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专业20篇)

时间:2024-01-14 08:29:18 作者:ZS文王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阅读这些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学习时代楷模黄诗燕是书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诗燕出生于1964年7月的湖南攸县,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兼)、炎陵县委书记。11月29日下午,因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6岁。黄诗燕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干在实处、不务虚功。他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盼,达群众之所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不断造福人民群众,成功带领全县20多万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将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上,提出了精准扶贫等一系列重要的扶贫方略,对于引领各地尽快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广大扶贫干部作为引领地区摆脱贫困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始终坚定脱贫决心,将扶贫攻坚工作放在首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怕苦累、不畏坚辛,在因地制宜地探索着适合的精准扶贫措施,充分地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先锋作用。

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忠诚意识,把党、国家和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现一名中国共产党人对“忠诚”是如何坚守的、是如何践行的。用苦干实干拔掉一方穷根,以执着坚守带领贫困群众迈向小康生活,以责任和担当践行为民誓言。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锤炼斗争本领,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好担牢担实。真正成为了“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精神的忠实捍卫者、践行者,用奋力拼搏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学习时代楷模黄诗燕是书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0月9日,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区委书记周志凯,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凡,区领导刘亮、彭利芝、杨利成、刘雄辉等在岳麓分会场收看收听。

会上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的决定;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炎陵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忠诚,黄诗燕侄儿黄飞,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张连军,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宋金枝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包括黄诗燕在内牺牲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同志表示深切缅怀,向他们的亲属家人表示亲切慰问,向广大扶贫干部致以诚挚问候。他说,黄诗燕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立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诗燕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

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扎实做好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加试题”、加强稳岗就业、禁养退捕转产帮扶、消费扶贫等工作,一鼓作气攻下最后贫困堡垒;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管理,强化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抓好“六覆盖”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鼓劲,加大对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学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月18日(正月初三)上午11时许,正值春节期间,贯穿石船镇的319国道车流量剧增,杨雪峰放弃与家人团圆,主动带领民警、辅警在石船镇渝长东街十字路口疏导交通。期间,杨雪峰见石船镇人张某(男,44岁)驾驶摩托车违法超载,上前纠正其违法行为,责令其立即消除违法状态。张某心怀不满,出言不逊,跑回家拿来尖刀,朝正在指挥疏导交通的杨雪峰腹部、颈部连刺数刀。杨雪峰当即血流如注,但为使凶徒不伤及周边围观群众,杨雪峰奋力与凶徒搏斗,将其手中的凶器打落。周边战友闻讯赶来支援,将凶徒张某制服。杨雪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血泊之中,战友们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于上午11时38分因公殉职。

杨雪峰从警二十一年以来,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忘我奉献,用责任担当赢得领导和同事称赞,用热情服务寄托亲民和爱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过硬政治本色。

杨雪峰同志就是一个奉献在基层、奋斗在一线的普通交巡警,一个温情履职、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生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杨雪峰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将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本职,努力工作,继承他未尽的事业。

而作为公职人员的我们,工作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通过对杨雪峰同志的先进事迹,被这位“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基础工作人员所感动、感染,要以杨雪峰同志为榜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无怨无悔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忘粗心争当群众的贴心人。作为青龙乡政府的一员,我要追求高远工作境界。把杨雪峰同志“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过硬政治本色融入到工作中,认真做好财政工作和武装部的工作,要锤炼严谨细致、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勤勉务实踏实地做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当好基层组织的螺丝钉。

学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xx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xx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xx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xx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xx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学习脱贫攻坚楷模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诗燕同志值得我们所有‘扶贫人’学习。”辰溪县扶贫办主任张继才表示,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的精神,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文章。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始终心中有责、担当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戒、清廉自守的优秀品质。”

11月17日,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学习脱贫攻坚楷模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诗燕的为民情怀让我深受激励。”永州市扶贫办主任段贵建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最大力量。

“黄诗燕同志值得我们所有‘扶贫人’学习。”辰溪县扶贫办主任张继才表示,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的精神,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文章。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始终心中有责、担当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戒、清廉自守的优秀品质。”

本报重庆11月17日电(记者刘新吾)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学习脱贫攻坚楷模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真后悔,没有坚持让诗燕回市里检查身体!”追悼会上,黄诗燕的爱人泣不成声。

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糜烂性胃炎等问题。

同事和妻子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黄诗燕却说,“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路上耽误时间,挺一挺再说。”

