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决胜今朝心得(优质19篇)

时间:2024-01-08 09:03:11 作者:雅蕊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地表现。以下是一些发人深思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第三集心得感悟

他,扎根基层,奋战脱贫前线,决心铺就致富路;。

他,处处为民,倾情播洒茶乡,真把群众当亲人;。

……。

而今,坚守在“锌硒茶乡·美丽凤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上,有这样一个人——胡万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警务督察处副处长,2015年3月至今挂职凤冈县委常委、副县长,省监狱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他是凤冈的好女婿。

一腔热血,真驻助脱贫。

2015年初的一天,在家休假的胡万祥接到电话,正是这个电话改变了他的生活,单位要派他到凤冈县驻村挂职。

“去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干别人都不愿意干的事情,你还高兴得很!”看着胡万祥激动的样子,妻子在一旁打趣道。

胡万祥的激动源于一个未了的心愿:那是2011年,刚从部队转业的胡万祥随着省监狱局的同事一起在凤冈开展对口帮扶,与茶农交谈了解中,答应帮茶农找人解决茶叶技术难题,虽然留下了联系电话,但回贵阳后因工作忙而耽搁了下来。

“事没有办成,茶农们应该会很失望。”这件事成了胡万祥心头的遗憾,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有机会到凤冈驻村的想法,一心想为村民们办点事。

说话间,他简单收拾几件衣服,告别妻子踏上了到驻村的道路。

刚到凤冈县的第二天早晨,在了解县委的安排后,胡万祥就带领省监狱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同志,扛起铺盖卷,带上日用品,直奔驻村地。

走访、开会座谈、了解村情民意、制定村级发展规划……一步步脚印,一桩桩事儿,开启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新篇章。

就这样,胡万祥带队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不到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全县10个乡镇11个村(社区)和10多个部门。

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弄清群众的真正困难——“吃水难、行路难、脱贫难”。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结束驻村的胡万祥回到贵阳,但心里总是不安,他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还依然挂念着凤冈群众。

“到了凤冈,走进农家,乡亲们的实际困难和对致富的期盼深深刺痛了我,让我睡不着觉!”用他的话说就是。

恰逢2016年2月的一天,圆满完成一年驻村工作任务的胡万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68名村民代表签字并按满了手印希望他留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请愿书。

于是,他满怀一腔热血,带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远嫁”凤冈,选择留下。

但,这一留,便是满满的四年之久。

四年多来,胡万祥拖着患有严重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身体,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走遍了全县14个镇乡87个村(社区),走访群众达1200余户22000余人。

这一件件,一桩桩,胡万祥记了厚厚五本,2000多页。

四年多来,胡万祥不仅帮助15个村(社区)理清了发展思路,还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化解矛盾。帮助村(社区)制定帮扶措施300余条,化解矛盾420余次,维护了邻里和谐,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胡万祥充当了‘上门女婿’的角色,不仅宣传法规,还负责调解矛盾,在基层一线真蹲实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原凤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劲松这样评价胡万祥。

他是致富的领路人。

一心脱贫,铺就致富路。

凤冈,地处黔北高原地带,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11年初,贫困发生率为18.43%。

村级党组织弱化,基层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不强,群众出行难、饮水难、收入低……。

这一系列都是制约凤冈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短板,更是摆在驻村帮扶面前的重要难题。

如何破题?怎样打通群众致富路?胡万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是落实在了行动中。

他发现,一个地方要发展,党组织这个“火车头”引领是关键,而基础设施滞后、致富带头人乏力、产业带动弱等等都是致贫的根本原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万祥把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作为解决脱贫之困的第一法宝。

面对绥阳镇玛瑙村没有办公场地、进化镇、琊川镇琊川村办公阵地出现安全隐患、花坪镇关口村办公楼漏水等,他立即协调资金260余万元,解决了镇、村阵地建设等问题。

在村党组织和胡万祥的引领下,党湾村后坝组村民积极响应,还用微信倡议捐款达193883元,修建了美丽宽敞的文化广场。

“多考虑组织需要我们做什么,多思考我们帮助群众做什么,多琢磨我们驻村工作结束后留下了什么。”这是胡万祥每天要拷问自己的话。

“几户富不算富,大伙富了才是富。”在胡万祥的心里,这个产业致富“算盘”也从未停止拨动。

……。

党建引领,能人带动,这样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

胡万祥确说:“我所做的,就是把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决心带给大家,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大家能脱贫致富”。

