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小学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时间:2023-10-14 23:46:02 作者:碧墨 最新小学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高二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教案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共享。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执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小学美术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

《美术课程标准》以学生的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无疑这是新课程以来的重大变化。设计应用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设计应用”的课程内容占到了30%。“设计应用”课到底承担什么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常锐伦先生认为:“所谓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将构成作品的材料、元件或单元,通过策划、安排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旨在功能适用、舒适,又给人以美观,且取得与环境与人相协调的艺术效果。”“应用即实用于生活,强调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需要。联系实际应用的设计,需要动手制作的实践。这是预想、策划、创意、制作等整体构成的统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显然,设计并非是一味去创造新的东西。关键是要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培养人的一种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九册中的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的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学生多对设计的理解有偏差,设计并不是要创造新的东西,而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创新设计就是要体现个人的特色,本课围绕创新进行课堂设计,较好的完成了创新这一设计理念的表达。

目前学生自主性学生比较差,不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当中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各组分别对杯子的造形、材质、功能、进行讨论、分析、概括。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的,教学设计采用这样的方式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知识目标:在学习中体验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知识,并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2、技能目标:在通过设计操作和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的服务对象,培养创新的意识

杯子的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功能,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随堂欣赏法、比较欣赏法等

手段:视听教学手段、人工智能教学手段

《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正因为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应用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杯子的设计》课堂设计以学生探究为切入点,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感受不同的杯子设计的微妙之处,从而体验设计者表达的设计思想,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美观的杯子。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的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分目标:语言交流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投影逐一出现)

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2、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

3、他有各种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

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

学生行为:猜谜并逐渐靠近答案。(杯子)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

(分目标:小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杯子的功能)

1、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它。那就请你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行为:杯体、杯把、有的有盖子…….

教师追问:杯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行为:杯体盛水,杯把手握,盖子可以保温也可以防止灰尘……

2、小组分析

(小组分析各种杯子特点和功能)

问题设计: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哪组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

第一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

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容易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

2、是什么材质的?

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

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过滤网)

学生行为: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可以总结出,材料的特性。以及杯子滤网的设计可以让茶叶喝不到嘴里。

5、那你觉的这个杯子谁用最合适呢?

教师、教案、导语: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下面看看其他组又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二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玻璃杯,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材质?

2、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杯体的刻度)

学生行为:察是刻度,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到像科学课里面用的烧杯一样

3、为什么要在杯子上面设计刻度呢?

学生行为:再次引发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想要服液体药物的人需要这样的设计。

第三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三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可以伸缩的,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这样伸缩设计呢?

2、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3、这是什么材料呢?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4、那你再看看为什么要在盖子部分设计个小盒子呢?

学生行为:学生分析材料,和伸缩的设计中包含的要素。最后逐步分析观察杯盖里面的设计,里面可以放药品,在旅游时方便喝药。

第四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四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套杯,里面有5个杯子

问题设计:

1、你认为这个杯子适合什么时候使用呢?

2、那你再看看在盖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呢?(起瓶器)

学生行为:通过分析联想,指出人多聚会或者郊游使用,并发现杯盖中隐藏的起子,可以方便外出喝酒使用。

第五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五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小孩喝水的杯子

问题设计:1、你怎么知道杯子是小孩子使用呢?

2、为什么要设计两个把呢?

学生行为:通过引导分析观察,两个把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小孩拿稳当,这样的设计符合服务对象的特点。

第六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六组)我们组的杯子是卡通的杯子

问题设计:1、为什么要把杯把设计成弯的,而且上面凹凸不平呢?

2、你觉的这个杯子适合谁用啊?

学生行为:分析观察分析发现花纹的设计,可以防止滑落……..

无论是保温杯子,还是套杯,他们的设计都考虑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逗具备了实用的功能。

板书:实用的功能。

问题设计:(手指大屏幕)大家往这里看,其实这6个杯子,都有个共同点,你找到了吗?

