动的实践。

责任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新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秉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使命与梦想,顽强拼搏,努力奋斗。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责任,就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2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谓开诚布公,意味深长。这表明,在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来没有忘记为世界作贡献的责任和担当。

方向和目标。

为世界作贡献,需要正确处理其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关系。20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也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基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更好地为世界作贡献。

为世界作贡献,首先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摆脱了贫困,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做到了这件事,就可以给人类作更多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为全世界减贫和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树立了榜样,更为到2030年世界消除极端贫困提供了成功经验。这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对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如何发展自己国家的经验”“对他们的发展提供比较多的帮助”的良好期许,正成为现实。

为世界作贡献,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演讲时指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历史上没有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愿意支持和帮助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各自的美好梦想,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三个“一如既往作贡献”,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所担负的大党责任。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为世界作贡献,需要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方向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既讲爱国主义,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从毛泽东同志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天下一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及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联合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有关决议,充分体现了广大会员国对这一理念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这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的最好注脚。

【思想宣传范文】三。

创新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向创新发展聚焦,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资源充分涌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正因为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创新发展被列为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极其紧迫性。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创新之争。

二战之后,全球性经济危机、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经济转型、国际关系大调整,这些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越来越密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内在联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在这其中,创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又开始进入了新的一轮大调整、大转型周期。以智能化制造、再工业化为主题的新的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经济转型、国际关系调整正在迅速展开,围绕此而来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力争领先、力争主动的作为和博弈也日益显著。这是一场不进则退的竞争,时不我待,我们国家必须全力以赴,奋勇争先。

无论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当前国际竞争的现实来看,都充分表明,创新之争是其中的关键,是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讲,创新之争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争。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在于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时,特别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强调要重视补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最大的短板。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新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支撑起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发展需要,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典型的发展方式与发达国家典型的发展方式作一个对比。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发展,技术、资金、设备等往往以依赖引进为主,产业发展更多采取模仿追赶方式;发达国家则大多利用先发优势,利用自己的科技、人才、资金等优势实行引领型发展,产业成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方式。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施的基本上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式,即更多利用后发优势的引进型、模仿型、追赶型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可资利用的后发优势空间越来越小,引进之路也遇到发达国家日益强烈的限制。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主动地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攻关的关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完成这三大攻关任务,创新发展是关键。首先,转变发展方式,正如上面所说,关键是形成创新驱动的、依靠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其次,优化经济结构,创新是原动力,是第一动力。没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次,转化增长动力,关键也是在于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向创新发展聚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跨越的关口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拥有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先发优势,关键就在于创新能力强,并且能够比较充分地不断增强和有效释放创新能力。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向创新发展聚焦,并以此为中心,推动和深化各方面改革。

创新发展需要有效的体系支撑。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社会主义的一大优越性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创新发展涉及面非常广,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须集中力量办好的大事。因此,推动创新发展,必须强调统筹协调,既注重全局推进,又注重重点突破。创新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发挥综合优势,包括基础能力优势、人才规模优势、市场空间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体制动员优势等,总之要形成体系性的系统优势。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和发挥综合国力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推动创新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向创新发展聚焦。

创新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相对于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言,我国人才资源队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高原缺高峰。人才队伍的数量及整体水平在增长,但领军人才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相关方面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特别是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创新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企业家的主体作用。创新发展,核心诉求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转化为发展成果。没有这种转化,就谈不上是创新发展。在推动和完成这一转化过程中,企业、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不可替代。企业、企业家的积极性的发挥,是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的关键。因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就特别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体制上,也要围绕如何让企业、企业家真正成为主体、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来谋划和推进改革。要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创新发展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打通创新发展的体制通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发展成果,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这种转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转化环节:科技成果变成产品,产品经规模化生产成为市场的有效供给,进而成长为产业,这样就成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发展成果。其次,围绕这一转化过程,还必须注重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相关配套链条。这就需要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创新发展的通道。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资源充分涌流。