——四年多来,他深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讲政策、育感恩共计100余堂,使群众主动思发展、跟党走、感党恩。

——四年多来,他协调、整合省、市、县多方帮扶资金1亿多元,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补齐“短板”,铺就群众致富道路,有效助力凤冈县在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一路播爱,情满几多情。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用真情温暖民心……。

四年多来,胡万祥心系民众,只要是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他都竭尽全力给予解决,久而久之,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胡万能”。

他,硬把他乡作故乡,硬把群众当亲人,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凤冈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感。

在进化镇临江村路遇哭泣受骗老太太,拿出400元钱,递给老太太;。

……。

仅18个月,胡万祥共协调资金433万元,为复转军人、特困户、贫困党员、两劳刑释人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80余人解决实际困难。

“没有真情实感,扶贫工作不可能做好,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最紧迫,就解决什么问题,把局机关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满意得实惠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胡万祥的话掷地有声。

无论在哪里扶贫,他总是带着感情,倾尽全力,办成事、办实事、办好事一桩桩、一件件。

……。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四年多来,胡万祥行走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农家院坝与困难农户“结穷亲”,送钱捐物,不断为贫困户“输血”,并鼓励他们奋发自强,依靠自身努力提升“造血”功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深得民心,齐聚点赞。

这不,在2015年,68名群众联名书写请愿书,一级一级呈送挽留即将离开驻村岗位的胡万祥,请求胡万祥在凤冈多干两年,助力凤冈同步小康。

同年,绥阳镇金鸡村4位村民以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方式到省监狱管理局感谢对他们的帮助。

次年5月,书写着“精准扶贫结对子·扶危济困显爱心”“真情帮扶真帮实住”和“真情帮扶·情暖山村”等字样的30余面锦旗再次齐聚县委大院,表达着凤冈父老乡亲对胡万祥和驻村工作队帮扶恩情的真挚谢意和深深眷念。

“胡万祥、陈培林、卢永峰、陈华邦等几位挂职副县长及驻村工作队员们,把凤冈当成“第二故乡”,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做了大量真帮实助的好事、实事,深得群众的拥护和一致点赞”。县委主要领导在全县驻村工作总结会上如此评价。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16年至2017年,胡万祥个人也先后荣获了“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优秀驻村队员”、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表彰。

时下,胡万祥依然扎根在基层,奋战在一线,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份份沉甸甸的驻村帮扶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体会字

去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贵州省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立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全部完成。这个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彰显着中华儿女们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的实干精神,不彰显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一点一滴的成绩是全体中华儿女用实干拼出来的,没有实干,哪有成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无数中华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幸福的明天,真抓实干,继承和弘扬着勤劳的民族精神。无数扶贫干部下沉一线,在扶贫路上千锤百炼,经风雨长才干,奔波在提高人民群众收入的风雨征程中,千方百计谋发展,真扶贫、扶真贫,把精准扶贫落到深处、落到细处,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扶贫举措,一件一件小事做实做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心、用情在点滴之间彰显出对人民的深情,用实干的工作作风谱写了感人的脱贫攻坚扶贫史诗。

实干作风不仅能更快地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还能激发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燃起斗志,坚定信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广大中华儿女更要大兴实干作风,拿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劲,苦干实干,在新时代奋进征程的各项任务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凝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一定能够让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干作风永不过时。每一个中华儿女要擦亮新时代担当实干的金名片,争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争做只争朝夕的奋斗者,争做真抓实干的行动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朝着目标拿出一往无前的拼劲、水滴石穿的韧劲、敢闯敢试的闯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踏实留印、抓铁有痕。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尽到100%的努力,抓住机遇,拼搏到底,终能成就一番事业。

站在新征程的奋斗起点上,更需要大兴实干作风。幸福未来是实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大会上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汗水浇灌梦想,实干成就辉煌,在砥砺奋进新征程中,用辛劳和汗水推动迈向幸福日子的坚定步伐。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低迷,我们担子更为繁重,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将实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中国,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之时,实干作风永不过时。让我们一棒接着一棒干,携手奋进,在各自的岗位上乐其业、负其责,精其求、竭其力,奋力拼搏,交上一份满意的为民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有感心得

