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

时间:2023-07-09 11:48:05 作者:曹czj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一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x)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教学进度:

三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四月复习《中国历史》上、下册,五月复习《世界历史》上、下册,六月综合复习,迎接会考。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二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上学期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是一册书,今后需要将初中的六本历史书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准确的掌握知识。

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根据教材,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我们知道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生物、地理等这些都有他们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因此,我常常去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以便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学的知识再增加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是一个万事通,让他们由衷的佩服你,从而更加奋发的学习。

四、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一周两节课,如果课堂上不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那么课下让学生们学习历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备课多一分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少一点。所以,一定得备好课。然后,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讲新课之前我都要找学生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这样才能温故,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我将让学生作一些比较典型的练习题,使得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反馈、巩固和提高。并且我要求学生讲完一节新课作一节的练习题,及时反馈。

虽然初一学生对于三年后的中招考试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以眼前的小天地就知足,更应该想到三年后的中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时常穿插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躬献,让学生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三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6)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六、教学进度表

(注:根据月考进度,再进行调整)

周次教学内容

1第一课

2第二、三课

3第四、五课

4单元复习测验

5第六、七课

6第八、九课

7第十、十一课

8第十二、十三课

9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

11第十四、十五课

12第十六、十七课

13单元总结测验

14第十八、十九课

15第二十、二十一课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单元复习测验

18期末复习

19期末考试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争取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取得较好成绩。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四

目前教师已经将历史复习进程进行了规划。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内容。

本学期历史课程分成四个单元,除了单元要点知识之外,还需要练习相应的练习题。

构建知识结构

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细小的知识点。但知识点是可以形成知识结构的。比如:1.朝代的顺序。2.各朝代的建立者、时间、都城。3.各朝代的重大事件。4.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不同阶段重大事件进行整理,自然就能够理解阶段特征。(具体见下发复习资料)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画思维导入是形成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落实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本学期内容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有:原始农耕生产生活情况、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江南开发的表现和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查缺补漏

在查缺补漏阶段,学生可以翻阅教材、记忆笔记、修改错误选择题等方式进行。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五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初中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

2、扩展知识面

七年级历史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要挑战中考及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验,就应有厚实的知识作为盾牌。所以我们要“挤”出时间阅读历史名著;浏览信息,观看历史性节目,只要坚持不懈,必有收获。

3、循序跳读

有些课文的条理很清楚,事情很单一,这样可以在速记时循着课题的条目及发展脉络抽取大标题即可,一般课文的大标题就是问答题的答案,没有必要因简就繁,也可以采用跳读,不必要把注意力放在解释部分。

4、注重整理笔记

很多同学没有单独的历史笔记本,而是把笔记抄到书里,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有的同学还会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5、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6、加强理解,融会贯通

有人认为,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历史考题也有许多是理解与贯通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切记死记硬背,应该理解着记忆。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列入时间线,地域线等,看清楚它背后包含的东西,理解清楚前后关系、因果关系,并加以融会贯通。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体系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用满堂灌的方式讲解历史,而是用创新方法进行实践。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纪录片或者名家历史讲解片段,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见识到著名学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加深对课本所学内容的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历史文化从不间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主动学习这些知识,从灿烂的文化历史中,培养自身的历史智慧,增强文化归属感和使命感。

2. 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历史知识庞大,建立较完整的历史体系对学生梳理历史知识至关重要。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只讲重点内容会严重割裂历史的完整性,使知识点更加破碎并难以记忆。教师可以抛开课本,按照历史进程完整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结合实际,通过现实事件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总结历史教训,以古明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历史。另外,可以举办历史名人扮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人物的性格,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3. 转变对初中历史的错误认知

不管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要转变对历史的错误认知,真正重视起初中历史。要真正改变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需要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学识培养,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观教导学生。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起来,成为学生的榜样,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对待自己的历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对于学校来说,教育部门鼓励举行一些历史知识大赛,明确历史的重要性,多宣传历史传承方面的公益广告。政府要加大教育支出,培养历史方面的教师,多增加一些历史方面的岗位,如一些经典的历史讲解员等,让人们意识到学习历史是真正有用的,让家长和学校都重视起历史学习,这对于改善初中历史教学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七

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影碟机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本期开展了编写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计算历史年代、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家能积极、主动参与历史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6、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同级乡镇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彭中东

2009年1月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八

具体化是学生形成概念的重要条件。鉴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这点尤为重要。要做到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化,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如讲故事、放幻灯片、录像资料,等等。这些在教参中部分有光盘,也可以自己制作,还可以利用图片、照片、地图、实物乃至实地考察,等等。尽可能地将教材内容具体化,这种具体化正是利用了初一学生无意注意力强的特征,以满足其兴趣的需要,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形成正确概念的目的。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讲到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群居生活时,如果只凭文字讲述,恐怕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是通过播放光盘来帮助完成的。在光盘中向学生展示数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等。

形象化是对历史知识作形象的讲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的有效手段。如在讲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要把这句空洞的话变得形象具体,就要充分利用课本第128页的《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表中详细准确地列举出了各项数据。如首航时间,郑和是1405年,哥伦布是1492年,郑和比哥伦布早了87年。从规模来说,郑和下西洋率领的船只有200多艘,光大型宝船就有62艘,航行船长151.8米,宽61.6米,随航人数浩浩荡荡,有27800人之多。而87年后的哥伦布呢,他所率领的船队仅有3只船,随行人员仅有88人。由以上这些数字作对比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