问题设计:你说的没错,可他们在结构上也有个共同点,为什么大多数杯口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呢?(引发学生思考)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圆形更适合我们的嘴唇,这样我们喝水才更方便。

学生行为:学生发现杯子都是圆口的,进一步引发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儿女不是其他形状。

问题设计:

方便实用的杯子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那么只要方便实用就够了吗?我们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什么?(师手拿一个没有花纹的白色杯子)

学生行为:还应该有花纹、颜色…….

师:就是让它们更加美观,对吧

板书:美观

你们考虑的真周到,我们也应该注意他的造型色彩图案要美观

板书:造型色彩图案

4、欣赏设计开拓思路

(分目标:欣赏古今各类设计作品,开拓思维思路,)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样美观的杯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看大屏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我们的古人就十分注重杯子的装饰

这些杯子都有很美的图案,而且他们使用的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杯子的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这是水果造型的、还有你们最喜欢的卡通造型,看这是什么造型的?

这个造型真巧妙,电脑键盘也跑到杯子上了,我不得不为这个设计师竖起大拇指。

我们看这些杯子多么与众不同啊,你看你再看

这些杯子除了方便使用,造型美观它也许会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

你看看这组杯子有什么特点呢?(点击家庭的杯子)

师:你说的真好,真的老师看到了这三个杯子就想到了自己温馨的家,看这小小的杯子给人多么美的享受啊。

实用美观的杯子就能受到我们的欢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设计,又有什么创新之处。

(分目标:教师示范有助学生了解较有难的步骤,互动中解决难题,再次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行为:提供建议共同完成设计。保温、加热、散热……

师:你的想法很新颖很独特很有见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你的想法真实用,你的想法真奇特,以后我也会试试

我也想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你们来看,(示范)

同样造型的杯子我们可以加上不同装饰,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仅这张图纸去生产,可能还缺点什么,你帮我看看缺什么啊?

学生行为:指出颜色,样子……

师:你们说的都很重要,老师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就会更加清楚明白

再给他来点装饰这样一张设计草图就完成了。我相信这支多功能笔肯定会受到众多人的欢迎。

1、设计建议:设计一个方便有美观的杯子。并注意环境卫生。

2、学生创作设计。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同学的设计。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的设计。

师:你真是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我们来看下一位同学的设计。

学生行为: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提出建议意见

我设计的是个大炮形的杯子,我很喜欢兵器,这里的炮管是个吸管,坦克车里面可以放饮料…….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瓶罐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合适的纹样对小瓶罐进行美化装饰,进行一组瓶罐装饰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圆面透视的规律,并结合实物探究在圆面小瓶罐上装饰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装饰纹样的美感,感受设计的乐趣,感悟美术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影响。

【重点】

认识圆面透视的规律,掌握小瓶罐的装饰方法。

【难点】

对瓶子不同部分的椭圆形宽窄变化的处理以及设计的纹样能够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课堂开始,教师举行猜谜语活动,出示谜面:“长长脖子小小口,喝饱清水坐高楼,家中数它爱打扮,红红绿绿插满头。”学生争相回答,得出谜底:花瓶。进而导入本课的课题《装饰小瓶罐》。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瓶罐组成部分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各种花瓶、陶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瓶,并提问:

(1)瓶罐有什么造型?(高瘦、矮胖、细颈、大肚、有耳、无耳、敞口、收口……)

(2)不同造型的瓶罐有哪些共同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身、瓶底)

2、瓶口、瓶底透视规律

(1)老师带来的这些瓶罐的瓶口、瓶底有什么共同点?(圆口、圆底)

(2)分别从瓶罐上方、侧面观察,说说瓶口的形状变化与观察角度有什么关系?(俯视瓶口时是圆形,平视瓶口时是椭圆。)

(3)一个瓶子不同部分的椭圆形宽窄有变化吗?有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观察角度越大,看到的瓶口形面积也就越大,越接近圆形。观察角度越小,看到的瓶口面积越小。这就是曲线透视规律,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4)3分钟瓶罐透视小练习,画瓶罐的瓶口、瓶颈、瓶底的三个椭圆形透视图,掌握透视规律。

3、瓶罐纹样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瓶罐,提问:

(1)除了造型之外,瓶罐还有哪里地方吸引人?(装饰图案)