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承载着“千年中国梦”的中国巨轮也终于到了扬帆的最后时刻,而越到最后越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扬帆起航”。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灰暗中艰难前行。可是,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探索都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______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如今国泰民安,各行各业基础雄厚,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触手可及。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引领航向的灯塔。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强国,靠的就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这种严密的组织体系有利于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再从地方到基层的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及时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阶段,建强基层组织、完善组织体系是确保打赢攻坚战的根本保证。范文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措施落实,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破浪前行的舵盘。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兴,百业兴。古时有秦国,敢对他国之人委以重任,不拘一格任用,于是天下尽归秦。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而如今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尤需广大干部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全面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为中国巨轮的远航提供乘风蓄力的帆帏。

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而现在,就是我们离实现全面小康最近的时候,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梦,一梦千年,千年追寻,“扬帆”就在今朝!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观后心得与感悟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伟大祖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脱贫主战场的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贵州,以优异成绩顺利实现脱贫,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千年梦想决胜今朝》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紧扣脱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完整呈现了贵州为实现脱贫梦想不懈努力的奋斗轨迹,令人心潮澎湃、倍增斗志。片中所记录的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泉发村的脱贫故事让我倍感亲切,深受感动。石门坎是威宁最边远的乡镇,在家乡威宁生活和读书时期,正因为他的边远和贫穷让我们这一辈人未曾涉足过。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撕掉了几十年来的深度贫困标签,经过四年攻坚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行。

路通百业兴,乡村旅游、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等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给石门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通过像宋冰一样的脱贫攻坚战士们用青春和汗水攻下了“最后一公里”,石门乡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在彝族人民的传唱中,海雀村曾经是一处林茂粮丰的富饶宝地。上个世纪80年代,海雀村一片荒芜,森林覆盖率不足5%,由于滥砍滥发和人口过度增长,海雀村一落千丈,成了一个“苦甲天下”的极贫之地。在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带领下,村民们用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行动,走上了种植-种草-养畜-种粮的发展之路。植树造林是向贫困挑战第一仗。29年的光阴,从支书到护林员,文朝荣支书随身用的镰刀磨去一寸长,33座荒山变林海。,海雀村宣告整体脱贫,消灭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展中的海雀村致富不忘文朝荣。

凭借“中国数谷”的大数据优势,贵州线上线下融合发力,息烽县围绕“人才、产品、物流”这一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三只拦路虎,展开了相关的服务和支持,大平台助力大扶贫,“黔货出山”的道路越走越宽,立碑村也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回望这艰难的一战,一路走来,十分不易。片中让人泪目的感人故事和扶贫经历展示了新时代贵州精神,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催人奋进。面对新起点,走向新征程,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体会字

去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紫云、纳雍、威宁、沿河等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也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

收官之年开局就遇“拦路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经济社会发展暂时“停摆”,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强了新难度。面对这道“加试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坚定的决心、务实的行动、顽强的作风和科学的举措向全世界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向人民交出了满分答卷。

关键时刻,一诺千金。“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6日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掷地有声的话语向全世界和全体中国人民亮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态度。这场会议全面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并从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考核开展普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安排,向全党发出最强动员令,向贫困堡垒吹响“冲锋号”,迅速统一意志,凝聚力量。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5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500万人口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收官之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还要答好疫情、灾情“加试题”,给我们如期兑现承诺带来了挑战、增强了难度。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面对困难,全党、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毅决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分区分级防控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凝聚攻坚合力。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坚守“阵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直面困难、挑战,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勇担当善作为,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攻克堡垒的“主力军”,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彻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规划了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面对严峻形势的考验,精准扶贫方略彰显强大力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补短板、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到位,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靶向明确,精准有力,成效显著,有效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兑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成果,初心不改、使命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续写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前行。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体会字

