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热门17篇)

时间:2024-01-14 05:51:18 作者:雨中梧

调研报告常用于企业、学术机构等领域,旨在提供有关特定问题的可靠信息和建议。通过阅读这些调研报告范文,大家可以加深对调研报告写作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元,同比增长4%;xx年为428元,同比增长6%;xx年达到488元,同比增长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6.5万亩,产鲜花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0%―5%,增产8-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xx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我县截止20__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__年7月12日。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人士、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持全县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教派。共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2处,以堂带点5个。其中:佛教的法藏寺1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1座、天主教会1处、伊拉哈镇五一村天主教会聚会点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9处,活动点4处。分别是基督大教堂,双山基督教会、科洛基督教会、马铃薯农场基督教会、多宝山(兴化、矿山村、先富、盘龙山)基督教会、前进联合教会、临江三所家庭聚会点、科洛双泉家庭活动点1处。全县信教群众6000多人,其中佛教1500人,天主教100人,基督教2500人,伊斯兰教2200人。

二、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法规,是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是宗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县上下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在手上,制定具体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一是党政干部坐班学习。4月份,市、县两级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参加了全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在全县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纳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二是组织骨干培训。5月25日、26日,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全县13个乡镇和1个种畜场进行了巡回讲座,参加学习的有各乡镇的分管宗教的领导、宣传委员、妇女干部、共青团书记、派出所、司法所的全体干警、及中小学校长和各村的书记村长和治保主任共100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同时还举些实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我县组织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骨干、执事会及宗教上层人士319人,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6月份,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部分教徒骨干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对《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讨论发言,同时,对在全县宗教界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拉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序幕。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各乡镇普遍举行了在广场、街道、村屯的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将《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印了1200册,分发给广大信教群众手中,宗教神教职人员利用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布道时向信教群众宣传《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党和国家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大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了《宗教事务条例》在全县顺利贯彻实施。

三、开展宗教工作的一些做法。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各级宗教界认真落实国家、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五薄、三册、一帐”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8月,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管理和监督,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廉政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制。全县共设置两个会计结算中心,30个会计委派单位,共委派会计68人。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始终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铜山县委派会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委派会计工作。

5月1日,铜山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宣告成立并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县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县会计委派制工作的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会计核算中心全部实行电算化,实行大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同时引入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现代银行系统,核算中心不设出纳岗位,一切资金的收付通过银行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和集中支付两种方式,对人员及业务量较小不宜设独立财务机构及专职会计人员的103家单位实行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对25家有独立财务机构、有基层单位、人员较多、业务量较大、政策性较强、财务管理责任较重的单位实行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与单位共同进行,财务管理以单位为主,今后根据运行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方案及相应的配套方法,逐步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并过渡到国库集中支付。

通过十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委派是手段,管理最关键。在对委派会计管理中还具体做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委派会计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加强业务考核,增强工作责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纪律。另一方面强化协调,理顺各种关系。一是理顺财政局与被委派单位关系;二是理顺财政局与委派会计的关系;三是理顺委派会计与委派单位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已步入规范化、正规化轨道,始终走在省、市前列,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先进交流发言。特别是结算中心的做法及取得成效先后在中国财经报和江苏财会杂志发表,向全国作经验介绍。会计核算中心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巾帼示范岗”等光荣称号。

二、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1、单位领导进一步理解和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

委派单位领导本着对单位、对财会人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参与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把关。由于委派会计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一些大的单位大都节约了十名左右会计人员,不仅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也大大减轻了单位的经济负担,单位普遍偿到了甜头。委派会计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能提供优质、规范的财会服务,一些原来不理解会计委派工作的单位负责人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宣传会计委派制的好处,促进了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会计委派后,会计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施会计委派,特别是异地交叉委派,对财会人员本身而言就是一次学习、交流机会,被委派人员,将原单位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新单位。管理中心还经常组织委派会计对各单位进行展评,采取了互查、互评、互学、现场观摩等活动,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会计基础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3、从源头上抓管理,有利于防止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实行会计委派,是从机制上、体制上根治的重要举措,强化了会计监督,规范了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使财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全过程,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现象,减少了违法违纪发生。同时各委派单位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财务的管理与监督,清除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争取了群众对委派会计的理解,促进了委派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4、精简了会计机构和人员,节约了开支,稳定了会计队伍。

实行会计委派以后,我们成立了两个结算中心,同时各个大的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系统内部结算中心,通过会计委派的实施,我县削减了会计核算单位102个,减少会计人员近200人,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头经费开支,也为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财政、人事部门实施,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严格考核,并引入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树立财政干部形象。