(2)瓶罐上的装饰都用了哪些纹样?(动物纹、植物纹、水波纹、几何纹……)

(3)不同部位的纹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4)纹样具有什么特点?(瓶身纹样较大,可以是独立的图案,瓶颈与瓶底往往采用连续纹样。)

4、纹样透视规律

引导学生从正面观察花瓶,看看花瓶中间纹样与将要转过去的部分即两侧的纹样有何不同?(花瓶中间纹样舒展适当,两边纹样变窄,花纹线条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装饰花瓶的步骤:

1、设计瓶罐造型;

2、画瓶罐透视;

3、设计适合的纹样。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实践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画一组瓶罐,并为其设计纹样进行装饰。

学生开始动手练习,教师课堂内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瓶罐的透视变化和装饰纹样与瓶身透视的贴合。

2、展示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装饰纹样和透视规律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其它透视规律并尝试创作。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重点

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难点

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用纸袋刻制成型的、插接成型的、组合成型的博古架作品各一个。

教学过程

欣赏中国不同年代博古架作品,了解博古架艺术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博古架独特的文化品位、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造型美。博古架的造型美体现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它们有什么作用?

4、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教师总结。

1、教师出示博古架纸立体作品,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2、启发学生思考:

a、这些博古架作品都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呢?

b、想一想,它们都是用审美材料制作的呢?

c、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组合成型法、接插成型发、纸袋刻制成型法)?

d、你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吗?

1、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博古架模型。

2、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表现。

1、展示各小组的博古架模型,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2、开展评价:

a、介绍自己的作品。

b、评一评,谁的作品做得好,为什么?

c、能为别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吗?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文化传承的兴趣,同时在设计制作仲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小学美术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为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各式各样的杯子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内涵。

1、了解杯子的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的各式杯子,丰富视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创新意识,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围绕杯子的诸多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课件、杯子、

一、激情导入

1、ppt出示图片猜猜看这是什么?

2、揭晓谜底,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激发创作能力。

(一)、初步了解杯子的`材料及功能。

1、ppt出示古代的杯子。

酒器、水器

材质:青铜、玉、陶土

2、实物出示现代的杯子。

保温、旅行杯、量杯、日用杯、一次性杯等

材质:玻璃、塑料、钢化、陶瓷、金属、纸、木、竹子等

(二)、观察分析结构

1、分发实物杯子给小组进行观察。

2、小组合作探究杯说说结构。

3、杯子各部分的作用。

(三)、欣赏有趣的杯子

1、新颖独特的杯子。

2、特殊功能的杯子。

3、小朋友的设计图

三、课堂艺术实践

1、要求:标出物品的尺寸、物品名、及简单的功能介绍。

2、音乐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创作愉悦性。

四、展评学生作品

1、自评,根据老师提供的短句,阐述自己的作品。

我设计的杯子叫(),它是用()制作的,它主要用于()。

2、互评

3、师评。

五、拓展延伸并小结

欣赏趣味生活图片,感受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重点: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难点: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2课时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一)、导入

1.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2.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二)、新授

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2、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3、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结

(1)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2)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3)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绘画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绘画工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1.游戏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学是怎样跑的?)

(板书课题)

1.欣赏来自生活的图片

2.欣赏绘画形式的图片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5.请说说看你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近大远小”的现象?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内容:绘画顺序、绘画比例、颜色的搭配、废纸屑的处理等)

4.创作点评,体验创作的快乐

1.请试着用今天所学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把你对作品《 》的评价写出来。

2.结束语:

板 书:

3. 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主题:

绘画 形式:

顺序: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2、漂亮的头饰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们打扮得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头饰也还能起到隐蔽自己的作用,如特种兵用草和树叶做的伪装。制作头饰的材料多种多样,如树叶、草、羽毛、金属、塑料、纸等。

3、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与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具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4、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应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教师展示老虎、狐狸、蝴蝶的头饰,请学生进行造型设计。结合学生音乐、语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制作的头饰题材。依据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头饰的多种创作思路。布置头饰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新颖。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威武、狡猾和轻盈神态。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头饰的方法。根据实物和教材,学生更深入地落实头饰制作的要领和细节。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的制作。

