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题目(通用20篇)

时间:2023-11-06 11:14:24 作者:笔尘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贡献和价值的展示和证明。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优秀毕业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摘要行政调查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对日本等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行政调查制度的分析比较,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调查比较规制。

引言。

行政调查是日本行政法学界创造的一个学理概念,我国行政法学界很少对行政调查行为加以研究,这与受大陆法系国家“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影响有关。

传统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法学对于行政调查的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普遍,而且通常行政调查不直接改变相对一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

实际上,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限制。

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英国、美国等国家就很注重对行政调查行为的研究和规范。

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所以,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显然十分必要。

一、行政调查的含义及该行为的性质。

在日本,早期行政法专着和教材中并无行政调查这一术语。

文档为doc格式。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法律和公平正义。

4、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职责。

5、论刑法中的行为对象。

6、司法公信力研究。

7、公司合并与分立问题研究。

8、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9、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及国际经济法之间关系研究。

10、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11、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职责问题研究。

12、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13、试析被害人谅解制度。

14、反思“食品安全法治化”

15、近年来中国法治理念的重大变化与发展。

16、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17、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18、论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9、刑事职责若干问题研究。

20、试论公司资本制度。

21、监狱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2、论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23、法律与理性。

24、公司监视会制度研究。

25、公司设立阶段法律问题研究。

26、家庭教育缺陷与犯罪。

27、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28、论刑法的解释(扩大解释或缩小解释或当然解释等)。

29、中国非法律资源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与地位研究。

30、商业秘密权的研究。

31、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32、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

33、经济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4、试论公司章程。

35、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36、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知识传统。

37、律师公信力研究。

38、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

39、行政诉讼的举证职责。

40、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41、中国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从“计划生育”切入。

42、非刑罚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43、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44、论人权与法治的关系。

45、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

46、见死不救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47、合同诈骗罪研究。

48、论公司发起人制度。

49、试析刑法中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

50、论保护妇女儿童利益原则。

51、论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概念或地位)。

52、论新闻自由及其限制。

53、“无害透过权”理论与实践之发展。

54、论立法的公众参与和精英参与――民意与立法关系的再思考。

55、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若干问题研究。

56、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57、危险犯犯罪形态研究。

58、从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看中国行政法治的改革与完善。

59、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60、关于犯罪客体的若干问题思考。

61、刑事判例研究。

62、犯罪数额研究。

63、研究尸体现象的法医学好处。

64、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自然人权利潜力和行为潜力准据法确定的特点分析。

6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6、试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制度。

67、论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68、新形势下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69、再评“义务先定论”――以张恒山教授的观点为思考基础。

70、论民本与民主。

71、直接选举在人大制度中的应用。

72、如何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个性是如何解决区际私法冲突问题。

73、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之对峙及调和。

74、乡村治理与现代法治。

75、上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

76、论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77、“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法理学思索――与邓正来教授商榷。

78、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前提条件或主观条件或限度条件或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或特殊防卫权等)。

79、论量刑的情节及司法适用。

80、刑事职责研究。

81、论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82、再评“权利本位观”――以张文显教授的学说观点为主线。

83、论所有权与所有制的联系与区别。

84、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

85、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前瞻。

86、论专利权的资料。

87、论买卖合同的特征与好处。

88、刑事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的适用。

89、金融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90、试论公司分立中劳动者权益保护。

91、受贿罪研究。

92、环境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93、智力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94、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

95、论某某罪的几个问题(刑法分则中任何一个罪名均可)。

96、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相适应原则或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97、结果加重犯刑事职责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98、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

99、犯罪定义比较研究。

100、论国际损害职责。

101、“道”“理”与法律秩序。

102、公司经理职责制度研究。

103、论单位犯罪(概念及基本特征或单位犯罪中直接职责人员的认定或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104、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分析。

105、《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思考。

106、国际商事仲裁诸问题研究。

107、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108、论罪名/法定刑的设置/法条竞合。

109、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10、论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等。

111、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112、《乡土中国》中的法律思想研究。

113、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114、国有独自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115、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评价。

116、论罚金刑。

117、我国刑法第条但书研究。

118、电影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从某部电影展开(如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寻枪马背上的法庭)。

119、上世纪年代以来中国“严打”政策的法理学思考。

120、传统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儒家马克思主义法律移植等传统)。

121、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22、一人公司制度研究。

123、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司法制度建设。

124、帮忙犯及其刑事职责研究。

125、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126、论财产犯罪的客体要件。

127、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128、传媒监督与法治建设(能够从具体热点案例切入)。

129、关于民事诉讼主体制度的研究。

130、论死刑的存废与我国刑法的选取。

131、“同命不一样价”案件的法理学反思。

132、“强制引产胎儿”事件的法理学研究。

133、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134、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问题。

135、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136、狱内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37、论贪污受贿罪的死刑废止。

138、论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139、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职责的理论依据。

140、共同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141、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案为视角的考察。

142、对不能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好处。

143、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44、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145、刑罚体系研究。

146、“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

147、论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方针。

148、民意与司法的关系研究(能够从具体热点案例切入)。

149、如何完善我国涉外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准据法规定。

150、试论不法侵害的认定。

151、论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

152、现代刑法中报复主义残迹的清算。

153、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今法制建设。

154、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

155、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156、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157、论不作为。

158、风险社会与食品安全研究。

159、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160、“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161、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

162、论股东权。

163、论法律职业。

164、需要结构与犯罪的关系。

165、论刑法的解释立场。

166、古代中外战争法规则之比较研究。

167、国际刑事法庭之管辖权问题。

168、试论公司监督机制的完善。

169、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

170、论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71、受贿罪研究。

172、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173、行政赔偿问题研究。

174、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法理研究。

175、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176、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177、试论唐律关于婚姻制度的规定。

178、“人肉搜索”中的公民权利保护。

179、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认定。

180、“执法为民”的法理学研究。

181、论违法性认识。

182、对当前中国“法律人性化”主张的再反思。

183、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184、中国慈善立法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185、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186、共同正犯的若干问题研究。

187、论法律文化中的西化问题。

188、中国公民的结社权保障状况。

189、情景因素在犯罪行为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190、企业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191、我国内地与澳门区际私法冲突研究。

192、国际环境法中的几个问题。

19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职责的范围。

194、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体转型。

195、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

196、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

197、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

19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199、当代中国“打黑行动”的法理学思考――以重庆打黑行动为例。

200、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法理思考。

201、武汉市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2、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中止/既遂。

203、暴力与秩序问题研究(如社会秩序中的暴力因素法治中的权力)。

204、中外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20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资料与定义。

206、罪行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及其发展趋势。

207、我国法治视野下刑罚目的的理性选取。

208、某一法律制度的实践状况研究(如当代婚姻法司法解释民国继承法当代某一物权制度,等等)。

209、中国农村的法律控制与社会控制。

210、试论我国有限职责公司制度。

211、“欧盟一体化”的法理难题与好处分析――基于法律全球化理论的考察。

212、城郊村城中村拆迁中的法理问题研究。

213、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歧视”及其法律对策。

214、论中国基层执法制度及其完善。

215、论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

216、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研究刑法。

217、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218、论“禁些使用武力”原则。

219、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

220、法律与幸福。

221、自杀案与他杀案的鉴别。

222、乡镇长直选违宪决定下的基层民主发展。

223、论紧急避险。

224、经济规律与经济法。

225、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226、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227、犯罪的犯罪学分类。

228、反倾销及反补贴法研究。

229、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230、论公司资本原则。

231、行为后法律变更的法律适用问题。

232、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233、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234、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235、文化教育改造罪犯制度的思考。

236、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237、论中国法学教育制度(或论中国法学教育制度利与弊))。

238、选取性执法研究。

239、业主委员会制度研究。

240、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

241、网络犯罪研究。

242、论执法权。

243、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244、商业秘密在网络环境下的法律保护。

245、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246、中国官民矛盾对法律实施的影响。

247、论不作为。

24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249、论保护妇女儿童利益原则。

250、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251、城市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252、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253、犯罪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54、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的新解读。