从扶贫人的“三心”中读懂“二意”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一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力同心共战贫的圆满成果,是全体党员、扶贫干部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优异答卷,更是对把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的1800余名扶贫英雄最好的告慰。八年来,数百万扶贫干部怀揣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投身祖国版图上最“贫瘠”的土地,用为民服务不计得失的赤子之心解群众之所困,用排除万难执着坚毅的热血情怀担历史之使命。无论高原还是海边,无论田野还是房前,广大扶贫人吟唱着忠诚与奉献的高歌,绣口一吐化作万里乾坤的澎湃,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奔向全面小康的波澜篇章。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民初心,坚如磐石。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贫困,是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顽疾,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党员干部中一大批有号召力的“领路人”、懂技术的“土专家”、善经营的“新农人”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把信仰刻在实践里,把初心写在岗位上,把使命落在行动中,用平凡的身躯塑造出磐石一般的丰碑。在这个脱贫攻坚的丰收季,五谷丰登,物阜民康,荒山变“金山”,绝壁变出路,一件件脱贫致富的案例,一个个美丽乡村的蜕变,一张张喜上眉梢的笑脸,汇编成中国脱贫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干决心,不负众望。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的事业,它始于梦想、基于使命、成于实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为所有劳动人民谋发展、谋幸福始终是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庄严承诺,限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八年来,广大扶贫人秉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奋斗梦想,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奇迹的背后,是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的苦干实干,是山路上起早贪黑穿梭的身影,是丈量民情疾苦的脚步,是用行动标注的实干坐标,是用平凡双手撑起的时代伟业。不尚空谈,务求实干,承诺兑现,不负众望!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八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倏忽一瞬,但对许多扶贫人来说却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爬过最高的雪峰,蹚过最急的溪流,走过最险的山路,去过最远的村组,不管是初任公职的“新青年”,还是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前辈”,他们的人生都因投身过脱贫攻坚事业变得更加厚重。“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选择了曾经最穷最荒的前南峪村进行土壤改良试点,几年下来,前南峪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水到渠成、梦无止境”,贵州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跨3座大山、9个悬崖的“救命渠”,解决了三个村的缺水问题,继而又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引进技术,为村庄的脱贫致富贡献余热。在脱贫攻坚战中默默奉献的扶贫人,他们有着崇高的追求,更有务实的行动,他们的人生不曾因奋斗延长,但却因为经历拓展了深度。

读懂扶贫人的“为民初心、实干决心、勠力同心”,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的必修课。“三心”背后不仅蕴含了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立意”,更有激励广大青年干部砥砺奋进的“深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不仅要强化政治担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继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坚持“干”字当头,发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把热血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谱写青春华章。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观后感心得2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严格考核,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管理,科学引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成色,结合巩固提升期工作特点,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展督查巡查,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有感心得体会

在脱贫攻坚奇迹的背后,是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我们要破译脱贫“奇迹”后的“红色密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决战决胜“战斗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因素。选优配强“带头人”,从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的能人乡贤、退役军人、行家里手甚至是机关干部中精选“两委”班子,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力”,树立在脱贫攻坚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大力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干部,推动形成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增强支部“引领力”,围绕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同时完善星级堡垒考评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促进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强化人才助力,集结克难攻坚“铁军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就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才下沉,各级党组织放宽视野“选”、聚焦需求“派”、搭建载体“促”,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引导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基层,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注入“源头活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加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关心关爱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张牌”,为贫困地区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下的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农技专家、科技人才、医疗队伍、教育资源等进村下乡,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向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发挥人才“输血”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更是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因村制宜发展产业,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依托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产业等扶贫项目,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产业扶贫“造血”机能,把“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推动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积极协调资金和政策,将部分土地流转到村内种植大户,为贫困户持续带来收入的同时,还能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两份工钱”。加强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帮助党员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形成“进门是培训课堂,出门是实践基地”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档为doc格式。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感悟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承载着“千年中国梦”的中国巨轮也终于到了扬帆的最后时刻,而越到最后越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扬帆起航”。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灰暗中艰难前行。可是,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探索都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如今国泰民安,各行各业基础雄厚,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触手可及。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引领航向的灯塔。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强国,靠的就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这种严密的组织体系有利于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再从地方到基层的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及时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阶段,建强基层组织、完善组织体系是确保打赢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措施落实,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为中国巨轮的扬帆起航提供破浪前行的舵盘。

扬帆在即,尤需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兴,百业兴。古时有秦国,敢对他国之人委以重任,不拘一格任用,于是天下尽归秦。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而如今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尤需广大干部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为了这个共同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为中国巨轮的远航提供乘风蓄力的帆帏。

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而现在,就是我们离实现全面小康最近的时候,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梦,一梦千年,千年追寻,“扬帆”就在今朝!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第三集心得感悟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2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黎平县名列其中,标志着黎平减贫摘帽,精彩出列。

这是黎平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这是革命老区践行“三敢”精神的真实写照。

伟大转折,历史交汇。1934年12月18日,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否定了错误军事路线,使红军争取了主动,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以“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的闯劲,突破旧思想、旧制度、旧体系的勇气,全力抗争、浴血拼搏、英勇奋斗的气魄,最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后来被概括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是为“三敢”精神。

