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考虑。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计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
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复习导入。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
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
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适宜?
那如果要测量骆驼到宁波的距离,用哪个单位适宜呢?
今日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新授。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明白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千米和1000米。
个别读、全班读。
3、米能够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我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能够怎样表示?(1km=1000m)。
4、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骆驼小学到堰头王车站教师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教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5、1千米是这么长,那谁来估一估从骆驼到贵驷大概是几千米?(3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化聚。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怎样化的?
(想:2千米是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
6千米20米=米。
做于纸上,投影仪上反馈,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落下。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教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
4000米=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000米=千米。
5830米=千米米。
三、练习。
1、在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小明的作业本不细心打湿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补上去吗?
冰箱高140。
甬江大桥长约588。
从骆驼到宁波的距离大概是14。
2、真厉害。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在学习“千米的认识”,它们学得怎样样呢,我们一齐去看一看。
1)比一比:小兔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些难题,小朋友能帮它解决吗?
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千米675米。哪座桥长?
2)确定题:这是小熊的作业,请小朋友当当小教师,给它批一批。
汽车每小时行60米。
3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6千米57米=657米。
3、小熊可真马虎,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可别犯马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明白了多少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教师或你的同学。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全班沉默)。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认识千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认识千米教案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1.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
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板书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关系吧! 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及时评价。
板书3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运用一下,先思考,再举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对又快。
四、看课件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小结:平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县、省、城市的面积。
五、拓展练习
六、全课小结
谈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七、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认识千米教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
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
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本事,并且经过教学资料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进取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齐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经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齐。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先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齐把今日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日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第8页例四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体验1千米有多远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7-8及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标志。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二、认识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题图1。
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和小叶出去旅游。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义,找出图中的`一个新单位——千米。
叶镇21千米就是指离叶镇还有21千米,灵山23千米指离灵山还有23千米。
3、小结:千米(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单位。
4、你们以前在生活中看到过千米(或公里)吗?与大家说一说。
比如出租车打表、车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小明和小叶来到了叶镇。在体育场,看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出示p7例3主题图2)。
2、你们知道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1千米(公里)=1000米。
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与米的关系。
4、活动——找千米。
(2)4人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
老师对学生找出的千米给出评价,从合理性方面考虑。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组合作测出100米的长度,并在50米处做上一个记号。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睁开眼睛看,走一走。
b、在头脑里记下100米的长度,闭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时候会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闭上眼睛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b、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开始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c、对结果进行测评。
五、练习巩固。
1、练习二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长度观念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再校对。
2、练习二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练习二第4题。
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8页。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三班石牛山
15千米45千米
九仙山美湖
45千米38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a、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是1000米。
b、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的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000米。
c、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1000米=1千米)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1、完成课本第9页的第1、2两题。
2、实践体验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3、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千米的认识教案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来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测试走10米大约要多少步,100米大约要多少步,并记录。
2、学生绕操场走1000米测试需要的时间,并记录;记录自己从家里都学校大约要走多长时间。
3、拍摄乘车行驶1000米的录象。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选择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4、综合运用。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知识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换算的方法,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
《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多媒体课件、软尺。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3)照这样计算,1000米要走几次?大约走多少步?
(4)走10个100米的距离和走20xx步的距离大约都是1000米。
4、以周围环境为素材,深入感悟1千米。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从学校出发到哪儿的距离是大约是1000米?
(2)展示长度是1000米的路线。
出示图片:从学校门口到京深海鲜城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
从学校门口到肖村的火车道距离大约是1000米。
(1)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太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它们区分开。
出示: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2)我们之前猜测1千米的长度对吗?
(3)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1千米=1000米1km=1000m。
小结:1000米也可以写作1千米。
(4)填空。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6000m=()km12km=()m。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从学校门口到宋家庄地铁站口大约2()。
(2)一支铅笔大约长18()。
(3)学校的旗杆大约高7()。
(4)中国的领土从东到西最远大约长5500()。
2、计算。
(1)一节地下管道的长度是20米,()节管道的长度是1千米。
(2)公共汽车1站大约长500米,()站之间的距离是3千米。
3、解决问题。
600米。
学校足球场。
350米700米400米。
图书馆小明家。
650米。
4、丰富知识。
(1)还有比千米更大的单位,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光年)。
(2)读一读: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年的时间叫“一光年”。即约九万四千六百亿千米。
1、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课后用步测法测量:
(1)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2)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板书。
千米(公里)km米m厘米cm。
1千米=1000米。
1km=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