255、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

256、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

257、试论清末的商事立法。

258、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59、论动产的善意取得。

260、被害人承诺法律问题研究。

261、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国家法。

262、论公民知情权。

263、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

264、论死缓。

265、法治礼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66、论财产法律地位的继承。

267、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性质及其法律确认与保护。

268、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269、从国家预算的分配看农民权利的保障。

270、联合国与国际法基本原则。

271、见义勇为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272、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

273、热点案件或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274、论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

275、“不认为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276、风险社会与公民安全权研究。

277、论主犯/从犯/胁从犯。

278、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79、试论法律人的担当。

280、法科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培养目标选取。

281、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282、我国现阶段犯罪现象的规律与特点。

283、司法独立如何应对媒体审判――民意与司法关系再反思。

284、风险社会与国家安全研究。

285、家庭教育缺陷与犯罪。

286、论“安乐死”

287、集资诈骗罪研究。

288、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含义或实现方式等)。

289、信访制度在中国法治中的价值定位。

290、中南法学在中部发挥影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91、论我国刑法中的缓刑/自首/立功/假释/累犯。

292、大陆法系亲权制度与英美法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之比较。

293、儒家法律思想评述。

294、股权转让问题研究。

295、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296、试论相邻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原则。

297、犯罪人的犯罪学分类。

298、论刑事职责年龄中的几个问题。

299、独立董事比较研究。

300、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30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对策。

302、论中国法律解释制度。

303、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304、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

305、女性主义法学问题研究。

306、论片面共犯。

307、论“公平原则”

308、共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309、论国际法上的'人权问题。

310、论组织犯/实行犯/帮忙犯/教唆犯。

311、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

312、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313、论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

314、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315、公司董事职责制度研究。

316、国家战争权的演进。

31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法治问题研究。

318、数额犯中“数额”概念的展开。

319、当代中国“扫黄打非”政策的法理学分析。

320、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321、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22、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社会学研究。

323、社会学家的(某一)法律思想研究(如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

324、女性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25、追诉时效若干问题研究。

326、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327、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行性研究。

328、试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

329、论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争。

330、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331、作为法律的文学:从某部文学作品展开(如论语毛选老三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32、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333、论共同过失犯罪。

334、实行过限问题研究。

335、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

336、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337、论某某罪与某某罪的界限。

338、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9、制度缺陷在中国社会腐败中的表现。

340、试析公司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及立法完善。

341、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342、ngo组织在中国发展的制度空间。

343、犯罪概念的犯罪学分析。

344、未成年人刑事职责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345、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决定: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

346、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347、论犯罪结果(或危害结果)/犯罪(或行为)对象。

348、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349、苏力《认真对待人治》一文的得失评析。

350、论农村土地所有权行使中的民主问题。

35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

352、主权理论的历史演进。

353、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354、身份犯研究。

355、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完善。

356、农村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357、商业秘密诉讼中的举证职责研究。

358、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359、论财产法律地位的继承。

360、外层空间探索和利用中的若干问题。

361、论国际私法法典化进。

362、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363、公司高官勤勉易于研究。

364、论代位继承的性质和特点。

365、国际环境法研究。

366、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367、将未成年人职责规则扩大适用于青年人。

368、试论公司解散中的法律职责。

369、信访制度的法社会学研究。

370、论刑种的立法完善。

【相关阅读】。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109、个税监管问题。

110、房产装修市场规范问题。

111、两大法系的联系与区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两大法系的走向。

112、英国信托制度的历史演变。

113、陪审制度考。

114、试论违宪审查制度。

115、欧洲法院审刑程序分析。

116、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评价。

117、德国民法典的历史评价。

118、明治维新时日本法制发展的影响。

119、1787年美国宪法的历史意义。

120、行政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

121、试论债的相对性。

122、试论不真正连带债务。

123、债的保全制度分析。

124、最高额抵压中若干法律问题分析。

125、我国《担保法》和主要缺陷及修正建议。

126、试论契约目的落空制度。

127、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28、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29、商业秘密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

130、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

131、略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

134、驰名商标保护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135、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

136、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13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138、证券民事赔偿的救济制度研究。

139、域名及其法律保护。

140、证券业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

141、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142、论商标权与商号权权利冲突及解决。

143、遗产税若干问题研究。

144、劳动权利的保障与劳动法的完善。

145、劳动安全保障法制探讨。

146、职业病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147、劳动合同法制完善之探讨。

148、行政机关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分析。

149、劳动监察制度之完善。

150、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探讨。

151、农民工就业政策改革问题探讨。

152、劳动权的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153、劳动者的劳动权及其行政救济。

154、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规制研究。

155、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

156、在校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

157、培训合同研究。

158、论竞业禁止。

159、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160、虚拟世界商务交往中的法律问题。

161、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之探析。

大专毕业论文题目

20**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中国每年都在广西南宁举行-东盟博览会-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它具有规格高、国际性强、综合性强、特色突出、市场大、商机多六大特点。举办博览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和发展。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善待邻居,以邻居为伴侣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政府全面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措施;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步骤。它对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世博会主办地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从三个方面分析自由贸易区如何改善广西的经济增长。

对广西来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通过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可以吸引大量优质的、高科技的、种类繁多的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商品物资、技术设备到南宁展销,吸引大批高层次的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官员、商会代表、企业家到南宁来进行经贸洽谈,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会到南宁来举办论坛,还有各国媒体记者也将云集南宁进行采访报道。他们会带来大量的投资项目,带来大量的经贸信息,在广西贸易、投资和旅游,并大量宣传推介广西,提高广西在海外的知名度。所有这些,都将进一步扩大广西的对外开放。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况空前,成效显著:一是参会人员方面,有3位总理、3位副总理、130多位中外副部级以上贵宾以及各主要协会负责人、大企业总裁、投资商、采购商、专家学者共5000人出席开幕式。在博览会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1.8万人(境外参展商4000多人)、海内外观众35万人次。二是参展企业和产品方面,共有1505家企业参展,其中东盟10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参展企业516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4.2%,共使用展位757个,占展位总数的30.2%。参展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企业19家,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企业164家。参展产品涉及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五金矿产、建筑材料、农产品、医药保健、化工原料、轻工工艺、服装纺织等11个行业,共210类。三是商品贸易方面,截至20**年11月6日,交易总额累计达到10.34亿美元。其中出口8.26亿美元,进口1.23亿美元;国内贸易0.85亿美元。四是投资引资方面,共举办投资、引资项目推介会26场,签约项目合同金额1000亿元。其中,涉外项目129项,合同投资总额49.68亿美元(含中国对外投资项目46项,投资总额4.93亿美元);国内合作项目102项,合同投资总额485.4亿元。五是服务贸易方面,首届博览会以旅游服务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交易为切入点,培育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旅游专题区中各国以生动的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推介本国的旅游资源,寻求旅游合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展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300多个项目参展,吸引了众多中小型企业代表和国内外投资机构。

在首届博览会上,广西商品成交额达1.54亿美元,占博览会商品成交额总和的14.2%,在各代表团中排第三位。按交易类别分,出口额0.85亿美元,占广西成交额的55.3%;进口额0.26亿美元,占16.9%;国内贸易额0.43亿美元,占27.8%。广西还与3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对加速南宁的发展,促进南宁与国内外的联系,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南宁市在博览会期间,共签订内外资项目72项,涉及金额282亿元,签订合同达151亿元,签订合同的外资达10亿美元。共签约贸易额达110亿元,其中出口贸易合同涉及金额达800万美元。据有关调查,首届博览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宾客、商贾和游客,八方宾客云集南宁。博览会期间人员流量日均增0.81万人。货物流量日均增1万吨。住宿人数日均增1.2倍,平均入住率提高到65%。客房收入和餐饮收入大幅度增长,日均分别增加了116.56万元和50.3万元。市内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运载人次数分别增长15.8%和22%。商品零售额日平均增收237万元,增长42.5%。10大旅游景点日均增加游客2.06万人,增长1.2倍;日平均营业收入21.44万元,增加了18.23万元,增长5.68倍。初步估算,博览会的召开使南宁市的7个相关行业直接增加了约5000万元的收入。

20**年,广西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46万公顷,尽管遭受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4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调整使优势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相对集中。