几年来,委派会计按时参加财政局及管理中心组织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完成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遵守任职单位的考勤、学习等各项规章制度,视自己为委派单位的一员职工,从不搞特殊化。委派会计能切实按照委派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委派会计的工作职责,促进了所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上台阶。

6、创造了一种模式,取得了一套经验。

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制及所取得的成效,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特别是我县结算中心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经中国财经报报道后,在全国许多地方引起反响。多年来,先后有11个省区的近40个市县来我县学习交流。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村两委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我县村两委不协调的基本现况。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组织法》)和《**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村两委关系趋于融洽。从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的运行情况及前段时间问卷调查、明察暗访、蹲点调研情况分析、全县642个行政村,两委关系协调和基本协调的村628个、占总数的97.8%;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14个、占2.2%。全县后进村35个、两委不协调的村悉数在内、占40%。虽然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只占少数、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村两委力量相对均衡的、表现为“三各”:

一是各管各的事。村两委各管一块、各行其是。个别村委会主任、甚至部分群众认为、党支部书记是少数党员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才能真正代表全体村民。主张“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把村两委变成“两驾马车”;有的村党支部也放松或放弃了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责任、只负责党务、疏于、怯于过问村务、导致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是各唱各的戏。村两委互相揽权、唱“对台戏”。一些村支书认为自己是村里的“一把手”、工作方式搞“一言堂”、包办或代替村委会的工作、忽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个别村主任则片面强调自治、服从意识不强、把《组织法》与《条例》对立起来、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淡化党支部核心地位、拒绝组织监督、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听、甚至与村党支部唱反调。

三是各拉各的人。有的村选举村委会、党支部、由于掺杂着血缘、宗派、地缘、甚至是不良势力或外来势力干扰、选出的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一方利益的代表。有的村支书为了保住或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在选人上专权、在“直选”中强行让村民选自己圈定的人选、搞“近亲繁殖”;另一方面不关心“直选”干部的成长、错误地认为会“育了苗子、夺了位子”、在他们入党问题上百般阻拦、排斥异己。

村两委力量相比悬殊的、表现为“四不管”:

一是不让管。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委会是几百人、几千人选出来的、而村党支部只是十几个人、几十个人选出来的;村委会是高度自治的、村党支部管不着村委会。甚至有的村委会以自治为山头、只对下负责、不对上负责、拒不执行上级政府和村党支部布置的任务。其实质就是以村民自治代替党支部。

二是不敢管。一些村委会工作缩手缩脚、不能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有些地方的村委会主任一切看党支部书记眼色行事、对村里的事务不敢管、村委会几乎成了摆设。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处从属地位、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不会管。一些被选上的村委会干部、虽然有威信、但素质不高、能力较低、是好人但不是能人。有些村干部不懂管理、发展经济的办法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不能与党支部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农村的各项工作。

四是不愿管。一些新当选的村干部原来对村两委的工作期望值较高、上任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原来愿望相差甚远、没有太多的权力、而且费力不讨好、便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村两委不团结、不协调、导致村里正气受抑、邪气滋长、干事无人、矛盾增多、上访不断、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党和政府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村建设滞后、农业发展受阻、农民增收缓慢。

二、村两委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造成村两委关系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文化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来自村两委自身的、也有来自村两委之外的;有人的素质问题、也有制度规范问题。它是当前农村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村两委班子不协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工作职责不清、认识错位。《条例》和《组织法》分别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两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上是有交叉的。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既然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所有事务都应由党支部说了算、对村民自治不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村委会这个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空间。有的村委会主任片面地理解《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认为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可以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而独立开展工作、导致“自我”膨胀、甚至对党支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

干部素质不高、争权乱位。我县地处山区、一些传统的观念、陋习仍然对村级班子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冲击。一是农村宗族、派性势力的干扰。在一些村两委选举中、每个宗派的`人都以投“自己人”的票、从而造成派系之争。一些村干部当选后仍然把历史积怨带进工作中、在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和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操作上、咬住不放、纠缠不清、大做文章。二是少数村受恶势力的干扰。一些村民慑于yin威、投“违心票”、把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差、作风恶劣的人选进了村级班子、致使村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三是狭隘的监督观念影响。一些村民担心村两委关系协调后、会使村主要干部的权力过分集中、因此在选举时把会提意见、能起到抗衡作用的人选上来、形成书记、主任间相互对立、互相监督、造成新的冲突。

3、监督机制不力、工作越位。一些村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流于形式。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关心的村务公开、财务审批等事项、没有明确的规范操作程序和要求、致使一些村的政务管理混乱、甚至暗箱操作、加上一些村两委干部不称职、罢免程序比较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如有的村党支部书记人权、财权一把抓、独断专行;有的村委会主任利用审批发票的权利、为所欲为、不讲原则、甚至从中谋利、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超越党支部的领导。