来回往返、检查身体,至少一天,黄诗燕不舍得“浪费”。

“不拼怎么行啊?”黄诗燕生前经常说。

20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处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距离市区路途遥远,无区位优势。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提炼出炎陵县“四老四地”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在农业发展上,黄诗燕带着一班人经过分析,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回过头来看,诗燕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年,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但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

为何?县里的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老百姓越种越穷。但这样的环境却恰好适合黄桃生长,可以连续结果二三十年,果实香甜可口。

黄诗燕力排众议,在炎陵县发展黄桃产业,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去年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他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同事和妻子都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

“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黄诗燕说。

2011年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后来看,黄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2011年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县里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

从2011年开始,黄诗燕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场。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各地。当地目前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学习脱贫攻坚楷模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9日下午,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报告会上,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炎陵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忠诚,黄诗燕侄儿黄飞,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张连军,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宋金枝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报告团成员张连军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感人事迹。

讲述。

缅怀他,宣传好先进事迹。

黄诗燕,男,汉族,湖南省攸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

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通过抓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黄诗燕带领全县人民不懈奋斗,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黄诗燕心里始终装着贫困群众,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2019年11月29日上午,他带病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调度会议,下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今年我们的黄桃总产量是5.18万吨,全县能增收一亿元。”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报告团成员谭忠诚介绍,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离不开黄诗燕同志,从几千亩到如今的8.3万亩,从过去一个很小的产业到现在脱贫攻坚大产业,“黄书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把农民的事情和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谭忠诚告诉红网时刻记者,根据他们的统计,全县4811户,14238名贫困人口都是通过种植黄桃而实现稳定脱贫。

“我在黄书记身边工作了八年多。”炎陵县扶贫办副主任、报告团成员刘明华谈起黄诗燕同志的事迹,语气马上低沉了许多,“他一心为党,一心为工作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们。”

刘明华表示,今后,他将会宣传好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好黄诗燕同志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他(黄诗燕)来安置区看我,一进门,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回想起第一次跟黄诗燕同志见面,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报告团成员张连军记忆犹新。

“他是一个细心周到,很亲民爱民的人,对我们贫困户非常关心。”张连军仍清楚记得,三年时间,黄诗燕同志一共去了他家19次。如今,他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黄书记放心,我们有自己的努力,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幸福!”

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清晨,阳光带着一丝冬的冷冽倾洒,几栋线条简单的青灰小楼安然而卧。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炎陵县委大院,朴素、低调。

“黄书记来炎陵时,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文专文回忆。

脱贫攻坚,攻的是最坚的堡垒,啃的是最硬的骨头。贫困群众“住房难”,就是炎陵要过的“坎”。

黄诗燕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对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但三大工程至少需要资金3亿多元。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3亿元的炎陵县而言,这道“坎”实在不好过。

“能否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难题”;“资金缺口大,易地搬迁建房标准是不是低一点……”但黄诗燕态度鲜明:“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

难关就这样闯了过去。3年来,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对象实现安居,6122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善。

现在,一栋栋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脸。船形乡水垅村134户村民的土夯墙、杉皮顶房子,已变成了盖着琉璃瓦的新砖瓦房。在距水垅村40公里之外的炎陵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内,村民魏振灵的住房更“洋气”:崭新的红砖房内,煤气灶、电饭煲俱全。“以前都是土灶黑锅,破房烂瓦,哪里想得到有今天咧。”魏振灵的老婆笑呵呵地说。屋后的菜地里她种上了白菜、豌豆,还在不远处的小杂屋里喂了几只鸡。

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一次次动人讲述,人们走近楷模;一番番灵魂撞击,人们洗涤初心。

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诗燕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12日,发布黄诗燕先进事迹的《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1号演播厅录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参加录制并为“时代楷模”颁发奖章和证书。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宏森,中宣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领导常勃、孔德龙、冷志明、接萍,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领导肖凌之、赵成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聂方红参加录制。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压倒一切。”伴随黄诗燕低沉的声音,录制现场的大屏幕画面切到2019年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酃峰宾馆三号楼会议室,炎陵县脱贫攻坚调度会召开。黄诗燕穿着呢子大衣,脸色苍白,眉头紧蹙,说话有气无力……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吃完中饭后,他回宿舍休息。一去,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解说、画面戛然而止。