【思想宣传范文】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比较多,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成本也比较高。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应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政府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和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的作用应更多体现在以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凭规划引导社会预期、用政策保障社会公平、靠监管规范社会秩序,实现从管治向服务转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使各种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构建由财政专项、政府采购、公益基金等构成的社会公共服务资金结构,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城乡社区服务领域提供便利。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科学设定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范围和工作标准,遵循基层社会治理规律,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确定城乡社区的规模和布局,摸清人、地、事、物等基层社会要素情况,按照便于治理和服务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和网格体系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进行集成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改革基层工作体系,健全因地治理、因需治理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将行政管理、综治防控、监管执法、公共服务有机整合为“一张网”,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在总结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协商调解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完善部门间职能协调、信息共享、标准共建等协同共治体制机制。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遇到不少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执法规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就需要在综治、信访、基层自治、社会组织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立法进程。一方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范围及政府职能法定,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加快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根据新型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等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注重提升群众法治观念,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思想宣传范文】五。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其奋斗目标而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接力攀登,持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不断完善。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将更加成熟和定型,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就多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坚持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由此决定了必须把建立先进的工业国、改造落后的农业国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但在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工作指导方针出现重大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开始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是紧紧扭住现代化建设不放松的时代表述和实际步骤。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全领域的伟大革命。40年的历程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路架桥、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表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西方道路,不照搬西方模式;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优势、特征的现代化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统筹推进。40年来,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自身始终过硬,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担当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坚持分阶段有步骤的现代化进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党把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实现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现代化,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稳中求进。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40年来,我们党对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认识在逐步深化细化,蓝图愈益明晰。

坚持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现代化建设是在各个领域同步展开的系统实践,这就需要构建科学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逐步完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一致、价值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也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赋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的时代内涵。

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坚实基础。实现现代化,需要强基固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和“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不仅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且扩展和厚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基。特别是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中,成为这条道路独特的底蕴和动力。

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确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战略安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加精确地绘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现代化包含国家发展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现代化的新视角、新领域、新内涵,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内涵的认识。特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制度及其运行的维度拓展了现代化的新空间。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攻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准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战略布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布局。

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指引。精神是道路之魂,价值是道路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等,都是在加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相协调的思想指导、价值准则、精神支撑。这些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软实力和鲜明特征。只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保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进军行稳致远。

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安全环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等。这些都是在着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进军。中华巨轮将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征程、新的实践、新的奋进,必将创造新的伟业、产生新的经验、实现新的跃升,不断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浪潮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世界历史的坐标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在世界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充分汲取世界现代化的经验,对其中的教训和代价做到引以为鉴,可以不断拓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视野和格局。从当代世界的坐标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中、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的一条新路,从而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浪潮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将日益完善。

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两项任务是统一的。只有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回答和解决这些课题,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就是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在着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的实践中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风险是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复杂性越高,社会风险就可能越大。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光明前景与风险隐患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奋力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要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既包括黑天鹅式的小概率重大风险,也包括灰犀牛式的大概率重大风险,保证光明前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是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的历练中愈益巩固和坚韧。

在党的自我革命中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赶考”永远在路上。必须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检察干警我认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工作实处。检察机关作为宪法和法律确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使命就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主动融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忠于宪法和法律,强化监督主责主业,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鉴于此,本人从以下三方面提高个人政治和业务素养。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就是要实行法律之治,对于检察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案就是讲政治的要求之一。当前,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就是对讲政治的检验。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上来,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好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先要在感情上保持一致,最终在方法上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在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职工作中。

二是规范司法行为,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服务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司法办案中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罪与非罪界限,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深入推进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因此我时刻注重学习最新的法律、司法解释及《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及《海南省检察机关检察管理规范化手册》等规范文件,并且在实际办案过程中逐条对照,有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改正。通过学习,让我对执法的依据、程度、内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是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等文件,提升自身公正廉洁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此本人认真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两学一做”等活动。我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做到绝不接受任何请托,排除阻力、抵制诱惑、不怕威胁,并且十分注重法律程序,切实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务必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知行合一,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讲奉献,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有作为,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只有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保持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经过学习,我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坚守廉洁从政底线,坚守党纪国法红线,做执行制度的表率、做接受监督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做勤政为民的表率,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悟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只有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够更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献策献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奋斗纲领,是凝心聚力、兴党强国的行动指南,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指路明灯。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坚持学、认真学更要学以致用,用新思想去开创新局面。

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必须始终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高度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要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认清新时代背景下的的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我们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部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总览全局、把握方向;要坚定信心,继续推进;只有将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与新时代结合,才能实现对具体同坐的再梳理、再谋划和再提升,只有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新境界、新担当、新追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追求形式花哨,要真正学懂弄透,用新思想理论实现政治觉悟、履职能力、作风标准的新提升,在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好表率;在学以致用、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见效上做好表率;在强化政治责任、转变作风、严于律己上做好表率,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形成了努力、自由、乐观的氛围,提升了大家对于新时代的期许。