4、经济基础不强、能力欠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一些贫困村地处偏僻、既无资源优势、又无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好路子、“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相当普遍。全县35个落后村、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就占了25个。加上一些村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低下、群众不满意、村两委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受到影响。对村干部个体而言、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长时间的误工报酬等不但难以兑现、有的甚至还要倒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出现了有的工作消极、有的辞职不干、有的长期外出经商等现象、直接造成部分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瘫痪、个别村甚至“两委”全部瘫痪。

三、协调村两委的机制建设。

如何协调村两委关系、提高整体战斗力、具体的办法很多、但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

1、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和试行村干部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制度、保证当选干部基本素质达到要求。二是严格执行村党支部选举“两推一选”制度、既由党推荐、又请村民推荐、再在党员中选举、扩大群众基础。三是建立村后备干部制度、在现有干部和后备干部中重点推荐候选人、进行教育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四是探索和建立“两选联动”做法、提倡党支部书记及支委成员积极参选村委主任和委员、提高两委交叉兼职率、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书记、主任两个职务“一肩挑”。五是严格换届选举法律程序和要求、坚决查处不正常选举行为、保证选民依法行使权利。

2、思想教育机制。一是健全培训制度。对第一次当选的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必须组织正规的上岗培训;县里每年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培训一次;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两委成员培训一次;继续加强村干部的“双证书”教育。二是完善学习制度。村两委成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由上级党委政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三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重点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领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建立谈心制度。通过乡镇党政领导与村两委班子集体谈话、找村干部谈心、村两委干部之间互相谈心、加强沟通和交流、统一思想、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三)村事决策机制。一是明确重大问题的范围及标准。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所得收入的管理使用、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标准、经济发展或公益事业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实现民主科学决策。二是坚持村两委联席会议议事制度。由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碰头确定议题、书记召集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并形成决议、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签联章、建立主要工作相互通报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决策中的作用。村两委联席会议决议要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先在党员大会上通过、然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再交村委会具体实施。四是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查处。

(四)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村务、财务两公开制度。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要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将村级民主理事、民主理财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镇以上的人大代表和老干部为主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对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质询、民主评议的结果作为评价使用村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村两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四是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审批权不变和自愿委托的前提下、村级财务由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代管、各村只设一名助理会计履行出纳和报帐职能。五是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把管理村务工作的职能交给村委、把召集村两委会议和组织村务工作的权力交给支部。

5、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健全科学评价村干部的办法。通过制定行政村的年度工作目标、明确村干部的责任、对村干部进行认真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精神鼓励、经济奖励直接挂钩、激励村干部奋发有为。二是解决好村干部的报酬问题。要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补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村想办法筹一点、切实解决村干部的误工报酬问题、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打破框框、敢于起用优秀农村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形成大家争做优秀村干部的良好竞争氛围。四是积极探索解决不称职和违法违纪干部的有效办法、畅通村干部的出口。

四、促进村两委工作机制协调有效运作的对策措施。

(一)围绕中心、注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组织法》、努力实现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

1、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政治领导、利益表达、服务支持、监督制约的作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本地实际和群众的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工作思路、活动内容、注意提高领导艺术、通过说服、引导、教育、监督等方式、把党的主张变成村民的愿望、把党的号召变成村民自觉的行动、真心实意支持村委会依法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相互帮助、相互补台、实现“将相和”。

2、必须坚持以民主、公开、法制为重点、大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认真推行由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制度、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举措、也是村民参与最广泛、最直接的民主活动之一、是调动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积极性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放大基层民主应以民主、公民、法制为重点、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一定要结合各村实际、要管用、有针对性、易于操作、与五大机制的有效运作相配套。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协调村两委关系、确保“两驾马车”同道行驶、必须坚持在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依法管理创新上下功夫。

1、规划村级经济发展目标、确保村两委为同一目标奋斗。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好村两委关系协调问题的基础、每一个村必须制定远期和近期相结合并可操作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目标、村两委就会集中精力谋发展、干实事、用创新的办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采用股份制发展村级经济。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增加资产附加值。如:许多村把旧礼堂、集体土地出租给企业办厂、这样既帮助企业降低了投入、减少了运行成本、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三是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如胡源乡榧树根村引资办厂开采花岗岩、村民在打工中增加了收入、村集体在管理和服务中得到了回报。四是投资相对低风险的产业、确保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确保村两委高效运行。继续在农村深入开展“先锋工程”活动、使党员真正成为农村“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在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要切实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要求落到实处、改变过去那种标语式和指令式的做法、把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着力点、多听取群众意见、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在发展经济、服务村民的过程中、树立班子威信、增强班子的战斗力。