水产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水产畜牧业产值达到59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2%。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产业化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明显提高。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4座,渠道防渗825公里,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5.2万公顷,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3500公里,新建沼气池35万座,沼气入户率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全自治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94.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增强。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的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99亿元。制糖、冶金、汽车、电力等优势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8%,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5.1%,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力增强。强优企业发展壮大。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另有3家企业超过50亿元,3家企业超过30亿元。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沿海重化工业等新优势产业培育取得进展。

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20.4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551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2%;入境旅游人数117.6万人次,增长74.4%;旅游总收入254.7亿元,增长23.1%。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仓储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信息咨询业、卫生体育保健业等发展势头良好。

现开工。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开始实施。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在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水任至南宁、黄沙河至全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合山电厂改扩建工程、桂林海螺和平南鱼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玉柴公司3万台柴油机项目建成投产,平班水电站、乐滩水电站、北海和田东火电厂等项目实现部分投产。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设施:城市道路306公里,高速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460公里,万吨级泊位3个,发电装机容量168万千瓦,钢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316万吨,城市日供水能力42万吨。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博览会商品贸易总额10.84亿美元;签订涉外合作项目129个,投资总额49.68亿美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02个,投资总额485.4亿元。国内区域合作得到加强,广西、广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5项,投资总额498.6亿元。“百企入桂”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大批外省、市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进入广西投资。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42.88亿美元,其中进口18.93亿美元、出口23.96亿美元,分别增长54.8%和21.6%。旅游业方面,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广西接待游客总人数183.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4.5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91.3万美元。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巨大推动作用下,广西一批盼望已久的重大项目于实现了开工建设,华银铝氧化铝一期工程经国家核准后全面开工,标志着广西在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年一度举办,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促进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不断发展改善。和平、稳定的国际性区域环境,对于作为边境地区的广西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可以扩大广西对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和边境地区的生产,从而提高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级、国际性的条件要求下,广西各项政府管理和社会工作深入推进,跃上一个新台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安全等各项工作,从服务国家级国际性盛会出发,高起点、高标准地去做好。与此同时,广西加强了对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促进食品安全。所有这些,都对广西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导致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1.临床资料:

我院20o6截至二零零七年一月至三月january310例化疗患者,男143,女167,年龄22-81岁,平均51岁,其中110例乳腺癌,100例胃肠道肿瘤,30例肺癌,食管癌5o例,20例肝癌。

2.心理分析:

2.1心理恐惧癌症患者:恶性肿瘤一般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不同程度,有恐惧,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一种“死刑和缓刑的人”,还真是“谈癌色变”。

2.2怀疑心理:确诊癌症患者之前有疑似肿瘤患者因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到处求医,做各种专项检查。

2.3情绪反应感到失望:当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他产生了悲观失望,超过预期,安排到死亡超过生存,很少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不安,犹豫举棋不定。

2.4“社会偶联”的悲观情绪:患者的亲属和朋友,同事和邻居,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禁产生一种同情和举办“告别”的心情去拜访他,甚至在遥远的过去关系携带东西送,以示爱情,但这样做会伤害到患者,甚至有可能导致绝望的病人。

2.5化疗药物依赖心理:患者一阶段适应,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在一个平静的心情,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的患者产生盲目依赖化疗,只追求数量,考虑全面。

治疗(营养和心理治疗)和全身免疫状态的少。

2.6抗药物患者的心理:害怕化疗,化疗药物他们很难适应疼痛,药物疗效和缺乏信心的物理效应。

3.建立一套合理的心理护理:

3.1患者对真理的癌症应该是适度保守秘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和恐惧。

要知道他们的癌症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和鼓励,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3.2心理起源和恢复精神和生活指导,了解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及意志和情感的作用,治愈疾病,消除与治疗相关的不利因素。

3.3及时维护,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悲观情绪。

病,化疗的患者的特征。

3.4调动各地的病人护理的病人,在家庭中的微妙变化,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如果他爱家人,病人的悲观情绪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反之,患者会增加心理悲观。

3.5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优雅,适宜温度为生活环境的患者。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光照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配合治疗,治疗以达到目标。

4.局部毒副反应的护理:

静脉注射的化疗药物,如在血管渗漏会引起局部刺激,组织糜烂,坏死,疼痛。

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血液分娩后拔出针头;泄漏区域注射50-200毫克氢化可的松,以减少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用于利多卡因和密封圈;局部可用冰块冷24小时,避免热敷,金黄粉加凡士林或50%硫酸镁湿敷外敷后24小时。

化疗药物也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尤其是药物浓度过高,是一个更可能的原因,累了静脉变性,疼痛。

防治方法是由小静脉注射计划,并合理降低药物浓度,减慢输液速度。

5.其他反应:

恶心,呕吐,厌食或溃疡,做好解释工作,化疗前,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适当使用镇静剂或抗呕吐药的化疗前,在同一时间注射的化疗药物能自觉地聊到病人,分散。

可在治疗前,如长春新碱充分说明有神经毒性反应,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麻木,疼痛,四肢震颤等现象,这些反应,应是耐心向病人解释,多数患者会逐渐消失停药后。

有些药物可以使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所以病人下床活动或行走在湿滑的地面上,应避免摔跤引起骨折。

6.护理经验和结论:

根据癌症病人,理解,文化素质,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农村来的病人,一般采取“躲”的`道理是指,如肺告诉他,“肺结核”,肝癌告诉他“肝硬化”,让病人树立信心。

时间长了,有些病人会知道一些“隐藏”,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单间或者双人间住,尽量减少病人的“知情”的机会,避免在病人情绪低落,信心丧失治疗。

初步交谈,一些知识修养,乐观的病人,它必须知道有他的病情略知一二,我们以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沟通。

有人说“化疗”二字,可反射性产生了恐惧,恐惧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告诉患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是开发“高效率”的方向,使化学疗法和化学疗法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的最佳效果,但这些副作用可以用药物,即使是轻微的反应被阻止,在停止化疗后很快就会恢复。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病人心情轻松舒展,有一定的帮助治疗。

护理人员细心的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化疗期间大多数癌症患者,可以消除恐惧,绝望,偏执,保持情绪稳定,在“现实”面前正确的态度,并愉快地配合治疗,并获得满意的疗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肿瘤患者中,心理和行为干预,及时有效,帮助患者消除癌症死亡的误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张继良。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32(8):5.

[2]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9.2.

[3]陈小红,吴姜华,陈萍。

肺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10(5):492.

[4]左文述,徐忠法,刘奇。

现代乳腺瘤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8.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60、春秋时期成文法颁布的背景分析。

62、中国法家思想兴衰的原因探析。

63、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制的影响。

64、试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65、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制度。

66、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分析。

67、试析清末移植西方法律失败的原因。

68、试析革命根据地的法制特征及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69、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

70、从中国法制历史分析中国缺乏宪政传统的原因。

71、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72、劳动法的完善及修改建议。

73、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建议。

74、女职工就业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

75、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76、论我国年休假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

77、论竞业禁止条款的法律完善。

78、商业秘密保守法律问题的研究。

79、反年龄歧视法律研究(论我国三十五岁现象)。

80、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的适用。

81、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

82、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83、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84、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85、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纠纷中的适用。

86、完善我国审级制度。

87、谈共同危险行为中的举证责任。

88、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89、论法院依职权追加当事人存在的问题。

90、诉讼代表人的地位。

91、试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92、谈谈民事司法改革。

93、权利与义务的法理思考。

94、依法治国的法理思考。

95、隐私权与知情权法理思考。

96、入世我国法律政策的应变思考。

97、第四权力--新闻媒体的权力行使思考。

98、司法、检察解释的法律效力思考。

99、公司法完善的思考。

100、国企改制的若干问题。

101、法人治理机构的若干问题。

102、入世我国知识产权完善问题。

103、入世与我国版权(或商标、专利)保护问题。

104、入世我国企业创品牌若干问题。

105、网络知识产权若干问题。

106、当前我国房产纠纷法律问题。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功底,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选题在论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论文题目选得准、选得恰当,写作就能顺利进行。所谓论文题目选得好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之说,就是这个道理。选题的作用主要有:

1、能确定研究方向。法学研究发展很快,门类繁多;法学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

2、能促进构思活动。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为获得法学研究成果而进行劳动的体现,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反映出来的产物。

3、能指明写作思路。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能促使自己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入,怎样完篇。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