2017年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着重从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七个方面,深入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文章全面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光辉文献,为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利益立场,不讳言自己的政治属性、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使命、政治纪律,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政党的本质特征,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深入分析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透彻阐明了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98年风雨沧桑,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不忘性质宗旨,始终从政治上纯洁自己的本色和属性。从革命战争年代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再到改革开放后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什么时候这个根本性建设抓对了抓实了,全党就能团结统一、力量坚强;什么时候在政治建设上出现松懈或偏差,党就有可能犯错误甚至严重错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等。他还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强调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党在十八大以来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文件,持之以恒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政治监督政治巡视、加强思想教育和正风肃纪,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证。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比如,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将党的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落虚落空了,有的对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斗争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仍然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等等。在党的政治建设上,有效化解经年累月形成的老问题、难问题,有力遏止新条件下产生的形形色色新问题,仍然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任重而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

坚守政治方向不偏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感人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南”、“北”的不同,代表的是政治路线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生动事例,深刻阐明“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反复告诫全党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在政治方向上出现偏离,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颠覆性错误,全党同志对此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一政治方向,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遵循。这一政治方向,既有原则性要求,又有明确具体的内涵;既体现了远大理想,又立足现阶段实际,是引导全党齐心协力往前走、不断创造新辉煌的“指南针”、“定盘星”。

俗话说:“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朴素的话语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大到一个党、一个国家,都要经常抬头看路,不断校正方向,避免走错路、南辕北辙,避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怎样才能把准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理想信念、谋划实际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尊崇党章,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经常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对表对标,及时发现和校正偏差,使自己的思想行动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用力、添彩不添乱;坚持好学上进,用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炼就政治慧眼,不为任何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任何干扰所迷惑。对那些在政治方向上有问题的人,必须严肃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依照党纪进行处理。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不断深化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完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些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指明成就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点、总抓手,为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决心,勇于担当负责,提供了根本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形势任务要求,不断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大刀阔斧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等;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成为重要制度性安排;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有力促进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000多万党员、在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成为一句空话。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是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原则性问题,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在审视和把握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战略判断高瞻远瞩,政治领导娴熟高超,人民立场鲜明坚定,历史担当自觉强烈,充分证明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得到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全党最大的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确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紧紧扭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福建省东山县,水碧沙白,林绿礁奇,人们很难想象这座海岛曾经飞沙走石、风沙肆虐。今昔对比,人们深深铭记在这里艰苦奋斗十四年的老书记谷文昌,是他带领人民让荒芜的海岛变成一颗沧海明珠。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98年来,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谷文昌一样的好干部,把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连在一起,建立起血脉相通、同甘共苦的鱼水关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共产党的根本靠山,民心民意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不是为了一党、一个小团体、一人的私利而奋斗,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政治本色,也是党的全部历史的生动写照。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人民群众“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才会真心实意地信任党、拥护党、跟党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执政为民的情怀,离不开真抓实干的行动,任何不思进取、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与党的初心使命根本不相容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对那种满足于“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尸位素餐、光说不练的行为坚决说“不”,为那些敢抓敢管、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干部加油鼓劲、撑腰壮胆,在全党形成以担当作为为荣、以消极无为为耻的浓厚氛围。要从为身边群众服务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反对“四风”,作风问题这个看似难以解决的“牛皮癣”得到了有效解决,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坚决拥护。实践证明,只要与人民在一起,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前党内仍然存在一些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小事,而是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关系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从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坚决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好的生态,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人们“勉慕于仁义”,形成良好风尚。生态不好,就可能导致是非颠倒,正不压邪,“劣币驱逐良币”,让好人随波逐流,形成恶性循环。

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作风、政治生活状况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管党治党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大举措和创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回顾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态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充满生机活力,党和人民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如果生态恶化,就会弊病丛生,人心涣散,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利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得到增强,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

净化政治生态,选人用人导向至关紧要。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确立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为正确选人用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要突出政治标准,把那些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干干净净、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坚决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

政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这些年党内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受到侵染,封建糟粕性质的官场文化、资产阶级庸俗政治文化在一些干部中间蔓延。要进行经常性的熏陶培育,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政治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时刻防范政治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保持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深刻体现,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战略素质。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防范政治风险的高度,告诫全党要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不断在化解危局困境、战胜风险挑战中推进事业发展的历史。