3、推进依法管理创新、优化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外部环境。一要创新舆论环境。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待村两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多看主流、多宣传村两委关系中的正面典型、不要因为出现一点矛盾和失误、便大惊小怪、或片面强调党的领导、消极对待村民自治;或把党的领导视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企图取消党的领导。二要创新服务和政策环境。树立领导和指导都是服务的观念、摆正乡镇与村两委的关系、科学领导、依法行政、不包揽、多指导、理解和支持村两委工作、把农民是否拥护、高兴和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村两委中存在的问题要旗帜鲜明、态度明朗、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姑息、不偏袒。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着眼于研究解决村两委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将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村两委五大工作协调机制、重点要抓好落实。一是要把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扎实工作、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和提升村级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各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做到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又要有具体的责任单位;既要有长远的打算、又要有分步骤实施的工作安排;既要有短、平、快的工作载体、又要强化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的建设。三是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的领导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分析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原因、总结其经验并加以推广;要针对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类型、内外因、落实具体措施加以转化;要抓两头、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要以开放的理念、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开展行政村撤并工作、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探索总结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省**县位于**省北部,属黄泛冲击平原。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南方意杨栽植成功以来,**的杨树栽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目前,**县森林覆盖率已达42,拥有意杨成片林60万亩,木材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万m3。,**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称号,209月,中国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在**县成功举办,使“中国意杨之乡”响彻海内外。

随着开发利用杨树林地资源,延伸农民增收链条,成为**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思路:60万亩林地资源中,可开发利用的有45万亩,其中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6万亩。“十一五”期间,将建设6个产值超1亿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基地,10个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村;扶持500个主营产业突出、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大户。林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将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元以上,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将累计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确保林地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大力实施微型林网建设工程、河渠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高地岗区和沿湖低洼地造林工程、庄台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树工程等绿化造林重点工程,确保每年新植杨树500万株,逐步实现“意杨之乡,生态家园”的目标。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坚持林地总面积不减、林木总量不减的原则,确保林业资源动态平衡、逐年递增。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林地优势特色产业林农复合经营是林、农、牧、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生产系统,具有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特点。进行林地综合开发利用要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外向型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产业。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绿色通道两侧建设菌菜产业带,重点发展食用菌,推进我县食用菌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养殖产业带,发展四季鹅、草鹅、优质商品鸭;在黄河故道建设家畜、家禽养殖带,充分利用林地草场优势,稳步发展食草型养殖业,发展生态猪、生态鸡、生态羊,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规模效益;在沿湖乡镇建设水产养殖产业带,开发大面积的滩涂和滩地,利用沟河发展养殖业,使农、林、渔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结构。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设林地资源综合开发载体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畜禽、菌菜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省食品集团**养殖场等企业,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3)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饲料加工企业、家畜家禽种苗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

开发打造绿色品牌,抢占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制高点充分利用中国“意杨之乡”的绿色品牌,开发绿色有机产品项目,构建绿色有机产品通道,引导绿色有机产品消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产品洽谈会,大力宣传林地绿色产品营养价值,突出其绿色品质和保健功能,扩大产品品牌效应。要从原料到成品,从产品到包装,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监测,树立良好的林地产品信誉。要大打有机绿色产品品牌战,提高林地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塑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依托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为主体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农田、园林、人文景观为一体,最终建成以森林资源、生态观光、娱乐休闲、避暑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历史研究等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推动生态旅游与林业生产共同发展。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加强信息技术在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引导林地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协会组成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为林地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基础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框架,行政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护农民工伤职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我县截止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包括牙科)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1.94张、卫技人员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1.9、1.2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件)。

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xx年底,全县共有33.8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xx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1%,孕16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8.4%,妇女病查治率30.39%,婚前保健咨询率64.17%,产前筛查率2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4%,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4.29%。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38.54%,卫生厕所普及率87.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44%,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各医疗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控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去年全县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去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目前,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普遍效益差,卫生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的征缴,使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经济负担加重,发展步履维艰。

2、人才技术不到位。目前,我县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在全县1605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131人,仅占8.16%,大专以上学历296人,占18.44%;副高以上职称47人,仅占2.92%,中级职称342人,占21.3%。近三年我县副高以上职称卫技人员流失8人,占副高以上总数的17%;而近三年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回到xx就业仅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多以中专毕业的卫技人员为主,目前尚有16人未取得执业资格,占6.3%。