3、有创新性。它是指该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根据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能填补本专业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虽然有人已经写过,但内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谬误之处。

5、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动的强烈创作欲望。

6、符合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这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是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内的题目。法学学术论文,是法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

7、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法学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写出创新突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学术论文。

1.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

2.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耀宇诉斗鱼案为例

3.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版权问题探析——以新浪网诉凤凰网中超体育赛事直播案为例

4.同人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案为例

5.论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完善

6.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7.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研究——兼评奇虎诉江民案

8.我国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思考

9.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研究

10.中国好声音商标侵权案评析

11.王老吉加多宝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评析

12.我国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探析——以腾讯声音商标案为视角

13.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14.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15.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关系探讨

1、论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

2、论预约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3、论买房“跳单”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责任

4、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法律责任

5、小区车位归属问题研究

6、论所有权行使的限制

7、论快递服务合同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8、快递丢失与毁损的赔偿责任

9、论快递服务合同之保价条款

10、网约车违约的法律问题研究

11、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12、论“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责任

13、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民事问题研究

14、论不可量物侵害的认定与赔偿

15、论有限合伙人的管理权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发展的新路径

2.国际海底遗传资源法律地位探讨

3.论设立公海保护区的国际法基础

4.论“冰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航运法律挑战

5.美军“航行自由行动”之国际法合法性分析

6.论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法的影响

7.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探析

8.论网络主权原则

9.论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新趋势

10.朝鲜半岛停和机制转化的国际法探析

11.英美法对叙利亚动武与“人道主义干预”的未来

12.恐怖主义犯罪与“或引渡或起诉”义务

13.论国际法上的审慎义务(due diligence)

14.国内法院解释国际公约的路径分析——以中国实践为中心

15.南海仲裁裁决中“岩礁”裁决理据之国际法分析

17. 2018年东帝汶与澳大利亚强制调解案的国际法解读

18.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之咨询管辖权研究

20.应对iuu:渔业补贴规则最新进展

1、论国有资产流失及治理的法律对策

2、对当前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的法律思考

3、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4、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研究

5、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制度研究

6、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研究

7、对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标准研究

8、反垄断法的实施问题研究

9、互联网背景下的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研究

10、对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研究

11、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

12、当前背景下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眼睛

13、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研究

14、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15、虚假广告法律治理研究

1、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析

2、论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研究

4、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研究

5、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维稳工作探析

6、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治腐败问题研究

7、人治与法治辨析

8、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探析

9、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

10、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探析

11、试析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12、试析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

13、试析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

14、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15、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析

16、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17、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某一案件的法理学分析(具体题目自拟)

1、公司人格制度研究

2、论累积投票制度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

3、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4、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5、试论公司资本比较研究

6、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7、试论少数股东权的法律保护

8、试论公司法的价值

9、公司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

10、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

11、论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方式问题的修改与完善

12、试论一人公司

13、完善我国公司法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

14、试论公司法的理念及变迁

15、公司法功能之比较研究

16、董事勤勉义务比较研究

17、试论公司法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18、试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9、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比较研究

20、公司登记制度比较研究

21、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比较研究

22、股东资格问题研究

23、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24、试论公司债

25、试论公司的发起人

2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比较研究

27、试论公司法中表决权排除制度

28、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

29、我国公司法监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30、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

1、“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2、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3、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4、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5、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6、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7、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8、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

9、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

10、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

11、论转化犯

12、期待可能性研究

13、论数罪并罚的根据:兼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4、试论诱惑侦查在我国的法律规制

15、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16、有关安乐死的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17、浅谈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现实对策

1、从法制史的角度看死刑在我国的存于废

2、浅析我国奴隶制时期“礼”的思想

3、《唐律疏议》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4、唐代两税法研究

5、试析唐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6、从唐代法典看儒家思想对古代立法的影响

7、洋务派“中体为用”法律思想评价

8、论汉律中的礼法融合

9、论董仲舒政治法律思想

10、从“春秋决狱”看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11、对“亲亲得相首匿”合理性思考

12、容隐行为出罪化思考

13、论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14、唐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

15、唐律共同犯罪论

16、唐律中涉外法律规范的意义

1、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

2、主观预备合并之诉

3、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

4、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探究

5、举证妨碍问题探讨

6、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探究

7、论法官释明权

8、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

9、论法官强制调解的原因及对策

10、论当事人处分权的程序保障

11、连带债务诉讼研究

12、民事诉讼中预决事实研究

13、论强制反诉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之探析

15、论被执行人的变更和追加

1、试论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谦抑性

2、试论刑法解释的限度

3、试论正当防卫的限度

4、试论偶然防卫

5、和谐社会视野下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

6、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

7、试论我国刑法中的身份犯

8、试论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9、共同犯罪停止形态探析

10、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11、试论间接正犯

12、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13、试论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

14、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15、试论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

16、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

17、限制死刑的价值考量

18、试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19、社区矫正立法的若干建议

20、“扒窃”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21、试论危险驾驶罪

22、试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23、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24、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司法认定

25、试论转化型抢劫罪

26、诉讼诈骗行为的性质辨析

27、试论寻衅滋事罪

28、恶意透支行为的司法认定

29、试论受贿罪的主体

30、考试作弊犯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1、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

2、亲属间的拒证特权研究

3、刑事缺席判决制度构想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5、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6、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7、沉默权制度研究

8、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研究

9、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研究

10、论证据裁判原则

11、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12、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保障

13、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制度改革

14、试论我国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5、浅析当前我国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6、刑事速裁问题探究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最惠国待遇研究

2、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探析

3、论我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策略

4、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及中国的实践

5、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6、论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

7、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后果分析

8、信用证欺诈及相关问题研究

9、一带一路”区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

10、wto争端解决机制与icsid机制的比较分析

11、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法律问题研究

12、外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比较研究

1、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思考

2、地方人大保证宪法实施职能研究

3、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

4、人大监督权与宪法实施研究

5、我国宪法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

6、论宪法解释的功能

7、论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

8、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职能调整研究

10、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

11、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

12、论公务员的廉洁义务

13、论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14、行政诉讼跨区管辖改革研究

15、社区矫正的现、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某县(区)为例

16、公共服务外包法律规制

1、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2、刑事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防范机制研究

3、论未成年人逮捕制度

4、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5、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与矫治制度研究

6、“留守型”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机制研究

7、大数据背景下隐私权的刑法保护

8、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9、侦查阶段律所会见权问题研究

10、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

1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

1、施救者注意义务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2、论民事主体制度的完善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3、论非法人组织制度的完善

4、论法人的分类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5、论民法的渊源 —从国家政策到习惯

6、民法基本原则司法化探讨

7、论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

8、死亡宣告申请人顺位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9、监护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0、民事行为效力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1、合伙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2、特别法人制度研究—以民法总则为语境

13、论个人信息保护—以个人权利最大化和社会管理效率平衡为语境

14、论代理行为的效力

15、现代化背景下的人身权问题研究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

4、浅谈公司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

5、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6、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及法律风险防范。

7、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浅析。

8、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9、民宿热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0、探析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与创新市场法律风险。

11、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以融合与创新为中心展开。

12、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中的军民融合法律政策研究。

13、论公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14、武警部队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维稳的法律规制研究。

15、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法律规制。

16、董事性别结构多样化的法律规制。

17、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18、铁路电子客票法律问题思考。

19、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法律责任问题探究。

20、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2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认定及法律保护。

22、探究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对策。

23、试论中国法律文化视角下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及构建。

24、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5、政府采购中的供应商法律责任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26、论商品外观的法律保护。

27、公司初创期法律问题简析--以公司章程自治不足为角度。

28、公司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9、环境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分析。

30、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地位探讨。

31、高空坠物问题的法律研究。

32、夫妻共同债务裁判法律适用的研究。

33、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探究。

34、提升社会工作者法律素质途径探析。

35、法哲学视野下的自由意志、自主责任和法律刑罚。

36、中国民航法律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37、论网络综合治理下自媒体的法律规制。

38、从法律视域分析离婚时夫妻所持公司股权的分割问题。

39、构建水利法律制度的保障体系研究--评《水利企业经理人法律风险防范》。

40、主客体二分法视角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之否定。

法学类毕业论文综述范文法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及提纲

所报学校:浙江大学。

所报专业: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

复试情景:

1.浙江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复试分为笔试与面试。笔试科目为:宪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只要把复试的三本参考书目:《中国宪法》、《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复习好,一般问题不大。

2.面试主要考查本专业综合知识。复试考官们提出的专业问题,大多与他们最近的研究侧重点有关。

现身说法:

考生最好查阅最近法学界涉及宪法与行政法学的'热点问题,并关注近期的学术文章,以便对现阶段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研究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对国内外著名法学著作还要有重点地进行涉猎,因为复试中导师们提的问题往往与之有关,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与视野。复试前,最好能与所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联系上,以便打听各位主考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并利用网上资源搜索一下导师的具体情况与研究重点。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法学教育需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其导向,以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成果为更好的社会秩序体系提供智识支持。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而人类社会信息底层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法律、法律职业以及法学教育的转型。信息底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多少法律,法律有多复杂,法律的改变有多频繁,以及什么人有责任和知识上的能力就法律提供意见[1]。

法学院应研究和规划法律行业和法学教育的远景,至少思考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学人才?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低迷状态,引发了法学教育界诸多思考,是不是我们法律相关职业的市场真的已经供大于求?还是我们培养的法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此处“应”字作“回应”解,指我们向社会输出的法学毕业生难以回应社会发展对法律职业人能力的需求)。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有研究表明,目前世界各地的法学院都被批评,其录取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法律职业所能录用的数量;研究者认为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法学院是否招生过度,而在于这些教育机构是否真正教了应该教的东西,在于法学院是否能够让法律学生对未来的法律市场做足充分准备[2]。

在新型工业化社会,具备以下两方面素质和潜力的法学人才在未来就业环境中会具有较强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应对信息社会给传统法律行业领域带来的挑战,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使其为法律行业领域所要实现的核心价值(公正、平等、秩序、效率等)提供增量。据此,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清晰的法学思维之外,法学毕业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会被强调:第一,实践能力,并非仅仅是传统42意义上的法律实务技能,而是包含着迅速感知并融入既有法律职业的新变化以及新兴法律行业领域的能力。

第二,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其跨领域的知识结构。第三,持续学习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倍数急速增长,并且经常体现为学科的交叉,高等教育给予我们的知识储备很可能在毕业短短几年后便不再满足社会生存需要。我们不停歇地成为新的菜鸟[3]。所以,未来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关注其已经具备的知识体量,而是更为关注其持续吸收知识乃至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所以,在相当意义上,学习方法的讲授比知识本体的讲授更为重要。其次,培养上述人才需要法学教育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相关改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观察。宏观层面包括拓宽专业口径和相关资源的结构性调整。前者,比如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尝试探索,而其法学院系也参与其中的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又如通过学科融合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后者则涉及解构并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继而重构法学人才培养框架,包括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院系之间资源共享、高校与实务部门资源共享等。微观层面涉及法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具体环节。近年来,国外法学教育界兴起的对信息时代法学教育的若干探讨便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具体改革研究。

二、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与具体建构。

1、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结合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教育在办学理念上至少应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战略性。当前社会面临转型,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学教育改革必须把握好战略大局,才能在转型的路口找对方向。具体来讲,便是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主动服从国家和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需求,打造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卓越法学教育模式,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科研与教学,致力于智库建设与法学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协同性。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院应当生长于一个关注和强化协同创新的教育环境之中。这里,既包括与本校其他学科之间的资源协同,也包括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资源协同。第三,务实性。法学院应注重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践素质教育不止步于传统理解上有关专业实务技能的培养,而是除此之外至少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具备宽广的视野,了解发展中的社会对法律从业者有哪些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关注点仍放在过去、倒行着走进未来;二是落实于扎实的行动,锻炼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近年来,北航法学院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上述理念为指引。

战略性上,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逐步形成了“法学知识扎实、实践素质突出、瞩目于服务国家建设新型工业化法治战略需求”的法学人才培养定位;协同性上,充分融合北航现代科技教育战略优势,全面拓展“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发展生态,助力学校构建学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务实性上,“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数十年遵循的办学理念,“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北航师生共同践行的校训。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上,北航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法学专业基础扎实、兼具工业和信息化知识背景、公益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具体体现为以下培养标准:第一,体现新型工业信息化法学教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了解领域前沿,具有交叉研究意识与能力;第二,坚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精神,公益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德才兼备;第三,专业基础扎实,思辨能力强,熟悉国情民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出;第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能够参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2.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具体建构在新型工业化时代,“与科技融合的法律教育”[4]已经从特色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发展。依托独特的理工学科资源和浓郁的高科技氛围,北航法学院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常规培养”与“定制化的特色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具备新型工业化背景的“法学与科技产业结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1)课程体系结构性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长城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北航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经历了结构性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包括大一阶段的通识教育和书院制培养、大二阶段开设大多数核心专业课程、特色化选修课安排在大三大四高年级阶段。借助学校推进完全学分制的一体化改革平台,北航法学院与其他学院建立课程融合、课程互选机制。

体现科技与法律融合的课程分落于低年级通识课和高年级选修课之中,相关通识课程比如“法律与科技”“全球工业信息化法治思维”“航空航天概论”等,旨在拓展视野和思路,了解领域前沿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在高年级选修课中保持并增加空天信法学特色课程的比重,例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知识产权法与专利检索、信息法、科技证据、建设工程法等选修课程;此外,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类课程。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必需的学分中,以下方面体现出新型工业化法学教育的指向:第一,学生需修满各类通识课共23学分。全校所有学院都可以开设通识课程,包括科技文明、社会科学、人文素养、经典研读四大板块,全校学生均可选择,其中有若干与自然科学、信息革命等内容相关的课程。第二,学生需修完高等数学3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培养与科技特色融合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第三,跨专业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比如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第四,数据库使用2学分,课程名称是“法律研究与法律写作”,列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加以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教学实践包括课程中心、智慧教室等。

自2014年起,推行“全生命周期课程”管理模式,健全从课程申报、课程“上课”(满足开课条件,进入排课表)、课程评价到课程“下课”(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一整套管理实施方案。所有教师均需建设所教授课程的“课程中心”,课程全程在线化管理。二是在数据库之外,将教学软件平台引入实践类课程。例如法律实务综合模拟平台、法律诊所案件管理系统等,使学生通过软件平台上的电子案卷渐渐熟悉案件的电子化管理形态。国外若干法学院在课程中引入hotdpcs等软件系统,其立意与此相似[5]。一两种软件的学习并不能够使学生掌握未来法律工作中所可能面对的所有技术软件,但教学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感知法律行业正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发生重要转型,对未来工作环境有所准备,而且某些基本使用方法的通用性,使得学生未来在工作中能更快上手。

与此同时,学生深度参与“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两院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为空天信行业实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终身学习的政策导向与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下知识迭代和交叉增长速度激增的特点相契合,北航法学院通过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定制培养”,助力空天信特色人才培养。(3)智库建设与教学改革联动跨领域协同培养需以师资团队、交叉科研成果等资源为基础,北航法学院通过智库建设平台将上述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科研先导、反哺教学、服务社会。目前,北航法学院拥有三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和战略智库,亦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实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创新型高端法学人才,共同建设中国司法建设高端智库、决策建议信息港。

以智库建设为依托,一方面,加强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本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飞行学院在课程、培养项目和师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师资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研究师资团队,聘任跨学科研究专家加盟本基地教学科研团队。联合科研成效通过课程、讲座、论坛(比如北航互联网法治论坛、北航建设工程法律与金融论坛等特色论坛)等多元载体具化到人才培养领域,学生深度融入课题研讨。在2015年教育部法硕评估中,分析北航法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就业于航空、能源、工程、电信等国家战略行业法务领域的,占法硕就业总人数的41%,体现出本基地培养新型工业化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并获得校外评审专家认同。

三、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开放性的协同思路和战略规划布局早在2004年,我国便有法学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缺乏懂软件、懂网络、懂生物技术的法律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专家,更缺乏胜任法律全球化需要的人才;而有条件、有能力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的法学院系和师资又相对偏少[6]。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状况并未从根本上获得改善,前文已表,法学就业率近年来持续走低,也许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招生。伴随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力度不足的矛盾愈发突显。信息技术不可阻挡地加速崛起,“信息处理变得越来越像是水、电一样的公共基础资源”[7],这一切使得法律人对若干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否则,可能我们是在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世纪的法律职业人,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法律职业人。我们认为伴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学教育的出路在于“思变”,在于对法学教育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师资协同、课程资源协同等方式解决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质化联合培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对法律行业的改变和人才需求。