在“三敢”精神照耀下,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2014年来,黎平人民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用智慧和勤劳,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坚硬壁垒,谱写了一个又一个致富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

敢闯新路——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

黎平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指出:“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说明了在非常时期,唯有敢闯新路,逆境求生,才能获得新生、迎来曙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敢闯新路的精神,就要在脱贫攻坚一线大显身手、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突出“贫困重围”,带领革命老区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黎平县水口镇岑信村是一片红色土地,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进入贵州,曾在岑信村修整。如今,黎平县已在水口镇红军走过的地方设立“红军烈士亭”“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革命旅游景点,每天到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可就在3年前,岑信村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无村集体经济,170户的小山村中还有62户贫困户234人未脱贫,“红土地”却是“赤贫村”。

为精准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将敢于担当、年富力强、有群众工作经验的石立富派到岑信村任第一书记。

“石书记,我还想种油茶,还能申报不”“石书记,贫困户小额信贷怎么弄”……走进水口镇岑信村,随处可见乡亲们亲切地咨询石立富扶贫政策,石立富也因此成了全村回头率最高的人。

2018年2月,石立富刚到村那会儿,却碰了无数次壁:“种玉米只能得吃,赚不了钱,要不您家今年改种油茶吧。”“你管得还真宽,连种什么都要管?”

提起刚驻村的时候,石立富难掩失落,但刚来不熟,也理解大家的“冷言冷语”。通过走访,石立富发现岑信村不仅交通闭塞、人多地少,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而且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活动不正常,留守的群众空有致富心却无致富路,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方面军在水口镇团结群众、发展生产,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故事,至今在水口广为流传。“这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地方,一定要让红军走过的地方富起来。”这个想法在石立富心里扎了根。

“缺水有缺水的好处,上百亩荒山,可以种油茶嘛。“”对,就是油茶……”村民大会上,经过群众同意,石立富决定带领大家发展油茶。

人心齐,荒山移,石立富组织党员群众抢抓时机,争取项目,前后上下提质和新建油茶林共1020亩,汇集贫困户62户贫困户234人。

岑信村由村两委创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十户一体’+农户”和“7+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把油茶籽压榨提炼成原生态山茶油,借助游客到水口镇观光旅游的红色文化优势,把茶油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摸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旅游”带动“黔货出山”的扶贫新路子。

强班子,休村道,兴产业,惠民生……3年来,岑信村开了个好头,带动55户219人脱贫,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

无独有偶,就在百里开外的高屯街道少寨村,也建立了“红军桥”红军长征旅游景点,每年到此感受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的游客数不胜数。

黎平县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依托县情实际,坚持发展绿色的油茶、茶叶等8大产业;深挖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相继开放了5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助推脱贫攻坚,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黎平经验”,成功带动2.6万人脱贫致富。

敢于突破——向贫困宣战,帮助群众挪穷窝。

贫困,一直像魔咒一样缠绕着这片土地,脱贫成了黎平人民最期盼的心愿。不破不立,摆脱贫困、谋求发展必须立足“破”字。时代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黎平干部群众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打破陈规旧套,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形成推进新时代黎平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杨昌儒家祖孙五代生活在大稼乡俾嗟村,俾嗟村属省级深度贫困村,2002年才实现全村通电,像这样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在黎平县还有很多。

黎平县是贵州省地域面积大三大县,辖4个州级极品乡镇、118个省级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为彻底斩断穷根,黎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

2016年至今,新建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共搬迁9269户39669人。杨昌儒家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6月,杨昌儒家与祖辈生活的地方告别,搬迁到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洋房。2016年以来,俾嗟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5户742人,杨昌儒家是俾嗟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后一户。

黎平人知道,搬得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剩下的路,需要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走。

为打消搬迁群众进城后无法生存的后顾之忧,搬迁社区在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立了18个扶贫车间,开展技术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群众创业就业,有效带动移民就业9022户18949人。

“我家祖祖辈辈在家种田,终日口朝黄土背朝天,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住这样的大房子,还能在县城里工作……”搬进新家的杨昌儒开心地说。

敢于胜利——革命老区党群连心交上合格答卷。

86年前,彪炳史册的黎平会议召开,中国工农红军丢掉“坛坛罐罐”,轻装上阵,走向伟大转折。

86年后,革命老区传出捷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穷苦人民,带领黎平人民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尚重镇盖宝村第一书记吴玉盛,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侗族七仙女”,帮扶全村10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尚重镇洋洞村扶贫干部“有牛哥”杨再熙,辞掉乡镇党委书记职务只为“留下乡愁”,将传统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做成循环生态农业,让1397户3500余名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3800元,助推该村精彩出列。