学生戴头饰,摆造型,谈创作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培养学生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体会协作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从欣赏各种类型的吉祥物入手,使学生逐步掌握吉祥物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教材后列举的吉祥物,有的是用于运动会与博览会的,也有的是用为企业形象而设计的。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吉祥物设计的特点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吉祥物设计的作用、意义。

2、运用吉祥物的设计要求,为学校元旦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让学生可以通过平面或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吉祥物设计的作用、意义。

教学难点: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中来,用平面或立体的表现形式为学校元旦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合作预习:(课前预习学案附后)

1、请小组长给大家介绍本小组收集到的吉祥物。

2、吉祥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生动、欢快、喜庆)

二、讲授新课:

1、导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吗?它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记是什么?哪位同学说一说?请举手发言!(鸟巢、水立方、福娃、中国印……)

大家可否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的形象?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五福娃的形象与名字)

什么是吉祥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了解一下。

2、概念介绍:

利用多媒体展示吉祥物的简要来历及概念,让学生对吉祥物有初步的了解。

3、欣赏评析:

导言:了解了什么是吉祥物后,下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吉祥物。

a、吉祥物有哪些类型?

b、吉祥物有哪些特点?

在欣赏的过程,教师详细分析三个不同种类吉祥物即运动活动吉祥物、企业吉祥物和大型活动吉祥物。让学生从吉祥物的外形、色彩及动物的特点等上来欣赏。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吉祥物大多以本地区文化中特有的动植物为原型。

4、设计过程详解:

“五福娃”为例子进行设计详解。(多媒体画面展现北京城市文化的特点及中国人的情结,加大学生对“五福娃”的理解)

吉祥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关联性――密切关联设计主题。

独创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

拟人化――人格化的艺术处理。

亲和力――亲切动人让人接受。

审美性――美感享受令人愉悦。

三、合作运用

1、利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例子,让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关联性、独创性、拟人化、亲和力、审美性进行分析。

2、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让学生明白,从“吉祥物”的诞生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含纪念品、日用品、广告、城市雕塑等等。

四、当堂作业:

以小组团队合作形式为我们学校元旦晚会设计一个可爱的吉祥物。(这个练习以上节课――《生活中的标志》的练习相配合)

1、教师提醒学生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

2、巡视指导。

五、合作指导:

1、学生对小组的设计稿先进行自评,教师再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3、小结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及亮点。

附:预习学案

1、请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收集各种活动的吉祥物,越多越好。

2、对收集到的吉祥物写出它们的特点。

3、准备绘画用具:铅笔、8开绘画纸、色彩用具及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示范

以椰子为原型,为海南设计一个吉祥物。详细介绍设计的步骤:

收集海南特有的文化元素,归纳构思――绘制草图――整理画稿――上色――完成。

此过程中,教师逐步示范完成。

二、学生作品练习

要求学习小组以上节课的设计稿为草图,为学校20元旦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小展览

本设计课件点此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湖南中心小学二部林燕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学生的.喜爱。小学阶段美术课的设置,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下本文主要是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以兴趣促进教学。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我更清新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和探究,懂得手工制作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感受到自己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存在,这样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备好课是提高“手工制作”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搞好示范讲解。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制作,理顺制作方法、步骤,弄清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这样,课堂上示范操作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准确、熟练。

准备好制作的材料是上好手工课的前提条件。没有材料,或材料准备不充分,手工制作也难以完成。课前是美术老师最繁忙的时候,除了按要求进行的常规准备外,还要多去考虑制作材料的问题,如学生需要带哪些工具与材料,寻找这些材料有无困难等等。平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发现材料、挑选材料、积累材料。可我们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这种情况。