2、以智库建设增效人才培养环境高校的科研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之间较大不同在于前者以服务教育、引领教学、反哺教学为其重要目标之一。

北航法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的重要指针,致力于国家智库建设,且所建均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智库建设使得跨领域师资协同、交叉科研引领下的研究型教学成为可能,智库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多元渠道进入人才培养领域,使得基地培养的法律人才政治敏锐性强,视野开阔,紧跟前沿,并且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化应用,智库建设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互动互生的协同发展路径日显成效。有研究者认为法学院有机会在信息时代承担起“知识中心”功能,具体方法是借鉴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有效地将科研、教学和实务融为一体,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都既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创造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8]。

这一理念与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智库建设不谋而合。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类型元素交叉自获批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以来,北航法学院一直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特色,在培养模式创新上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探索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类型关键词“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加以元素交叉,亦即“做乘法”的思路,衍生出更为体现北航特色且更具有战略性、竞争力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类型,即新型工业化时代下的“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至少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具有复合型元素的实务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比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法务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二是所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的教学研究团队中不但有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也有来自实务部门的专家。“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于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4.信息化元素体现于教学内容和形式北航法学院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均注意结合时代发展,融合工业信息化元素。

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至少已经影响了法学教育四十年,早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lexis数据库使用,随后不断有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领域。曾经人们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能力包括会使用计算机,也并不要求法学教育过程中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但现在已经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者不会使用计算机。如果说,计算机只是法律人日常使用的一般工具,法律从业者的核心技能并未在实质上发生太大变化;那么,当前某些技术兴起所带来的新型工具(比如e-discovery,documentassembly,legalprojectmanagement,predictivecoding,aitools等)却预示着科技将开始实质性地影响法律人的从业类型、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进而对其在能力上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这些工具如预想那样在未来法律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学院便有责任帮助学生做好胜任未来工作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理查德•萨斯坎德。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m]。何广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龙卫球。理工类院校兴办法学院的定位与目标[a]//徐卫东,赵海峰。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c]。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ron:a4%solution,88chi.-,2013.

[6]张文显。法学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keithlanglais,oolsasknowledgecentersinthedigitalage,88chi.-,2013.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主观预备合并之诉。

3、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

4、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探究。

5、举证妨碍问题探讨。

6、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探究。

7、论法官释明权。

8、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

9、论法官强制调解的原因及对策。

10、论当事人处分权的程序保障。

11、连带债务诉讼研究。

12、民事诉讼中预决事实研究。

13、论强制反诉。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之探析。

15、论被执行人的变更和追加。

大专通信毕业论文题目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的效果评价。

4.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5.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6.护理实习学生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的研究。

7.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8.护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

9.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10.本科学历护士临床护理实践的内心感受及职业发展需求。

11.护理本科生实习中期压力的现象学研究。

12.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3.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14.176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5.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

16.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构建的研究。

17.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18.护患合作型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在提高头面颈部烧伤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

19.护理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20.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研究。

21.护理专业大专女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22.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设立与管理。

23.护理大专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对其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24.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25.国外叙事医学教育发展及其对护理学的启示。

26.从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

27.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28.中国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29.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30.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实践。

31.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32.picc专项技术规范管理的实践。

33.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

34.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5.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6.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

37.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38.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

39.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

40.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41.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

42.中国与日本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

43.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

44.应用自我导向学习方法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循证能力。

45.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46.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47.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48.采用行动学习法提升护生灾害应对能力的应用实践。

49.美国疼痛治疗护士的职责与认证。

50.强化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疼痛的管理能力。

51.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要求不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伦理思考及策略。

52.中医医院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大纲的构建。

53.校院合作模式下急救护理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54.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

55.仿真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综合实验中的应用。

56.高职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57.实习护生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58.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59.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

60.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

61.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62.我院60名本科实习男护生压力源和压力水平的调查分析。

63.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

64.同辈支持小组缓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压力的效果分析。

65.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66.中文版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信效度研究。

67.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发展的概况、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68.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

69.对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

70.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71.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

72.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

73.护理青年专职教师双路径导师制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

74.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

75.产科病房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76.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77.格林模式促进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的效果研究。

78.灾难护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79.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医护合作态度的调查研究。

80.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校内仿真实训的研究。

81.“双师型”护理教师资格考评体系的研究进展。

82.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

83.反思性学习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影响的研究。

84.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

85.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护理教学特色及启示。

86.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87.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

88.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89.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认知与其实习表现相关分析。

90.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法体验评价。

91.临床服务活动对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92.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93.运用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对实习护生进行患者安全教育的实践。

大专通信毕业论文题目

3、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

4、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5、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

6、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

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8、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9、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10、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11、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

12、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13、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

14、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

20、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21、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2、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

23、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24、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5、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

26、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

27、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

28、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

29、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30、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

32、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

33、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

35、租赁会计研究。

36、投资会计研究。

37、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8、期货会计探讨。

39、减值会计研究。

40、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41、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4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43、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44、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

45、对责任成本的认识。

46、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47、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8、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

49、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0、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1、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52、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53、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

54、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55、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56、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

57、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

58、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

59、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

60、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6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

62、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

6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65、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66、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

67、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68、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

69、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

70、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71、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2、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73、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74、网络会计研究。

75、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

77、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78、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79、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

80、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

8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82、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83、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

101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02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103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

104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05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106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07浅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重叠关系。

108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

109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110企业投资经营定位研究。

111出资人与企业财务监控。

112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113债务重组中财务分析的应用。

11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管理。

115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

116试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117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

118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119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120浅谈财务管理中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121期权原理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22企业失败的财务理由探索。

123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4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125浅谈互连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26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

127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28人力培训的成本分析。

129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130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131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132对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13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134营销财务分析。

135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36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137电子商务冲击企业现金管理。

138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139集团公司的投资控制策略。

140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141浅淡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142浅淡企业股利政策。

143浅议价值评估体系。

144价值评估体系计算思考。

145价值评估体系指标评价。

146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浅析。

147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148“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149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

150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151企业资产潜力分析。

152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3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4应用权变法则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55建立预算资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心及其模式探索。

156浅论财务管理在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作用。

157浅析上市改组企业的并账与分账。

158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59论控制的内涵、形式与会计学价值。

160试论年金。

161试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性限制。

162企业投资评价探索。

三、审计部分。

163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的弊端。

164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6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166探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168论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9试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70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71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72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173浅析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174浅议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175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76谈期后事项审核。

177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浅析。

178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179如何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80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181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82独立审计责任研究。

183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研究。

184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185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

186审计风险的研究。

18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88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8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90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91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192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194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5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196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19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98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199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200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201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

202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203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04会计电算化报表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05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6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07会计电算化犯罪的防治研究。

208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209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

210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初探。

211协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关系的研究。

212如何实现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213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214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215企业规模与会计电算化研究。

216erp与会计电算化。

217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218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219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220企业会计电算化验收程序研究。

221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分析。

222谈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效果的统一。

223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之比较。

225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促进探索。

226浅谈商业性会计软件。

227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28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29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30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231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2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233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234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论自行辩护。

3、论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4、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5、论司法解释的法律监督。

6、网络犯罪的空间效力探析。

7、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关系研究。

8、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9、“亲亲相隐”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10、社区矫正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11、论机器诈骗的刑法适用。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实施已5年有余,然而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上海地铁的逆行,再次将监督的作用推上前沿。

本文将针对该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强化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监督法监督水平自身认识。

一、贯彻实施《监督法》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下简称《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依法开始施行。

该法是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本级人民的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律,该法的制定完善了我国有关监督的法律体系,使得监督过程有法可依。

其实施是国家对人民利益的有力保障,对于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监督法所规范的,不仅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行使监督职权,还包括“一府两院”如何履行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义务。

五年来,《监督法》的颁布和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效推进了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固定了一些社会认可的好的做法与经验,监督程序更加规范、情况更加透明、监督重点更加突出,监督方式更加完善等。