“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黄书记倒在脱贫攻坚一线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广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优秀品格。他先后被追授市、省“优秀共产党员”及“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扶贫工作等不得。”是黄诗燕常说的一句话。“如何让全县20万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随着央视主持人王宁的发问,大屏出现“7000元黄桃树”的照片。炎陵县黄桃办副主任谭忠诚走上台,讲述照片背后“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的故事。黄桃树就是“摇钱树”,带动炎陵六成贫困村民稳定脱贫。“每一颗炎陵黄桃都有一个红亮的心,黄书记也一样,有这样一个红亮的心。”

“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人民好喜欢。”黄书记生前的同事、炎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捧着一套泛黄的《马克思传》,讲述黄诗燕和93岁老党员张朝秀的友情。在共同理想信念下,他俩成了忘年交,张朝秀赠送黄书记这套书,并赋诗称赞他是“最美扶贫书记”。

一张拍摄于1986年的黑白毕业照在大屏幕亮出,黄诗燕和妻子彭建兰“同框”。结婚30年来,黄诗燕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有忙不完的事。面对妻子的调侃与牵挂,他说,“等我退休了,好好补偿你们娘俩,带你们去北京转一转。”今天,彭建兰和女儿来到了北京,黄诗燕却又爽约了……慢慢地,彭建兰走上台,已哭成了泪人。王宁轻轻走过去,紧紧抱着她,安抚着她。

“没有黄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黄书记曾经帮助过的脱贫户蓝才洪、张连军来了,端着自己种的黄桃干、红薯干、花生和香菇;曾经并肩奋战脱贫的驻大源村工作队队员刘云慧来了,将一束桂花送到彭建兰手上,“村里已经脱贫了,黄书记走过的独木桥变成了水泥桥,记恩的村民叫它燕归桥。黄书记种的桂花树今年开了很多花,很香,村民一看到桂花就会想起黄书记。嫂子,等到来年桂花盛开的时候,请您到村子里来走一走、看一看……”睹物思人,却已物是人非,大家眼眶红了,泪水止不住地奔涌……王宁缓缓说道,“是啊,脱贫功成,必定有我。一个把人民装在心里的人,最终也被人民记在心中。”

“一句承诺,白首不移;群山清风,为你送行……”浑厚雄壮的《大地赤子》旋律响起,黄诗燕的亲友、同事,村民和首都大学生一起,手握桂花,深情歌唱,深切缅怀,“等到冬去春来,我会看到你;待到繁花似锦,我会看到你……”

“他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作为全国扎根扶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杰出代表,黄诗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录制现场,中宣部发布追授黄诗燕“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蒋建国为“时代楷模”颁发奖章和证书。全场肃立,鼓掌,以最高礼仪,向时代楷模致敬!

视频短片、访谈、歌曲,一一展现黄诗燕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战天斗地脱贫攻坚的日子。一个个真实、细腻的故事,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让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黄诗燕书记用坚忍不拔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典范。”作为全国大学生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专硕班学生们参加了发布仪式。“深感震撼”的张美辰说:“作为一个大学生党员,我会把黄书记的事迹牢牢记在心里,刻苦学习,锤炼本领,将来踏着前辈的足迹奋勇前行。”钱程、黄怡聃表示,“在黄诗燕书记身上看到了时代精神、先锋力量,将以他为榜样,把这种精神力量好好地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芙蓉花开;大地赤子,光芒永在!

文档为doc格式。

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

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20,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学习黄诗燕先进事迹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xx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xx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xx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黄诗燕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湖南株洲炎陵县地处罗霄山区腹地,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47岁的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扎根基层八年,发展特色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炎陵县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摘帽。

酃峰山腰的梨树洲村青山碧水、景色宜人,村里开起了十几家农家乐,旅游旺季时一房难求,村民南新梅忙得不亦乐乎。

年,黄诗燕初到炎陵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这里的所有贫困村。梨树洲村当时是炎陵县最后一个不通电村,黄诗燕为梨树洲村量身定下了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等不得”,这是黄诗燕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黄诗燕马不停蹄奔波在炎陵县十个乡镇120个村庄,与时间赛跑,带着团队四处谈项目、筹资金,常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很快,特色水果、有机茶叶、花卉苗木等八个特色产业在炎陵落地生根。102公里的旅游环线形成一道亮丽的生态风光带,让这个深山里的贫困县焕发光彩。

