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孝经心得体会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9 17:43:50 作者:飞雪 最新孝经心得体会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

那还是得从去年的11.23说起,在这天阳光明媚的午后,先和sisi一起去参加校友会的羽毛球比赛,因为自己懒惰,起得太晚,导致过去后,比赛已经结束,无聊之际,就过去看了看东湖。

看完湖后,想着时间不能浪费啊,就跟sisi一起去省图书馆看书,本来计划是过去上自习的,但人很多,没有空座,就想着随便找本书看看。

那看什么书呢?跟sisi一起在图书馆2楼转啊转啊,不自觉的转到了“国学/哲学”区域,我就看到了这本书,书皮很旧,看上去有很多年了,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但一直没看过,所以就拿起来看看。

sisi同学选了本《情绪的力量》,我选了这本《了凡四训》,我们在靠近2楼楼梯的地方,找了个空闲的沙发,就坐下来开始看了起来。

读着这本书,似乎帮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这本书的开头,净空大师做的解读,上面写着:

“读此书可断人杂念,消除烦恼,增长智慧,进而使人勇猛精进,面目一新,凡欲改造前途命运,获取长久幸福的人们,不可不读此书。”

这本书多么适合当下的我啊,每天想着许多东西,害怕担心许多东西,心内被这些杂念所累,身心都很疲惫。

带着开头上面的话,满怀期许的看下去,越看觉得这本书真好,好像就是一位智者在我面前,对我耳提面命、谆谆善诱,告诉我哪里做错了,哪里做的不对了,本着“利他思维”,我既然从这本书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那么我就应该把我学到的,分享出来,让更多人收益。

我理解下来,最关键的有几点,下面会一一来说明。

1

关于佛学

第一点想写到的,就是关于佛学,这本书是净空大师来注释的,净空大师结合佛学对《了凡四训》做了很细致的剖析。

我之前对于佛学很不了解,也会犯一般人都会犯的错误,自以为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就很快急着否定,觉得这东西不以为然,缺乏了对未知东西的敬畏。

之前我一直觉得,佛学不科学,是对别人来洗脑的,但我通过净空大师的注解,非常皮毛的了解了佛学的基础理论后,甚是惊艳,原来佛学是这么有逻辑的一门哲学。

我们单位董事长是一名佛教徒,他给我们集团确定了3个一切的企业文化,分别是:

“一切归因于己、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之前,我对于这3个一切理解很浅,反正觉得是董事长定的,就嘴上经常提一提嘛,看过这本书后,确实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佛家讲“莫向外求,向心而求”。外部的条件,任你怎么苦苦求索,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一切都是定数,而唯一的不定数就是你自己的内心,你之所以是你,你之所以现在的你,是因为你的内心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你改变了你的内心,你就成为了另一个自己,那你就变化了,那一切就都变化了。

这真的太对了。

当我们习惯性悔恨于过往、习惯性抱怨于现在、习惯性忧虑于未来,我们要思考一下,既然一切已发生、当下、未发生的,都是外部环境,都无法被改变,那我们为何还要挣扎于其中呢,我们就立即改变自己的内心不可以嘛,我们就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不可以嘛。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向心而求,有求必应!”,可能您的生活真的会有改观。

2

关于命运

《了凡四训》对于命运做了很好的论述,其中,净空大师又用我们现代人能明白的语言再次论述了下。

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你现在的命运,是因为你过去的因造就的,你未来的命运是会被你现在的因来改造的。

所以,少作孽,多行好事,多种善因,才能多结善果。

因果循环,这个是逃不出的定论,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看到坏人不受恶报,好人没有善报,而对因果失去敬畏,不去种善因,这都是错误的,你看到的只是你看到的,因果规律是宇宙的定论。

所以,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是真的对,不管如何,就是多做好事,时间长了,会有变化的。

3

关于利他

《了凡四训》和佛学都有一个明确的观点,那就是“利他”就是“利己”,你利他了,一定最后都会利己的。

这个观点已被无数事例证明了,这里我就不列举具体的事例了。

那我们普通人怎么来“利他”呢?我看了书后,书中主要提到了3个方面。

「法布施」就是传播智慧,传播正确的知识、道理和见解,你知道的道理,对的,正确的,你应该告诉别人,像孔孟之道、老子庄子等,他们把自己的见闻知识无偿的对外宣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就是在做好事啊,这就是在影响别人啊,劝人向善,劝人进步啊。

我一直在各个平台上,书写文章,自己思考的,想的,尽可能对的,都全部写出来,不遮不掩,希望读到人都能进步,我理解这也是一种在我现有能力下的「法布施」吧。

我会持续做下去,尽可能对的观点、知识和见解,都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布施」就是广播善财,尽自己能力用财务去做好事,这点上面我做的不好,不给自己找借口,归因于己,自己要多赚钱,多控制好自己的花费和欲望,后面能够有好的「财布施」的机会。