每次上手工课,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发现孩子们的桌子上零零碎碎地放着些上课要用的材料,有些有,有些没有,感觉这样的课总有些力不从心。当我问及孩子们准备美术材料用具的情况时,有的学生说忘记带了,有的学生则说找不到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手工制作内容,学生没有材料或准备不充分,再好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是在“纸上谈兵”。像今天这样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了,相信所有的美术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是件令教师比较头痛的事。当遇见这样的情形,我们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呢?如果放弃的话,是不是要等到学生都把材料准备充足后才能上课呢?这样,我想,不仅打消了已经带了材料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浪费的时间就不止是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了。所以,还是继续的好。那如何继续呢?我们此时就可以改独立操作为小组合作,通过确定策划组长、讨论构思、分配制作任务、合作完成作品,解决部分学生材料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想象、构思的单一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那些未带材料的孩子,单靠批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设计构思,协助其他同学进行制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其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感知要强些。“实物”导入无疑是“手工制作”美术课教学导课的最佳方式。例如教学《小衣服》制作,教师事先拿出做好的纸衣服问学生:这件小衣服漂亮吗?(回答:很漂亮)这件小衣服是老师自己做的,做起来也不太难,老师想把方法也教给你们,愿意学吗?(回答:愿意)好!下面就请你们跟老师学。这样,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上来。

在教学中,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绘画知识,而且能把学的绘画知识运用到手工制作中去,从而使所学的绘画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是方便可行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是纸与废旧物品。比如,用废纸盒制作建筑模型,用废挂历制作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起到废物利用的作用。平时,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所有的设计、制作,都力求做到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由感受美,而产生爱美的情怀,这样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示范讲解”为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环节,更是手工制作课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学生模仿操作顺序进行的前提。这一环节的教学,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的措词要得当,浅显易懂,“看听”结合。示范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泥工制作小动物,成形和“着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成形示范动作要慢,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看好,边示范边讲解,何处“担”“接”“削”“剐”;着色,哪个地方该着什么色,着多少色等,都要做好示范讲解。

学生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是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堂教学的目的。所以这一环节也就是“手工”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操作。第一,提出实践要求(特别是安全纪律),明确操作要求要领。第二,根据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兼顾性不高这一特点,最好分步实践,教师分解制作步骤,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完成实践形成技能。第三,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创造,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卷筒动物》制作小花狗,可将身子、头、四肢的制作步骤及着色进行分解,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的模仿操作交叉进行。完成这一实践后,可让学生创造制作与小狗形似的别的小动物,提示不一样的地方,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这类制作的方法步骤,形成技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惜时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制作。教师的精讲力求浅显易懂,措词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要演示制作方法。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学习《穿花衣的热带鱼》,教师先示范做一个折纸鱼,然后学生动手制作的时候,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有学生还不能掌握的,教师就安慰他不要着急,并和他一起做。当学生初步完成后,就引导学生,对于进行装扮,如,“你能帮助鱼儿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吗?”?“等一下,我们进行一场鱼儿时装表演赛。”到下课时,教室里几乎成了热带鱼的世界了,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争着把“鱼”拿到赛场上亮相。让孩子们也体验了当一次设计师的滋味。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动手制作往往无法尽兴,我们可以利用延伸课堂的方法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去美化自己的房间,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课外制作其他作品来美化生活,这样可以天天看到,既可欣赏,又增添了手工制作的实用性,使学生有了自信,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促进。孩子们是这样说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

总之,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组织形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我的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而且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手工制作”课作为小学美术课的重要课型,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意激情导入,努力做好示范讲解,正确指导学生模仿操作就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形成。

今后,我在教学还要不断的尝试,尝试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能力,力争开拓美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此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推动农村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观察、感受、发现各种各样的线条,记住不同线条的特点,体会其美感。

2、初步尝试线造型的方法,用不同的美丽线条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发现、认识线的不同种类。

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一、情景导入,质疑激趣。师生问好!

生:好

师生同唱《幸福拍手歌》。

生:手纹、线条。

师:手掌上的线条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线的世界是变幻无穷的,线还有许多秘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线的世界,了解线的表现力。(板书:线的表现力)

二、欣赏感知,发现线条,认识线条。

1、出示课件,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线。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找到排列组合的线。

2、学生欣赏感知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线条,在线的世界里有两大家族,它们是直线和曲线。

(板书:直线、曲线)

3、认识线条

感受线条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

三、范画欣赏,尝试绘画。

线是我们绘画的源泉,通过线能传情达意。

1、师现场绘画,边画边讲解如何利用各种线条、有序的排列组合。(让学生了解构图及线的运用)

