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北师大版分数的意义教案(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4 15:44:25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和设计。从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分数的意义教案

1、复习、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当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绳子等。

教具:课件,磁扣。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四分之一

学生思考回答、

2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记得还挺清楚,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请和老师一起半数课题。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探究

老师: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学具,认真阅读屏幕上的活动要求,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2、反馈交流

老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四分之一的'?

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你们刚刚完成的这些作品,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相同点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不同点是分得东西的总体和东西的数量不同。

老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都平均分了什么?对了,我们平均分的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板书)我们在平均分时,把这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体都看做了一个整体(板书)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我们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老师:以前我们认识分数时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怎样更新分数的定义呢?学生自己归纳,并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做单位一?

4、再次研究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老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图,可以用来表示四分之一,课件出示

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正是这幅图的四分之一,你能猜到这幅图的整体是什么样子吗?

5、研究几分之几。

老师:看来你们都理解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含义了,接下来就请你们任意写一个人数,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分数?(用分数的意义说)

三、认识分数单位

老师:同学们都说的很不错,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本46页完成做一做。

课件出示统一订正并出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出示几个分数,让学生或说他的分数单位。

四、练习

1、48页6,7题。

2、课件拓展练习。

五、看课件了解分数的产生。

六、总结。

必备北师大版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5657页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材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且能正确计算分数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找出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5/8。

2.计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观察课本主题图,请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算法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强调: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1.出示一些相关联的零散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创造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2.完成课本56页试一试。

3.指导完成57页练一练。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分数混合运算(二)。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做一做”。

1.我能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我能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认识带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根据独学部分的题目自学例3、例4。小组内讨论交流。

(1)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完成71页“做一做”。

分数的意义教案

2号杯——水20克,其中糖4克。

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交流。

小结:根据糖和糖水的关系或糖和水的关系,才能判断出谁甜。

2、依据糖和糖水的关系,判断小组上表格中的3杯糖水谁最甜?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学生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百分数的意义。

如果要想比较这一共的糖水谁最甜,该怎么办?

指出:在实际生产、生活、工作中,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样的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把表格中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的意义。

揭示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法。

自学书上的有关内容。

把表格中的百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并说说意义。

练习:练习十九 4

练一练 1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数?

举例:说说准备资料中的百分数的意义。

折出百分数。

3、百分数和分数的比较。

下面的说法你认为对吗?

(1) “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年级总人数的57/100”,可以说成“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年级总人数的57%”。

(2) “学校十月份用纸13/100吨”,可以说成“学校十月份用纸13%吨”。

小结: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说说百分数的意思,及从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

说说自己的收获。

必备北师大版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正方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饼的个数怎样来表示?它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出示课件

说说每个图下面的分数是:

(1)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2、小组共同合作交流

1.出示4个苹果,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结合小组汇报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4个苹果、6只熊猫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3、(1)概括意义。

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

课本62页做一做,填在书上,学生汇报

5.学习分数单位。

(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它们都有计数单位,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分数单位的定义,并能举出例子。

(2)说一说课本62页做一做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单位与哪个数有关?

让学生观察分数单位,从中发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总结

1、想一想,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一份)

一些物体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

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黑板。

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分母100表示什么?45呢?

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份,花椒占了38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份,难怪它又麻又辣!

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某市学生近视率的信息。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招聘“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汇报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

(1)百分数该怎么写呢?(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教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时要注意什么?

(2)书写比赛。(让学生在20秒的时间内写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老师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写10个,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自己完成的情况吗?

教师:如果写11个,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4、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小组交流)。

(2)判断。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2510080100kg。

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

6、百分数联想风暴。

观察格子图,你能快速地联想到哪些百分数?(涂50个黑色格子,6个红色格子,44个白色格子)。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吗?

分数的意义教案

l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教学重点:

l教学难点:

l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纸等。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分数交朋友。那么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你能说说吗?(一张纸、一条线段、一个圆、一堆苹果都可以平均分,从而产生分数。)这些我们就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一)动手操作,收集分数。(提供操作材料:三张纸。)。

1、任意折一个分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请问这张纸能看作单位“1”吗?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通过折和涂用这张纸表示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折分数然后汇报(并贴上黑板)。

2、让学生说分数大家折。

同学们刚才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下面有谁来说一个分数让大家来折一折。

(1)学生说出真分数。

如:折3/4。学生折后展示。

师:你们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x份,涂了这样的x份。)。

(再让学生出分数折,如果出的分数是真分数,就让学生想,然后说说,不折。)。

(2)学生说出假分数。

如:折“4/4”。学生折后展示。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即等于单位“1”。

如:“5/4”。

师:谁来说一说5/4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活动)。

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表示的5/4。(学生汇报)。

让学生对所展示的图自由提问,展示的同学进行回答。

(一张纸不够怎么办?为什么第二张纸也要平均分成x份?这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要是把两张纸看做单位“1”可不可以?)。

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大,即比单位“1”大。

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板书出来)让学生想怎样折。

(二)给分数分类,总结概念。

1、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给分数分类。

2、学生汇报,师板书。

3、总结出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并板书。

4、学生读真、假分数的概念。

1、判断下列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课件出示)。

2、说出分母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各图的涂色部分。(课件出示)。

4、判断。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又了解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分数的意义》教案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案

课本第60—61页内容,练习十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我能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课前准备:

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自学课本第60、61页内容。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3)什么是单位“1”?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若干份,表示这样的()或者()的数叫做分数。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的意义》教案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具:、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两个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的。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

师:嗯?你的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分数的意义教案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引探教学法教具

通案个案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分数的意义》教案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习

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