「无畏布施」就是传播勇气,你去激发别人,给别人力量,给别人勇气,让别人无畏勇敢起来,在你的'鼓励和加油下,能够无畏的生活下去,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这真的能做到,那成就很大,你给予别人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勇气,这太厉害了。

那「无畏布施」怎么做到呢?首先你自己得先是个极其勇敢、极其正面、极其乐观的人,只有充满勇气、充满正气、充满乐观的人才能有余力把勇气、正气和乐观分享给别人。

反思自己,我现在不是这样的人,我还常常抱怨、常常自怨自艾、常常沉浸在过往的痛苦中、常常沉浸在当下的业障困扰中,浑身充满了负能量,我这样怎么能去鼓励别人呢,现在的我怎么能有资格去激励别人呢,所以,我要马上改观,从内心去改观,期待那个正面、无畏、勇敢的少年能够尽快回来。

总结下,《了凡四训》是值得反复翻阅的书籍,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人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经历各种各样的迷茫,沉浸各种各样的困惑,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知道未来怎么办的时候,请读一读这本书。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深为曾国藩、稻盛和夫等东方哲学家的推崇厚爱,体现了古代中国为人入世最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敬天畏人、积善修德!

书中讲了君子要立命、改过、积善、谦徳!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幡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

时间过得真快,知道这本书已经有好几年了,是在20xx年看一本书水清老师推荐的。也是信仰的力量和吸引力法则引导我和这本书遇见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古人的书其实隐含着很多智慧。可以多看这些书,也也比那些流行的,热销的书籍有更多更本质的大智慧。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应该顺势而为。然后,我是想去找以前20xx年三月份叫一个同学坚持,不要弃考。但是他认为已经迟了,现在开始复习是无用的,白费力气。因为20xx年扩招,是有很多可能的,但是他并没有领情,还是很冷漠地说,“关你什么事,又不是你的的钱报名,浪费的又不是你的钱。”因为觉得自己又被伤害到,特别的深刻,那时候还截图在笔记上记录这次对话,告诫自己不要过多关心别人事。

我在收藏夹里面并没有找到那次对话,却看到两年前看《了凡四训》这本书时做的笔记。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这一段确实应验成语讲的,「自求多福」。而且如理如法地求,决定每个人都求得到,这样才叫真理。真理没有说一个人做了有,另外一个人做了没有,这个就不叫真理。而关键在哪?坚定不移的意志。人假如常常换志向,那就很难达到。「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就很难达到。所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志于功名必得功名,志于富贵必得富贵。人有志,就像树有了根,立定这个志不改变,而且还不断地积功累德。

『须念念谦虚』,保持这个谦虚的态度。

『尘尘方便』就是处处与人方便,

「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为人设想,不与人争,

『造福由我』这样的修养,这样的积德累功,自然感动天地,而得到福报,

这个和自己转笔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真的喜欢,平时有空就练习,那么就可以练会。例如下五子棋的二年级学生小悦同学(她的智力是机构上比较低),她想超过老师,她是每天去挑战老师,然后一次次失败中进步。一个学期下来,她后来真的是机构上下五指棋最厉害的。的确有时候我都输给她了。

我们都喜欢谦逊的人。

图片要相信,然后才能行动,然后才能有所收获。祝自己可以如书中说的那样。

了凡四训读后感

对于《了凡四训》这本书,自己接触不是一次两次了,也有多个版本的书籍,朋友赠送的,我也赠送不少友人。之前还有朋友让我读十遍,我很认真的去读了。但是读过三遍后,我就在困惑中自己矛盾了,以及挣扎着。书中讲到惜福、改过,修行,积德行善,这些都没有错。人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去面对,去改正,就修正,就是一种善。能利益苍生,为他人着想,更是大德,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但是针对我自身,我觉得之前自己迷惑了。我以为自己若想改变自己命运,必须去做这些事情,去发大誓愿,去求,去身体力行的完成。这样才能有希望。我缺什么呢?我缺一段能牵手的姻缘,缺财富。有师兄说,你可以在菩萨面前发大誓愿,两年内自己若能婚配,做满多少善事,或者一步一头磕到寺庙去,或者终身不吃素,将来重建庙宇,重塑金身等。我哑然,不是我不信,是我觉得如果这样,那跟交换有什么区别,我的追求难道就是这些吗?我用自我约束的积德行善的行为,去交换一个我未知的,我渴求的事情。这并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得到又如何?婚姻只是人生一段不是一个人的生活而已,现在不过是一个人孤独之旅吧,两个人了,就不孤独吗?我不想去发誓两年内做多少好事,去求个姻缘,那求来也是假的,是自己伪善的表现,和贪婪。不是我做不到,是不想那么去做,我可以积德行善,但我无所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依然会坚定我学佛的信念和信心,我惜福,改过,修行,修心。修好这一颗心,时刻让自己心灵能安宁、安静,心安。朋友说能心安是多么难得,能踏实的生活,能平静平淡的对待人生,那是何等的自在?我追求的是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在点滴的生活中去做,不求大,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严格自律,积极努力的去生活,去追求。