在所有风险中,政治风险居于突出位置,但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政治风险绝不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来自于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要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要提醒全党,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可以吃现成饭的所谓机遇,要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有的就是直接的、现实的、严峻的政治风险,有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特别是及早识别、防范、化解“蝴蝶效应”、“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冲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抓住要害、果断决策,避免各领域风险交叉感染,坚决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性风险。发扬斗争精神,不当绅士当战士,敢于亮剑又善于亮剑,在大风大浪中提高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8年,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现场。2014年,在江苏镇江,有着50多年党龄的崔荣海握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总书记向现场人群郑重承诺: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腐败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再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我们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决战决胜的信心勇气,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多少人不敢想象的巨大胜利,极大地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总书记的话语坚决严肃,警示我们,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除恶不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败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立场,顺乎党心、合乎民意,决不是什么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一定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决不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有任何容身之处,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政治过硬,正是党员干部必须先立起来的“大者”。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看一名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讲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讲能力,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问题。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高政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实践中持续学习、锻炼。要加强政治历练,在斗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做到观察分析形势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防范政治风险。对共产党人来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站位的高度、政治敏感的锐度。只有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有真正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才能有真正坚决的维护定力、维护能力,才能真正过得硬、靠得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历史性开创性重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思想,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思想。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应当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忠诚履职,做政治过硬的表率。政治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党是有力的,党和国家的目标和意志是确定的,战略定力是坚强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坚如磐石。特别是党和国家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领袖把舵领航,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以许党许国的绝对忠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

乐学善学,做本领高强的表率。在实践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本领高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八个方面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这八个方面的本领缺一不可。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和充电器,为大家在实践中的“热运行”提供了“冷思考”的机会。实践是课堂,希望大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把党校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向群众取经,向实践学习,用高强的本领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刻苦钻研,做懂行精进的表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但要有“万金油”的妙用,也要有“金刚钻”的专用,不但要有“杂家”的广度和眼界,也要有“专家”的深度和视角。身处新时代,更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进一步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守土尽责,做勇于担当的表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实践中彰显出来的担当精神。不管是在哪一个层级的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那种迎难而上的韧劲,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那种“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决心,都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所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而不是当“绅士”,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当“鸵鸟”,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而不是当“逃兵”,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替身”,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而不是当“好好先生”。前不久,中央印发了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担当作为者撑起了保护伞。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刻领悟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着眼点都只放在自身的发展,少了那么一份为社会大发展而奋斗的担当和使命,安于自身的稳定和享乐,不积极不上进。如果整个社会都这样,那么国家复兴发展,由谁来担当呢,所以我们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年们学会担当,担使命。

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时讲到,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伍。人民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群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来带领着前进。国家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风险、新困难、新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敢担当、担使命,才能在危机和挑战面前,迎难而上,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好的未来。

广大的年轻人,应该有担当有作为,广大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如此。国家的发展始终需要一批人担下责任,人民群众的幸福也是需要一批青年干部去担下使命的。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负起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更好的立于世界之林。所以不要为难,怕担当。使命招呼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中华儿女要奋勇向前,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只有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够更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献策献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奋斗纲领,是凝心聚力、兴党强国的行动指南,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指路明灯。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坚持学、认真学更要学以致用,用新思想去开创新局面。

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必须始终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高度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要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认清新时代背景下的的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我们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部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总览全局、把握方向;要坚定信心,继续推进;只有将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与新时代结合,才能实现对具体同坐的再梳理、再谋划和再提升,只有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新境界、新担当、新追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追求形式花哨,要真正学懂弄透,用新思想理论实现政治觉悟、履职能力、作风标准的新提升,在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好表率;在学以致用、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见效上做好表率;在强化政治责任、转变作风、严于律己上做好表率,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形成了努力、自由、乐观的氛围,提升了大家对于新时代的期许。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我们要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