黄诗燕面临了一场硬仗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难题。

黄诗燕带领县委、县政府“勒紧裤腰带”,将全县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硬是凑足了这2.5亿的资金,让15000多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提前两年实现脱贫目标。然而黄诗燕的身体却严重透支。11月29日年仅56岁的黄诗燕因心源性疾病不幸去世。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黄诗燕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__年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召开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会议。黄诗燕脸色憔悴,但坚持作了20多分钟讲话。他说,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提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这是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道“战斗令”。当天下午,因多日劳累,他骤然倒下。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黄诗燕在炎陵工作期间,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黄诗燕初到炎陵任职时,该县贫困发生率19.5%,农民人均年收入297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9年脱贫攻坚,老区换了模样。在黄诗燕履职的20__年至20__年间,炎陵县经济总量增长199.3%,贫困发生率从20__年的16.57%下降到现在的0.45%;炎帝陵景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炎陵相继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全县旅游经济效率和质量增长均跻身全省前十。

黄诗燕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任湖南省炎陵县委书记的黄诗燕,却倒在了冲刺的道路上。

11月29日上午,开完全县扶贫工作会,回到县委住所,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年仅56岁。

在株洲市,在炎陵县,相识的、陌生的,在朋友圈发诗文,在网上建纪念馆,人们纷纷悼念这位炎陵县的领头雁。不少人感叹:产业强了,炎陵美了,百姓富了,诗燕书记却走了。

蹚出一条产业路。

他力主发展黄桃,20全县近六成贫困人口因此稳定脱贫。

去年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他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同事和妻子都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

“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黄诗燕说。

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20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后来看,黄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20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县里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

从年开始,黄诗燕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场。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各地。当地目前种植8万多亩,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鞠躬尽瘁抓脱贫。

8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炎陵的每一个村。

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年—20,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以身作则好作风。

他的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每个星期走基层在1000公里以上。

走进黄诗燕在炎陵县委的办公室和宿舍,记者很惊讶。

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进行简易装修都被他拒绝。宿舍很小,床上用品都很普通。

“宿舍里的东西,都是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黄书记上任后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说,“平时除了接待外,一有时间书记就在走基层,每天都排得很满。”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境界。”黄诗燕多次在讲话中这样说。

“担任炎陵县委书记近9年,黄书记为炎陵发展不辞辛劳,每个星期走基层来回车程至少在1000公里以上。”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说。

“黄书记在炎陵没有私交圈。”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红兵说,“他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由于常年在县里工作,离家远,黄诗燕对妻子女儿都照顾不上。平时工作忙,也很少有时间打电话。黄诗燕心里总感觉愧疚,每次洗衣服都和妻子视频聊聊天,“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好好歇歇!”可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在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黄诗燕的事迹还在传颂着。他用8年多始终如一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黄诗燕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从市委大院到边陲山区,也有人背后咬耳朵:还不是镀镀金,过两年“曲线救国”,进城升官咧。

黄诗燕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去了。

他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旅游资源丰富,却是当时株洲唯一的“无电村”。

60多公里崎岖山路,黄诗燕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向他诉苦:村民自己装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由于用电强度大几次把发电机给烧了。全村共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他去了中团村的一户果园,和正在忙碌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谭忠诚聊起了炎陵的黄桃。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县农业局从上海引进了100株芽苗。虽然炎陵有适合栽种黄桃的独特地理条件,但历经近30年发展,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摸清了家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数据让他寝食难安。历史的机遇,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下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2011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1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脱贫攻坚大战打响。炎陵扶贫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出身农家、毕业于农校、对农民一腔深情的湖南汉子肩上。

炎陵,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领军人物的到来,他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凝聚起这片土地积蓄起来的所有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

黄诗燕,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11月因公殉职,时年56岁。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解决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他艰苦卓绝、打通绝壁,带头引路、誓拔穷根的平凡壮举,造福了广大村民,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广泛赞誉,树立了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光辉榜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黄诗燕、毛相林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黄诗燕、毛相林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他们牢记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靠苦干实干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靠执着坚守铺就幸福生活道路,靠高尚风范赢得群众广泛信赖,展现出忠诚的政治品格、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崇高的精神境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黄诗燕、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黄诗燕、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黄诗燕同志亲属代表、毛相林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国务院扶贫办、湖南省委、重庆市委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亲属、同事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

“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黄书记来到我们村,一见面就问我,老廖怎样了?