合伙人说我不是个商人的料,我没有利益心,没有野心。我不语,我只是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欺骗人,不坑人,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消极不颓废,工作中,我积极投入,但是我不问结果,我只在乎这个过程。我不是不追求结果,只是我更看重这个过程,我会更加完善自己。交朋友贵在交心,做事情,也贵在真诚。人生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平淡对待,那是多么难得。不卑不亢,不贪婪,不悲观,那也是很难得的,不要太多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时候都要知足,得到时问问自己无愧吗?心安多么难得!

从此书中,我已明白大的道理,原来只局限在,我以为只是让我们去发愿去求改变自己命运。如果只是为了发愿求自己一时的安乐,那只是一种小我境界,现在这已经不是我想追求的了,我会深信不疑的去做,但是我不想求自己此生的荣华富贵,也不求什么感情长久美满,我想要的是更多领悟人生的意义,追求心灵深处的东西。

了凡四训读后感

这本小书是朋友送来的中华经典随笔中的一本小册子。作者是明代的袁了凡。总体而言是一本劝人行善、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其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中心思想,强调命运虽有天数,但自己亦可掌控,只要积德行善、谦恭有加,就能获得福报,是为因果报应。本书糅合了儒释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可以一方面使得我们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增进我们的个人品格修养。

袁了凡,名表,字坤仪。江浙人士(江苏吴江还是浙江嘉善已不可考)。彷徨时因参访云谷禅师后,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因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号为“了凡”。袁了凡博学多才,天文、水利、象数、兵法、星宿无一不精通。弃医从仕后,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免除杂役、为民谋利。官仕途中,因不认同提督对倭寇的使诈做法,被构陷革职,在死后终于沉冤得雪,得以善终。

四训,顾名思义,是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中“立命之学”为其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子嗣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所著“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谦德之效”为其晚年所做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但其中义理又一以贯之,强调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

“立命之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整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童年弃文学医,因偶遇异人预言他能够仕途通达,于是弃医从仕考取功名。随后发现人生际遇与所预言命运丝毫不差,遂生懈怠。后机缘巧合,拜会禅师后终于了解了宿命论的错误,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

“改过之法”中,作者论述如要行善积德,必先端正心态、改正缺点。敬畏天地鬼神,立定决心,以先贤为榜样,勇于改过。

“积善之方”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积善余庆”的道理,对于何谓真善、至善,做了充分阐述,勾画了中国传统的鲁丽道德。

“谦德之效”,告诫世人要抑制自满扶持自谦,即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抬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有我”。

举凡世事,命运皆有安排,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主观的力量都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物欲横流、信仰松动的现实世界,修身立德、改过积善、抑满扶谦当是人真正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了凡四训读后感

近日,我浏览了《了凡四训》,如同凝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份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重、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极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类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成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但要积极其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由于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错误,一个人假如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出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地。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但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修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假如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够具有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自豪使人落后。

一、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满信心,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势必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灭亡。即空门讲求的因果报应。佛教以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仁慈之心,多行善事,这类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要经常检讨自己。当意想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即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检讨是否是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待。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甚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畏敬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不必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读后感

我亲爱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从身边做起。

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了凡四训》,虽未读完,深有感触,受益良多。好的东西,想和身边亲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议两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试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话,您可以尝试去坚持一下。能坚持一段时间,您可以尝试坚持下去,坚持更长的时间。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会受益匪浅,乃致终身。

一是节约粮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动物,戒一种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样样种种,都是从天地自然索取而来,而无一回报。谷物粮食乃天地自然,给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赐。我之浅见,珍惜粮食,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对自然的回报。而对食物的浪费,其实是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小过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让这种损耗福报的小过失,成为累积福德的善举。狗、牛、羊,戒一种肉。全素艰难,戒一种肉是易行、能行之善。 每一个生命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动物虽死,但被杀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体内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终会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损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贫,与寡母相依。少年时遇一老者为其算命,五十三岁终,无子。中年时遇一禅师,禅师说: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极善之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数不定。极恶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其行恶而曰趋折损,所以命数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丝毫不差。听了禅师之语后,发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复又发愿三千件、一万件。如此力行向善,命运得改,安然度过五十三岁,并得一子。在六十九岁写下此书以警示儿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趋吉避凶,让不好的事情远离自己,就是从身边的小善累积起来而获得的。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处。午饭时让儿子吃完粒米,不剩丝毫。随后儿子上学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应该劝告身边亲近的人,而写此信,如有冒犯请您谅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训读后感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读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读,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读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了凡四训读后感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了凡四训读后感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始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