通俗化是指不要照本宣科,把教材重复一遍完事,而是要将历史教材中的专业术语、难懂的词语和其他深奥的地方给学生通俗易懂地讲解,让他们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南于初一学生原有历史基础比较薄弱,仅限于小学阶段所学的那一点点常识,比较浅显,又加之初一学牛的有意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学生相比较要差一些。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这些能力,在课堂上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动脑筋去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当然启发式要放在合适的环节上,不能满堂启发。启发式设计的题目也要难易适中,太难厂,初一学生的底子薄,看到题目,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太易了,他们又不动脑子,不用心去思考,这二者都达不到预先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置、合理布局、适时引导。例如,我在讲完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第13课《秦帝同的兴亡》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两课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问题:“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之后,纷纷踊跃举手回答。有的同学回答说:“秦始皇是个好人,是伟人。”对他的答案我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引导他说出理由。这个学生又回答到:“他统一了中国。”“还有呢?”我又进一步提问启发,马上又有学乍回答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还建立郡县制。”我紧接着又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时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举起了手。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即评价人物的两点论。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多次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肩发得当,经过初中一年级历史课的学习,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增长了许多知识,而且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化整为零

1.我同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的名称叫什么?距今约多少年?

2.北京人距今约多少年?是在哪里发现的?

3.北京人有哪些特征?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作用吗?

4.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

5.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火?火在当时有哪些用途?

6.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这6个题目既贯穿了整堂课的内容,又突出了重点难点,又让学生明确了应掌握的具体内容。学生如能准确地回答这几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能记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篇九

(一)教师增强知识把控能力是前提

正如上文所说,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特点是知识点与内容简洁明了。教材内容的简洁难以避免存在着背景知识单薄和历史事件关系不够紧密的不足,需要教师帮助完成。教师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必须比历史课本的内容更深刻。

(二)活跃课堂氛围是有效途径

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活跃课堂氛围是关键。传统教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广大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毕竟是有限的,除了对历史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因教师和课堂氛围而存在的。历史学科是严肃的,但是历史教学可以是轻松幽默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文化运动》是学生公认最枯燥的一课。我们在教学中试着引入当时北京大学的一些师生辩论的内容,并进行绘声绘色的模仿与还原,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当然,课堂效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而是让学生更真切和主动的去理解,通过课堂最后的知识点总结和引导性概括实现画龙点睛。我们都知道历史教学是很强调实践的一门教学课程,但是近些年来,更加深入的理论基础是它的主要趋势。那是因为传统历史教学当中,由于历史还并没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门标准化课程,所以历史的教学更多的是集中在标准教育这种模式的边缘。所以加强了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将经验转化为文字,将语言转化为书本,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说是更有益处的。除此之外,我们所说的强化了理论基础并不简单只文字和基本功的强化,还指的是由于历史成为一门学校标准化课程,在历史教学当中也应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结。这种联结体现在教学理论和教育方法上,针对教学主体所采取的相应方式上等等。毕竟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综合素质等等,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历史学家,所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是教学辅之以实际操作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保持应试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是关键

历史是中考科目,应试性是初中历史的一大特点,也是很多中学在教学安排上最在意的方面。这也造成了历史教学为提高分数“死记硬背”的误区。从学科的角度以及自身教学经历总结来看,初中历史教学的应试性与知识性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相统一,统一后的二者会更好的推动应试效果。之所以特别提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性,因为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是大多数初中生毕业后的选择。因此,保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性有利于于他们未来的历史学习。历史学本就是真实的、有联系的事件,即使是针对初中生理解能力而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不能脱离这一学科精髓的。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对初中生来说,历史教学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初中生处于一个思维能力形成的阶段,具体来说就是还无法把抽象的思维用具象的模式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去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有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声音、照片、录像等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初中生的心理世界非常简单,对事情的判断也是非黑即白,但是历史学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如何让初中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克服理解的难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效果。例如,近些年来比较风靡的网络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把历史事件变成可爱的卡通故事,对初中生来说,这样的卡通故事可以更好地吸引其兴趣,再配合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习兴趣就可以转化为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具有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等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便利。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增强,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配合上多媒体技术一定会给中学历史教学不断增添全新的血液和动力。

(五)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

中学历史教学主要包含课上教学和课下学习两部分。作业的布置是课上和课下的重要衔接,对于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停留在简单的“题海战术”,这实际上是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扩展。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但无法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巩固,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与教学的初衷南辕北辙。所以应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中学生的教育要顺应青春期少年的性格特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首先,作业的安排要有层次性。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言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作业的布置应当有所侧重、有所区分,不该“整齐划一”。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缺点,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为其布置作业,最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锻炼。其次,作业的安排要有趣味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中学历史作业的布置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敢于挑战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呆板、僵化的部分,摒弃“填鸭式”和“题海战术”。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要把课后作业变成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一种延伸,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们下课之后有事情做而已,让学生意识到作业的完成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作业安排,培养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意识,进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是在遵从初中教育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精髓的前提下发展的,但是受限于课时少、师生态度不端正等很多现实性因素,如果一味地墨守陈规,教学效果难有起色。我们在丰富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用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历史知识讲授的把控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课堂效果、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保证初中历史的应试性需求,可行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