2、欣赏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

3、尝试创作,师巡视指导。(注意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粗细、浓淡变化)

4、作品展评。

四、课后延伸,了解线条的运用。

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很多的作用,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线条在一些陶陶罐罐中的运用,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

3、让学生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油画棒、彩色砂纸等。

一、 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想。

2、揭示课题:《快乐的舞蹈》。

二、 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介绍舞蹈的由来。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绍两位擅长表现舞蹈人物的画家:法国的德加和中国的赵士英,让学生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三、 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物。

2、学生模仿表演教师出示的各种舞蹈动作图片,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舞蹈形象,用游戏“定身法”将优美的舞蹈动作“定住”,让学生尝试用骨架图画出几个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1、如何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b、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业要求:

a、选择练习作业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骨架图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

b、构图要饱满;

c、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1、欣赏学生作业,并用各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手拉手围成圈,一起跳着圆舞曲结束新课。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让学生掌握介绍人物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明白,表达真情实感。

2、让学生乐于进行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3、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获得与人相处的快乐。

难点:在文中能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1.游戏:

(此环节设计的活动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再有三年级学生作文最大特点是过渡性,由观察图画到观察生活过渡。所以我创设有效情景,指导学生观察并丰富素材。从他们身边朋友开始,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兴趣高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为本节习作提供了素材。)

2.揭题: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介绍的人大家很难猜出来呢?是因为他介绍的没能抓住同学的主要特点所以很难猜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去描写一个人,题目是“——是我的好朋友”。(同时教师板书)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习作要求,指名读教师板书归纳。(学生在揭题前个别同学介绍的没有顺序,杂乱无章所以才使同学们都猜不出来。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要按怎样的顺序去观察去描述。三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还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

1.在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感情好比潭水深的李白和汪伦,还有谁?请同学们说说看。

2.同学们人人都缺少不了朋友,那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除了名字以外,我们想了解你的朋友,谁能把你的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

3.在同学介绍过程中,你发现了吗?大家都介绍了哪些方面?如果要介绍一个人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呢?按怎样的顺序更好呢?(此时教师板书:长相、年龄、爱好、特长、品质等)

4.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要选取上面几个方面或者最有特点的一到两方面就可以了。

5.你能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好朋友吗?抓住最有特点的一到两方面。

6.大家的好朋友各有各的特点,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相处的如何呀?请你用事例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重在一到学生把一件事说清楚,说明白,同时也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用事例说话,以让人对他的朋友了解更清楚)

7.现在你能告诉我向别人介绍你的好朋友时应注意什么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

1.我想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是深厚的,但这种真挚的情感要让同学们也能与你共享吗?汪伦、李白。俞伯牙和仲子期他们的深厚友情让诗人作者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读了深受感动。是因为他们把内心对朋友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了,你能把你与朋友的深情写出来吗?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心中有情一定能写出来,加油!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按照我们刚才理清的顺序,向对方介绍你的朋友,把你们之间的友情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质在激发同学们的情感,让那些经典的友情故事感染每个同学,使之能发自内心的我要写出来,并能把情感融入其中。)

1.看到你们高兴的神情,我知道你们对自己的好朋友都有一份真情,你愿意写出来吗?

2.在写之前别忘了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师:谁愿意把你的习作思路读出来,让大家听一听与你分享快乐。(读后学生动笔习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积极状态,真正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

5.我们再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就来读你的习作,让同学来猜一猜你写的是谁?要求大家认真听,看谁写的习作很快让同学们猜到,看谁还能提出更好的建议给同学。

(此环节我依旧同开课前设计的活动一样,让同学们在介绍时先不说出名字,让同学猜一猜,使同学们很快猜出来的,说明描写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并且能按一定顺序描述。这种游戏活动方式来点评检查学生习作情况,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读后点评,评后修改的状态。使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就能有兴趣去写,从而达到“我要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都能按一定顺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同学们,表达的情感很真实,看来同学们收获也一定不少,快来谈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图画纸、水彩笔、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两幅连线游戏。(引出并出示课题:绘画游戏)

1、师:我们在绘画时经常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你认识下面这几种线吗?

