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22:49:08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后感(通用8篇)

答谢词应该简洁明了,表达出我们真挚的感激之情,并且要注意措辞得体、不让对方尴尬。一篇成功的答谢词需要注意什么样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答谢词参考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

cici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

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归纳整合

(一)研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二)研读2~7段: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3.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三)研读8~10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三、探究质疑

1.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4.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

(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

一课时

我们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谁来说说庄子的思想及《庄子》书的特点?

明确: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文势汪洋肆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

自由朗读。

1、体味语言美

(一)课文语言

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优美?

明确:由学生自由讨论。但是要突出课文第7段有关“月亮”的语句,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富。

(二)文章中心

思考:作者所揭示的庄子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完成练习二1-2题。

明确: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

(三)写作意图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因为有庄子这样的几位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找回失落的精神,使之更完美!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吧!

阅读《语文读本》上相关的文章《永恒的乡愁》和《庄子使我上瘾的两个理由》。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胡学文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 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4]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中学语文

汪南松

一、课文悟读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笔记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汪南松

一、课文悟读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1.文中划线句“清洁的精神”的意思该怎么理解,请简要回答。(4分)

答:

22.文中加点的“深夜”和“心灵月亮”两个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3.在作者看来,庄子的心灵世界有着两面性,请写出这两面。(2分)

答:

答案:

21.指:庄子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和品格高洁的精神

22.比喻;分别比喻“污浊的社会”、“独立的文化精神”

23.表面“无情而坚强”;内里“最多情而最虚弱”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了,他敲盘而歌。他给我们留下了33篇散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庄子,了解他,思考他。通过我们的质疑、思辨,思考庄子对于个体价值、文明社会的意义何在。

二、看一段文字,读后说说庄子是个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补充一句:课文就是由这段文字开始的。

幻灯片出示“曳尾涂中”一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约三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针对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这是个隐士形象

生2:他和自然融为一体

生3:他很高傲

生4:自由、自然、不拘束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

三、作者怎样看庄子,对庄子精神作何评价

要求学生速读2-6段,划出评价语句

1、清洁的精神:可以……

师:清洁什么意思?

生5: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师:还是什么?

生6:不同流合污。

师: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对庄子的崇敬、激赏。

四、出示整理过的学生提问

(在这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读本文,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整理出最有价值的几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1段“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落崖惊风”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吓”字?(余均、杨瑜)

·作者为什么把庄子比作“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陈春梅、马郑列)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作者为什么用一连串否定的表贬斥的词语?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为何能对做官之事如此释然?

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第4、8段和最后一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生8:庄子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叛逆,不合常理,所以“吓”着人们。(结果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社会比较矛盾。当时社会重权势,而庄子不愿同流合污。而当人们仔细思考他的意见时,发现他是正确的。

齐读: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师:我们今天来读读庄子,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广阔的境界,柳暗花明。

师:齐读第四段,来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生9:叛逆者。

生10:战国时期,月亮是庄子心中的道德象征。

师:一个“槁项黄首或”的老头子,怎么会妩媚呢?

生11:精神妩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权力是很好的东西,但他只喜欢自由。

师:普天之下,能这样做的人有多少?所以“孤独”。

生12(接着):“妩媚”是不被认同的美,不被常人理解,这种信念已不再被很我人坚守。

师: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可以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她的话。吟诵《江雪》。

师:庄子的行为都是跟当时的情、理、逻辑相违背的。所以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齐读最后一段。

庄子怎么会出现眼冷心热?庄子眼前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黑暗、残忍决定了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偏激、反叛、哲学困境。于是就出现了“眼冷心热”。“眼冷”是出世的,“心热”是入世的。他的处世态度是反叛的。但仅仅读出“反叛”,还不是真正读懂庄子。

与之“周旋”什么意思?周旋的目的是为了“外化”而保持“内不化”。

对第6个问题词序能否掉换的回答:

生13:逻辑上看应该不能互换。

师:这代表我们走近庄子的一种规律。你们现在有无对肃然起敬?

师提问:中国历史上哪些人与庄子有渊源?

生:李白、陶渊明、苏东坡、阿q

其中一生问:阿q怎么会和庄子有渊源?

一女生回答,因语速过快,听不清。

师:庄子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庄子的思想能救人,但能否济世?请思考。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胡学文

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甫定(fu)黄馘(guo)清风夜唳(li)

b濮水(pu)澄澈(che)聚讼(song)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犀利(xi)悚然(song)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朝暾(tun)妩媚(fu)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似曾相识芸芸众生超凡绝俗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笥:宁: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