3、服务功能不到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在基层卫生院的基础上于xx年初建立起来的,如何从原来的医疗功能尽快转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设备简陋,导致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感,去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加快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卫生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深化认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适时开展卫生强县创建,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奔小康,先健康。要充分认识加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把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疾苦、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创建卫生强县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带动我县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规定,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条件,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逐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稳定基层卫技队伍。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3、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统筹城乡发展,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构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民营专科医院为补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我县新区人口日渐密集,群众对医疗需求日益强烈以及老城区医疗资源的富足,可以考虑将县人民医院搬至新区,提升县级医院档次,打造区域品牌医院。要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优势,并协助县级医疗机构做好基本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时制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分年、分批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规划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把“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其纳入农村整个卫生服务体系,承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给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扩大新农医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4、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建立以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视计划免疫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做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建立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深化卫生监督iso质量认证,加快城乡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步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扎实开展卫生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食品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安全。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卫生保障。

5、坚持育引并举,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发展卫生事业,人才是关键。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夯实基础。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全县卫技人才培训规划,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安排医卫人员集中轮训,有计划、有侧重、分批次地选送技术苗子到上级医疗机构和专业院校进修,使全县卫技队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要多措并举,着力培养一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技队伍;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卫技人员到基层工作;继续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选派中高级职称人员定期到社区坐诊和指导,为对口社区卫技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城镇医务人员晋升晋职前须到社区服务一定期限;鼓励离退休医卫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每年组织社区卫技人员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培养面向基层的合格适用人才;鼓励社区卫技人员参加医学学历教育,目前尚无执业资格的人员要限期取得执业资格,在规定期限内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得再上岗;积极探索并建立与计划生育村级联络员服务网络的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要积极引进人才。根据“xxx”期间全县卫生发展规划和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卫生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医院引进和留住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著名医学专家学者以不同形式参与我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科建设,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县养猪业的调研报告

今年是《xx苗族侗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xx-xx年)》攻坚年,为全面了解儿童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xx县儿童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xx县妇儿工委牵头,县卫生局具体实施,县妇幼保健院技术骨干组成检查小组,于xx年4月初至5月底深入我县城乡部分村、组及幼儿园对儿童进行了体检,从体检结果来看,我县儿童的健康状况离规划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县共有17个乡镇(管委会),参加此次体检的儿童有2120人,其中0—5岁的儿童1853名,占体检率的87.4%.县妇保院对体检的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查出患儿1086人次,总患病率达51.2%,疾病例数1240例,疾病检出率58.5%。通过检查,我们发现xx县0-5岁儿童身体素质不太乐观,呈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现象;查出沙眼和贫血儿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导致总患病率和疾病检出率较去年同期高,患病率前三位的`依次是:龋齿、沙眼、贫血。儿童龋齿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沙眼患儿99%是集体儿童,贫血患儿占体检数的10%。3岁以上儿童有鸡胸、漏斗胸、肋外翻、x型腿也较多,视作维生素d缺乏病后遗症,查出患外科疾病的都是男孩,病种包括斜疝、包茎等。儿童体重和身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上升,但较who推荐的标准参照人群值仍有明显差距。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如城镇儿童龋齿发生率达41%。

二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据调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不足,农村家长缺少幼儿保健意识,一些儿童因早期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如:肋外翻、鸡胸等,特别“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尤为明显。近年来,xx县外出谋生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小孩留守在家由老人照看。由于爷爷、奶奶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育儿方法守旧,“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大部分“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较差。xx县xx年5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只有40.68%,离规划要求85%的指标有较大距离。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xx县城乡儿童之间营养和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在平茶、藕团、大堡子、三锹等边远山区乡镇,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膳食结构单一,导致身高、体重不足,营养不良;而县城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儿童肥胖症则不断增加。

四是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近几年,xx县的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发展迅速,每个乡镇都有1-2个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这些托幼机构是我县0-5岁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集中地,其卫生和饮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我县目前对托幼机构的管理方面并没有出台完善的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园不仅师资力量不够且卫生和饮食条件差。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县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卫生、妇联、广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编印儿童营养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儿童营养知识电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我县图书发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1998年8月,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管理和监督,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廉政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制。全县共设置两个会计结算中心,30个会计委派单位,共委派会计68人。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始终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铜山县委派会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委派会计工作。

2002年5月1日,铜山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宣告成立并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县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县会计委派制工作的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会计核算中心全部实行电算化,实行大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同时引入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现代银行系统,核算中心不设出纳岗位,一切资金的收付通过银行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和集中支付两种方式,对人员及业务量较小不宜设独立财务机构及专职会计人员的103家单位实行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对25家有独立财务机构、有基层单位、人员较多、业务量较大、政策性较强、财务管理责任较重的单位实行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与单位共同进行,财务管理以单位为主,今后根据运行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方案及相应的配套方法,逐步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并过渡到国库集中支付。