师出示:直线、曲线和折线。

师:你知道这些线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

2、师:出示三角形和圆形,启发学生联想可以变化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对基本形进行大胆的联想。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奇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图形,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联想,同一个图形换个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发现。如果我们稍加添画,就可以将现有的图形变成一个有趣的画面。

3、出示并结合米罗的作品《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莎利》引导学生想象。

4、师:出示课本中学生作品《奇妙的世界》、《布娃娃》师生共同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他们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借鉴。

5、出示三幅线条勾画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讨论,你觉得哪幅分割的好?为什么?

(1).过于简单,不利于添画。

(2).过于复杂,不利于联想。

(3).分割恰当,利于联想添画。

设计意图:学生在随意中可能出现过密过疏的线条,通过比较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教师示范画随意的线条、并在线条勾画出的'图形上大胆联想,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师:谁能像米罗一样大胆幻想在老师随意画的线条中添加?

师 :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吗?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 “想象大比拼”。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训练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并鼓励有所创新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看,这些原本随意,甚至有些杂乱的线条,通过大家的联想、绘画,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难怪有人说: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看来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绩。

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小结:生活中处处奇思妙想,让想象成为我们的伙伴,伴随我们成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通过制作桌面装饰物,教学生学习简单的工艺制作技能,培养造型能力,

养成耐心的工作习惯,领会工艺美术在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图片、范品、卡纸、剪刀。

一、小结前课剪贴画作业的`优缺点,然后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

出示范品,让学生观赏、评价,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用?指导学生欣赏

课文内的学生作品并作讲解。说明制作方法(演示)

1、剪出外形。

2、折出卡通形象的外形。

3、贴在准备好的底版上。

4、用彩色纸剪出动物的五官贴上。

5、完成作品。

三、出示动物图片,指导学生观赏,认识卡通形象的外形及色彩,并出示卡通形象头部造型图,让学生观赏、酝酿。

四、学生作业,在32开卡纸上割一半做底版,留一半做地位造型。本节要求先画出小卡通形象形象。

小结前节课作业情况。

一、提示制作卡通形象时注意事项:

1、抓住小卡通的形象特征,要画得简练生动,色彩鲜明。

2、百板纸的底版要涂上颜色(或裱上色纸),然后才粘贴上绘就的小卡通形象造型的纸片。

3、小心粘贴,保持整洁,要贴得牢固,放得安稳。

4、卡通形象的底板和卡通形象的色彩的对比要强烈,在做好基本结构以后,其他部位可自由发挥。

二、学生进行作业,教师辅导。

三、讲评。作业摆在一起互相评议,表扬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课很感兴趣,学会了基本的制作步骤,作业效果良好。只是有些撑架做得不是很好。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对本册教材的系统掌握。

:通过系列整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在回顾全册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全册知识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要点。

作业要求: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一、导入:直接入课

0.5分钟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梳理知识:20分钟

1.十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按照“线条、色彩、设计、国画、泥塑、版画、欣赏、综合探索”等几大知识体系将本册教材各课分类。

2.系列知识要点:

利用幻灯片依次对各系列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总结。

3.六年级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能力:

幻灯片呈现

结合教材内容按照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

学生根据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以线条、色彩、设计、国画系列为重点)

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并欣赏年级优秀作业。

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目标。

通过按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梳理与总结;在集体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及能力目标。

三、归纳整理:18分钟

1.实践内容:

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2.提出要求:

(1)内容精练、准确;

(2)图文并茂、构图合理;

(3)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

3.指导学生进行手绘报的设计与制作。

观看、聆听,明确实践活动要求。

通过绘制小报的形式,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与归纳,加强理解与掌握。

四、课堂小结1.5分钟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2.回家继续完成完善作业

欣赏作品,重点为内容精练、准确;图文并茂、构图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欣赏作品,促进思维扩展,并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学会用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摆成有趣的图形,并掌握技法。

利用指纹的原形,组合添加成有趣的图形,掌握技法、技巧。

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

一、导入:

(一阵小女孩的哭声传来。)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在哭呀?