可以说,《监督法》实施的每一步都是党和政府社会管理事务中的重点,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保驾护航。

二、《监督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法律的实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且法律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法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随着信息的传递、各种阻力的影响,其威信和作用被削弱。

笔者认为,在《监督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监督认识尚需提高。

自《监督法》颁布以来,人们对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无论对于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而言,真正从国家政治制度的角度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的却很有限,普遍存在着监督意识薄弱的问题。

首先,地方监督缺乏明确性,监督对象发生偏离。

对事的监督多,而对人的监督力度缺乏。

这种“对事不对人”的监督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导致工作处于重重包围之下,而个人行为却游离于《监督法》之外,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其次,地方人大以事后监督为主,严重缺乏事前监督。

“事后严格监督,事前忽视监督”现象突出,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事故发生以后,监督成了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监督更是如此,事后监督的“杀鸡儆猴”成本高,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效率。

再次,一些被监督者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观念,在思想上抵触,在行为上规避。

有的认为人大监督是例行公事,对其开展的监督活动不屑一顾;有的认为监督就是挑刺,是对其工作的否定,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听之任之,对专项工作报告回避问题,办理人大提出的审议意见敷衍了事;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向人大汇报工作时主要负责人不到场,人大评议其工作借故不参加的现象。

(二)自身建设尚需完善。

监督法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怎样确保监督法的有效执行是重要前提条件。

地方《监督法》的执行力度在于地方人大。

地方人大有监督权、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

宪法所设定的这些职权充分体现了地方人大作为地方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权威地位,提高了地方人大在中国地方政治活动中的影响力,然而地方人大的监督与法律的要求差距较大。

地方人大一般以临时组织为主,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临时组织的成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在素质上不适应人大监督工作的需要,因为在地方人大的选举中,往往只考虑政治素质、代表阶层,而常忽视其参政议政能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重要的违法审查过程中,既没有专门的审查机构,也没有明确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这就导致了监督的作用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监督法的建设、完善和实施需要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机构,其执行也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力、有力度、有影响。

(三)监督体制尚需理顺。

《监督法》第32条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做出的司法解释的监督职权,同时还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具体审查司法解释的法律程序。

可见,地方人大是地方公民代表参政、议政、监政的权力机构,但监督法的具体法规以及决议的执行却需要“一府两院”的配合,地方人大并没有实际的直接强制执行权。

法律的执行如果缺少强度,就如同白纸空文,势必不利于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监督法》建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公开行使制度,然而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地方人大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却受到地方“一府两院”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大虽为法律制定的地方最高权力机构,但地方党委并不受监督;(2)地方甚至出现反其道而行的现象,即党委监督人大,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这种突出的矛盾导致不良监督现象的出现,使人大行使监督权遇到了严重的阻力。

如在现行的体制中,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的一把手通常也是地方同级党委的第一副书记,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既不是同级党委的副书记,也不是常委,排在政府一把手之后;且如果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当地党委书记兼任,还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

因此,人大常委会如果要监督政府的工作,从现实的工作角度有些理不直、气不壮,甚至还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境况,与其监督不了,还不如不去得罪人。

于是在各级人大的监督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人大监督工作讲成绩的多,提问题的少;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肯定的多,挑刺的少;有时谈到问题也是避重就轻,或者干脆把问题说成是提希望,绕道而行。

正如当今社会上群众戏说的“党委搭台,政府唱戏,人大鼓掌,政协看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监督认识,强化监督职能。

首先,地方人大要提高自身的认识。

宪法和法律赋予其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并对监督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监督工作,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胆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要充分运用评议、调查、视察以及质询、罢免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要加强责任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和不敢碰硬的思想,而没有必要时刻考虑党委的意见、意图、是否越权等,要认识到监督是法定权力与法定义务,切实履行监督指责才是对党的意志的最好贯彻,而如果不监督,就是失职、渎职,甚至是对人民群众和对社会的犯罪。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成员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这一神圣职责,不断促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其次,“一府两院”也需要强化对人大监督的认识。

不但要认识到人大的监督职能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体现,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构成,而且要认真学习《宪法》《监督法》等有关人大监督职权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主动配合人大的监督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使监督成为一种自然和习惯,公正司法、依法行政。

(二)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水平。

监督的不完善,一方面是上述监督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较重、传统政治心理习惯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人大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水平。

第一,重视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从思想上为监督制度的创新扫除障碍。

第二,监督应突出重点。

坚持共同享有的原则,要把老百姓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和焦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切实做到工作安排有重点、活动开展有重点、执法检查有重点、调查视察有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对监督各尽其能的和谐相处局面。

第三,强化公民的法治思想,使人民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群众自觉行使监督权,逐步形成全民监督意识,使监督权实现由高层化向文化性、民众性、民主性管理的转变。

营造有利于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对财政计划和预、决算的监督。

财政是进行各项事业和计划的基础,笔者认为人大工作要做好监督工作,必须认真把好财政监督这一关键点,从而提高有效监督。

监督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这项工作内容早就列入了人大监督的范畴并在实施,但这些监督到目前为止,都有程式化的倾向。

如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就有相关的专门议程,定期召开的常委会也有相关的议题安排。

譬如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审查,可以说,一次人代会开下来,代表们虽听了相关工作报告,但对财政的钱怎么花的,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几个代表真正清楚,因为报告的内容十分粗略,但鲜有不通过的例子,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审查、监督的作用。

因此,在财政监督中,需要加强《监督法》中的计划和预算监督,提高监督措施的强硬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报总账与查细账的关系、原则审查和绩效审查的关系、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和审计审查的关系。

对不执行预算方案和不配合接受监督的,果断先立案,后处理。

只有这样,《监督法》才能得到全面实施,才能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使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减少腐朽,才能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再迈出更为坚定的一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三国法方向。

1、美国“长臂管辖”及其合法性问题探析。

2、中美银行信息取证合作中的困境与突围。

3、第三方资助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及其规则。

4、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域外效力边界。

5、“301条款”在wto体制外适用的限制。

6、国际法中难民保护与国家反恐的冲突与协调。

7、论网络空间中国家的审慎义务。

8、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律制度与其对我国的影响。

9、试论卡尔沃主义对国际投资立法的影响。

10、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

11、国际矫正正义之衡平略论。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概况。

二、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制定专门法,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缺乏系统性。

(二)法律规定宏观,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可操作性差。

(三)公众参与不足,政府主体之外主体权力配置匮乏。

三、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定适合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

(二)细化规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法律落地实施。

(三)公众参与,多权利多手段激发各主体参与热情。

赋予公众在社会生态化管理中进行参与和决策的资格,明确农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依法参与农业循环经济事务的主体地位,畅通意见表达、技术服务、公益诉讼渠道,为公众参与权行使提供法制并据此享有和承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1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全面深刻剖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有法律不足,扬长避短,完善法律、细化规定、公众参与,努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的法律支撑。

大专通信毕业论文题目

2.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3.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4.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5.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6.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

7.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8.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

9.高危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11.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

12.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3.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14.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15.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16.158例脑部疾患健康教育接受能力普查及对策。

17.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的影响力。

18.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9.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

20.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

21.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22.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

23.全髋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24.维生素k缺乏症的护理及预防。

25.浅谈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及营养支持。

26.自杀精神病人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对策。

27.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28.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

29.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30.护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31.继续护理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32.护理记录书写探讨。

3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34.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

35.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

36.浅谈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37.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38.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39.开胸行食管癌切除术加食管胃吻合术护理。

40.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41.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42.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43.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

44.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

45.护患沟通的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46.208例tvp治疗bph术后护理体会。

47.浅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48.鳞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体会。

49.浅谈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

50.眼球穿通伤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51.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护理。

5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53.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54.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55.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6.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

57.骨盆骨折护理术探讨。

58.化疗药物的防护。

59.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配合。

60.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6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

62.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探讨。

63.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64.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65.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66.烧伤患者的休克期临床护理。

67.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临床观察。

68.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69.重症胰腺炎35例术后护理体会。

70.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71.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7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7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7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

75.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7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护理。

77.脑肿瘤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78.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79.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80.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81.浅谈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82.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83.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84.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85.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86.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87.成人留置胃管测量方法的探讨。