通过十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委派是手段,管理最关键。在对委派会计管理中还具体做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委派会计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加强业务考核,增强工作责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纪律。另一方面强化协调,理顺各种关系。一是理顺财政局与被委派单位关系;二是理顺财政局与委派会计的关系;三是理顺委派会计与委派单位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已步入规范化、正规化轨道,始终走在省、市前列,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先进交流发言。特别是结算中心的做法及取得成效先后在中国财经报和江苏财会杂志发表,向全国作经验介绍。会计核算中心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巾帼示范岗”等光荣称号。

二、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1、单位领导进一步理解和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

委派单位领导本着对单位、对财会人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参与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把关。由于委派会计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一些大的单位大都节约了十名左右会计人员,不仅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也大大减轻了单位的经济负担,单位普遍偿到了甜头。委派会计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能提供优质、规范的财会服务,一些原来不理解会计委派工作的单位负责人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宣传会计委派制的好处,促进了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会计委派后,会计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施会计委派,特别是异地交叉委派,对财会人员本身而言就是一次学习、交流机会,被委派人员,将原单位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新单位。管理中心还经常组织委派会计对各单位进行展评,采取了互查、互评、互学、现场观摩等活动,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会计基础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3、从源头上抓管理,有利于防止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实行会计委派,是从机制上、体制上根治的重要举措,强化了会计监督,规范了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使财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全过程,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现象,减少了违法违纪发生。同时各委派单位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财务的管理与监督,清除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争取了群众对委派会计的理解,促进了委派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4、精简了会计机构和人员,节约了开支,稳定了会计队伍。

实行会计委派以后,我们成立了两个结算中心,同时各个大的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系统内部结算中心,通过会计委派的实施,我县削减了会计核算单位102个,减少会计人员近200人,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头经费开支,也为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财政、人事部门实施,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严格考核,并引入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树立财政干部形象。

几年来,委派会计按时参加财政局及管理中心组织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完成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遵守任职单位的考勤、学习等各项规章制度,视自己为委派单位的一员职工,从不搞特殊化。委派会计能切实按照委派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委派会计的工作职责,促进了所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上台阶。

6、创造了一种模式,取得了一套经验。

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制及所取得的成效,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特别是我县结算中心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经中国财经报报道后,在全国许多地方引起反响。多年来,先后有11个省区的近40个市县来我县学习交流。

对我县初中生流失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可以说农业农村基层得到了夯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调研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下面,我以区镇的调研情况作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属于典型纯农业乡镇,处于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区西南部。东邻镇、镇,南与接壤,西靠镇,北邻观音乡。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63.7%。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93.4%。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从、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1.45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仅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8.5%。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11.8%。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78.6%,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14.5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我县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10.2万头,同比增长5.15%;家禽出笼412万只,同比增长22.26%。肉类总产1.36万吨,同比增长11.27%。

500头左右的养殖场。可以预见,畜牧业在今年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将发挥出比过去更加显著的作用。

生猪:今年三月份肥猪、仔猪、猪肉的平均市场价格为每。

16元/千克、21元/千克、25元/千克,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4.7%、23.5%、35.1%。生猪价格今年第一季度可以说是不降反升,第一次打破了养殖户的固有的思维:就是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基本会下降。目前,全县生猪存栏26.1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0.38%。从我们下乡调查的情况看:出现下降的原因是除自繁自养的养殖户保持稳外,一是一些春节前的出栏的养殖户由于生猪价格在高位运行,还保持着观望态度;二是新建的养殖户,由于仔猪价格较高且猪源较短缺,也出现部分空栏。但是随着专业大户的发展,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不至于给全县生猪生产造成大的波动。

家禽:据调查统计,全县家禽存笼达到。

64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5.05%。其中:目前,鸡蛋、肉鸡、肉鸭价格分别为9元/千克、15元/千克、13元/千克,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2.5%、50%、13%。但是春节过后,鸡蛋价格持续下跌,鸡蛋出场价格跌至7元/千克,基本上接近了盈亏点。

同时,主要原料玉米、豆粕价格分别为。

2.12元/千克、3.5元/千克,与去年同期增长17.8%、5.1%。与春节前分别增长了7.1%和平0.8%。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效益。入春以来,全市已启动的孵化机近400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2%,各地苗鸡销售看旺,蛋雏、肉雏售价分别达到2.32元和2.70元。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养鸡形势较好。