俗话说,平凡中见真知。大部分人民群众都和我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紧跟党中央步伐,将热情与干劲融入到个人的具体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既是充分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也是个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必要条件。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新使命,让我们紧紧围绕、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开创医疗工作新局面,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定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这是十九大的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十九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指引着新时代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人民群众丰富而伟大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政策新举措,拓展了一系列新视野新领域新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指出了这个新时代的五个内涵和标志:“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这个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气壮山河、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提出了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还会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00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的东方大国始终高高飘扬。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密切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哪一位领导人、哪一种理论,能如此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心系人类的美好未来。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密切关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做法和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翻译成23个语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650多万册,充分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的影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这也使国际社会更多的政党、组织和人士在重新审视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放射出新的理论光芒。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始终以党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着眼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党和国家工作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既希望出台改革举措,又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实实在在地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智慧和方案,已经并必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时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智慧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正确的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五年的时间让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新的视野”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体现在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历史方位,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思想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属性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奋斗目标方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方面,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优势;在精神力量方面,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在外部环境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迈进,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践行“四个伟大”的最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14个基本方略的首位,这个首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这也意味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老百姓说得好,千关键万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党是第一关键;又说,千条万条,把党建设好是第一条。这个体验是几代中国人民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两大革命”实践所得出的结论,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强调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逢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我读《三十讲》,边读边思考,初读完了关着书本又再冷静思考,特别是联系自身参与党执政实践活动又进行了深度思考,最终悟出了党建的一条“千古警示”,即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教导。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长期和平、条件越来越优越的执政环境中,在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大厦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甚至一些党的组织,把“两个务必”忘掉了,这叫失痛不觉痛的危险,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剖析的“四大危险”。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同人民群众形成的那种血肉相联、鱼水相依的感情逐渐淡化消失了。加之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日益复杂,再加之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严峻,所以就很容易丧失警惕,很容易出问题、很容易犯错误。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警觉,把“两个务必”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

怎样才能遵照习总书记的教导,把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解决好呢?我思来想去,习总书记已经为全党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安排,提出了47个字的党建要求。我们的党中央已经向全党及国人、世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我认为,全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务必做好以下五项极为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一是抓好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政治建设并放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有了这四个高度一致,就会坚如磐石。这就是党性。

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胜,高度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浸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党同志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带领下加强党性锻炼,用“四同行”的决心(即廉洁与人生同行、创新与事业同行、智慧与学习同行、品德与人民同行),把党员誓词化为行动,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下最大的气力,用最有力的措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一落实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真正实现第三十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一项无比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大事。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最急的政治、最管用的政治,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坚决反对只讲在口头上、写在纸上等那一套形式主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极其深刻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每一名党员的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使我们的党员首先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是下最大的政治决心,全党动手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础。全党有450余万个基层组识,要把他们的组织力、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不会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问题。为此,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八条基本任务为标准,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真正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在2016年国庆回老家,用一个月时间,对农村村一级党组织现状作了较深入的调研,向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写了报告,提出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状况的几点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四是从战略高度破解党能力不足的危险、从“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抓起,“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这个任务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与组织监督制度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习总书记说:“领导十三亿多人民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接着,他一连提出了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正如第二十八讲所论述的,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符合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大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是十九大伟大思想理论的成果,是十九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引领新时代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历史担当,统一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成果。在人民群众丰富伟大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进行艰难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政策新措施,拓展了一系列新视野新领域的新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与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根本问题,取得重大创意理论创新成果,极大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指出这个新时代的五个内涵和标志:这个新时代是继承前启后,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逐渐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国中华儿童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时代,我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向,实现这个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聚集气势强大的山河,战无不胜的魄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提出了14个坚持的基本策略,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旅程中,我们承担的任务非常困难,遇到各种困难,面临各种可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百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东方大国始终高高飘扬。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更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与前途。他强调,中国人民希望与各国人民一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在今天的世界里,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哪个领导人,哪个理论,这样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心系人类的美好未来。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人民高度评价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果,关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做法和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书翻了一番。