88.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

89.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90.直肠癌根治术28例护理体会。

91.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92.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93.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9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95.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肿的护理体会。

96.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康复护理。

97.肠造口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98.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99.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100.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

101.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02.浅谈基础护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103.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104.哮喘持续状态的观察护理。

10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配合及护理。

107.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108.健康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09.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110.健康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11.胰岛素泵的临床护理。

112.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1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14.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115.护理工作中安全护理与自我防范措施。

116.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117.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8.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119.谈创伤急救术中护理道德。

120.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121.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2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123.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耀宇诉斗鱼案为例。

3、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版权问题探析——以新浪网诉凤凰网中超体育赛事直播案为例。

4、同人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案为例。

5、论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完善。

6、著作权延伸性团体管理制度研究。

7、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研究——兼评奇虎诉江民案。

8、我国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思考。

9、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研究。

10、中国好声音商标侵权案评析。

11、王老吉加多宝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评析。

12、我国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探析——以腾讯声音商标案为视角。

13、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14、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15、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关系探讨。

[参考资料]。

1、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

2、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

3、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

4、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必须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选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资料,有助于选定关键词,贴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题目是论文资料的高度概括、力求简括、高度浓缩。

有些大学认为,学问越深越好,选一些别人陌生的领域去研究。其实不然,论文的选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和大众关心的话题中去挖掘,引用自我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论文整体面貌和特点。

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研究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

对于自我感兴趣的选题,自我平时有所关注和积累资料,才能比较好的去掌控和把握,去潜心研究和挖掘。论文写作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又很辛苦,没有兴趣或有反感的情绪是很难顺利完成。

一篇成功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有新意。论文中要有新观点、新看法、新见解,标题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仅有这才能到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从何处入手,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异常注重的问题,因为选题的切入点恰当与否、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毕业论文的质量。研究的重点、难点要鲜明地列出,研究资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难点明晰,创新见解要基本构成,不能让观点淹没在资料中。

一个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必须尚属学术空白,有待创新。它或者是在本领域无人播种、无人耕耘的题目,或者是没有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题目,或者属于交叉综合性、边缘性的题目。已有人撰写可是没有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题目,具体包括包括四种情景:

法律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实践活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过去没有的法律问题,今日可能会有;今日没有的问题,明天可能会出现。可是,任何一个新的法律问题的出现,都必然有它的端倪。如果能敏锐地捕捉这些端倪,法学论文的选题就能开拓出一块全新的领域。

比如有些地方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年降雨量不断减少,一刮风就到处尘土飞扬,且影响工农业正常生产,人工降雨技术应运而生。相应的法律新问题也随之产生:人工降雨时,开发商正在盖楼房,农民正在晒麦子,给他们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谁赔偿谁具有人工影响天气权权利主体应如何行使该权利其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又是什么从人工降雨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中选题进行研究,无疑是对法律研究学术空白的填补,此选题不题不仅仅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已有的法律法律学术理论或研究成果反映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人们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水平,具有必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是任何真理性的认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研究视野的拓宽,某些法学理论观点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就可能有失偏颇,或显现出漏洞、疑点,甚至由真理变成谬误。研究者如果注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就容易发现其中有意义的研究论题。把原有理论中的遗漏、破绽、谬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或补充,或修正,或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方法去论证,便能得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

在法律学术研究上,许多论题是古老而又常新的,选题时只要把握住老论题的新意义,那么这种选题也值得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比如,关于商业贿赂,笼统地谈这方面的选题就比较陈旧,可是在这个老题目中仍然有具体的东西可挖掘出新的题目。如收受象牙、恐龙蛋化石,如何进行量刑象牙、恐龙蛋化石的价值如何认定这方面的选题研究既有实践意义,也不乏理论价值。

比如关于刑事和解,此刻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际操作了,如果还就其可行性进行选题,就未免过于落伍。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的视角,确定一个关于刑事和解成本收益分析的题目进行研究,这个选题不仅仅不落伍,并且还会有―定的创新,对丰富和发展刑事和解的理论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法学论文的题目要有新意、有创见、有特色,从法律与其他学科交叉地带选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恩格斯就曾说过,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

论文选题无论具有多大的应用价值或者理论价值,但如果作者力不从心,无法完成或无法圆满完成,也是不适宜的。所以,在选题时,除了研究其价值需要的必要性外,还要研究其撰写的可能性。

一方面要研究本人专长和学术素养。对于一般的法律研究者而言:要对庞大的法学理论体系都有精深的研究是不太现实的,而只能在普遍了解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法律学科领域以构成自我的研究范围或专攻领域。经过自我对某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钻孰悉,并且对遗留、争论的问题也较为清楚。在本人研究的领域中,存在哪些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和问题的症结是什么论争各方的代表性观点是什么现行的法律有无漏洞哪些法律制度已不适应社会需要应当进行更新哪些资料在现行法律制度中是空缺的,需要弥补当前法律领域中有哪些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尚待开拓的领域在哪些方面仍有研究的必要和广阔的前景等等。

对这些问题,都应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头脑清醒,方向明确,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发挥对相关信息掌握的优势及自我的学术潜力和能量,研究也才能深入下去。相反,如果去搞自我不熟悉的东西,即使很有价值,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知难就退,对于虽有必须难度,但经过努力又有成功可能的选题应有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

另一方面,要研究自我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是促使人进行某种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能引导人不辞劳苦地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以苦为乐,满腔热情地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坚持旺盛的斗志,直至完成任务到达目的。所以,兴趣爱好是论文选题必须研究的重要因素。同是研究法学的,可能有的人喜欢钻研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有的人则更关心实务性的问题;有的人喜欢钻研微观问题,而有的人则喜欢探讨宏观问题。这些兴趣上的差别,反映在法律研究及论文选题时,自然会有不一样之处。如果正视这种差异性,注意从自我平时较为有兴趣的中领域,相对于自我陌生的领域,更易于获得成功。

社会热点,是指社会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或是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的提高。选题能否急社会之所急适应社会各领域之所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学术良知。撰写法学论文,不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中的法律实践问题。理论的力量存在于对实践的指导之中:有价值的法学论文选题,应当能够回应法律实践提出的难题,解决司法、立法实践部门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能够为其解决问题供给理论上的思路。所以,顺应社会需要是法学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选题越贴近现实社会的法律生活,其意义与价值越易于突出。

当前我国立法部门面临立法技术立法方法等很多的立法难题,司法部门也面临许多法律适用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实践上不仅仅要求法律研究者做出相应的理论回应,并且要求供给具体的解决办法。法制实践的这些迫切需要,给法律学术研究及法学论文选题既供给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也供给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有时代感,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人,是有充分的条件来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法学论题进行研究的。

比如,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日渐活跃,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法律案件明显增加,农民就土地流转问题上访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如何运用法律规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土地流转中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等,就能够成为法学论文中很好的选题。这些选题既有利于维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也有利于坚持农村的稳定和谐。社会热点很多,还有如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平息、突发灾害救援、生产安全等问题中都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从这些社会热点中选题,将会直接推动法律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社会热点、时代呼唤中选题,要强化选题的严肃性,摒弃随意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贴合政策法规。违法违规的文章不能写;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好文章能陶冶情操、鞭策后进,催人奋起;三是要具有进取的社会意义。好文章气势如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高瞻远瞩、胸怀全局,或治愈社会痼疾,或培养社会新松,或强盛社会脊梁,最终影响、造就一代甚至几代人,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否则,撰写的论文就会为社会所摒弃。

不少人正是由于选题没做好,导致论文写作受影响,最终造成论文完成质量不达标。选题一旦没有做好,那么资料撰写就会进行得十分缓慢,主题不明确缺少中心思想,资料写得再精彩也于事无补,反而让导师觉得十分空洞和散乱。明白选题的要求和特性,熟知并运用好必要的技巧,才能选出适宜的题目,得以顺利开展论文资料写作。好了,笔者要说的资料就是这么多,期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得到启发,从而做好法学论文选题环节。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3、我国立案登记制的理论与实践。

4、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5、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施行中的问题及解决。

6、新型劳动用工形式中劳动者的法律保护。

7、过劳问题的法律规制。

8、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10、基于纳税人生存权保障视角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11、房产税开征的正当性及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