全县动物春防工作于。

3月10日全面开针,目前,各乡镇的各项免疫注射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全县猪、鸡、牛春季免疫在4月底完成。从总体上看,全县春防工作措施落实较好,进展比较顺利。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县乡两级政府为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都召开了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责任状,实行了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

各乡镇按照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责任状的要求,对动物免疫工作实行了严格考核。防疫员必须按规定完成动物疫苗注射任务,并填发《动物免疫证》;对达到养殖大户标准的养殖户进行登记,适时对养殖大户进行监测。生猪出栏时,动物检疫员凭《动物免疫证》临栏检疫,开具《产地检疫证》,生猪凭产地检疫证屠宰上市,从而形成了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动物防疫新机制,促进了防疫质量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新的检疫证填定要求进行宣传。

2家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起了年出栏达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二是抓科技示范。根据我县畜牧业发展实际,主要推广“生猪150”、“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动养殖基地和专业大户的发展,以此带动小场大户的养殖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三是抓春配春孵。入春以来,正是补栏(笼)的集中时间,特别是家禽养殖。由于春节前夕土鸡、土鸡蛋价格行情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鸡积极性,一些孵化房瞄准商机,春节期间就上蛋开机入孵,到目前为止,全县多家孵化房从孵化良种蛋鸡转向农村散养鸡苗的孵化。

对我县初中生流失情况的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人士、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持全县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教派。共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2处,以堂带点5个。其中:佛教的法藏寺1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1座、天主教会1处、伊拉哈镇五一村天主教会聚会点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9处,活动点4处。分别是基督大教堂,双山基督教会、科洛基督教会、马铃薯农场基督教会、多宝山(兴化、矿山村、先富、盘龙山)基督教会、前进联合教会、临江三所家庭聚会点、科洛双泉家庭活动点1处。全县信教群众6000多人,其中佛教1500人,天主教100人,基督教2500人,伊斯兰教2200人。

二、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法规,是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是宗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县上下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在手上,制定具体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一是党政干部坐班学习。4月份,市、县两级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参加了全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在全县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纳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二是组织骨干培训。5月25日、26日,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全县13个乡镇和1个种畜场进行了巡回讲座,参加学习的有各乡镇的分管宗教的领导、宣传委员、妇女干部、共青团书记、派出所、司法所的全体干警、及中小学校长和各村的书记村长和治保主任共100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同时还举些实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我县组织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骨干、执事会及宗教上层人士319人,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6月份,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部分教徒骨干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对《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讨论发言,同时,对在全县宗教界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拉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序幕。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各乡镇普遍举行了在广场、街道、村屯的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将《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印了1200册,分发给广大信教群众手中,宗教神教职人员利用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布道时向信教群众宣传《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党和国家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大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了《宗教事务条例》在全县顺利贯彻实施。

三、开展宗教工作的一些做法。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各级宗教界认真落实国家、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五薄、三册、一帐”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快我县工业基地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文化(旅游)局我县处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总量和发达地区比,明显不足,且处于欠优势地位。但我县有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对外交通通畅快捷,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健全,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把握机遇,超前思维,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根本。无论是制定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还是思考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都必须对我县旅游资源情况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我县旅游资源大体上分六大类。

1、地文景观类。全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13种,我县唯有内陆型的小型岛屿一种,即九龙口的龙珠岛。

2、水域风光类。全国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7种,我县有风景河段、荡滩2种。风景河段首推蔷薇河;荡滩建国初期约15万亩,现约有7万多亩,集中分布在蒋营、恒济、建阳、沿河等镇。

3、生物景观类。全国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6种,我县拥有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栖息地2种。古树名木指的是五谷树;野生动物栖息地,是因为我县芦荡众多,草密柴盛,食料丰富,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长,据不完全调查,在我县境内栖息、繁衍的珍贵禽类、爬行动物有60多种,水生动物30多种。

4、古迹及建筑类。全国古迹及建筑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32种,我县有10种。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如上冈镇的“铁屎湾”;政治军事遗址,如钟庄镇古桥村左庄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刘少奇住地、乔冠华故居;古城或城堡遗址,如蒋营的收成村;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如高作镇的高作寺,辛庄镇的古净慧寺,建阳镇的泰山寺,蒋营镇的龙王寺等;碑碣,如蒋营镇的晋东海王墓碑,建阳镇的“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石碑等;陵寝陵园,如庆丰镇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墓,如草埝口镇的汉墓群、恒济镇的汉墓群、庆丰镇瓦荡村的元代新兴场典史崔彬墓。塔,如辛庄镇的朦胧古塔;厂矿,如森达集团、建湖花炮厂;纪念地,如陆秀夫纪念馆。

5、消闲求知健身类。主要是文化、娱乐场所,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影剧院等,而且我县是全国“杂技之乡”、江苏“淮剧之乡”。