口江乡摆东村第一书记吴娜,面对母亲去世,父亲重病的双重打击,她忠孝不能两全,满含泪水满怀对父母的亏欠,义无反顾战斗在脱贫一线。

主动请缨到龙额镇亚涵村驻村的水务局干部吴兴堂,在帮扶工作中因病耽误治疗,献出了宝贵生命。

站着的义无反顾,倒下的激励后人。

有人说,这是一场“接力战”,黎平县始终与杭州下城区、中旅集团、省信访局等援黎力量群里群策攻“难关”。

有人说,这是一场“攻坚战”,全县71家省州县驻黎单位和县直单位部门对口帮扶26个乡镇(街道)403个行政村克“难题”。

有人说,这是一场“歼灭战”,黎平县委针对全县249个贫困村和13个非贫困村,选优配强省、州、县、乡261名第一书记1330名驻村干部2216名网格员帮扶帮扶解“急难”。

有人说,这是一场“反击战”,全县103个基层党总支813个党支部18055个党员带领全县56万群众拔“穷根”。

在全县六年来的共同努力下,黎平县举全县之力跟“时间”赛跑、与“贫穷”厮杀、同“落后”较量,助力31748户13526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56%降至1.37%。

在2019年和2020年迎接国务院抽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成效考核中,以“零问题”姿态精彩出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三敢”精神熔铸的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代代相续,在黎平侗乡大地落地生根,转换成黎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在时代大考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前,黎平交上了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个人心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镰刀划破了长夜挣脱枷锁,一道光闪耀而出,铺满了整个华夏大地,照亮了千万家,指引着我们前行。这皎皎的光,高悬在万里苍穹,用使命击破层层云障,把爱洒满人间;用拼搏汗水浇灌幸福之花,奋力书写无悔青春;用信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一份优秀的时代答卷。

青山皆巍峨,上下勇求索。乍暖还寒二月,东风未来,繁花也还未开,一纸命令,我背起行囊,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勇往直前的担当,义无反顾,决战脱贫攻坚于贵州沿河县思渠镇思渠社区。时惶时恐,心中无底,因为刚入职半年有余的我,是一个柔弱的女子,缺乏工作经验,生怕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斗中,拖了后腿,成了罪人。就在举仰之间,我仿佛感受到了月光皎皎照在我的心上,散发出炽热的温暖,爱了整个凡间,从而脚步也更加坚挺,如那乌江滚滚,波光粼粼,奔流不息,决战疆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回望眼,脱贫攻坚鏖战正酣,记忆仿佛就在昨日,我们以极高的政治站位、极强的思想认识、极深的民生情怀、极硬的工作作风,集中火力打好硬伤销号攻坚战、尽心竭力打好拆旧复垦攻坚战、不遗余力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拼尽全力打好村容提升攻坚战、殚精竭虑打好资料规范攻坚战……用心用情种下幸福的种子,用勤劳汗水浇灌梦想之花,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来之不易。看今朝,脱贫攻坚大提升大成效,“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实现了眼光标准提升、核心指标提升、政策攻心提升、群众认可提升、环境卫生提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萧萧西风起,我又走在攻坚的路上,耳边传来:“谯老师,进屋来坐嘛”“谯老师,你们辛苦啦”“谯老师,谢谢啦”“谯老师,来屋头吃饭嘛”“谯老师,天冷了,你要多加衣服”……一句句简单又诚挚的言语,封住了凌寒,不禁泪潸然,这是喜悦的泪水,也是收获的泪水,更是成就的泪水。

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岁月无言,却记载了历史的年轮,那些拼搏的日子印在记忆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巾帼不让须眉,在烈日下补短板,在酷暑里强弱项,在风雨中攻软肋,在严寒里治硬伤,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档卡袋规范等等,汗水在石板上滴答滴答,浸润了神州大地。从初春到寒冬,脱贫攻坚的一幕幕画面让我感怀不已,每次看到农户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后,朴实的脸上露出笑容和高高翘起的大拇指,像一束光照耀在我身上温暖着我,群众的认可以及赞誉让我无上光荣,那点点滴滴的付出深情了时光,隽永了光阴。