黄书记说的老廖,是村里的贫困户廖成运,也是他的帮扶联系对象。

这些年,多亏了黄书记,廖成运一家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新房,儿子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业园企业里上班,每个月有近四千块钱收入。

我向他汇报,最近老廖身体不太好。

“看看去。”黄书记直奔老廖家。

他嘘寒问暖,嘱咐老廖按时吃药,好好休养。临走,交代我一个任务:“老廖的儿子四十多岁了,请你想想办法,帮他介绍个对象,早点结婚成家。”

群众说,装了路灯,打了水泥路,感谢黄书记,帮我们做了好多事。

黄书记笑着摆摆手:“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有说一百来斤,有说能打两百来斤。大家七嘴八舌。

黄书记笑着说,打一百来斤正常,能打两百来斤,那你就是精耕细作喽。

到村部与大家座谈,听取了我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后,黄书记说:“要守住底线,不出问题。对贫困户多关心,多帮助。要提神鼓劲不泄气,继续加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11点多,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走到车旁,他突然又返回,走进了村卫生室。

贫困户是不是都和家庭医生签约了?有哪些服务项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他边看边问。

他翻阅村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仔细核查,还特意翻看他联系的困难户廖成运那一页,看是否签约。他对村医史淑萍说:“你们要多下乡,对贫困户上门服务,搞好村民慢性病的防治服务。”

“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

11月28日下午,我给黄书记发短信报告,明天上午来炎陵县参加校园记者表彰会,会后想去看望他,不知道有没有时间?他很快回信,中午见。

第二天上午,活动结束后,我们在酃峰宾馆见面,愉快地回忆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交流炎陵的宣传工作,大家有说有笑。

他说:“炎陵只20万人,是人口小县,但却是新闻资源大县,是新闻富矿。脱贫攻坚、产业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炎陵,这里面有很多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希望记者们的脚步多到基层来。”

黄书记曾在株洲日报社担任社长五年,离开报社后还一直关心我们报社发展。

我感慨地说,舆论生态变化了,现在办报与过去不一样了,转型发展压力大。

他说,现在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报社既要主动顺应融合发展大势,也要牢记职责使命,记者要有新闻理想,媒体要有职业风骨,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我跟他汇报,报社组织开展校园记者活动,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报社转型发展的一个内容。这次炎陵有40位小学生被评为优秀校园记者,我们上午颁了奖。

他开玩笑说:“你这是大总编见小记者。”

他委托在座的县教育局局长谭慧林,转达对小记者们的问候:“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校园记者也要有记者的样。”

中午1点左右,他执意挽留我们在炎陵午休后再走,但我们要赶赴茶陵县参加下一个活动。

他陪我们走到县委大院门口,送我们上车,握手话别。车子启动时,他挥手叮嘱我:“老兄,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啊!”

谁想,这一分手,竟是永别!

他挥手和我告别的这一幕,永远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

1月9日,湖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待到山花烂漫》,追记“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字里行间,诉说着黄诗燕勤劳、务实、敬业、奉献的一生,也饱含着群众百姓对失去这位好干部的不舍与悲痛。

“政声人去后,闲谈民意中。”人们之所以感动、怀念、深思,皆因黄诗燕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的赤子初心、忘我奉献,他的实干有成、锐意创新,他的公仆情怀、俯仰无愧,他的简单朴素、一身正气……这些,让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的“朋友圈”被这位好书记刷屏,不少网友在探讨,黄诗燕的哪些品质最打动人心。有人说勤奋敬业,有人说实干担当,也有人说坚毅果敢……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为民情怀,心中装着百姓、一心为了百姓,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群众,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心中有信仰,把带领群众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忠诚。从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履新炎陵县委书记,不少人认为他是“镀金”。面对这些闲言粹语,黄诗燕没有理会,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炎陵县贫困发生率很高,他谋划“四老四地”,布局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壮大黄桃产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__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黄诗燕用生命诠释忠诚,也将自己永远定格在这一方山水。

肩上有担当,为脱贫“站台”,为群众吆喝。有人常把领导干部扫大街、坐公交等当作一场“秀”,不少群众对此一笑了之。但黄诗燕的“站台”得到了群众百姓的赞扬。作为县委书记,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黄诗燕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黄诗燕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每到黄桃成熟季节,黄诗燕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言为心声,民心可鉴。坦率、真诚的背后,映照的是为民服务宽广胸襟和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为民“站台”的书记值得点赞。相信,在这股力量有感召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定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阔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