6、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建湖地方特产琳琅满目,主要有森达皮鞋、建阳御饼、藕粉园子、建湖茶果、喜庆牌香醋、黄海牌三伏酱油、湖光牌糖心皮蛋、中国冻鸭、大桥牌龙凤高升。可以看出,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尤其是人们旅游意识淡薄,导致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点)建设速度不快,现状不容乐观。以四个景区(点)为例:作为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九龙口。八十年代初,兴建的龙珠楼为当时的'九龙口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如今,龙珠楼黯然失色,九条河中围网纵横,河面上油污、杂草漂浮,除增添了几艘划船、小型电动游艇外,造成严重污染的柴油动力船还在使用。游人常常感叹:“九龙口没有多大变化,可看、可游、可乐的地方太少了”。近年来,县、镇两级政府已把九龙口的开发利用和景区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国家旅游局拨款120万元,省财政厅拨款50万元,专门用于九龙口风景区的建设。20,县政府已把龙珠岛首期工程列为全县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蒋营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正在抓紧实施这项工程,预计年底,龙珠岛驳岸、龙珠岛绿地将建成,龙珠楼将修茸一新。陆秀夫纪念馆和乔冠华故居是我县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陆秀夫纪念馆是由建阳镇居委会通过民间集资、募捐筹款所建,首期工程已建成忠烈堂、读书处、碑林和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办公用房,年初已对外开放,后继工程资金还没有着落。乔冠华故居面貌依旧,庆丰镇政府计划对故居进行扩建,但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实施。耸立千年的朦胧古塔,始建于宋、复修于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今年,辛庄镇政府通过民间融资,已在古塔东侧新建“肉身堂”,除此,“一河两水双流月”、“一里不到九座桥”等十大奇景、商贾如云的古朦胧街均有待开发。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642.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9.2%和73.4%。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20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教育投入不足。

1、教师基本工资之外的津补贴和公用经费难以正常保障。

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近几年来,我县围绕大交通、大通道建设,坚持全方位发动,大手笔投入,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全县8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县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加之已建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安保设施不健全以及养护管理“缺位”等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局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农村公路现状

截止到xx年底,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654公里,其中县道255公里、乡道275公里、村道1076公里、专用道48公里;拥有二级公路25公里、三级公路6公里、四级公路1347公里、等外公路276公里;拥有水泥砼路面1213公里(其中县道156公里、乡道88公里、村道964公里、专用道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26公里(其中县道15公里、专用道11公里),简易铺装路面22公里(其中县道13公里、乡道9公里),未铺装路面393公里(其中县道16公里、乡道78公里、村道267里、专用道32公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1261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7%。由于前期公路建设技术等级低,桥涵、水沟、挡土墙、路肩、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配套不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上通行车辆超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破坏程度不断增大,有些路段甚至大面积损毁,造成公路发挥经济效益差,使用寿命降低。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部分到办事处的乡道为专业养护,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少量的专业养护队伍,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或代管范围,管养的办法基本上是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实行分段承包一般养护或专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对于村级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

(一)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四级以下公路较多

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乡村公路改造建设,但由于乡村公路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四级以下公路,且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较多,普遍存在路通桥不通的现象,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牌根本无法配置到位。

(二)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未落实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即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但目前我县部分到办事处的乡道养护是由县交通局代管,由于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至于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有些乡镇和群众还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一家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

(三)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经费无来源、无保障

村级公路既没有明确养护责任主体,又无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且多数村在修建村级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未明确,因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目前是一个明显的缺口。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村级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乡镇既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养护人员,又无养护设备。加之近年来全县建设项目增多,人工工资和物价上涨增幅较大,而现有的县道养护承包单价较低。因此,农村青壮年愿意从事养护承包的人数很少,随着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专业的养护技术和机械操作人员严重短缺,乡镇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鉴于我县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资金匮乏等问题,改善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探索建立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民办公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养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人民政府成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交通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交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交通局,由县交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落实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专职人员。

县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设立农村公路管养科。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养所,分管公路的副职领导兼任所长,另配1-2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乡村自筹、省县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国家投入、财政补助、乡村自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县本级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待其他渠道资金统一到位后,县交通局提出使用方案,经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由县财政按计划要求及时拨付到县交通局,再由县交通局拨付到具体项目。县审计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包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制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根据交通量和路面类型情况,选择日常性养护、季节性养护、临时性养护等模式,对交通量较大的可采取日常性养护,交通量较少的一般采用临时性对外发包进行养护,还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县政府应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政府还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交通公路部门与乡镇签订养护质量和路政管理责任状,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