乡土蕴深情,温暖扶贫路。泥土裹挟着芳香,蕴藏着深深的鱼水情。还记得去年11月23日,传来温馨的声音——贵州最后9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们终身难忘。我想如果不是脱贫攻坚工作,我怎么会得到群众真挚的感谢呢;如果不是脱贫攻坚工作,我怎么会与群众有了这份爱的羁绊呢;如果不是因为脱贫攻坚工作,我又怎么能从百姓嘴角上扬的微笑中对光荣有了更深的感悟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在耳边响起,星空再次映入眼帘,闪烁着光芒烙在我的灵魂深处,在我疲惫时、迷茫时,照亮了我来时的路和不曾到过的远方。故事仍在续写,扶贫路上的“光”也更加明亮。我们将继续发力,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观后感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学习心得2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

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

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

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八年的接续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

继续当好“领跑者”。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躬身为民勇担当”的第一书记文伟红、有“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贵州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有“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倾情投入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艰苦奋斗,为一方百姓摆脱贫困,出谋划策,不懈开拓;他们立足实际,履职尽责,用一片丹心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天——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跑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当好巩固脱贫成效路上的“领跑者”,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继续当好“贴心人”。“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脱贫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基层一线用心用情、苦干实干,解决好群众息息相关的难事要事枝叶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继续当好“主心骨”。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各级党委政府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当“急先锋”,知难而不怕难,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向贫困发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总攻,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在群众最需要、问题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地方要拿出统筹力、协调力、决断力,引领群众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子”。

观看《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心得

对深度贫困地区,今年各地都派了“督战员”。汪洋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调研强调,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战就要“轻装上阵”,杜绝“层层加码”。“督战”是好事,能够帮助基层把方向、谋全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主战场,面临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复杂任务。如果上级在“督”的工作上再层层加码,势必成为影响“战”的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术,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出实策、干实事、求实效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督战员”要把“指挥权”交给“一线干部”,杜绝“层层加码”,好让他们轻装上阵。

战就要“齐心协力”,杜绝“袖手旁观”。有的党员干部凡事“揣着手重在参与”,事事都露面、事事不出力。对“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基层实际出发,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给基层“添乱”。因此,“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把自己当成“督战员”,又要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战就要“真刀真枪”,杜绝“弄虚作假”。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村,加班整理的脱贫攻坚资料盒按顺序摆满了会议桌,一卷卷资料盒的标签依次排开,形成了一副“山河万里图”。可想而知,这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资料整理上下了多大功夫。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不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其流行性。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想,有这加班制作“山河万里图”的功夫,还不如腾出手来多给老百姓干一件实事呢!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基层同志痛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常常又不得已而为之。“督战”的“指挥官”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给基层树立鲜明导向,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有感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那“取义成仁今日事”的英雄壮举。在大会现场,当从习近平总书记口中听到黄文秀的名字时,父亲眼中含泪的一幕令人动容。23岁的樊贞子、30岁的黄文秀、46岁的姜仕坤、56岁的黄诗燕……从喀喇昆仑的巍巍雪山到西南边地的深沟巨壑,18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危难关头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他们以热血渲染一片赤诚丹心,他们把忠诚担当化为奋勇战斗,用英雄壮举定格历史时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不胜贫困誓不还”。在被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守初心、担使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口号,是在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重要关头勇于战斗的行动选择,是在非常时期敢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脱贫攻坚是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宣言,在一个岗位默默坚守、为一个目标执着努力,付出了青春年华,挥洒了热情汗水,这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生动写照。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太多关于坚守、关于奉献的故事,他们一头扎在偏远山区,心中有国、脚下有泥,为了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而奔波忙碌,燃烧自我,我们无法准确捕捉到底哪一瞬间才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这样做的。扶贫干部毛相林,他坚守偏远山村43年,凿石修道、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因为有他们的执着坚守,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让国家驶入新的发展轨道。这是默默坚守的人在平凡岗位铸就的辉煌成就,是对他们浓浓爱国情的最好回应。

战役告一段落,但新征程正在开启。就让我们把初心、使命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在实干苦干、奋勇拼搏中书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章!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

当我走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决胜今朝”的重要性。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就是竞争的舞台,取得好成绩成为人们评判你的标尺。通过努力学习,我深刻理解到,“决胜今朝”的能力在于培养积极的心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恰当的目标设定。在这条漫漫的求学之路上,我体会到了决胜的心得体会。

