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5:08:57 作者:GZ才子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本节课《积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课本中求猕猴桃含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说说“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窗体底端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副标题#e#

四、课堂总结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六、课后作业

(得数保留整数.)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什么叫方程?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的本质在于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一视同仁,通过建立起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等式关系,从而求得未知数。

借助天平充分感知方程的本质特征

学生要理解方程的本质,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课一开始,出示天平,让学生聊聊天平有什么特点?交流中学生理解到的指针如果指向刻度的中央,表示天平两边平衡。即(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如果指针偏向左边,天平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天平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在学生充分理解后,多媒体出示8副天平图,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8副天平现在的状态。反馈中深入剖析“=”的含义,在通过向学生出示各种形式的等式,丰富学生对等式意义的理解,逐步实现学生对等式的“程序性观点”向“结构性观点”的转变。等号表示左右两边的等值性,等式右边的项不一定是单一的数,也可以是一个式子。

依托分类充分感知方程的显性特征

(1) 0.36 + = 42

(2) 0.5 + 1.2χ 5.3

(3)- 20 5

(4) 6χ + = 78

方程的显性特征,即“含有未知数”和“等式”。本节课采用分类,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方程的外部特征:首先是按单一标准分(按是否是等式分成等式和不等式,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和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其次是综合考虑两个分类标准,用十字交叉法把所有的式子分成四类,方程和其他式子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再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显性特征。

回归情境,凸显“方程模型”的价值

方程的本质是:要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等式关系。西南大学的代数学博士导师陈重穆教授曾经指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一定义中没有体现方程的本质,这样的定义要淡化,不要记,无需背,更不要考。关键是要理解方程思想的本质,它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节课重点要建立方程模型,真正理解了方程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方程的建模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交流》本节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通常最后一章都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能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的活动,而是需要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并了解一些交流的方法如:描述、讨论、辩论、图表、海报等交流方式。

在讲解的知识往往不如学生自己总结的知识学得好所以在向学生介绍这几种交流方法时都准备了学生可以利用这几种方式进行交流的问题如:描述的方法准备的问题是给学生出示几张甲壳虫的图片请一位同学用语言描述其中一种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个,在活动后在请学生总结出描述是语言一定要精确等,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这些方法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其实交流的方法在其他科目中也时常会使用,所以最后使学生联系自己平常的生活和学习说说这些交流方法的应用,学生们都联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