成23个语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650多万册,充分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的影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这也使国际社会更多的政党、组织和人士在重新审视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放射出新的理论光芒。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始终以党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着眼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党和国家工作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既希望出台改革举措,又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实实在在地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智慧和方案,已经并必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时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时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目标、新变局、新难题、新考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更需要我们时刻警醒面对。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作出新的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中应运而生,在不断破解难题、应对风险和挑战,朝着梦想不断奋进的新实践中顺势而成,彰显了辉煌的时代风采。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实践是理论之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制约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等等。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取得,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实践特色和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伟力。通过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把握,我们更加能深切地感到,在当代中国,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贡献就在于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8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每一个“坚持”都来自实践,又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分析“8个明确”“14个坚持”及其内在逻辑,深刻理解这一思想是如何用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从而进一步把握这一思想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丰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忘老祖宗又讲新话的典范。这一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同时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全面把握这一思想各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领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文化自信、脱贫攻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新时代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充分认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出的巨大原创性贡献和丰富内涵。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性、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思想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理解领会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出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等重大思想观点,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在这样一个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这一思想体现的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凝结着当代中国对人类更好未来的艰辛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是如何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合作共赢结合起来的,从而深刻理解把握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理解把握这一思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十讲》通过深入的讲解、鲜活的阐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思想魅力。我们要结合学习《三十讲》,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时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目标、新变局、新难题、新考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更需要我们时刻警醒面对。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作出新的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中应运而生,在不断破解难题、应对风险和挑战,朝着梦想不断奋进的新实践中顺势而成,彰显了辉煌的时代风采。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实践是理论之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制约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等等。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取得,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实践特色和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伟力。通过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把握,我们更加能深切地感到,在当代中国,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贡献就在于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8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每一个“坚持”都来自实践,又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分析“8个明确”“14个坚持”及其内在逻辑,深刻理解这一思想是如何用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从而进一步把握这一思想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丰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忘老祖宗又讲新话的典范。这一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同时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全面把握这一思想各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领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文化自信、脱贫攻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新时代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充分认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出的巨大原创性贡献和丰富内涵。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性、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思想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理解领会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出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等重大思想观点,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在这样一个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这一思想体现的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凝结着当代中国对人类更好未来的艰辛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是如何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合作共赢结合起来的,从而深刻理解把握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理解把握这一思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绘就了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光辉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国有企业有平台、有机遇、有市场,我们必须把握时代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

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对过去五年历史性变革,感同身受。过去五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突破性的,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使全党提高了思想认识,查摆了和整改了存在问题,转变了党风政风民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全国上下,电视、网络、报纸,街头民巷都在谈论学习,有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国情、党情和时情,明晰今后的大政方针,为今后工作找到遵循、提升自信、坚定信心。

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用行动来映照家国情怀。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他们以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奋斗!

国家青年教师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广大青年学子的引路人,更是立德树人,实现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在努力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上下功夫,想青少年所思、谋青少年所愿,助推广大青年教师凝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助推广大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助推广大青年教师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在追梦中释放激情,在圆梦中奉献青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培养更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办学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不断增强“四个服务”意识,强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切实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把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上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引领,坚持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努力办群众满意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引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师德为先,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领教师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今后要树立引导广大学子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村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的意义,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意识到时间的紧迫,下面就是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一是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精准脱贫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作为村官要冲在前面,用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与汗水。

三是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完善自我相结合。在基层工作中,一丝一毫都不能随意,时刻保持严谨的做事态度、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想要这样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自己党员身份,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要统一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从现在开始,从最基层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农村党建是基层党建的基础,农村党员是全党的“细胞”。只有调动农民党员的积极性,提升农民党员对党的深入认识了解,才能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越走越顺。

作为一名村官,我只有在广阔的农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有带领和帮助农民富起来,才对得起“村官”二字,才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好解读。

村官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

作为大学生村官来说,有的人准备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有的人想要自主择业,更有的人希望能够进入干部队伍,更好的为百姓谋福利,下面是村官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帮助你了解村官以后的发展方向。

讲奉献有作为是大学生村官需要时刻牢记的,作为村官我们要将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带进农村同时,更要做出表率,用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周围的人,用担当的态度去影响人。

一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从我们身边淌过。作为大学生村官在时光的沙漏中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点击链接,可以欣赏到大学生村官的年终总结。

十九大的召开不仅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更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指明方向,作为在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官一定对十九大有着别样的体会,一起来看大学生村官喜迎十九大心得体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里向我们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概念,作为党员只有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从报告中寻找真理,才能更好的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被赋予新的责任与使命,用新思想新知识奔向新的征程,1000多字的新时代思想学习体会足以表达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时代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员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新的时代,新的希望,新的梦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努力,共同奋进。五年以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春秋冬夏,走过了风霜雨雪,历经磨难,历经沧桑,走进了全新的五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梦想是需要实现的,梦想的实现是需要斗争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举足轻重的。文化是社会精神的根基,是人们生活的准则。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过去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其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脱贫攻坚奔小康成为时代主题,有些老百姓生存条件艰苦,膝下无子女可依靠,过着鳏寡独居的生活。许多共产党员便深入基层艰苦地区,走进老百姓家里,走进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大病户,看看他们的生活现状,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的现状,听他们的呼声、心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要树立忠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不忘初心,恒定着那一份美丽的梦想,终将梦想花开,尘埃落定。

新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年轻充满激情的人们已做好准备,让我们携手砥砺前行,开创未来。新时代,再出发,我们一直在路上!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后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理论论述的深化实践,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和汇总,是引领我们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大步朝前的鲜明旗帜,是指引党群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