首先,一个积极的心态对实现决胜至关重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高中的学习中,困难和挑战时常出现,而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迎接挑战并克服困难。有一次,我在英语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本能地想放弃,但我想到了“决胜今朝”,于是我按照老师的建议重新审题,集中注意力,最终解答正确。当我拿到分数的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高效的时间管理是决胜的关键。我们每天都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将每一刻都利用起来,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我曾经在高一的时候,因为对时间管理的不重视,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导致无法专注地完成任务。然而,我后来意识到这种做法无法达到“决胜今朝”的效果。于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开始使用日程表,将每天的学习、活动和休息都详细安排,确保每分钟都能够被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学业压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进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此外,设定恰当的目标对于决胜至关重要。抱着追求卓越的心态,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高中三年中,我建立了每周的目标清单,将主要任务分解为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小目标,并用评估和调整来检验进展。这让我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确保了学习的连续性。每当我实现一个小目标,我都会感到充实和自豪,同时也增强了我坚持努力下去的动力。

最后,决胜今朝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高中生涯只是一个维度,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和求索。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参加各种兴趣班和培训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决胜今朝”,这个简短的四个字,却承载着无数个孩子奋斗和拼搏的梦想。在高中的三年中,我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恰当的目标设定,体验到了决胜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我始终怀揣这种决胜的信念和心态,我就能够不断超越自己,驶向成功的彼岸。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

第一段(导言,引出主题)。

决胜今朝,意味着在当下取得胜利。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大小事,我们都希望在每一天的结束时能够满意地说:“我今天做得很好!”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有正确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和不断努力的精神。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决胜今朝的重要性和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第二段(理论思考,探讨决胜今朝的原因)。

要实现决胜今朝,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发现,影响决胜今朝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产生积极的行动,而消极的心态则会导致行动的停滞不前。另外,决胜今朝还需要具备坚定的目标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不断向前进取,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三段(亲身经历,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体会)。

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辩论比赛,当时我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的表现会不好。然而,我决定抛开自己的疑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准备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我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决胜今朝的重要性,只有积极面对挑战并付诸努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取得成功。

第四段(对决胜今朝的观点,结合个人观察角度)。

在我观察周围的人们时,我发现那些能够决胜今朝的人往往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弥补劣势,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他们注重细节,做到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对待。他们相信,只有对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才能在整个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表现。最后,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不移,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将能够取得胜利。

第五段(总结,展望未来)。

决胜今朝,并不仅仅是追求短暂的成就,更是影响未来的重要环节。通过决胜今朝,我们可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并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会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努力实现每天的最佳表现。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不断取得胜利,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以上就是我对于“决胜今朝心得体会”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够决胜今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每天结束的时候说:“我今天做得很好!”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急速加快,人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决胜今朝成了现代人的追求目标。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决胜今朝的重要性。这是一场长时间的马拉松,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和突破。下面,我将从勇气与决心、学习与实践、团队合作、逆境做人以及转变观念五个方面,分享决胜今朝的心得体会。

首先,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是决胜今朝的关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并克服。勇气让我们能够直面问题,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决心则能够让我们保持坚持,迎难而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我们在决胜今朝的道路上最需要的品质。

其次,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决胜今朝的进程。学习是一种源泉,实践是一种验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学而不实践只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积累,实践而不学习则可能陷入“碰钉子”的循环。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决胜今朝。例如,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会先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践来验证学习的成果。学习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帮助我不断进步。

第三,团队合作是决胜今朝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社会中,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只有与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知识和技术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决胜今朝需要我们建立共同的目标,密切的团队合作关系,并且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成员的长处,互相促进成长。正是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迅速、更有效地决胜今朝。

第四,逆境做人是决胜今朝的重要指导原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需要坦然面对并学会从中汲取教训。逆境是检验人品和决心的试金石,也是决胜今朝的机遇。只有通过逆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于挑战自我。当我们面对逆境时,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逆境的磨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决胜今朝。

最后,转变观念是决胜今朝的关键环节。我们常常会因为心态的影响而无法良好应对困境,或因为固有观念的束缚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决胜今朝需要在现实中配合我们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开放的心态与先知的眼光来不断创新和提升自我。要抛弃一成不变的观念和固化的思维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领先地位。

总之,决胜今朝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坚定的勇气和决心,不断学习和实践,与团队合作,勇于面对逆境,调整观念。相信只要我们按照这些原则行事,就能够在今天取得成功。无论人生道路如何起伏,我们都应该以决胜今朝的精神,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与自己的梦想一起追逐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决胜今朝的途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