丢丢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云朵上漂着,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她来到一所小学,孩子们在欢快地玩游戏,他们也邀请小丢丢和他们一块玩,玩着玩着,丢丢忽然大哭起来,小朋友们连忙问她:“丢丢,你怎么拉?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呀?”丢丢说:“呜呜……为什么你们都和我长得不一样,我的伙伴都在什么地方呀?”

让我们观察一下,丢丢和小朋友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电脑出示画面——丢丢和小朋友的比较)

这时候,一个小朋友指着远处的一棵树上,你们瞧!那只小鸟和丢丢张得多像呀,也许它知道丢丢的伙伴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去问问它吧。大家向小鸟走去。丢丢问到:“小鸟小鸟,你知道我是从哪来的吗?我的伙伴又都在什么地方呢?”小鸟说:“我当然知道了~你知道吗,你和我一样,都是来自指纹王国的公民。我们指纹王国的公民可多了,只要你仔细去寻找。”小朋友说,太好了,太好了,就让我们陪丢丢一块去找她的伙伴吧。

(电脑出示——指纹王国)

二、新课教学:

(电脑出示海边的画面,有两个指纹印在珊瑚旁边,点击后出现添画的线条,原来是一条可爱的美人鱼)

大家和小美人鱼相互问好后,又继续往前帮丢丢指纹王国的公民

这回丢丢先发现了她的伙伴,高兴极了!她得意地向对面指去——

(电脑出示一组指纹印,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里藏着指纹王国的什么公民)

(将同学们的添画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刚才小朋友们经过观察都注意到了,丢丢和指纹王国的公民都是用指纹添画而成的,而且大家也都答应了,要为丢丢找到更多她们指纹王国的公民做她的伙伴,那我们就必须掌握好指纹添画的本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指纹是怎样印到纸上的。

(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并讲解)

3、最后等指纹稍微干一些,再用水彩笔添画

小朋友们,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那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能说说,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去印画一个指纹王国的公民

(电脑出示画面演示小狸猫印制步骤)

1、构思。联想如何用概括的方法印制

2、印制

3、添画

三、作业练习

大家开始动手吧!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寻找到的指纹王国的公民种类最多!

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请小朋友们先评价,把自己手里的小红心贴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前

教师选择最有特点的作品讲评,然后总结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认识、体验各种舞蹈动作,感受不同民族舞蹈带来的快乐,学习线条表现动态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舞蹈者姿态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实践的方法,体会舞蹈动态,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重点: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难点:准确表现舞蹈者的动态,表现出快乐氛围。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民族舞蹈合集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民族的舞蹈?学生回答:新疆舞、藏族舞,教师继续引导发问:这些舞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欢快、喜悦的感觉。教师揭示课题《快乐地舞蹈》。

1、展示作品《高原之歌》,并提出问题:这幅绘画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人们载歌载舞,非常欢快。

2、继续欣赏《高原之歌》,请学生思考,画面中的哪一处带给大家欢快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高原之歌》中三位载歌载舞的藏族人民,舞姿优美,衣着鲜艳,表现出了欢快的气氛。

3、请三位同学上前模仿绘画作品中人物的舞蹈动态,台下同学观察并尝试运用火柴人的方式快速描绘舞蹈动态。

学生尝试,教师总结:舞蹈者的舞姿主要通过头、躯干、上肢、下肢来表现。

选取学生代表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在不同颜色和不同场景下,画面的氛围产生了变化。以丰收的小麦为背景,画面为暖色,氛围是豪迈奔放,带有自由自在的洒脱。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画面是冷色,动作轻快、平缓,呈现了肃穆的氛围。

教师向学生演示自己的绘画步骤以及思路。

1、用线条勾画舞姿轮廓;

2、添加背景及其装饰;

3、涂色。

1、布置活动要求:请学生通过十五分钟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舞蹈的场景,注意表现出欢快的氛围。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开展“画纸上的舞蹈”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从动作、色彩、氛围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1、采取师问生答的形式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舞蹈带给人优美的享受,在舞蹈的世界里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通过对舞蹈者动态的描绘,能体会到舞蹈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作品中的舞蹈动作,并尝试编一段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